首页 > 文章中心 >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恶性肿瘤;调强适形放射;质量保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045-02

恶性肿瘤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放化疗进行治疗。目前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放疗及化疗技术均得到较大的发展,临床调查显示60%~70%患者在手术前、后均会接受放化疗治疗[1]。加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逆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发展为多叶光栅准直器的调强适形放射的发展及成熟提供了基础,相较常规化疗治疗,调强适形放射能够更加均匀的照射靶区,基本不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不良影响,肿瘤局部控制率及量均显著提高[2]。有研究者在对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患者远处转移及复发率均显著减少,生存时间显著延长[3]。目前临床调强适形质量保证的方法尚未确定,为对恶性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使用及质量保证的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对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8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6.56±3.44)岁,肿瘤类型:子宫内膜癌15例,胃癌21例,肺癌35例,肝癌10例,其他7例,患者入院后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

1.2 设备与方法

使用设备:COMPACT医用直线加速器(生产公司:瑞典医科达)、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分别配备80叶多叶准直器;Xio治疗计划系统、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瑞典医科达PTW两维电离室矩阵、Blue Phantom三维水箱、DOS1标准计量仪,LX-40A医用模拟定位机、PQS-单排螺旋CT。

使用方法:热塑面膜固定患者在CT模拟机的定位床上,将激光灯调至方便操作、合适位置,1 mm铅粒在面膜上标记作为定位参考点。躯体肿瘤常采用5 mm间距及5 mm层厚进行连续CT扫描,头部肿瘤则以3 mm间距3 mm层厚进行扫描。所有扫描数据均经网络传送至CMS间距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医师对肿瘤体积、计划肿瘤体积及临床肿瘤体积勾画出来,同时勾画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明确不同靶区的治疗剂量,,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的最高受照剂量或百分体积剂量。常规情况下为5~9个野,逆向计算方法对调强适形治疗计划进行设计,不同照射野强调图经优化后转换为系列MLC叶片位置生成文件,并在计算机工作站上输入保存相关治疗数据,为直线加速器治疗使用。

CT模拟方法对等中心位置进行验证及矫正。根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射野中心到个别骨性或者到上下左右体表的距离进行测量,将等中心层面CT横扫顿面图像打印出。患者采取定位时在CT床上固定,将驱动激光灯、等中心坐标值输入激光灯控制电脑向中心点移动,同时在体模表面进行标记。射野附近扫描,层厚与原来相同,间距改为1 mm。比较等中心CT横断面图像与扫描图像,对二者误差进行观察。若误差3 mm则对误差原因进行查找,并重新摆位进行扫描,直至误差达到标准,或者根据误差值再次校正,校正后再次在射野中心附近进行扫描,间距为1 mm。治疗后进行剂量验证:照射野调强图的验证多通道剂量仪进行多点绝对剂量的验证,对其误差进行记录。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近期疗效报告对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剂进展4部分。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和[4]。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4.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未出现中断治疗患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患者1年随访期内存活率为88.6%,见表1。

表1 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评价

2.2 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Ⅰ级骨髓抑制16例,Ⅱ级骨髓抑制5例;Ⅰ级消化道反应14例,Ⅱ级骨髓抑制3例;Ⅰ级皮肤反应7例,患者经针对性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显著缓解,可继续治疗。

3 讨论

随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临床的推广,临床关于其研究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亦逐渐增加,漆辉雄等在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效果显著[5]。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外阴癌等治疗亦逐渐将调强适形放射作为有效的手段。

该次研究中,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相较国内研究稍微偏高,这可能是由于该次研究样本术数较小缘故。李珠明等在对1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时,在治疗中采用多种方法保证恶性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结果显示射液等中心位置误差

在调强适形治疗中,精确严格的放疗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象为设备、人员及技术等,操作人员较多,同时分工复杂,然而合作较为紧密、运行状态、设备众多、精度不同,需要稳定运行、高度精确;而放疗流程较为复杂,步骤较多,各个环节之间相扣,这就要求放疗质量必须全面考虑各个环节,全面进行质量控制[6]。

在质量控制中,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①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物理师、放疗医师、技术员、工程师人员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保养要求、操作规范、治疗期间质控、治疗机参数的定期检测、特殊患者照射技术要求、治疗期间质控方法等,对其紧急情况处理方法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②放射科主任作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监督人员及组织者,对于检测质量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放射科主任成员主要应为工程师、放疗医师、物理师及技术人员等,在质控小组中,物理师起主导作用。坚持每月至少进行1次质控会议,对各部门质控汇报定期听取,对不同环节质控问题进行协调、解决。③在患者调强适形的治疗中,精确放疗关键为根据患者CT扫描信息制订详细的放疗计划,治疗机准确根据计划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对每次投照的剂量准确及位置准确的要求有着较高要求,这就使得剂量验证队伍及精度验证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③加强对调强适形放疗流程的管理,在患者固定、靶区勾画、CT扫描、位置验证、治疗计划优化、首次投照、剂量验证、日常投照各个环节中均给予有效的观察及监测,将患者作为管理的主线,如模拟师在对患者进行完固定及CT扫描后,由模拟组长对及扫描情况进行审核,合格后签字,患者进入治疗计划;④制定不同病种肿瘤的操作流程。对于肿瘤部位不同患者,对其制定不同的规范,从而实现处方剂量规范、靶区定义统一等,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实现医师与物理师之间的默契。⑤在精准放疗质量控制中,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亦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频数进行设定,并登记在册。在患者治疗前,需要保证机械运动、连锁电路、真空系统、水气系统等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每周定期对模拟定位机、治疗机、CT激光灯、灯光野指示、标尺灯等进行记录,每月对机架角、治疗机射野、床角、小机头等进行观察,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及训练,从而为质量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新技术使用前进行培训十分重要。

该次研究论证了恶性肿瘤治疗中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研究结果与国内大部分结果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然而该次研究样本数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大样该研究,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月玲.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2,3(4):88-89.

[2] 刘志凯,杨波,胡克,等.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J].协和医学杂志,2013,4(4):397-403.

[3] 漆辉雄,杜珂,孙秋实,等. 调强放疗同步化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928-2929.

[4] 刘丹.乳腺癌放射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状况[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4):240-245.

[5] 贡海,景军,褚庆亚.培美曲塞结合图形引导调强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106-107.

[6] 孟君. 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神经损伤相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3,37(6):381-384.

[7] 白振京,葛红,李国文.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8):3571-3572.

[8] 张伟,李国平,辛海燕. 肿瘤放疗新技术――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103-105.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医学领域里取得的突破越来越多,如克隆人类胚胎、首例干细胞器官成功移植、开展无疤痕手术、五合一疫苗让儿童少打针等等。然而,在面对多达上百种癌症的时候,很多人却流露出了恐惧与无奈,觉得癌症的发生无法避免,而且离自己越来越近。癌症究竟能否预防?怎样才能发现癌症早期的发病迹象?每年参加健康体检能否及时发现早期的癌症?哪些人属于癌症高发人群?怎样进行防癌体检?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坚。

上篇:癌症,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下面是来自2008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几组数据:

2008年全球预计有124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其中760万人将因此死亡。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癌症病例和癌症患者死亡率也将会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而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些国家增长速度会更快。

全球癌症患者在上世纪最后30年里翻了一番,估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前将再翻一番。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能将有2640万人患癌,其中1700万人将因此死亡。

如今全球每8名死者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到2010年,癌症致死率将超过心脏病,成为全球头号“杀手”。癌症患者和死亡人数的上升主要是由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和烟民增多造成的,而摄入过多高脂肪食品、缺乏体育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癌症发病率不断走高的原因之一。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是男性和女性新增病例和死亡者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另外,男性比女性更易患上癌症,患病后更易死亡。

“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大死因。”徐志坚主任严肃地指出。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50万人死于癌症,200多万人新患癌症。当看到自己的亲人、身边的好友或是平日里熟悉的邻居突然罹患癌症时,很多人会萌生出这样的想法:癌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造成的重大疾病,一些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它的发展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就给癌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创造了机会。徐志坚主任进一步解释道,世界卫生组织早在30年前就强调,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得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在面对癌症大潮来临之际,尽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每个人都应该立即采取的行动。

不可忽视的癌症警示信号

尽管早期癌症的发病信号并不特别明显,但我们还是应该多留心身体的某些细微变化,捕捉蛛丝马迹。以期尽可能地早发现癌症,给癌症的治愈创造先机。下列身体变化或不适需要特别留意,一旦出现应尽早就医。

1、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贫血等。

2、皮肤、乳腺、甲状腺、颈部、骨骼或其他部位可触及的硬结或硬变。

3、黑痣或疣(赘瘤)发生明显的变化。

4、吞咽时食管内有异物感、进食噎塞感或上腹部不规则疼痛及持续性消化不正常。

5、长久的舌象改变及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6、持续性的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或体检时发现肺部肿块阴影。

7、鼻衄与鼻咽分泌物带血、听力减退、耳鸣、头痛。

8、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血尿。

9、原因不明的黑色大便、大便带血或腹泻便秘交替。

10、月经量过多,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中篇:防癌体检,癌症预防的一把“利器”

“每个人都不能保障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患癌,但是我们将尽最大可能保障您不患中晚期癌;而早期癌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摘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徐志坚主任在医院网站上的一段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重视。然而,对于防癌体检,很多人却并不熟悉。做了健康体检,是否还要进行防癌体检?防癌体检是怎样进行的?费用是否很高?徐志坚主任的解答将为大家解开疑问。

个性化的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

在徐志坚主任看来,健康体检的普及为防癌体检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防癌体检,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确保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在可治愈期的肿瘤。防癌体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查出早期的肿瘤,更重要的还在于发现已经存在的癌症高危因素,通过对体检者的癌症风险评估、高危因素筛查、针对性随访与健康指导以及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等手段,尽可能降低癌症的发生几率。

防癌体检不同于健康体检

很多人每年例行的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有什么区别?徐志坚主任指出,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但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后者则属于专业性的肿瘤筛查。健康体检虽然也能检查出一部分癌症早期患者,但由于对体检者和医生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以乳腺健康查体为例,一般体检多采用乳腺红外线扫描,很容易造成乳腺癌的漏诊,这对患者来说是大不幸。要想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需要根据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其家族史、年龄等危险因素,通过综合手段进行筛查。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照相,其精确度更高、更可靠。另外,参与筛查的医生对肿瘤的识别能力也是一大重要因素。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应与专业的医生联系,确定自身的筛查计划、筛查方法和筛查频率。因此,相比健康体检,徐志坚主任认为,防癌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肿瘤可以在短时间内夺走人类的生命,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而肿瘤的发现早晚,又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寿命的长短。

其次,与健康体检不同,防癌体检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肿瘤筛查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运用系统的肿瘤筛检技术,如影像学检查、物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发现早期的或无症状的肿瘤。鉴于肿瘤学的复杂性,这项工作自然离不开肿瘤专业人士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为此,徐志坚主任建议,癌症高危人群做过健康体检后,还应该到肿瘤专业医疗机构做肿瘤筛查。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即便不幸被发现患有肿瘤。体检者也可以得到最快、最权威的后续医疗服务。专业的医疗机构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从确诊到治疗,以及治疗后的随诊康复等一系列服务,而一般的体检机构并不具备这样的资质。

防癌体检是怎样进行的

防癌体检包括哪些项目?

防癌体检包括癌症风险评估,基于职业、性别及年龄段等因素制定的筛查方案,在预防方面可提供基因检测、化学预防、营养及戒烟咨询等服务。具体来说包括以下肿瘤筛查项目:

1、筛查肝、胆、脾、胰、肾、膀胱、前列腺(男)、子

宫、双附件(女)肿瘤

检查方法:B超

2、筛查耳、鼻、喉、甲状腺、腮腺、口腔肿瘤检查方法:头颈部物理检查、甲状腺彩超

3、筛查直肠肿瘤、前列腺肿瘤

检查方法:外科检查

4、筛查纵隔、肺部肿瘤

检查方法:胸部透视

5、初筛胃、食道肿瘤

检查方法:隐血珠检查

6、筛查子宫体、子宫颈、卵巢肿瘤

检查方法:妇科三合诊检查+细胞学涂片

7、筛查乳腺肿瘤

检查方法:乳腺检查+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乳腺彩超

8、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①AFP(肝癌检测)、②CEA(消化道癌检测)③CA199(胰腺肿瘤检测)、④CA125(妇科肿瘤检测)、⑤PSA(前列腺肿瘤检测)等项目。

在这里徐志坚主任再次强调,肿瘤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手段才能得以完成,目前任何针对肿瘤筛查的单一检查方法都只是肿瘤筛查中的一项,无法取代系统的肿瘤筛查手段。因此,体检者不宜通过某个单一的检查结果,来判断自身的癌症发生风险,以免漏诊或误诊。

防癌体检的费用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很多人对防癌体检都有了一个基本认识。防癌体检的确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所需的费用是否很高呢?徐志坚主任回答道,防癌体检的费用因人而异,不同的体检套餐,价格也高低不同。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体检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风险评估等制定个性化的体检方案。一般的防癌体检费用为800~1000元,全面的防癌体检费用为1500~2000元。

怎样制定自己的防癌体检计划?

“尽管每种癌的高发年龄段各不相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患病风险会越来越高,因此防癌体检计划的制定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徐志坚主任强调说。下面是徐志坚主任给出的具体建议:

50岁以上的人士: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癌体检,有些高危人群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检查。

30~50岁之间的人士:目前我国癌症发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像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集中于三四十岁的女性,比国外提早了10~15年,甚至还有20多岁的年轻女性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可见,中青年人也不宜忽视防癌体检,过了30岁就应该制定自己的防癌计划,属于癌症高危家族的人士应从20岁开始进行防癌。

哪些人属于癌症高危人群?

据徐志坚主任介绍,每种癌症的致病因素各有不同,但也有一些共性。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以下因素与癌症的发病几率密切相关:

①年龄因素。与癌症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因素为年龄因素,年龄越大,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②烟草。吸烟已被明确列入致癌因素中,国外有研究显示,大约87%的肺癌与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关。吸烟还会增加胃癌等其他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

③家族史。即一级亲属中是否有癌症患者,如果有,则需要及早开始防癌计划。

④精神因素。精神压力过大容易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患癌的风险提高。

⑤某些生物因素。目前医学界已经基本明确了一些癌症的病因,如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子宫颈癌与人瘤病毒感染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联。

⑥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酒、很少运动、喜爱高脂肪和高糖饮食、肥胖等。

徐志坚主任提示大家,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大多数人难以靠自己的医学常识进行判断,最好到专业的肿瘤防治机构进行咨询和高危因素评估。

积极参与国家推行的肿瘤筛查项目

我国正在推行的肿瘤筛查项目与防癌体检有哪些区别呢?徐志坚主任指出,国家目前的肿瘤筛查项目是针对农村高发地区的人群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把肿瘤高危人群中的早期癌症患者筛查出来,因此多采用较为简单的筛查手段,费用也相对较低。而防癌体检则是一项个性化的体检,包含的项目更多,筛查手段更加多样化、系统化,费用也相应地有所提高。现在,乳腺癌和宫颈癌作为最适合筛查的两种癌症,我国已开始了相应的筛查工程,建议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

下篇:我国癌症防控新举措

可供借鉴的发达国家防癌经验

在癌症防控方面,徐志坚主任指出,发达国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走了一些弯路。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国家肿瘤法案”,并掷下豪言壮语,要动员全美国的资源,力争在20年内将癌症发病率降低一半。然而,时间已过去近40年,美国的癌症防控并未达到当时预期的效果。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美国科研人员发现,通过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加强运动、戒除烟草等,确实可以减少某些癌症,如肺癌的发病率。因此这些年来美国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然而在我国,由于吸烟人数不断增多,肺癌的发病率也一直在攀升。

在亚洲地区,日本在全民防癌体检上所做的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日本将危害最大的5种癌症列入了国家免费防癌体检计划当中,而其他癌症的筛查则需要居民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付费。考虑到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幅度,韩国也制定了国家癌症筛查项目。该项目由政府主持,开始于1999年,主要为高危目标人群提供5种常见癌症的筛查,这5种癌症为胃癌、肺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以及宫颈癌。韩国国家癌症中心NCC通过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来推动筛查工作的质量和进展。韩国的国家健康保险公司将预防作为使命之一,尤其重视防癌健康检查。国家健康保险公司支付常规健康检查的全部费用,但癌症检查费用被保险人需承担50%。韩国国家健康保险公司不仅督促自由职业者进行健康检查,还免费对40岁以上者提供两年一次的防癌健康检查。符合健康保险目录要求的被保险人,可申请每年一次的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检查;女性可申请乳腺癌检查,已诊断有肝病的人可申请肝癌检查。另外,为了推行防癌体检,不少国家都推出了防癌险,将防癌体检的费用纳入商业保险的范畴内,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使得本国居民的防癌体检得以持续进行。

我国城市防癌逐渐纳入防控日程

除了居民要增强癌症的防控意识外,面对癌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防控新措施呢?徐志坚主任介绍说,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癌症的防控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

在癌症高发地区开展长期的防控工作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在癌症高发区,如食道癌高发的林县地区,开展防控工作,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自2004年起,卫生部还先后在相关高发区建立了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胃癌等6个癌种的11个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子宫颈癌的早诊早治工作更是扩展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

逐渐重视城市人群的癌症防控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农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西部地区。从这些统计资料不难看出,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快节奏、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城市防癌或将成为癌症防控新时期的工作重点。日前“卫生部城市防癌项目”已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针对城市居民人口不断增长、癌症的散发性等特点,力争采用有效的肿瘤筛查手段,将城市中的癌症高危人群筛查出来,以进行有针对性地癌症防控工作。由于癌症的种类多达上百种,目前我国的癌症防控工作主要针对发病率最高的前10种癌,包括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胃癌、乳腺癌和血癌(白血病)等,因为这些癌症的发病人数占到了癌症患者总数的80%以上。由此可见,如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将最常见的10种癌症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我国的城市防癌工作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而且还能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

2018年1月起该院在职肿瘤胸内科专业护士30名,年龄从21~45岁不等,均值年龄(38.6依2.7)岁。专科学历12名、本科学历18名。

1.2方法

1.2.1精细化分层管理

结合护理人员的能力、资质、职称与学历,对护理人员做层级确定,将其分成院执行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与助理护士曰其中护理组长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可以在循证医学的思想指导下解决肿瘤科病区的疑难护理问题,同时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曰责任护士要求可以熟练运用各类护理器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等,能精准且独立地完成护理工作,独立解决科室常见护理问题。定期结合评估结果不断改动层级划分,实现竞争上岗,对工作能力强、表现优异的护士予以奖励。

1.2.2疼痛管理培训

培训之前,组织麻醉科主任、护理部主任、肿瘤内科护士长以疼痛管理理念为出发点,制定疼痛管理培训的内容和方案。具体内容包括院非药物镇痛方法、肿瘤疼痛基础知识、癌痛管理知识、肿瘤疼痛的评估、对待肿瘤疼痛患者的安抚与交流技巧等。委派有癌痛管理经验和授课能力的专家作为授课教师,按照计划实施表,采用多媒体教授、操作演示和自由讨论等形式,对护士进行集中培训(科室护士安排在1周内完成培训,每周设置3节内容相同的培训课程,提倡护士利用工作日积极参加培训工作,时间可结合护士班次自行调整),并发放有关培训资料,加强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

1.2.3培养肺部听诊技能

由胸部肿瘤专科医生采用视频、文稿等形式,向护士讲解肺部听诊部位、正常呼吸音与异常呼吸音的特点和区别,结合科室收治患者其疾病特点,重点对疾病常发生的并发症的呼吸音特点进行讲解曰于不定期给护士随机播放呼吸音的录音资料,加强学习。

1.2.4加强护士风险意识管理

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叶执业护士法曳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曳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对肿瘤胸内科常见、多发的护理风险应急处理程序、各项规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评估,并请专业人士专题讲解护理纠纷案例,强化护士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护士的责任感、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于组织安全法制教育活动院对科室常发生的差错事故,组织科室护士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到最后的整改措施,对媒体报道的有关案例摘选出来进行讨论,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盂定期开展护理操作示范、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榆建立常见护理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与专科护理流程,结合肿瘤胸内科工作实际,对多发、常见的一些公共突发事件以及相关疾病应急预案,常用的基础操作告知程序等进行强化培训。

1.3评价内容

分别在2017年7要12月(培训前)及2018年1要6月(培训后)这两个时间段内选出肿瘤胸内科患者200例,比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于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护士癌痛控制护理活动评分[3]院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活动问卷进行评价,包括疼痛评估、药物镇痛管理、非药物镇痛管理与治疗沟通和宣教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表现越好。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依s)表示,进行t检验曰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字2检验。

2结果

2.1对比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5%明显低于管理前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护士癌痛控制护理活动评分

护理管理后护士在癌痛控制护理活动4个指标上的评分评价均要高于护理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系统观肿瘤综合治疗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肿瘤已成为目前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飞猛进,给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肿瘤逐渐地被看成为一种全身性疾?S纱硕矗琢鲋瘟乒勰畋惴⑸嗣飨缘淖颍琢鲎酆现瘟葡低彻塾υ硕<创酉低彻鄣慕嵌雀莶∪说幕遄纯霾±聿∑谟敕⒄骨魇?有计划地、合理地综合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1肿瘤发生、发展的系统观

所谓系统是指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相互联系组成具有特定的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把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看成一个整体过程,全面的把握和控制,综合的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1]。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每一个系统的存在都有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平衡性等基本特征。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也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这一系统本身就由各个子系统(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并非独立存在,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关系,这一大系统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借以维持自身的稳态,达到功能的最优化,即生存质量最佳化。所以有学者认为: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不仅仅在于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各种要素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要素和要素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考察疾病的本质,必须把注意和焦点放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上[2]。上述说法就是从系统水平进行考察,而不同局限于单个细胞或基因的功能行为。那么,在肿瘤的发生学上,是否肯定“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呢?近几年的研究提出,细胞基因的缺失、突变等导致的细胞生长失控、恶变是发生肿瘤的主要机制。从分子水平看,肿瘤的病因主要有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改变,前者是发病的基础,并通过后者发挥作用。但对于这么一个子系统(核酸系统)的考察,并不能完全解释肿瘤的发生。核酸系统之间,核酸与蛋白质系统之间,核酸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核酸与内、外环境之间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研究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因素的渐进过程。环境污染致癌因素的刺激,化学致癌因素如苯、氯霉素、亚硝酸胺的影响,物理致癌因素,肿瘤的病毒病因,其他如人体内分泌失调、遗传、慢性刺激和创伤均可致瘤。而且单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肿瘤细胞也未必能发展成肿瘤,在人体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内环境随时进行警惕的监视,只有整个大系统紊乱,监视功能障碍,肿瘤细胞才能逃脱系统监视,才能进一步发展。而真正发展到器官的癌变,往往要经历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为一旦系统的功能恢复正常,肿瘤细胞可被机体清除,只有在内外环境的反复作用下,机体各系统功能的紊乱无法再协调一致,才使得肿瘤得以发展甚至转移。综上所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非“基因决定论”可以完全解决,相反的,只有从系统的整体的水平去考察外界环境和机体的作用,机体自身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每个子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才能很好地认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2系统方法论原则对肿瘤治疗的思路指导

进入20世纪之后,医学渐渐进入理性阶段。随着对肿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更由于肿瘤局部治疗方法的停滞不前,局部治疗后预后不佳,使更多的学者意识到局部治疗的弊端。20世纪80年代,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其中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恶性肿瘤只通过单一的放疗或化疗来延长生存期,有效率低,易于复发,治疗手段单一。80年代后期,由于化疗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肿瘤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化疗的地位日益被重视,发展了诱导化疗、术后化疗、放化疗、热化疗等各种综合治疗模式,手术方式也由根治性手术向保守性手术、保留器官功能方向发展,因此,21世纪的肿瘤治疗更注重强调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的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治疗观念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肿瘤综合治疗应运而生[3]。所谓肿瘤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4]。可以说,肿瘤治疗学研究显示出多学科的合作与补充,肿瘤的治疗也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按照系统论整体性原理来讲即系统论中各组分相加的和大于各组分的代数和。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个体化的决策,将手术、化疗、放疗、中医中药治疗及生物基因治疗,依照不同病例特点,进行有机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5]。但它不是将各种治疗手段的简单叠加或随意轮番应用,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均要因人而异,要经过多学科的充分讨论协商后决定。在决策过程中,既要注意尽量避免盲目一味强调某一学科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单一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过分扩大应用,又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互补应用,共同来承担对患者的综合治疗。这就要求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医生,都要做到不仅能够了解自己本学科治疗手段的特点和不足,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治疗手段的特点和不足,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要能够善于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和特长来对自己本学科的治疗加以充实、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及时了解并掌握专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引进先进技术并加以应用与创新,以跟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当前,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首诊时都选择到肿瘤内科,主要是因为肿瘤内科的医生能够善于接受和利用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以病人利益为重,改变过去谁先接诊谁收治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在对肿瘤病人的诊断以及设计和规划总体治疗策略上起到了主导作用,不仅能够使肿瘤病人真正享受到现代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与治疗方案个体化所带来的益处,而且也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人文关怀[6~1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按照医学伦理学“医乃仁术”和“循证医学”,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并将此结合最优化的原则来作出具体的治疗决策。例如目前放化疗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多集中于头颈部癌、食管癌、乳腺癌以及肺癌中,通过放化疗综合治疗所获得的较高的局控率和较晚发生远处转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途径。静脉化疗起到了全身治疗的目的-在于彻底清除微小转移灶,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二者联合应用的优点不言而喻,中晚期恶性肿瘤传统的单一治疗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临床要求,放化疗综合治疗不仅提高生存率,对延缓发生远处转移也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同期放化疗的应用将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带上一个新的台阶[1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生物医学前沿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步入实质性阶段,基因治疗肿瘤成为热门。基因治疗能否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革命,已成为现代医学大家的研究方向。所谓基因治疗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和宿主体内,通过基因组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纠正错误的基因表达和基因表达的错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5]。通常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基因修正-纠正缺陷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基因置换-由正常基因换掉疾病基因;基因修饰-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的基因,其表达产物用以修饰缺陷基因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或使正常功能得以加强;基因失活-应用反义技术封闭不该表达的基因,以抑制有害基因,或直接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虽然就基因治疗的概念来说,体现的是分子水平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但其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抑制肿瘤的生长或达到逆转、杀死肿瘤细胞,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考虑所作用的个体系统,如外界的环境因素,机体的内环境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因为将基因导入细胞,使正常基因得以表达,或使病变基因不表达,或诱导已有的肿瘤细胞分化、凋亡,都不是单单一个分子水平可以解决的。例如将反义基因导入细胞,以封闭有害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所要观察的指标限于细胞水平,如基因转染的百分率,对肿瘤细胞生长和抑制率等。但一旦进入体内实验阶段,就不能不考虑机体的整体性,如反义核苷酸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那么对正常细胞或组织器官是否有毒性作用呢?在体内,在各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或各种核酸酶等水解酶的作用下,反义核苷酸是否能成功地进入细胞封闭有害基因呢?再如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有效性高并容易获得稳定表达,但这一插入突变是否会引起潜在的癌基因激活,从而又引发新的肿瘤呢?显然,在肿瘤的基因治疗的研究中,在体外细胞水平中有良好的效应,但进入机体系统中,其效果不一定良好,而且历史上也有基因治疗失败的例子。这正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并非由基因单独决定,如果单从基因这一方面去考虑,而忽略了治疗所处的整体环境,忽略了治疗应采取的整体措施,往往会导致实验的失败。任何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需经过人体内试验,要从系统和整体的水平观察治疗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副作用,肿瘤基因治疗也需遵循系统观点,用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的原理,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有许多疑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离不开系统科学观的支持,我们不能忽视机体的整体性,不能用局限、部分、分子细胞水平来以偏概全,只有用系统的环境中解决这些难题,才会有实用价值和临床价值。所以从肿瘤的综合治疗可以看出,综合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基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手段,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具体的病例,制订相应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最佳综合疗效,在某些领域已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表观基因组协会(humnanepigenomeconsortium,HEC)在2003年10月正式宣布开始实施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umanepigenomeproiect,HEP),通过大规模检测人类基因组,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为解开生命奥秘及征服肿瘤等疾病带来了希望[16]。人类攻克癌症近在咫尺,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尚有不少难题有待在今后实践中予研究解决。让我们记住著名的系统科学家拉兹洛教授的话:“今天我们正目睹一场思维方式的转化:转向严谨精细而又整体的理论。这就是说:要构成拥有它们自己的性质和关系集成的集合体,按照同整体联系在一起的事实和事件来思考。”[17]。

【参考文献】

1许为民,王诗安,张钢,等.自然辩证法新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65-166.

2周东浩,周明爱.论疾病的本质.医学与哲学,2001,22(4):43-44.

3黄宗堂.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系统论思想.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9,12:16.

4BalchC.MultimodalCareofPatentswithcancerInPollockRE,KurererHBalchC:MultidisciplinaryCancerManagementCourseASCO,2005,1-12.

5吴一龙.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其认识论意义.医学与哲学,1994,12(7):18.

6张鲁文.关于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问题.临床军医杂志,2004,32(5):108-110.

7邱志祥.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1):55-57.

8曲梅.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系统观.医学与哲学,2002,23(6):45.

9李海滨,范江河,董红霞.浅谈肿瘤的综合治疗.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4):360.

10刘颖,徐妮,韩振海.循证医学与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24):3794-3795.

11刘瑞祺,迟志宏,介雅慧.循证医学与肿瘤综合治疗.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1(2):67-69.

12陈正堂.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重庆医学,2002,31(2):65-67.

13张鲁文,毕素栋.循证医学与肿瘤临床实践.肿瘤防治杂志,2003,10(8):881-882.

14陈桂园.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进展.中国癌症杂志,2000,10(4):357.

15孙靖中,周雄.肿瘤分子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1.

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临床实践,充分提高医学生放射肿瘤临床工作能力

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美国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应包括:(1)采集病史;(2)体格检查;(3)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4)临床诊断;(5)作出医疗决策;(6)执行医疗决策;(7)继续治疗护理;(8)正确处理医患关系;(9)职业态度9个方面。由此可见,临床技能是医学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医学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学生坚实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临床综合能力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加以完善和提高的。

1.临床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它要求将通过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等获得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进行辩证分析,做出初步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继续观察对比分析,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治疗方法,从而有效治疗疾病。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清楚本科生临床资质,根据国际安全标准,保护病人隐私,提高安全行医意识。在带教老师参与下,进行采集病史及查体,并完成大病历书写。参与科室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了解常见肿瘤临床路径诊疗规范。在教学查房中最好以提问方式进行查房,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现有的临床问题无法解决的,可以借助网络查询,获取最新的临床资料和知识,以指导现有的临床工作。

2.临床实践是本科生实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中,要教会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实践进行有效巩固并提高。而且,对于放射肿瘤学认识,科室应该安排参观放疗设备,病人模拟定位及核位,甚至科室对放疗病人质量控制,本科生也应参与学习,加深放射物理及放射生理、解剖学的认识。通过有效实习来提高学生对放射肿瘤学的兴趣爱好,并初步完成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实践感知的顺利过渡。

合理安排肿瘤学的临床实习是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各种肿瘤疾病的关键,也是一个医学生向一名临床医生转变的关键阶段。一名临床医生的职业道德工作风格、思维模式以及诊疗能力的形成等均与此关系密切。在临床教学工作中,首先应教会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其次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病人资料,通过横纵向对比及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得出诊断。在临床老师带教下进行实践操作,锻炼临床技能,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保护病人隐私,重视有效医患沟通。肿瘤病人是一个特殊人群,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肿瘤病人这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心理素质。保护好病人隐私是尤为重要的。尤其在这个医患关系尤为复杂的社会中,更应该教会学生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微笑行医、注意聆听,通过良好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疾病、心理、社会及家庭等方面信息。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患者,温暖患者的心,不仅减少医患关系的矛盾,还让患者舒心,愿意进行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对于一个初次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种沟通艺术不但对患者病情有益,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保护。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合理的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

1.带教老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带教的治疗,应当选拔专业素质及思想素质高的教职工进行临床教学工作。对于带教老师,我们应当集中培训,统一标准,进行明确的考核制度。不仅带教老师对医学生进行满意度评分,医学生也应当给带教老师进行满意评分,双向评分,起到一个共同进步的目的。临床教学部门对带教老师也应进行年度专业知识考核,以巩固其基础专业知识,只有带教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做到正确传教。此外,在临床中,患者对医师有医患关系评价。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也有满意度评价,所以对一位医学教师工作者来说,双重评价更是对我们的考验。优秀的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医疗生涯。

2.肿瘤学目前是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我校在本科阶段已成立肿瘤学独立课程,但作为选修课,很多学生未给予重视,且学习内容比较表浅。在内科学习中,各个章节也穿插学习肿瘤学相关内容,但内容零散分布,且不是最新进展,不能让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根据最新内容编写高起点的肿瘤学教材。而且,在实习生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对常见肿瘤疾病的学习,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在肿瘤各个科室要求实习生必须实习或见习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肿瘤类型。如果所在科室未收治到要求的肿瘤类型,实习生可以在其他肿瘤科室中交叉学习,以完成实习计划。这样有条理且有目的的实习才能全面、整体地学习到相应肿瘤疾病。

总而言之,肿瘤学在国内外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培养我国优秀的肿瘤学医生势在必行,吸取国外最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地总结临床教学经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生。

参考文献:

[1]于晓松,孙宝志,王威,等.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5):39.

[2]谷依学,王汉群,康颖,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534.

[3]程江,朱红,严文华,等.实习期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20(1):53.

[4]李卫.试析实习医生临床诊断的思维能力培养.红河学院学报,2006,4(5):82-83.

[5]潘敬新,黄子扬.实习医生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培训初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2-13

?誗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