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书籍

爱国书籍

爱国书籍

爱国书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爱心环保书社 意义 具体措施

一、爱心环保书社建立的意义

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013年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多次强调节约和环保。

基于国家的这项号召,结合当今很多大学生都会把不再用的书籍当废纸卖掉的现状,在高校成立爱心环保书社很有必要。通过回收可再利用的教材、教辅资料和相关考试辅导资料,再通过低价出售、借阅或免费阅读等方式提供给所需人群,可以在高校搭建一个书籍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爱心传承的平台。

第一,节约学生学习成本。收购的图书整理后低价出售或借阅,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特别对一些家庭困难学生可谓雪中送炭,同时能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第二,节约国家资源,传播环保理念。爱心环保书社可以使书籍更好地得到循环利用,提高书籍的使用率,这样既可以节约生产书籍所需的树木和水资源,又可以号召大家投身到低碳型、节约型社会建设中,使低碳、节约、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第三,传递爱心与公益。公益(public good)是一种以社会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权利分配体系。书社的爱心捐赠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概念。书社通过开展捐赠、义卖等一系列爱心公益活动,书社成员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同时,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给他人带来的温暖,感受到价值的实现,获得认同、肯定等正向心理感觉,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顺利完成学业。

第四,为校内外读书爱好者提供一个以书会友、读书交流的平台。

二、具体措施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筹建书社。寻求学校帮助,借用一间教室作为爱心环保书社的店面。在教室内配备书架、电脑等办公用品和相应管理软件。

2.问卷调查。分别针对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信息;可以提供需要的书籍种类;如要购买,双方的心理价位,等等。

3.宣传推广。通过海报、校园广播、校报等传统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宣传爱心环保书社,推荐架上书籍。

(二)书籍收购工作

书籍的收购工作主要通过书籍的募捐和收购两方面开展,为书社储备一定的书籍。在书籍收购工作中需要书社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对书籍收购价位进行评估,并向学校申请相关款项,从而确保书籍收购顺利开展。

此外,还可以开展义卖、换购等活动,使书籍不断流动,也可以为书店和个人提供寄卖等形式,不断增加书籍数量和种类,提高书籍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爱心环保书社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旧书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创造一定经济价值活动,鼓励师生提高书籍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浪费。但是书社在经营期间由于经验不足、学生能力有限等会出现很多不足和问题。

(一)书社的日常管理

书社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对回收书籍的处理方式。回收的书籍如果没有进行妥善的整理和登记,就会直接影响书社的运营工作,因此书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确定图书回收时间。每学期开学后的两个月学生空余时间较多,能用于支配图书的回收工作,同时为接下来售书工作提供充分的准备时间。

2.图书的归类和编码。回收书籍种类繁杂,同时我们售书对象的专业不尽相同,对图书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对书进行分类是必要的。为查找图书时更方便与快捷,还需对图书进行相应的编码。

3.图书信息整理入档。考虑到最后回收的图书种类和数量都会很多,同时为了将图书信息便捷、明晰地传递给同学,需要将图书的信息整理入档,包括入库时间、书名、编码等。

(二)统一出售

书社对回收的图书进行出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书社管理人员需对出售时间、出售地点等问题进行翔实安排与统筹。

如在学期末第一轮选课时可以知道下学期专业必修课,在这期间整理好书库中对应的图书信息,在网站上公布,让同学自行选择是否预定。因为书本数量有限,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预定结束时间在选课时间之前,且采用先预定先买书的售书方式。

此外,为应对可能有同学在学期中因丢书等其他原因需要在“爱心书库”购书的情况,可以设置每周固定为书社开放时间,供同学们买书并做好图书的整理检查工作。

四、结语

如今书籍的重复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趋势。大学生的书本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在高校建立“爱心环保书社”顺应了国家发展趋势与时展潮流。高校应自觉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艰巨任务,让大学生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同时树立爱心公益意识,为国家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爱国书籍范文第2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书,因为她给力量我母亲般的厚爱;我爱书,因为她带我遨游天际,漫游海底,领略枫桥的钟声……

在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是书告诉了我大自然的事物,让我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对话。在我是个乳臭未干的少年时,是书告诉了我祖国的地大物博,繁荣昌盛,让我在心里鼓起勇气,要报效祖国。当我奋发图强时,是书满足了我的渴望,让与知识渊博的老人聊天,与为国捐躯的战士们对话。书籍,她像我的挚友,有我谈笑风生,与我品诗论章。

我要与书为友。捧起一本书,就茶饭不思,看得津津有味,什么《三国演义》、《会飞的教室》《绿山墙的安妮》,我是百读不厌。书籍是我的挚友,我可以与她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是书籍,让我分清青红皂白,真与假;是书籍,让我分清好与坏,做个乐于助人的人;是书籍,给了我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是书籍,为我编织了一双理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是书籍,为我创造了一个买好的童年梦,让我在其中尽情玩耍,其乐融融。

我要与书为友,让湛蓝的星空,发出耀眼的光芒!

爱国书籍范文第3篇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110班的杜鹃,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营造书香校园,共享美好生活”。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时光积累我们的经验,阅读塑造我们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光辉而灿烂的文化,我们看到长城的雄伟,故宫的博大,兵马俑的浩荡;同时,我们没有忘记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火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辽阔土地上的践踏。

12岁的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了,可是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而读书,要为民族的腾飞而读书。鲁迅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把奖章拿到街头卖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夜里读书,寒气难当时,他便摘下一个红辣椒,放进嘴里咀嚼,辣得满头大汗,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鲁迅先生勤苦读书,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伟大的领袖青年时期就曾整天呆在图书馆,坐在宣嚣的马路旁看书,书籍使他不断的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从而让他带领全中国人民走上谋求解放的道路。我们的知心姐姐张海迪,因为患有高位截瘫,一生只能依靠轮椅行走,然而她却把每天坐在轮椅上的时间变成了她的一部读书史,大量的阅读,让她的心志变得坚强,更使她获得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就在这辆轮椅上她学会了英语、法语等多个国家的语言,成为全世界青年人的杰出代表。这些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之路无不是以书籍为奠基。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它充实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心灵,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书籍是时代进步的阶梯”,它开启人类的智慧,塑造时代的伟人。一本好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文明和富有爱心;一本好书,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一本好书,更能给我们启迪,让我们获得无穷的智慧。如今,学校为了让我们能够多读书,多汲取知识。创建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在我们的学校里,你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读着、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说:热爱读书吧!请相信阅读的力量,它会让我们的成长充满审美,它会让我们的梦想不再遥远,好好学习,细细读书,让我们的校园书香更加浓郁。让我们一起拥抱书籍,拥有这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创造的瑰宝,好好学习,细细读书。同学们,让阅读引领我们成长;让知识为我们导航。我们义东沟小学的每一位同学,要立志从自我做起,用书籍充实自己,用行动影响他人,争做一名有思想、有内涵、讲道德的优秀学生。让喜爱读书的我们成为义东沟小学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爱国书籍范文第4篇

将家里的书论斤卖掉,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情愿。捐出去呢?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怎么捐却是个问题。

出资寄出?很多人热情减了一半。寄往哪里?热情又冷却几分。如果附近有家常逛的店铺设有捐书点呢?爱心似乎瞬间有了延续的可能。

诺曼姿发起的公益项目“22厘米希望”,将这样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而根据其提供的数据,从2012年1月项目启动日至2013年3月,全国已有近千家诺曼姿加盟店参与募集旧书活动,其中有200余家终端店在店内设立了专门的“爱心捐书站”,累计募集旧书数千册,满足了大批贫困孩子的学习需求。此外,诺曼姿还通过购买新书及图书馆硬件改造的形式捐赠了11所“诺曼姿爱心图书馆”。

22厘米,一本书的長度,释放的善能量却不可限度。

募集旧书很简单?别闹了

“22厘米希望”的建立,与诺曼姿总经理刘小俐对公益的理解不无关系。由于孩子在国外念书,刘小俐深受国外公益理念的影响,“在国外,普通人的公益意识非常强。而事实上,很多公益是普通人随手就可以做到的,不像国内,常常会将公益提到非常高尚的高度。”

在这样的公益理念指导下,如何让更多人力所能及地参与到企业发起的公益中来,是刘小俐主要考虑的。很显然,遍布全国的合作网点是诺曼姿可以立时调动的难得的资源——借助这些网点资源,可以发动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但至于利用它们做什么,则颇费脑筋。

经过多方考察挑选后,诺曼姿最终选择与立人乡村图书馆及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进行合作,募集旧书后通过上述两个公益组织長期向贫困地区学生捐赠书籍。旧书何来?自然是从终端顾客手中来。有人由此质疑,诺曼姿做了什么?

而事实上,就像立人乡村图书馆这样的纯公益组织一样,其本身虽然没有付出购书成本,但是其在募集书籍、筛选书籍、寻找合适的捐赠目标等方面付出的精力和成本并不低。最终的公益目的的达成,显然是爱心人士和组织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正是诺曼姿作为公益活动发起方与执行方的意义所在。

至于最终为何选择以募集旧书作为公益项目的切入点,在刘小俐看来还有以下原因:首先,几乎每家都有旧书,号召大家捐书基本没有门槛。其次,阅读书籍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持续行为,足以支撑捐书的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因为这种公益行为的组织难度相对较低,终端网点也很容易参与进来,从而保障活动向前发展。何况,终端网点还可以从人气及美誉度等方面受益,何乐而不为。

据了解,诺曼姿“22厘米希望”公益项目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终端店主动提出申请,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在店内设立诺曼姿爱心捐书站,负责接收顾客平时捐赠的书籍;一种则是较为松散的形式,诺曼姿在其店中临时设立爱心捐书点,在有限的几天里号召顾客到店捐书,店方则以诺曼姿产品(中小样或正品)作为爱心回馈返给顾客。

事实上,一旦参与其中,你才会发现,募集旧书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为了保证捐赠书籍的质量及项目执行到位,诺曼姿不得不为“22厘米希望”项目成立了专门团队,并制订出一套详细的流程。

根据立人乡村图书馆及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需求,“22厘米希望”对捐赠书籍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在书籍种类上,主要募集以下几类:名著、科普类书籍、童话故事等少儿读物、适合孩子阅读的旧杂志、以作文辅导等书为主的教辅书、教师参考书等。武打、言情及特别破旧的书籍则不符合要求。

终端店会对书籍进行初次筛选。在顾客捐书时,终端店还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及信息录入,包括顾客的名字、联系方式、捐赠书籍的信息等。之后,这些书籍将交由商二次筛选,由其制作的捐书登记表将发给诺曼姿总部进行第三次筛选,最后,立人乡村图书馆及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进行第四次筛选。符合要求的书籍,最终将由诺曼姿商直接寄送到指定的受捐学校。

受赠学校收到书后,立人乡村图书馆及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会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捐赠信息公布在各自官网上,诺曼姿也会在品牌官网上进行同步更新。与此同时,诺曼姿总部会根据最终捐书名单,为每位捐书顾客填写感谢回执卡(会注明受捐学校名称等信息),寄到终端店,然后再由终端店电话告知顾客领取。

“公开透明很重要。”刘小俐强调。只有让顾客清楚知道自己所捐书籍的具体去向,才能取得他的信任感,从而鼓励他继续参与。

公益与营销共赢?有挑战

企业做公益,很容易被人联想到背后隐藏着莫大的商业目的。但事实上,公益和商业是可以实现共赢的,前提则是将公益项目执行到位。

为此,诺曼姿就“22厘米希望”公益项目对内部人员进行了持续培训,以让大家真正领会项目的公益理念。但是项目在终端落地时,不少经销商不可避免地做出了急功近利的行为。比如有顾客来店捐书时,他们会侧重于借机向顾客推销产品,将捐书这一爱心行为本身忽略掉了——这正是刘小俐最为担心的。

刘小俐明白,一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公益性质就会发生改变,这样的结果非但无益于品牌,还会对品牌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大家走入误区,诺曼姿不得不对终端店实施了更严格的资格提交及培训考核规定。

但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并非只有商家。刘小俐介绍,一些顾客也会抱着换产品的心态参与进来。这个时候,细节把控就变得愈加重要——细节执行越严苛,公益的本质就显现得越明显,反而会受到各方参与者的尊重与配合。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为了彰显公益行为本身的价值,诺曼姿严格限定每家店举办“旧书换产品”的促销活动每年最多不能超过4次。而在设有专门的“爱心捐书站”的终端店里,顾客到店捐书,通常只会得到一个爱心书签,并没有任何产品回报。

将与公益直接关联的营销行为比例降到最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品牌形象,同时通过细节的合理设置来间接推动品牌营销,这才是刘小俐希望的结果。在其看来,爱心捐书活动本身可以提高终端店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并可以带来一定的客流。捐书顾客被告知去领取感谢回执卡,又会形成二次到店客流。另外,在捐书过程中,顾客登记下的资料也是十分有效的信息,之后,终端店和品牌可以通过短信平台,给这些目标客户发送公益资讯及品牌活动信息。

经过不断摸索,诺曼姿“22厘米希望”公益项目逐渐完善成熟。去年7月起,“22厘米希望”开始扩大活动范围,尝试走进社区和大学校园举行捐书活动。“社区是直接的消费群体,学生是潜在的消费群体。”刘小俐称。

爱国书籍范文第5篇

【关键词】藏书票;实用功能;创作主题;表现语言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73-01

藏书票艺术作为版画艺术的一部分,与版画共同发展,同时又是独立的一部分。它小巧、精美、小画里包含着大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一、藏书票的实用功能及特征

藏书票一开始作为信物,常被收藏者贴于书籍的扉页中央或者右上角,用作表示贵族对书籍所有权的标记。藏书票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把绘画、雕刻、印刷相结合,形式语言多样,内容广泛丰富。随之发展,藏书票的实用功能减弱,其本身的艺术价值逐步显现,被称之为“纸上宝石”,由此它不再是仅限于藏书之用,更多的是为了欣赏而相互交换收藏。书籍作为载体,传承着人类的文明,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珍爱。重视书籍的同时产生了藏书票,作为个人标志进入人们的视野。十八世纪时藏书票盛行于各国,人们一边创作一边收藏,虽然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异大相径庭,可是人们出于对书籍的热爱,对于藏书票也珍爱有加。我国有藏书章的使用,如同藏书票一样,他们之间材质不同,表现形式语言也不同,可是都表达了书票主人对书籍的感情。当下生活中现代科技的普及,电子书籍的方便使用,致使纸质书籍的减少,藏书票似乎也在慢慢的被人忽视,因此藏书票被迫成为少数人群的珍爱。反之藏书票艺术的发展也支持了纸质书籍的流通,两者相互装饰,美化彼此,让人与书的感情紧密相连,也使书籍成为袖珍版画的一部分。

二、藏书票创作主题

我国三十年代受到新兴木刻的影响,很多版画家开始创作藏书票,开始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历史文化底蕴运用到藏书票中,从古代版画艺术中借鉴语言进行创作,创作中起思立意的构建,技法的运用,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从古代传统艺术中提炼,给现代藏书票予补充,才使当代藏书票蓬勃发展。同时随着藏书票的发展,在创作中运用的新形式,新技法,新材料对我国传统版画中的工艺、材料等方面是一种促进与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新的构建。

从第一张藏书票开始至今五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藏书票的票面主题十分丰富且多元,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创作主题,如贵族时期多是徽章主题,二战后逐渐变为自然风景主题,随后出现字母与姓名的图案组合,这些大自然与生活色情类的主题是最常见。书票主与收藏者也是多以主题进行选择,根据个人爱好选定自己的主题。而我国的藏书票主题更为广泛,从文学到宗教,从自然到风土人情,从戏曲到民间传说,画面各异、画风独特,造型与色彩变化多端。

我国李桦、赖少其、梁栋等老先生的藏书票艺术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分析老前辈艺术的价值,才体现出藏书票所具有的浓厚文化底蕴。用幽默的情节与方式来表现其中的主题,这样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审美还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让心灵愉悦的时候引发对书籍阅读问题的思考。藏书票这种艺术形式中本身具有文化气息,创作中给阅者带来书卷气,这书卷气不仅与观察者的角度有关系,还与它的切入点有关,不仅和画面的语言形式有关,更是和造型、制作技法等相关。藏书票不同于小型的版画创作,它在主题内容上面会与书籍相关,主题内容可以是书籍中的情节,也可以是自己的创意,都是将文字的语言转换成为视觉语言。把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之处巧妙地转化出来,让它有意思、有思考,能耐人寻味。

三、藏书票表现语言

现阶段的藏书票多数用木刻与铜板进行表现,因这两种制作技法被广泛使用,其中我更为钟爱木刻这种表现语言。因木刻作为书籍制作技术被使用上千年,具有独特的造型美感,我国传统版画艺术为我们汲取提供了便利,尤其木刻中的黑白语言,单纯而强烈,也可有变化多端的灰色,丰富而细腻。黑白木刻利于表现简洁有力的造型,丰富的线条与夸张形体相结合,黑白两色也不失形象的趣味,更是刀味的形成,有偶然效果的同时也经得起仔细推敲。

在当代环境背景之下,表现技法要适合自身藏书票的主题,要符合自己的创作形式,在探索中需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不仅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还要与阅读中的问题相结合,同时创作出富有我国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表现语言的选择则是为了更好表现这些做努力。

综上所诉书籍是人类财产中的重要部分,藏书票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展现。藏书票不仅可以表示票主的拥有权与个性,还可以借着书籍的传播来传达更多的信息,使得书籍富有更多的艺术气息。它不仅能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还能为欣赏者传递心灵上的慰藉。

参考文献:

[1]苏新平.版画技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