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勤机制度

考勤机制度

考勤机制度

考勤机制度范文第1篇

为加强队伍管理,推进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塑造良好形象,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规、政策,以及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全员实行考勤

1.出勤。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进行签到和签退(具体作息时间按县政府规定执行,签到必须在规定上班时间前30分钟、后15分钟之内进行,签退必须在下班时间前15分钟、后30分钟之内进行)。考勤情况由局办公室进行统计并每月通报考勤结果。

因公出等原因无法签到的,应事先向局办公室报备公出审批表或情况说明表,因特殊情况无法事先报备的应在次日报备。

2.公出。干部职工因公外出,应事先填写外出审批表报局办公室备案。科室负责人跨市外出由局长审批,市内由分管领导审批;其他人员跨县外出由分管领导审批,县内由科室负责人审批。因公参加学习考察培训的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报批。

3.事假。干部职工请假1天(含)以内,由单位(科室)负责人审批;1天以上5天(含)以内,由局分管领导审批;5天以上由局长审批。事假时间累计达30天以后,如要再请假的,需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4.病假。干部职工因病需要治疗,应填写《请假审批表》并报局办公室备案。病假2天(含)以内,由科室负责人审批;2天以上15天(含)以内,须持有县级(包括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和病历(去外地就医须凭医院转院证明),由分管领导审批;病假15天以上1个月以内,由局长审批;病假1个月以上的,按有关规定报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5.年休假。干部职工年休假时,要合理安排轮休,原则上在年初、年末以及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期间不得安排年休假。申请年休假须经科室负责人同意,报局分管领导审批后送局办公室备案。

6.迟到、早退、旷工。未经审批不在岗的,视为旷工;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签到签退的,视为迟到、早退。

7. 婚假、产假、探亲假、丧假等,执行国家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科室统筹安排,并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报请局长批准;

8.各种休假期满后,要按照准假权限及时销假,因特殊原因需续假时,要办理续假手续。逾期不归或公出超出领导核定期限又无正当理由的,按旷工处理。

三、其它事项

(一)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婚假、产假、探亲假、带薪年休假、丧假期间一切待遇不变,如超出规定时间,按实际情况另行处理。

(二)经局领导批准的学习培训、开会、出差者,按正常上班对待。

(三)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一小时以内中间外出办私事者,经科室负责人同意不计缺勤。

(四)带薪年休假可顶病事假,带薪年休假有效期截止当年年底,过期不补。

(五)病假、事假期间工资待遇按人薪字(1999)19号文件的条款执行。

(六)局机关政治学习、召开临时会议等集体活动,由局办公室负责考勤。

考勤机制度范文第2篇

一、考核适用范围

在机关办公楼集中管理的干部职工。

二、指纹考勤时间及规定

1.不参加房屋征收工作人员每天四次指纹考勤:

每日上午上班前(8:40前)

每日中午下班前(11:20-11:40)

每日下午上班前(13:40前)

每日下午下班前(夏季16:50—17:10冬季16:30-16:40)。

2.房屋征收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确实无法参加考勤的工作人员由各局提出书面申请,局长审核同意后盖章报办公室备案。已报备名单的工作人员可不再参加指纹考勤,便各地块随着征收户数的逐渐减少,要相应减少房屋征收工作人员的数量,变动情况由各局负责人审核后报办公室行政科备案。

3.指纹机全天固定在门卫室墙上,参加考勤人员只要上班,不论迟到与否,都必须刷指纹考勤,上班后30分钟内刷指纹考勤计为迟到,超过30分钟计为旷工,下班前未在规定时间内下班刷指纹考勤计为早退。

4.刷指纹时如考勤机不能识别指纹或不能正常工作,要第一时间通知办公室行政科,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视为未出勤。

5.常用和备份指纹因各类原因刷指纹不顺畅时可到办公室行政科重新采集。

6.因班车延误导致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刷指纹,由办公室行政科工作人员上车登记人数,采取补救措施,视为正常出勤。

7.因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导致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刷指纹,在工作办结后及时到办公室行政科备案,由本人提交情况说明并由分派工作的领导审核签字。

8.因出差、因公、因私请假不能刷指纹考勤必须提前填写《请假审批表》,并报办公室行政科备案。特殊情况来不及填写《审批表》的,可由其他人员代为填写,按程序经相关领导签字确定后报办公室行政科备案。假期结束及时到办公室行政科销假。

9.在上班时间内,因特殊原因需提前离岗的,需填写《提前离岗审批表》,注明离岗原因、离开时间,按程序经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报办公室行政科备案。返回后及时到办公室行政科销假。

10.考勤情况办公室行政科每月汇总一次,通过对照刷指纹记录、《审批表》,确定考勤情况。因公外出、出差、休公休假的确认为出勤;因私请假确认为请假;迟到人员、提前离岗人员由办公室行政科研究确定出勤天数;其余无故未刷指纹机考勤、没有《申请表》备案的,一律视为旷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考勤机制度范文第3篇

镇机关所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含借用、聘用人员)。

二、正常考勤

上午:8点30分上班,12点下班;下午:冬季作息时间为2点30分上班,6点下班,夏季作息时间为3点上班,6点30分下班。上午上班之前应指纹打卡签到,下午下班之后应指纹打卡签退。

三、特殊考勤

因开会、办事、下村、考察、学习、培训等原因不能按时签到、签退或全天不到机关,普通干部应提前告知其办公室主任和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应提前告知其分管领导,党委班子成员应提前告知书记或镇长,此外,以上每种情况都还应告知党政办,由党政办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调整干部去向公示栏状态。

无论何时抵达或离开机关,都应签到或签退,即每天必须保证指纹打卡2次,否则,只打1次卡的视为迟到或早退,既未指纹打卡、又未请假、也未向党政办说明去向的视为旷工。

四、查岗

党政办每周至少不定时查岗一次,凡查岗期间不在机关内且未向党政办说明去向,即视为旷工,党政办不再电话询问干部去向。查岗不在岗但有正常原因的,需向书记或镇长说明原因,待书记或镇长同意后可变更查岗状态。

五、请假

1、请假应当形成书面假条,假条需经各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书记或镇长依次签字同意后方能生效,且务必及时交至党政办存档。

2、因特殊情况不能书面请假,请假人应在告知其办公室主任和分管领导的基础上,通过电话方式向书记或镇长请假,待征得书记或镇长同意后及时告知党政办进行登记,并在正常上班后补齐书面假条。

3、事假一天以上先行抵消公休假,病假一天以上须出示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否则视为事假。

六、出差

因开会、办事、考察、学习、培训等原因需出差,必须报经书记或镇长批准,并明确出差期间所需经费来源以及相关补助标准,待回镇后按既定的标准和范围报销相关费用。

七、奖惩办法

1、现金惩罚:迟到、早退一次扣罚50元;旷工一天扣罚100元,且必须在镇干部会上予以检查说明;事假超过公休假的部分每天扣罚20元。

考勤机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后勤;激励机制;现状;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者从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思路,对如何激励高职院校后勤人员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为教学科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研究不够。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后勤激励机制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后勤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希望给予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者有益的启示。

一、当前高职院校后勤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后勤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后勤企业的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绩效考核不到位

高职院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时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二)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

一些高职院校后勤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得少,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缺乏对岗位技术人员新技能的培训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导致员工在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个人和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因此,后勤企业要定期提出员工培训计划,结合后勤各企业成功、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的企业培训内容和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尽量使员工在工作当中产生“归属感”及个人“成就感”。改进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促进团队精神,增加利润。

(三)稳定的激励政策难以执行

高职院校后勤企业的人力资源多头、多层管理,管理人员产生机制单一,官本位思想浓重,激励政策多变,使得基层无所适从,尚未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特别是单位领导更换之后,对前任制定的许多激励政策,后任可以不执行,或者朝令夕改,使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对此失去了信任感。岗位业绩考核、能力评估等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行为还停留在传统的定性评价阶段,且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四)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建立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院校部分后勤工作人员“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不能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现实转变,原先的福利后勤不复存在。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同时,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实行竞争上岗,工效挂钩,后勤职工利益获取方式由原来稳定的分配方式变得不确定,个人的职称、职务、就医、住房、养老等福利都变得不稳定,“铁饭碗”被打破了,一些后勤员工把“后勤社会化”简单理解为后勤与学校完全脱钩,造成思想混乱,阻碍了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步伐,因此后勤企业内部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就难以建立。

二、创新高职院校后勤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分配机制、用人机制、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内容。激励手段的使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注意具体场合,具体时间、人物及事情的情况。激励举措也应把有效的激励方法优化组合,形成主体有效的理想激励格局和良好主动的工作环境。

(一)在企业文化中引入激励机制

根据干部员工的思想实际,激发他们的创业原动力和工作热情,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沟通与协调;强调团队精神,促进竞争与合作。对干部员工进行敬业爱岗教育,使大家把高职院校后勤的创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前途很好地统一起来;根据不同人员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经常利用市场竞争的信息,通过横比竖看,外比内看,增强干部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每个人时时感到市场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变为改进工作的动力。打破论资排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展开竞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用。

(二)在管理中引入目标激励机制

如果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者设置的目标适当,就能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适当的目标是指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充分的发挥出来。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各种经营责任制、承包责任制、项目责任制等,就体现了目标和激励的一致性。为了有效地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努力和成绩的关系、成绩和奖励的关系、奖励和满足需要的关系。要让员工实现目标后得到应有的奖励,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要。

(三)在聘任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在高职院校后勤聘任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可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形成了良好的用人机制,解决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可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促进后勤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优化,提高其整体素质;可以建立鼓励竞争、激励进取的机制,凭业绩竞聘上岗,使每位教职工有了危机感,但又给每个岗位上的人以希望,只有努力拼搏才是惟一出路,岗位聘任就是变压力为动力,形成激励竞争,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做出更大成绩;可以引导管理人员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管理人员自觉地将自身融入国家和学校建设的大环境中,使其有不懈的工作动力,还可促使管理人员去设计个人奋斗目标,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具有相对持久的动力。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后勤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这是对后勤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和公平奖惩的首要环节。通过定期对后勤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后勤人员的素质、绩效情况,有利于奖励机制的建立。在考评过程中必须注意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主要包括工作和创新两个方面,对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结果要积极反馈、合理利用。考评过程要注意公开、透明和公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从直接主管、同事、下属、顾客及被评价者个人的角度进行,通过考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并进行动态反馈,不断修正目标。

(五)制订恰当具体的激励措施

激励措施既要团结大多数又要鼓励先进,奖励的档次要与人员的实际贡献基本平衡,但又应有适当的差距。要看工作能力,看工作干劲,看工作实绩。在制定奖励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和切实可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者在制定薪酬时,必须设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适宜的差距分配使人产生公平感。薪酬制度实行“岗位工资 + 绩效工资”管理,将员工的经济利益与规定的任务紧紧地连在一起,避免了人为影响,这体现了激励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等,按照其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做出的贡献确定工资收入,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办法。要合理拉开技术人员与普通职工、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与一般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实行按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职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六)制订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

要想激发高职院校后勤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建立约束机制,定期评定干部员工的工作实绩,对所有人员不折不扣地按章奖罚,只有奖罚分明,确实做到“能者上、平比让、庸者下”,才能始终保持一支有生机、能打硬仗的队伍;对于某些经营项目,还可推行风险约束机制,让项目负责人逐级缴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并让目标任务与负责人及职工的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从而使各级人员存在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管理中无论是奖是罚,都要切合实际,按章行事,不能讲私情,这都需要落实督查制度。

(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

高职院校后勤激励机制应以物质动力为先导,以精神动力为支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理顺各种收入分配关系;同时,物质激励方式的重点要集中于长期激励,把企业员工和经营者的收益同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从而杜绝短期效益等负面行为,使物质待遇对员工产生应有的激励作用和岗位配置调节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人才流失。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信任员工、关心员工,通过让员工参与管理,培养企业归属感等途径,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八)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高职院校后勤激励要因人而异。后勤员工文化层次、家庭背景、个人能力等均有比较大的差异。他们的需要、态度、个性等因素也不同,对于中层以上的管理层和技术性的员工来说激励的措施主要包括加薪、晋升、授权、参与目标设定和参与决策的机会。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激励采取加薪、奖金、假期、部分程度参与决策等措施会更加有效。

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人员和员工引入激励机制是进一步推进后勤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目标、薪酬、情感、精神等激励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提高高职院校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慧华.谈激励机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王青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考勤机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关后勤;社会化;管理

机关后勤是保障政府机关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机关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机关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影响着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对后勤服务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变革,对后勤资源和各方面利益进行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机关后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职工从改革中获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拟对如何优化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一般历程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标志是1989年3月4日,出台了第一份关于机关改革的文件《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更进一步确立了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要实现的目标。在“十五”期间规划,到2005年,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世纪机关建设需要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单位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并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机关后勤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后勤管理出现的问题

经过近三十年的缓慢发展,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后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专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颁布多年,但该条例更多是指导性的原则,配套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仍未制定,各单位内部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落后,未能跟上形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尽管近些年,各级后勤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有的制度已经与改革脱节,不适应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有的制度与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有的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制约,没有构成统一、高效、及时更新的后勤管理系统。

(二)后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上人员老化、年轻力量不足,技术结构上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较少;二是思想混乱,面对改革阵痛,工作人员不能够沉下心来,主动研究和参与后勤改革研究,不知改革何去何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波逐流;三是能力上的准备不足,不能够适应不断进行中的后勤改革,尤其是社会化改革,更不能适应新的任务需要,且对自身要求不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更高的工作能力要求。

(三)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但管理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质性改革。工作模式上,尽管很多机关后勤部门已经脱离行政编制,但只是形式上,其工作模式还是按照机关行政机构运转模式。待遇分配上,形式上实施绩效考核,但实际上还是平均主义,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人员使用上,更多的还是看资历,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整个管理模式的落后,造成后勤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对机关提供足够高效的后勤保障。

三、机关后勤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后勤工作开展

一是制定统一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职能分配、人员管理、产权划分等,并更好的引导各级后勤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二是各级后勤部门,跟上改革步骤,主动更新调整后勤内部规章制度。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发展和转化过程,各级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随着改革的进行,不断去除不合时宜的规定,按照新的工作模式和任务需要,结合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规范、高效、可持续性的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二)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社会化改革的需要,积极调整人员结构,确保人员年轻化、层次合理化、素质高效化,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引入高素质人才,逐步替换原有不适应改革的人员,并注意引导人员合理流动,如可规定到其他部门工作前,必须到后勤部门锻炼,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顺畅,减少流动障碍;重视职业教育,规定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标准要求,加强人员培训,尽可能撤岗、并岗;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能主动参与到后勤改革中来,通过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标准、研究新制度,主动适应改革后的变化,从怕变化到愿意变化,从往日的被动应付逐渐发展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促进后勤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水平。

(三)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各级机关要大胆将后勤服务部门按照社会化改革的模式进行改造,大力去行政化,按业务结构简单、层次清晰、信息畅通、管理有效的原则,搭建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部管理框架。在工作模式上使组织体制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服务部门同经营部门相对分开管理形式,减少行政干预,管理上以指导、服务、协调、监督为主;提高机关后勤经营部门的运营能力,完善经营机制,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对消耗费用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全面打破“平均主义”,实行“真绩效”,细化量化后勤管理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按完成工作量、工作效果、业绩等综合评分得出考核结果进行待遇分配,通过合理的指标制约后勤管理,改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在人员使用上,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机关后勤员工聘用制,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通过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后勤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提升后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洪涛.机关大楼后勤管理精细化发展的相关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