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范文第1篇

韦龙杰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迷恋红学已经四年了,特别崇拜刘心武先生,但我在阅读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时,发现他理论中的几点不足,这些我个人认为的不足之处是我在中考暑期阅读出来的,现在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新解《枉凝眉》存在偏差

刘心武先生对《枉凝眉》的理解在我看来有一定的偏差,他的新解确实是晴天霹雳一般让人惊讶,他认为,这首曲子写的是史湘云和妙玉,让人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后来我发现,在《脂砚斋批评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听了《枉凝眉》的感觉却是“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然后脂砚斋的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自批驳也,妙极!”也就是说,这首曲子所描写的两个人物中肯定有一个是宝玉,但是刘先生的观点违背了脂砚斋的批语,因此,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我个人认为,这首曲子写的是贾宝玉和史湘云。也就是说,这首曲子揭示了《红楼梦》的大结局:宝玉和湘云最后结合。为什么这样说,我也有自己的依据:关于史湘云我不想做过多地分析,重点来分析的是妙玉是否真该成为《枉凝眉》的真正描写人物。第一句是:“一个是美玉无瑕。”于是刘心武先生就认为贾宝玉仙界原型是神瑛侍者,瑛是有斑点的玉,因此这句话证明这首曲子没有描写宝玉,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妙玉是完全无瑕的吗?未必,她过于高傲,在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领众人到笼翠庵品茶,妙玉看到刘姥姥一股乡土气,满口黄牙,十分厌恶,最后连刘姥姥喝过的古董茶杯都不要了。看看她是怎么和众人道别的,贾母领众人出去后,妙玉就把庵门直接关了,你看她是多么的目中无人,其实这也是她的不足之处。“无瑕”在这里只是一种完美的修饰,为了表明的是主人公的纯洁品质。第二句是:“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句对宝玉后来的处境写的很到位,也就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玉后来娶了宝钗为妻,没有婚姻幸福。宝玉一心只想着黛玉,心里哪里有宝钗的位置。第三句是:“一个徒劳牵挂。”宝玉是一个爱牵挂的人,他牵挂太多的女性,林妹妹、宝姐姐、史湘云、妙玉等等,这些都是他牵挂的对象,但是它的牵挂是徒劳的,这些女性的悲惨命运没有因为宝玉的牵挂而有所减缓,反而显得更加凄凉。下面一句是:“一个是镜中花。”这一句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这是作者的比喻,表明一切事物都已成为幻影,不复存在。最后一句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一句的确能让人想到林黛玉,但是《红楼梦》文本中的很多人都有哭的习惯,不止是黛玉,像宝玉等人,哭的次数并不少于林黛玉。因此,我认为这首曲子写的是史湘云和贾宝玉,这首曲子暗含了《红楼梦》的大结局:史湘云和宝玉最后结合。

第二、刘心武红楼情榜问题

1、傻大姐在红楼情榜的排序问题

现在红学界公认的事实是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但是他的后28回全部遗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高鹗的伪续又十分的糟糕,使得《红楼梦》的大篇幅、大整体、大过节全部打乱。其中最让我遗憾的是红楼情榜的遗失,虽然我们不能看到后二十八回的文本,但这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探佚的机会,我觉得刘先生把傻大姐安排得太靠后,她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贾家抄检大观园就是她拾到春意香囊引起的,她偶然拾到的香囊成了抄检大观园的理由和依据,也导致了晴雯的被撵,司棋爱情的泄漏,有的红学家也说过,“傻大姐一笑死晴雯”,其实她的笑是傻笑。傻大姐在小说中出现过多次,不止在春意香囊这件事上,在贾琏夫妇偷贾母的首饰去当这件事上还提到她的母亲,比“红楼十二官”的一些女子出现频率还多些,因此我觉得刘心武先生把傻大姐安排的位置不对,不应该把她排在最后一钗。

那她该被安排到哪里呢?根据我对《红楼梦》的粗浅认识和刘先生列出的情榜的参考,我个人觉得她应该被放在七副册,要取代炒豆儿的位置。为什么?炒豆儿其实就是豆官,她们是一个人物的两个名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有这样的词句:“豆官身量、年纪皆极小,又极鬼灵,故日:‘豆官’。原中人也有唤她作‘阿豆’的,也有唤作‘炒豆子’的。”因此,这个女孩本来叫豆官,后来由于老太妃的薨逝,这些女孩子都成了丫鬟,豆官就给了探春,然后探春又给她改名叫豆童,又有人叫她“炒豆儿”等。刘先生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一个人物占了情榜的两个位置。而把傻大姐安排在这里比较合适。而最后一个位置就由紫绡来补了。但是紫绡的戏份是有的,在小红给王熙凤办事的时候,紫绡等人还讽刺她去攀高枝了。所以我觉得这里安排紫绡也不合适,也就是说这个情榜还不够完美,需要大的调整和补充。

2、我的红楼情榜

由于至今还没有人排出令人信服的情榜,因此我也作了一些研究,也排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情榜,但曹雪芹还在人物后面加了考语,不知是给所有的女性都加了考语,还是只给正册的女性加了考语,我没有研究得那么透彻,因此考语我没有进行试拟,下面就排出我的情榜,也算是我的一个探佚的成果吧:

情榜

降洞花王

贾宝玉(情不情)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情情)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巧姐 李纨 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

薛宝琴 香菱 尤三姐 尤二姐 邢岫烟 李纹

李绮 喜鸾 四姐 傅秋芳 瑞珠 宝珠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 袭人 平儿 鸳鸯 麝月 司棋

小红 紫鹃 金钏 玉钏 莺儿 翠缕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侍书 入画 抱琴 素云 雪雁 秋纹

碧痕 小螺 春燕 四儿 翠墨 柳五儿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龄官 芳官 藕官 葵官 蕊官 药官

艾官 茄官 文官 宝官 玉官 豆官

金陵十二钗五副册

彩霞 春纤 丰儿 绣橘 智能 万儿

二丫 绮霰 佳蕙 茜雪 檀云 琥珀

金陵十二钗六副册

珍珠 银碟 小鹊 紫绡 碧月 嫣红

可人 媚人 偕鸳 佩凤 文花 靛儿

金陵十二钗七副册

傻大姐 坠儿 莲花 蝉姐 篆儿 臻儿

良儿 文杏 彩屏 娇杏 云儿 青儿

金陵十二钗八副册

同喜 同贵 小舍儿 秋桐 善姐 小霞

翡翠 玛瑙 灯姑娘 小吉祥 小鸠儿 张金哥

金陵十二钗外副榜

金陵十二钗副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平儿;心腹;爱妾;色、才、德;副册

平儿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心腹丫鬟,又是贾琏的爱妾,所谓“屋里人”;在荣国府因其侍奉的对象是王熙凤,成为《红楼梦》中的四大丫鬟之一。平儿如何处理好与王熙凤、贾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协助王熙凤理家并一度在王熙凤生病期间代其理家,如何处理贾府上层主子与下层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奴才之间的关系;平儿在“金陵十二钗”册籍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平儿后来的结局如何,等等,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问题。

一、平儿与琏凤

《红楼梦》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贾宝玉在平儿前尽心后的一段心理描写:“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似黛玉尤甚。”可以说是平儿与琏凤关系的总论,现在分论于下:

(一)“凤姐的心腹通房大丫头”

凤姐的丫鬟。平儿首先是王熙凤的丫鬟,是她自幼的丫头,所以要侍奉王熙凤的日常生活起居。在《红楼梦》的描写过程中,平儿对王熙凤的服侍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在“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一回中,“也不打帘子,也不让凤姐,自己先摔帘子进来,往那边去了”,说明平儿平时是负责为凤姐打帘子、端茶递水等工作的。平儿和凤姐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如第五十五回平儿说“你太把人看糊涂了,我已经行在先了,这会子又反嘱咐我”,称凤姐“你”而不是“奶奶”,凤姐便说“你又急了,满口你我起来”。在凤姐让平儿和她一起吃饭时,“平儿屈一膝于炕沿上,半身犹立于炕下”,可见平儿与凤姐日常生活之一斑。

通房大丫头。第六十二回兴儿的话:“这平儿是他自幼的丫头。陪过来一共四个,嫁人的嫁人,死的死了,只剩了这个心腹。他原为收了屋里,一则显化他的贤良名儿,二则又叫拴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可以见平儿以往的历史。收到屋里,被称为“屋里人”,在当时只是妻妾中最低的一等。“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回中,周瑞家的看见“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可见平儿作为通房丫头的职责。

“知道我的心的,就是他知三分罢了。”(第五十一回)平儿善于体会王熙凤的意图。如第七回王熙凤在宁国府初会秦钟,没有备表礼,凤姐的丫鬟媳妇们“遂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平儿素知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了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去。”实是深体凤姐之心。再如第十六回,平儿借香菱来向琏凤撒谎,掩盖旺儿家的送来利银一事,凤姐“疼极反骂”[1](庚辰夹批)之语,更显示了平儿在凤姐心目中的地位。

平儿还善于在别人面前维护凤姐的形象,如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两回。并且平儿善于在众人面前为凤姐争脸。如第五十一回袭人因母病重回家,凤姐送袭人衣服,只见“平儿走去拿了来,一件是半旧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半旧羽纱的。袭人道:‘一件就当不起了。’平儿笑道:‘你拿这猩猩毡的,把这件顺手拿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凤姐接下来的话实是对平儿欲肯定而故意在众人面前提异议,从而引出众人对凤姐的谄谀:“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爱下人。若是奶奶是小气的,只以东西为事,不顾下人的,姑娘那里还敢这样了?”凤姐听了当然十分受用,“凤姐笑道:‘所以知道我的心的,就是他知三分罢了。’”实在是对平儿的一大肯定,也是平儿作为凤姐心腹的重要证据。

(二)“贾琏的爱妾”

平儿作为贾琏的爱妾,在书中主要是针对具体事件处理的描写。如“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一回,“平儿收拾贾琏在外的衣服铺盖,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缕青丝来。”等凤姐回来,问平儿“‘可少了什么没有?’平儿……因笑道:‘怎么我的心就和奶奶的心一样?我就怕有这个,留神搜了一搜,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奶奶不信时,那些东西我还没收呢,奶奶亲自再翻寻一遍去。’”凤姐当然不会再翻一遍。平儿为贾琏瞒小的过失,是平儿作为贾琏爱妾的重要原因。

平儿还善于体贴贾琏的心意。第六十六回尤二姐坠入凤姐阴谋,“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后,贾琏向凤姐要银子为其料理后事。“凤姐只得来了,便问他:‘什么银子?家里近来艰难,你还不知道?……这里还有二三十两银子,你要就拿去。’说着,命平儿拿了出来,递于贾琏,指着贾母有话,又去了……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里拉住贾琏,悄递与他……贾琏……接了银子,又将一条裙子递与平儿,说:‘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平儿只得掩了,自己收去。”就是在类似的日常事件中,平儿赢得了贾琏的信任,并成为他的爱妾。

(三)平儿与琏凤间的关系却“还遭荼毒”

“那平姑娘是个正紧人,从不把这一件事(贾琏的妾)放在心上,也不会挑妻窝夫的”(第六十四回),并且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为人处世方式,小心翼翼且游刃有余地处理与贾琏、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平儿是贾琏与熙凤间关系的一个中间阶段。平儿为凤姐向贾琏保密,又为贾琏一些小小出轨向凤姐保密。但是还是不能避免“遭荼毒”,说明她仍是被损害的,即使是“半个主子”也是最贴近下层人民的阶层;所谓“通房大丫头”,也仍属于“丫头”行列。

平儿的遭荼毒让读者为其感到愤愤不平。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中,凤姐因错听贾琏和鲍二家的之言,“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两个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也有埋怨的话了,那酒越发涌上来,也并不忖度,回身把平儿打了两下。……又怕贾琏出去,便堵着门站住骂道:‘好!你偷主子汉子,还要治死主子老婆!平儿过来,你们王八一条藤儿,多嫌着我,外面你哄着我!’说着,又把平儿打几下。……(贾琏)今见平儿也打,便上来踢骂道:‘好娼妇,你也动手打人!’……凤姐见平儿怕贾琏越发气了,又赶上来打着平儿,偏叫打鲍二家的。平儿急了,便跑出去找刀子寻死。”可见,平儿虽是妾,是通房丫头,比别的丫鬟地位要高得多,但她仍是被压迫的、被损害的,在“两口子不好对打”时,拿着他“煞性子”,贾宝玉认为“此人薄命,似黛玉尤甚”,岂不然哉?!

二、平儿之色、才、德

涂瀛《红楼梦论赞•平儿赞》中说:“求全人于石头记,其唯平儿乎。平儿者,有色有才而又有德者也。然以色与才德,而处于凤姐下,岂不危哉?乃人见其美,凤姐忘其美;人见其能,凤姐忘其能;人见其恩且惠,凤姐忘其恩且惠。夫凤姐固以色市,以才市,而不欲人以德市者也,而相忘若是。凤姐之忘平儿与?抑平儿之能使凤姐忘也?呜呼,可以处忌主矣。”[2]平儿“能使凤姐忘”,当不然。但是平儿之色之才之德确实很高,其才不在凤姐之下,其德不知高凤姐几多矣!

(一)平儿之色——“美人胎子”

《红楼梦》没有具体描写平儿的美貌,只在他人眼中稍作描写,或言谈间提起,但是其为美人则无疑。第六回刘姥姥眼中的平儿“见平儿遍身绫罗,花容月貌的,便当是凤姐了。”可见一斑。第四十四回贾母说贾琏:“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美人胎子,你还不足。”第四十六回凤姐的自嘲:“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两次都把平儿和凤姐并提,而凤姐在第三回黛玉眼中是“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平儿的美貌自不待言。

(二)平儿之才——“裙钗一二可齐家”

“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如前文所述第七回平儿为凤姐备送秦钟礼之事,可为一证。此外,平儿还是凤姐放高利贷的忠实帮手。第十一回凤姐从宁国府家宴回家后,“问道:‘家里有什么事么?’平儿方端了茶来递了过去,说道:‘没有什么事,就是那三百银子的利钱,旺儿媳妇送进来,我收了。’”第三十九回平儿和周瑞家的送刘姥姥到贾母处路上,一个小厮告假时平儿准许后让他带言:“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也是一证。第二十四回贾芸送凤姐麝香冰片时,凤姐“便命丰儿:‘接过芸哥儿的过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由以上几例可知平儿作为凤姐的“总钥匙”言之不虚。

平儿的理家准则——“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第六十二回)。在凤姐生病,由李纨、探春、宝钗“三驾马车”共同理家之时,凤姐仍是大权在握,她们三人不过是协理,这时更显示了平儿出色的才能。“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一回,“你们这里的宋妈妈去了,拿了这只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他看见来回二奶奶……所以我到叮嘱宋妈,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说。”平儿考虑到:一是宝玉在怡红院众丫鬟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二是老太太、太太听见会生气;三是袭人等怡红院大丫鬟也不好看;在这些因素之外考虑到晴雯“是块爆炭”,处理此问题对正在生病的她和坠儿都不好;再就是凤姐生病,如实说恐其处理方式不妥。曹雪芹在该回对平儿是多么的赞扬!第五十九回因春燕被打,麝月让小丫头叫平儿;平儿到后,“袭人等忙说:‘已完了,不必再提。’平儿笑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平儿的话是其处理与下层被压迫者之间事情的又一准则,也是大事化小的一大体现。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整整一回,可说是写平儿之正文。在凤姐对事情做出裁决,事情似已结束,但是当平儿从柳五儿处了解到冤情后,拒绝别人的奉承,立刻到怡红院展开了调查;当了解到实情,并且找彩云、玉钏核实;最终考虑到探春的体面,并且警戒了彩云。处理的结果是柳家的仍司旧职,冤案被昭雪。此回显示了平儿多么高的处事才能!

平儿之辞令——“远愁近虑,不亢不卑”。第五十五、五十六回在探春理家时期,平儿优美的辞令得到了集中地体现。以至于“宝钗忙走过来,摸着他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舌头是什么作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儿,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说你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横竖是三姑娘一套话出来,你就有一套进去,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之故。……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奶奶便不和咱们好,听了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好了,不和的也便和了。’探春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撒野奴才,我见了他更生了气。谁知他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见的,接着又说了那么些话,不说他主子待我好,到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这一句话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宝钗、探春的话可以看出平儿辞令的巧妙,为人的乖巧。小红转述平儿一堆“爷爷奶奶”、“五六门子的话”并终攀上高枝,对平儿说来不过为其浅浅者。

(三)平儿之德——公平平和

平儿之德,高出凤姐不啻百倍。写平儿之德高,正是映衬凤姐之德薄。第六十五回兴儿说:“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到背着奶奶常做些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他去就完了。”可见众丫鬟、小厮等对平儿评价之高,当然平儿虽然在荣国府中地位较高,但是她也一直在为被压迫者着想。上文所述第三十九回一小厮向平儿告假、平儿准假是施德于人之一证。

尤二姐一事体现了平儿作为凤姐心腹和平儿本身之德的矛盾性。是平儿听到消息后告诉凤姐,从而凤姐设奇谋害死二姐。但平儿告密之事可恕,平儿可以对凤姐隐瞒贾琏的一些小过失,但是尤二姐事件危及凤姐在荣国府的地位,况且纸里包不住火,尤二姐“也要一心进来,方成个体统”(第六十九回)。在尤二姐被赚入大观园之后,写了平儿的极度义气。本来尤二姐作为贾琏的二房是“妾”等级中最高的一级,对平儿的威胁极大;但平儿在那段时间却极大地帮助了尤二姐。“平儿看不过,自拿了钱出来弄菜与他吃,或是有时只说与他园中去顽,在园中橱内另做了汤水与他吃。”在遭到秋桐的告密和凤姐的批评之后,“还是亏了平儿常背着凤姐,看他这般,与他排解排解。”直到尤二姐吞金的头天晚上,平儿又劝他“好生养病,不要理那个畜生”等话。可以说,这一回是脂砚斋所说“写凤姐不尽,却从上下左右写”的正文,更是平儿之义气、平儿之德的赞歌。

三、后四十回中的平儿、其册籍和结局

曹雪芹《红楼梦》在“金陵十二钗”册词和“红楼梦”曲词中没有具体写到平儿,只是“煞尾”里面提到金陵十二钗的总命运,并在“警幻”处有总的归宿——“薄命司”。平儿在后四十回的描写和前八十回有什么异同?平儿应归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还是又副册?平儿最终的命运如何?下面就此类问题稍作论述。

(一)后四十回中的平儿

平儿的描写和王熙凤的关系很大,大都是在王熙凤出场或理家或代其理家时出现,这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大体相同。

但后四十回中对平儿的描写多是作为王熙凤的丫鬟和心腹出场,一般是服侍凤姐或为凤姐理家传递话语、听命于其采取活动;虽然笔墨不少,但是描写却不如前八十回出色。其中第一百一回平儿的辞令稍有前文风采:“奶奶这么早起来做什么?爷不知道是哪里的邪火,拿着我们出气。何苦来呢!奶奶也算替爷挣够了,哪一点儿不是奶奶挡头阵?不是我说,爷把现成儿的也不知吃了多少,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况且关会着好几层儿呢,就这么拿糖作醋的起来,也不怕人家寒心?况且这也不单是奶奶的事呀!我们起迟了,原该爷生气,左右到底是奴才呀;奶奶跟前,尽着身子累的成了个病包儿了,这是何苦来呢!”类似描写或有出现,但不及前八十回精彩,表现平儿的品格、才能也不及前文丰富。

这种情况在第一百十八、一百十九回,平儿瞒着邢夫人、贾环、贾芸、王仁等和刘姥姥搭救巧姐一事中得到改观。平儿初步判断来的两个宫人是来相亲的,可显示其智;几次找王夫人并最终和其商量救走巧姐,可显示其忠;众丫头婆子等下人始则向平儿告密、终则瞒过邢夫人等放平儿、巧姐走,可显示其德;采取刘姥姥之策,可显示其识。这两回可说是后四十回描写平儿的正文。精彩处可与前八十回部分段落并称。

(二)平儿应在“金陵十二钗”副册

在第六回平儿第一次出场时,甲戌本脂砚斋评语写到:“着眼。这也是书中一要紧人,《红楼梦》曲内虽未见有名,想亦在副册内者也。”[3]靖藏本评语类似,靖藏朱笔眉批:“观警幻情榜,方知余言不谬。”[4]脂砚斋是看到过《红楼梦》全书的人,想其关于平儿之言应当不谬。

胡文彬先生对此问题做了详细地论述:“平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之一。她的名字应该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里。这是因为,她不仅是管家奶奶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成为当权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当权者默允下被琏二爷收了房,名分上是妾,成为名正言顺的半个主子。尽管我们找不出大喜大悲的动人情节,但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有关她的行事、品格却贯穿小说的始终,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如她的名字四次被写入回目之中——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5]。可见曹雪芹对平儿的重视和赞颂,其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之不虚。

(三)平儿的结局——“薄命”

平儿的结局在前八十回中有所暗示,如第三十九回李纨之言:“这么个好体面样儿,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第四十五回李纨之言:“你今儿还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儿才是。”由李纨的两番戏言可看出平儿在后来王熙凤被休、“哭向金陵”之后,是被贾琏扶了正,作了“奶奶”的。现在程本《红楼梦》单单在平儿被扶正这一点上是较为正确的,虽然说王熙凤的结果和被扶正的原因也不尽然。

但是《红楼梦》关于平儿的描写如就此结束,却又落入了俗套,单就平儿和贾琏的文章看倒成了“大团圆”的结局。其实不然,“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籍的女子在第五回就已昭示出她们的命运,她们都是属于“薄命司”的;《红楼梦》曲“煞尾”中又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语,也是包括了平儿的命运的。所以平儿被扶正之后,或许没多久,也就归了警幻仙境“薄命司”了。

总之,平儿是复杂的、多面的,高利盘剥、尤二姐之死都有其一定的责任,但是《红楼梦》对其肯定的方面还是居绝大部分的。曹雪芹对平儿的系列描写,可以说就是对平儿的赞歌!

(注:文中《红楼梦》引文皆引自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328.

[2]涂瀛.读花主人论赞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M].上海:光绪十五年上海石印本:2.

[3]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卷六(八).

金陵十二钗副册范文第3篇

2.读懂《红楼梦》开篇神话传说的象征性,了解《红楼梦》别名的由来。

3.明确《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谱系关系。

学习重点:结合作者的家庭背景了解《红楼梦》开篇故事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重点梳理并记忆《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喜欢读的书提问,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常识,最后总结点题:我们今天从艺术价值最高的《红楼梦》开始讲起。(展示课件第一页并板书《红楼梦》)

二、知人论世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和高鹗。(课件展示)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帝玄烨的保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帝的伴读之一。雍正初年,由于受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来,曹雪芹随家人迁到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高鹗: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

高鹗去世之后,学生对他的评价: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誊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

三、学习讲解第一回合(板书标题)

女娲补天舍弃顽石(课件展示)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1.有关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来源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f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2.作者假托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给这块石头一个显赫的身世: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三万六千五百另一块。

注意这些数字,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对照关系: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正册12个,副册又副册相加刚好24个。而相对整齐的三万六千五百又多出来的一块,可见是无用至极呀!

3.动了凡心的石头,听见一僧一道说那人世间的繁华,再三央求两人带它去历练,于是这僧道把它变成宝物的模样,几经轮回,最终到了那:昌盛明德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之地,富贵温柔乡。当它再回到天上的时候,石头上已经写满了故事,石头后还附诗一首:

【石上偈】(课件展示)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说明】

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就是这首七言绝句。偈(ji记),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家的诗歌。本是音译佛教梵语“偈陀”的略称,意译是“颂”。

这就是《石头记》的由来。

4.这《石头记》后来传到了曹雪芹手里,他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为此曹雪芹还题写了一首绝句:

【自题一绝】(课件展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说明】

在小说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

5.下面我们开始读石头上的故事了,也就是石^兄历经的前世今生,引出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传说。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而这神瑛侍者降临到金陵贾家(因他出生时便口含宝玉而得名贾宝玉,而这块宝玉就是那位石头兄)。

6.贾家在金陵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之地了,下面我们来梳理贾家的关系谱。(课件展示)

小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环扣一环,语速随着故事情节快慢而张弛有度,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旨在拨开《红楼梦》开篇的层层迷雾,为学生更好的往下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板书设计: 《红楼梦》

曹雪芹名沾 高鹗字兰墅

第一回合:女娲补天舍弃顽石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金陵十二钗副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楼梦》;《石头记》;出典释义;概括性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30-03

《红楼梦》一书有五个不同的异名,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有这么多异名,鲁迅认为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多立异名,摇曳见态”[1]罢了。

在这些书名中,影响最小的要数《情僧录》,可见空空道人命的这个书名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虽然大多数红学家认为《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的“旧稿”,但因其中风月笔墨太多,曹雪芹对于“风月笔墨”反感,大加删芟,主题变了,书名也重新考虑了,因而弃之[2]。《金陵十二钗》这个书名,虽然是曹雪芹亲自命的名,并对它情有独钟,令人遗憾的是,《金陵十二钗》完稿不久,由于脂砚采用《石头记》之称,而失去了流传的机会,所以至今没有发现题作《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梦》旧稿。《石头记》这个名字,被认为是《红楼梦》的本名[3],并且早期的抄本也都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红学家那里也得到了重视,可是在大众中间并不非常流行。唯有《红楼梦》这个名字能够流传至今,叫得最响,深受人们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就从《红楼梦》这一书名的来历、出典释义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红楼梦》这一书名来历

《石头记》作为正式定名是曹雪芹和他的合作者一致同意的,为什么《红楼梦》被采用正式的书名,并且它的势头越来越来大,最终取《石头记》的地位而代之?这必须首先弄清楚《红楼梦》一名究竟始于何时,如何来的?

《红楼梦》作为书名,其实在程、高刻本出现之前就开始流传,在脂砚斋的批注中又多次出现。据邓遂夫统计,甲戌本有两条,庚辰本有五条[4],其他的如己卯本也有。如:

(1)“妙!设言世人以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甲戌本第五回眉批)

(2)“一部《红楼梦》,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甲戌本第七回眉批)

(3)“有客题《红楼梦》一样,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晴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可(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名]矣。“(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总评)

(4)“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夹批》)

(5)“《红楼梦》写梦,章法总不雷同,此梦更写得新奇,不见后文,不知是梦。”(庚辰本第二十四会会后总评)

(6)“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已并风月鉴已从梦中所有,故《红缕[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庚辰本第四十八回双夹批)

(7)“反说可笑,妙甚!若必以此梦为凶兆。则思反[返]落套,非《红楼》之梦矣。”(庚辰本第七十二回双夹批)

(8)“《红楼梦》第三十回终。”(己卯本第三十四回回末)

可以说,所有的这些称书名为《红楼梦》的批语,都揭示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当初确实存在过一部书名为《红楼梦》的早期稿本。尤其例(1)和例(4),批书人十分自然的把所批之书称为“一部《红楼梦》”。此外,据资料记载,郑振铎藏本书名作《石头记》,但其缝标作《红楼梦》,以及现流散到苏联的一个脂评本,每回前面都有《石头记》的题名,唯第十回回首题为“《红楼梦》第十回”,同时第六十三回、六十四回、七十二回末,标有“《红楼梦》卷”、“回终”字样。这都说明,在采用《石头记》作为定名之后,《红楼梦》这个书名已经被使用过,不过势力较弱罢了。

甲戌本出现之后,《石头记》作为定名的局面开始动摇,社会上开始出现直接标有《红楼梦》的抄本。如今存梦觉主人序本和舒元炜序本,就都标有书名为《红楼梦》,并且梦觉主人对《红楼梦》这一书名作了解释,虽然未必精当,但是最早的。又如曹雪芹的同宗室诗人永忠、明义也用过《红楼梦》的名称。永忠《延芬室集》收有题为《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3首;明义的《绿烟琐窗集》收有20首专门的《题红楼梦》诗,并自注道:“曹子雪芹所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这20首诗大约作于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年(一七七零至一七七五)[5]。可以看出,此时,《红楼梦》一名的影响渐渐占上风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把书名正是标称为《红楼梦》的抄本,是解放后在山西发现的梦觉主人序本,这个本子与甲戌本属同一个系统[6]。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记载:

“乾隆庚戌,有人告诉他看见过两种《红楼梦》抄本,‘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这说明,程、高本出现之前,有以《红楼梦》为正式标名了。程、高本出现后,《红楼梦》作为正式书名便取代《石头记》了[7]。

由此我们可知,《红楼梦》作为书名历史已久,为读者所接受和习用,也就十分自然了。

二、“红楼梦”三字出典释义

查“红楼”一词的出典,唐代时人们就开始使用,不过含义不同。它的本意是指“朱色之楼台”。但在李白的《陌上赠美人》中“美人一笑钱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白居易的《秦中吟》中“红楼富家女”,韦庄的《长安春诗》云“长安春色本无主,故来尽属红楼女”,李商隐的《春雨》诗“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红楼”二字的用法是相同的,指富贵人家所居之华丽楼宇,后成为富家闺阁的代称。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中记载了“红楼”的又一用法。再如元稹《梦游春十七韵》:“……秋月照潘郎,空山怀谢傅。红楼嗟坏壁,金谷迷荒戍,石压破阑门,门摧旧。虽云梦觉殊,同时终难驻。”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因寻常浦水,渐入桃花谷。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元稹诗中“红楼”与“金谷”对用,并不是专指女子居处,而是指家族衰败而导致园林的残破。白居易和诗中“红楼家”着重指铺陈庭园的宏大。可见他们这里所用的“红楼”显然是富贵人家庭园的代称。而《红楼梦》一书所描写的正是贾府这样一个富贵之家由全盛到衰败的具体过程,那宏大富丽的大观园,就是这个家族兴衰的象征,这和元诗所写韦门的角度很有相通之处。笔者觉得说“红楼”一词取义于此,是很有道理的。

至于“梦”字,如前面所引,脂砚斋在庚辰本四十八回末有一长批。这些例证虽然琐细了些,但宝玉神游太虚境和秦可卿托梦的确是书中的大关节处。又如甲戌本第一回石头与僧道对话的一段文字中的有这样四句: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世归空。”

又如脂砚斋在第四十八回中评香菱梦中说梦话所批: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已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

脂砚斋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这石头与僧道的对话,结尾应验了。这些思想,与李后主词“往事已成空,犹如一梦中”(《子夜歌》),苏轼词“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平山堂》)很相似。梦是这一书的灵魂与主旨,红楼之中时时有梦,处处有梦,并且全书以梦开始,又以梦作结。从《红楼梦》内容来看,作者一开始的自叙以及与他的家世生平相结合,慨叹兴亡,追思往事的味道是很浓的,所以说小说本身就是作者“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所作。但曹雪芹追忆并非惋惜和留恋,更多的是指责和鞭挞,这就超越了个人兴衰际遇的狭小范围,成为对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控诉书了。这是曹雪芹的可贵之处。

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新论》中指出:“《红楼梦》起初仅仅是指十二支曲子或第五回,并不足概括全书。”但是,他在《论〈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结构上的意义》中说:“第五回是全书的一个关键。”十二钗簿册是“全书的写作的提纲和阅读的提纲”,既然如此,题名由此概括而来,也应该可以想象了。实际上,从第五回终十二钗簿册及“红楼梦”曲子所反映的思想来说,也绝不是对红颜薄命的悲叹,而是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的预设和构想,来反映了贾府整个家族的衰败。如《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分骨肉》:“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怨”;《虚花悟》:“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聪明累》:“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等等。特别是《收尾》的《食尽鸟投林》,描绘的“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场面,远远不是儿女私情、风花雪月所能包揽尽的。这些内容又和僧道对话、《好了歌》及注中表现的思想情绪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把第五回“红楼梦”曲子的名称扩大概括为全书的书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红楼梦》一名最具有概括性

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这一书名是因书中有12女主角,这却忽略了男主人公贾宝玉,没能用上,合情合理。可《石头记》是本名,并且脂砚斋在抄阅、重评时仍用,那后来《红楼梦》一名为什么成为压倒一切的“总名”,笔者觉得“红楼梦”这一书名更具概括性,能更好地涵盖全书的主旨。

其一,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明义所见“曹子雪芹所处所撰”的稿本,却明明白白地标以《红楼梦》的,永忠“因墨香得观”的那部小说,也明明的标作《红楼梦》。这就是说曹雪芹确实用《红楼梦》作为“总其全书之名”的,这是因为从《风月宝鉴》的以“戒淫”为主旨的风月故事转移到以描写“儿女真情”――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女儿的悲剧上来。曹雪芹在《太虚幻境》的判词及《红楼梦》曲子里,早已预示了宝黛及大观园儿女们的命运都是不幸的,均不可能有更好的出路,只能“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怀金悼玉”。雪芹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悼红轩”,因“红楼”一梦成空,故“悼”之。“悼红”的含义与《红楼梦》的含义是相通的,这两个书名号中的一个“红”字是共通的,“梦”与“悼”又相通。所以《红楼梦》的书名既关合“轩”,又切合《金陵十二钗》的所有女子的悲惨结局。书名的词感又鲜明艳丽,为其他各名所不及,故能压倒一切而成为“正名”。“《红楼梦》是新名,《石头记》是旧名”[8]。也可以说《红楼梦》为“新”稿名,《石头记》为“旧”稿名,即“石头”所“记”者盖“红楼一梦”也。故《红楼梦》有压倒《石头记》而成为“总其全书之名”。

其二,从文义来看,《红楼梦》这一书名最佳,其他四个皆有瑕疵。《金陵十二钗》指的是书中的12个女主人公,可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的文学巨著,难道仅仅是为了纪念几个女子吗?男主角贾宝玉又该置于何处?故用《金陵十二钗》根本说不过去。《石头记》固然浑朴自然,不加雕饰,可惜男人味太浓了,无法体贴照应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凡例》说它是“自譬石头说记之事”,就是把石头当作摄像机之类的东西,本身不具人形,亦无个性可言。可是“楔子”里却明明写着石头是要下凡到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受享受享”的。那么《石头记》就应当释义为石头的自传才是。霍克斯(David Hawkes)英译本取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取的是第二义。若取第一义,似乎应译为The witness of the Stone[9],书名存在歧义,不是最好的。至于《情僧录》这一书名,禅气过重,不够“含蓄蕴籍”。从表面上看,《石头记》和《情僧录》的性质相近,均有“实录其事”的意思,侧重于形式。《风月宝鉴》有“戒妄动风月之情”的意思,侧重于内容。它们合起来的意思是“石头”所“记”或“情僧”所“录”的都是风月故事,寓劝诫于其中,教人《风月宝鉴》要看“反面”,莫看“正面”。显然这些名字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名不副实。当然这四个书名分别从不同侧面点题,毕竟并不离谱。但是,最好用一个名称能涵盖四义,合为总名,这样就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不仅照应十二钗和怡红公子贾宝玉,而且“梦”字,则是本书主旨“到头一梦,万境皆空”之所在,亦寓禅机,真可说“味外有旨,天趣盎然”[10]。

其三,《红楼梦》一名最能体现曹雪芹的本义。我们翻开《红楼梦》一书就可以见到,曹雪芹对书中大大小小的各种命名都非常讲究,不落俗套。特别是在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通过贾宝玉较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总结一下有三点:首先,要“新雅”。如进园时见到桥亭建筑,贾政要题为“泻”。宝玉说“粗陋不雅”,主张“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其次,要“含蓄蕴籍”。如在蓼汀花溆,诸清客题为“武陵源”或“秦人旧舍”,宝玉认为:“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不愿带上批评政治的明显色彩,也可见曹雪芹未必会给全书题名带上“石能言”这样明显的典故。最后,要“概括无余,两全奇妙”。如在怡红院有人题为“崇光泛彩”,宝玉批评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则蕉亦无着落,故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不两全奇妙?”由此观之,《石头记》之名比较平庸又侧重于结构,而《红楼梦》则十分新雅醒目,既照顾到全书结构,又隐括了全书内容,而且余味无穷,而《石头记》则要略逊一筹了。

总之,“红楼梦”一名能够流传至今,并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这一书名具有其他书名所不具有的优势。

――――――――――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40.

〔2〕周绍良.红楼梦学刊(第一辑).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3〕刘梦溪.《红楼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1.

〔4〕邓遂夫.红学论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266.

〔5〕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072.

〔6〕〔7〕刘梦溪.《红楼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86.

〔8〕俞平伯.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后记.

金陵十二钗副册范文第5篇

首先,晴雯名字的由来,相信大家很熟悉吧。“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给作品中贾宝玉的大丫鬟晴雯的判词。“霁”意为雨、雪停止,天放晴;“雯”意为成花纹的云彩。“晴雯”这个名字由此提炼而成,就像那芙蓉本是出淤泥而不染之物,自是高贵不凡,用来比喻晴雯最是恰当不过了。

其次,晴雯虽然是个丫鬟,算是个小人物,但她美丽单纯、热情率真、疾恶如仇的性格和敢于反叛的精神品质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她的外貌是出众美丽的。

贾宝玉曾说晴雯“是一盆才透出嫩箭的兰花”,王夫人也说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作者通过用铺垫渲染、侧面烘托等间接描写表现出晴雯的外貌是光彩夺目的。不仅如此,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表现晴雯外貌是不经刻意雕琢,是天然的出水芙蓉。例如在描写袭人的时候“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棉裙,外面穿着青锻灰鼠褂,”足以看出作者认为袭人的美是浓妆艳抹打扮出来的美,而晴雯在见王夫人时,只是“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已。

她的性格是天真纯洁、高傲自尊、疾恶如仇而又性格张扬、脾气暴烈、泼辣苛刻的,复杂而又鲜明。

无论是她不披衣服只穿着小袄大寒冷天深更半夜跑到门外唬麝月一玩笑,是与芳官等“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玩笑,还是私自将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放走等玩笑,都看得出晴雯的天真纯洁。同时,她也是疾恶如仇,心里容不得一点点肮脏的。即使她知道自己是喜欢宝玉的,但在宝玉邀请她一起洗澡时,她还是珍爱自己的女儿身,故意说“天凉了我就不洗了”。也正是因为心思纯正,只要遇到了“不妥之处”,她都会一一调教,使得丫鬟姊妹们、老婆子们没少和她拌过嘴的。在“平儿情掩虾须镯”中,晴雯听说坠儿偷了虾须镯,立刻“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尽管宝玉劝了又劝,晴雯到底没忍住,没过多久就将坠儿叫到身旁,“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还骂着”。晴雯的疾恶如仇由此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她有反抗精神。

相关期刊更多

金陵瞭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市教育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金陵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金陵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