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陵十三钗评价

金陵十三钗评价

金陵十三钗评价

金陵十三钗评价范文第1篇

两部都不错 难分伯仲派

@巫婆_jessica:

“近日观影温馨提示:有时间两部片一起看的朋友,一定要先看金陵十三钗,后看龙门飞甲。前者片子过于细腻,血泪史的控诉看完会让你闷得慌;后者节奏明快,新武侠电影视听效果都不错。前者一如苦口的良药,后者一如鲜艳的水果糖。喝一口良药,吃一块糖果,甚好。反之,则味蕾苦涩。”

@麻雀大妞_:

如果说《龙门飞甲》是一部影迷口味的片子,那么《金陵十三钗》则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电影。刚看完时,还在思考电影的亮点在哪里,后来细细回味,才发觉结局可算是一道亮点。其中一个的精神崩溃,她说自己不是女学生双方的语言隔阂,以及远处的父亲,确实起到了微妙的作用,令电影增添了惊心的一幕。

@无敌的巫小兔子在台湾:

2012年的贺岁片很给力啊!《金陵十三钗》虽然在暴力与血腥中挑战我们的民族情怀,老谋子的故事叙述依旧乏善可陈,但是场景还是很感撼滴!《龙门飞甲》的武打相当精彩,徐克不是盖的,只是李连杰老矣,李宇春一出场全场哗然,有笑点。

龙门飞甲 更胜一筹派

@BigBen_612:

【《龙门飞甲》角色小评】《新龙门客栈》和新版都主打角色多面演技,旧有风情万种金镶玉,新有心狠手辣、举止犯二的双面陈坤,冷酷和喜感交相呼应,演技获赞。而赵怀安和凌雁秋江湖未了情更一如过去周淮安、邱莫言相望江湖情缘,留一半想象,令人遐想连篇。素慧容、顾少棠、鞑靼公主加入亦是精彩连连!

@完颜华:

看过《龙门飞甲》最大的感受,它无疑是《新龙门客栈》的续篇,李连杰与周迅感情延伸,似乎在延续着之前的故事。绝处逢生的江湖,有情有义的江湖人,即使刨除3d也是好故事。演员的演绎也同样精彩,比如陈坤的妖孽,素容的亮点,大小姐的霸气。技术又赋予了这个故事相当不错的视觉效果。

@杨磊电影梦飞龙:

《龙门飞甲》中国电影新的里程碑。今天看了徐大侠的龙门飞甲,心中非常激动,从心里为这部电影高兴,当中国电影大格局屡屡疲软时,有徐克,陈国富,陈可辛这些很真正的专业从业者,真的让人高兴。

金陵十三钗 更具大家风范派

@Xanthe在云南:

看到网上到处在把《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作对比,我觉得很没意思,这两个压根不是一个档次的电影,《龙》不管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或者是影片结构,都远远比不上《金》,干吗因为档期一致硬扯到一起。打个比方,一杯自来水和一杯醇酿,有可比性吗?

@比鸡蛋硬的石头:

#《金陵十三钗》#周末看了《金陵》和《龙门》飞甲,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是近期的热片,对比一下,然后不得不说,徐克较老谋子差得太多。《龙门》除了3D IMAX和明星外,留下的记忆寥寥无几;以至于看过了《金陵》后,就彻底忘了《龙门》。一部好戏,一定要有坚实的剧本基础和过硬的演技来支撑的,《龙门》差了太多。

@文琦:

《金陵十三钗》功课做足,老谋子从不宠溺观众,但翻身仗打得漂亮。《龙门飞甲》略哗众取宠。3D与武侠结合企图掩盖江湖尿点,但摘掉眼镜回想几次欲睡死的自己,不得不感慨那些大手笔并非源自好本子。只是一些华丽的噱头伴着大漠茫茫。李连杰此番拳脚并无新意。春哥出现时,周围竟一片哄笑,隐约听见掌声。

两部 皆华而不实派

@长醉云城:

回头想想,我刚看完《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我都是在豆瓣上评的四星,我现在突然觉得不对,《龙门飞甲》的剧情我基本现在全忘了,额……我觉得还是三星半靠谱……《金陵》勉强就4星吧,最开始我打85,后来降到80,我现在还是觉得78比较好……

@光光的浮云浪迹:

《金陵十三钗》最高120元的票价以及《龙门飞甲》IMAX版150元的票价,怪不得 ,国人老说看不起电影,急功近利,一口吃成大胖子。什么烂片,破片,除了宣传忽悠外,内容技术一点儿不长进。美国佬花几亿美金拍的片子,国内票价才多少钱啊?中国电影死悄悄吧。

金陵十三钗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 电影全球化 策略

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张艺谋也开启了自己的“大片”时代。从2002年投资上亿的武侠商业巨制《英雄》开始,《十面埋伏》投资2.5亿(一说2.7亿),《满城尽带黄金甲》3.6亿。而2011年上映的《金陵十三钗》投资6亿元人民币,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男星“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纵观这几部作品,《英雄》是张艺谋对武侠电影的首度尝试,形式的新奇与创新不能弥补叙事的硬伤;《十面埋伏》延续了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影像的造型性达到极致,但仍旧没能讲好一个“故事”,一些匪夷所思的情节至今为人诟病;《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用金光闪闪的瓶子装旧酒,仍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金陵十三钗》既延续了张艺谋电影的以往风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张艺谋“大片”的真正成熟之作。

这部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原著视角独特,以救赎为主题,从十三个金陵风尘女子的传奇性切入,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这些自告奋勇代替女学生做慰安妇的故事,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原著的成功保证了影片的叙事,实际上张艺谋早期电影的成功首先要得益于改编自优秀原著小说,他自己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这一点:“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除此之外,电影还进行了更有观赏性的改编,比如小说中的神父被以贝尔扮演的美国人入殓师约翰代替,他被日军对金陵女学生的残暴行为所震撼,由一个自私的、眼里只有钱的人变成帮助女学生逃离的“救世主”,并与风尘女子玉墨发展了一段爱情故事。此外,影片还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好莱坞的特效团队精准地表现了战争的可怕,视听都极为震撼。佟大为饰演的国军军官带领十几位士兵与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对抗,只为教堂的女学生能够逃离日军的魔爪。这一部分的战争场面使人联想到同样少数对抗多数的《拯救大兵瑞恩》,虽不及《拯救》的血腥与场面宏大,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却恰到好处,也使后来的的觉悟更为真实可信。就观赏性而言,比同题材的《南京!南京!》更胜一筹,片中的爱情故事也更加贴合观众的期待。

《金陵十三钗》延续了张艺谋电影的一贯特征:在影像风格上对造型极致的追求;题材上对人性的关怀;以及主题上对女性的偏爱。饱满艳丽的色彩;妆容精致、举手投足间都有风尘气的;地窖中十几个女人打牌抽烟,好似把秦淮河两岸的妓院搬到了教堂;十三位身着旗袍的女子唱着《秦淮景》并排向镜头走来,更是把张艺谋对画面色彩和造型的追求推向了极致。《金陵十三钗》塑造了性格鲜明群像,有玉墨的正义爱国,豆蔻的单纯痴情,小蚊子的贪生怕死。无疑,这些平常生活里不光彩的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但正是她们的牺牲才让女学生得以逃命,在人格上她们是高尚的,值得尊敬的。回忆《红高粱》的情节,平日里为非作歹的土匪在最后日军侵略的时候奋力抵抗,消解了英雄与土匪的二元对立,《金陵十三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同样的消解,对社会底层的关注使这部影片具有跨越时空的社会意义,也是张艺谋对人性关怀的体现。

金陵十三钗评价范文第3篇

“以前求着我们,现在倒反而说出‘影院躺着挣钱’的话”VS“我觉得这事就是于冬有病”

就在《金陵十三钗》上映档期的前一个月,传出《金陵十三钗》的发行方新画面公司、华夏、中影联合向院线和影院发放了有关《金陵十三钗》的票价通知,单方面提高《金陵十三钗》最高限价的传闻:该片的最低限价从35元涨到40元,在片方与院线的分成比例中,片方的分成份额也要从43%增至45%。所谓“最低限价”,更准确的说法是“合同票价”,即片方跟院线签约时在合同中注明的最低票价,电影院在售票时不能低于“最低票价”。如果低了就由电影院自己掏钱补齐。

对于院线普遍强势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是一纸历史性的通知。张伟平随后证实这一消息:“谁承担最多的风险就应该获利最多,这就是市场规律”。他表示:“《十三钗》在北美圣诞档上主流院线,作为制作方的我们是可以拿到65%。国内以前片方与院线的分成比例,片方基本是43%,现在我们提高到45%,与65%相比看看,也不算过分。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电影片长145分钟,比普通片长90分钟多出50多分钟,又是制作精良的大制作,最低票价提高5块钱,过分吗?”

拿北美院线的分成与中国来比较,目前中国制片人中似乎只有张伟平能做到,对张伟平来说,胃口、语气、传说中过亿的宣发费用,似乎一切都是大的。在已经开始的宣传大战中,他已喊出了10亿票房,又叫板院线――这根本不算什么,他去年还批评韩三平搞垄断。不过事实是,他用最低票价提高5元来讨论“过不过分”,却不提此举能够分走多少票房――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让子弹飞》6.6亿票房,1800万人次观影,如果《十三钗》最终能如张伟平所愿拿下10亿,意味着增加的5元将多出1.36亿票房,按照目前分账比例,新画面将多得5900万。当然这一算法并不精确,因为张伟平只提出要增加A类地区,即北上广深四城的最低限价。

不过据记者了解,关于分账比例实际上并没有相关条例或协议的明确规定,某院线人士向本刊透露:“这就和做生意一样,不仅仅是冷冰冰依靠确定条例的谈判,也会涉及人情世故,有的片弱,片方就会求着院线排片,有的片强,片方就变得强势,比如张伟平、张艺谋做《山楂树之恋》的时候,都是求着我们,和我们说好话,现在到《金陵十三钗》了,反而说出‘影院躺着挣钱’的话。”

该院线人士因此向《龙门飞甲》表示了好感,他并不认为于冬是在冒险:“《龙门飞甲》提前档期和《金陵十三钗》同一天上映,影院任何一个档期容纳两部大片没有一点问题。”

不过一名电影宣传表示了不同看法:“这事就是于冬有病,有点损人不利己。或者于冬不够自信,宁愿和死磕首映,也怕万一16日《十三钗》口碑好,压住了后来《龙门飞甲》的场次。”

两片多角度比拼及预测

“(硬碰硬)是一种局部的资源浪费,是不理智的”

一向以大嘴著称的新影联高军也变得谨慎起来,在采访的最后他甚至告诉本刊记者:“这次采访跟我的风格不太一样,很多话我不太愿意说。”

此时,所谓的院线讨伐《十三钗》刚刚结束,高军谨慎的原因可能在于――虽然“两边都是熟人”,但他和他的同行其实并没有对《十三钗》的最低限价作出激烈回应,相反,他们大赞了《十三钗》的品质,并认可了最低限价。另有消息指,院线与张伟平达成一致,在票房达5亿前,院线可得到55%的票房分账,但票房超5亿后,他们会得到59%,这一看似双方各退一步的博弈结果意味着,为收益计,院线将力保该片票房破5亿。

对刚刚宣布将上映时间提前到与《十三钗》同天的《龙门飞甲》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龙门飞甲》的发行方,于冬的博纳拥有发达的发行渠道和团队,不过他的对手张伟平显然是一个难对付的对手,从人民大会堂《英雄》气势恢宏的首映开始,张伟平的每次营销行为都没有让他唯一的电影合作伙伴张艺谋失望过。几乎在于冬强势地将档期提到12月16号同时,张伟平更强势地叫板电影市场的游戏规则。虽然张伟平的跋扈使他在圈中颇多诘责,但此番博弈的成功,对所有电影制作机构都不啻为喜事一件。而站在“对立面”的于冬,似乎被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虽然在采访中,一名院线方面的工作人员对张伟平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张伟平)把自己整得霸气外露了弄不好就霸气侧露。”然而,理性的市场行为必然由利益驱动――正如同于冬试图抢夺12月16日,绝非与17、18日这两个宝贵的周末日,《十三钗》的提价也可归为这个原因。众所周知,贺岁档是全年票房的大仓,而高军称,12月中下旬的两周,又尤为重要。

毫无疑问,影院的排片对最终票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十三钗》的提价虽然引起院线反弹,但现在看来已经部分解决,而于冬提前《龙门飞甲》档期,却成为了院线的烦恼,“这显然是一种局部的资源浪费,会造成消化不良,是不理智的。”高军称,“而这又造成另一个局部的营养不良,在12月1日到15日的电影,现在没有得到大量的关注。”院线所期待的结果是去年贺岁档的局面,《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三部大片分别间隔10天左右上映,各自发挥潜力,院线亦获利最大。

不过,在宣传战中似落入被动的《龙门飞甲》却绝非没有机会,微博上的一个投票显示,想看《龙门飞甲》的人竟然达71%,《十三钗》只有29%,李宇春也许是这部电影的X-Factor,不过,拥有大量韩庚粉丝支持的《大武生》成绩惨淡,又使粉丝营销成为一个不可知的变量。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来自“有关部门”,目前他们已经介入,不过据高军讲,即便如此两边仍“均无退意”。年初提出的总票房130亿的目标,多少有点政治任务的意味,11月引进大量美国大片固然引发不少民营公司牢骚,却也让这个目标已经变得可及,在这样的情势下,电影局显然不希望两部本土大片火拼,导致宝贵的贺岁档票房资源重置。“其实我们对电影院也没有排片上的硬性规定。”高军说,“周末(推后)上映,超前上映,都有可能。”

结论:国产大片新看点:宣传

正如同每座城市的繁华都投射在了街道旁花花绿绿的广告牌,在电影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也早已远去,就是张伟平和于冬的短兵相接,其实也已经打到了第三回合,五年前于冬指责《满城尽带黄金甲》霸道营销,堵了《伤城》的财路,张伟击时捎上了贾樟柯讽刺其假文艺真商业,已经让人大叹戏外戏的眼花缭乱。两年前《三枪拍案惊奇》和《十月围城》的碰撞则是第二回合,那一次大战也有叫嚣同天上映的戏码,不过最终两败俱伤,于冬的委屈状,似乎在为2011年的新故事埋下了线索。

说起来,张伟平也算是中国内地电影营销第一人,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不仅拉开了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序幕,同时也是电影营销的一块里程碑,“让人知道了什么是电影营销”(张伟平语)。

《英雄》以后,电影宣传很快与传统媒体形成了合谋,如今,稍具投资规模的电影都会在央视进行电影首映礼,而几乎所有的剧组都愿意飞去长沙录制《快乐大本营》――当然,在传统媒体上的宣传也只具有传统的娱乐效果,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各种坑爹各种欢乐,随着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崛起,迅速升级。

今年三月,一部从导演到演员都名不见经传的小片《致命请柬》,在海报中出现了黄渤出演的字样,这部烂片因而得到了关注――你很难说,这样离谱的错误不是故意的。春夏之交,《关云长》和《战国》片方联合宣布悬赏十万“捉拿”网络“黑水”,所谓“黑水”就是指有规模、有组织地在豆瓣及其他平台上对某部影片给出极低的分数和评价,虽然水军确实长期存在,但片方强硬的措辞激怒了网民――我们不能骂的东西太多难道还不能骂烂片啊?一时间大量对影片质量表示不满的观众和影评人自承“黑水”。

接下来是《白蛇传说》和《画壁》之间的大战,“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现实中是《画壁》的宣传总监参与其中,让人唏嘘或许这部电影很早就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交战的另一方是吐槽点过于密集的杨子,高达5000元的影评人看片费,再一次普及了“交口”这个单词。

金陵十三钗评价范文第4篇

《金陵十三钗》“饥饿营销”策略分析

在市场营销学中,“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从而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以期打造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维护品牌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的目的。

品牌采用“饥饿营销”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品牌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能获得受众的认可和接受;第二,该策略利用了受众的好奇心理,通过适度控制产品、服务或信息的流通量,获得更高的知名度;第三,不能让受众“过度饥饿”,必须适时地制造话题,引起受众的关注和讨论。

利用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吸引受众的注意

《金陵十三钗》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体现在三大关键词:张艺谋、奥斯卡和严歌苓。首先,张艺谋作为中国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其导演的作品每次都能掀起广泛的讨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话题性。其次,国人对于“奥斯卡”一直都有着异样的情结,在受众看来,《金陵十三钗》代表中国内地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一点保证了影片的高质量和可看性。此外,影片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原著及其作者严歌苓有强大的粉丝基础,这批人成为推动影片宣传、拉动票房的主要力量之一。

严格控制信息流通,为影片赢得更大关注度

按照传统的营销手段,电影片方应主动与媒体联系,给媒体电影图片、视频和文字通稿,安排媒体探班和记者会,让主创接受媒体采访等,从而进行舆论造势。但是饥饿营销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在影片利用本身的品牌号召力吸引媒体和受众的高度关注之后,《金陵十三钗》却极度吝啬于广告投放与信息宣传,在“申奥点映”时高度戒备、对“十三钗”的相关信息严密封锁,但正是这种手段成功引爆了受众的好奇心,引得媒体和受众主动挖掘内幕,从而为该片的宣传推波助澜,为影片赢得了更大的关注度。

制造话题效应,将影片宣传推至顶峰

“饥饿营销”的原则之一是不能“过度饥饿”,以免引起受众的反感,给竞争对手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虽然《金陵十三钗》严格控制影片信息的流通,也有策略地制造话题,满足四处搜寻相关信息的媒体和受众的“欲望”,推动影片的不断宣传。

影片掀起的提高票价、院线联合“逼宫”、声称部分影院将无法上映《金陵十三钗》等新闻、不仅吸引了媒体和受众的关注,而且引发了社会大众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道路的争论,使得影片无形中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谋女郎”倪妮,影片一直采取封锁消息的形式,吊足了媒体和受众的胃口,在其正式亮相之后,毫无悬念地被“饥饿”的媒体空前关注,其撰写的“我与贝尔拍”的文章也极具眼球效应,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谋女郎”再次将“张艺谋”与影片的品牌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

借助口碑传播,树立影片正面形象

影片在“申奥点映”和洛杉矶点映之后,意见领袖和普通受众给予的一致好评为影片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受众的好感。例如著名影评人毕成功对影片的肯定吸引了宁财神、姚晨等微博明星的关注,这些名人的推荐引起了众多粉丝的转发和评论。此外,《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国外受众对于影片的好评也通过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和社区论坛被广泛传播,在影片上映之前再次掀起了一次广泛的话题讨论,并且了加深了受众对影片的关注和期待。《龙门飞甲》“整合营销”策略分析

相反,《龙门飞甲》采用整合营销的方式,导演、演员、发片方、影院和合作方全员出动,综合运用电视、杂志、户外、新媒体等多种平台宣传影片,实现与受众的双向互动,迅速树立影片在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

利用名人效应,强大的粉丝力量推动影片宣传

《龙门飞甲》拥有徐克、李连杰、陈坤、周迅、李宇春等众多明星人物,一方面影片信息通过名人微博、粉丝后援会微博、百度贴吧等社区化媒体在粉丝群中得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导演徐克通过安徽卫视《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男性时尚杂志《men’s ilno》等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影片不断宣传造势。

新媒体多平台打通推广,口碑传播扩大影片知名度

《龙门飞甲》采用了新浪微博、新浪官网、iPhone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宜传,并且新浪官方微博与官网、iPhone平台相互打通,iPhone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官方APP实时获取新浪官方微博的内容,而且在浏览APP内的文字、视频、图片以及参与有奖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新浪微博分享、推荐给自己的好友,通过口碑传播扩大影片的知名度。

三者除了影片相关信息外,值得指出的是新浪官方微博还起到打造影片舆论聚集地的作用,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保持受众对影片的关注度;而新浪官网的主页设计成功采用3D元素,以气势磅礴的配乐、可以随着鼠标移动的动态人物图,在给受众带来全新感受之余,加深了受众对影片的期待。

借力社会营销。赢得受众好感

社会营销是一种运用商业营销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或者运用社会公益价值推广商业服务的营销策略,这里《龙门飞甲》属于后者。此前演员李连杰的壹基金、陈坤“行走的力量”系列公益活动、李宇春的中国红十字会玉米爱心基金等本身就为影片的公益宣传增色不少,而发片方博纳影业集团与北京市福利发行中心的跨界合作再次体现了影片“为国为民”理念与公益主题的良好结合,树立了影片的正面形象,赢得了媒体和受众的关注与好感。

此外,北京2500家福利站以及博纳、星美等影院将对这套电影主题福利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推广。无疑会在受众群体中不断扩大影片的知名度。

综合运用地铁、公交等媒体,实现对目标群体的无缝覆盖

合作方之一“IMAX中国”公司已在全国启动对《龙门飞甲》的宣传,通过在北上广深以及其他主要城市进行大力度的广告投放,覆盖地铁、公交、商业区LCD等主要媒体,实现对目标受众的无缝覆盖。此外,IMAX中国还在全国IMAX3D影院展开《龙门飞甲》营销推广“比武大赛”,鼓励各家影院对《龙门飞甲》创新宣传。合作方采取的其他宣传形式还包括户外广告,例如北京银行在首都市场T3航站楼外投放的大型广告牌等。

金陵十三钗评价范文第5篇

制片人方励认为:“只要张艺谋本身还有创造力和市场影响力,离开张伟平并没有影响,因为现在国内电影不缺资金,缺的是好项目。”

2012年6月12日,网上传出消息,张艺谋以两亿元身价签约万达,郎朗已经收到了张艺谋新片邀请,而他在美国的经纪团队已经在跟张艺谋接触,电影剧本改编自他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同日,另一则消息称,张艺谋的新片将与安吉丽娜·朱莉合作,片名暂定《龙吻》。

而美国当地时间5月9日,据美国媒体“Deadline”网站报道,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正式签约美国著名经纪公司CAA,成为其旗下导演。

2012年3月,是张艺谋与张伟平分手传闻的爆发时段,二人因《金陵十三钗》引发矛盾,并导致二人将彻底分道扬镳的传闻如漫天雪片,淹没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

继续向前追溯,2011年底《金陵十三钗》上映以来,之前抛出的6亿投资未能全部回收,海外发行的失利,张伟平运作上的失误;张艺谋隐私被爆,张伟平保持缄默……整个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如雾里看花,令人疑惑。

祸起《三枪》?

到今天为止,张艺谋与张伟平这两个名字已经被捆绑打包了22个年头。从1990年,二人因为张伟平太太和巩俐之间的关系互相结识,迄今一路走来,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在中国影坛叱咤二十载。因为张伟平的接连发难,十年间三提电影分账比例,使片方的票房分成提高了7%;因为张艺谋的一部《英雄》,中国古装大片从高潮迭起到日渐衰落。二人共同合作了11部电影,赚多赔少,名利双收。

但是,这种惺惺相惜的兄弟情分,却早在2009年就曾经出现了裂痕的征兆。2009年,张伟平预言中国大片时代的结束,提出大片已经渐渐失去了票房吸引力,要跟张艺谋共同投拍一部荒诞喜剧:《三枪拍案惊奇》。北京某发行经理彭先生向媒体透露,张艺谋与张伟平心生间隙,就在影片《三枪拍案惊奇》的时候,“电影《英雄》后,张艺谋开始参与商业大片的拍摄,坊间有很多争议,但张艺谋文艺至上,张伟平赚钱至上,这也是为什么张艺谋在拍完《三枪拍案惊奇》后风格突变,拍了《山楂树之恋》。”《山楂树之恋》首映会上,张伟平曾称,明知道不赚钱也会拍,实际上,那时候张伟平已经向张艺谋做出妥协。

二人在价值观上的不同取向,为二人的合久必分曲终人散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来《三枪》的备受争议,有人称是张艺谋的败笔,有人归咎于张伟平对市场的误判,但是还是义气模样的二人并未对此作出明确的回应,而是默默开始筹拍张艺谋的下一部作品。

《三枪》的失利显然给二人带来一些教训,但是二人对失利原因的各执一词,造成了在《山楂树之恋》筹拍时,张伟平曾放话:“导演多多少少都会有奥斯卡情结,这次就算《山楂树之恋》赔钱,我也认了!”乍一听,这句话是张伟平再次申明自己与张艺谋并肩的立场,仍不乏当年的豪气与魄力,但细想,谁知道个中蹊跷?这句话究竟是不是张伟平在亮出自己的底牌,宣布《山楂树之恋》是自己的底线?此片最终以7000万的投资,回收了1.6亿票房,算是保证了收支平衡。而再回到这样的文艺电影之路上,显然是张艺谋坚持的结果。

缘尽《十三钗》

二张分手的消息被证实确凿,是在《金陵十三钗》申奥无望已成定局之时。自从《十三钗》的票房未有得到张伟平之前预期的十亿开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初露端倪。选角儿风波在影片选角的时候没有被爆出,反而在影片连票房都尘埃落定之时被炒作起来,这炒作的目的何在?

2011年12月6日,《金陵十三钗》北美点映,张艺谋、贝尔和倪妮亮相,张伟平未到场;2011年12月11日,《金陵十三钗》在京举办全球首映礼,所有主创出席,连原著作者严歌苓都来了,独缺制片人张伟平;2012年1月15日,《金陵十三钗》备战金球奖,张伟平携佟大为、韩熙庭赴美,张艺谋以母亲生病为由未亮相;2月13日,《金陵十三钗》亮相柏林影展,张艺谋、贝尔、倪妮、佟大为出席,少了张伟平;2月29日,台湾宣传活动,张艺谋、佟大为和倪妮出席,张伟平仍旧没有去。

今年3月,曾被《十三钗》开出剧组的女演员何珺向媒体爆料,张艺谋不但早已秘密组建家庭,还已经育有三个子女,随即,张伟平等对此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这个事情我不方便谈,你们找一下艺谋,他本人发言为妥。”大家都知道张伟平的脾气,很长一段时间里,张伟平形容起两人的关系,用的都是“无话不谈”、“推心置腹”、“千金难求”,有人骂张艺谋的电影,张伟平会站出来挡箭:“别有用心的批评、借骂张艺谋炒作自己的人渣!”二张的情义已走到尽头,这些星星点点的蛛丝马迹,已经向我们昭示着,这对搭档之间的裂痕,并非空穴来风。

《金陵十三钗》投资6亿元,在电影筹备初期,香港合作伙伴江志强临时撤资,理由就是对影片海外市场不乐观。张伟平一气之下把房产物业抵押给银行一人独资,并将影片票房目标锁定10亿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金陵十三钗》票房成绩与投资成本持平,刨去分成,其实张伟平没有赚到钱。

种种猜测,种种预兆,终于在2012年3月中传出的一则绯闻中全面爆发。据当时微博网友的爆料,张伟平与张艺谋盛传已久的决裂,直接导火索在于《十三钗》中第一女主角玉墨的较量上:倪妮是名正言顺的谋女郎,经过张艺谋的层层选拔最终敲定,而张伟平力荐的另一位玉墨人选,是最终在其中扮演怡春的韩熙庭,倪妮与韩熙庭的玉墨之争背后直指的,是二张的暗暗较量。

张艺谋与张伟平,因为女人的缘分走到了一起,又终因女人的事端,结束了情分。

逐义不敌逐利

张艺谋与张伟平的合作,从认识到“分手”,都源于一个“义”字。

从未有过任何书面合约的二张,就凭借对彼此的信任和看不见摸不到的情义,一个分管运营营销,一个埋头创作,来来往往合作了十几个年头。

现在对于二人分手后的境遇,有很多说法,有人因为张伟平的口无遮拦和强势,对一向行事低调的张艺谋更有恻隐之心,有人则觉得张伟平对电影的热情不应该抹杀。二张分手被确认后,有网友戏言,离开张伟平,老谋子的水平又能恢复《红高粱》时代了。而张伟平典型的中国作坊式运作,终于不能再创奇迹。

影评人周黎明客观地评价二人之间的功过,“张伟平的确为中国电影作了很多贡献,包括提高制片商的分成比例;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的做事方式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制片人方式,他不但参与,简直就是一个人的宣传队伍,媒体放料,制造八卦,这都不是一个制片人要做的事情。”

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说:“张艺谋毕竟是中国大师级别的导演,会有很多投资方、制片方向他抛出橄榄枝。对张艺谋来说,需要重新建立一套信任机制。原来有一种说法,张艺谋在种萝卜,张伟平在卖萝卜,他们都很到位。现在如果张艺谋去种别人的萝卜,那么卖萝卜的人会不会像张伟平吆喝得那么响亮、那么独特,都不太好说。”

相关期刊更多

金陵瞭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市教育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金陵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

金陵法律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