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季羡林怀念母亲

季羡林怀念母亲

季羡林怀念母亲

季羡林怀念母亲范文第1篇

读完《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后,我的内心有了无限的感慨……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季羡林爷爷6岁离开生母,在就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弃养。在这期间季羡林爷爷只回过两次故乡,都是奔丧,只待了几天。因此,季羡林爷爷抱终天之恨,悔恨自己没能尽孝。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即使满嘴都是“孝、孝、孝”字,却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真正做到孝其实并不难,哪怕只是在母亲感冒时为她送上一杯糖浆水,在她下班时为她送上一杯浓浓的热茶,在她忧虑时去安慰安慰她……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可是,即使只是这些,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季羡林爷爷还在文章中提到过,他在离开自己的故乡——中国,留学在哥廷根时,想念中国的念头就不断地涌上心头。有时想念中国的念头强烈起来后,留在国外的念头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有的人就跟季羡林爷爷恰恰相反:他出国旅游时,在国外吃好喝好,竟把祖国忘得一干二净。当他回国时,还是恋恋不舍;还有甚者(即有条件的人),还在国外定居了!这时,我真想问他们一句话:“你们平时满口的爱国都哪儿去了?”

季羡林怀念母亲范文第2篇

在季羡林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季老痛不欲生。他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他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季老还曾写过一首诗;

留学德国己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母爱,是深沉的大海,他的胸怀无限扩大!母爱,是游子的上衣,为子女遮风挡雨!母爱,是黑暗中的一根蜡烛,点亮前进的希望!母爱,是人间的万丈清泉,浇灌所有的善良和关爱!

母爱注定将被忽略,因为她太平常,太不让人察觉。有些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然而真失去了这一切,那该会有多么可悲可叹哪!

季羡林怀念母亲范文第3篇

文\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与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我是在什么地方呢?最初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得,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踪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濛,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选文有删节)

【妙语采撷】

1.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赏析:作者描写了梦中的哥廷根的“城墙、教堂、尖塔、晴空”,辅之以“古旧、斑驳陆离、灰黑色、古怪”的灰暗色调,来衬托作者在异乡思念母亲的凄苦心情。

2.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

偶得: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最纯真、最无私,几乎近于本能的爱是母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孤寂的梦中母亲面影是那样的模糊,“来了”却“一闪”,“闪出”却“乱了”,“乱了”变“空了”,如泡影,如昙花,深深的怀思,淡淡的感伤,无尽的依恋。当你浸润在母爱的温馨中时,你应该明白: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

【思考练习】

1.语言积累: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描写你独有的梦境感受。(不必拘泥原句格式)

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

我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点演练:作者的梦境迷离而杂乱,请你用自己的话将它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探究: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根据你对上文的阅读,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的深切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月兰

文/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也许正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这种野花开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用得真是无比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

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就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然而,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选文有删节)

季羡林怀念母亲范文第4篇

思潮起伏。

思潮起伏,汉语成语,意思是思想活动极频繁。出处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六年级上册第6课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中也有此词:"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季羡林怀念母亲范文第5篇

1、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2、《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怀念母亲》《夹竹桃》《幽径悲剧》《清塘荷韵》《成功》《做人与处世》《永久的悔》《忘》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亚热带农业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教育厅

现代计算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