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的山水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诗中有画;禅意;自然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富有禅意,今就其两大特点谈一下我粗浅的认识。

一、诗中有画

用绘画的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诗情画意相互渗透,标志着对自然美的艺术表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构图美

构图可通俗理解为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试看王维的律诗《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简练八句,就写出了终南山磅礴的气势。诗人不采用通常山水泉石、丛林古木的描法,而是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写它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涯无际的广度。这就把整个终南山的气势通过总体性的布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觉得是在观赏一幅画。

王维在画面的空间感作了精心设计。我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输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王维成功运用了这些技巧。试看王维的五言律诗《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首联以大泼墨手法渲染出江汉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诗人将视线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漠漠平野,浩浩江流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颌联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描述滔滔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用墨甚淡,其效果却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彩绚丽的水彩画。

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地吸取绘画的长处。大自然的景色的丰富多彩的,诗人便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这些色彩并非是单纯的消极的涂饰,而是活跃地晕染整个画面,清新鲜润,给人愉悦之感。

王维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巧妙处理。如《山中》这首诗: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粼粼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葱郁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美景,色彩斑斓鲜明,而整幅画的底色倾向于苍翠。“这种写法纯用白描,靠精选的细节触发读者的联想,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际上是异常生动的直觉。”诗人敏锐的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这一有意味的符号形式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

(三)意境美

凡是抒情诗总有自己的意境,没有意境的诗会令人索然寡味。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调,似乎有一点“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味道,王维能够从绘画艺术角度来反映意境美。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四)自然音响之美

王维不仅工诗画,而且善音乐。《集异记》曾称赞他“性闲音律,妙能琵琶”。《史鉴类编》中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富商迭奏”。王世贞说他的诗“顿挫抑扬,自出宫商之表”。

王维的诗情画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他用诗人的灵心,画家的慧眼和音乐家的锐耳捕捉,表现自然美。难怪《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或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红楼梦》第48回)。是因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王维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合二为一,在对山沙丘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南禅讲究“顿悟”,王维参禅有得,把自己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诗的意境,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就意境而言,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禅意幽远、恬淡宁静,但这决不尽是死寂、枯槁的,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的清幽的,“弹琴复长啸”静中的动态,“深林人不知”主观世界的静,“明月来相照”又是客观世界的动,这一动一静之间,流露了诗人静极思动的感情,流露可诗人达观随遇的乐趣。

王维不愧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杰出大师和典范。

【参考文献】

[1]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2]引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八期27页.

王维的山水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 美学价值 诗中有画 归隐禅意

王维是盛唐时期才情卓著的诗人,他一生流传下来的4百多首诗歌中,尤以山水田园诗为人们所称道。北宋大词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指出“恰巧南宗画创始人王维也是神韵深的大师”,“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姐妹”,这些精准的评价,可以体现出王维的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他的山水田园诗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浑,还是小桥流水的悠然恬静,王维都能用清新自然、生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美丽画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意盎然,还有他归隐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在淡雅的情趣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他将山水和灵性赋予大自然之中,因而他的山水诗有一种空旷灵动的美学效果。本文将从“诗中有画”、归隐情趣、充满禅意三个方面,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一、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其体现在以动衬静、声色和谐上,王维即是山水诗的大家,又是山水画的宗师,他打破了诗画的界限,使两者在构图、立意、描绘等创作技巧上相近,把诗情和画意融于一体,用绘画中的色彩对照以突出形象,增加画面中的色彩映衬之美。“潢潢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鸟,给人以视觉上色彩浓淡的差异,《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绿柳桃红对比强烈,红色花瓣中略带宿雨,绿柳笼罩在朝烟中,色彩浓淡和谐。《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诗人以一“染”,一“然”,夸张地勾勒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使视觉感受十分强烈。

作为诗中之画,如果诗人只注重色彩的对比,那还只限于静态写生,诗人还采用了“寓声于景”的手法,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如他的山水诗“鸟鸣涧”,寂静空旷的春夜山村里,树叶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升起,空山洒满月光,山鸟被惊醒,在幽静的山涧中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真可谓“鸟鸣山更幽”。作者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具表现力最能引起人遐想的瞬间写的,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深邃的意境中。《田园乐》(其六)满枝盛开的桃花,带着晶莹的水珠越发娇艳,远处黄莺清脆报喜之声打破了山的宁静,“山客”在融融的春光中酣意正浓,诗中“花落”“鸟鸣”虽有动静,但衬托山客居处和心境的愈发宁静。

二、归隐意趣

王维坎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新淡雅的诗风可以说是佛教思想和隐居生活的融合。家庭环境的影响,使王维从少年起就笃信佛教,仕途的遭遇,使他厌倦了官场的纷扰,在政治失意时,王维寄情于山水,在佛教和山水中寻求寄托,在孤寂闲静的景物中流露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了无牵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行到水云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诗人悠然自得,心情恬淡,随意而行,他随时随处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闲适、幽静的情怀跃然纸上。王维的山水诗有浓厚的归隐之情,或寄情山水向往田园,在诗情画意中寄托高洁的情怀,他将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歌咏紧密结合,摒弃物欲,远离官场,避免世俗的干扰,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诗意的美景中,在如诗的画面中表达他那宁静闲适的心情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三、充满禅意

盛唐以后,佛教教义已经深入人心,禅宗盛行。王维是深受禅宗影响的代表诗人之一,在政治上一度失意,使他过起隐居生活,一心学佛,以求看淡名利,他亲近山水,用整个心灵去拥抱大自然,使王维获得超越性的感悟,禅宗自然诗意的人生哲学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情趣,开启了他的审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寂静,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趣,同时蕴含着诗人深刻的文化积淀,他将禅意引入山水,形成独特的禅意风格,这也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的重要贡献之一。王维创造的“空、静、闲”的意境,不重迹象,而重传神,他描写的每一个细节都为完整的境界服务,可谓“一叶一如来,一花一世界”。《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中“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很有禅意,有一种“水流花开”“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意味。《鸟鸣涧》中,通过各种鸟鸣春涧的灵动画面,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因此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虽有禅意,但他笔下不止是一个“空、寂、闲”的艺术世界,而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理想的美丽世界,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力量。

王维作为山水田园诗人,对我国的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诗歌风格继承了谢灵运、陶渊明传统风格,同时也拓展了古典诗歌的天地。欣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能增加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山水诗蕴含着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由此,我们可以获得欣赏和探索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徐清泉.试论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格特质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文学评论,2000,(04):21.

[2]林承雄.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苏州大学学报,2003,(02):12-18.

[3]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王维的山水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王维 山水诗 艺术特点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如群星般璀璨,而王维是这个时期“山水派”的最大代表。

一、王维诗的题材并不限于山水,但以山水诗最能代表他的创作成就和艺术特色

王维的作品,千百年来流传很广,影响极深,在我国诗史和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诗在形象性方面有突出的艺术成就。王维山水诗的形象性,不局限于“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因为“诗中有画”在唐代山水派以及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大量出现。例如盛唐“山水派”另一重要代表孟浩然《宿建德江》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王维山水诗在形象性方面区别于唐代其它山水诗的独到之处,在于王维的“诗中有画”具有鲜明强烈的动感,声音效果和形象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是“诗中有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山水诗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所在。

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清晰可见的画面,融于画境的音效。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这不是一组静默的静物写生,而是一组连续节奏均衡的“镜头”。反复诵读几遍,我们仿佛进入这样一个环境:秋夜,雨后初晴。当空一轮皓月,洒下清凉的银光,照着远近一带的松岗。月光下澈,林间枝影横斜。耳边忽闻潺潺水声,循声看去,山泉映着月光,在青石上流淌。蓦然间,山下依稀传来少女们轻快悠扬的歌声:那是勤劳的浣纱姑娘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穿过湖边竹林回村里来。竹叶沙沙,伴着姑娘们一路欢歌笑语。湖上也唱起了旋律舒展的渔歌。歌声起处,一驾驾渔船穿出湖边莲塘,徐徐向湖心驶去。鱼贯而到的撑船人和渔舟在银光闪闪的湖面上缓缓前行,犹如一组连续拍摄的镜头……这三联诗,无一字虚设,可谓各司其职,可尽其妙;构图完整、和谐;诗中有画,景中有声,静中有动,精确而生动地表现了特定的自然景色的优美形象和神韵。犹如一组诗意盎然的风光镜头。

二、王维山水诗的鲜明形象性

王维的山水诗植根于其对山水田园的自然景物的长期、深入的观察、体验;在创作上,我们可以看出,是形象思维在起作用,作者把对自然景物观察、体验所得的素材通过形象思维进行加工,成为典型化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王维不是先凭空下抽象的主题,再携山、水、云烟等概念跟进,而是从具体的“空山”、“清泉”、“白云”、“孤烟”等具体形象出发。《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塞山”,《山居秋暝》的空山,《归嵩山作》中的“秋山”等等,都是“山”,然而又彼此不同,共有相通的本质,又各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夕阳下的苍翠“塞山”和月光新雨后的“空山”绝不雷同;终南山的“白云青霭”也不会同嵩山的“落日余晖”相似。《过香积寺》中不知所来的钟声,只能同古木参天的无人山经相联系,而不能和“辋川”的“柴门”、“墟里”共存。正因为王维笔下的山水、云烟、声音等形象都有其个性特点,而又在一定的联系中结成特定的艺术组合,不能互相替换,所以它们才能形成各种画面、声效、动态和谐结合的鲜明艺术形象。如果王维只是停留在这些物象的一般赞叹上,那么即使他所见景色真是极其美妙,也绝不会有任何人受到感染。这正如人们只能感受具体的苹果,桔子的味道,不能体味抽象的“水果”一样。然而人们逐一认识了各种具体的“山”,也就不仅认识了它们彼此不同的特点,而且能进一步认识它们共同具有的不同于别类事物的本质特点,即认识了抽象的“山”。通过认识众多的个性,进而认识了共性。所以王维山水诗中的形象的具体性,是其形象鲜明性的前提。

三、王维山水诗都有形象艺术的效果

诗是语言艺术。这种艺术效果,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基础,又必须有杰出的语言艺术才能实现。这在王维诗的炼字造句和对仗中有明显的表现。王维的语言清新流畅,声韵和谐,极少生词僻典,毫无堆砌晦涩之弊。他的炼字造句,精确生动,新奇自然,尤其注重突出“诗画”的动态性,基于表现自然变幻多姿的特点。如《过香积寺》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咽”、“冷”是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这样就把“危石”和“泉声”、“日色”和“青松”在动作中建立了主从关系,使本来静态的“危石”、“日色”形象获得了动态性,成为动作过程中的主动因素。于是,石阻清泉而声咽,日照青松而色冷,画面产生了生机和动态。

王维的山水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意境美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外,鲜有堪于比並的。就其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领悟和表现而言,王维的艺术个性更为独特,堪称古代山水诗艺术巨星。王维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中有画,宫商迭奏

王维是一位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所以在他的诗中,有画的意境,有音乐的流畅,有书法的变化。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则将王维的诗称为“有声画”,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

具有这一意境特点的诗,以他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生活时写的一批山水田园诗表现最为突出。此时的王维,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净。请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从“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听到了诗人希望远离俗尘、回归乡村质朴生活的心语。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荡涤之感。

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溪水却日复一日潺潺流淌;日近黄昏,诗人拄杖立于柴门之外,聆听暮蝉的鸣叫;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这时醉酒的朋友来了,在我面前狂歌。寒山、秋水,一动一静;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仗听蝉的老人、醉酒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再配上山涧溪流的水声,暮蝉的鸣叫声,醉酒人的狂歌声……这不光是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更是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

还有其它一些诗作也达到了诗画乐合一的境界,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椎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主峰。诗人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嵩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这是一部最美的终南山风景片,远景、近景、全景、特写,画面十分丰富。最后两句,为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樵夫砍柴的丁丁声、山涧流水的潺潺声、一问一答的唱和声,使画面中有音乐,有动感。

王维有些诗歌中的名句也是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如:“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画,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等。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

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像一幅田园风景图,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在王维属于写境的诗中,总是善于找到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的契合之处,并在描写客观景物的同时,也把主观感情表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如《辛夷坞》:

木末茉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且开落。

这诗只是写景,但景物形象中却蕴含着悠远的禅意,令人寻绎不尽。王维信奉禅学,带着作为他世界观组成部分的禅学意念观物,他不但看到了辛夷花的美丽,更发现它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默默地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一切似乎都与人世毫不相干。诗人的心境亦复如是。他好像已忘掉自身的存在,而与这辛夷花融合为一了。诗人找到了客观景物与主观禅学意念的契合点,所以虽只是写景,那离世绝俗、超然物外的禅意却被表现了出来。还有如《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在诗中王维追求写意效果,讲究浑然一体,充分传达诗人的主观意趣。表达了诗人闲适静穆的心情。

在情景交融意境的表现方面,王维的诗具有天工化成、自然入神之长,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去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写所见到的终南景色,虽只用云起时三字,却能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可谓以一当十,而这水穷云起之景又与诗中所表现的那纯任自然、无牵无挂、宛如云飞水流一般自在的意兴正相契合。

三、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王维的母亲是个佛教徒,他从小就受到禅宗思想影响,丧妻后他即独身修身参禅,中年以后的宦海沉浮使他潜入空门,晚年的他则干脆“万事不关心”了,唯有参禅悟道。所以他的山水诗和酬赠诗中常常透出几分深远玄妙的禅意。王维诗中最爱用“静”、“澹”、“远”、“闲”一类字样,还有“禅”、“寂”、“空”、“无”等佛家用语,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去观察大自然,抒写于笔端,作成绝佳的诗句。他对于禅理的玩味与修习,使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然后将禅理化于聪慧澄明的审美感觉,创造出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

在王维的诗中,禅味最浓的要数作于辋川的那些诗。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竹林、明月与诗人情景相照,情趣高雅,意境悠美,达到了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境界。

还有《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当然,王维直接以禅语入诗的诗歌,更是充满了禅意。如《过积香寺》:

不知积香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前六句写诗人寻访积香寺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古木”“无人径”、“何处钟”突出了山的“深”、寺的“僻”,“咽”、“冷”二字则更见山之幽、之深,寥寥数字营造出幽静空寂静的意境。后两句直接以禅语入诗,抒写了诗人向往去除一切尘世烦扰,遏除妄念的心境。

总之,王维以他的才情、以他的经历、以他的追求、以他的情感、以他的悟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意境独特而隽永的诗篇。我们今天读他的诗,在感受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身心的净化、对当今无所不在的浮躁的荡涤。

王维的山水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

一、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生活的真情和深情。在描绘景色优美的山水诗作中,诗人通过对优美的山水景色的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表现了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1、展现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无限真情。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人在《青溪》中描绘了进入黄花川漫游,沿着清溪漂荡,依着山水千回万转,路途百里。听到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看到松林深处山色静谧秀静,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的碧水中倒映着芦苇。心平闲静,使人忘忧,希望能在这里一直垂钓至老。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将自己的感受体验融入其中,抒发了诗人冲淡的闲情。

2、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晶,留醉与山翁。

诗人在《汉江临眺》中写泛游汉水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沉浸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远,沉浸有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将军镇守襄阳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3、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人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先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再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在优美的景色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往往以眼前景物,构成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友爱和对生活的爱意,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地瀑泼出来。

二 、诗中充满艺术的画意

1、结构上吸取了绘画技法的特点。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首诗犹如从一个定点拍摄出来的照片,这个定点就是“柴门外”。诗人以此为立足点,游目驰骋,广摄四旁,剪辑了寒山、秋水、落日、暮蝉、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再剪接入诗人与裴迪两个隐士活动的特写镜头,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远静谧的辋川秋日黄昏图。又如《渭川田家》,作者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在前八句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中的个别迹象,看上去似乎很散乱,但是第九句中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串起来了,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2、寻求富于色彩的语言。

诗人总是苦心孤诣地去寻求那些富于色彩的语言,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读者的情绪。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的吸取了绘画的长处。大自然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便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

三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一) 禅意生成的因缘

1、家庭环境的熏染。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其母崔氏为名门贵族之女,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礼佛三十余载,这对视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环境极为清幽的蓝田辋川山居就是他为了方便母亲宴坐经行修道而购置、营建的。

2、时代流风的渐染 。佛教在盛唐有很大的发展,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它已深深契入中国文化之中。具体而言,王维前期受北宗的影响较大,后期以南宗为主。“在北宗的影响下,他念佛、坐禅归隐;在南宗的影响下,他‘身心相离’,隐于朝和吏。”,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

(二) 诗中禅意内涵的反射

王维在寄情山水的时候,把自身的情感和体验与大自然融于一体,并把他埋于心中的禅理寄予其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禅理诗”。他在诗中,把禅宗的“空寂”与心灵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他描绘的优美风景有一种“禅”的意味。佛教人明心见性,王维曾提出“审象于净心,成形于纤手”的主张,他的山水画多是心融物外,道契玄微之佳品。

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如《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寥寥十字,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其中禅意绵长,难怪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参考文献】

[1]黄桂兰《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26卷,第21~23页

[2]罗小东《王维的禅修内涵与诗歌创作》,《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第90页

[3]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关期刊更多

卫星与网络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糖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华民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