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啤酒品牌

啤酒品牌

啤酒品牌

啤酒品牌范文第1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这5出大戏的上演中国啤酒行业走向了辉煌,出现了全球少见的高速扩张和发展态势。2005年实现了3200万吨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且这一火爆形势还在持续.

然而火爆的背后我们不能不去关注中国啤酒行业过去和未来的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分合之道就是中国啤酒业发展的王线和根本规律。

其主要理由是中国啤酒业在过去十多年来,特别是96年以来取得领导或相对领导地位的啤酒企业大多采取了两个战略。而5出大戏场正是这两大战略的前台表现而已.

这两大战略具体是:

一、通过并购来重塑产品组合和区域市场资源(从资产整合实现市场整合),力争在某些核心产品品类和核心区域市场成为领先者,同时,大多数公司还通过集中运用营销和其它资源着重发展自己的核心品牌。

采取这一战略的最典型例子是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它们都是通过并购使自己在产品品类组合的完善上和核心区域市场的争夺中居于领导地位,从而迅速做大。不过在打造核心产品和核心品牌方面二者的结果就不尽相同。青岛啤酒自2004年以来主推其基准产品{青岛产品品牌),并推出了原生啤酒的新品类产品。但总体来说并不顺利,而华润雪花主推其雪花产品品牌相对来说比较成功。

二、为了降低成本和费用,并为扩张提供足够的资金,大多数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地提高运营效率.其中,分散采购(横向分散化整合)和集中供应(配套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建设和整合)是共同之选,这实际上也就是产业链的系统化集成,事实证明,这样做也确实为啤酒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费用开支,并提高了营运效率。

通过这两大战略的运用中国啤酒前三强以及区域强势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规模和效益正在同步增加) 大都获得了超限发展和巨大的成功。

但是,由于这两大战略主要是从国外学来的,南辕北辙总是难免的。实际上这两个战略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在这两大战略下,突破现有产品组合和核心品牌的范围相当困难。青岛啤酒目前面临的主要是这个问题。按照“品牌生命进化论”青岛啤酒还必须进一步聚焦,进一步“抱元守一”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国一盘棋,才能赢得类似百威那样的市场地位。

其二,通过系统集成和整合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在中国啤酒市场虽然很大但地域(或本地化诸侯割据)性特征太明显,要整合全国市场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青岛啤酒作为产品品牌不能快速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之。同时这种分散采购和集中供应的系统集成模式也只有在原材料成本和规模适宜的情况下才最经济。一旦这两个条件失去了,系统集成的链条就会断裂。这时纵向一体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再有,随着渠道特别是终端力量的越来越强大,也不断压缩了系统集成带来的赢利空间。

总之,在中国啤酒行业热热闹闹的背后总是若隐若现地)浮现出品牌物种分化和进化规律的身影,而且它总是牵动着所有啤酒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使我们遵从于它,谁违背它都会受到惩罚。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更能够清晰地看到“分合之道”。在啤酒行业的威力那就是“盈利”和“分合之道”的关系探源了。

我们先来看看青岛啤酒,近2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推厂主销产品,青岛主品牌与汉斯崂山山水等前六大品牌的销量已达总销量的66%,同比也提高了7个百分点。但是就利润构成而言,其真正的盈利来自于汉斯这样的二线品牌。青岛啤酒作为产品品牌本身的盈利仅仅占到不足20%。而青岛啤酒作为基准(产品)品牌来说虽然在近2年来受到青岛啤酒的大力推厂,但总体上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青岛啤酒华南事业部压制山水等二线品牌的扩张和发展之后,青岛啤酒在华南的整体市场销量并没有明显提升,再加上原生啤酒上市推厂受挫更是阻碍了其良性发展。(备注4月5日青啤宣布2005年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在近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啤酒销售量408万千升,比增长1 0%。其中主产品品牌青岛啤酒销量突破133万千升同比增长近1 4%.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3.3%。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达到199.9亿元。

燕京也一样,它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漓泉、惠泉和雪鹿等二线品牌。当然。作为主品牌(企业品牌同名)或基准产品品牌,燕京啤酒的利税也是比较高的。不过它的投入产出比显然和这三个二线区域品牌来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备注2005年燕京啤酒实现销售收入53.14亿元同比增长13.76%.实现净利润27678万元。增长2.32%,其中总部销售啤酒101万千升,控股外埠子公司销184万千升,同比增长11.52%。啤酒产品毛利率为:38.58%。加上受托经营企业共生产销售啤酒31 2万千升,同比增长9.47%;燕京牌啤酒共生产销售1 40万千升,确保在北京8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外埠子公司生产销售燕京牌啤酒39万千升。前三大品牌“燕京牌”、“漓泉牌”、“惠泉牌”共生产销售啤酒230万千升,占全部产量的73 .72%,形成了北京、广西、内蒙、福建、湖北五大优势竞争区。另外,2004年燕京漓泉公司再创辉煌全面实现了高起点的高增长,全年实现了总销量累计完成385171吨,同比增长29.33%.实现利润总额1 4759万元同比增长36 .67%等。)

而雪花啤酒目前的盈利也多依赖旗下的区域品牌,只不过相比较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来看情况稍好。其基准产品品牌做的比较成功,总体业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备注从2002年开始华润雪花将雪花啤酒定位为全国性品牌来推广。2004年雪花啤酒单品牌销量已达107万吨进入全国啤酒单品牌前三名。2005年华润雪花的啤酒总销量为395万吨。其中雪花啤酒的销量已经达到158万吨比2004年增长46%以上,远远超过国内啤酒行业的增长速度。雪花啤酒迅速跃升为中国啤酒行业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同年,雪花啤酒的品牌价值达88亿。据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普遍认同并接受雪花啤酒倡导的年轻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雪花啤酒与市场中其他啤酒品牌相比个性鲜明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比较这三大品牌笔者更看好雪花啤酒。因为就其品牌基因而言更具有分化特征,特别是聚焦原则。雪花啤酒在推厂传播工作中很少诉诸品质诉求,而是集中在“畅享成长”这个品牌精神(感性)层面的诉求。它简单和直接地聚焦在青春期年轻人的激情生活。这样更易于在目标消费群的心智空间里占据清晰的主导地位。

由此笔者有理由相信雪花啤酒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品牌物种进化史上的“人类”,突围而出成为中国啤酒进化史上的主导者。只要它不断进化下去就会愈发强健,主导性会越强。这样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啤酒届的新代啤酒之王和领导品牌。

啤酒品牌范文第2篇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随着近年接踵而来的电荒、煤荒、水荒等从中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迅速蔓延,而一系列之荒的结果就是能源、原料、燃料、运费等各种资源短缺,价格飙升,能源危机警报四处频起,许多信息在提示我们,一向是高耗能、重污染、低产出的中国啤酒制造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压力。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中国啤酒业尤为突出,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啤酒生产企业的营销费用逐年增加,啤酒行业盈利空间大大被压缩,中国啤酒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随着国内啤酒业3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以及竞争日益加剧,近年国内啤酒厂数量下降到了350家左右,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入的情况下,中国区域啤酒品牌已经到了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时候,是走联合、被并购的道路?还是走自强求胜之路?还是走破产转产之路?必须及早作出正确的抉择!

一、中国啤酒区域品牌的现状:

(一)多、小、弱的区域啤酒品牌:

由于中国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经济模式,中国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家啤酒厂,岁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市场冲击,至今还有300家以上的啤酒厂1000多个小品牌,很多企业规模都在20万吨/年以下,基本上都是依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几近落后的生产能力在惨淡的经营!由于缺乏竞争力,一旦大品牌进入当地市场,这些品牌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拿着“金饭碗”讨饭的区域啤酒品牌:

“西湖啤酒”是这类区域品牌的典型代表,笔者在上篇《中国啤酒品牌如何才能走到蓝海》一文中提到:“西湖啤酒”和“百威”相比,单瓶利润率就低了很多,为何没有“百威”的价格能卖的上去呢?况且西湖啤酒的背景是美丽的西子文化。西湖有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有超级号召力的天堂文化,但这些都从西湖啤酒的历史轨迹上却感受不到,只能遗憾地说这叫拿着“金饭碗”讨饭啊!原因很简单:西湖啤酒只是用了“西湖”的名字而已,这种简单的品牌打造模式,怎么可能把西湖的文化魅力发挥出来呢?也同样不能给消费者乐意购买高价西湖啤酒的理由,所以50年了也才在日本朝日啤酒的赞助下形成20万吨的规模,更不能打造出“西湖啤酒”高利润品牌!

(三)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的区域啤酒品牌:

中国几百家啤酒厂的啤酒都拿出来比较,让一般消费者品尝,我相信还真的找不到10种区别明显的啤酒,因为笔者曾经用15个品牌的啤酒进行小规模的品牌匿名测试,结果除了苦点和浓淡以外,消费者还真的喝不出来有什么大的不同,这就是说明中国啤酒还是处在一种高度同质化的拼实力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啤酒除了拼广告、拼费用、拼人员以外还能什么好招呢?

(四)低水平跟随竞争的区域啤酒品牌:

中国几百家区域啤酒品牌几乎是用同样的价格战、终端争夺战、开瓶费战、广告口号战、冰块+水+绿色的广告形象战以及淡爽定位战(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等基本模式,来对付入侵强敌,更有一部分是依靠行政手段限制外地啤酒入侵(但行政手段在商业托拉斯状况的今天会降低能量的!),尽管如此由于成本压力仍然徘徊在亏损倒闭的边缘。

(五)盲目走名牌路线的区域啤酒品牌:

由于崇拜名牌的原因,很多区域啤酒品牌先后走上了所谓的名牌之路,有的是通过向各种各样的‘评委会’缴纳若干‘评审费’、塞‘红包’买来的”;有人品牌是靠花费巨额资金,向消费者实行‘地毯式’的广告轰炸‘轰’出来的”;又有的“品牌是通过迅速扩大规模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满地撒下分公司、子公司一蹴而就形成的”;于是就出现明明产品只在区域销售,却成了中国驰名商标,甚至成了国际金奖!凡此种种只能让企业更加自我陶醉!一旦强敌入侵则无力迎战!

二、中国啤酒区域品牌成功对抗全国性品牌必走之路:

当中国三大啤酒巨头以及外资品牌架临区域啤酒品牌所独占的地盘时,也许会让很多区域啤酒品牌惊慌失措、闻虎色变,笔者建议区域品牌对抗全国性品牌的扩张,应该走从内而外、有近及远、步步为营、集中优势、合纵联横的的总体策略。

(一)增强营销技术,疏通资金通道,积极备战扩张:

很多区域品牌以产量上升为企业发展目标,由于单一的产量上升是以资源先期投入和成本上升为基础的,并不是因为消费群体的渴求而增加的!从原理上是很盲目的,是最容易造成亏损的,也是导致大多区域品牌弱小的根本原因!

区域品牌应该先从增强企业对消费群的培养能力入手,由于企业营销能力的增强带来的消费群体的扩大、消费量的扩大以及带来的现金流的扩大,是可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需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区域品牌扩张方式!

但是在面临不可躲避的大自己数倍的强敌面前,作为啤酒企业的高层决策应该“未雨绸缪”,尽管你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都很明显,但自古以来的商战都是比资金实力,所有每个企业的融资能力将成为区域品牌的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

(二)迅速实施以品牌战略为导向的整体企业发展规划:

中国啤酒全国性品牌和世界知名品牌之所以能“横扫千军无敌手”,最重要他们是带着个性鲜明而具有品质感的品牌形象来的,不是简单的啤酒+价格+广告的扩张策略,相比之下区域品牌就会显的愈加土气和单薄!所以区域啤酒唯有马上着手以品牌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或修订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以品牌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啤酒产品研发、啤酒啤酒工厂的扩建、产品包装的设计、市场拓展布局规划、产品USP的提炼、新品上市计划等等工作,让企业的所有行为都能为了品牌战略而共同努力,从而也以真正的低成本高效率实现品牌战略。

(三)全力打造具有超强冲击力的高价值品牌:

在打造高价值品牌的问题上,很多区域啤酒很容易走进误区,最大误区是把高价值和高知名度、国家奖项等同化,如此这般打造的高价值品牌,打造出来确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低认知度、自娱自乐,而消费者并不买帐的空头品牌!只有以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心理感受和消费行为为基础,以竞争对手品牌内涵为差异,通过“360度”打造模式打造出来的区域啤酒品牌,才能对消费者具有号召力!才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才拥有忠诚度最高消费群的具有具有超强冲击力的高价值品牌。

当消费者面对同质性很强的产品时,通常会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但是如果面对的是具有高价值的啤酒品牌时,价格的影响因素就会相对较弱!为了避免拼价格、拼费用的恶性竞争,区域啤酒就需要打造具高价值感的超强冲击力品牌,更可以用高价值品牌的影响力来对抗全国性品牌的扩张攻势。

(四)全面产品差异化创新支持品牌形象

中国近400个啤酒品牌卖的啤酒就这么几种啤酒,除了度数高低、口味浓淡之外几乎没什么大的差异了,这既是中国啤酒的悲哀!也是一种机会!如果没有有实力的产品做依托品牌形象就会大大的贬值!所以世界500强的品牌都不是空中楼阁,都绝对是有实力的!

世界品牌——科罗娜柠檬啤酒的卓越表现,为什么没有引起国内啤酒行业的重视,这里面也许有深不可测的技术壁垒和研发障碍!所以当笔者看到国内众多区域品牌各种各样的广告口号下,卖的确是相似的啤酒,再大广告费用、再新颖的广告形象又有什么用呢?消费者一下子就感觉一样啤酒不一样的“衣服”而已,下次还是买便宜的好了!

笔者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独特、高价值、超强冲击力的品牌绝对不是口号和画面就能够打造成功的,而是必须要高度差异化和吸引力的产品做基础的!区域啤酒生产企业应该积极借鉴科罗娜啤酒的成功经验,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把自己的市场定位于低热度啤酒、女士啤酒、水果啤酒、蔬菜啤酒、牛奶啤酒、保健啤酒等潜在的风味啤酒市场。这样,中小啤酒生产企业就能够有效地避开入世后啤酒行业新一轮的“洗牌”竞争,在新兴的啤酒市场抢占先机。

(五)主动出击周边区域市场,以扩张对抗入侵:

当今啤酒市场处在“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过度的状态,一系列的并购和扩张都在预示着中国啤酒的战国七强即将形成,这过程中要么你勇敢的进行市场全国化,要么你勇敢的被全国化,再要么你就破产或转产!这是大势!因此区域啤酒只有在通过品牌战略、产品创新战略、营销能力升级战略的成功实施后,才能走扩张之路,否则就凭高度同质化的啤酒、有限的市场费用以及并不鲜明的品牌形象,即使有“豪气万丈”的雄心,在大品牌面前也是只有“败走乌江”的一条路

区域扩张是一场关乎企业兴衰的大事,考虑到物流配送、人力资源、开发风险等因素一般原则是采取根据是先啃周边、步步推进的策略。但也可以跨区域布局市场,这就要看每个区域啤酒企业面临的实际形势了!

(六)完善传统通路架构减少入侵空白,开拓通路联横对抗模式:

啤酒行业主要为商业、餐饮、娱乐等三大通路,为防止大品牌入侵,从原理上要杜绝网络空白点,让大品牌入侵步步为艰,减少大品牌成功机会。但从另一角度要利用当地地缘优势,可大力发展团购和直销业务通路,特别是要做好通路深挖精耕工作,为自身品牌营造销售通路立体防御系统,进行持久战准备!

(七)利用地利优势,实施低成本整合营销推广策略:

主题鲜明、传播造势、通路配合、促销跟进的低成本整合营销推广就成了营销阵地站最主要的作战谋略了,“三得利”和“力波”在上海的经典演绎是值得每一区域啤酒品牌学习的!

啤酒品牌范文第3篇

日前,第十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海外被誉为“中国名片”之一的青岛啤酒以950.16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第一啤酒品牌;青岛啤酒旗下的崂山啤酒品牌价值达到81.72亿元,青岛啤酒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千亿品牌价值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用111年坚守的“高品质”雕琢出中国啤酒的品牌王者,但在青啤人眼里,品牌价值其实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能力的体现。

一杯好饮品:

百年精酿与啤酒王者

不夸张地说,青岛啤酒是用“旷日持久”的111年精心酿制的一杯好啤酒,是以最“慢”的自然酿造特有的醇厚气息烘托出自己的品质文化与价值。

一百多年来,青岛啤酒始终恪守“慢的坚持”。青岛啤酒采用行业内“最长低温发酵工艺”,遵从啤酒酿造的自然法则,给“啤酒之魂”酵母以充足的时间,让它顺从自然规律生长,自然繁衍,自然进化。正是这种“慢”的坚持,每一瓶青岛啤酒的背后,都蕴藏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精雕细琢。

111年精于一杯啤酒的执着、坚守,厚积薄发,以“健康、自然、醇厚”的好味道,青岛啤酒征服了全球消费者挑剔的味蕾,激活了他们对青岛啤酒百年品牌的所有记忆。

有历史的品牌有故事,而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亚历克斯・博古斯基在《自营销――如何传递品牌好声音》一书中表示:“产品,永远是最强有力的营销工具,消费者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和公司时,他们其实迫切想帮忙代言讲故事。”而无论青岛啤酒在国内的微博、微信,还是海外的Facebook、Twitter,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不吝惜于表达对青岛啤酒的喜爱之情,或许这就是对青岛啤酒品质的最好代言。

当一个品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时候,其品牌价值自然是水涨船高,而青岛啤酒蝉联中国第一啤酒品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一张好名片:

中国啤酒与世界“对话”

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蒙代尔曾表示,品牌既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在滑雪几个小时有些疲惫的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能看到阿尔卑斯山积雪美景的地方,安然地享受青岛啤酒。”来自德国的Stephan是一名滑雪爱好者,也是青岛啤酒的忠诚粉丝,他如此表示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就在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激烈比赛期间,青岛啤酒收到了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队长Mile Jedinak的“Twitter传书”:“Tsingtao,Thanks for your support―Mile Jedinak。”(青岛啤酒,感谢你的支持!)在英国,3000多家电影院在影片放映前播放选美冠军Amy Jackson是如何与青岛啤酒相识的短片。而澳大利亚Facebook分享聚会上“我与青岛啤酒之间的故事”引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Mark表示他最想去的地方在‘青岛啤酒’的瓶子上”;Raymond用青岛啤酒与朋友分享他不惑之年的到来;KEN如牙牙学语般认真地学着汉语发音“青岛”,这是他为了追求一个喜欢喝青岛啤酒的女孩子,为“搭讪”做准备……

在美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印度等众多国家,青岛啤酒作为一张中国名片,随处可见。作为走出国门60年、远销8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啤酒,青岛啤酒向全世界消费者展现了中国品牌最该有的模样:高品质、高价格、高可见度。2013年,青岛啤酒在西方发达市场销量稳定增长:北欧市场销量增长20%;英国主流市场渠道持续增长,其中TESCO增长20.8%,Waitrose增长53.5%。在新兴市场增长更为显著,非洲市场增长93%,东欧市场增长73%。在亚太地区,韩国市场同比增长65%,澳门市场占有率超过61%。

读懂新生代:

为消费者创造快乐“尖叫”

“从电子商务、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以至于营销推广活动、为世界杯专门制作的广告,近两年来,青岛啤酒的确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制造了一些惊喜。以前青岛啤酒的标签就是‘百年品牌’、‘啤酒好喝’这样一些中规中矩的标签,但现在我除了喜欢喝青岛啤酒,也喜欢他们的活动,年轻、激情、有活力。这种感觉很对味,也很重要。”

范逸飞是一个标准的80后潮人,一边玩着青岛啤酒专门为球迷开发的“足球预言秀”游戏,将自己的头像嵌入其中发到朋友圈;一边喝着前两天从网上订购的青岛啤酒足球罐产品。他告诉《新营销》记者:“这下,我为青岛啤酒‘带盐’了。青岛啤酒有个性,敢于求变求新,能读懂新生代,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从青岛啤酒奥古特、逸品纯生、鸿运当头、炫舞激情、黑啤等高端特色产品,再到足球罐新品、纪念装及原浆,青岛啤酒紧跟消费高端化、市场细分化、电商渠道等市场趋势,敏锐地捕捉变化,快速响应。

就在众多企业为了营造品牌的经典感,不断增厚品牌“履历”的时候,百年品牌青岛啤酒却认为“品牌不是越老越好”,并启动了品牌年轻化战略。

近年来,青岛啤酒赞助北京奥运会,携手NBA连续6年举办“炫舞激情”啦啦队选拔赛,赞助伦敦奥运会中国冠军之队,赞助汇丰高尔夫冠军赛,赞助CBA联赛,签约亚足联冠军联赛,是首个联姻“亚冠联赛”的中国品牌。在体育营销战略一贯性的基础上,青岛啤酒还尝试音乐营销,在这两个领域跨界深耕,让自己的品牌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互动,吸引消费者主动参与,立体化塑造品牌形象。

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琼・克劳德・拉里齐(Jean -Claude Larreche)教授指出:“客户参与度是品牌关系最强的表现形式,它通过重复购买、交叉购买相关产品或配件,口耳相传,主动销售,参与活动,共同创造或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创新,让青岛啤酒为消费者的畅饮快乐体验贴上鲜活的标签。

赢得尊重:

为品而“生”,为品酒人而“活”

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等充分竞争的行业,品牌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武器,也是消费者理性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与世界沟通互动,一张张中国名片的递出,不仅要传递高品质的自信,更要展示高度的负责感和使命感。而市场回馈品牌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也是丰厚的。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增长4.59%,增速放缓。但青岛啤酒产量增长10.14%,收入增长9.73%,净利润增长12.20%。2014年第一季度青岛啤酒销量为218万千升,同比增长19.3%,远远超过行业8.29%的增速;收入增长17.36%;净利润同比增长20.02%。齐鲁证券的研报认为,啤酒行业竞争正在从中低端市场份额争夺向中高端市场利润争夺升级,竞争的焦点也从渠道的比拼转变为品牌的比拼和消费者满意度的比拼。

而青岛啤酒追求有质量的发展,就是要用强品牌的硬实力,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价值回报。

啤酒品牌范文第4篇

2005年8月,青岛啤酒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内啤酒赞助商,而富有喜剧色彩的是,就在前一天,燕京啤酒刚刚宣布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一个奥运会,出现了两家啤酒赞助商,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也足以表明,青岛啤酒对于奥运会的热情与重视。

体育营销由来已久

作为中国啤酒最大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青岛啤酒一直非常关注体育事业,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东京奥运会以及80年代的汉城奥运会,青岛啤酒都曾参与过相关赞助。

这几年,青岛啤酒对于国内的体育项目也有很多赞助和支持,包括2004年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连续三年赞助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等。啤酒产品本身与体育、与奥运有着很好的结合点,啤酒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消费品,奥运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盛宴,正是出于此种考虑,青岛啤酒希望借助奥运这个平台,让“激情成就梦想”。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但青岛也是举办奥运的城市之一,作为青岛市名片的青岛啤酒对于奥运会的赞助自然是当仁不让。

虽然北京奥组委对于赞助企业的资质、品牌、推广和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审核,但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中的名牌产品,这些审核条件并不能构成阻碍,因此青岛啤酒顺利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志国表示,十几年前,青岛啤酒还以绝对的优势傲视其它啤酒品牌,但现在青岛啤酒和国内其它啤酒巨头的距离在缩小,这说明青岛啤酒虽然也在快速发展,但对手发展得更快。

金志国说:“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啤酒品牌是青岛啤酒一直的追求,赞助北京奥运会,将是青岛啤酒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一个奥运,两种啤酒

按照奥运会赞助的国际惯例,一个行业一般只产生一个赞助商。但北京2008年奥运会啤酒类赞助商出现了两家,分别是燕京啤酒和北京啤酒。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袁斌表示,这是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经过反复磋商,根据中国啤酒行业的特点,做出的特殊安排。袁斌表示,青岛、燕京两个赞助商原则上享有同样的权益,但是会在广告宣传的形式上、产品种类上有所区别。

对此,青岛啤酒也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青岛啤酒方面在接受《成功营销》采访时说:“中国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所以能够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和企业参与其中自然是好事;而两家虽然都是啤酒厂商,但参与的宗旨不同,自身的品牌内涵也不同,青岛啤酒的品牌内涵和奥运会的结合与其它品牌的差别更是大相径庭,因此青岛啤酒认为这件事情会对青啤赞助奥运不会有什么影响;在同一行业有两家企业赞助奥运会,这也是奥运会的一个创新。举办奥运会在两地,有两家当地企业来扩大奥运会精神的传播,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掀起奥运营销风暴

金志国说,青岛啤酒展开奥运营销的速度很快,几乎在青岛啤酒签约北京奥组委举行仪式的同时,青岛啤酒赞助奥运的消息、带有奥运赞助商标识的产品和广告宣传,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亮相,并在全国市场掀起了一场奥运营销风暴。

早在去年6月,青岛啤酒就借助“梦想中国”大型电视活动,对“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进行了广泛传播,这一品牌主张与后来揭晓的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谋而合。借助奥运推广自己全新的品牌形象,使青岛啤酒的品牌美誉度、亲和力快速提升,为其拓展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金志国分析认为,全民奥运是未来3年的大势,而奥运的核心,是全民在传播奥运精神和全民健身。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赞助商,青岛啤酒要把企业精神与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结合,要做到更强、更好,要保持一份持久的激情。

啤酒品牌范文第5篇

从1月20日开始,京城百姓熟悉的普通瓶装燕京啤酒从每瓶2元上涨到每瓶2.5元,出厂价从1.42元提到1.62元左右,涨幅达到14%。燕京啤酒销售公司表示,生产成本上涨,是这次涨价的主要原因。

对此,啤酒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市场啤酒,尤其是普通啤酒卖的是水的价格,啤酒生产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啤酒厂商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然而,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与白酒行业跟风涨价不同的是,虽然国内其他啤酒企业也都想借此机会把多年来一直低迷的价格提升到一个相对理想的价位,但是在行动上却选择“按兵不动”。

一位啤酒生产商无奈地说:“啤酒行业供求矛盾极为突出,市场竞争异常惨烈,价格依然是目前最主要的竞争方式。谁先涨价就意味着谁首先丢掉部分市场,而不大幅度上涨将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将吞噬自己有限的利润空间。”是保自己的市场份额,还是大幅度涨价求利润?找死与等死之间,众多的厂家选择了观望。

不过,更多的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看似诡异的啤酒涨价压力背后,更多透露出的是啤酒品牌力量的缺失。

啤酒涨价: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大麦是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我国每年啤麦的需求量为300多万吨,其中2/3以上依赖进口。由于汇率等因素,造成大麦进口的成本大幅上升。大麦进口量的不足也引发了国内大麦价格的大幅上涨。还有其他包装辅料也跟着上涨,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称,在制作一瓶啤酒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铝材、钢铁、塑料、纸张等一系列的包装辅料,目前这些价格也跟着上涨,平均涨幅在20%左右。20%左右涨幅包装辅料价格上涨,意味着分摊到每瓶啤酒上平均是1角钱,这给企业经营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啤酒行业的利润空间本就十分有限。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啤酒涨价是有道理的。“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价格大约在1元左右,而有的啤酒一瓶却卖不上1元钱。这几年,啤酒业的低价竞争已经非常激烈,640ML瓶装酒的出厂价格,个别高的企业在2元左右,低的在0.7元至0.8元之间,平均为一元左右,比一瓶普通矿泉水还便宜。”

目前,全国啤酒行业吨酒利润为100余元,平均每瓶啤酒利润6-7分钱,啤酒的利润水平在饮料业中严重偏低。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表明,我国啤酒业中45%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32%左右的企业保本,只有不到20%的企业发展良好。

“原料、辅料价格等还在持续上涨,大部分啤酒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可以说内部已经几乎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啤酒企业应该采取涨价的方式消化成本上涨因素带来的盈利压力。”天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照明表示,“今年啤酒业的确面临着涨价压力。”

然而,虽然原料涨声频频,这次涨价似乎成了必然的趋势,啤酒商们却一直不敢提及涨价问题。燕京涨价后,青啤、华润雪花、珠啤、金威等巨头对“啤酒涨价”绝口不提,目前啤酒市场价格并没有像人们料想的那样持续上涨。

啤酒巨头:投鼠忌器

面临全行业的成本上涨与利润危机,啤酒巨头们却对提价投鼠忌器,原因何在?中国酒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赵禹一语中的:“我国啤酒市场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种形势下,价格扭曲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市场才是决定因素。在目前的形势下,谁先挑起涨价大旗,风险将非常大,一手打造的市场可能毁于一旦。

据了解,中国的啤酒市场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市场上,除了燕京、青岛、华润等大啤酒巨头挟资猛进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区域性产品以小搏大。而在本土大小品牌拼斗的同时,洋啤酒也开始出现返潮现象。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谁先涨价就意味着谁首先丢掉部分市场,这无异于自掘坟墓。在比水还便宜的啤酒时代,商家只能苦苦在这1块多钱甚至几毛钱一瓶的费用中间找寻零星的“油水”。要想赚钱,只能是坚信“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拼了命的在销量上做文章。于是,惟销量定英雄成为啤酒行业不成文的规矩。

有业内人士评论,燕京虽然做了啤酒涨价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但是其这次涨价的仅有一个品种,并且只针对北京地区,所以只是一种试探。苏赛特零售研究机构研究员屈敬满告诉记者:“在北京啤酒市场,燕京占据垄断地位。啤酒企业在自己的绝对垄断市场进行提价,获得成功的比例较大。”对此,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丁广学表示,燕京在北京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很稳定,而且这次公司决定涨价的品种是最畅销的拳头产品。

提升品牌:最好的涨价手段

面对目前的市场竞争形势,屈敬满认为单凭一个“涨”字就能够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是不可能的。他分析,燕京涨价之后,在经营等其他方面会有一些行为,“因为,市场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不是价格战,而是品牌。作为啤酒企业,如果把涨价作为一种获得利润的手段,是大错特错的。产品价格应该是品牌价值的体现,只有当品牌提升了,产品的价格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提升品牌才是涨价的唯一出路,品牌将是决定企业命运的终极力量。”

虽然价格仍然是啤酒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中国啤酒正从价格竞争走向品牌竞争。这次成本增加对于啤酒行业就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品牌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而受冲击最小的还是中高档啤酒和具有较强品牌竞争优势的企业。“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其价格的上涨而放弃对它的钟爱,因为他们关心的不是价格,而是那种不变的醇美享受。”他分析,我国啤酒品牌除青岛、燕京少数几个全国化的品牌拥有较高的忠诚度外,其他区域性品牌只在本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的忠诚度,一到外埠市场忠诚度就谈不上了,“这也是为什么啤酒行业大打价格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啤酒应培养起国人对自己品牌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