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生活化

现在,很多中学老师虽然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其实是“新瓶装旧酒”,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他们在心理上会感到一些不适应。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现代所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再加上七年级学生面临青春期的困扰,如果老师无法实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困难,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下面,笔者应用信息技术、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实现生活化教学三个方面,讨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应用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最主要科技之一。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网络与电脑,因此,老师必须要在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首先,老师要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教育中最被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明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要点。其次,老师要合理整合教材,科学选择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避免片面追求信息化教学。再者,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切忌直接将板书挪到多媒体屏幕上。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应该要优于传统教学手段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反之,则没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在《探问生命》一课中,主要是为了让七年级的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但是,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少有经历生离死别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不深。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了一些自然灾害的照片,营造出比较肃穆的课堂氛围。然后,我再找到Love Life这部与关爱癌症儿童相关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很多末期癌症儿童对生命的渴望,我以此导入课堂,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是否可以永恒”这一问题。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通过观看这个纪录片,能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自从新课改强调要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之后,很多老师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变成“满堂跑”,使这些活动与教学目标割裂开来,导致这些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获得优质的成果。再加上很多学生可能并不想参加这些探究活动,老师强迫他们参与进来,无法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设计《探究生命》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我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思想品德教科书,谈一谈“永恒的生命”这一问题。然后,我在班级中举办了演讲比赛,各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小组观点。一组主讲,别的小组进行补充,然后老师再总结与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三、实现生活化教学

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成为有文化、有素质、有纪律、有理想的公民,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讲课时,过于理论化、概念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实现生活化的教学,将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变得充实、实际,让学生接受真正需要的教育。在《亲情之爱》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故事,并让他们谈一谈他们所认识的家以及对“孝”的认识。然后,我再以学生的故事为基本,引入教材中的知识点,将教材中的语言转化为一些朴实、通俗的语言。

因此,老师必须改革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等优秀的品质。老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避免活动变得形式化;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教师意识;内容构建;途径选择;课程渗透

2012年9月10日是第十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有关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自杀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自杀者正值青春年少,求学良机,为何要选择死亡之路呢?很多研究学者认为:生命意识的淡薄、生命意义的迷失是自杀背后的重要原因。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无疑是一剂解毒良方,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给生命教育以必要的关注和实践责无旁贷。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各种以促进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着,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江苏、上海等省市更是创造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活动,有关生命教育的教材编写、教学大纲的试行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生命教育的途径很多,可以课程的形式来进行,可以把生命关怀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亦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并非一定要另起炉灶,作为较早关注生命教育的江苏地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重视、利用好现有教材,整合学校生命教育的资源,讲透、讲清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充分渗透了生命教育的思想,提供了较多的实施生命教育的资源,特别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活》和第五单元《遵纪守法》。

为抛砖引玉,笔者拟从生命教育内容的角度对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合,以期同行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教材中渗透的生命教育资源。生命教育的内容从横向来看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我与自我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在纵向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生理取向的生命教育、社会取向的生命教育、精神取向的生命教育。

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生命教育渗透的知识点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很好地渗透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教材的编者是具有前瞻性的;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说江苏的学生是幸运的,生命被关注,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关注;江苏关注学生成长、胸怀教育理想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是幸福的,我们不必另起炉灶编写有关生命教育的教材;作为江苏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理应有更好的担当,更好的作为,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于我们对学生的关注,来自于一名教师的教育使命。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特殊课程,担负着多种功能。品格教育功能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勇于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思想品德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是中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主力军。没有这种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增强生命教育意识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生命是需要相互温暖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言行中真正关心、尊重、理解、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通情达理。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更需要教师做有心之人。多积累案例素材,多关注学生日常情绪变化,问题早发现、早疏导。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挖掘、使用好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内容。

从学生的现有生活及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现实中面临的困惑,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实施生命教育。当代媒体快速而发达,相关案例面广、量大,教师要选择那些与学生密切关联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解剖,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身边活生生的案例进行教育,契合了中学生自尊、模仿、从众的心理发展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教育实效性较好。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对待生命,正确处理生命问题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生命的体悟有限,又正值青春期,遇到困难、挫折容易冲动,有时会有过激的行为。教师要了解中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作为成年人,在人生经历、对生命感悟方面应该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学生的需要是高效教育的内在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苏教版教材,挖掘身边生活中的隐性生命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基本的生命观,让“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构建基本的生命观,教师就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生命教育的内容,只有从宏观上把握生命教育的内容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在教学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要关注课程实施的技术,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要用“话题”引导“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学会正确面对、认识、选择。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思考、探究、感悟。

要让活动来检验和提高知识和技能。实践锻炼法在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例如,用负重活动的方式来体验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模拟灾难逃生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知和行统一起来,验证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积极性,形成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命教育使人爱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灿烂。让我们关注生命,关注生命教育,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点亮生命!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0.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3篇

一、灵活运用教材,把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生活之中

教师在具体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自主灵活地解读、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应该予以保留,而教材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设置则可以根据实际选用。生活是一切问题发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既注重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是否真正形成了现代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从而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扩展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生活

思品教学要克服课堂化、知识化现象,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建立在“课堂(学校)+社区+自然”的大空间上,引导学生把目光和思维充分张开,让学生成为有生活、有个性、有情感的人,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富灵气和活力。

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所以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需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

1.立足学校教育,拓宽教学渠道

学校是学生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场所。因此,我们要以校为本,在各门学科、各项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学科间融合:每一门课程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创设思品与其它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具体做法:一是由文及人,即到其他学科中去寻找与思品课中所举人物有相似品质的人,进行榜样学习;二是由文及事,即去其他学科中寻找说明同一道理的事情,进行移情体验。

(2)文化中渗透: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可以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校园中的文化建设,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立足实践,关注本地社会生活实际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思品教师应与时俱进,变革教学内容,开发新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向社会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区创建、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调查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开拓丰富多样的教学途径

1.扩展文本资源

把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图表等文本资源与教材有机整合,使教学信息更加充分,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思品教学有很强的时政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引入时政热点材料,充分挖掘时政热点与思品教材的结合点。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时,我及时、恰当地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神七”发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社会热点引入教学中;在今年的初三毕业复习中,我以《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为专题,运用多媒体及时将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材料与复习要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社会责任、以人为本、感悟生命、民族精神、自救自护等,让学生体会责任意识,感悟生命意义,增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寻找资料有很多途径,而利用网络进行搜索无疑是最为方便和快捷的方式,网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这也导致了同一事件、同一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多种不同的表达。这其中有优秀的,也有不足的。我们需要在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网络资源能帮助我们走向优秀,但不是代替我们成长。所以对于网络资源,要达到真正有效地利用,最终还是需要我们对之进行自我处理,融入自我的思考才是至上。只有经过咀嚼,才会有生成性的收获。比如课件的制作,不能完全照搬,而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又比如电影、电视等各类音响视频资源只有进行净化处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充分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4篇

秋学期以来,学校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下面我着重从四个方面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学校这学期来的工作,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理清工作思路

任职校长角色后,但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怎样做?举什么旗,树什么向?经过思考梳理 对以上几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着力抓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开展“纠偏”行动,努力改变“宽、松、软”的管理局面,按“精、细、实”的工作要求,依照“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布局,确定“为学生的人生成功奠基,为教师的职业成功铺路、为学校的发展成功创新”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坚定质量立校思想,增强质量立校意识,营造“教学优胜和学习优秀光荣”氛围;坚守安全保底红线。依据以上思考里出了本学期“四抓四促”的工作思路,一是抓党建促业务,二是抓养成促习惯,三是抓教学促质量,四是抓安全促稳定。

二、统一思想,加强管理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全体领导带领一线教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积极思考,深入调研,认真梳理,就如何抓好学校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教学教研工作、教师培养及工作作风等方面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具体措施。

在依法治校,从严治校方面:

我们完善和新出台办法细则共计16项,修订制度有《永昌七中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永昌七中二线教师考核办法》《永昌七中教职工专业技术年度考核暂行办法》《永昌七中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永昌七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永昌七中班主任考核细则》共计6项,新建制度有《永昌七中基层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永昌七中教学优秀认定办法》《永昌七中教师政治学习考核办法》《永昌七中中层领导考核办法》《永昌七中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永昌七中七彩阳光“星级少年”评选办法》《永昌七中会考(学业水平)质量奖励办法》《永昌七中物品采购管理办法》《永昌七中微信QQ群管理规定》《永昌七中临时用工管理办法》共计10项。这一举措让学校在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上有了强有力的抓手,提升了学校行政工作的执行力、约束力,使得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抓得更细、落得更实,切实提振了教师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增强了学生乐学向上的进取心,竖起了学校务实奋进的风向标。

在教育方面:

一是制定永昌七中德育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德育措施,将着力按照新拟定的《永昌七中七彩阳光星级少年评选办法》,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引领、做感召,渗透学生五项核心德育素养(感恩、责任、诚实、自信、勤奋),不断促进学生笃学明德。

二是以学生处牵头、年级组和体育组负责落实课间操管理,解决了过去课间操管理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让学生的两操积极性更加高涨,学习的精气神得到有力提升。

三是学校新成立思政课教研组,加强思政课教学。

四是为了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隆重表彰了30名学习优胜者和17名七中“新时代好少年”,同时组织各年级前50名学生上了爱国励志教育专题团课,以永昌籍科学家李灿、李恒年为榜样,教育学生有家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勤奋学习。

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

一是落实领导联系教研组制度,要求领导要深入课堂,深入一线,抓教研,促教学,有力的督促了每位教师认认真真上好课。

二是教务处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的常态化督导检查,让教师在教学更加精益求精。

三是领导分工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落实,保障了学生校园兴趣社团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四是不断深化课改,史、地、生、道法按“四三六”教学模式,融合“师友互助”策略,其他学科以该模式和策略为主,融合其他教学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和生命课堂、激情课堂,教学质量稳中求进。

在其他管理方面:

一是通过党员责任区的划分,通过先锋指数考核,让全体党员行动起来,调动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值周管理,要求值周领导、值周教师按时签到,确保值周到位,护航学生平安上下学。

三是提出了打造“激情校园”的要求,先从课间操和早读这两方面开始做起,下一步将延伸到课堂中,打造激情课堂。总体上学校各项工作中都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的要求,教育教学发展迈上了坚实有力的新台阶。

三、主要完成的工作

这学期主要完成的工作共计二十一项:

一是七年级新生集训和七年级家长会,为新生入校开好头、起好步,保障了新生半学期来的积极上进;

二是召开开学典礼,为学生指明新目标、提出新要求,激励着七中学生勤学奋斗;

三是进行教师节评优评先及表彰,激励广大教师更加注重育人要爱心、耐心、责任心并重;

四是制定《永昌七中基层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了此方案,化解了职称晋升矛盾,有效解决了基层高级教师评审的瓶颈难题,平稳推选了基层副高教师人选;

五是第六届田径运动会成功举办,获得了学生体育成绩和道德风尚的双丰收;

六是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广场专项演出颇受好评,向全社会展现了七中师生的良好精神文明风貌;

七是完成了校园广播系统项目的立项、招标和施工,为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了物质基础;

八是改造和维修了教室、教研室的暖气,确保冬季供暖良好,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九是期中考试和质量分析顺利完成,今后将进一步改进教学不足,加强后进生辅导,抓好九年级教学与备考工作;

十是下半年教学环节检查等工作抓得严、落得实,教师上课质量明显提高;

十一是完成了党支部的换届工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十二是成功举办家长座谈会,进一步密切了家校配合;

十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校园内教师作风端正了,学生学风浓厚了,各项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势态;

十四是完成教代会的换届工作,召开了换届后第一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学校新建设和完善制度、办法共计16项,同时强调了教代会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代表职责,与全体教师代表达成了思想与行动的共识,为保障学校的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提供了坚强保障;

十五是开展为期一周的“师友互助”教学优质课活动,在全员观课议课中深入查找教学差距,充分汲取经验优势,共同研究互助教学,促进了广大教师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的有力提升;

十六是组织召开2019年教学质量分析会,同时对学校16至19年四届毕业生的会考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对了各科课成绩的优势和差距,明确了学校教学质量趋势,确定了下一年教学质量目标,奖励了教学优秀的团队和教师,进一步树立了教学目标导向,营造了教学优秀光荣的良好氛围,提振了广大教师倾心育人、尽心教学的奋进活力;

十七是成功举办第六届海纳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专场演出和经典诵读大赛活动,展示了学生的才艺才华,提升了学生的国学素养,促进了学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十八是完成了教师工作绩效的业务考核,做好了专业技术年度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

十九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做实做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一方面精准施策,精准落实教育扶贫两免一补政策,为建档立卡户子女和贫困户子女减免教材费、作业本费、校服费共计11万元;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县帮扶办安排的帮扶单位职责,为朱王堡镇朱王堡村的9户帮扶对象,开展了“一对一”因户施策帮扶工作,进行了政策宣讲和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了帮扶户的实际困难,激发了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二十是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学子品学兼优、奋发有为,评选并表彰了2019至2020第一学期学习标兵144名和永昌七中第一批七彩阳光星级少年240名,促成了榜样指引,力争上游的浓厚学风;

二十一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切实增强了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建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顺利通过了县机关工委的验收。

二十二是为加强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对食堂和消防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578户校外寄宿生家庭进行了防煤气中毒安全排查和教育宣传。

二十三关心爱护教师,学校工会妇工小组对生病、经济困难、生孩子教师35人进行了慰问,让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四、目标引领,不断向前(永昌七中2020年重点工作)

1. 内涵发展特色化,打造一流教育品牌。从面上,要初步形成三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德育“七彩阳光星级少年评选”活动特色、“四三六”教学模式与“师友互助”教学策略融合的课改特色;从点上,进一步以创建成功的部级足球特色校园、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学校、县级管乐特色学校为基点,做实做细,凸显特色,并带动其他方面成特色、出亮点。

2.德育管理长效化,增强学生品德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德润金昌·美育校园”主题教育,强化德育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实效,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引领,以七彩阳光星级少年评选为抓手,渗透学生五项核心德育素养,打好学生道德根基,确保学生违法犯罪率低于0.3‰。

3.课堂教学高效化,实现教学质量攀升。持续推进“四三六”教学模式和“师友互助”教学策略的深度融合,努力创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八年级会考科目均分和九年级九科总均分在县均以上。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才;综合素质

现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各个学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成为各个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德育作为众多素质目标中的一种,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个学科中重视德育的渗透也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亮点。思想品德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学科在德育方面显然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这主要是由思想品德的学科内容和性质决定的。那么,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加强德育的渗透呢?

一、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是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可以为德育所用的素材。就拿苏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来说,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整套教材的体系从七年级的面向自我,到八年级的面向社会,再到九年级的面向未来,可以说是按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方式进行推进的。而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中,都涉及一部分有关德育的内容,比如七年级的自尊自信、热爱生命,八年级的尊敬父母、与人为善,九年级的热爱祖国、走向未来等。就这样,教材通过一个个知识点,逐渐为学生构建一个道德体系框架,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初步的道德体系,完成初步的德育目标,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这会给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利用小故事、身边的实例进行德育渗透

现在的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说教,这一方面源于学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也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爱听自己的唠叨说教,就一定要学会运用技巧和方法。既然单调的说教没有用,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较为感性的心理年龄段,这个阶段学生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理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一些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往往拥有更高的接受度。了解了学生这一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小故事,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往往会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人不能选择父母》时,培养学生的孝义就是本节知识的德育目标。为了增强说服力,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搜集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事例以及一些身边的事例,同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由于事例的真实性,使得学生内心获得了很大的触动,从而也令德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的渗透

很多家长都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总是喜欢窝在家里打游戏、上网,事实上,造成这样的局面,责任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于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如今的孩子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身上都背着沉重的课业压力,一些教师为了追求高分、升学率,往往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而作为家长,要么因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无暇照顾孩子,要么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至于社会,也很难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这种种的原因都使得如今的孩子太缺乏实践的机会。事实上,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除了理论的说教,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体会深化道德认识,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主题辩论赛,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参与一些社会公益行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性体验,并通过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后,最终内化到自身的道德体系中。例如,笔者在讲到《遵纪守法》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带着学生去实地参观了一次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不守法的悲剧、不懂法的悲哀,充分地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算是比较弱的一块,一方面与德育方法的不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德育评价体系的缺乏有关。与知识的习得相比,德育成果往往很难用一张卷子、一次考试来衡量,那么,怎样来评价德育的成果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一套德育评价体系,使得德育成果能够得到恰当的评价,这样,通过有效的评价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推进德育活动的不断发展。

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中承担着德育的主要职责,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思想品德学科优势,努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得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月萍.如何发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J].广西

教育,2006(Z5).

[2]谢登安.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