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范文第1篇

 

    《九经》(注释见后)无茶字,《班马字类》中亦无茶字。用荼以为茶,自唐始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茶这个字实为唐代陆羽所造,本字来源于荼字,荼的古楚音读za、tou,(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读若磋,差,楚音读za,楚地磋、琢、啄、差不分,都读za音,啄木鸟在楚地乡下仍然读za mǔ  liao),只有把荼的古楚音找准了,《茶(za)经》的文化含义才能余味无穷,我们才能为下次的汉语拼音改革找准方向。唐代陆羽把荼去一画而造‘荼’的异形字‘茶’,定音为za,实是为其《茶经》一书开路。‘荼’由正楷‘艹’、‘人’、‘一’、‘木’四部分组成,‘一’居‘善’位而化‘善易’之意义(一易同音,‘一’指代‘易’;古音中‘三善’同音,‘三’指代‘善’),‘ 荼’策‘一’化‘茶’,其《易》善矣。在易理中,‘za’音的首选之字为‘杂’,《易》云:“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黄裳元吉,文在其中。”孔子读《易》作《十翼》,《杂卦传》即《十翼》之十,《杂卦传》有总揽其意的一首诗:《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失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为什么是诗?音训可求,茶诗有云:“天健同游,比乐思友;临观知易,何欲何逑?吉凶同居,不失真主;众妙之门,绮梦巧拙。”《茶经》中的‘或与或求’,今也知否?茶花女的静女之贻,今也在否?

     《茶经》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十部分构成。 ‘十之图’即‘荼之识’的谐音(注:楚因图、兔、土、荼等字读头tou音),‘荼之识’中‘荼’驱‘一横’化为‘茶’之‘一之源’(一易同音,‘一’ 指代‘易’,横亨同音hēng  ,‘横’指代 ‘亨’,源元同音,‘源’ 指代‘元’),这就是‘茶荼之易,道为文化’。 ‘茶荼之易’隐喻‘察人心,知变化’,茶有清明将来察,茶有谷雨 历史 察,子曰:“唯君子能好人、能恶人”,诗云:

 察微知拙,佩玉琼玖;

承前启后,宜言饮酒。

 以翱以翔,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茶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茶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茶佩以报之。

   

       上面讲的是‘茶艺知源’,下面就讲‘茶十知图’的‘荼’。 图,楚音读tóu, tóu音在楚,含‘荼、图、土、头、土、途、凸’等字器, tóu音与za音按易理搭配,za音首选字为‘杂’, ‘杂’即‘文质彬彬’,子曰:“文质彬彬,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tóu音首选字为‘土’, ‘土’代表大地‘坤’ , ‘土’居‘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五’位上,脚踏实地,意义重大。由za音次选字为‘查’,tóu音次选字为‘途’,人在旅途,归去来兮,怎能不查清来去归路?…茶无土不立,无阳崖阴林紫者(不扬雅、不盈文行忠信诸执者,不善)不上,无西南(习揽)不成嘉木;知人参(仁善)为累,则茶累(文质彬彬之类)尽矣。《诗经·兔爰》云:

 

    有图圆圆,自不离乐。

我生之初,尚有为;

我生之后,逢此百律。

尚梅,有阿!



有途远远,执不离福。

我生之初,尚有造;

我生之后,逢此百佑。

尚莓,有觉!



有土源源,志不离同。

我生之初,尚中庸;

我生之后,封雌搏雄。

尚美,有聪!

 

       我想,这就是赏茶知荼的形而上,我们谓之曰‘茶道’。

 

    备注:

    《九经》——隋炀帝以“明经”科取士,唐承隋制,规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易》、《书》、《诗》,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为“九经”。

 

茶道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当道茶;茶文化;道教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6-0028-08

武当山景区寺庙的商店和特产店里所销售的茶被取名为“武当道茶”。茶商们除了强调其保健功效外,更是将当地的茶与道教养生实践的理论相联系。八仙观茶场在他们的宣传资料和网站上均引用了民俗和历史神话,以宣扬武当道茶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该公司以这种手法效仿铁观音和大红袍等中国名茶的记忆叙事。

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便捷的交通让人们现在能够去到一些在几十年前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去的地方,并和那里的人们建立联系。当今商品全球化的趋势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包括独特的文化族群在内的地方社群的成员都在寻求为旅游市场创造独特的地方品牌。相关的做法包括在诸如T恤衫、民族服饰之类的产品上印刷当地的地名和图案。一般当地人都觉得游客可能会品尝本地独特的美食,同时也会购买礼物和纪念品。商业公司则一直致力于从这些地方传统中挖掘他们可以转化成商品的东西以提供给更广阔的市场。

茶是一种全球商品,但茶的历史源于亚洲。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南亚地区也有少部分人喜欢喝茶。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喝茶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人身份认同的生活艺术。中国的作家和茶博物馆的负责人常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按他们的理解,若从传说中的神农大帝那里开始追溯茶的历史,中国人的饮茶史长达五千年。

武当山的茶商可能在寻求借助道教的特色进行茶叶的营销。然而,自唐朝(618-907)开始,饮茶的实践作为斋戒和禅修的辅助手段,早已随着佛教僧人的流动而四处传播。这个r期,从日本来到中国佛教寺院里修道的佛教徒也学习了佛教茶文化,并将茶叶种植技术和饮茶的习惯一起带回了日本。《茶经》的作者,被称为“茶圣”的陆羽(733-804)从小在一座佛寺里长大,从他师父那里学习了佛教茶文化。在《茶经》中,他向大众普及了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制作和饮用的方法。

与混杂了儒释道元素的中国民间宗教类似,中国人认为茶文化同样融合了儒释道的价值观和实践。例如,王玲在其《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指出,“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儒家思想上,而其美学观、技艺和实践精神则主要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他还进一步观察到,茶文化表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出茶的栽培、冲泡和饮用蕴含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洞见。他认为道家注重养生,而茶可能被用于宁神和提升悟性。

有技巧地分享一杯茶的社会行为广义上代表着一种中国式的认同,但茶的品种的多样性又与不同的地区、民族文化和宗教认同相互关联。例如,中国大陆很多地区以及台湾都生产乌龙茶,但乌龙茶最著名的品种只在福建省的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大红袍)出产。这些茶都有详尽的历史叙事来阐释其如何被发现或被培育,以及被官方认可的历史。例如,对于“大红袍”茶这一名字的起源,人们就是根据几个故事来对其加以阐释的。其中的一个版本,说武夷山天星寺(Tianxing Temple)的和尚曾将这种茶送给一位在进京赶考途中生病的秀才。秀才喝了这茶以后病好了,并且一举高中。为了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特地命人送了一件大红袍到武夷山,盖在曾经产出茶叶治好他病的四株茶树上。安溪铁观音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说铁观音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曾有一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进贡了一些铁观音茶给乾隆皇帝品尝。

一、武当茶文化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景点之一,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国内及大中华区的朝圣者和游客。武当山于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评为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联合国将武当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地方政府与中国道教协会合作,开发分布在400平方公里内的道观和楼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武当山秀丽的景色,丰厚的历史遗产和宗教文化,以及享誉中外的武术都是政府主推的卖点。

2006年,武当道乐和武术分别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的仪式表演者和武术团体经常到国外演出,武当山的武术学校则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游客前来学习和观摩武术。虽然武当茶文化的知名度不高,但本地茶商都声称武当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道教特质。

武当山位于秦岭山脉,属于一个包含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大型山脉的一部分。武当山处于亚热带地区,森林茂密,植物种类丰富。南崖宫嵌在悬崖边上,下面是草木丛生的深峡谷:峡谷的另一边,石刻的龙形香炉与金顶遥遥相对。坐落于金顶最高处的古铜殿是每个朝圣者的目的地,在这里可以从各个方向俯瞰群山。

旅游文献都十分强调明王朝(1368-1644)鼎盛时期所修建的道教建筑历史悠久,但这些道院的修建时间,有一些可追溯至唐代、宋代及元代。武当山的守护神是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大帝),传说是在武当山修炼得道的一位救世神灵。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夺取了其侄子的王位,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玄天大帝的保佑,因此资助修建了这个道观群。位于金顶的小庙原本设计为帝王祭拜专用,直到清代才对公众开放。受民间小说《北游记》的影响,明朝时玄天大帝上升为国家神。

玄天上帝的民间信仰属性,使得武当山吸引了大量香客和游客,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以及大中华区的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华人的武当山进香之旅类似于基督徒前往伯利恒等圣经上记载的圣地朝圣之旅。香客和游人们可以选择步行上山,通过三座天门后到达金顶,也可以选择乘坐索道缆车直接上山顶。香客们大多会在紫霄殿祈求姻缘,得子或是增加财运,一些人会还会奉献钱款做仪式或是抽签。

在道观的门口和周边,游客们可以看到一些商店出售各种与武当山有独特关系的商品,如太极剑、道教书籍、道教仪式的音像制品,干的野生菌菇以及草药,而武当茶是游客最常购买的商品之一。和其他野生山珍一样,人们认为武当山产的茶吸收了这片壮阔山区环境中的泥土、水、阳光和空气中的自然能量,因而富有“灵气”。

一些店家声称他们所卖的野生茶是自己采摘,但也有人低声说这些茶是从别处批发来包装成武当茶卖的。尽管这些茶的来源令人生疑,但武当山景区内的确有茶山和一座茶厂,其生产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在专卖店里有售。坐在茶场茶楼里,对面就是连绵起伏的茶园,游客们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放松休息。

二、武当茶:被“制造”的传统

武当山吸引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游客、香客和武术家。无论人们出于何种兴趣来到武当山,许多人都会寻求购买诸如嫩春笋(封建时代曾是武当的珍贵特产之一)、野菜、野味、走地鸡等土特产以及本地出产的各种茶叶。武当茶的销售点有不少,在本地人开的小店,太子坡(又称“复真观”)的茶室和八仙观茶场面山的休闲茶亭都能买到。

景区的交通车可以载着游客在不同的景点之间穿梭。金顶是大部分游客和香客都会去的景点,一些传统的香客仍然喜欢沿着乌鸦岭的石板路或者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小路上山。不过大多数游客的行程都比较赶,并且很多是组团前来,这类人一般会选择乘坐缆车直达山顶。开往缆车乘坐点的班车有经过八仙观茶亭和茶叶专卖店,乘客可以要求司机在这个地方停车。

八仙观是建于元朝年间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庙,从路边望过来几乎看不见它。它没有被修复,很显然是被遗忘了。如果游客想去庙里看看,需要沿着一条泥路穿过一片茶园和当地村民的院落。因此,很多路过此处的游客都直接前往八仙观茶店和茶亭。这一小片居住区是八仙观村的所在地,建有一些工人宿舍,有几家小旅馆和餐馆,一些在八仙观武术学校习武的学生也住在这里。商业街的主要建筑都被茶叶公司和茶叶专卖店占据了。

太子坡(复真观)里销售的茶并不是自产的;相比之下,八仙观茶则是产自武当山本地的茶场。在茶亭的周围,可以看到漫山的茶树,就像绿毯披在山坡上。

地人采摘和加工这些茶树出产的茶叶,并在茶叶公司的专卖店销售。根据宣传册的介绍,目前茶园的面积有1500亩(约247英亩),每年产茶25000公斤。茶叶公司开发了超过20种的茶产品,其中包括曾获过奖的“武当银剑茶”。另外,“武当有机道茶系列”产品还通过了欧盟的有机产品认证。

武当山茶场是由退休军人王富国在1986年创办的一个现代企业,1987年开始以公司的形式经营。王富国与武当山道长王冠德关系密切。王冠德是一个致力于武当山道教社区重建和国际联系拓展的人物。

虽然企业的创建时间不算特别长,但八仙观茶场对外却一再宣传自己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笔者交谈的公司经理称,武当茶的历史远比福建省要悠久,福建种茶的历史从元代才开始。公司的一则宣传材料上写,“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而武当山则是最早发现茶的地方”(“武当道茶”)。然而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和印度东北部均有野生茶树存在,以此来看,武当山不太可能是最早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被广泛转述的茶的传奇历史,使得湖北省在中国茶叶史上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成书于唐代的《茶经》是传奇历史故事的来源之一,当时饮茶在中国已经十分流行。《茶经》(陆羽,1974)应该是第一部以茶为主题的著作,因此很多人常以此论断中国是茶的故乡。其作者陆羽出生于湖北景陵(今湖北省天门市),这也在事实上印证了八仙观茶场经理关于这一地区“茶文化历史悠久”的说法。今天,陆羽被茶商们奉为“茶圣”,在茶厂和茶博物馆经常能看到他的雕像。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农业始创者神农在尝百草分辨各种植物药性的过程中发现了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尝百草曾“日遇七十二毒”,但他后来发现茶有解毒功效,“得荼而解之”。(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唐陆羽作《茶经》,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然而,神农毕竟只是一个传说人物,这点是无可置疑的,并且有关他的文字记载也是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出现。

一些人认为神农尝百草的地方位于距西安不远的陕西境内,也有人宣称湖北大巴山才是正确的地点。湖北省的最高峰是在神农之后命名的,而武当山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神农架山区也不远。“武当道茶”是一个新命名的品牌,然而其销售者们却宣称它与湖北的茶文化有深厚的渊源。

尽管中国茶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都与湖北有联系,湖北省的产茶量也很高,但它并不是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区。中国十大名茶在不同的名单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较具代表性的茶产区均包括中国沿海(福建、浙江、江苏)以及中国西南(云南),这些地区出产的十种最高品质的茶叶在国内的茶叶店、超市、机场的商店均有销售,同时也出口到国外。

从经济的角度看,2012年中国的十大品牌茶包括西湖龙井(一种绿茶),其品牌价值为52.6亿元,而安溪铁观音(一种乌龙茶)的品牌价值则为52亿元。虽然湖北的武当道茶没有进入前十名,排在第18位,但其品牌价值的估价也达到了12.7亿元。西湖龙井和安溪铁观音都是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产地而驰名,相比之下,武当道茶仅靠原产地的名气而为人所知。

武当道茶被政府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意味着只有该地区出产的茶才能使用“武当道茶”的品牌。作为一种限制性的法律手段,这种策略被欧盟和其他地区广泛用于保护罗克福尔羊乳干酪(Roquefort)和香槟酒(Champagne)等产品,只有在指定地区生产并符合相关的品质标准的产品才能使用上述品牌标签。

武当道茶可能是湖北最好的品牌,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茶在国际市场的销路还不是太广。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市有一家名为“茶道”的企业有销售产自武当山的有机茶叶。该企业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其创始人是一位名叫郑云翔的道士。他在武当山修行了10年,但目前人在科罗拉多。除了进口茶叶之外,郑道长也是个武术教练。他建立了一个介绍武当道教和武术的网站来宣传武当道教文化和武术,并通过一个在线商店销售他自己的书和光碟。他定期组织“启蒙之旅”前往中国。2009年“启蒙之旅”的路线除了参观武当山和他自营的茶场外,也去了以大红袍母树而闻名的武夷山。

在茶店的网站上,郑云翔对其进口武当道茶到美国的缘起做了说明。2000年,他带领一个访问团来到武当山,在去金顶的路上,他们在一处学校附近遇到一个教师和一群学生靠种茶来维持学校的运作。于是他买下了他们出产的茶,后来那所学校搬走了,但是茶园里出产的茶仍然还是出口到美国。

网站描述了这些茶是如何种植的,并且还声明他们的“有机圣山绿茶”的制作流程严格遵循传统方法,采用无机械化加工,并且“茶叶制作完毕后,每一磅茶叶都经过紫霄宫的道士进行了祈祷仪式”。这一古老的仪式目的在于使每一片茶叶都充满健康、安乐和愉悦的福气,并将这种福气传递给购买的消费者。该公司希望把享受高端茶叶和“正宗茶文化”的体验“带给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一个扩大化的全球共同体”。

郑道长向美国人推广“圣山绿茶”的行动显得有点孤单。相比之下,中国的八仙观茶场则采取了一种游客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介武当山以及他们的茶叶。

三、道茶文化的展演

武八仙观茶场创造了一种融合了道教符号、健康诉求、传说、历史以及命名实践的茶文化来打造道教文化品牌茶及其茶艺。

鉴于道茶产品在营销上的成功,1999年,农业部将武当山认定为“中国道茶原产地”(武当有机道茶系列)。尽管道茶的知名度不如武当武术,但毫无疑问道茶已成为武当山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之一。

2009年6月,笔者参加一个在武当山镇举办的会议,会议组织者邀请与会者观看了一场由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表演的节目。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武术表演外,另有两名歌唱者和一位舞蹈演员也登台献艺。其中一个舞蹈展示的正是武当茶文化。女舞者身穿黑白相间的服装,上面印有阴阳八卦图案,旁白说,舞蹈展示的是道教风格的茶礼。

在八仙观茶楼,有年轻未婚的女子为人们奉茶(图3),他们身上穿的紧身旗袍同样绣有阴阳八卦图案。在一个由茶楼经理组织的招待马来西亚华人的休闲聚会上,三位女子以完美娴熟的技艺同步为我们泡茶,同时另有一男一女和一位马来西亚音乐家轮流为我们演奏中国古典音乐。

“茶道”是描述茶的艺术的通俗说法。然而八仙观茶场调换了这两个字的顺序,并将他们对“茶道”(way of tea)的实践转换为“道茶”(Daoist tea)。通过附会各种故事以及对不同种类的茶的命名,他们进一步将这种茶命名为“道茶”,并且将产品的保健功效与道家的养生实践以及茶树栽种地武当道教名山的“灵气”相联系。如同郑云翔道长开在科林斯堡的茶叶店,不断强调产品的有机性以及茶树生长于拥有原始水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山区环境。

2008年,八仙观茶叶公司在好莱坞蒙纳瑞克斯(Monarex Hollvwood Corporation)总裁克里斯蒂・尼夫(Chris D,Neve)的协助下制作了一部宣传片。尼夫近年来制作了多部由“神秘中国”独家授权的纪录片,其中2009年拍摄了两部片子,一部是专门推介武当山的《圣山》,另一部是《功夫道长》,里面有武当武术的脚本。尼夫为八仙观茶叶公司拍摄的片子取名为《中国道茶文化之乡》,里面有年轻女子边唱茶谣边采茶的镜头。

纪录片首先以航拍的形式展现了武当山壮观的景色,接着对一些茶文化专家进行了访谈,这些专家将道茶文化定义为中华文化遗产。影片既追溯和引用了茶文化的经典论述,也提供了饮茶的保健功效的科学论证。镜头中包含了外国人在茶店和茶楼喝茶的场景,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时武当道人将最好的茶献给紫霄宫的神灵真武大帝的敬茶仪式片段,以及武当道茶在湖北、香港、日本和马来西亚展销时的获奖照片。

武当道茶的纪录片和宣传文书都从历史角度对“八仙观”这一名称做了解读。传说八仙过海时造访武当山,玉皇大帝和玄天上帝在那里以茶款待八仙。八仙被武当山迷人的风景和香茗所吸引,在那里流连忘返。为了感谢八仙对武当山的喜爱,当地的人们建造了八仙观来供奉他们。

除了附会上述传说之外,八仙观茶厂也通过在茶叶产品的命名中注人道教文化元素的方式来凸显自身的道教背景。该厂生产的道茶系列产品,包括“银剑茶”(因广受游客欢迎的武当剑而得名)、武当针井茶(磨针井是武当山一处著名景点,与真武大帝武当修行的传说有关)、武当太和茶(太和是道的别称,武当山也称太和山)和武当奇峰茶(与武当72峰相关)等。

此外,他们还销售武当道茶王,又名“武当太极功夫养生茶”。据产品手册介绍,制作这种茶需要十八道工序,其中一道据称运用了武当内家36功法之一的太极乾坤球功。纪录片中没有出现茶厂的工人,只展示了三个身穿道袍的人手抱装茶的球体,以太极拳的动作缓缓甩茶的镜头。

武当道茶的价位涵盖了相对便宜(本地人都认为价格很贵)到非常昂贵。一份最新的价格表显示,最便宜的茶(绿茶和武当奇峰茶)也要卖60-70元/500g(约9-10美元/磅)。而最贵的茶(武当银剑和武当针井)都是限量生产,价格为2880元/500g(420美元/磅),比最便宜的茶贵了400多倍。据公司的秘书介绍,这些茶的购买者多为有钱人,政府也会采购最好的茶作为公务接待之用。

茶叶生产者们以所谓的“道茶艺术”表演来推销他们的茶叶。他们一再提醒,“武当道茶表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武术文化、道教方药以及灵山秀水强身健体的理念。”(《武当道茶》)为进一步强调茶叶的道教身份,外包装上还印有太极阴阳八卦图标。店内销售的茶具也是一样,一面印有阴阳八卦图标,另一面则有“武当道茶”字样。他们赋予了旅游宣传册上代表武当山的阴阳图标一种现代的阐释,并将图标作为公司的形象标示。

四、结语

八仙观茶场的武当道茶营销策略综合运用了历史、传说、仪式以及神圣化的地点来使自己的茶叶区别于其他地方生产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道茶文化的发展与武当山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代表道教及道教武术的历史与当代实践的地点的发展是同步的。

笔者与一些茶叶鉴赏专家交流,他们都毫无疑问地倾向于购买散装茶叶,喜欢通过看成色和闻香味的方式选茶。然而许多像八仙观茶场这样的茶叶公司,采用的是印刷精美的产品手册、吸引眼球的网站、产品宣传片以及精致的外包装等一系列现代营销策略,试图以此打动潜在的消费者。

虽然该公司刚开始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国际化营销,但他们显然充分享受了武当山作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景区所带来的优势。不过,中国著名的产茶区有多个,如福建的武夷山和浙江的龙井山,这两个地方的茶叶品质都获得了国际认可。

八仙观茶场试图以茶叶生长环境的独特性(类似于一些酒强调其特定的产区)以及茶叶的历史渊源来定价产品,同时使用传说和神话历史对产品进行定位,将他们的茶叶与武当山的道教养生文化及武g传统相关联。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他们显然很难重塑宏大的茶叶发展史。铁观音和龙井绿茶的广告都宣称自己的茶叶曾是宫廷中达官贵人所享用的贡茶。八仙观茶场则必须附会八仙过海飞临武当山,玉帝与真武大帝赐饮武当茶的传说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在《族性》一书中,约翰(John)和让・可马洛夫(Jean Comaroff)认为,“具体化或再造社会主体(‘人群’,‘国家’,‘社区’)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是商业运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尤其是他们断定人们会由于“物质化的族群意识”而使用承载身份认同的物品来作为沟通的媒介。他们关注诸如要求索回民族性的商标署名产品等知识产权纠纷的现代话语。

武当茶商运用了能够激发消费者对武当山的历史、地方传统和景观产生想象的故事、包装和茶艺表演来营销其产品。他们甚至声称“道茶融贯了武当山这座圣山的灵气”。然而在现今的国内外茶叶市场上,茶叶制造商复制历史叙事以抬高山茶价格的营销套路已是人尽皆知,而业内人士已更倾向于根据品质和口感来评价茶叶。

虽然中国其他地方生产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都以相似的方式在销售,但武当茶商们仍在强调他们的茶生长在仙山的环境,融贯了武当山的灵气。湖北省的官员也出以高价购买八仙观茶厂出产的高品质茶,然而在国外市场上,武当道茶仍不太为人所知。虽然其销量可观,但即便是在国内,武当道茶的销量排名也远逊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随着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全球知名度的上升,湖北武当道茶系列或许能够在世界特色茶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目前。但就目前来看,武当道茶仍只是一个象征着帝王的、民族的、道教的以及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创新品牌。

茶道文化范文第3篇

清代以后中国茶道逐渐进入衰弱时期,其主要表现在:首次从精神上看,清代的一些文人已失去了以身许国、积极入世、志图坚挺的雄心,同时也失去了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体真悟道的志趣,走上了片面强调以茶示雅的狭略,呈现出了丧志的倾向。其次从茶道的表现形式上看,清代以后的一些文人不再具有唐宋时代茶人那种崇尚自然、不拘形式、心闲神静、超然洒脱的茶风,而蜕变为在品茶时故作风雅,注重繁文缛理、矫揉造作、格调纤弱的病态茶风。再者随着外患入侵,社会混乱,经济衰退,茶人的思想也逐渐由浪漫转为感伤和批现实。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美学、文艺才得以恢复和发展,中国的茶道精神才又重新绽放光芒。

二、中国茶道的本质

1.中国茶道的形成中国茶道的发展与儒道佛教文化密切相关,三家思想的统一形成了中国茶道精神,“道”一般指事物的来源、本质、规律,中国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学观点以及茶礼仪中的哲理和道理原则,三教合一。以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提携,以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核心,以佛家的专心静虑、无杂念为茶道精髓。总之,中国茶道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道佛三教合一共同影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道所追求的是敬、俭、和、清、静。敬即真诚致敬;俭即廉俭朴实;和即和蔼待人,和睦相处,中庸处事;清即心无杂念,清淡幽雅,心地纯洁,淡泊人生,无所追求;静即安祥静谧,环境寂静,专心静虑。

2.中国茶文化的“艺”与“道”的完美结合中国的茶文化,由有形之“艺”与无形之“道”共同组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艺,是艺术、技艺,是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论其质的茶艺过程,其中包括选茶、评水、列具、点煮、品饮的一整套程序。茶“道”是理,是无形的大“道”,是茶事活动的精神所在,以茶养廉、以茶助兴、以茶会友,茶的精神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它提神、解渴的物质作用。茶文化是茶艺和茶道的结合,茶艺是茶道的外在形式,茶道是茶艺的精神内涵。讲茶道,应当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理念与优美艺术形式的和谐一致。

三、时代的变革与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发扬

中国古代的茶道主要注重品茶和茶事本身,由茗饮而发,并以茗饮为中心的品鉴享味、悦志、清心、陶情、内省、洗炼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现今中国茶道的内涵在传统茶道的基础上又有了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

1.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随着时代快节奏的发展,人们没时间去摆弄茶具,一味儿地“研于”茶艺之中,这就要求茶人品“快餐”式的茶水,以茶舒心,以茶解乏,以茶汇智。

2.茶艺与茶道精神相结合随着周末、节假日的来临,在紧张劳累的工作之余,作为一种消遣、养生的工具,去坐一下专业的茶馆,已成为当今时尚。同时饮茶由于重在精神感受,起到一种静心、益智、开悟的作用,因此可用茶事带来各种良好的风气。

茶道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价值;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

中华文化悠悠数千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悠久厚重的茶文化。茶,是当今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从古至今,由南到北,中国人都爱喝茶,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人爱茶,饮茶,品茶,论茶,世世代代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即“以物质为载体,或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明显的精神内容”。因此,茶文化当之无愧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备了其特殊的道德价值作用。

一、茶文化的定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

1.物质层面的茶文化

物质层是茶文化的最表层。茶兼有文化和实用价值。茶的种植、采摘、焙制,成品茶的辨别、分类,以及茶具、茶馆和世代累积的大量茶书典籍,都是茶之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而茶文化也就包含了物质层面。这是茶文化的基础,文化特征相对而言也较为稳定。

2.行为层面的茶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从端起茶杯开始谈论茶文化的。茶文化的行为层面,包括饮茶方式、泡制方法、饮茶风俗及各类茶文献中与茶相关的民俗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层面的茶文化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背景下,该层面的茶文化差别很大。

3.制度层面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茶相关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如古代的茶政,现代行政的茶叶管理等。现在饮茶、贩茶是一种自由生活或商业行为,只要不违法,不再受国家或社会制度的过分制约。历史上,茶与官制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充实国库的“榷茶”、经济外交的“茶马古道”等等,都与时代与政治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等文化现象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存在与消失恰恰说明,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最具时代性的。

二、茶以载道——茶道精神与儒释道思想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始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我国的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是指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之后又趋于“三教合一”。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三、茶道之中见茶德——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完美的展现出了茶文化的道德价值。

所谓“茶德”,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茶道精神将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融为一体,因此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一个‘和’字,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实为最好的茶德概念之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我国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将中国茶道精神发扬光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茶的使用价值已经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考虑茶的文化价值,利用茶的种种文化优势,提升整个行业的认可度与辐射面,将茶作为一个文化消费品,融于整个社会中。品茶不仅仅是品茶,而是品一种文化,品一种沉淀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中的厚重,品一种健康生活与道德规范的精髓。(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36.

[3][唐]陆羽、[清]陆廷灿著,志文注译.《茶经续茶经》[M].三秦出版社,2005.

[4]李海杰.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茶道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日本;茶道;文化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关于在外经贸类院校开设《外国文学与文化》课程的尝试与研究”,项目编号396。

【中图分类号】 G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02-2

日本茶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日本茶人所推崇的茶汤道礼仪。从古至今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的影响着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使研习茶道的人们和组织越来越多,遍及全国。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饮茶始于春秋,早在《晏子春秋》中便有茗茶的记载。在唐代,饮茶习俗不仅流行于我国国内,还远渡重洋传到日本。公元801年,日本高僧空海、最澄来到中国进行访问,经过一段时间在中国的潜心学习,他们掌握了中国的饮茶文化和习俗,回国时带回了大量中国的佛经和茶种,并把中国的饮茶知识在国内传播开。从此,日本开始种茶。到了中国宋代,日本僧人荣西来华,回国时同样带回了大量的茶种,再次使中国的饮茶文化在日本民间流传,此后,种茶和饮茶的风气逐渐在日本盛行。日本的饮茶文化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即僧人茶和武士茶。不管是僧人茶还是武士茶,都有着浓厚的中国饮茶文化的烙印,这段历史通常被称为日本茶道前史,即被认为是日本茶道产生以前的茶文化史。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已达成共识,日人的饮茶文化来源于中国,中日两国在茶文化方面有着较深的渊源,中国茶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对日本有着长期的影响,日本茶道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15世纪末16世纪初,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把饮茶行为注入思想,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诸如厘定了茶会的种类,规范了茶器具的种类,确定了茶室、茶庭园的格局,制定了主人点茶和客人饮茶的基本动作流程等等,终于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

如今,茶道已融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将学习茶道和开展茶道活动作为一种以茶会友、修身养性和对艺术的高雅追求。爱好茶道的人往往成立小的组织,彼此选择日期互相邀请。

二、日本茶道文化的饮食礼仪

日本茶道有一套严格规矩,颇为讲究。茶道仪式可分为庆贺、迎送、叙事、叙景等不同的内容,流派颇多。现代的日本茶道举行的场所有一套特殊的规定,通常,茶道举行的的场所都是有茶的庭园和茶的建筑组成,即茶庭和茶室。茶庭与主要用于眺望的禅宗枯山水庭园不同,它重在近距离体验,使客人在其间经一条露湿的小径,被沿引至茶道仪式的主建筑物―茶室。茶室的布置也是举行茶道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十分讲究,一般要求简朴而优雅,入口的地方是一扇活动的矮门,客人宜躬身入内,表示谦逊,而主人则跪在门前迎接,以示尊敬。茶室内一般悬挂名人字画,陈设古玩,还放置青瓷茶花瓶,供宾客欣赏。茶室正中设有烧水用的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放着茶碗和各种饮茶用具。另外,茶道饮茶也有很多讲究,使用的茶碗也多为历史珍品,点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都有一定的方式,主宾大都是跪在地上恭敬地双手捧碗,喝茶时一定要三口喝尽,最后一口一定要发出声响,以示对茶的赞美,茶道所用的茶,色泽碧绿,略带涩味,饮茶时常备有点心,糕点之类食品,以调和口味。所以,茶道对于日本民众来说,不是通常解渴消乏的活动,而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族习俗和传统文化。

三、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实质

日本茶道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艺术方面内容,在内涵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一套哲学思想,因而不能将其简单的归为艺术活动一类。对于这种不同的观点,日本著名文化学者久松真一先生的观点获得了为数众多茶道研究者的认同。他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将茶道定义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活动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他认为茶道文化体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包含了宗教、道德、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内容。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今天日本主流茶道流派“三千家流”的始祖千利休大师将茶道精神归结为“和、敬、清、寂”四个字。从事 日本茶道的人士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这四个字,日本茶道文化倡导人们通过净化心灵、提高品行、磨练意志、学茶上茶,将人们克服困难信心以及道义感进行增强,进而达到升华思想境界这一最终目标。

“和”是表示整个茶事进行过程中具体形式的和谐以及人们内心情感的平和、宁静,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相互礼让、谦卑友好、和谐共处的状态。另外,茶庭院、茶室以及茶具等等 ,其色彩、形状、宽窄、长短以及大小都应该保持协调和完整,给人一种和谐之美,使整个茶事活动在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中进行,从而实现一种参与茶事的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甚至是人与所涉及到的器具、环境之间的理想关系。这个“和”字不仅仅源于佛教的教义,也是儒家基本精神的一种体现,充分体现了日本整个国家内部所极力追求和保持的一个完美理想状态。

“敬”是指相互尊敬,主要建立在“和”这一基础之上,共同实施茶事的人士并不分身份的高低和贵贱,全都聚集在窄小茶室里面,沟通感情和品茶畅饮。茶席上虽然设有上座、次座、末座等席位,但这决不是身份的象征,而只是茶室内设定的座位而已。这体现了禅宗佛教的“心佛平等的精神”,即指参与茶事的所有人,甚至包括人与物都是互相平等的。敬是专注与归依是佛教的三昧,是儒教程朱学派的主一无适,即是专注、专一、没有杂念。从这我们不难看出,茶道文化在禅宗教义之中还蕴含了日本神道“万物皆有灵”的精神。而且这种通过茶事追求人们贵贱无差别的理念的建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极为难得。

“清”是纯洁、幽静,即要求和茶事相关的人和物必须要洁净,这是对身体及周围一切事物都要求洁净和美好的一种渴求。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 当每个人都具有清澈透明的心以及纯洁无暇的内心时候,才能够领略和享受大自然之美,轻松愉快地生活。达到了这种意境才是茶道内涵“清”的实质意义,即茶道的本来面目。日本茶道中的“清”完全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独特民族习性,不只是要求保持清洁,而且具有具有更深层的含义。茶道重要典籍《南方录》指出:“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无垢的净土,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可见这条箴言的寓意之深。

“寂”就是指不贪图奢侈生活、谦恭以及朴素,倡导人们不管世俗有多纷乱,都要具有一颗平常心,做到谦虚做人,拥有无私和坦荡的内心。它是佛教中所讲的“空寂”一语,也是佛语的“寂灭为乐”,这是消除了心中妄想烦恼的境界,即是消除一切心中的杂念,达到无年无想的境界。如果说前三个部分是茶道的修行途径,那么“寂”就可以看作是茶道修行的出发点与目的地。“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无”的意思。茶人与客人通过茶事进行修行,在茶事的过程中领悟到对世间万物的否定,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日本茶道中的寂也便是倡导人们无论世俗如何纷乱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谦虚做人,永葆坦荡无私的心。做茶事时,要严格做到心静如水。假如你心有杂念,就不会做得圆满,其境界也达不到闲寂的标准。

四、结语

日本茶道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与代表,而且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日本茶文化经过不断的改变发展,逐渐构成独特而系统的茶道体系,不仅在形式上内容及其丰富,而且在思想层面上也有着丰富的内涵。茶道追求的崇尚精神和倡导的人文文化是推动茶道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心方可领悟。

参考文献:

[1]滕军.论日本茶道的若干特性[J].社会科学战线,2009,(03):145-149.

[2]张晓光.论日本茶道精神中的审美文化观念[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2):42-43.

[3]余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柳田圣山.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译林出版社,1989.

[5]张忠良等.中国世界茶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6]栗智.日本茶道的禅宗与“四谛”[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