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怎样写观后感

怎样写观后感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独特眼光 感受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49-02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进行观察呢?

一、 抓住诱发因素

有时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也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有一次,我上课上到一半,突然吴佳丽同学呕吐了,吐了一地。张玉洁同学看见了,就主动去拿扫把扫干净了。其他同学都看着他们。这时我就这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吴佳丽同学呕吐时,全班同学有什么不同表现?张玉洁同学是怎样做的?你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因为同学们目睹了全过程,所以讨论很热烈。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把这件事追记下来。学生因为有了亲身的体会,自然的感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这样既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到发现作文材料的方法,又让学生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如有些同学带早点来学校吃,把吃不掉的扔在垃圾桶里,许多同学看见了围着争论不休,有的指责,有的叹气,有的无所谓。我就此事引导学生对当时情形展开讨论,再顺势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类似这样的经常性训练,能激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观察思考,时间长了,学生也就逐渐养成了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了。

二、 写好观察日记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比如让学生亲手种下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布置学生写日记,写种植物的过程。以后就每天让学生观察自己种的植物,把每天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观察并写下来。记得有一天的日记,班上的高嘉慧同学写的是《沉睡的种子》,这篇日记写得非常好,完全体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盼望种子发芽的心情,而且语句充满了童真童趣。比如,在教《我学会了蒸米饭》的作文时,我布置学生在家让爸爸妈妈教他们蒸米饭,并用日记的方式把亲身经历记下来,然后来到课堂互相交流经验,把学蒸米饭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写观察日记,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注意观察细节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活动全过程,特别要注意观察细节。例如:《跑步比赛》,比赛前先教给学生抓住细节观察、体会。当运动员未来之前,观众是怎样等待的?心情怎样?当运动员一上场,观众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表情怎样?当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时运动员是怎样的表情。并指导学生抓住熟悉的同学进行描写。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邓毅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全身力气。他脸上红红的,像熟透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他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平时要学生多观察,教师要加以指导。如针对《课间十分钟》这一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下课铃响后,同学们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把具体内容写下来,写成小短文。

四、 记好观察笔记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第2篇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哟?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并不应该仅仅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这就是福楼拜教莫泊桑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火眼金睛"。福楼拜的教育方法给予我们作文教学新的启示。

一、创设氛围,指导阅读,调动习作兴趣

写作,和做所有的事情一样,要想做好,要想做出成绩,必须对写作有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就像《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的莫泊桑一样,"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酷爱写作是莫泊桑写作的"动力和源泉",作品平平常常是他请教福楼拜的原因。所以,作为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中感悟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调动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读读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了解中外著名作家的成长历程和突出贡献,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当然,培养写作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

二、创造情境,指导观察,写好观察日记

从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指导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所以,做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创造"观察"的情境,指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写好观察日记,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习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眼中有物,笔下自然也就有东西可写。例如:去年我代了六年级2班语文,学完了《莫泊桑拜师》后,我茅塞顿开,就安排了学生的一个"护蛋"行动,让学生每天都要带着一个生鸡蛋,比赛哪些同学"护蛋"时间长,学生兴趣盎然,都积极投入到"护蛋"行动中,之后,我就指导学生把每天的"护蛋"经过记录下来,学生的观察日记质量"突飞猛进","护蛋"的动作以及自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今天,是我护蛋的第五天了,真幸运,我的"'小宝贝'非常听话,我小心翼翼地用卫生纸包好'她',又把'她'小心奕奕地放到我精心制作的小匣子里,装进书包,摸了又摸,感到没有一点问题,才启程上学......""下课了,我把我的'心肝'从书包里掏出来,反过来,调过去,看了又看,昨天不小心碰了一下,好像有点裂纹,我默默地说'小蛋蛋,你一定要坚持哦,我们共同努力'......"看,小同学观察多么仔细,描写多么细致啊!我每天阅读着学生的观察日记,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三、走出教室,观察细节,提高习作质量

以往的习作教学,我们都是"墨守成规",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教室写,准确地说是学生在教室"诌"。这样的作文课,老师感到"枯燥",学生感到"难写",作文课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第3篇

学生的写作来自于身边熟悉的生活,这种写作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有的写作材料来自于阅读以及阅读后的感想与思考,这种阅读活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感想与思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小学生的写作实际上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内心世界形成的表象的再次展示与阐发。这种内心世界表象的稳定性与鲜明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加工,也就越有利于学生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情真意切的文章。所以,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这种必要性,要求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爱山、爱水、爱人、爱物……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对所见所闻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具体到怎样去引导学生们观察、感悟生活,可以从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以及学生间对细节的交流开始,例如:上学路上,秋风萧瑟,看见树叶飘落了吗?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飘落的状态又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想起了什么事?能不能把它们写在纸上?等等。这样的观察与感悟,不大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但教师的多次引导,却可以起到指路明灯与积累的双重作用。久而久之,当留心成为习惯,思考成为生活的必需,学生的写作也就可以顺手拈来,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激发写作欲望

写作也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规矩应该是对学生写作的积极引导而不是扼杀自由、桎梏思想,以至于到最后框死写作的欲望。所以说,这种写作的“规矩”,与其说叫“要求”,不如说叫“方向”——引领学生写作的方向。

对小学生来说,宽松的写作环境非常必要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基于其身心发展特点,应该是非常活泼、敏感而善于接纳新事物,也有自己对事物的独到观点与看法的。即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身心自由的环境下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给予他们非常轻松且足够宽松的写作环境,他们必会高兴地去说、去写、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也要明白,开展写作教学的最大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和难住学生,而是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写作就是要学会用手中的笔说话,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思。进而在这一基础上,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写心中所欲写,发心中所欲发,没有什么不可以写,什么都可以写。及至借助以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为榜样、帮助建立优秀习作展示平台、写作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倡导个性化的写作,展示写作的个性美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第4篇

“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中,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也就是用手中的笔把在古诗里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感写出来。“来”是“回”的基础,“回”是“来”升华。只有在古诗里走一个“来”“回”,才真正地读懂了古诗,古诗才真正发挥了她应有的作用。本人设计了一条“来”“回”行程路线:

“来”“回”路线:

老师怎样带学生在古诗里走一个“来”“回”呢?

一、怎样“来”

驿站一(看图)。“看图”就是了解图意,引导学生有顺序进行观察、认识图画中的景物,静态的有:稀疏的篱笆、金黄色的菜地、凋落的花瓣落了一地、刚长出嫩叶的大树、弯弯的小路延伸到远方等。动态的有:天真活泼的儿童、飞舞的蝴蝶。出示多媒体课件(边远的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设备,可以看教材上的图画,也可以把孩子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去欣赏春暖花开的春景,去呼吸春天的空气,去感受天真无邪的童趣。

驿站二(诵读)。“诵读”就是让诗句中每一个词都变成五线谱上的音符(板书古诗见附表)。

1.指导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追(zhui)烧(shoo)荣(r6ng)菜(cbi)“宿”读su,不能读xiu,也不能读xiu。“宿”(su)是住宿、过夜的意思;“宿”(xiu)是量词,用于计算夜,如住了一宿(xi讧);“宿”(xiu)是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xiu),如二十八星宿。

2.借助图画,导读诗句(边读边想像,在脑海中浮现出古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老师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看”画面后,说说自己看到什么?

3.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声声动情,入情人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语言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驿站三(学文)。“学文”就是解读古诗,解释诗句,理解诗意。古诗有它鲜明的语言特色,一般一字即为一词,文言色彩重。1、重点词的解释就板书(板书设计见附表)在诗句的下方,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句。2、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3、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大意讲出来。

驿站四(悟理)。感悟图文相通之处,看图悟文,把古诗与书本上的插图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悟出儿童“追黄蝶”的欢快心理,体会“无处寻”的儿童的失落情感。激发学生根据插图和诗意展开想像,编一个小故事。

二、怎样“回”

驿站五(品赏)。品赏就是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品景,即指导学生说说季节、地点。如篱笆是什么样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有什么样的香味,“未成阴”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黄色的蝴蝶是怎样忽上忽下飞舞的。品人物,即引导学生说说小孩的穿着,手上拿着什么,怎样追逐,“无处寻”时的心情如何。

驿站六(演练)。演练就是体验语言的情感。这是一首写景、叙事的古诗,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的情感。为让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共鸣,通过角色表演,学生会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一学生扮演诗人,一学生扮演儿童,一学生扮演飞舞的蝴蝶,三位学生背靠背向上、向前伸出双手,扮成一棵大树,五、六位学生搭肩摆成圆弧形蹲地扮成矮矮的篱笆,十几位学生摆成方形蹲地扮成菜地,剩余的学生是观众。黑板作为背景,上面画着弯弯的小路一直通向遥远的小山。地面撒些花瓣(红色的圆形小纸片)。播放欢快的音乐,简易的课本剧开演了……

扮演者说说自己的感受:观赏者把你看的课本剧讲给同学听。

驿站七(描画)。让学生把刚才表演的课本剧,结合诗意,用手笔把想像的画面画出来。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花落”呢?同学很快说出,像画秋天的落叶那样画不就行了。那“无处寻”的蝴蝶又该如何画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像。有的同学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的儿童正拍着脑袋想,“蝴蝶飞到哪儿去了,怎么就是找不到它呢?”一幅画面,就是一种理解,这正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驿站八(习作)。“习作”就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从古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体现了他们的认识古诗的能力。怎样才能在古诗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显示学生的个性差异呢?

1.让学生的习作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这是要求学生在习作时把他们在古诗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实地写出来。指导有顺序地观察: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远处有什么(稀疏的篱笆、开满黄花的菜地、弯弯的小路),这是静态观察。近处有什么(树叶不茂盛的大树,一群小孩子)。从时间角度来看,主要是观察小孩子的活动情况,如他手上拿着什么,心里怎么想,怎样去追逐蝴蝶,说了什么话,脸上是怎样的表情,这是动态的观察。当然也可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去习作。

2.明确习作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扮演诗人和观众的同学,就用第三人称写自己看到的画面。扮演大树的同学,用第一人称重点写“树头花落未成阴”。扮演蝴蝶同学,可以用第一人称重点写被人追和想办法摆脱困境的其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或者写“我”怎样戏弄追“我”的人。扮演篱笆的同学,可以用第一人称写“我”为蝴蝶或者为儿童加油、鼓掌。扮演儿童的同学,用第一人称着重写“急走”、“追”的动作和“无处寻”的失落感。

怎样写观后感范文第5篇

[内容]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课书,了解到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那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如果今天想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看得到。在颐和园之前,我们国家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板书),但是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世界有名的园林,已经被毁灭了(板书)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22课就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助词"的")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甲: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

生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是被谁毁灭的?师: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还要明白另外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接课题后板书"·为·什·么"?)

第二,他是怎样写的?(在为什么后接着板书"·怎·样·写"?)这就是我们学习第二十二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要请五位同学逐段读课文,主要听每个字音读准了没有,读得流利不流利。生:(甲、乙、丙、盯戍各读一个自然段。)

师:五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第一位同学再读时咬字清楚一点。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练习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如何分段。教师桌间巡视,了解划段情况,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师:全文可分成几段?谁来说说怎么分?

生:全文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段落划分正确。谁能再说说各段主要写什么?生:第一段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介绍圆明园的景观和收藏的历史文物;第三段写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师:现在我们逐段学习,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生读)

师: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理解它?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板书:祖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谁能进一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损失非常巨大。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

生:"不可估量"说明损失巨大,估计不出来,损失无法计算

。师:说得非常好。对第一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也就是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参照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去思考这一问题。

生:(小声细读第二段课文。教师桌间指导)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第二段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的景物;当时世界最大的收藏。

师:(板书"组成、景观、珍藏")好,现在我们先看圆明园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读第二段的第一自然段。然后说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生:(读后答)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组成。

师:"举世闻名"的意思是什么?生:整个世界都知!道师:全世界都知道这座皇家园林。这个"举"字可不是"举起来"的举,它当"全"来讲。谁能说说圆明园的组成?

生: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大园的东、西、南三面,众星烘月般地环绕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整个园林的建筑,共花费了150年,占地面积5200亩,清朝历经六位皇帝,他们继位后都根据各自的要求,不断设计和建造新的景观,因此才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和优美的景色。读了这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形容。或者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圆明园怎样?生甲:我觉得"金碧辉煌"。

师:(摇头)不能这样说。

生乙:"众星烘月"。

师:那是形容分布的形状。

生丙:"宏伟壮观"。

师:很恰当。

(板书"规模宏伟")圆明园的景观怎样?作者有什么感受,读了第三自然段也就知道了。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先来说说作者的感受?

生:作者漫游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自然段前面的几句话,把它分为两层来思考。哪位同学来分层?

生:第一层从"圆明园中",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第二层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到"还有西洋景观"。

师:说得好。谁还能说说这两层的意思?

生:第一层:写景观;第二层写这些景观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

师:加上作者的感受,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三层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层。

生:(齐读第一层。)师:读后,你觉得圆明园的景观怎样?

生:景观很丰富(师给予肯定,并板书"丰富")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景观很丰富?生:有殿堂,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有田园风光......。师:回答得正确。你们知不知道"买卖街"是什么意思?

生:在街上做买卖。

师:(补充说明)皇帝心血来潮了,想了想一般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就布置起做生意的店铺,酒馆、茶楼,作坊,跟一般街市一样。宫里的太监、宫女装扮成做生意的样子,有买有卖,很是热闹。皇帝游逛一番,看看怎么做生意。但不是天天如此,皇帝走后,一切又都恢复原样了。所以课文中有"象征"二字。另外,还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这个意思。在田园里布置有耕种的,有放牧的,供皇帝观赏,皇帝一走,一切又恢复原样。师:下面请大家读第二层,这一层有很关键的一句话,谁能找到?

生:"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

师:如,海宁的安澜园。它位于浙江省海宁县、康熙年间,有个大臣在那里建个别墅,叫安澜园。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这里,说明安澜园景色之美,于是,就在圆明园中仿照安澜园的样子建造起一个类似的安澜园。

生:"武陵春色"是怎回事?

师:近代大文学家陶渊明写的《桃花园记》描绘过这样的春色;一条小溪,两岸开满桃花,经过山洞,来到桃花园......。根据这里的景色建造的景观在此称作"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什么是西洋景观?

师:举个例子来说吧。圆明园中有个海燕塘,就属于西洋景观,它是仿照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之外,圆明园设计还很奇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里的第三个内容:圆明园的珍藏。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

生:(默读第二段最

后一个自然段。)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对。上自先秦用的青铜器、装酒用的礼器、祭祖先用的青铜器具、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在圆明园都有收藏。师:作者写到这里心情会怎样?

生甲:很高兴。

生乙:很自豪。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

生丙:非常热爱。

师:(板书:"自豪、热爱")现在让我们用这样的感情,练习读课文第二段。

生:(练习有感情地读,体现自豪、热爱之情。)

师:齐读第四自然段。读时,有几个词要强调出来,如"不但......还......""上自......下至......""最大的"。

生:齐读。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师:上节课,学了课文第一、二段。了解了圆明园的组成和它的景观及珍藏,它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首段一句话是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恨和痛惜的感情。第二段表达了作者自豪和热爱的感情。我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情来读第一、二大段。

生:(读课文第一、二段。)

师:读得感情充沛,表达得比较完美。但是,就是这样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被谁毁灭的?他们是怎么干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最后一段。(师读)现在请回答一个问题,圆明园是被谁毁掉的?一起说。

生:英法联军!

师:能不能用课文中三个字概括出来,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生:(纷纷举手)"掠"、"毁"、"烧"。师:概括得好。(板书:"·掠、·毁、·烧)请看课文,侵略者是怎样掠的?

生: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又是怎么毁的呢?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生:烧呢,他们是怎么干的?

生:大火连烧两天,实际上一共烧了整整三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大火连烧两天的?生:课文中写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师: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设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写到这里,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生:愤恨!

师:(板书:"愤恨"。)"瑰宝"和"精华"是什么意思?生: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我们用作者这种感情读最后一段。

生:(认真练读)。

师:再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说说全文记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生:通过对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藏的历史文物的简要介绍,及英法侵略军疯狂地掠夺、任意破坏,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悲剧。

生:因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所以英法侵略军才敢打到北京来。

师:说得对。联系现在,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国要富强,要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科技、军事现代化,使侵略者再不敢打我们的坏主意。师:谁能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