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1篇

当前职业教育生源质量越来越低,文理兼招,蒙汉生混合编班授课,普通全日制大专生和五年连读生同班上课,这一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准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不合理不科学。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该文从校风、教学、学风的现状和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强“三风”建设的初步思路和践行措施。

1 校风、教风、学风的关系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被统称为“三风”,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良好的校风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它主导着教风和学风的精神内涵,而良好的教风、学风是促进校风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作为校风行为化的延伸和展现。教风不仅影响着校风的形成,还是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手段。校风是“三风”建设的核心,也是教风、学风的终极体现。实践校风的理念,执行教风的行为化要求,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2 “三风”建设现状

2.1 认识不统一,思路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的“三风”建设有理论准备不足的缺憾,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体现在宏观层面就是认识不统一、思路不明确。“三风”建设更多地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文件上,有口号,无行动,实际效果甚微。

2.2 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建设“三风”尽管制定了相应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并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但还是存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是建设规划的制定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盲目攀大,哗众取宠;二是实施措施和建设规划不协调甚至冲突,达不到既定目标;三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2.3 配合不协调,巩固不深入

要想形成良好的“三风”,需要院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统筹协作和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部门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也是导致“三风”建设无法在深层次开展的直接原因。并且,有些部门领导对“三风”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导致“三风”建设无法持续推进,有的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和巩固“三风”建设成果[1]。

3 “三风”建设的方法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三风”建设对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意义。第一,“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三风”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校职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去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三风”建设关系到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良好的“三风”有利于老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三风”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得他们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地提高学校法的科研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3.2 练好内功、提高素质

第一,领导要注意自身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这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干部身处高位,影响着“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挥、协调着学校的科研、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学生的情怀,不断地强化在专业的领域的学术修养,修生养性,成为一个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立德修身的垂范,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公德上都成为学生的典范。第三,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言行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风教育,鼓励学生在学识和技术上大胆专研,为他们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3.3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三风”建设,组建“三风”建设小组,制定总纲领,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和指挥,而各部门、各院系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建设小组研究通过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次,各部门、各院系在实施计划方案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根据“三风”建设的总纲领,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部门学习、相互促进,既要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也要注意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三风”建设的拼图[2];最后,部门、院系之间工种的中心是其制定的计划方案能在师生间得到顺利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师生在建设“三风”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三风”的建设的主力军。

3.4 建章立制、巩固实效

针对“三风”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一,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对对规章制度进行删减和增定,尽量使各种章程合理规范;第二,建立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奖罚明确,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一视同仁;第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树立先进的典型,促进师生拼搏进取精神的形成;第四,把“三风”建设纳入到院校部门职能、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学生操行的评定中,不断细化考评规则,增强考评的操作性,保证公平公正。

3.5 营造氛围、创新文化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风 教风 学风 优化 影响 途径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而校风、教风与学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优化高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党的十精神、坚持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辩证关系

校风是指一所高校的风气。它是一所高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是这所高校的总体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高校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具有传承性,还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

教风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气。它是一所高校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作风,是教师道德风尚、科学文化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是这所学校教师总体的风格。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等,是高校培养学生、提高质量的一个决定性重要因素,是一所高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学风是一所高校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统一体,成为一所高校的特质和风貌。其中,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风对教风和学风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校风就像风向标,校风不正,教风和学风在其作用下就会偏离方向。同时,教风和学风具有相对独立性,反过来又影响和作用着校风;教风是校风的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有什么样的教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风。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就无从保证,因此教师的教风对学生学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风是关键、是根本。学风不正,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无法很好完成,也就难以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风的相对独立性最弱,极易受校风和教风的影响。所以,校风、教风与学风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校风显现出来,并共同发挥作用,决定着教育质量。但我们也要看到,校风、教风和学风又有其各自所指的特定内涵和外延。真正意义的校风建设并不仅仅是教风和学风的简单相加。教风和学风的共同好转,并不一定就能促进校风建设的全面发展。

影响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主要因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而高等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加显现,高校也因此更加备受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受到国际的、国内的、行业的、高校内部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如下主要因素:

1.国际教育思潮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从参观学习到国际会议,从合作研究到学术休假,不断为教师走出国门创造机会。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利用网络便可知晓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形势、办学理念乃至各种教育思潮,国际教育思潮与国际一流大学对高校校风的影响越来越大。

2.社会舆论环境与社会风气的影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使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社会中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响着一些师生的价值取向,使得个别教师整天为名利奔忙,成为“走穴教授”“飞人教授”;个别学生受社会上金钱至上风气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追名牌、图享乐、怕吃苦、懒学习。再加上社会舆论环境鱼龙混杂,更造成了部分师生思想的混乱,严重影响着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建设。

3.高校政风与政策导向的影响

高校政风即管理作风。一所高校的政风,是一所高校的上层建筑,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规范着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与发展的内涵,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乎学校的命运,而且更关乎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学者说,管理也是生产力,是有一定道理的。管理科学,管理作风优良,可产生巨大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潜力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管理作风不正,政策导向必然会出现偏差,激发出来的就不是正能量。特别是高校主要领导的政风,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4.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影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师,不可能有一流的教育成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决定了教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风和校风。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会带动学风,促进校风。如果教师只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导致教风不正。学生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的负面信息远比正面信息多,进而严重影响学风、校风。

5.校园文化氛围与文化历史积淀的影响

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高校,大学精神经久不衰,世代流传,在大学精神引领下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也不会轻易改变。像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脚踏实地,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像中国农业大学的“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激励着广大师生努力学习实践,终生奉献“三农”。

优化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的策略途径

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就要在校风、教风与学风上下大功夫。优化校风、教风与学风是高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之路,因此要做到“五加强”“三落实”。

1.“五加强”

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利用学术年假、互换学生等方式,让师生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一流大学的校风、教风与学风,进而找准坐标和问题,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二是引进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与我国高校合作,如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和推动我国高校的整体实力提升,促进校风、教风与学风的不断优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传承大学精神。一所高校是一部历史,记载和延续着这所高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的发展就是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培育和凝练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大学之魂和永远高扬的旗帜。通过搭建新平台、创建新载体,把高校优良的传统、优秀的作风传承下去。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高校管理的水平。要建设一支素质高、讲正气、能力强、作风硬、勇创新、有活力的管理队伍,就须营造良好的政风,以政风带校风,推动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在选人上要把好质量关,挑选作风正、能力强,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靠得住、具有研究生学历、年富力强的人员加入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依托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平台,有计划、有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政治品德素养。

加强大学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办校。现代大学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反映高校与政府关系的学校治理模式、制度规范及行为准则,是现代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制度建设是良好校风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依法制定章程,依章程规定管理学校,营造有利于大师成长和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防止,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习惯。三是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拒绝和减少学术事务中的行政手段和行政干预,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风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要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典型为示范、以考核为手段,通过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打造品牌活动、建设教育基地等,形成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优良作风;通过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三落实”

领导班子认识到位、落实到位。人们常说领导的思路就是单位的出路。没有领导班子,特别是高校党政一把手对校风、教风与学风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就没有加强其建设的具体举措,更没有其优化的土壤与氛围,校风、教风与学风的优化就是一句空话。

监测督导措施落实到位。任何工作通过信息评价、反馈,形成正向激励或负向惩戒,评价结果受到激励或调整,就是动力,会使工作不断向希望的方向发展。评价就需要信息,就需要监测。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通过校长信箱、定期意见征询及指标监测来把握“三风”发展态势,及时消除影响“三风”的负面因素和隐患。

激励机制落实到位。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弘扬优良教风、学风的多种形式—管理的、精神的、物质的等。同时还要落实机制,要旗帜鲜明地扬善去恶,使教风、学风的优化成为一种时尚和习惯。对优良教风、学风建设中呈现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要积极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并予以一定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不正之风、歪风邪气,要按照制度规范敢抓、敢管。

对高校校风、教风与学风优化途径的探索,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曾为之付出努力。我们今天的探索,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 4号.

[2]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以教技〔2011〕1号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3]教育部以教技〔2011〕1号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4] 王振友,赵星.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策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5]以党风建设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风 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市场化,高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招足、招好学生,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竞争力,成为地方高校关注的焦点,同时对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自1999年,教育部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从2001年的108万增加到2011年的675万。一方面,高校扩招给了学生更多的进入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扩招引起的高校师生素质下滑以及教风、学风不良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事,有人认为学风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有人认为教风建设就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人认为教风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明确目标。第二,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教师教学过程不规范、课堂教学组织不力,对旷课、不听课同学不闻不问,不注重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及时更新,管教不管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课下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上完课就离开。第三,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学校的纪律制度。

2 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评价

国内外学者对于教风与学风方面的建设研究的很多,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教风与学风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评价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

2.1 构建教风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教风评价指标体系时,按照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来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一级指标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业务素质、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科研水平等;二级指标体系由下至上设定,且与一级指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教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风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一览表

2.2 构建学风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学风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选取一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便于量化处理的主要因素指标,同时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为基础来建立起反映学风建设水平的完整的、系统的指标体系。根据已有的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按照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来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一级指标包括学校组织保障、学生学习风气、学校学风氛围、学风建设效果和师德师风五项指标;二层指标体系由下至上分别是以下几个单项指标,分别为管理工作、物资资源支持、人力资源支持、学生管理、学习成绩、学业规划、学风氛围、课外活动、基本技能、思想道德修养、综合效果、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科研能力、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共计14个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共40项三级指标,并利用模糊评价法为各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以体现各个指标对整个学风体系的重要程度。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一览表

3 创建优良教风、学风对策

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此,各部门和学院应携手合作,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1 树立教风、学风双向互动建设观

高等教育要积极呼吁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管理,并相应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师生共同切磋探讨、开发知识,明确教与学相互依存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相互启发的教学风气。

3.2 应对扩招后的办学环境

扩招增添了教风、学风建设的难度,如学生人数成倍增加,而教师编制大体不变,师资队伍建设凸显薄弱,教师工作量增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难度增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个人心理、教育能力、授课质量和教学风气。

扩招后生源情况差异凸显,学生进校时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相对降低,而他们对于学校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对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场所等“硬件”期望更高。教风与学风互动建设必须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3 抓好教学的重点层面和关键环节

一要抓好课堂、第二课堂、图书馆、寝室四个阵地。第一,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好的课堂教学风气。第二,要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成长、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建设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从而营造学生热爱学习、追求上进的浓郁氛围。第三,图书馆是师生自主学习、提升自我、多方面发展自我的良好平台。第四,抓好室风建设,真正把学生寝室变成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学生之家。

二要抓好作业、课外学习、考试、实习实践四个环节。第一,要保证作业数量和质量,严格作业要求。第二,要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指导,切实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答疑。第三,要结合大学学习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改进考试内容,优化考试设计,加强考试管理,逐步建立各主干课程试题库,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以考风促学风。第四,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实习、实践的效果。

教风、学风建设关乎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前景,涉及地方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地方高校只有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教学的重点层面和关键环节,才能营造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张贵.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构建的理念向度及着力点[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5).

[2]姜佳明.关于教风、学风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3]陈华辉.论教风学风建设经验[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作者简介:李艳杰(1964-),女,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辽宁抚顺 113001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校风学风教风建设 考试作弊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社会文明的载体、科学发展的动力、社会和谐的基础;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养人才[1]。学风是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外在体现,还是学生的精神风貌、意识形态及思想品格的内在体现。而诚信则是一种根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明确了诚信是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自然人、市场主体、团体、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关系协调,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优秀群体,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因而在高校贯彻落实“八荣八耻”荣辱观,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讨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二、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态度反映部分学生诚信观念的缺失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对我校12个本科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4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涵盖了不同的学院与专业的各年级。

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目为:你怎样看待作业抄袭和考试作弊等现象?统计结果:认为“这是一种有辱当代大学生形象的行为,应该杜绝”的占24.18%;认为“这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行为,应该杜绝”的占25.49%;认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足为怪”的占27.45%;认为“作业可以抄袭,但考试不能作弊”的占22.88%。可见,对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视为正常的学生不在少数,认为作业可以抄袭的学生更是超过了半数。

实际上,我们在所担任的课程教学中,亦经常发现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一般每个班每次作业的解答方法不会超过三种版本(指整个过程完全相同),有的因为原作者的字体较为潦草,抄袭者遇到无法辨认的字和字母,就会凭主观进行模仿,而往往造成出错;在实验报告中,本来不是同一组的学生,测量数据当然不相同,但数据处理过程和所得测量结果却完全相同,抄袭现象暴露无遗;更有甚者,连姓名和学号也照抄。在近几年的期末考试中,学生因考试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而取消成绩的情况每个学期都有发生。而且,除了比较原始的偷窥、交头接耳、夹带等作弊形式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出现了利用计算器或电子词典的存储功能传递答案,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如手机传递答案,利用无线耳机收听答案,利用网络技术侵入他人的计算机以窃取与考试有关的信息,等等。有些作弊手段已具有很高的“现代科技”水平[2]。这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三、诚信与校风学风教风之关系

目前,虽然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创新,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中,考试仍然是教学评价、学业检查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诚信素质的考验。而学生是否诚信应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校风学风教风是否良好。诚信是良好学风的基本保障,或者说,出现诚信问题即意味着存在着不良的校风、学风、教风。

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它除了形式上的体现: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外,还具有更多实际的内容,它是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是师生员工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教风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3]。学风既受校风的影响和制约,又对校风、教风的形成起促进作用。优良学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考

校风、学风、教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校风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是学校的一种隐性课程,是衡量和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教育和管理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力量。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就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心田,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加强校风建设是改善育人环境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对如何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提出如下思考建议。

1.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大学生则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理应模范地遵守诚信道德规范,具有较高的诚信度。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美德,当代大学生更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文化。然而,现在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已经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因此,高校应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4]。

从手段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内容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是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较为真实的描述。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它、维护它,努力地做到诚实,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从而自觉地做到诚信应考,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2.培养优良校风,必须加强教风建设。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只有全面加强教风建设,才能确保良好校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落脚点,以完善制度、健全机构为抓手,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和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高校考风的根本好转,教师是关键。要支持和鼓励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表率,以自己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以端正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具体在课程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规定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考试监考尽心尽责,对考试作弊现象绝不放纵,并尽量防止此类现象发生。

3.培养优良校风和学风,必须在学生中大力弘扬正气。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痛恨考试作弊的。本校理学院曾有学生给院长写信抨击有的教师在考试前泄题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认为:“由于这种不公平现象,一些积极分子心理不平衡,干脆我也那样,这样势必造成学风日益败坏,而且为作弊提供了土壤。”“风气的坏,不加以阻止,正气难以存在。”“希望院长能给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我们形成好的风气和优良的作风。”“为了我们以后的师弟能在一个好的环境成长,请院长拨乱反正,不要支持老师放水,严格监考。”这与国家教育部负责同志对考试问题提出的“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教育措施,防患于未然”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风行为准则》及《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正视作弊行为的恶劣性质及不良后果;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所有关于作弊现象的不正确或扭曲的看法都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就加以防范、纠正,以帮助学生树立优良的学风,尤其要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勤奋刻苦的学习意志,消除他们不正确的学习心理。

4.培养优良校风,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于考试,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考试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应该说是相当严密,除了监考外,还有巡考;作弊被抓了现行,则取消该门课程的成绩,其处理亦不是不严厉。但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并非完全是制度的原因,严惩厉罚已不再是制止作弊的最有效手段。作弊的原因各不相同,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能过关而投机取巧,觉得诚信考试难以及格,作弊还可能混个及格;一些平时学习较认真且学习也不错的学生作弊大概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虚荣心作祟,希望通过考试作弊争得高分,从而获得奖学金、评优等荣誉,二是看到有的学生作弊轻巧过关甚至拿高分,感到不公平乃至觉得吃亏,最终加入作弊的行列。还有一种应称之为胁从作弊,是因为碍于面子,当要好的同学在考场上向自己求助时,出于“哥们义气”而参与作弊。

究其根本,考试作弊乃是学生中未能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所致。有的学生只把上大学看成是拿学分、最终拿文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而上大学,当然就容易产生作弊的想法。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将勤奋学习与遵纪守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四年的学习和训练,成为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有用之才。

五、结语

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所学校的校风,实际上是指教风和学风。可见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所学校校风的核心内容,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教风与学风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就没法保证[5]。

从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态度调查,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这直接影响着校风学风教风。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诚信约束制度,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的理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共同铸造校园诚信,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增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7.

[2]王利华.从高校学生不良学风透视诚信教育[J].高教论坛,2009,(4):49-50.

[3]田杰.反思型教师教学行为特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4.

[4]高远.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1):69-70.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第5篇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切实解决师德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

二、活动主题

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三、活动时间

五月——八月

四、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活动,在全校教师中掀起读书地热潮,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2、通过活动,认真自查,反思提高,推出师德典型,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地行为。

五、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生观。

2、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深入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教师争做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德艺双馨的合格教师。

4、学习《Xx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禁令》,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5、认真学习全区优秀教师事迹《红烛颂》,结合实际宣传学习本校师德典型,提高学习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五月份

1、开好“师德教育”活动动员会。

2、制定学校师德师风活动方案。

3、学习《Xx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禁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并做好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写好体会(2篇)。

4、办一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专栏。

第二阶段:六月——七月

1、围绕“六学六查”,进行自查自纠。并写好自查报告。

2、开展社会评教活动。

第三阶段:八月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2、开展“师德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