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范文第1篇

一、“校风”的意义

“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有三方面意义:其一,“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其二,“校风”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其三,“校风”既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又是学校的立校之本,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校风”决定学校的风格,“校风”是凝结集体力量的源泉。

1.“校风”决定学校的风格

“校风”一旦形成,便成为学校的标志性特征,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本校内和社会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校风”,当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又如曾亲自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确立著名的“三八作风”(总结成一句话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概括成八个字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后成为全军学校的“校风”。因此,重视“校风”建设应成为校长立校、兴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2.“校风”凝聚集体的精神力量

“校风”凝聚集体的精神力量,可对集体成员产生持久、稳定的影响,使集体保持统一与和谐。我校以“诚信雅智,和融致远”为校风,旨在引领学校师生、员工待人真诚、讲求信义、举止文雅和思想睿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具有爱美求真的心灵和情怀,成为有灵魂、有个性的现代中国人。通过学校搭建的“和谐之桥”(我校以“桥”作为核心理念),达到和美幽韵、融洽无间、格物致知和思维宏远的人生境界。

二、“校风”的形成

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至少需要六个要素:良好的“教风”、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形象”、师生的“自觉行为”、深入而持久的“坚持”和校园生活的“美”。

1.良好的“教风”

“教风”是在校教师在治学态度、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良好的工作方法、健康的精神风貌和纯正的育人风气的总称。“教风”是学校文化与理念系统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是形成“校风”的根本保证。我校以“授之有道,文行广大”为教风,承接“文以载道,学行天下”的校训,深化“诚信雅智,和融致远”的“校风”,引导教师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时刻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从具体落实的角度看,学校可把培养良好的“教风”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教学相长。

2.良好的“学风”

“学风”既是学生群体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稳定的、共性的和具有倾向性的良好精神风貌,又是学习精神、态度和方法的集中反映,还是保证“校风”形成的重要前提。我校以“学而习之,竞立于世”为学风。具体而言,我校的“学风”有三点内涵:一是培养学生勤于汲取新知,善于内化新知,掌握适应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二是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创新,在竞争中飞跃;三是成为具有崇高理想、高尚道德、优美情操、扎实知识和深厚文化的现代人,以出色的交流能力、完善的人格,服务于世界和社会。

为了建设优良的、有利于“校风”形成的“学风”,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学校应注重一切工作都追求卓越、富有成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形成高昂进取的气氛。另外,学校应注重保持个性,使之成为学校的标志和特征。例如我校的小学生放学回家时总是排队走,从而形成特有的风气。又如我校一年一度的“和融竞进”运动会、国学诵读比赛和英语义卖活动等,学生不仅踊跃参加,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为集体争光的思想。

3.良好的“形象”

“校风”具有抽象性,因此需要将其“形象化”和“直观化”,即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例如我校在贯彻《中小学生文明规范》时,发现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不理想,于是我校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一起站在校门口,见到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均主动问好,并带头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就这样,没过多久,学生见到校领导、教师和其他学生时均主动问好,并主动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另外。我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校史馆”,使之成为学生的校内教育基地,并通过校园广播、电子屏和光荣榜等形式提出行动口号,开展星级班级评选等活动。这也是我校良好“形象”的体现。实践证明,只有学校善于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较好地践行“校风”和“学风”。

4.师生的“自觉行为”

“校风”形成的标志即“校风”的要义衍化成师生的“自觉行为”,就是成为师生的习惯。就“校风”而言,只有成为师生的习惯,才算形成,才能传承。如果良好的“校风”已经形成,并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那么即使有着不良习惯的新生来到这里,也会受到感染、触动心灵,改掉不良习惯,被学校的优良“校风”同化。

5.深入而持久的“坚持”

学校是个“开放系统”,在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学校形成的“校风”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继续加强工作,那么“校风”可能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校风”在定型之后,还需要深入而持久的“坚持”。这就需要一种“精神”,即把好的习惯坚持下去,不为任何困难、干扰所动摇。从具体做法上说,常用的强化方法有布置、检查、对比和分析等。只有深入而持久的“坚持”,良好的“校风”才能巩固和传承。

校风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宿风建设 宿舍管理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分制管理实施的新形势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方式逐渐弱化,学生宿舍成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新平台。大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更是学校文明程度和集体精神风貌的窗口。虽然各高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也不少。如何解决在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宿风建设,以宿风促班风、以班风促系风、以系风促院风,推动学院宿风、学风、校风建设跃上新台阶,营造良好的校风校貌,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一、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宿舍功能定位比较单一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本身应该具备“服务、管理、育人”的三大基本功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宿舍仅仅被当作学生居住和休息的场所来看待,没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甚至教学相联系,不仅疏于管理也忽略了宿舍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功能定位的单一,使得学生宿舍的设施也不够完备,宿舍除了必要的起居生活设施外几乎别无它物,学生在宿舍的活动选择显得比较贫乏。 

(二)管理与服务意识错位 

自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后,学生住宿都要缴纳一定的住宿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已不仅仅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同时学生也是消费者。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只管理不服务或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在当今宿舍管理工作中要有服务优先的意识,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整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具体的人(学生)作为对象来进行工作,把学生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宿舍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脱节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加强与改进,“学生宿舍是育人的重要阵地”的观点开始为大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所意识,但是宿舍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普遍由后勤实体具体实施,对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必要的经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思想教育与宿舍管理工作的脱节,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不协调,不和谐。 

二、建设良好“宿风”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促进良好宿风的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寓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我校来看,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加大了对制度建设的细化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公寓中心运行模式的科学管理制度,2009年,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分别制定了《公寓  二、建设良好“宿风”的工作思路 

管理服务中心经理走访制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意见调查制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意见回复制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内部通报制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先进班组评比制度》、《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维修人员质量监督协议书》、《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公寓住宿管理规定》等。同时,为规范服务,兑现承诺,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从今年开始,将制定《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住宿协议》、《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学生楼长责任与要求》、《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学生层长责任与要求》。完善《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各岗位工作流程》、《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例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

(二)选拔好宿舍长是建设好“宿风”的前提 

作为宿舍学风建设的领导实施者,宿舍长的选拔必须慎重、认真,切不可草率行事。所谓“德”就是政治素质好,觉悟高,能明辨是非。“才”就是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要选拔那些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宿舍威信高,乐于为宿友服务,踏实肯干,敢于坚持原则,学习成绩在中上等的学生担任宿舍长。选拔好宿舍长是第一步,是建设好高校宿风的重要一环。 

(三)内外因结合,抓好宿风建设 

通过外因的干预,积极促进宿舍良好学风的形成。根据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要求,实行党团组织进社区、政治辅导员进社区、学生自管组织进社区的管理模式,形成以院系管

理为主,以后勤公寓中心服务为基础,以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为指导的全方位的管理队伍。 

1. 党团组织进大学生公寓。设立大学生社区党组织,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以每一栋楼的学生党员组成一个工作站。在学生所在公寓楼设立学生党员形象展示栏,促使学生党员树立良好形象,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片红”的良好氛围。 

2. 政治辅导员进大学生公寓。在大学生社区进驻政治辅导员已在我校实行并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今后,政治辅导员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实现对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 

3. 学生自律委员会进大学生公寓。学生自律委员会由校学生会成员、学生在每栋楼选出的楼长、层长、宿舍长组成。协助公寓管理人员做好学生的内务卫生、文明宿舍评比等,落实公寓中心的活动安排和其他事项。 

从内在因素来讲,抓好宿风建设最重要的是抓宿舍成员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宿友既是宿风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宿风的建设者和得益者。同时宿友们也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方式,建立正面的就业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等等。 

(四)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促进宿舍制度、文化的和谐也是促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1. “公寓社区文化艺术节”。可通过举行“节约型”社区主题签字活动,“我爱我家”宿舍征文摄影大赛,“我为我狂”宿舍书法绘画大赛,拔河比赛,宿舍棋类大赛,公寓管理人员“应知应会”测试,文化艺术节颁奖晚会等项目,这将极大地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引导学生向高雅文化学习。 

2. 公寓楼门厅文化建设。公寓中心对门厅进行标准化布置,基本上统一公寓楼门厅各类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使门厅整齐划一。 

3. 建设大学生社区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为了能够科学高效地对大学生宿舍进行管理,打造一流现代化公寓,对各公寓楼安装电脑,购置管理软件,实现大学生信息电子化管理。 

4. 开展优秀公寓、“五好、三好宿舍”的评选活动。在每栋学生公寓开展优秀公寓、“三好宿舍”的评选活动。通过抽查、平时检查,设立流动红旗,评选优秀公寓、“五好、三好”宿舍,年终给予奖励。进而逐步改变宿舍风气,实现良好的宿风,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 吴琼.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6). 

[2] 马国勋.基于自我诊断的改进:提升学校德育管理品质的创新行动[j].思想理论教育,2010(16). 

[3] 邓红英.新背景下普通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校风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党风建设 高校机关 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在各种风气中具有总揽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特征。党的作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高校机关后勤作风是高校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事关高校党的形象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以党风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高校优良机关作风建设。

一、党风引领下的高校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定位

高校机关后勤部门是高校党政的决策参谋和执行机关,也是教学科研工作的服务管理机构。高校机关作风状况,关系着机关部门职能的发挥,关系着高校党的形象,必须通过加强机关后勤党的建设促成优良的党纪党风,以优良的党纪党风带动工作作风的全面转变。基于此,基于党风建设的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加强机关党建,夯实基础,抓好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仪态仪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大局服务意识与责任使命意识;进一步加强机关后勤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节约型、廉洁型”的五型机关后勤创建活动,严格机关后勤考核与奖惩,促进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运转高效化、办事规范化,不断提升机关后勤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让群众放心、师生满意。

二、抓党建、促作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的建设,夯实作风建设根基

高校党的建设是机关后勤作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要建设优良的机关后勤作风,必须狠抓党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机关后勤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机关后勤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作风建设中要发挥好率先带头和以身垂范作用,坚持好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过好双重民主生活会,坚持定期与师生群众进行对话座谈。要通过扎实开展下基层、听民声、办实事、促发展的活动,主动深入基层单位和学生班级了解情况,主动走进师生群众中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基层和师生群众解决好学习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以良好的亲民、务实、勤政、廉洁形象带动机关后勤作风的切实转变。

二是要加强机关后勤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合理设置机关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组建起组织严密、高效灵活、富有朝气的机关后勤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机关后勤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坚持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党性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全面增强机关后勤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要加强机关后勤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后勤广大党员的学习和党史知识学习,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党员的党风党纪教育和党性教育,充分发扬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岗位就是一个先锋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开展机关后勤作风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表率作用。

(二)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机关后勤部门承担着学校不同方面的服务管理工作。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化直接反映着工作作风。机关部门的共产党员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带头遵守劳动纪律,促成规范有序的优良作风,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一是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强制性,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扎实抓好机关后勤管理制度与办事流程建设。对办公室的布局标识、管理制度、办事程序及服务标准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并上墙,促进管理规范化与服务标准化。

二是明确部门与岗位职责。要结合高校设岗聘任等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进一步理清部门管理权责关系,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要求。组织和人事部门要牵头对机关各处室及后勤各部门的主要管理权限与承担职能进行明确,对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要将部门职责统一设计上墙,将个人岗位职责、人员姓名、职称照片统一制作成标识牌对外公开,主动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

三是严格出勤考核。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机关各处室及后勤各部门严格按照学校考勤制度,坚持每天考勤,每月考勤情况要及时报人事部门。人事部门要牵头每月不定期开展对机关处室及后勤部门出勤情况的考核抽查。根据对机关各处室和后勤各部门的平时考核情况及抽查考核情况兑现当月绩效工资奖惩。

四是加强上班纪律管理。上班期间,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一律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私事。不得无事随意串岗,不得未经领导允许私自离岗或溜号,不得利用办公计算机打游戏或炒股等。一经发现上述行为,应严格执行考核扣分制度,直接与个人和本单位年终考核挂钩。

(三)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机关部门的管理职能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管理即服务,因此,机关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校风建设范文第4篇

行风,顾名思义,即职业风范或风气之意,前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集体的修养,从言谈举止、衣着仪表方面影射出来。后者则是隐性的。虽然它也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如对价值的取向,人事的评判,人生的态度等。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关注“行风”这一名词,并多有论述。例如: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意思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作风不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这是从行风的榜样示范作用方面来论述的。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行风的重要性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也有许多论述。

可见,行风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上对国家、民族、社会和政党的兴衰成败有直接影响,下与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因此,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家们都把行风建设置于执政兴国的根本性建设之一的位置来对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行风建设,这也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同志在延安倡导并领导了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继而将之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建国前夕,他又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准备。在和平建国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②”,并强调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正是由于对行风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才使得改革开放大业沿着正确道路平稳顺利地前行。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征途中,提出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把党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举国上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行风建设愈益显得必要和紧迫。

首先,加强行风建设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积极开展行风建设,从严刹风整纪,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其次,加强行风建设是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风影响甚至决定政风、行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搞好了,作风改进了,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就会明显提高。

最后,加强行风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行风建设搞好了,效率才能提高,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既然行风建设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党校作为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过程中,也必须高度关注并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使之能对党校全面工作的开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并成为促进党校校风、教风、学风好转的有效措施。

第一,校风关乎学校声誉及生命,党校只有加强行风建设切实做到以领导作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良好的教风、学风兴校风,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党校严明、勤奋、务实、进取的校风也好,笃志乐业、严明创新的教风也好,敏思创见的学风也好,都需要公正严明、拼搏奉献、勇于开拓、带头奋进的行风来引领来带动。

第二、建设好行风才能培养好学风,才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指出学风是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全党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④。他为中央党校礼堂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个体现思想精髓的实事求是便成为党校的校风和优良传统。新时期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在广大学员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是继承这一优良传统的途径。也唯有如此,才能有助于学员潜心学习、教学相长、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第三、加强行风建设才能为党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水平的跃升和科研工作的突破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党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才能为党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这一结果的实现反过来又直接带动党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明显好转。

通过开展行风建设以有效改进党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党校整体工作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当前特别需要做好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采取个别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听报告、专题讲座等学习形式使党校广大教职员工增强对开展行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尽可能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黑板报、校刊、教育网等进行舆论宣传,为开展行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教职工思想行动统一到行风建设轨道上来。

第二、针对问题落实任务。针对党校目前存在的思想作风不够解放、不思进取、工作作风飘浮、深入基层不够、缺乏创新的问题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要牢记宗旨,改进作风,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治校,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而将行风建设落到实处。

第三、真抓实干,提高效率。思想明确了,任务明确了,关键还要抓落实。行风建设落实的关键在人。要使党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工都能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解决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做起来,从解决党校实际存在的作风问题做起,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效地推进党校行风建设工作。

当然,党校开展行风建设工作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十分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校风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问题 原因 路径

[作者简介]于建华(19- ),男,甘肃张掖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任心甫(19- ),男,四川南充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王雪燕(19- ),女,河南信阳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 61123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z1206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3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重要任务,而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因为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办学理念和教学传统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学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改善高职院校学风教风,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在学风及学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学风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很多学生虽选择进入高职院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要怎么学习。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受父母、教师、亲友的影响,或是为了容易录取,或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盲目地填报志愿,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进来的,他们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是走错了门,从而产生消极心理;部分学生是为了混个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经常是“天天打游戏,考试搞突击”。

二是自我控制力差,目标不明确。一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自学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环境改变,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由于上大学后远离了家人的督促,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甚至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玩网络游戏上,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三是学风不严谨,组织纪律差。一些学生在高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更加难以把控自己。在学习上,往往学不求深,识不求广,学风不严谨,组织纪律性差,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禁不止。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后作业敷衍应对,甚至抄袭剽窃;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尽管学校反复强调严肃考试纪律,加大处罚力度,但考试作弊现象却层出不穷,而且作弊手段也不断翻新。

2.学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学风建设的理念陈旧。要营造良好的学风,管理者更新学风建设的理念是关键。没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学风建设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然而,当前的学风建设理念却相对陈旧,不能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给予其相应的引导和人性关怀,仍然是注重追求理论层面的建设,而忽略实证性的研究与探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也做了不少学风建设方面的研究,但研究视角偏重于学风制度的建设,对于如何转变观念、提高主体能动性的研究则比较少见。

二是学风建设的机制僵化。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及后勤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而且需要学生群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主要围绕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这就忽视了其他系统要素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在学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教师而言可能育人更甚于教书。但是,长久以来,在高校中却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育人功能。这种僵化的机制显然不利于学风建设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三是学风建设的管理落后。第一,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忽视了对学生学业上的监督和管理,偏重于评先评优、奖助学金的评定、安全和卫生等常规事务的管理;片面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却很少把职业规划类知识与课程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第二,对教学的管理不严格。很多教师课堂上只专注于传授知识,对于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等现象不予制止,批评也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很少和学生交流。这就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了,变成单纯的授业、解惑,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传道。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宽泛”的入学门槛。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三种方式招生。1999年以后,由于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高职生源素质严重下滑,为了能满足学校对学生人数的要求,各高职院校一再放低要求,增加了对口单招和自主招生的比例,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一再降低,即使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社会认知的偏差。虽然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存在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偏差,仍有唯学历之嫌,部分人将高职教育看成是不入流的教育,甚至与社会中的职业技能培训相提并论。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片面追求,高职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考验。这些不利因素均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当今社会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已经弥散到校园,直接表现为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降低、“学习无用论”风行校园等。这表明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2.学校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制度不健全。第一,高职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第二,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轨,某些专业在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情况下依然招生,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部分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环境不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呈现交叉性和重复性,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第四,教学管理存在漏洞,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二是教风建设存在问题。目前,很多教师受到来自于职称评定、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压力,在经济待遇等利益问题面前容易心态失衡,放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服务学生方面的精力减少。一些教师心不在岗,人未到位,上课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管理不严,甚至把教书和育人严重割裂、区别对待,为不良学风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三是校园文化娱乐性过强。尽管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并且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行动,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总体上还是重娱乐、轻学术,重形式、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在具体建设中,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没能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由于扩招等原因,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不能较快适应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教育形式,学习效果较差。其次,学生普遍缺乏目标和理想信念,从主观上就觉得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学习懒散、被动、应付。最后,对专业过分重视,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好,专业不热门,而难以调动学习兴趣与动力,厌学情绪明显。

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重心在建设,科学的思路是前提,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核心,同时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笔者根据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良好契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大一新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生活的重心发生了改变,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指导,很容易迷失自我。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益于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就安排合理的入学教育,开展各类讲座、校风知识问答、参观校史展览等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

2.加强制度建设,以科学、规范的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制度的科学、规范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学风建设的完善,学校要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在学习制度以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督促机制。第一,深化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分析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制度,改革和探索考试改革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加强课堂管理制度建设。对学生无故旷课、迟到、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教育。第三,建立奖惩分明的机制。对于优秀的集体或个人公开表彰和奖励,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要按规则严肃处理。第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当然,学风建设并不仅仅是专职教师或辅导员的事情,它关系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教职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覆盖不同主体的制度,将责任落到实处。

3.加强教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通过良好教风的带动形成良好学风,这是教育的必然。首先,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不应只教不学,或以教代学,要以身立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情操陶冶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自觉性不够、纪律涣散、目标缺失等问题,要善于把学习的重要性、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融入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教育,从而使学生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内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成长,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创建开放式、互动式、双向式的教学模式,共同担负起学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后,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对话尽量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熏陶和育人是校园文化比较显著的功能。高职院校要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必须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进一步丰富学习内涵。重视学术型、科技型和专业型活动的开展,相对减少娱乐型活动。学校可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和海报等多样的载体以及在生活园区、宣传栏张贴经典名言警句、读书格言等方式,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提升其文化品位。其次,学校要重视学习的宣传力度,开展“学习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访谈等活动。再次,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组织开展“技能大比拼”等活动,通过多样的比赛促进学风的建设。最后,发挥学校团体的力量。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和班委会、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借鉴“学习型”社团和学习型活动,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上来。同时,学校要对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做出长远规划,定期举办大学生科研论坛,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等。总之,通过舆论宣传与引导,营造孜孜以求的学习环境,通过人文环境的改善,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5.开发与利用学生党员和干部以及优秀校友资源,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典型和榜样的激励与引导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和干部以及优秀校友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学风建设。首先,学生党员和干部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以优异的表现在同学中树立标杆。其次,学生党员和干部要敢于同违规违纪现象做斗争,对于其他同学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他们也是学风建设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法捷耶夫曾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与本专业相关的往届成功校友分享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将打拼的辛苦过程和所取得的成绩真实且形象地展现给在校学生,感染和打动他们,并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来推动学风建设。此外,还可以专业为单位开展访谈,在校报上开设校友专刊专访,通过校园网站以及微博等网络媒体构筑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成功优秀校友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校友的言传身教,让本专业的学生受到激励,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并认可本专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学风建设。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具有进取创新精神的当代有为青年需要优良的学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多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建设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良好学风的建设,进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梦秋,程光旭.用ISM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诸因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2]尹弘.以确立和实现大学生目标规划为载体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高校讲坛,2010(19).

[3]明,龙婷,朱晟轩.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8).

[4]杨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