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龙旗飘扬的舰队

龙旗飘扬的舰队

龙旗飘扬的舰队

龙旗飘扬的舰队范文第1篇

北洋舰队初访日本,中国水兵与日本警察大打出手

1886年8月1日,日本长崎港突然出现了高挂大清龙旗的庞大舰队,对于见惯了挂着英、法、美等西方国家舰旗的日本来说,突然面对中国舰队,不禁议论纷纷,北洋舰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到日本的港口呢?一切还要从当时的朝鲜危局说起。

19世纪80年代,朝鲜半岛开始出现复杂的局面,因其有利的战略位置,一直被英、美、俄、日觊觎,这些国家中日本对于朝鲜更加垂涎三尺,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为了摆脱殖民命运,决心大力往海外拓展。

到了1886年,朝鲜局面又发生变化,当时在朝鲜负责防务的袁世凯向李鸿章报告说,朝鲜内部有人要联合俄国发起兵变,为了防备俄罗斯,清政府决定由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洋、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当时清政府的海军可谓精锐尽出,清政府希望通过自己海军在永兴湾的巡防,借以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制止俄罗斯可能的侵略。

当时经过20多年的经营,清政府的海军势力很是强大,在全球海军实力排名上位居前八,特别是北洋舰队,那是李鸿章的看家宝贝,拥有6艘排水量巨大的铁甲舰,在东北亚海上可谓独树一帜。

在永兴湾巡防之后,丁汝昌又奉命率领舰队护送吴大遒前往海参崴,就在返程的时候,清政府有意无意下令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济远”和“威远”等4艘军舰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其实在大修的背后也有着警告日本不要对朝鲜有所动作的意思。

对于日本人来说,突然看到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中国巨舰,心中像打翻的五味瓶,惊叹、羡慕、愤懑等复杂的情绪兼而有之,也就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水兵引发了轰动一时的“长崎事件”。

1886年8月13日,一群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结果一个日本警察被刺成重伤,一个中国水兵也受了轻伤,这个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到了8月15日,舰队放假,数百水兵上街观光,就在水兵游览的时候,遭到早有预谋的日本警察的袭击,数百名日本警察将各街道两头堵塞,围住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挥刀砍杀,楼上的日本人也从上面扔石头袭击。中国水兵猝不及防,不仅没带武器,又在各街散布游览,结果吃了大亏,当场被打死5名,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而日本警察也有1名被打死,伤了30名,此外长崎的市民也有些受了伤。这就是著名的“长崎事件”。

长崎事件一发生,双方反应强烈,日方态度强硬,中方也不甘示弱,双方展开激烈谈判。北洋舰队在谈判时,褪掉炮衣,一些情绪激动的军官更是要求断交,实行武力威胁。1887年2月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总算达成协议,双方各自对对方死亡和受伤的人员实行补偿,其中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此外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

日本深受刺激,大力发展海军

北洋舰队的突然访问以及水兵与警察的冲突,给予日本以很大刺激,明治政府认为日本要想崛起,就必须在海军力量上超过中国,尤其要把北洋舰队完全打败。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日本政府把北洋舰队写入了教科书,日本国民也把“打败定远”都挂在口头上。连日本的小孩在游戏的时候,也分成两拨,其中一拨被打败的就被冠以“北洋舰队”的名号。

被长崎事件刺激起来的日本民族,上至天皇,下至小民都决心要发展海军,当时日本政府本身没有太多的储备来发展海军,所以为了发展海军,日本政府号召国民进行捐款,结果国民踊跃捐款,连明治天皇也把自己私房钱拿了出来,短短时间就筹集到了一笔巨款。日本拿着这笔钱不仅开始海外采购军舰,而且在国内也修建造船厂,大力建造军舰。到1889年左右,日本已然拥有了“千代田”、“吉野”、“秋津洲”等军舰,其中尤其是主力舰“吉野”,更是航速快捷、炮火猛烈。更为重要的,日本还大力派遣青年学生去西方学习海军,像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就是在这个时候去英国学习海军,总之一支新的海军力量正在东北亚悄然崛起。

北洋舰队重访日本,日本隆重礼遇中含有阴谋

在长崎事件过去5年之后,1891年北洋舰队的龙旗再次在日本的港湾飘扬,这次北洋舰队是应日本的邀请,专门来正式访问日本的。当然这次隆重邀请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日本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19世纪末期,朝鲜半岛的局面更加危险,日本与俄国为争夺朝鲜展开明争暗斗,当然对于日本来说,要想征服朝鲜就必须击败中国,而要想击败中国,就必须在海军上面击败北洋舰队。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日本海军已经很有威胁力,但是对于北洋舰队的情况,日本并不摸底,因此为了知己知彼,日本政府特意正式邀请北洋舰队访问日本。对于清政府来说,也以为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北洋舰队的强大实力向日本展现,以吓阻日本的蠢蠢欲动。

1891年6月28日,丁汝昌提督率北洋舰队的主力“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6舰编队抵达日本马关,7月1日抵达神户,7月5日抵达横滨。对于北洋舰队来日本,日本新闻界闻风而动,他们发现7000吨级的“定远”、“镇远”舰,铁甲之厚,炮火之强在日军军舰之中难有望其项背者,在感到震慑的同时,日本也十分艳羡。当然他们通过深入观察,发现舰队的大炮没有擦干净,而且水兵们晾晒衣服也十分随意,由此日方断定北洋舰队在军纪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北洋舰队在日本停驻了35天,一直到8月4日才离开日本回国。清政府认为北洋舰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对于日本的威吓作用目的已经达到。因此从北洋舰队回程一直到甲午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没有再购买一艘军舰,装备补充的费用也停拨,这段时间里,北洋舰队完全处于吃老本的状态。而在另外一面,对于日本而言,北洋舰队访问展现实力并没有吓阻住日本称霸东亚,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野心,反而加强其对海军力量的投入,掀起了加速扩充海军的高潮。到了战争爆发的前一年,日本海军已经拥有各种军舰55艘,其中多数是航速快、出弹迅速的新军舰。到了1894年,自认为羽翼丰满的日本海军决意对北洋舰队开战。

龙旗飘扬的舰队范文第2篇

头上的太阳在山顶喷薄,山影在海水中漂移,海鸥在碧蓝的海天间盘旋,或俯冲,或高飞。粉红的福禄考丛拥的刘公岛,乌桕红艳映绿,龙柏郁葱,银杏、水杉高耸,如枫叶的鹅掌楸叶弯垂,山野呦呦鹿呜,百灵和唱.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观海景色习作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沿着白居易的“诗路”, 去沾沾仙山的灵气,2019年4月20日,我一路北上,来到史记里羲仲观日出定春分的旸谷,传说旸谷就是现在的威海文登。而羲叔、和仲、和叔则在不同的地方测定了夏至、秋分、冬至,从此,天下百姓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分明。四月草长莺飞,春在枝头闹出桃红梨白,一片意犹未尽,夏就热闹起来,人们行色匆匆汗褟露臂,裙袂飘扬,一敞坦坦荡荡的底色。老排长说:“带你到海上‘仙山’去看一看,那里不比蓬莱阁差,既有海上仙境更有遗骨雄风”。急速的游轮轰鸣着划开白色的滔滔巨浪,把威海城甩在身后变得隐隐约约,前面若隐若现的刘公岛越来越真切。15分钟的航程,我们就登上了伸手就能够着天的刘公岛。

头上的太阳在山顶喷薄,山影在海水中漂移,海鸥在碧蓝的海天间盘旋,或俯冲,或高飞。粉红的福禄考丛拥的刘公岛,乌桕红艳映绿,龙柏郁葱,银杏、水杉高耸,如枫叶的鹅掌楸叶弯垂,山野呦呦鹿呜,百灵和唱,人们称它为“海上仙山、海上桃源”一点也不夸张。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麦色皮肤与黑色肤色的人流环岛流淌。老者坐在蓝波如镜的海岸边观海听潮,俊男腰间扎着外套款款而行,倩女肩上的包荡漾着四月的青春。

在刘公岛码头东,我们登上甲午海战博物馆的台阶,蓝蓝的海边入口处,一尊高大的北洋水师将领雕塑,站在舰上迎风而立,海风吹起的斗篷,在鼓起当年水兵奋起反击的斗志,双手握着的望远镜,怒目审视着那场汹汹侵袭的倭寇在海面猖獗的阵势。脚下静静地躺着一艘,舰艏插入海水,舰艉翘起45度的战舰模型,寓意着北洋水师和刘公岛是一艘“不沉的战舰”。

走进馆内,国殇1894-1895巨大的字样触目惊心。以电、光、声现代科技还原北洋水师海战的逼真场面,再现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等交错队型展开恶战的惨烈,勇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海水,尸骨码起了护卫国门的海上长城。邓世昌的致远舰陷入虎狼之窝,他奋力指挥撞向敌舰而中弹沉没。这支那时亚州第一的强大海军,在前有野狼咬住不放,后无援兵助战而全军覆没,随之而来的则是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四月的刘公岛,阳光、沙滩,绿植,虫鸣鸟吟,蝶蜂飞舞,涛声悦扬。不知125年前的慈喜,在丧权辱国之时对痛失这样的海上桃源有何感觉?

在七子之一的怀抱中倘佯,信步前行,在战国遗址旁怀古,在海军公所门前仰望,在水师学堂前注目,在丁汝昌像前拜谒,在英式建筑边沉思。

1888年正式挂牌成立的北洋水师,到1894年葬身海底,只有6年,仅仅6年!6年为何就让这支世界海上劲旅、近代中国的第一支海军从旭日之势坠入西山!刘公岛鸣咽着:是一个朝庭两种声音的错乱,是马屁精的大清无人敢惹北洋水师闲着没事的谗言,是封建专制派系的内斗。当嚎叫的野狼扑来的时候,水师难以克敌,直至后来八国联军烧杀掳掠,海上桃源沦落贼手,四月风光不在依旧。但不管什么原因,我的国我做主,关你洋人什么屁事。狼改不了吃人,狗改不了吃屎,北洋水师前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爱国的风骨并没有被海砂掩没,他们的民族气节仍在头顶青天脚踩大地。

在这最美的四月里,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56个民族,一声号令齐斩新冠,为国守家,为家护国,复工复产彰显制度优势。而一些亡我之心不死的西方国家政客,企图把疫情责任甩锅于我,妄想重演八国联军,疯狂叫嚣赔偿,甚至割地赔款如苍蝇嗡嗡。更有一帮乌合之鸟抱团围堵我们,让我们耳边再次响起刘公岛的炮声,园明园在大火中的呻吟。

现在的刘公岛,万里无云,花团锦簇,松涛阵阵,脚下野免成群,天上百鸟飞翔,海上舟楫往来。

国人如潮水般不断涌向刘公岛,是单单去呼吸近似原始的清新空气,体会蓝天无云的海上仙境,领略浪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听听自然的百鸟和唱,看看山花烂漫的豪放?不,更多的则是去体会春临刘公岛的路。

还刘公岛的碧海蓝天,图腾强国梦想,是27年之后,十几位“神仙”犹如盘古开天地,在浙江南湖掀起的红色飓风,从东刮向西,从南刮向北,刮过高山平原,刮过长江黄河,刮出“乌岭逶迤腾细浪”,刮出小米加步枪的《持久战》,刮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刮出三八线的停战协定,刮出麦克马洪线的一战和平,刮出自卫还击的边疆安宁,刮出了“两弹一星”,刮出了洪水入海,刮出了盐碱失踪,刮出了改革开放,刮出了港澳回归,刮出了南沙填岛,刮出了航母下水,刮出了北斗上天,刮出了全民脱贫,刮出了一带一路,刮出了命运共同体。

龙旗飘扬的舰队范文第3篇

走进船厂,可看到整个船坞呈船形,是用半米长的条石一块一块砌成的,几十名工人正在约12米深的坞内修理大型船只。这些条石是一百多年前从山东石岛运来的,打下了岁月的烙印,但依旧坚固结实。

厂史专家姜广祥说:“当年主持修建旅顺船坞的官员叫袁保龄。德国专家善威主张用砖砌坞,但袁保龄认为‘砖坚必不如石’,这场激烈的‘砖石之争’持续了4个月,善威最终屈服。”124年过去,船坞风采依旧,时间证明袁保龄是对的。

遥想当年,北洋舰队的25艘大大小小的舰船都曾在此保养修理,船坞旁现存的拴船铁桩、老厂房见证过这一切。这支龙旗飘扬的舰队,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用15年时间、花了上千万两白银打造出来的,主力战舰全部购自英、德两国。这支买来的海军,能否决定大清王朝的命运?

第一单

11条蚊子船

“看,这36米长的炮船就是蚊子船,是清朝买回来的第一批军舰。”山东威海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馆员指着泛黄的老照片说。一旁的游客点着头,思绪跟着回到了140年前。

1871年,琉球的商船遭遇风暴漂至台湾,因言语不通,54名船员被当地土著杀害。1874年,与此毫无瓜葛的日本竟借口为琉球船民报仇,派出三艘军舰,大举入侵台湾。这一役给清廷的震动极大,“天朝上国”被西洋人欺负过,但绝没想到蕞尔岛国日本都敢肆无忌惮地挑起事端。

清朝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海防筹议,全国沿海的督抚、将军大讨论后决定加强海防。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立刻瞅准机会,向总理衙门大臣奕、直隶总督李鸿章推荐英国的“蚊子船”。赫德推荐的“蚊子船”船小炮巨,清廷接连购买了11艘,其中6艘配备到了北洋水师,4艘给了南洋水师,还有1艘被两广留用。蚊子船买回来后,缺点也显露出来:航速迟缓,船头巨炮不能转动,射击时要靠调整船身来瞄准……若船头装50发炮弹,船尾必须装数吨压舱物,否则船头就沉到水中。这样的船显然无法出远洋作战,只能近海防御。对于急需攻守利器的清朝来说,蚊子船不免让人失望。由于蚊子船“飞”不了太远,在远海进行的大东沟海战中,它们没起什么作用。想拿“蚊子”当大炮,那是不现实的。日本围攻威海时,蚊子船在防御战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北洋水师的6艘蚊子船最终都被日本人俘虏了。

第二单

被忽悠的巡洋舰

接踵而来的外患,不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1879年,日本不顾清朝反对,悍然吞并琉球。这时候日本已有了3艘二等铁甲舰,耀武扬威。

赫德等人再次抓住机会,又向李鸿章推荐英国新推出的撞击巡洋舰,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舰首暗藏坚固的撞角结构。“可保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清廷决定订购两艘,命名为“超勇”、“扬威”,并于1881年派出丁汝昌率领邓世昌等二百余名官兵,第一次走出国门去英国接舰。

1881年10月15日下午,海面上波涛汹涌,下着暴雨,回国途中的“超勇”、“扬威”两舰行驶至香港外海,突然看到6个渔民坐在木筏上拼命呼救。尽管自身处境险恶,但丁汝昌仍要求“超勇”停航救助渔民。被救上来的船主姓黎,他的渔船被狂风打破了,船上有17个人被冲走了,只剩6个人抱住木筏活了下来,已在海上漂了两天。水兵们给这些可怜的渔民拿来吃的和干衣服,军医也来给渔民治病。这些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国家拥有海军的骄傲。长达两个月的回国旅程中,“扬威”舰曾因缺煤独自在海上漂流两昼夜,锅炉舱还曾不慎起火,但水兵们克服了这些困难。途经的各国均鸣炮祝贺清朝军舰第一次独立的远洋航行。水兵们还曾遇到成群结队的飞鱼飞上船,捡起来就可煮着吃,大开眼界。

两舰回国后,李鸿章却有些不满意,因为这两艘巡洋舰和赫德事前所吹嘘的不同,它们并不能搭载李鸿章最看重的鱼雷艇。赫德惹恼了李鸿章,再加上前几年“蚊子船”的问题,李鸿章感叹:“中国的科技远不如人,自难免受人宰割,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事。”

第三单

圆梦铁甲舰

就在李鸿章向“海上霸主”英国购舰受挫之际,新兴军事强国德国向清朝伸出了橄榄枝。

走在今天的山东威海老港口,远远就能看到岸边停着一艘白色舰桥涂装、黑色舰体的铁甲舰,威武雄壮。这是2005年制作的“定远”舰的复制舰,长94.5米。初到这里的游客都不免感叹一句:“船好大啊,这么漂亮。”120多年前的清朝人见到自己国家拥有这样的铁甲舰,该是何等的骄傲!

19世纪末期,铁甲舰这种同时拥有钢铁装甲和蒸汽动力的新式军舰,犹如重装的骑士,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攻击力,是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象征。1877年时,日本拥有了3艘二等铁甲舰,频频兴风作浪。北洋大臣李鸿章多次上书:“近来日本有铁甲三艘,遽敢藐视中国,耀武海滨。”、“中国无铁甲之日,即永无自强之时。”南洋大臣沈葆桢临死前念兹在兹:“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大臣们的苦谏,终于打动了西太后。1880年,清朝驻德大使李凤苞在欧洲经过反复考察,最终选定在德国订购两艘铁甲舰。德国的造船经验不如英国,但他们要价低廉,对来自远东的顾客异常热情,不像英国人那么傲慢。1885年7月,“定远”、“镇远”两舰建成从德国回国。“定远”舰排水7220吨,宽18米,吃水6米。它和“镇远”舰的装甲、火炮口径虽不算世界之最,但在远东无与匹敌,被称为“遍地球一等铁甲船”。

如同父亲盼望远道归来的游子,李鸿章要求两艘铁甲舰每到一个港口都要向他汇报。两舰经过新加坡时,到港口参观的华侨络绎不绝,纷纷欢呼。因为就在此前的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中,法国人的军舰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船,弱小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急得清廷发上谕要“大治海军”。

今天的我们,站在“定远”复制舰上,仍能感受到120多年前的那份荣耀。“定远”舰首两个炮台处各有双联装的305毫米口径巨炮,它和“镇远”包裹的钢甲厚达30.5至35.5厘米。“这些大炮,都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是李鸿章的最爱。”女讲解员还特别提到,“定远”舱内设有淡水机20台,每日用蒸馏法制淡水,可供300人用。

第四单

英德相争 北洋得利

1887年的中秋节,邓世昌是在埃及尼罗河上度过的。这一天他正指挥着刚建成不久的“致远”舰往祖国的方向开,同行的还有“靖远”、“来远”、“经远”三艘新式巡洋舰和“左队一号”大型鱼雷艇。傍晚时分,五艘舰船在埃及靠岸,邓世昌和其他舰的舰长一起上岸,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这是他们这一年来难得的闲暇时光。长达3个月的回程中他们要忍受狂风大浪的袭击,要小心提防暗礁,因为每一艘船都价值几十万两白银,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在航程中,邓世昌一度高烧不退,但他仍坚持亲自指挥驾舰。

在岸上,埃及人看到中国水兵们更觉稀奇。每个中国水兵都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服饰上更是处处体现出东方人的智慧,管油的衣服上画个油壶,生火的画把铁铲,铁匠带着铁砧,鱼雷匠则扛着一条鲤鱼。由于天气太热,这支龙旗舰队在当地还雇了16名更耐炎热的黑人,由他们负责给各船添煤生火。

1887年12月10日,五艘舰船抵达厦门,北洋水师的主力都在那里等着他们,“定远”舰上更是奏响了雄壮的军乐。“致远”舰等四艘新式巡洋舰的质量很让各方满意。回想起1885年购船时,朝廷各方曾为了在英国还是在德国造吵个不停。最终,清廷决定在英德各建两艘。这一招还真起了作用,建造过程中,英德双方就互相竞赛,各指出对方的缺点,无形中帮助提高了四艘舰的质量。甚至德国首相俾斯麦也关注到了这场竞争,指示德国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的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四艘新式巡洋舰的加入,使北洋舰队的实力大增。在大东沟海战中,四艘巡洋舰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向敌舰,更成了中国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幕。120年前,“致远”舰不幸沉没了。现如今,辽宁丹东方面正在复制该舰,将于9月份下水,以纪念甲午战史。

有船没坞的尴尬境地

就在各艘外购舰船陆续回国的同时,北洋舰队遇到的一个大麻烦就是有船没坞,舰船无处按期修理,坏了就没办法了。等到大型铁甲舰“定远”、“镇远”回国,北洋舰队更是被外国人嘲笑为“有鸟无笼”,舰船甚至要去“假想敌”日本的长崎修理。最终李鸿章亲自选址东北要塞旅顺,修建船坞。

1882年寒风料峭的晚秋时节,一个神色凝重的大清国政府官员,乘船从天津大沽口来到旅顺口。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袁保龄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是清廷漕运总督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21岁中举人,36岁任内阁中书,参与编撰《穆宗毅皇帝实录》。袁保龄到了旅顺后,常常要站在寒风中查看图纸,坐在马车中不停地奔波。在他的指挥下,周边炮台、电报局、水陆医院、水雷营等工程陆续建了起来。但由于前任黄瑞兰留下的拦潮大坝工程是个“豆腐渣”工程,坝底的胶泥未曾挖净,随时有崩溃的危险。1883年10月底,又遇连日暴雨、狂风巨浪,袁保龄带领民工以及当地驻军,奋力抢险。连续奋力工作了4年,袁保龄为旅顺港的建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83年开始修建的旅顺大坞专为“定远”、“镇远”舰量身设计,长达132米。这个“亚洲第一大坞”的建成,使北洋舰队终于有了自己的维修基地。可袁保龄却因心力交瘁,中风病倒。在他的建议下,旅顺港的剩余工程对外招投标,最终由法国人承包帮着完成了。

1890年,耗时8年的旅顺船坞正式建成。可惜的是,此前一年,袁保龄因操劳过度不幸病故。公道自在人心,真正做出过贡献的人,后人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的侄子袁世凯倒也被后人记住了,但是以另一种方式。现如今大连辽南船厂的办公楼内,塑有一尊袁保龄的铜像,陪伴着这位勇敢实践者的不仅有百年船坞,还有当今最先进的各种战舰的模型。厂史专家姜广祥对记者说:“之所以要为袁保龄立像,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像袁保龄这样做事,那我们的强国强军梦肯定能尽早实现。”袁家的后人也曾到厂里祭拜过袁保龄,深深地为这位先辈感到自豪。

有头没尾的海军建设

到了1888年,北洋舰队共有大大小小25艘舰船,其中购自英国的有12艘,购自德国的有10艘,确确实实是一支“买来的海军”。这一年,清廷颁布《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水师正式成军。25艘舰船上飘起猎猎龙旗,太平洋上又多了一支不容忽视的海军力量,还赢得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名号。

回顾北洋水师的建军历程,大清朝就像一个内向、不与世界接触的老人,在被列强逼迫到没办法的时候,终于打开国门,一步一步与世界接触。买蚊子船的时候,官员们对外国几乎一无所知,只能委托海关的英国人帮忙,船造好后也是请英国人帮我们送回来。到后来,胆子大了一点,还是委托海关的人买,但巡洋舰造好后就是我们的人去接了。再往后,想买铁甲舰,我们已不再通过海关,而是自己直接去找船厂。我们那些驻外的文人大使,也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自主选择购买国家和工厂,买的时候还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要求有鱼雷艇。就这样,我们的眼界越来越高。可就在渐入佳境的时候,一切又突然停掉了。

龙旗飘扬的舰队范文第4篇

这个叫邓氏宗祠的地方,与我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有关:邓世昌。

这是一个我们在小学教科书就认识的名字。165年前,这位令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就是诞生在南国这条寻常巷陌中。在这里,他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萌生报国之志。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百多年前爆发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中日甲午海战,那滚滚硝烟,至今仿佛仍未散去。邓世昌在舰沉坠海后义不独生的民族气节,纵然时光流逝,依然震撼每个中华儿女的心。

回顾邓世昌的成长过程,聆听其后辈讲述先祖故事,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志士,穿越历史云雾,向我们缓缓走来……

邓家有子 矢志报国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国国门,还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清王朝,已犹如巨浪中颠簸的一叶扁舟,岌岌可危。

在广东省番禺县龙导尾乡龙涎里(如今位于海珠区),有一户殷实人家,户主名叫邓焕庄,先祖原是东莞怀德乡人,世代专营茶叶生意。1849年10月4日,他的妻子诞下一个男婴,邓焕庄喜出望外,为男婴取名邓永昌,盼望在黑暗的世道中,家业能永远昌盛兴旺。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那离不开时势和国运。于是,饱受战乱之苦的邓焕庄,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

邓世昌生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长于国难战乱之中。从懂事那天起,他就在父亲膝下,聆听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随父亲到离故乡不远的三元里,听父亲讲述当年“千众万众同时来”的壮举,那声若雷霆、令敌丧胆的场面,令他深受触动,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救国救民的种子。

灾难不断,兵患严重,加上鸦片的侵扰,邓家茶叶生意大为萧条。不得已,邓焕庄带着少年邓世昌,去上海开茶行,拓展业务。开明务实的邓焕庄意识到,无论将来儿子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学习洋文,于是,他让邓世昌进了一个教会学校,学习当时还是“蛮夷之语”的英语,这使得邓世昌很早便接触东西方文化。

少年邓世昌,身材不高,性格沉毅,无论读书、做事,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有着一股正义感。客居上海期间,有一天,邓世昌在路上看到一个“三道头”(外籍巡捕)毒打拉车工人,少年意气的他看不过眼,出面劝阻:“不要这样,你晓不晓得这到底在中国?”不料,那个“三道头”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你晓不晓得这是在租界?”邓世昌一时气结,却无言以对。

这件事对邓世昌刺激很大。他行走在上海外滩,看到沿江鳞次栉比的西式楼房,挂着各色旗帜的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进出,横冲直撞,他不禁慨然兴叹:“中外互市久远,西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从那时开始,邓世昌放弃父亲日见兴隆的家业,也放弃传统仕途经济之路,矢志投身国家海防事业。

师法西方 严厉治军

1867年,年仅18岁的邓世昌考入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成为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他在学校奋发学习,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听说邓世昌“熟悉管带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把他调到北洋水师。1880年年底,水师在英国订购的两艘巡洋舰完工,邓世昌等被委派前往英国验收。邓世昌借此机会,游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其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令他深深震撼。他用心揣摩,学习研究他们先进的军事战术,“益详练海战术。”

1887年,邓世昌第二次带队赴欧洲接“致远”等四舰。在回国时,他不失时机对全舰官兵进行各种操练,“终日变阵必数次”,“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状,皆悬旗传令。”在邓世昌的严格训练下,舰上将士“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

此次接舰后,邓世昌升副将,兼任“致远”舰管带。“致远”舰在他的统领下,“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是北洋舰队中最有战斗力的战舰之一。

义不独生 甲午名留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1894年9月17日。日军侵华,这一天,中日近代海军在黄海展开一场大决战。

在惨烈的激战中,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毁敌一舰以挫其锐”,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全速向日舰“吉野”号冲去。然而,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中,“致远”舰水线被击中,炮弹在机舱发生猛烈爆炸,舰体下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同时坠入茫茫深海。落水后,随从刘相忠手持浮水棒送给邓世昌,但邓世昌见“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壮烈殉国。

生为长城,死为国殇;四海同哀,六军袒哭。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邓世昌45岁生日。

遗风千古 敌犹敬重

据邓世昌的重孙女邓立英讲述,邓世昌从军以后,一共只回过三次家乡,由于军务缠身,每次一般只住三五天,最多不过七天。

第一次是在1871年,邓世昌趁工作调动之机,回来探望父母、亲友。第二次已是十六年后,即1887年,那时邓世昌从欧洲接舰回国不久。其父邓焕庄早已去世近五年。邓焕庄去世时,邓世昌接到报丧,但因军务在身,不能回家奔丧,忠孝未能两全,令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带哀容,多次手书“不孝”之憾,以寄托哀思。这次回到家中,他在亡父灵前痛哭,悲恸过度,以致昏了过去。第三次是在1892年,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返家乡。

然而,邓世昌毕竟在广州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这里仍留下他的不少印迹。如今,在邓氏宗祠东面的花园里,有一口“世昌井”,据说当年邓世昌喝过井里的水,井后面还有一棵由邓世昌手植的苹婆树。

当年邓世昌殉国后,举国同悲,光绪皇帝赐予其“壮节”谥号,追封“太子少保”,特赐白银十万两,邓氏家族用四万白银扩建了原来的邓家祠堂,修建了邓氏宗祠。光绪、宣统年间,来这里瞻仰祭祀邓世昌的人络绎不绝。

在邓世昌侄孙邓权民的记忆中,经历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邓氏宗祠的大体形制没有改变,但布置不一样。

以前,祠堂后座大堂,有三个神龛,邓世昌作为邓家二十四世子孙,其牌位安放在中龛。中龛每个墙侧都有高脚牌,上面写着邓世昌的官衔、皇帝赐予的封号等等。中龛前的横梁,吊着一个大横匾,写着“绎思堂”三个大字,后座前方吊着一块较小的牌匾,上面是“教忠资训”四个大字。这是当年光绪皇帝赐给邓世昌母亲的牌匾,褒扬她教子有方。

抗战时,邓氏家族外出逃难,邓氏宗祠日益破落,车马场也被伪巡警局占用。然而,邓权民回忆,当年他的堂弟邓民回广州从事抗日地下工作时发现,虽然广州的祠堂十有八九沦为日军驻扎地,但奇怪的是,邓氏宗祠从来没有日本兵侵扰,反而常有日兵偷偷到宗祠祭拜邓世昌。

有一次,有一名日本军官来到邓氏宗祠,毕恭毕敬向邓世昌的牌位鞠躬,神情严肃。懂得日文的邓民问他:邓世昌当年是你们的敌人,为什么还来拜他?那个日本军官竖起大拇指说道:“邓世昌当年在海战中自沉殉国,很英勇。在来中国之前,军部对我们做指示,不能驻扎在邓氏宗祠,不能骚扰他的后人。”

邓世昌壮举,感动国人,也使敌人敬畏。

魂归故里 英灵不灭

清幽宁静的天河公园,从东门进去后往北走,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这样一座墓园。

它静静伫立在一个小山冈上,墓园里一尊白色雕像高高矗立,只见他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

这里,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当年,邓世昌以身殉国后,黄海沿岸渔民纷纷驾舟下海,欲打捞其尸体,然而,大海茫茫何处觅?其家人含泪把他的衣冠装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离家,从军二十七载,邓世昌以特殊方式魂归故里。

邓世昌衣冠冢原本不在天河公园,而是在天河区沙河镇天平架石鼓岭,那里本是邓氏的家族墓地,邓世昌的墓就位于他敬爱的母亲的墓之下。据邓权民听祖母所述,当年墓里所葬的遗物里,有一顶红缨帽。它的由来,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年,邓世昌曾从英国带回一条大西洋狗,出入必带,唯独甲午海战时,不知因何原因,没有带同前往。那天黄昏,这条西洋狗见主人仍没有回,表现得非常焦躁,嘤嘤地叫。很快,邓世昌殉国的消息传来,悲痛万分的家人对狗说:“你主人在黄海海战死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这条狗听后夺门而出,向外狂奔,过了很久,才全身湿漉漉地含着一顶红缨帽回来,大家一看,正是邓世昌平时所戴的帽。那条狗把帽放在厅中央,转身又向外狂奔,再也没有回来。

“在不少史籍里,包括他的三个儿子所写的《哀祭先严》,都提到邓世昌在坠海后,他所养的狗凫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辫发,不让他沉下去,但邓世昌毅然用力按爱犬入水,然后自沉。我所听到的,与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出入。”邓权民说。然而,无论哪个故事,有一点不变的,那就是:人义犬忠。

龙旗飘扬的舰队范文第5篇

一天,我们全家都进入梦乡了,可我的玩具们却开始停止已久的战争了。顿时,屋子里硝烟四起,到处弥漫着火药味。

“报告,主人已经入睡了。”一个玩具哨兵手拿冲锋枪说。“报告……”、“报告……”,不一会儿,整个玩具世界的玩具都“活”了。一个个“拼装”小人走来走去,有的去购物,有的去坐船,有的去游乐场……好不热闹。

忽然,防空警报响了,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是“钢铁王国”入侵“拼装王国”了。“拼装军队,全体进攻。”鲨鱼人司令发出进军令。顷刻间,坦克兵在前面开路,步兵紧跟在后。只见尘土飞扬,这支军队犹如一阵大浪排山倒海般的涌向敌军司令部。“嗖、嗖……”两枚核弹在拼装军中炸开了花。“拼装”军马上反击,用激光击中了“钢铁”军的“钢——412”隐形战斗机。正当“拼装”军得意忘形的时候,树叶“沙—沙—沙—”的响了。顷刻,从树林中喷射出6条火舌,几位“拼装”军战士应声倒下。“砰—砰—砰—,”没等大伙反应过来,神“好兵”已经打死了“钢铁”军特种部队的所有成员。片刻,部队又继续往前冲。突然,不知从哪儿钻出5辆“钢铁—250”坦克,准备向“拼装”军的“P—1250”坦克进攻。没等“P—1250”坦克进攻,“钢铁—250”坦克就爆炸而亡了。这时,飞行员“展翅”高兴的说:“‘钢铁—250’坦克被我打中了。”大伙继续往前冲。不一会儿,“展翅”又说:“团长,我的飞机中空空导弹了。”坦克兵“周大雷”说:“团长,我们坦克中电磁炮了。”“团长……”听到这些消息,“李大龙”团长马上知道自己要丢乌纱帽了,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正当李团长绝望时,信息技术人员“小光”说:“团长,要不要炸掉导弹发射点。”

李团长随口说:“马上炸掉它。”话音刚落,就听到一声“轰——。”听到这声音,犹如他们已经胜利了,使李团长眼中冲满了希望。“轰,轰,轰……”这时来了“钢铁巨人,”胸部印着大大的“钢铁国”国旗。只见“钢铁巨人”轻轻一挥,“拼装”军的“P—1250”坦克就“嗖,嗖,嗖……”被炸飞了。看到这幅景象,“拼装”军士气大跌。“哧,哧……,”“拼装”军的“雅客第斯”号空中母舰来了,“拼装”军陆地部队马上撤回基地。可不一会儿,“雅客第斯”号就机毁人亡了。“钢铁巨人”更加得意了,准备大干一场。“拼装国”出动了秘密武器“黑鹰”号。“黑鹰”号向“钢铁巨人”发射了“格拉斯”炮,激起一大团烟雾。烟雾还没散,“黑鹰”号就被“钢铁巨人”的“重力拳”打散架了。“拼装”军司令气疯了,下令出动刚研究好的“普罗美修斯”号。“普罗美修斯”号一出动,就用“主星炮”把“钢铁巨人”打成烟了。

“冲啊,为‘展翅’他们报仇!”喊声震撼着战场,战士们两眼喷射出仇恨的火花,消灭了敌人。胜利的“拼装”旗在战场的废墟上飘扬!

相关期刊更多

黑龙江气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气象局

北方文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棉花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农村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