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桥的说明文

桥的说明文

桥的说明文

桥的说明文范文第1篇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别。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干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实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实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如)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

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⑴ 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⑵ “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规范。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七年级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

(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如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

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

根据:

⑴ “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⑵ “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标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坚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和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桥的说明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南;古代桥梁;诗词;传说;徐霞客游记

桥梁文学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神话传说、传记、游记、诗词等文学题材中涉及桥梁的一种文学形式。桥梁依山傍水、一虹长天,从来都是人们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形式的桥梁都被人们描写刻画过。桥梁文学是研究桥梁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是桥梁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将主要从桥梁诗词、游记、传说等三个主要方面阐释云南的桥梁文学。其中诗词选有代表者录入,游记则以《徐霞客游记》为探讨重点。

我国的桥梁文学源远流长,《诗经・大雅・大明》诗曰:“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中国浮桥源起的文字依据便是诗歌。在文学史上,秦汉繁盛、风靡一时的辞赋,一直影响到魏晋。(1)桥梁文学也是如此,如曹操的千古名句:“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唐宋时期是古代桥梁文学发展的高峰,桥梁主题充斥于李杜等文学大家的字里行间。而云南的桥梁文学在元明以后才逐步的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一是南诏、大理国割据一隅,云南历史发展相对封闭,没有搭上中原桥梁文学发展的顺风车,及至元代归于中央王朝版图,这些并非主流的文学题材才初现端倪。二是中国的文学一直把持在知识分子手中,而云南的知识分子直到元代后才重新进入中国士大夫的行列,其诗文才被记录在册,有关桥梁文学的内容也才出现,这是云南桥梁文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一、云南桥梁诗词

自从建安诗人写桥入诗,(2)隋唐以后的诗人词客,为桥梁写下了大量清丽动人的诗句,情景交融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桥梁的深厚情感。1800多年来,以描述桥梁为主题的诗、铭、赞、颂、记,数量之多,是一个难于统计的巨大数字。这些桥梁诗词不只是文人学土一般抒情之作,其中也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及对桥梁功用上和艺术上的各种描述与评价。研究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发现我国古代桥梁艺术和风格的精髓所在。

诗词或言志或咏物,当诗人骚客以桥梁为咏唱对象的时候,就构成了桥梁诗词,因此桥梁诗词属于咏物诗一类。如前所叙,云南的桥梁文学远远滞后与中原,元代以前的桥梁诗词鲜有记载,为数不多的诗文,描绘了云南鲜活的桥梁景致。

其一是桥景诗词。桥景诗词以桥入景,著名的“小桥流水人家”即为典范。如:

天生桥

绝壁江门锁玉虹,人间何事觅神工?

金铸赤日千雷吼,夹目黄昏一鉴空。

隐隐仙关通上界,重重天险控南中。

近闻绣斧增华表,今古题评合占雄。(3)

在诗中,杨达之(4)将大理天生桥描绘成绝壁虹锁,同时代的诗僧担当却诙谐地说:“道人有志在青霄,末晓烧香早上朝。山到流进不入海,掉回头去搭天桥。”同样的景物,有的述之以景,而也有人化之为事,以事度之。诗歌从不同的观察点切入,更增加了天生桥的神秘与险峻。只闻其诗,不观其景,就能让人记住大理有座天生桥。

康济桥赋四绝

一径行回傍碧,清溪转处耸虹腰。

行人千载资康济,胜绩重瞻锁石桥。(5)

诗人何立言(6)作四首绝句,详细的记录了当地人捐资修建桥梁的经过和康济桥的风景,一条小径在绿叶碧水的陪衬中弯弯曲曲通到康济桥,桥梁高高的耸立在小溪上,“耸腰”一词让静止的桥梁一下充满动感。

虹 桥

曲岸翠微深,清流虹影寂。

偶然禅客来,缥缈携瓶锡。(7)

诗为马子云所写,描写的是丽江玉泉八景之一的虹桥,尽管今已物是人非,但诗中的虹梁和清幽寂静的环境却依然令人回味向往。(8)

澜沧江

派落西荒外,洪涛地来。

滩高鼓怒雪,峡迫殷潜雷。

野渡绳争溜,岩梁栈欲摧。

东南雄保障,声震渤溟隅。(9)

这是与马子云齐名的牛焘(10)所作。牛焘与马子云皆长于音律,时人称为“牛琴马笛”。牛焘诗才潇洒,写景如画,无不生动潇洒。澜沧江索桥的危险,历来为人所恶,唐朝独孤及《笮桥赞》云:“笮桥空,相引一索。人缀其上,如鞣之缚,转帖人渊,如鸢之落,寻而上,如鱼之跃,倾刻不戒,殒无底壑。”(11)独孤及写人而牛诗写物,从不同的侧面将澜沧江的凶险描绘给了世人。“野渡绳争溜,岩梁栈欲摧”,与石屏诗人许贺来诗描写红河山水的“苍峰千丈玉槎牙,江村日落人争渡”句,用相同的方式道出了云南人民不同的交通手段。

其二是桥事诗词。以诗记桥梁事迹,要么祝贺新桥建成,要么夸赞重修义举,这样的内容在桥梁诗词中不少。桥事诗词包含有大量的信息,是研究桥梁的重要资料来源。但诗词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原始的信息加以处理才形成文学,再加上作者本身的主观感受,桥事诗词纪事信息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需要参照其他历史资料,考究利用。

华马国(12)

政暇西行华马国,铁桥南渡石门关。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13)

明朝丽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写的这首诗,(14)告诉了人们著名的铁桥在丽江位置和澜沧江的流向。杨慎的诗作则曰:“碧鸡金马古梁州,铜标铁柱天尽头。试问平滇功第一,逢人惟说颖川侯。”(15)显然,杨慎的眼光从丽江拓展到了全省。其后,清人在《南行漫兴》中重提铁桥旧事为:“何处标明铜作柱,早日转饷铁为桥。”(16)可见即使铁桥斯逝,但在云南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仍然在诗人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修彩云桥

积雨村墟烟火销,马前沙涨回齐腰。

沟渠不治农人叹,禾稼常为潦水漂。

凿石苦闻鞑靼急,搴裳愁杀路途遥。

济川无策甘崖壑,且向人间理断桥。(17)

李元阳是云南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名人,其晚年编著的明万历《云南通志》是研究云南的重要史料。在这首诗中,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当时彩云桥附近的老百姓深受水患之苦。

康济桥赋四绝

巨津北折崎岖路,风雨秋山跋涉难。

履坦咸歌贤守绩,熙来攘往万人欢。(18)

何立言在绝句中用前后对比的手法,从跋涉难到万人欢,说明了桥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竹枝词

元宵佳节女忸怩,香柱绕桥插整齐。

干艾点燃烧痛处,石狮身上自为医。(19)

杨品硕(20)的这首竹枝词,诗意是说正月十五元宵节,一个妇女带着香纸和艾草来到桥边,顺着桥脚插满了香,然后用艾对照自己的痛处,炙烤桥头狮子相对的地方来进行治疗。这首诗生动的记载了清朝时期,丽江一带流行的一种风俗。

其三是指名桥诗和无名桥诗。指名桥诗的作者在行文中明确指出了桥梁名称,表明作者的写作是以桥梁为中心的。如《玉溪桥》云:“试问溪桥古有无,于今高插一虹孤。”又《题修文桥》云:“城墙工俊建斯桥,名赐修文事已遥。”作者以直接以桥梁名为诗名,则其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要么描写桥的景致,要么题注桥的事迹。

无名桥诗的作者不提桥名,甚至不提桥型,用桥作为诗景的点缀,境界的优美迷人,表现方法的含蕴幽深。如明人孙继芳的《新添次韵》:“仙源溯尽水西头,欲采汀花赋远游。岩径曲盘千幛入,野桥斜渡一溪流。”(21)而“流水小桥杨柳绿,落花微雨鹧鸪啼”则清新别致。

二、《徐霞客游记》与云南桥梁文化

云南是徐霞客晚年“万里遐征”西游的终点,也是其一生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自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五月初十入滇,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正月东归,徐霞客在云南游历考察达一年零九个月,足迹遍及今天的曲靖、昆明、玉溪、红河、楚雄、大理、丽江、保山、德宏、临沧等10个州、市的46个县境。在其游记中记录了大大小小数百座桥梁,为云南桥梁文化的研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在《游记》中,徐霞客对自己的游踪,包括方位、路线、程站、里距,记载都很详尽,此外还记录了大量的铁索桥、木梁桥、石梁桥、石拱桥、风雨桥、藤桥、浮桥等等其路程中各式桥梁,特别是一些重要桥梁的名称及位置,描述了部分桥的结构、规模、功用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北盘江铁索桥、澜沧江铁索桥、龙川江藤桥记载十分详细,保留了大量古代桥梁建筑技术资料。

《游记》所载第一桥为太华山朝天桥:“由此南上为朝天桥。桥架断崖间……”。(22)之后是临安颜洞的桥:“……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何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其他费亦百金……”(23)均不过寥寥数语。在其他地方则仅言以有桥、有梁而带过。以今天的眼光看,对于桥梁这一交通中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旅行家,其总体著述仍然略显简约。细究下来,盖因徐霞客入滇,只为山川而来,故只能在奔走名山大川之余记述桥梁。

徐霞客记桥是因为无桥不可行,桥梁是道路上的客观存在。只有当桥梁有殊胜如澜沧江铁索桥或其他异趣的时候,才引发记述的激情。如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三月初七,晨行至篆长河边,见“有新桥跨之,是为独木桥。想昔乃独木,今虽石犹乃旧名也。”难得见到其对小小的独木桥花这么多笔墨,皆因桥已石而仍用木名之,让人费解且哑然失笑。同月十一日至喜州,“夜同巢阿出寺,徘徊塔下,踞桥而坐,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间,令人神思悄然”。(24)通观游记前后文,附近并无桥梁记录,此间忽然在“神思悄然”间,得坐于桥上,因而此桥从何而来让人困惑不解。可见徐霞客平常行色匆忙,无暇顾及小桥流水。在少有的安闲中,观察的细密度提高了。

徐霞客记桥简略,除了目的性因素之外,还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我国古代文献并没有详细记述桥梁的传统,这种传统也反映到《徐霞客游记》中。此外,游记简略记录桥梁,也与其快速的游历模式有关。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走遍云南众多的山山水水,仓促的时间限制了徐霞客对更多桥梁作更细致的描绘。

在《徐霞客游记》中,凡写桥就有方位相随。“有桥亭跨两崖间。越其西……”、“有西北二里,下至坞中,渡溪,是为洗心桥”;“有木桥南北跨之,左右俱有村庐,南度之”;“有石梁南跨之,……梁之南,居庐亦盛”;“将南入峡,先有木桥跨其上流,度桥而东”等等,这样以桥作为其路线变更坐标点的记述不胜枚举。

在旅途之中,登桥而望、踏梁远眺,将桥梁作为视角原点的做法,是由桥梁特殊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桥梁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其建造、修葺还是连接、交通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桥梁所在地就成为一个重点场合,古时多为关隘要津,桥梁出现的时候,往往伴随时空的变化,所以在游览中和其后游记中,桥梁便成了徐霞客旅途的方向坐标。

三、桥梁传说

在云南的桥梁文化中,还有一种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即桥梁的传说。传说即口耳相传,是人类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文化传承方式之一,若有神异其间,则为神话。及至文字产生后,传说便发展为文学形式之一。神话传说作为早期人类社会的“活化石”,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由于神话表现了各族先民的精神特质、具有“永久的魅力”,因而一直为后人所喜爱、传诵。桥梁出现在许多民族的传说故事中,说明其在人类早期社会生活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与桥梁有关的传说故事要么讲述桥梁的来历,要么讲述桥梁民俗的缘起。

云南由于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诸多原因,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曾中断的神话王国。(2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蕴藏丰富、各具特色的神话,在我国南方神话中,最有代表性和特色。而这些神话里面,包含许多桥梁的因素,成为研究云南桥梁文化的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2)茅以升著:《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3)桂明、赵晏海编:《白族历代诗词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4)杨达之,生卒不祥,大理白族,明朝学正。

(5)桂明、赵晏海编:《白族历代诗词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6)何立言,生卒不祥,大理白族,字荩臣,号石渠,著有《三不朽斋诗文钞》。

(7)赵银裳编:《纳西族诗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页。

(8)马子云(1782-1849年),云南丽江人,原名马之龙,回族,其诗文刊入《云南丛书》。

(9)赵银裳编:《纳西族诗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10)牛焘,字涵万,著有《寄秋轩咏草》三卷。

(11)茅以升著:《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119页。

(12)华马国,巨津旧称,这里指丽江。

(13)赵银裳编:《纳西族诗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诗中黑水即金沙江。

(14)木公(1494-1553),字恕卿,号雪山,其诗曾入选《明诗别裁》。

(15)茅以升著:《茅以升桥话》,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页。

(16)茅以升著:《茅以升桥话》,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页。

(17)桂明、赵晏海编:《白族历代诗词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18)桂明、赵晏海编:《白族历代诗词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19)赵银裳编:《纳西族诗选》,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20)杨品硕,(1811-1894)丽江人,字大田,贡生,著有诗集《雪山樵吟》。

(21)茅以升著:《茅以升桥话》,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8页。

(22)朱惠荣著:《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4页。

(23)朱惠荣著:《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39页。

桥的说明文范文第3篇

一位哲人曾说:“生命的终极目标是从此岸走向那遥远的彼岸。”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抑或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我们的目标是渡过那片海抑或那条河。也许有人要说,可以乘船渡过,但我要说我们需要的是一座生命之桥,因为有了它,人人都可以渡河了。

说到桥,不禁想起牛郎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彩虹桥凝结了世人的期盼,等到相会之时便成为人间佳话。虽然我们不可能拥有传说中的那一座七彩桥,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桥。因为要渡河,我们必须努力营建自己的生命之桥。如此才可能通向彼岸,走向人生的辉煌。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命之桥,当你修建完成之后它是永远存在的,它将助你的后代子孙更顺利地迈向成功,达到人生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目标。它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有着一种传承生命轨迹的作用。后人将迈着你曾修筑好的生命之桥去进一步探索世界,开辟未来。因而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生命的篇章才得以不朽。一座座的生命之桥,一座座的不朽丰碑。这桥凝结着你的辛勤汗水,记录着你曾有过的生命轨迹。可以这样说,那生命之桥便是你生命努力成果的见证,是你生命拼搏的过程凝结。

生命需要一座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座“桥”。那桥可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也可以是石桥、板桥、铁索桥,抑或凝聚着高新技术的现代文明之桥。每一座桥都是别具风格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各不相同,每个人对人生的追求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过程不同。如果生命是一座桥,那桥下的河流、海水便是生命中的磨难与挫折,荆棘与坎坷,每个人都努力着架起一座生命之桥去跨越它们,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由此,“神五”载着杨利伟飞向了人类文明以外的世界,“神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架起了通过太空的中国人民的生命之桥,我们难道不应倍感骄傲、自豪?那载着人类文明的生命之桥显示了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

回到现实,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像杨利伟那样的人,也不可能人人驾着太空飞船遨游太空。但我要说:你是雄鹰就不要唱骆驼的歌,你是小草就不要攀大树大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去营建自己的生命之桥,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无悔无怨,因为我们都曾努力过。相信自己,相信这样一句话:我并没有失败,只是还没有成功。那么生命之桥便会一直通向成功的彼岸,通向传承人类文明的世界!

桥的说明文范文第4篇

今年1月至3月,杨明义笔下的“江南百桥图”在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惊艳登场。江南古桥,这些饱经风雨浸润的“迟暮美人”风姿万种,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岁月沧桑的见证。古桥无言,静默地守候着自己的前尘往事。在杨明义的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时间流逝里的生命感动,怀想茶熟香温的江南生活。

杨明义历时三年多,绘就了江南百桥图。跨在江南小河上的古桥,轻灵而温婉,虽然没有当年新建时秀美的青春容颜,虽然桥下的流水不再如同当年那样清澈,可是,她们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倔强地让过往的行人匆匆经过。每一座桥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留下足迹,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彩虹似的梦。

不久前,一个烟雨蒙蒙的初春午后,记者轻轻叩开杨明义的家门。他身材魁梧,长发垂肩,看上去不过五十来岁的样子,身上独特的艺术家气质,令人过目不忘。如果他不说自己是苏州人,猛然看见,是很难猜测他是哪地方人。不过,“一方水土一方人”,杨明义画江南百桥图的“缘起”,还是缘于对故乡的深挚感情。

“水乡的桥连接着千家万户,风风雨雨历尽沧桑。我画她们,就是要把家乡的桥所展示的独特美留下来,在反复观察构思又再三推敲的创作过程中,我对先祖留下的伟大遗产越发充满了敬畏之感。我庆幸生长在古城苏州,从小浸润在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的古吴文化之中,这些都成为我此生精神上的支撑和追求。”杨明义深情地说。

杨明义对于江南小桥的爱恋与痴迷,就象生长在他心灵上的一棵树,随着岁月根深叶茂。随着时代的变迁,水巷小桥的功能越来越弱化,有的地方拆除了不少承载岁月沧桑的古桥。这使杨明义画百桥的心愿更加迫切,他担忧自己钟情的那些古桥突然哪天不知去向。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江浙之间,寻访自己心仪的“美人”。

杨明义记录了他与每座桥的“缘分”,他画百桥图的心路历程,汇聚成了一百篇耐读的小散文。“原来这里看得到对岸的河面,现已经被眼前沿河居民新扩建的建筑挤掉了,而石桥的栏杆也被墙壁遮住,已不起她的作用了。但在白墙夹缝中的石桥却反而变得苗条起来,雨淋在石桥上反射出明亮的反光,倒影晃动着,屋前墙上的粉红色的蔷薇花已开。水乡春天的气息,蔓延在每个行人的心头……”读杨明义的文字,也象他的画那样,有种温暖的湿润令你感动,引领你走进诗意惆怅的江南。

“上桥的村姑,请你慢些走,让我好好描绘你那婀娜的身影。”杨明义展现的不是静态的小桥,而是鲜活的江南韵味,桥上正有人撑着伞轻轻走过,桥下有小船悠悠摇过;其中,有一幅特别富有生活情趣的画,一群鸭队正摇摇摆摆地挤上小桥中间,它们争先恐后,有几只领头的鸭子早已熟悉这必经之桥,还赶在主人前头呢,人们仿佛听到鸭子们活泼泼地欢叫……

杨明义选取的一百座古桥,不仅有苏州的老桥,还有绍兴、湖州、嘉兴的桥。其中,苏州的桥有60座,绍兴的桥有21座,湖州、嘉兴等地的桥有19座。看了这些古桥,感受到了吴越之地人缘相亲,文脉相连。“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越州即绍兴,有“万桥博物馆”之称。

杨明义所画绍兴的桥中,有安昌、东浦、斗门、柯桥的古桥。他说:“到绍兴,一直使我激动的是交错在水网之间的迥异造型的桥,看不够也画不完。”有一次,他在一位路人的指引下,寻访到了位于五星乡的古虹明桥。这是一座很美的多折桥,如长龙般优美地盘旋在水上,有几处不堪负重倾斜,正是岁月留下的刻痕。此后,他心里始终惦记这座古桥,默默祈祷,保佑此桥长寿!

在百桥图中,有六幅周庄的桥。杨明义也被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1978年,他创作《水乡的节日》,就是以周庄为背景的。杨明义和陈逸飞是好朋友,1982年,陈逸飞从美国来苏州,杨明义陪他在苏州跑了四五天,陈逸飞意犹未尽,问还有没有好地方。于是,杨明义又把他带到周庄。这便是陈逸飞那幅名画《双桥》诞生的“缘起”。后来,哈默把《双桥》作为礼品送给了邓小平,周庄因此闻名世界。

杨明义画的第一百座桥,题为《通向天边的纤桥》。对纤桥的最早印象,来自他喜爱的电影《舞台姐妹》,影片中的女主角沿着一条长长的石板纤路,和纤夫一起拉纤,一步步艰难前行。于是,他决心寻找这长长的纤桥。“”中,他和同伴从苏州出发徒步“串联”去浙江水乡,走了十多天,步行至绍兴柯桥时,脚上磨出了许多血泡。当梦寐以求的纤桥真切地出现在面前,他忘记了疲惫,忘情地把眼中的美景速写下来。尤其是那长长的古石板纤路,似乎通向天边,正默默地引领他进入艺术的圣殿……岁月好像永远定格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这是纤桥给他的震憾!

自从杨明义画桥以来,接到无数热心电话,人们纷纷希望他去画当地的古桥。“江南的桥是画不完的。”杨明义意味深长地说。

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江南百桥图作序,他在序中说:“从桥头抵达彼岸将有漫长的回忆和随想,这是有心人一生美的历程的缩影。看明义的画,上了桥,忘了下来。”

记者在苏州博物馆,看到许多参观者舍不得从“桥”上下来,舍不得离去。由百桥图,他们想起了故乡的桥,想起了自己走过的桥。也许还会想起长辈常说的“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南方的桥,准确地说,江浙的小桥像梦,像一个个从未真实过的微笑的小情人。你会细数往日的桥,桥下涟漪,倒影,一丝飘来鬓边的蛛丝,一线掠过腮边的初春之风。夜晚的桥灯,早晨的薄雾,草香,穿过桥下的橹声,远处雾里有寂寞的野鸟的呼唤……”这是黄永玉对江南小桥的感觉,而杨明义用画笔诠注了一座座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桥,呈现了恍如梦境的静好江南。

桥的说明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静力荷载试验 中承式拱桥,承载能力 检测

1 引述

随着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早期建成的桥梁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由于设计荷载偏低,使用时间长,出现了桥面龟裂,破损,露筋,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深度等严重的问题,对桥梁使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些旧桥已经处于危桥状态。对于这些旧桥不可能全部拆除。因此,应对这些旧桥进行检测加固,使其满足承载力提高,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的需求。

2 中承式拱桥桥梁概况

下部构造:主拱基础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拱座,桥台为U形桥台,两桥台直接放在两座拱座上。

为保证桥梁运营的可靠性,检验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工作状况,先对结构进行建模计算,算出理论值,然后再对该桥进行成桥静力荷载实验研究。

3 试验目的

1)验证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2)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工作状况;

3)检验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和运营荷载等级;

4 试验项目

通过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计算值均大于实测值

5 承载能力评估

根据本桥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分析,结合承载能力评估方法,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校验系数是评定结构工作状况,确定桥梁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结构不同,校验系数也不同。一般要求校验系数≤1,值越小,说明结构的安全储备越高,反之亦反。威平大桥在各个工况的各级加载下,各个测试截面挠度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校验系数在0.85~0.93之间,均小于1.05,说明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要求。相对残余变位最大值为7.2%,均远小于《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规定的20%,说明桥梁处于弹性阶段。在各个工况作用下,各个测试截面的应变的实测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校验系数在0.793~0.98之间,均小于1.05,说明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拱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结构的受力对称性比较好。由此可见,威平大桥经过10年使用,交通量虽然增长,但结构性能依然良好,虽有少量病害,但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进行加固。

6 结束语

目前国内外仍以静力荷载试验作为检测桥梁承载力的主要方法。本次静力荷载试验表明:结构检测结果与设计值基本吻合,计算理论安全可靠,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弹性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