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范文第1篇

扬州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邵靖鸥,顾玉兰,毛一扬,贺小明,陈世兰

阿苯达唑合并噻嘧啶驱除动物体内肠道线虫的效果 唐中玖,陈闯,张孝蓉,张德洪,陈亚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引文分析 杨振琼

弓形虫保种的实验观察 张洪花,辛福敏,贾凤菊,岳继娥,李怀菊

微小膜壳绦虫卵的孵化观察 张维真,马学斌,赵建玲

开放前后23年东莞市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夏宪照,冯志阶,张巧利,陈婉雯

枝江市丝虫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研究 阮绍玉,杨开芬,赵生英

青海省人群蛔虫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刘海青,韩秀敏

吡喹酮治疗对日本血吸虫31/32 kDa抗体的影响 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王圭,覃金红,彭胜国,王松茂,陈爱山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心脏损伤的观察 韩定芬,姚万红,陈静卿,李瑛,张培喜

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分析 哲增科,张驰,王霞

种媒介蚊种的氨基酸代谢 朱翔,赵郁光,蓝明扬

云南省保山地区首次发现斯氏肺吸虫 李春富,邓永元,李加全,李赵荣

疟疾的DNA疫苗 赵稳兴,赵彬,周平

氯喹的抗疟作用方式及其抗药性的产生机制 陈泽建

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研究进展 李淑萍,陈雅棠

多种寄生虫种群感染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尹克霞,李玉民,黄勇

多种寄生虫种群感染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尹克霞,李玉民,黄勇

绦虫及其虫卵的电镜制样探讨 徐敏,卢鹤翔,田喜凤

间日疟原虫PCR检测试剂盒用于疟疾监测的现场评价 夏惠,沈毓祖,高琪,方强

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 黄志彪,阮彩文,黄建康,潘波

咯萘啶分别与甲氟喹等5种药物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 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

滁州市疟疾疫情调查报告 许陆珊

抗弓形虫表膜抗原P3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李永华,张洪花,陈秀春,刘锦华,扬春贵,李新华

疟疾暴发流行点媒介按蚊人血指数调查 尚乐园,陈建设,刘辉,李爱民,苏玉杰,顾政诚,罗曼珍,郑香

扁桃酸对感染小鼠腹水中弓形虫速殖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司开卫,李哲,程彦斌

不同品牌洗涤剂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的效果观察 王克信,宋葆华,高兴政

乳腺猪囊尾蚴病2例 高晶,栾桦,刘书绵,管凤香

四川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晚期丝虫病患者调查 张富南,饶忠秀,张选明,王名佩,席芸华

云南省的传疟媒介及其有关的生态习性 董学书,DONG Xue-shu

疟疾的形势和抗疟药现状 王京燕,翟海峰,WANG Jing-yan,ZHAI Hai-feng

弓形虫性脑膜脑炎 孙卫亚,SUN Wei-ya

甲苯咪唑治疗12例囊型包虫病的效果观察 蒋次鹏,JIANG Ci-peng

河南省疟疾回升原因及对策 李自钊,苏云普,LI Zi-zhao,SU Yun-pu

128名性罪错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分析 李继民,张燕,李桂兰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定量分析及其意义 于忠省,桂希恩,陈德基,骆名其

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抑郁状态分析 徐存理,程刚,张爱梅,马巧荣,杨秀芹

脑囊虫病患者化疗前后脑电图和影像学改变 王中磊,葛凌云,王昌源,胡颖新

东方疖的治疗观察 纪爱萍,甘绍伯,冯曼玲,JI Ai-ping,GAN Shao-bo,FENG Man-ling

长白山吸血蠓昼夜活动节律观察 王典瑞,许国战,刘莹,高梅,赵大力,叶青山,刘莉杰

阴道毛滴虫感染与男性不育症关系的研究 郭永和,刘永春,秦剑,GUO Yong-he,LIU Yong-chun

华支睾吸虫病影像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杨伟萍,李航,丁战玲,李晖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杀虫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岳继娥,霍海英,杨淑芳,傅婷霞,毛德华,史世俊,高歌

B超在包虫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贾凤菊,高凤林,王维真,魏庆宽,朱宇英

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周金春,蔡春,曾庆仁,张顺科,曾宪芳,易新元

免疫耐受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段义农,李荣,周全,彭光仁

婴幼儿疟疾43例临床分析 陈波

乙酸β-哌啶乙酯与钉螺足平滑肌M胆碱能受体的量效关系 王少林,夏国瑾,吴世玉

寄生虫cDNA文库的研究 凌家俭,张耀娟,章子豪

广西弓形虫病研究概况 吕元聪

保德县25所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赵改荣,岳丽萍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秦志强,曾庆仁

近10年海南省疟疾流行趋势分析 杜建伟

不同高度、水质及容器颜色蚊幼孳生情况观察 王淑玲,杨德坡,孙传红

利用国外防治经验控制人群肠道蠕虫病的研究 汤金能,张尔祥,周建华,汪永义,龚有颖,郭春华,邹树文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 孙东栋,周再高,曾抗

胆总管直接引流华支睾吸虫的动态观察 蔡连顺,王国志,朱丽贤

习惯性流产患者弓形虫循环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刘爱芹,张唯哲,张晓莉

黑龙江省东宁县吸血蠓的种群及习性调查 王春梅,刘国平,孙春燕

湖北省疟疾的流行与防治现状及对策 陈尚全,张绍清,徐博钊

桂西山区恶性疟防治与监测 林永键,覃业新,梁铭海,李富书,覃民强

男性尿道滴虫感染2例 吕慎修,李学敬,沈秀忠

黑龙江省肇源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段淑梅,葛洪安,李承红,王叶红,于桂

大连地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5年防治工作调查报告 程晓馨,崔昱,郑莉莉,王莹,戴晓冬,陶林,陈凤仪,姚伟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1 0年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王勇

浦东新区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状况调查 蔡凤珠,蔡黎,陆敬青,马杏宝,张宝秀

寄防事业发展中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李绍兴,李美玲

市场经济条件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应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 李美玲,李绍兴

三峡库区肺吸虫病病例报道及流行病学调查 潘会明,陈连璋,王承全,易正定,卢德新,张新华,秦胜,周相朝

菏泽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及婴幼儿肠道蠕虫感染调查 陈仁强,张华国,王乃硕,万功群

蛲虫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赵亚娥,张慧,常燕,寻萌,吴小红

葡萄糖酸-δ-内酯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的研究 耿志辉,韩淑梅,侯芳玉

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阴道毛滴虫的研究 赵建玲,高兴政

住院病人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李绍兴,李美玲,王微

病原生物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104-02

一 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我校提出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

我校办学为专科层次三年制教育,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护理、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医、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提出“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和“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格考试”的教育理念。

二 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

1.研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明确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医学生重要的和必修的医学基础课,主要阐述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三大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免疫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建立无菌观念,学会常用病原生物标本检查的操作技能。通过研究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的重难点。

2.研究教材

笔者从事过中专教育,分别使用和研究过肖运本、吕瑞芳老师主编的中专教材,都写得通俗易懂,特别课后设置了习题集,学生能够用来做达标训练。现在主要从事专科层次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工作,用过陈兴保老师主编的第5版教材和正在使用的是肖纯凌、赵富玺老师主编的第6版教材,第6版教材紧扣医药院校3年制教学大纲、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教学内容从形态到功能、由易到难进行编排,根据专科教学实际删减或增加了部分内容。专科教材与中专教材相比,知识难度加深但缺少了课后训练题目。我编写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复习提纲和《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习题集,以强化学生的学习。通过研究和使用教材,明确了章节的重难点。

3.研究教学方法

第一,实例引入法。通过讲授一些患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侥幸康复的人不再患同一疾病引入本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因为免疫功能就存在于我们自身的实例,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讲授法(传统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可带挂图、模型等辅助教学。

第三,归纳总结法。通过教学双方的互动,让同学们能初步归纳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及总结本次课程在教学中的意义,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了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第五,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医学免疫学》知识部分,我对Ⅰ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讲解,就以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病例为导向,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讨论和回答了“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防治原则?”等问题,最后我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作了补充、总结。

在《医学微生物》知识部分,讲解乙型肝炎病毒知识时,我布置了“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的问题,在讨论中加入“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女性孕育胎儿相关问题”,并引入医院能否在常规体检中做“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问题,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全面,更贴近于临床,也学得更积极。

第六,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近年来,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越来越多,在讲《病原生物学》部分知识时,我引入“食堂工人手上有化脓性感染病灶,大家就不能吃他做的饭菜”生活实例,使学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伤口化脓和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后续学习更感兴趣。在讲《医学免疫学》部分知识时,我把抗原比作异物(非己物质),把免疫应答简化成抗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战争,把为什么乙肝疫苗要接种三次与再次应答能产生更多的抗体保护机体结合起来。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更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4.研究学生

第一,学生为主体。我校中专学生多为没达到当地高中录取分数线者,他(她)们学习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直观讲授法,以便于学生理解。我校大专学生层次比中专高,心智日趋成熟,就要求教学内容上加深,可探索PBL和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护理专业为主,多专业并存。我校在校大中专生人数接近20000名,护理专业人数占80%。所以我除了研究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外,还研究护士和其他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在专业教学中结合资格考试题型和内容讲解。

5.研究评价体系

第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平时的提问、理论测试、模拟实践检测等多种形式综合考评。现在我校的学生成绩总评中,平时成绩占20%(作业笔记10%、考勤纪律占10%),期末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单独考核,与将来的实习分配挂钩。这就使学生树立“实践技能和理论学习一样重要”及“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格考试”的学习理念。

在职业教育受到国家、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校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走出一条“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格考试”的特色教育之路,笔者以所任教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教学作了探索。

参考文献

[1]吕瑞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病原生物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教学策略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内容多,理论深,更新较快[1],同时,该学科常与其他学科有交叉,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对该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各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本文对400名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对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进行改革,内容如下: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将过去单一封闭、灌输式的教学改变成开放和讨论式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学方法的改变,将过去只重视理论教学改变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三、原来只是一味的讲解该门学科的知识,改变为联系相关学科进行拓展和讲解,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1.2 具体措施

1.2.1 加强实验教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实验出现的结果联系起来,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

1.2.2 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涉猎的范围很广,在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和其他的学科,比如药物学、预防医学和传染病学等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的理解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2.3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从报刊中获取新的知识;二、通过网络获取,网络作为现代主要的交流工具,为学习提供的广阔的资源和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学习、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三、继续深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4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是不断深入的,知识内容也不断的增加,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失去兴趣等,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查询来总结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讲授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普通的教学方法立体感不好。多媒体教学作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静态的东西变成动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3],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1.2.5 创新理论教学模式

一、根据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来讲授,例如根据临床上常发生的泌尿生殖道疾病,来给学生讲解霉菌、阴道毛滴虫、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的知识;根据脉管系统疾病,给学生讲解汉坦病毒、疟原虫和布鲁氏菌等的知识;二、根据流行病学来进行讲授,因为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都是流行性的,可以将两者进行横向上的联系,相互融合。

2 结果

2.1 考核情况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情况见表1。

2.1 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见表2。

3 讨论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对这门课程加强重视,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原来普遍应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弊端越来越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根据现状,本文提出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效果显著,因此,作为一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晓静.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23(6): 760~761.

病原生物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无菌操作 实验技能

认真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精心编写教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写出实验课的教案。书写教案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技能,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掌握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正确地解释实验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应系统地钻研相关学科的内容,不断扩大知识面并接受新知识。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同时通过实验来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要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了解实验的全过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初步基础。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提前进行预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预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步骤。由于微生物实验准备过程比较繁琐,提前预试非常重要。如做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因此要提前3~4天做预试;又如抗原-抗体反应试验要应用血清等诊断试剂,要事先稀释血清,使它们的比例合适才能出现理想的结果,因此也要提前进行预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严格要求操作,做好实验考核

做好示范教学,严格规范操作。实验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对于难度大的实验,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要将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引起重视。例如,做药敏试验时,先给学生做示范,强调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①实验所用的细菌是活菌,故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②细菌的接种一定要均匀密集;③贴药敏纸片时,纸片之间的距离要合适,而且要平帖于培养基表面。示教完毕后,学生开始操作,这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对不正确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对实验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很多实验结果需要18~24小时后观察,如细菌的培养、药敏试验等。就药敏试验的结果来说,通过结果的观察,使学生了解该菌对哪种药物敏感,对哪种药物耐受,临床治疗时应选择哪种药物,然后教师介绍该实验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疗程,使病人早日康复,把实验与临床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如实地书写实验报告,错误结果要详细的分析其原因。

做好实验考核,评定实验技能。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要进行实验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括:①辨别细菌及寄生虫虫卵的形态;②操作技能;③实验报告。另外,还要结合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形态观察、技能操作,通过抽签选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报告根据每次实验后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教师对整个考核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实验考核,使学生能重视实验教学,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病原生物学范文第5篇

一、教学理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内容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复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极大的教学难度,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记忆困难,容易遗忘的现象,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快教学模式转变的速度,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展开工作,以便将复杂抽象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形象化的教学模式,该种方式可以将复杂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变的简单易懂。另一方面来说,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应当趋于合理化,根据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内容,并且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保证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保证最终培养出的是医学类各专业发展真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1]。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与教育教学制度的完善,高等院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综合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教学方法:

(一)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在实际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课堂过程中,高等院校教育已经逐步开展高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式,从而革新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育教学模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并重视实战演练,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能力,培养出知识理论,实践技能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共同发展的高校学生。伴随着教学模式的革新,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搭建实践教育教学平台,引进医学免疫教育教学知识技术以及先进教学设备仪器,重视微生物免疫学实践演练基地的建设,从而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与操作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互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增加学生实践实训,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教学实验理论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结合例子进行说明:菌种鉴定实验前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培养基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验重点,以便实验过程中运用培养基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及接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当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书籍搜索实验资料,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免疫学教育教学,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观看,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教学制度的不断改善,医学免疫教学应当重视理论创新,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根据现有的免疫学教学课程大纲我们发现,免疫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该课程,而不是死记硬背,基于此,医学免疫教育教学理论应当不断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与职业素养。结合医学免疫专业的社会发展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重视免疫学重点内容的教学,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免疫学教学内容时应当结合现代化技术以及设备仪器的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免疫学发展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比如:学习池塘水中的大肠埃希菌群数测定知识内容时,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课程模块以及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测定大肠埃希菌群数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建立职业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免疫学实验教育教学体系。

(三)重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师资力量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标准水平,重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第一,增加行业技术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应当适当增加行业技术教师,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第二,重视教师的职业培养。加强对免疫学教师的职业培养,增强实践基地建设、高校与企业合作、教学课堂研究的方面的评定,开拓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空间,提高免疫学教育教学综合质量。

(四)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革新与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实际的免疫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免疫学知识理论课以及实践训练课堂应当采用评价制度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制定免疫学考核评定体系,重视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出勤率、学习讨论、实验操作等进行评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操作成绩以及在操作中运用理论知识成绩[3]。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从而有效提高免疫学教育教学水平。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对于免疫学教育教学来说目前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以教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简称为LBL,以课堂学习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简称为PBL,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简称为CBL。对于高等院校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尚未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系统性的课堂理论知识帮助学习,在此过程中LBL教学方法依然占据着免疫学教学的主导地位。高校教师应当重视发挥LBL模式教学优势,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免疫学教育教学课堂准备阶段,通常通过引导式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通常结合比喻式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展示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美国著名神经病学教学教授Barrows创立了PBL教育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知识问题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PBL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不足,第一,PBL教育教学模式重点在于问题的学习与解决,大部分学生重心在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上,忽视了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第二,PBL教育教学模式强调问题的学习,当学生对于问题认识不足时会影响教育教学效率;第三,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PBL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上述分析问题,我们结合兴趣小组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兴趣小组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以任意提问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存在问题记录总结,从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进而提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CBL是集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互动式于一身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内容与重点给予学生案例材料,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病例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