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会进行曲

运动会进行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动会进行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动会进行曲

运动会进行曲范文第1篇

每一个班级都到指定地点坐好。瞧!我们班所选拔出来的十六名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在跳高处,五年级女子组跳高比赛开始了!只见我们班的李浩珍同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正准备向横杆冲去。她从容不迫,逐步加速,在快接近跳杆时,双脚迅速抬高,一个腾空跨过跳杆,她那快速弹跳的身躯,犹如一只敏捷的燕子。哇!全班同学沸腾了,她获得了第一名,为我们班级争光了!

在观众一浪又一浪加油声中,五年级女子200米即将上演。我们班的“飞毛腿”王莹君同学镇定地进入了比赛场地,“砰”的一声,发令枪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一缕青烟袅袅上升。跑道上,四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你追我赶;又像脱缰的野马,冲向终点。王莹君同学超过了一名又一名的强劲对手,在快接近终点时,只见她咬紧牙关,挺起胸膛,奋力向红线压去。在大家的加油声中,王莹君不负众望,以0。6秒的优势取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运动会进行曲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问题。文章从曲棍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灵敏素质训练以及柔韧素质训练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对曲棍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能训练 曲棍球 力量素质 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 灵敏素质 柔韧素质

在曲棍球运动中良好的体能基础是运动员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比赛局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针对曲棍球运动员开展的体能训练中,主要涉及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灵敏素质训练以及柔韧素质训练等几个方面。以下就针对这几个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一、 力量素质训练

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主要是以快速力量为主的,其次则为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在曲棍球比赛中,快速力量的作用会在运动员带球突破后的加速过程中、射门的加速过程中、守门员瞬间扑救的加速过程中等多个方面得以体现。因此,要提高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就必须要重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训练。

目前,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卧推、双臂坐拉引、杠铃屈腕、杠铃伸腕、高提杠铃等多种。其中卧推能够有效的发展曲棍球运动员的胸部外侧肌群的力量,双臂坐拉引有助于发展曲棍球运动员的躯干两侧上部以及上背部肌群的力量,杠铃屈腕有助于发展运动员前臂外侧肌群的力量,杠铃伸腕则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前臂内侧肌群的力量,而高提杠铃则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三角肌前部和运动员斜方肌的力量水平。教练员可根据训练的实际需求和运动员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来进行科学的力量素质训练。

二、 速度素质训练

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一般速度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在曲棍球比赛的过程中,随着运动员的跑动,会不停的伴随着起动、停球、传球、击球、转身以及倒地等多种动作,而且运动员还必须根据比赛的形势和赛场的情况灵活的进行速度变换和方向变化。因此,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个人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位移速度等都会对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有所影响。而且,除此之外,相对于其他的球类体育运动项目来说,曲棍球的体积小、球体实,对速度的要求也相应的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曲棍球运动员要想掌握并控制好球,就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一般速度素质和专项速度素质。

在针对曲棍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来开展训练时,教练员应注意关注三个方面,即: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训练、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训练以及运动员的位移速度训练。在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创编有针对性的抢球小游戏来训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而在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训练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快速传接实心球、快速背肌转体等方式来锻炼和发展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最后,要发展和提升运动员的位移速度,则可以通过后踢腿、高抬腿折叠跑、折叠腿大步走以及仰卧快速提腿拉胶带等多种方式来展开训练。

三、 耐力素质训练

曲棍球运动比赛场地的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拿球和射门的机会,需要不断的进行跑位和拼抢,因此,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是始终处于不间断的运动过程中的,这就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机体供能主要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混合的一种功能方式,因此,在针对曲棍球运动员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一定要重视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

要重视曲棍球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运动员的无氧低乳酸训练。这主要指的是通过发展运动员的磷酸原系统功能的能力来进行训练的一种方式;其次是运动员的最高空乳酸训练。最高空乳酸训练则主要指的是通过发展运动员的肌糖原无氧代谢功能能力来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耐力素质的一种方式;最后,运动员的乳酸耐受力训练。在曲棍球运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体内往往会积累一定的乳酸,如果运动员的乳酸耐受力水平不高就会出现肌肉乏力等情况,从而影响技术动作的高效完成,因此,对于曲棍球运动员来说,具备良好的乳酸耐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过程中,同样也要充实运动员的乳酸耐受能力训练。

四、 灵敏和柔韧素质训练

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实质上指的是运动员迅速改变、转换动作以及随机应变的一种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技能水平和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在曲棍球比赛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灵敏素质的运动员能够在跑位、选点、处理球以及防守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优势,能够更加灵活有效的进行战术配合。而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则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转身、跟防等动作的幅度上,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其前后动作的连贯性,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动作的有效性。因此,在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体能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和柔韧素质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日常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进行灵敏素质训练和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十分多样,例如:抢点传球、追反弹球以及转身接反弹球等等,教练员可以根据训练的需要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选择训练方法。但是无论是采用哪种训练方法开展训练,始终要注意在进行每一个练习时,都要对运动员动作的快速性、准确性、投入性进行严格的要求,以尽可能的取得预期的训练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唐玉成.曲棍球项目专项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01).

运动会进行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梯;舒适性;缓冲减振;ADAMS仿真;内置减震装置

0 引言

电梯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而发展,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舒适性是其评价标准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电梯的震动是电梯乘坐舒适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乘坐时间短且震动幅值小,不会影响乘客安全。但振动到达一定值,且频率在人的敏感带时,或者电梯起制动特性差,都会使乘客感到明显不适。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高速电梯以及身体条件差的乘客上。为减小电梯的振动与冲击,工程技术人员一方面从控制角度出发,提出理想电梯运行曲线的方法对电梯运行速度进行优化控制。另一方面从缓冲与减振角度出发,提出加装减振器的方法来减小轿厢振动与冲击。

本文就特殊敏感人群提出在厢内设计隔振缓冲装置的方法,并对简化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1 减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1.1 动力学模型

为研究方便,将人体、隔离装置、电梯组成的系统进行简化,建立减震器与弹簧并联的动力学模型。

1.2 系统输入分析

1.2.1 理想的电梯运行曲线

电梯的速度是电梯运行规律的决定因素,它直接影响电梯的舒适性。常见的理想速度曲线中抛物线一直线综合速度曲线因算法快速,结构灵活,实现起来更容易满足电梯速度控制的各项要求,最为常见,其起动加速和减速制动段速度曲线为抛物线型,稳速运行阶段为直线型。

1.2.2 实际的电梯运行曲线

实际的电梯运行曲线除了与电梯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有关外,还受到电梯曳引系统的转动惯量、随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电梯的实际运行曲线进行测量。选择某型号电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加速度进行测量,由结果可知加速度曲线与抛物线―直线综合性理想曲线较为吻合,且存在随机波动,这种随机波动同样会对电梯的舒适性造成影响,因此再分别研究以正弦振动函数、正弦半波冲击函数、理想速度控制曲线函数作为输入时的系统的输出特性。

2 仿真分析

ADAMS软件是目前应用广泛且具权威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它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

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所建立的系统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仿真模型主要由人体、隔离装置、电梯及它们之间的约束关系和作用力组成。其中建模方法是:将电梯的位移激励s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想曲线,另一部分为振动。

2.2 仿真实验方案

以上述实验电梯作为仿真对象,对上行阶段进行仿真试验。隔振元件暂取减振器,其刚度K=1891.2N/m。以CATIA人机工程模块中国(台湾)80%人体质量(m=73.803kg)作为人体仿真质量。

为探究装置对随机波动的隔离作用,仿真试验中,以不同频率(1Hz、5Hz和10Hz)振幅为10mm的正弦信号作为激励,测量人体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作为电梯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同时随机波动中含有冲击成分,实验中以冲击信号激励系统,以人移响应的峰值作为评价指标。

图1 缓冲装置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人体对于加速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除了应做到给定速度数值连续、加速度数值连续外,还应做到加速度的变化率没有突变。为探究隔离装置对理想曲线的影响,以理想曲线作为输入计算人体的响应。将电梯的运动学参数代入模型,得到电梯加速度曲线方程。用ADAMS进行编译,并将其输入图中滑动副作为电梯激励,测量人体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

2.3 正弦激励分析

当频率为1Hz时,人体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均大于相应的位移激励和加速度激励。因为此频率接近隔离装置的固有频率(0.87),产生共振现象。而当频率为5Hz和10Hz时,人体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均小于相应的位移激励和加速度激励。且隔振装置对频率为10Hz的激励阻隔效果更加明显。

为进一步探究隔振装置对不同频率激励的阻隔效果,用ADAMS对装置的幅频特性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隔离装置对低于固有频率(0.87)的激励阻隔作用不明显,且当激励源的频率接近固有频率(0.87)时,不仅起不到隔振作用,反而会因为共振现象使振动加强;当激励源的频率大于1Hz时,随着频率的增加,隔离效果会增强。资料表明,人体对振动的敏感频率为4―8Hz。因此,隔离装置可以对处于人体敏感频段的振动有效隔离。

2.4 正弦半波位移冲击分析

系统输入为正弦半波位移激励,其方程为:

s=0.01×sin(2πt)(t≤0.05)

s=0(t>0.05)

仿真结果显示隔振装置能够有效缓和电梯的位移冲击,可将冲击波峰值将为原来的16%。对由于电梯运行不稳引起的冲击有很好的缓和作用,可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抗冲击能力。

2.5 理想运行曲线激励

由理想运行曲线作为系统输入的仿真结果,可知以抛物线―直线型理想速度曲线运行的电梯在由二次曲线和比例曲线相互过渡及电梯起动和制动时,加速度曲线连续,但其变化率产生了跳变,影响了电梯的舒适性。而缓冲减振装置上人体速度响应曲线的加速度及其加速度变化率时刻保持连续,因此其舒适性优于以抛物线―直线型理想速度曲线运行的电梯。同时,隔振装置会使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变化率曲线的峰值增加,这有可能会影响其隔离效果。

3 结论(下转第308页)

(上接第106页)(1)分析了电梯隔震的现状,发现针对电梯内乘客特殊个体的减震需要的措施尚为空白。

(2)隔离装置可以有效隔离处于人体敏感频段的振动,是在原有电梯减震措施基础上的效果加强,这对一些敏感人群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3)隔振装置可使冲击波峰值降低为原来的16%,这样在电梯的相同运行状态下,具有厢内减振装置会使得乘客感受到的最大振动锐减;若最大振动减至人的有感范围下,乘客甚至不会感受到明显振动。

(4)隔离装置可使加速度曲线较为尖锐的拐角变得平滑,使加速度变化率时刻保持连续。人体不仅对加速度敏感,对加速度的变化也很敏感;隔震装置使得加速度平缓的改变,有效增加了电梯的舒适性。

(5)隔振装置会使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变化率曲线的峰值增加,其对电梯舒适性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长友,朱昌明,吴广明.电梯系统垂直振动分析与抑制[J].振动与冲击,2004, 22(4):72-75.

运动会进行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U284 文献标识码:A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一种结合计算机、传感器以及网络和自动化信息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监测技术。通过应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能蚨蕴路信号设备所运行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准确、量化的在线监测。通过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所具备的逻辑分析功能能够及时地发现铁路在运行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从而为铁路电务人员分析铁路故障提供良好的途径。本文将就如何利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所显示的曲线特性来对铁路所具有的故障进行诊断。

1.利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道岔电流曲线判断铁路故障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所显示的道岔电流曲线主要反映的是道岔的运行状态。由于道岔类型的不同,其电流值和动作时间也有所差异。在对道岔电流采集的过程中通过利用道岔采集机来对道岔运行时的电流进行检测,其中道岔电流曲线主要反映的是道岔在转换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机械和电气特性。以某ZD6单机牵引道岔动作所显示的电流曲线为例,在道岔动作的解锁区所显示的电流值较高。待到道岔完成解锁后完成空动距离带动转辙设备进行后续动作。待到道岔运动到位后完成道岔的锁闭作业,在这一时期道岔的电流值较高。而道岔电流曲线的最后一部分则代表的是缓放区,在这一区间道岔电流值的主要特点是一直为零。而S700K三相交流电机动作电流曲线则与上述ZD6型曲线有所差异。

其中,其在曲线图中也分为4个区段,第一部分为解锁区,在这一区段中所显示的道岔电流较大用以完成道岔的解锁。在道岔动作时,电流图中所显示的电流用3条不同的线来进行表示,相对于ZD6型直流电机电流图中所示其曲线较为平滑。在后续的闭锁区,闭锁电流波动幅度较低。在最后的缓放区,会呈现出一段电流值为零的直线。通过对异常道岔电流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道岔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发现存在异常的道岔电流曲线与正常曲线进行对比,可以明确的发现故障存在于何区段,为查找道岔运行故障的根源提供数据基础。

以某ZD6型道岔电流故障曲线为例,在道岔启动区段其电流值远高于正常运行图线,这意味着道岔的启动电路中或许存在着短路或是半短路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会导致道岔在启动时的电流远高于正常值。而在解锁区呈现电流异常时,解锁区电流值显示过高可能意味着道岔存在着一定的机械阻力,导致道岔在解锁时造成卡阻过大或是压力大、摩擦电流等。而在动作区电流值显示过高,则可能是道岔的滑床进入杂物、吊板、杆件或是转辙机内部的机械部分等存在着机械卡阻或是较大的摩擦阻力,上述问题都会导致电流曲线值过大。在道岔运动的过程中动作电流突然增大到等于摩擦电流时,则可能是由于转辙机内进入杂物或是机械卡阻等问题而导致的。在依靠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所示道岔电路曲线对道岔故障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道岔电流曲线进行分析来分析电流从何区段开始的,判断卡阻问题发生在道岔动作的前半程还是后半程,用以帮助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当道岔电流曲线所示电路不稳定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电气线路接触触点接触不良所造成的。在道岔动作电流曲线中如出现突然向下的小尖波可能意味着转子线圈的匝线发生断线,而转子线圈匝线发生短接则在道岔电流曲线中主要呈现出向上的小尖波。当发现这一电流曲线时,电机转动就有可能会导致启动保险烧毁。当电机转子出现断匝或是碳酸接触不良的问题时,在道岔的启动电流曲线中会呈现出瞬间断开的现象,此外,出现电流曲线瞬间断流的现象时还有可能是由于道岔电气线路中某接触端子出现触点虚接的问题。

在S700K提速道岔所显示的异常电流曲线中出现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现象时,造成这一现象应重点对电气线路中各接触点是否接触良好进行检查。当在电流曲线中显示某相电流为零,而另外两相的电流则达到了平时电流的约1.7倍左右时则意味着电路缺相,从而导致道岔无法启动。当某一电流曲线中的解锁和运行状态电流曲线正常而到了道岔的闭锁区段时,电流值降至零点,这一异常道岔电流曲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尖轨和基本轨之间夹杂有异物的电路曲线,应当重点对道岔中进行异物排查,看是否有卡阻和异物的夹杂。

2.利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的电压曲线来对故障进行分析

通过利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的电压曲线可以及时发现轨道电路设备中的故障隐患,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利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的电压曲线发现某一区段的电压突然异常波动,呈现出短路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铁路信号设备的轨道电路室外部分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短路等的问题。当铁路钢轨上存在有鱼鳞状的铁屑时,这些铁屑在讲过轮对碾压后溅射到钢轨的绝缘处将会造成钢轨的绝缘遭到破坏而导致轨道电路产生短路现象。此外,在铁路检查维护作业过程中,铁路作业人员的人为失误也会导致轨道电路出现短路问题,铁路工作人员在使用工具作业时未能对钢轨绝缘进行防护,将会导致轨道电路短路现象的产生。此外,铁路牵引回流的不畅也会导致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电压曲线中出现小区段的大幅波动现象。在货运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列车上所掉落的焦炭等都有可能造成轨道电路出现短路,从而导致电压曲线图中出现异常波动。当铁路钢轨连接的导线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时能够通过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的电压曲线图观察出来。某一电压曲线图中所显示的曲线就显示的是由于钢轨连接线塞钉接触不良所造成的电压曲线波动。当钢轨连接线出现虚接时将会导致连接线的电阻值增大,从而显示在电压曲线图中的电压值将会较正常电压值低,而当导线连接虚接情况较为严重时,显示在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电压曲线图中的现象是电压值大幅下降并造成轨道红光带。此外,轨道电路中的虚接或是绝缘出现问题时都极大可能会造成电压曲线图出现较大的波动,针对电压曲线图中所出现的电压异常波动现象,需要及时地查找电压曲线图异常波动的原因并及时地予以排除,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在轨道电路中当绝缘杆阻值下降而导致的绝缘性下降问题时,下降的绝缘性也会对电压曲线图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典型的电压波动曲线图需要及时地对轨距杆进行阻值测定,并对阻值下降的轨距杆进行更换以避免轨距杆绝缘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结语

铁路安全问题是铁路运行中的关键性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好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在轨道监测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轨道运行的安全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中所显示的异常曲线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曲线图谱中所显示的现象发现设备中所存在的隐患,从而达到预防设备故障的目标,保障铁路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运动会进行曲范文第5篇

(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体育歌曲的发展情况

在上世纪中期,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还处于萌芽期, 体育歌曲的种类和数量更是十分匮乏, 一些和体育有关的影视作品的主题曲, 属于体育音乐的范畴, 但是鉴于传播手段的落后, 传播范围也不够深远, 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的政策和环境影响, 这些歌曲在题材上更加像传统的革命歌曲。再之后的十年内, 由于乒乓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 迎来了亚非乒乓球邀请赛, 在这次比赛中, 正式诞生了一首和运动员相关的曲目, 这首曲目也相当于是我国体育曲目中的开篇之作, 在现在的很多与运动盛会相关的活动现场都会听到, 这首《运动员进行曲》。这也正式说明, 我国的体育歌曲在创作和演奏上发展十分缓慢, 落后其他国家很多, 导致当前还是没有能够取代这一曲目的经典歌曲。

(二) 上世纪末我国体育歌曲的发展情况

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关于体育歌曲的征集赛事, 一些重大赛事的体育歌曲征集活动, 但是除了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赛事上的经典曲目, 例如《亚洲雄风》在一定的时期流行了很久之外, 其他的歌曲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 就不再受人关注, 在新世纪以后, 很多部门着眼于中国的男子足球比赛的入世成功, 进行了一次关于男足的体育歌曲征集, 但是最终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没有脍炙人口的歌曲保存下来。但是值得欣喜的是, 中国的体育歌曲的创作在这一时期已经不再受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 甚至有些歌曲没有将自己的内容局限于某一运动的范围当中, , 有许多体现阳光、乐观、奋斗的歌曲诞生, 其吸引力远远超过了一些内容上有针对性的歌曲, 体现在当前很多种类的运动的主题曲原本不是为了体育运动而创作。总体而言, 在这一时期, 体育歌曲有了一定进步, 歌曲的来源和形式也逐渐变得广泛, 不再局限于以体育为内容的歌曲。

(三) 北京奥运会周期我国体育歌曲的发展情况

在北京申奥成功到成功举办这一时间阶段, 我国的体育歌曲的创作来到了迸发期。在奥运会歌曲创作的热潮下, 来源于多层次的、多方面的音乐人、创作家、歌手积极响应。在这次的歌曲征集活动中, 总共产出了八万余首歌曲, 成功入选并播放的歌曲也达到了上百首, 在其中也不乏许多符合众人口味的歌曲, 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办时期内, 我国的体育歌曲以奥运会为主题, 展开了一次大型的创作活动, 也取得了一些较为出色的成绩。歌曲的数量得到了空前的增加, 歌曲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中外合作的发展也引得我国歌曲创作的技巧和理想有一定的提升, 奥运歌曲在创作过程中也让人们明白体育歌曲也有其他的表达和表现方式。

需要明确的是, 人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进步之余, 我国歌曲的发展有较多的不完善的地方, 奥运歌曲作为体育歌曲的一部分,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体育歌曲的整体发展才是当前需要明确的任务, 当前可以任职到的是,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会产出如此多的体育歌曲的佳品, 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奥运会的号召力, 作为一项国人注目的盛会, 受到了多方位的人员的注目, 也集中了大范围的资源,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 怎样推广体育歌曲的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从奥运会主题曲看体育音乐的发展特性

作为一场空前热闹的体育盛会, 奥运会集聚了全世界的眼球, 备受关注, 作者对近几年的奥运会主题曲展开分析, 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以推动国内体育音乐的发展。

(一) 体育音乐的标识性

在体育音乐中, 奥运会主题曲是最有影响力度的, 体现在其具有一定层次和意味上的标志性, 这种标志性以作品的传播为基础的, 这和体育音乐应用的场景、演唱歌曲的人员以及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度相关。

作品的丰富的旋律性体现了一定的奋斗精神和英雄主义, 是当今比较热门且流行的单行歌曲, 并且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当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听到这些音乐的时候, 他们会想起这是某一次奥运会的歌曲, 人们会回想起当时奏起这个歌曲时的场景, 会想起举办地民众的热情, 会想起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热情和成就, 这就是体育音乐自身的一种标识性, 另外, 在音乐作品本身上, 每当再次回顾这一音乐盛典, 就会回想起当年的流行乐的风格, 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 体育音乐的艺术性

体育音乐在艺术性上主要体现在他的审美性上, 这种艺术性主要是针对于歌曲自身的美感的捕捉, 也表现在音乐和体育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美感和灵魂。体育音乐具有一定的调节性, 能够引起众人的共鸣, 这种因为音乐而产生的精神共鸣就是在于体育音乐在人们脑海中的映像, 审美是在一定的思想层面对于美好的事物的享受和热爱, 在体育音乐的文化范畴中, 音乐虽然是一种次要的要素, 但是这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些体育活动中, 背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没有音乐的装饰, 这些运动项目的观感就会大大降低, 音乐作为这些项目的组成部分, 构成了音乐的整体性和美感。

从审美角度出发, 体育具有力量、速度、阳光、拼搏等美好品质, 这些品质能够带来人以观感上的预约, 带给人美的享受, 音乐具有柔缓、变化多端的特征, 带给人在听觉上的美的感受, 体育和音乐的融合、强硬和柔和的综合, 相互促进相互补全。在体操比赛中, 音乐的前奏响起, 为后面运动员的表现作出了一定的铺垫, 因此, 作者认为, 在体育音乐的鉴赏和创作过程中, 需要重视音乐的作用, 音乐带给人的感官效果要大于体育项目本身, 体育音乐注重的更多的是体育运动, 从而减少了对于音乐的欣赏和美感审视。

(三) 体育音乐的传播性

笔者认为, 体育音乐的发展要注重其传播, 体育音乐一定要以传播和大众化为基础, 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注目才能走的更长远, 才能在很长的期限内得到永存, 这一点在奥运会的主题音乐的发展和传播中得到了一定的印证, 可能体育音乐对于人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范畴, 但是人们对于奥运会上流传下来的歌曲, 诸如《我和你》都感到如数家珍, 尽管人们不熟悉足球运动的规则和技巧, 但是对于足球场上多元化的音乐也倍感亲切。世界性的体育竞技的主题曲的传播通常是切实有效的, 通过一系列手段, 传播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包括网络直播、媒体传播, 让全世界都在感受赛事的热血的同时, 也将每一个关于竞技的音乐传递到人的耳中。所以, 体育项目中奥运赛事、大型赛事中产出的音乐的受众是最广泛的, 此外, 歌曲在自身上就有一些对于场景的适应性, 在体育赛事获得荣誉的时刻, 全场齐奏主题乐曲, 这种场合凝聚了极大的感染力, 让人们在当下的环境中不得不受到情景的吸引。所以主题曲的传播会有些情境刺激。歌曲的传播性其实和歌曲自身的关联也十分紧密, 只有简单容易掌握、旋律优雅的歌曲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那些难度高没技巧复杂的作品则不那么容易被人掌握。某些特定场合产出的歌曲, 诸如雅典奥运会上的主题曲, 风格另类, 难度较高, 也因为这样才会导致后期传播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崇。

三、总结

体育歌曲身为体育文化当中的内核成分, 当然应当随着体育事业的进步而得到创新和进步, 当前国内的体育事业有了很丰富的成就, 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对于上个世纪发生的变化也可谓是翻天覆地, 所以在国内, 体育歌曲的发展也应当紧随脚步, 去歌颂体育美德, 弘扬体育文化。通过对于奥运歌曲的分析和研究, 体育歌曲要想得到发展, 除了应当有自身的美感, 还要充分结合大众的口味, 在旋律, 技巧, 风格上让人们所热爱。当然, 更为重要的是让人们认识到当前我国体育歌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对外国歌曲进行借鉴和学习, 学习以往的内外经验, 从而更好地为国内的体育音乐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延。从奥运会主题曲看体育音乐的发展[J].音乐创作, 2017 (9)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