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术语

英语术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术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术语

英语术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名词,英语术语,名词单数

中图分类号:N04;H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13

Abstract: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fusion use of single and plural nouns, different plural/singular form of the same term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e., using singular form of English nouns in scientific terms, English notes, and EnglishChinese indexes.

Keywords:scientific words, English terms, singular nouns

在规范使用科技术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术语――包括等价术语和同义术语单、复数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绝大多数英语术语用单数,少部分用复数,单、复数使用不统一。用复数的英语术语并不都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数名词,也不都是一组现象或症状,与该术语数量无明显相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学人体解剖学中12对脑神经的英语等价术语曾有11对脑神经用单数,唯嗅神经用复数olfactory nerves[1]227,但动物学中的嗅神经英语等价术语却是用单数olfactory nerve[2]。对于这些现象,本文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相近学科的同一术语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者使用英语术语单、复数的习惯不同,可导致同一术语在相近学科间的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不一,例如:

掌心动脉:人体解剖学用单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y,显微外科学用复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ies。

脑神经: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用单数crani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ranial nerves。

颈神经:动物学用单数cervic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ervical nerves。

脊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用单数spin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spinal nerves。

腰神经:动物学用单数lumber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lumber nerves。

动物学中的荐神经用单数sacral nerve,人体解剖学中的骶神经用复数sacral nerves。

显然,人体解剖学名词遵循“外文名的单、复数均按国际解剖学名词(NA),未予变动”的原则[1]V,但在学科渗透交叉日益深入乃至不断融合的当下,单、复数形式如此不一致显然不利于科技名词的使用和推广,也影响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建议国内按照“英语名词一般用单数”的原则[3]将此类英语名词统一为单数①。

二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动脉、静脉、神经常成对或对称分布,多以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大小、深浅等定位命名,是最常用的医学英语术语,其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也应统一。

例如,丘纹上静脉是 sup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丘纹下静脉就应为 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而不是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s;鼻腭长神经是 long nasopalatine nerve,鼻腭短神经就应为short nasopalatine nerve,而不是short nasopalatine nerves;下牙槽神是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上牙槽神经就应为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而不是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值得提出的是:人体解剖学术语“牙槽”和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齿槽”亦应统一)。

与英语科技论文撰写时名词多采用复数形式[4]不同,科技术语中的英语名词是独立的专有名词,除必须用复数者,应用单数形式[5]。从单词记忆的角度出发,这些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的不一致也不利于对应记忆。作为审定后的规范科技术语,建议将此类英语单词也统一为单数。

汉英名词并存,尤其正文中关键术语的英语括注与文后汉英名词对照索引是高校教科书和学术著作的两大特色,目的是方便读者查找,强化记忆。因此,无论是文中术语的英语括注,还是文后汉英名词的对照索引,均应该采用像英语辞典那样通用的单数形式。值得提出的是,为数不少的汉语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常称“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和(或)“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是不恰当、欠准确的,应规范为“汉英名词对照索引” 和(或)“英汉名词对照索引”。此外,编校工作中经常见到英语术语首字母大小写不一的情况,例如脊神经英语括注一词常有spinal nerve、Spinal nerve和Spinal Nerve三种表示形式。作为独立释义的科技名词,应强调英语术语首字母均不大写[6],而统一采用首字母小写的形式。

注释

① 《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上述英语名词均已采用单数形式。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医学遗传学 免疫学 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Ⅴ.

[4] 杨开英,于洪杰,吕小红,等.英文科技论文中名词单、复数的正确使用与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117-1119.

英语术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语言交流,所以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的作用不仅仅只适用于现实生活,在英语文学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曾有人说,语言艺术是一个文学作品的重要灵魂。所以,想要真正的体会到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就必须从文学的语言艺术着手,只有一定程度掌握了作者在语言运用工程中的变现手法,就能够体会到作者渗透在文字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以及思想。

1.意象性

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就是能够通过或平凡或者激烈的言语,以及惊悚或紧张的故事情节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构建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为了使作品主体更加深刻,作者一般会通过借助背景描述以及环境氛围渲染,包括在故事情节中,塑造主人公的性格、心理以及外在形象等诸多方面,通过这一系列效果来使读者产生快乐、悲伤等各种情感。与此同时,文学作品并不仅仅是用来简单的供人们拿来排遣时间以及感受虚构的世界这么简单,更为关键的它承载着某一阶段内的政治事实以及社会现象,作者通过文字来寄托自身的真实情感,批判政治现象。雪莱的著作《西风颂》中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现代至今影响深远,不断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西风颂》是一首长篇长诗,其一共分了五小节在这首诗中,雪莱是美国诗人,他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西风拂过平原山川、划过大西洋上空,进而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在这首诗中,他的语言文字表现的相对来说激昂,通过万物神圣灵来抒发自己积极、无畏的精神。又比如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名丹麦国王的儿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高贵的品质,他始终相信世间的美好,直到父亲遇害、叔父篡位、亲母改嫁等一系列事宜最终让其彻底崩溃,他的内心充斥了满满的仇恨与复仇,从此哈姆雷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哈姆雷特人生发生巨大转变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他的性格,他可谓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莎士比亚就是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把一个高贵的王子呈现在读者眼前,随着王子人生的忽然转折,进一步吸引读者理解整个英语文学作品。

2.生动性

生动性也是英语文学作品中一大特点,文学作品中生动性会让不同的阅读者有不一样的感受,它能够达到一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中一样,语言原本就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就是利用这一点借助语言的生动性特点,将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进而让阅读者感受到人物仿佛就真实存在一样,进而引领读者进行分析、思考。《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中,巴尔扎克运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视财如命、狡猾奸诈、的人物形象,此人叫葛朗台。其中,有一小段话是这样来描述葛朗台对金钱视财如命的,“Heknowshowtolie,squat,starehalfthenpounceontheirprey,openpurse,swallowedthepilesofgold,thenquietlylyingdown,likeastuffedsnake,quietly,quietly,slowlydigesttheeatintothebelly.”在文中,中文意思就是,他知道怎样捕获猎物,与此同时张开钱袋的大嘴,吞进更多的钱”。作者把他比喻成一条贪吃的蛇,然后不动声色的将突进嘴里的东西完全消化掉。借用蛇的贪婪以及阴毒来比喻葛朗台,是最合适也是最为贴切的了,他可以将葛朗台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3.含蓄性

通常在文学作品中,有的作者言语较为锋利,目的就是直接的抨击一些政治事件或不利于人们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但是也有许多作者是间接性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较为深刻的内涵,读者在阅读过中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读者会一边读一遍进行思考以及回味。经过细细品味以及思考,就会发现潜藏在作者语言表面下的情感表达,或新喜、或愤怒、或惆怅、或无奈等等,这也正是文学语言的含蓄性在英语文学中魅力所在。海明威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作家,他的著作《老人与海》更是家喻户晓,该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含蓄,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文中刻画的鲨鱼则代表着一种邪恶,它意指那些阻碍人们成功的带有毁灭性以及侵略性的事物。主人公是一名勇于挑战一切困难,不畏艰辛的硬汉老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描写老人在早上叫醒男孩的情景:“hetookholdofonefootgentlyandheldituntiltheboywoke”中文意思是:他轻柔地握住男孩的一只脚,直到男孩醒来。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对老人当时的神情以及心理做太多描述,而正是这种无声的效果让人们从心里感受老人对孩子的真实的温情以及爱。

言语传承文化的载体,也象征着社会的进步。英语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更是各位作家的内心情感表达,也是其思想主要的思想灵魂,正是由于言语艺术具备的这些特点,才能给予读者启发,让读者进行深思,本文主要从语言艺术的四个特点来对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后期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赵淑惠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岩,张一凡.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才智,2016(8).

[2]吕程.解读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校园:阅读,2015(6).

英语术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要性;可行性

0 引言

EAP,学术英语,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缩写,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涉及与学习目的有关的英语教学,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公共英语)相对应。广义的EAP包括EGAP和ESAP两个方面。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包括学术写作、听力与做笔记技巧、学术演讲(如口头陈述和研讨策略)、文献查找方法等内容。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是以某一学术领域的题材为内容,旨在提高学习者在该领域英语交流能力的语言学习课程。在我国,人们习惯称它为科技英语或专业英语,本文中EAP是狭义的, 专指ESAP。

1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想培养出英语基础好的专业性人才,除了进行良好的公共英语(EGP)教学之外,EAP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随着各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仅凭EGP教学是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但EAP教学能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EAP教学是培养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

其次,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社会交往中的英语可以通过EGP教学,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来实现;而工作中的英语就要依靠EAP教学来实现。因此,EAP教学是实现公共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必然途径。

再次,EAP是现代大学生求学和进一步深造所必备的技能。大学生毕业后,要想继续深造学习(如读研究生),就更离不开EAP了。世界上85%以上的文献都是用英文发表和宣读的,即使是以其它语言出版的文献,一般也都有英文文摘。因此,针对这部分大学生而言,EAP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2.2 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高校中实施EAP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高校具备开设和普及一门课程的客观条件。由于社会的迫切需求,EAP教学已经到了在高等学校里普及的时候了。高校要想培养出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开设EAP课程。另外,高校具备承担EAP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EAP课程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主要是用英语授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师还是承担EAP教学任务的首选。其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为EA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目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很高。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在大学的第四个学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因此,高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开始开设EAP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第二,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高校开设EAP课程提供了可行性。

医学英语是我们国内的成功经验。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医学英语,到目前为止,医学英语在教材、教师和课程设计方面都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医学专业英语》教材能够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打下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讲授医学专业英语的老师也能定期参加医学英语学术会议,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

国外的EAP教学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EAP教学和研究在国外深受重视,自从EAP这一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后,很快就引起广泛关注。他们的研究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对写的研究最为深入。目前,很多英语国家的大学都已开设EAP课程,并且,在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罗马尼亚、香港、新加坡等,EAP教学也备受关注和重视。

3 小结

虽然EAP教学在我国也越来越受重视,但EAP教学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英语教师应加强跨学科专业进修和学习。虽然有一部分英语教师正在攻读跨学科硕博学位,或者他们已经具有双学位的学习背景,但多数英语教师学的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语言学专业,跨学科知识结构还很欠缺,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其次,鼓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英语教师应多进入专业课堂,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专业课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同时,专业教师也应协助英语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保证他们上好EAP课程。

再次,高校管理层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EAP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领导都十分关注,因此高校管理层应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例如:为英语教师提供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抓住时机,提升自我,适应EAP教学要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Jordan, R.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M].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4]高越.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J].教育探索,2009(3).

英语术语范文第4篇

参考文献:

[1]卢泰宏,李世丁.广告创意—个案与理论[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

[2]牛汝辰,魏燕云.广告辞写作技巧与优秀范例大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4]李宏伟,张秉忠.现代广告写作[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2.

[5]何兆熊.语用学摘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英语术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语 教学艺术 组成

随着人类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完善。把教育视做一种艺术是近现代的教育家们的提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协同活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陶冶高尚的情操。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身肩启蒙学生的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研究。但是,往往一些基础性知识是十分枯燥死板的,例如在语言教学中的语法,就是让学生产生排斥现象的典型。因而找到一条使死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的路子,就显得十分必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著《大教学论》中指出,所谓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统统都是变呆板为生动的钥匙。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我们进行基础性教育的过程中是势在必行的。

“艺术”在词典中的解释:“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那么,用形象的方式,诸如板书、教材、语言、肢体行动来反映抽象的基础知识,这种意识形态则可以称为教学的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我认为从美学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是最行之有效的。艺术在广义上是指任何技艺,就是巧妙精细熟练地完成人们在生产、组织、意识形态等各种活动中提出任务;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这是艺术的第二含义;作为精神文明领域艺术创作――这是“艺术”的第三含义,也是最狭窄含义(格・尼・彼斯彼洛夫,1983)。所以,我们不难给教学艺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能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赖志奎,1998)。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项程序都是固定的。英语教学程序中,以我国现行的教材看,教师都是采用导入,分析课文结构内容,然后从听说读多方面反复训练学生的模式。因此,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技巧化,则教师将成为教案、教参的奴隶。所以,组织、启发、语言运用、板书、提问等应成为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导课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经过成功导课后,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精心创造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最后,应注意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能“其兴也勃,其收也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课艺术运用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李如密,1990)。当然以上这些是教学组织结构的艺术,只有组织结构形成最佳组合并实施优化,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组织结构犹如框架,想砌成教学的艺术宫殿没有细节的添砖加瓦是不可能实现的。语言、非语言、板书、提问、幽默等技巧的运用就好似这一砖一瓦。

教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交流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对于交流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英语教学,它除了同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具备主导性、科学性、讲解性、教育性和启发性外,还必须有语音的准确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掌握它并使用自如,给学生讲解词法、句法是英语课堂上的重要组成,所以娴熟运用说明式的语言对英语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以单词讲解为例,比较说明和举例说明就是最常用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们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抒情式的语言会比说明更有感染力,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兴趣,引发共鸣。

“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学家认为非语言表达具备语言表达所不具备的伴随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它能够起到即时传递信息、简单交流感情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使课堂气氛达到流畅而增强教学效果。往往教师以一个眼神来传递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奖惩,比停下话来“语言”一番,显得更自然连贯。

二、板书

在不论条件多艰苦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决不可少的教具,那就是“黑板”。它是应用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的教具。板书图示几乎可以服务于无限的目的。板书能够引导和控制思路,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启示和诱发,培养学生组织教材、控制教材的能力。例如,如果课文是抒情性的散文,板书最好就选用关键词法式,因为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把握“神”来板书是最贴切的。但说明性的文字用线状式的板书才会显得清晰明了,它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活跃气氛。总之,精心构思,设计布局合理,能够得当配合讲解的板书是教学艺术的必要组成部分。

三、提问

一堂课如果只是由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恐怕都会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的方法非“提问”莫属。对已知知识的提问,有“温故”的作用;而对未知知识的提问则可以激发学生思索,起到“知新”的作用。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回馈教学信息。但是,提问艺术也决非是简单问句和问号的组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要掌握规律,做到瞅准时机,注意对象,安排好顺序,而且要注意问句本身和答案的难度,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有所把握,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问题要是太过简单,仅仅一个“yes”或“no”就可以“ok”的话,是不能达到设问的目的的。

四、幽默艺术

这是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也许大家会认为幽默只是一个人的性格,与教学无关。这就是它之所以难的理由了。另外它的简单之处就在于,只要懂得运用,它是随处可得的。英文词典里对“humor”一词的解释是“quality of being amusing or comic”,即是诙谐、滑稽的意思。幽默有着极高的审美趣味和显著的教学实效。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一次课上,一个学生说出“No door!”这句话,教师马上明白是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使该生将“No way!”误用,但是教师并没有直接讲明其错误并纠正,而是反问“No door? May I have your window?” 引得学生大笑的同时,也使学生记住并杜绝了这个错误。

由于教学任务对象的复杂性,有了这些教学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们虽不能够肯定说教学就可以一定成功,但是从教育发展的现状看,没有艺术手法的运用,我们将面临教学程序枯燥无味的困境。这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大量的课堂内外的研究。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因而会有不同教学方法,我们不能简单说哪种教学方法好,或是不好,但是,只要每个教师能把自己的方法做到完善且周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起到适合学生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恰当的。所谓“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李如密,1986)。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形成良好风格。但是风格化又不能是一层不变的,它必须应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合宜的调整,教学艺术原本就是最灵活、最辩证、最复杂、最多样化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应该“在稳定中求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科技取得重大发展,在继以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电化教学为标志的三次教育技术革命后,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教育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现代教学技术的高科技化已成大势所趋。多媒体手段、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也使我们的教学艺术不断丰富,并且变得多元和富于成效。

相较于其他诸如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教学艺术“知名度”较低,但是其重要程度决不容小觑。以上的论述只涉及了教学艺术的皮毛之功,但是我相信它将成为一种愈加健全和更多人参与研究的艺术形式。它的完善还有赖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夸美纽斯.教学艺术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