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户外活动主题

户外活动主题

户外活动主题

户外活动主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教学改革;幼儿园

户外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为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切实推进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笔者立足于儿童“学习故事”主题教研活动,通过课堂观察的形式,以户外体育活动为研究载体,对吉林省29所基地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结果显示,当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并不理想,在组织管理、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三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在活动时间无法保障,高控课堂持续存在,忽视幼儿发展需要,以及评价过程偏重结果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本文以半年期的的教研活动为基础,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和对策。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所管理滞后,户外体育活动条件无法保障

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时间、场地及材料等外部条件作为保障,然而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条件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制约了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活动效果。

1.园所开展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的要求有着明确的说明,在“教育建议”中直接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明确要求,部分幼儿园此前并没有完全落实,甚至出现“置若罔闻”的情况。平均户外活动时间只有1小时左右,且体育活动多局限于早操、律动等单调形式。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活动权利和发展需要。

2.活动场地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对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的标准,国家教育部2016年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说明,相关规定为幼儿园户外场地配备与设置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但是现实中幼儿园由于历史、环境、经费、管理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在短时内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比如生均面积过小,户外体育活动区域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依然存在。

3.活动材料投放缺乏规划设计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需要相应的材料作为支撑,材料投放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园的材料投放环节表现出一定的问题,概况起来讲,包括三个方面: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材料投放过于单一、材料投放主题不明。

(二)教师观念陈旧,活动目标与内容设计笼统枯燥

部分基地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思维僵化或者观念陈旧的情况。集中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习惯于整齐划一,从“同一标准,同一角度”观察和指导幼儿,忽视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活动内容的设计与整合缺少明晰的认识和理解。

1.活动目标忽视幼儿个性化需求

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教师习惯于从班级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活动组织与安排,活动形式与教学目标都较为固定单一。这种情况在客观上导致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无法满足,个体差异常被忽略。面对相同的体育活动,部分幼儿无法完成,选择放弃,另一部分部分幼儿则觉得过于简单,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2.活动内容缺乏科W合理的设计

部分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体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之间“泾渭分明”,存在明显的界限,活动内容只限于体育领域,基本上没有各个领域间的横向联系和交叉,使得体育活动变成“非常纯粹的体育锻炼”;另一种情况则是追求“全面覆盖”,将体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生硬的拼凑在一起,主次不分,内容含混。

(三)教学行为僵化,户外体育活动过程难以掌控

部分幼儿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行为僵化的问题。在活动的指导和介入的时机、形式,以及活动结果的评价与分析等方面,表现得束手束足,无所适从,导致教学行为生硬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难以把握活动指导介入时机

教研团队经过观察分析,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组织引领户外体育活动时选择“完全旁观”的态度,只要保证幼儿安全,其他的介入活动几乎没有。部分教师表示: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强调教师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需求,需要保护儿童活动的自主性,这就使得自己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介入户外体育活动,担心自身的介入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因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束脚,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对幼儿进行引领。

2.无法确定活动指导介入形式

部分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总是无法确定以何种形式介入幼儿的活动之中,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一部分教师担心由于自己的介入,影响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教师应当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可以直接采取“语言”或“行为”形式的介入。

3.缺少科学的评价理念与方法

部分教师对于儿童“学习故事”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不能完全理解,将之与“儿童档案记录法”相等同,采用与其完全相同的观察记录方式,甚至部分教师直接放弃儿童“学习故事”的做法,只从活动整体进行简单观察记录,且倾向于“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找精彩”。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解决户外体育活动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教师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从“教师立场”转向“儿童立场”,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走近幼儿、认识幼儿,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适宜有效的支持。基于这样的前提,笔者以“儿童学习故事”(以下简称“学习故事”)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工具,尝试通过这种较为新颖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方式,探究解决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优化管理方式,保障活动时间等外部条件

科学有效在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首先需要得到时间、场地、材料等外部条件的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理念及客观条件等多维因素的影响,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乏善可陈。通过开展“学习故事”主题活动,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和理念逐步发生转变,上述问题也得以解决或改善。

1.变革管理以保障活动规定时间

为保障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幼儿活动需求,教研团队与基地幼儿园进行反复研磨,转变组织管理方式,采用“化整为零,因地制宜”的方式,对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统筹管理。

(1)设置专项主题强制保证活动时间

部分幼儿园由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在保教活动中往往回避或者很少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担心由于开展户外活动导致意外事故的出现。另外,部分家长也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属于“不务正业”,会耽搁幼儿的“正常学习”。由于上述多种原因的限制,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长期无法得到保障。为真正观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精神,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改善幼儿园管理工作,教研团队与基地幼儿园共同商讨,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介绍科学教育理念,制定安全保护措施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家长、幼儿园、教师、幼儿之间的关系得以理顺,形成一致目标,户外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具体做法包括:

首先,理顺家长观念。将儿童“学习故事”的教育理念介绍给他们,通过多次现场研讨,观摩教学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参与者认可户外体育活动的价值――“赋予幼儿更多的游戏权利,他们会给你更多的惊喜。相信幼儿、鼓励幼儿、支持幼儿、赋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和空间,比教授幼儿算数、识字、背诵等活动更加有意义。”

其次,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儿童学习故事”的内涵与理念的介绍,教师们逐步接受了这样的理念“解放幼儿、解放自己、相信自己、相信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观察者、引领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通过上述努力,教师的行为逐步转变,尝试赋予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与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体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兴趣,塑造他们的个性。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在保教活动中设立“户外体育活动主题板块”,这一板块的时间固定为1小时,以保障幼儿户外自主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权利和需求。此外,对于活动的形式也提出具体要求,于幼儿园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户外体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多样灵活形式展开,避免每天、甚至每周不断重复同类型活动。

(2)利用一日常规挖掘零散活动时间

东北地区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都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尤其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成为开展户外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每当冬季来临,大部分幼儿园全部转为室内活动,基本上取消全部户外任何形式的活动,如何保障户外活动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幼儿园、家长和相关人员。

教研团队与幼儿园进行反复商讨,并进行积极尝试,得出共识――合理规划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可以克服工作中的阻碍和弊端,减少外界干扰和影响,提高工作效率,更为充分地满足幼儿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概况起来讲就是调整一日生活常规,利用零散时间,完成户外活动,并且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以3月份某基地幼儿园为例,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幼儿园开始尝试两种形式的改革,以保障户外活动时间。首先是充分利用幼儿入园、离园、午饭前、午睡后的四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平均户外活动时间大概为十分钟。入园和离园采取自主活动,家长参与的形式进行,而其余两时间段则采取教师组织引导,幼儿自主协商的方式进行。户外体育活动通常以球类、环绕跑步、大型器械应用等形式,尽量在小范围内达到幼儿活动的需求量,保证安全并兼顾幼儿的兴趣。条件允许则可以开展堆雪人、滑冰的特色活动;其次,则是逐步延长每周活动时间,以周为单位,每天的时间比上一周顺次延长5分钟左右,提升幼儿对户外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提高耐力、力量、柔韧性等综合身体素质。对于秋季则可以采用相反的方式进行,保障一定时间前提下,逐步缩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避免极端天气对于幼儿健康的影响。

经过3个月的儿童“学习故事”主题教研活动之后,在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保障上,基地幼儿园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等14所基地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都达到了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大部分达到2小时,或者接近2小时。

2.统一调度以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1)错峰管理,实现循环利用

在无法快速解决上述问题的情况下,部分幼儿园选择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只在偶尔的机会下,组织户外体育活动。以某幼儿园为例,户外场地十分狭小,无法满足大量幼儿同时进行体育活动,为了拓展户外活动空间,甚至楼顶也开发成运动场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经过教研团队与教师之间的研讨与协商,决定采取错峰管理,循环利用的方式,提升活动场地的利用效率。比如,在场地最为紧张的几个园所,通过统一调度,每天户外场地活动时间进行错峰分配,根据小、中、大班的实际需求,每天提供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户外活动的机会。

(2)因地制宜,完成区域划分

户外活动场地的有效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研团队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改革,通过全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统筹分配的方式,利用错峰形式,按照年级,以班级为单位,从早晨8点至下午5点随时开放,便于不同班级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保障适宜时间内,户外场地始终有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实行户外场地的循环式利用。最终实现了绝大部分幼儿园每天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或者接近一小时,从而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和《指南》的要求。

通过教研活动发现,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没有进行体育活动区域划分,比如在户外场地中划分出“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区域,体育活动开展过程受到局限和影响。其他省份则已经进行了积极尝试,比如将户外场地划分成“大肌肉运动、自选游戏材料锻炼、民族特色体育游戏和自然化教育特色活动”等不同区域。教研团队与基地幼儿园进行商讨后,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活动区域进行较为详细的划分,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将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3.结合主题以探索材料投放策略

(1)明确主题,实行预设投放

部分幼儿园将各种材料毫无秩序的堆放到户外体育活动场地,由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行选择和使用。这种做法表面上似乎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实际上是选择“放任自流”,缺乏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标,导致活动“无效或低效”。户外体育活动虽然强调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但同时也有明确的体能、技巧培养目标,实现“寓教于乐”才是真正目的。活动过程中,材料无法与教师预设目标或者主题相呼应,意味着材料投放失败。

教研团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集体研讨,通过制定完整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提供目的性、操作性较强的材料来解决问题。比如幼儿园专门设计年度户外体育活动目标,并将之分解为季度、月、周甚至日的具体活动目标,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不同运动技能和体能。而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则以此目标为依据,进行有目的的预设,例如在“跳”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制定完善的活动目标,从具有典型特征的材料中,选择3种左右如双脚跳――线绳、单脚跳――轮胎、连续跳――格子等提供给幼儿,其余的材料可以在后续活动中投放,或者在活动结束前选择合适时间投放,增加选择机会,防止“一劳永逸”的将各种材料不加区分,一次性地投放到活动中,保证体育活动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材料投放真正科学有效。

(2)划分主次,实行配套投放

与前面问题相反的是,部分幼儿园在材料投放过程中由于经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体育活动中投放的材料种类过于单一,数量太少。这种情况下,幼儿缺少自由发挥创造的机会,活动过于枯燥单调,影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重复使用有限的材料,导致活动难以为继。许多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感到无所事事,不知如何开展活动,或者直接放弃体育活动,投入到其他类型的活动之中。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尝试将投放材料分类,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材料分为基本必备材料和补充辅助材料。根据事先预设的活动目标,教师可以提供活动必须的基本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辅助材料,这类材料可以起到修饰补充作用,但是基本不会影响体育活动开展。比如,在攀爬主题中,除了必须的爬行网、梯子等类似材料外,可以辅助绳索、花朵、奖杯等材料,作为支持或者激励材料。划分主次材料,实行配套投放,既可以增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又不影响活动的进行。

(3)针对个体,实行多层投放

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是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幼儿园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显得较为随意,没有兼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材料投放缺乏梯度和层次,对于幼儿个体来讲,难易程度无法区分,影响实际效果,部分幼儿无法完成该项活动,部分幼儿则觉得缺乏挑战。对于全体幼儿来讲,则每次活动中的材料几乎不变,重复使用,缺乏变化和调整,影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继续提高。

幼儿园应当针对幼儿个体,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活动计划,比如走平衡木活动,提供长度、宽度、坡度光滑度等存在差异和梯度的材料,保证幼儿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每次活动中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A组和B组,甚至设置A、B、C三组,每组之间材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差异,幼儿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因人而异”的材料选择和活动组织。

(二)转变教师观念,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教研团队开展儿童“学习故事”主题教研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强调儿童是在与周围的人、环境和事件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的,认为学习是复杂的,也是情境性的。因此,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幼儿教师开始尝试改变活动组织形式,通过户外体育活动这一载体,应用“学习故事”的观察指导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满足幼儿兴趣需要,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发展。

1.弹性活动设计以满足儿童兴趣需要

以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通常以韵律操、慢跑等固定形式进行,活动缺乏弹性和变化,难以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和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不高,活动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通过弹性的活动设计,可以赋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性和表现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活动,效果也比较理想。基地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采取“确定主题,不限形式,梯度设计,隐性指导”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奔跑”主题中,基地幼儿园只是预设“培养幼儿奔跑的兴趣,掌握奔跑的技能,提高耐力和意志品|”的宏观目标,至于具体开展形式则以材料投放这种隐性形式引导,不设定具体的形式和规则,给予幼儿自主发现、利用、创造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化发展目标。经过3个月的尝试,几乎所有基地幼儿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户外体育活动,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尝试材料的使用方式,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项活动,乐在其中。

2.双重活动目标以推动综合素质发展

基地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设置双重活动目标,一方面以“体育技能”为主题,一重以“综合素质”为主题。在体育技能主题目标中,强调的是每次体育活动中都有基本的动作训练与技能培训,将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作为必设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具体主题和形式,将目标渗透其中,包括基本动作、反应速度、身体耐力、上肢力量、精细动作、奔跑速度、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等各项训练。这些目标和内容被分解到不同的户外体育活动之中,在每次活动开始前的准备活动中、活动过程中、活动后延伸等环节中,灵活设置,确保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切实锻炼。

另外,经过教研活动,教师还将其他培养目标和内容与户外体育活动相融合,通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间接促进幼儿的学习品质、同伴合作、自我保护、材料使用习惯、遵守游戏规则等内容传递给幼儿,使得幼儿在参与户外体育活动时,潜移默化的接受上述内容,逐步内形成内在的综合素质。比如,此前每次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都自己搬运活动材料到场地中,活动结束后教师全部收回教室,现在则由幼儿参与材料搬运和回收工作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生活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三)变革教学行为,优化教师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

从教学活动层面而言,目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困惑集中于活动组织与评价两个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如何介入活动、何时介入活动以及如何评价活动等问题上,存在困惑和顾虑,甚至感到无从下手。教研团队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凝练并把握活动的基本准则,以此为依据,灵活引领活动的开展。经过教研团队与基地幼儿园的反复研磨,凝练的准则包括两条,一是关注幼儿发展,一是侧重幼儿需求。

1.观察幼儿需求,判断介入时机

从某种角度分析,判断活动介入时机考验着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需要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判断活动介入时机看似复杂,难以确定,实际上以幼儿需求为基本原则,则相对会容易很多。判断幼儿需求可以从活动中幼儿是否遇到问题且无法自行解决、安全问题、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时间节点几个角度考虑,符合其中一点的时候,教师则需要及时介入。比如幼儿在角色分工、材料使用、活动规则等方面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则需要介入其中,予以引导和支持。

2.根据活动进程,选择介入形式

教师确定户外体育活动介入时机后,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以何种形式介入,如果单纯采取语言命令的方式,则非常容易导致“高控课堂”的出现,影响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束缚幼儿创造力。部分教师存在着过多介入户外体育活动,会影响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担心。其实如果教师自然介入,教师也是故事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可以写呢?教师介入本身就是学习故事的一种形式或者状态,教师当然可以自然介入。如果教师还没有确定好自然介入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几种隐性的形式进行。首先,可以利用材料投放来进行引领和支持,比如在“平衡”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感到活动枯燥无趣,短时间后就放弃活动,自行组织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教师则可以通过投放辅助材料,增加平衡活动的难度或者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以吸引幼儿,保证活动继续进行;其次,可以利用同伴平行示范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将某位幼儿或者某个小组作为榜样典型,推荐给其他幼儿,模仿活动形式,促进活动有效进行;再次,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引领和支持,比如通过手势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表情眼神进行指导,这种无声的引领有时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语言指导,比如安全注意事项的提示,活动材料的回收整理等等。

3.聚焦幼儿发展,确定活动评价内容

目前部分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过程缺少有效评价。教研团队经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到,活动开展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较少组织专项评价活动,活动评价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户外活动主题范文第2篇

(临沂市广播电视台 山东276000)

【摘要】广播户外活动取得的数量增加以及规模扩大等成绩,得益于户外活动对于广播的推广价值所在。在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中,依然存在着广播户外活动与广播结合不紧密、忽视受众黏性培养以及形式陈旧等多种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广播户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因此我们采取立足于广播自身定位、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创新广播户外活动推广方式等措施,合理的发挥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户外活动;广播;推广价值

一、广播户外活动的发展概况

当前,随着广播户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广播走下了神坛,走入了我们寻常百姓家。有一些学者形象的将广播户外活动称为“广播节目和主持人从收音机中走了出来”。从当前广播户外活动的发展来看,整体呈现出两个重要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广播户外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当前,无论是广播频道还是广播节目,都纷纷的开办多种广播户外活动,使得广播户外活动开办群体逐渐多样化,直接催生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数量得到快速增加。在这种广播户外活动开展中,我们的广播节目以及冠名商等都纷纷从中看到了潜在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从而使他们取得了共赢。

二是广播户外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受众对于广播户外活动认知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受众加入到广播户外活动中来,使得广播不断地扩大自身户外活动的规模,创新户外活动形式,让更多的受众成为了广播户外活动中的受益者。

二、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体现

广播户外活动取得的数量增加以及规模扩大等成绩,得益于户外活动对于广播的推广价值所在,这也成为广播户外活动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进行广播品牌展现,提升广播知名度。一直以来,广播都始终被桎梏于收音机这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对于许多的广播主持人来说,受众对他们是“只闻其声,不知其人”。通过广播户外活动的推广,可以进一步帮助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以及制作人等走出收音机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从而让受众对于广播节目有一个更加直观和温暖的印象,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广播的品牌展现和品牌推广,提升广播的知名度。

(二)扩大受众群体,发挥广播社会效益。对于广播来说,受众是其生存的基础,也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广播的受众群体数量经过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发展,特别是在电视出现之后,广播的受众群体被大量分流,受众群体数量锐减,广播也遭遇了发展的寒冰期。在汽车普及率进一步增长的带动下,广播的受众群体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广播也迎来了繁荣的春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广播受众群体数量上的增减,对于广播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广播户外活动的推广,能够帮助广播扩大受众群体,切实增强广播的社会效益,提高广播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三)提升广播品牌价值,增强经济效益。广播主要依靠广告来生存和发展,因此广告收入成为广播的支撑性经济来源。对于提高经济收益,广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广播户外活动就是广播增强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广播户外活动,不仅是宣传广播自身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同时也是与商家合作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广播户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广播和商家共同的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双方的经济效益,真正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当前广播户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中,依然存在着广播户外活动与广播结合不紧密、忽视受众黏性培养以及形式陈旧等多种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广播户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一)与广播结合得不紧密,存在脱节现象。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虽然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的户外活动中,却没有很好的与广播频道定位以及广播节目内容以及定位等进行很好的结合,致使广播户外活动出现了为了做户外活动而进行户外活动的现状,导致广播户外活动与广播的脱节。让受众在参加完广播组织的户外活动之后,只知道参加了这样一个活动,却不知道是具体哪一个广播节目或者频道举办的这样一项户外活动。无法达到广播户外活动对广播节目和频道进行推广的目的。

(二)过分看重受众群体数量,忽视黏性培养。我们部分广播频道以及广播节目,将广播户外活动看做增加受众群体数量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因此,频频致力于到各个社区以及商场开展各种各样的广播户外活动,力求迅速提升广播人气,增加广播受众群体数量。然而,在如何增强受众群体黏性方面做得并不够,致使我们的广播受众短期红利明显,长期黏性不足。随着受众参加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对于广播节目以及频道的黏性度也越来越差。

(三)广播户外活动推广形式陈旧,吸引力不强。在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中,具体的形式主要是“我演你看”的方式,即我们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以及广播节目运作成员们登台亮相,表演各种节目。受众就像是在观看一场晚会或者一档娱乐节目一样,来参加广播户外活动。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也只是与汽车、商场、楼盘等的合作模式,虽然在具体进行广播户外活动时,会发放一些布偶等纪念品,但是推广形式依然较为陈旧,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并不强。

四、发挥户外活动对广播推广价值的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广播户外活动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采取立足于广播自身定位、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创新广播户外活动推广方式等措施,合理的发挥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一)立足于广播自身定位,进行广播户外活动推广。广播户外活动,其根本的内容和定位,应当是与广播一脉相承的。因此,广播户外活动的主题和宗旨也是要与广播内容和定位息息相关的。在今后的广播户外活动中,要切实结合广播自身的内容和定位,切实围绕广播来开展相关的广播户外活动。虽然广播户外活动需要一些楼盘、汽车和商场等企业的资金合作支持,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广播依然要紧紧抓住广播节目或者频道这一个中心,使得户外活动中的内容、定位以及模式等等,都要围绕着广播节目或者频道等来开展。

户外活动主题范文第3篇

(1)行业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1~12月,入境人数达到了2636.08万人次;而到2014年11月为止,国内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第一次打破1亿人次。旅游产业的持续兴旺,必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员进入。

(2)岗位技能要求。当前,教室、实训室等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室内场所。但是,导游、领队等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接的企业核心岗位,工作环境基本在户外,室内的仿真实训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校园或景区等户外开展相关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学习主动会得到有效激发,学生职业技能会得到很好锻炼。

(3)专业优势。经济发展多年,高职院校周边环境和校园一般都不错,有助于开展户外教学,也很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相关的教学及实训活动。“立身靠技能立身、发展靠素质”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技能更应得到旅游管理专业重视,相应教学改革应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借助培训和企业定岗实践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企业要求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

2户外教学认识

户外教学通常是指事先组织的在户外开展的学习。户外教学课程有时涉及到离家住宿或基于旅行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参与者参加各种各样具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户外教学体现了体验式和环境教育哲学思想,是理论和实践的科学融合。户外教学,结合了全部学校的科目、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借助环境资源(自然或人造、公园或城市地区、历史地标或景区等)教师给学生讲清各学科、环境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艺术、科学、社会研究和传播学等学科教学。户外教学中,自然或人文现象的直接感触得到重视,接着摆出问题并构思假定,并思考可能的答案,相对于一般室内传统的讲述教学法而言,户外教学采用“探究教学法”或“发现教学法”确有其增进学生学习动机、打破记诵学习之价值。这些类似于情境感染和问题导向学习、协作学习、认知学徒制等符合建构理论倡导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用心策划经营,学生可以在户外教学活动中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把学习的空间延伸至教室和学校以外的区域,使学生得以在社会文化的情境中学习,和社会文化与同时互动对话、合作学习,以建构出学习者的知识。而这些书本外的第一手的学习经验以及让学习者学习自己去收集原始数据、去思考、去讨论、去辩证、去经验以获致“有意义的胜利”建构历程,正是建构论者所看重的。教后反思:好的课堂户外活动设计,应该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主动性、自主性。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更能体现,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现实生活、教材深挖、学生活动提问等成为问题资源的来源。

3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模式

(1)自由模式:户外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欣赏、参观、踏青等拥有很高的自由度。

(2)学科模式:以学校课程中的某一科目为主轴,将该学科的内容、概念融入户外教学中,以加深、加广或实地体验、印证学科的知识或概念。

(3)主题模式:以某一学习主题为中心,将某些学科中互有关联的知识、概念、技能等,应用在该学习主题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4)统整模式:跳出学校学科分界,以学生兴趣、生活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为统整的范围,藉于户外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有机会应用来自各科学习所得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强调在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进行建构意义的学习,进而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整个学校课程、生活经验、社会与世界。

4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内容

(1)教师户外导游。教师导游,是指的导游由教师扮演,游客由学生扮演。老师以导游讲解的方式在户外进行授课。考虑到安全和经费等因素,户外场地主要是在校园,有安全保障和经费允许、甚至得到企业支持也可以到景区或大自然中。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导游带团全过程由教师在室内讲授,一旦将校园或景区变为教学地点,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的模拟导游带团过程就可以实施了。

(2)学生户外实训.景点讲解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先讲解并演示带团的知识和过程后,就开展相应户外实训项目但以学生为主导,以此使学生讲解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了和常规教学有效衔接,这些户外模拟导游实训主要在校园开展,安全和经费等因素合理可以到景区开展,以增强教学时效。(3)学生户外技能考核。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一般先进行室内知识讲授,然后在校园或景区进行模拟导游实训,考核类似于驾驶证考核(学生成绩分理论和技能两部分);接着,着重培养学生技能,课程考核方式为校园或景区模拟导游讲解的村技能考核。

(4)学生户外实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与当地景点、旅行社开展合作,建立有效的户外教学基地,以便于学生开展户外的实地实习,最终形成校企联合互动、互相促进的良好循环。

5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实施分析

(1)积极方面。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场地的变化、授课方式的改革等手段,校园游、景区实地游,模拟导游等形式可极大提高学生兴趣,经常通过学生座谈会、学生访谈等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②可实现学生为主体。校园或景区模拟导游的实施落实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力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在做中学。教师在此过程中化身“游客”,主要起到监督作用:转变了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和垄断者的角色,变“学科教师”为学生“导师”。③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通过校园或景区模拟导游等项目,让学生更加熟悉了带团流程,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如带团能力、讲解能力等。

(2)教学反思。①学生的主动性还不够。部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待于提高。在进行校园或景区模拟导游之前要求学生熟悉导游词内容,可是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差,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辅导、督促工作。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户外教学的场地受到安全和经费因素等的影响,目前仍是以校园为主,景区或大自然去的较少。校外合作企业偏少。今后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让更多的户外教学能在景区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好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6结语

户外活动主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问题;对策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不仅可以给幼儿自由释放的空 间,还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户外体育活动是以教师直接或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两种形式为主。《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时间”。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一)有助于全面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能使幼儿通过各种基本动作、器械活动等体育活动内容的锻炼,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良好、全面发展和提高。幼儿经常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接受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反复不断的刺激,会使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健康水平。

(二)有益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虽然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活动,然而由于开展的方式是以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器械、自由活动为主,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所以,幼儿是在宽松而没有压力的氛围中自由活动,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结伴或进行独立活动,可使幼儿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这对幼儿形成活动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幼儿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还能培养起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幼儿终生参加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三、当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

有些幼儿园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减少或占用体育活动的时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得不到保障,时间严重不足。

(二)幼儿户外活动器械严重不足

有些幼儿教师处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会限制幼儿玩某些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械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在农村或乡镇幼儿园,由于条件的限制,体育活动的器械不够丰富多样,尤其缺少对幼儿身体机能的促进与完善有重要价值的器械,如:秋千、荡船、转椅等。部分幼儿园即使有,数量也严重不足,幼儿几乎很少有机会活动。

四、解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幼儿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幼儿户外体育的重要性,保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冬季锻炼的重要价值,并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冬季和夏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外出活动,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季节交替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时段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

(二)补充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器械

(1)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的材料制作体育器械。为了克服体育器材配备不足的现状,可以发动家长和幼儿主动参与,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器材。如收集废旧轮胎,将轮胎刷成各种颜色,让幼儿自己分颜色滚了玩、钻了玩、跳了玩、还可以开发多种玩法,增加幼儿练习的兴趣;用统一规格的饮料瓶组合成小桥、小路,让幼儿过小路,走平衡等;还可用材质较硬的健力宝瓶做高跷,用竹子做爬竿、跳板、自制沙包等,为幼儿提供多种自制体育器材,增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2)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体育器械的投入,购买一些色彩鲜艳的有利于幼儿操作的体育器械等,丰富幼儿的活动。这样,幼儿可以 随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用品,使幼儿各方面的机能都得到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必须提高教师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的能力。

(1)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改进。

(2)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南》在健康领域中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的训练”。“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这些建议表明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活动的种类与内容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幼儿。即使是适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组织和安排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个体差异,以便通过体育活动切实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3)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纲要》指出:“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首先,我们在组织形式上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有集体活动的;有自由结伴的;有单独活动的;还有教师有意安排大带小活动的。

总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健康体质的重要手段。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具备指导幼儿安全活动的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幼儿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户外活动主题范文第5篇

电话里传来一个孩子稚嫩的、吞吞吐吐的声音:“……老伯伯……我想……想跟你说说话……好吗?”

原来,电话是一个被关在家里的一年级小学生,放假以来一个人呆在家里,万般寂寞无聊之时,胡乱拨通打进来的。

教授开始与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对话,回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满足一个孩子仅仅需要找个人“说说话”的最低要求。

这样,就有了一条持续了十几天的“儿童心理咨询热线”。

孩子在电话里透露了不少“小秘密”:期末考试是全班第一;很想出来玩,但爸爸妈妈不同意,是不能出来的;白天只能做功课,或与电视为伴……

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由于周末实行“步行街”,没有了平常车水马龙般的喧闹,只有熙熙攘攘的行人和游客。

忽然间,行人开始骚动起来。人们发现,几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脚蹬溜冰鞋,将南京路当作天然的溜冰场,在人群中穿梭滑行。

碰巧有一位记者路经此处,他拦下了其中的一位女孩,询问她为何在南京路上溜旱冰。

小女孩的回答既天真又直率:我们不能只是呆在家里呀,总得有地方给我们玩玩吧,但是我们又能到哪里去玩呢?

记者对孩子在南京路上溜旱冰的现象作了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是呀,如今的孩子,究竟是不是需要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孩子而言究竟有什么好处?家长、社会应该如何为孩子提供户外活动的空间?作为家长,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支撑孩子身心发展的两种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孩子的爱好,这是支撑孩子成长与发展的“主旋律”。可以粗略将孩子们的活动分成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两大类。

独生子女家庭,一般而言,孩子的室内活动以独自一人玩玩具、游戏机,绘画,看电视,或与成人的游戏与交往为主。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为孩子配备一架钢琴,弹琴成了孩子每天的主要活动内容,在目前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在家长的视野里,弹琴这种高雅的活动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最有益处的。

户外活动则是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以个体或群体方式,动用全身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与小朋友一起拍皮球、溜旱冰、“造房子”、跳橡皮筋、玩水玩沙,既满足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又增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所以,我们说,户外活动不仅是孩子们亲近阳光与空气、走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径,也是锤炼他们健康体魄、乐观人生态度的有效手段。

令人遗憾的是,在生存空间日渐缩小的今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也在被蚕食。许许多多的独生子女,每天不得不以室内活动来取代户外活动。

孩子之所以觉得户外活动太少,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客观原因――

在一些大都市,建筑群星罗密布,人们的生存空间极为有限,自然造成孩子的户外活动空间不足。

普遍存在的学业紧张与学业压力,也使当代独生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大不如前。

我们切不可忽视存在于父母头脑中的主观原因――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父母对独生子女与多个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当面临独生子女时,父母会对他的成长予以更多的关注,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会顾虑重重。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要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那是他们内心焦虑的自然流露:怕孩子受累、生病,怕孩子遭到危险与伤害。

正因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户外活动受到了种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父母说:如今的孩子呀,真是幸福――要什么有什么。

孩子说:什么呀,想做的事情不许做,不想做的事情非让你做,要多没劲就有多没劲!

户外活动不可缺

户外活动满足了孩子自由、好动与探究的本性。户外活动的不足,对孩子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户外活动不足,造成孩子阳光与新鲜空气的纳入不足,这无疑有损于孩子的体格发育。这些生理方面的负面影响,我们在此不作过多的讨论。

那么,户外活动的欠缺究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第一,对孩子的操作智力发展不利。

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注重智力投资,是当今父母的一种普遍心态。然而,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也需要找准方向。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智力蕴含着两大方面的内容――

与言语有关的智力,主要涉及概念、理解、记忆、计算、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与操作有关的智力,主要涉及动手、解决问题、创造性、想象力、空间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这两方面的协同发展,孩子才会表现出较佳的智能水平。

习惯上,人们似乎觉得以动用躯体为主的户外活动与以动脑为主的智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而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割裂的。在从事室内活动时,孩子多半是接受成人的引导与影响,要不就是与电视里的动画角色为伴,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是被动的受体;与此同时,室内活动培养和开发的主要是与孩子的言语智力有关的能力。与此相反,在户外活动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了,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主动的参与者,能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无疑有助于孩子操作性智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影响了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和与同伴交往。

相比较而言,户外活动往往是与小朋友一起展开的,因而具有更多的同伴交往。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要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儿童就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并且掌握为人处世的种种准则与规范的。

看似简单的游戏活动,其实也有不少规则。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滑滑梯,就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一起搭积木或踢球,就有合作与配合的问题。可以认为,户外活动为孩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累为人处世规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往往会将从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将来的日常生活中去。

我们还注意到,为什么如今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与思考问题,缺乏一种移情体验呢?分析起来,除了年龄因素以外,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缺乏户外与小朋友的活动、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因为移情体验大多是通过上述途径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