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总监 学历 专业职称 财务绩效

一、文献综述

以往文献主要侧重于研究高管团队特征性、实际控制人异质性、企业创始人的社会关系等与公司绩效、企业扩张性之间的关系,比如:韩小萃(2013)认为高管年龄异质性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高管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戴然然和柳世平(20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始人学历越高,对于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发展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高学历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地防止过度投资行为。

在财务总监的相关特征与公司绩效方面的研究中,姚文英等(2014)通过研究发现财务总监兼任公司董事会秘书以及报告期内领取的薪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财务总监的职称以及是否在外兼职与公司的每股收益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常青等(2005)通过对沪深两市2001~2002两年的财务总监变更样本的研究,指出了财务总监变更与公司业绩关系及股票市场的反应。杜胜利、赵柳婷(2005)则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高管人员信息为基础,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制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而对于财务总监的个人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

二、研究假设

在经济大融合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高管们所面对的挑战也日益严峻,选拔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财务总监,既能为公司总裁(CEO)出言献策,又能为企业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那么财务总监的个人特质是否真的会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影响?我们做出以下假设;

(一)性别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把控全局、承受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因而在委以大任时,会将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时展的今天,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不断改变,事实表明在许多方面,女性所表现的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她们所做的贡献也不比男性少。尤其在对一些重要岗位人才的选拔上,我们要求的是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应该更注重应聘者的人格修养、专业水平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所以提出假设如下;

H1:财务总监性别和公司财务绩效不相关。

(二)年龄

年龄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阅历,年龄较长者,阅历丰富,思考问题更加理性,能够谨慎行事,全面把握全局并能有效的预测风险。但是另一方面,年龄过大则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财务总监处理事务的能力,他们记忆力和精力往往不如以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所下降,创新思维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不够迅速。在处理现代企业的日常事务中,财务总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绩效的管控中,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与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充分理解和把握企业战略意图,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其中的风险和机遇,而这一切都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假设:

H2:财务总监的年龄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相关

(三)学历

一个人的学历不仅仅只是应聘工作时的敲门砖,更是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对复杂信息的检索能力和专注某一事物的认真程度的体现,这些能力是一些职位所必须的。财务总监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历层次,往往无法合理应对公司内外所出现的重大变革。所以我们假设:

H3;财务总监的学历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

(四)专业职称

说到职业能力,本文认为一个人专业职称的层次是其最好的体现。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条件放的还比较宽,一部分在校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取得该证书,这显然不能代表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水平。但是,中级职称的考试就截然不同,这部分考生或财务人员,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实务经验来指导理论,这个水平的考试能够很好的检验他们的专业水平,那么正副高级会计师的评定就更是如此,所以本文假设:

H4:财务总监的职称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2012~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零售批发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通过查询这些公司的财务报告以及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手动搜索,剔除掉那些信息披露不全或部分信息无法查证的样本,最终收集了256个样本,这些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以及百度百科。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了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报酬率(ROA)和净资产报酬率(ROE)三个指标来代表公司财务绩效;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数

总资产报酬率(ROA)=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ROE)= 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解释变量。同时,将性别(GEN)、年龄(AGE)、学历(EDU)和职称(LEVEL)设置为解释变量,其中,性别赋值为:男为1,女为2;学历赋值为:大专为1,本科为2,EMBA为3,硕士为4,博士为5,其他为0;职称赋值为:初级为1,中级为2,高级为3.

3.控制变量。本文选择公司规模(SIZE)和财务部门规模(F- SIZE)为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SIZE)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财务部门规模(F_SIZE)用财务部人数与公司总人数之比来表示。

(三)模型设计

EPS=α0+α1*GED+α2*AGE+α3*EDU+α4*LEVEL+α5*SIZE+α6*FSIZE+ε

ROA=α0+α1*GED+α2*AGE+α3*EDU+α4*LEVEL+α5*SIZE+α6*FSIZE+ε

ROE=α0+α1*GED+α2*AGE+α3*EDU+α4*LEVEL+α5*SIZE+α6*FSIZE+ε

四、实证分析

(一)财务总监个人特征与每股收益回归分析

表1为回归结果的汇总,其中Sig=0.000,小于0.05,即该回归模型显著。表中职称与每股收益的Sig为0.000,这表明专业职称的高低与每股净收益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4成立;而教育水平的Sig为0.013,这表明教育水平与每股净收益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假设3成立。而性别与每股收益不相关,假设1成立,年龄与每股收益不相关,这与假设2矛盾。

(二)财务总监个人特征与总资产报酬率回归分析

表2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专业职称高低分别与总资产报酬率相关,而性别和年龄与总资产报酬率不相关,因此假设1、假设3以及假设4成立,而假设2不成立。

(三)财务总监个人特征与净资产报酬率回归分析

表3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专业职称高低分别与净资产报酬率相关,而性别和年龄与净资产报酬率不相关,因此假设1、假设3以及假设4成立,而假设2不成立。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三个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方程的拟合度不高,这说明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不高。这一点本文分析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有很多,而财务总监的特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财务总监制度并未完善,其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市场中,公司财务总监的学历和职称均能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相比财务总监的学历,他的专业职称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其年龄长幼不会对财务绩效产生绝对的影响,这要结合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实务经验来考虑。至于性别,更不需要过多考虑,总之实际能力决定个人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在决定相关人员的提拔任用方面,应基于学历和职称充分考虑其综合能力,并且应该尽快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发挥财务总监在公司经营中的管理作用以及创造价值的作用,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韩小萃.高管背景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2]戴然然,柳世平.企业创始人的社会关系与企业绩效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4,(16).

[3]姚文英,杨熙涓.财务总监特征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4]李常青,傅仁辉,辉.财务总监变更探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7).

公关总监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民生为核心,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以信息化追溯和互通共享为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标准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共治,建设覆盖全国、统一开放、先进适用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要。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兼顾地方需求特色。统一基础共性标准和建设规范,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业务协同、资源整合、设施及信息开放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在做好已明确的重要产品追溯工作基础上,鼓励地方结合实际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

2.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做好政府主导的试点示范工作和公益性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同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自建产品追溯系统,并与政府和相关机构实现追溯信息互通共享,促进公益性和市场化两类追溯平台有机衔接、协调发展。

3.形式多样与互联互通相结合,注重产品追溯实效。坚持创新驱动,推进追溯理论、模式、管理和技术创新,鼓励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多样化发展。坚持追溯信息互通共享,统一优化公共服务,注重生产源头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中间环节信息链条的连续性、消费端追溯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4.试点示范与复制推广相结合,建立科学推进模式。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产品为重点,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运行效果。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上下一体、协同运作的重要产品追溯管理体制、统一协调的追溯标准体系和追溯信息服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部门、地区和行业企业追溯信息初步实现互通共享和通查通识;重要产品生产管理信息化、标驶、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追溯大数据分析应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追溯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追溯体系对群众安全消费、企业精准营销、行业管理优化、供应链安全保障及政府监测监管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及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分类产品追溯体系基本建成运行;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探索推进妇幼用品、建材、家电和汽车零配件、地方特色产品等追溯体系建设;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占比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和品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基本任务

1.建立目录管理制度。从产品对人身和生产安全的重要程度、危害事件发生概率及后果影响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依法制定重点追溯产品目录和鼓励追溯产品目录。国家重要产品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各地酌情制定兼容国家目录的地方重要产品目录。

2.完善追溯标准体系。分析提炼追溯的核心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明确不同层级、不同类别标准的定位和功能,建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相衔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研制一批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实现产品追溯全过程的互联互通与通查通识。在追溯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地区、行业、企业探索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标准制定和实施。针对重点产品和环节,根据产品形态、包装形式、生产经营模式、供应链协同、相关业务流程等特点,明确各品种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要求,设计简便适用、易于操作的追溯规程和查询方式。探索推进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与国际接轨,携手打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产品追溯通用规则,逐步建立国际间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增强中国标准的国际规则话语权。

3.健全认证认可制度。将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纳入现有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制度。围绕健全追溯管理机制,建立追溯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制度。完善认证规范、认证规则、认证工作后续监管及惩戒机制,建立与认证认可相适应的标识标记制度,方便消费者识别。

4.推进追溯体系互联互通。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原则,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对象标识与标识解析等信息技术,逐步建设中央、省、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立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中央平台与有关部门、地区、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对接。推进各类追溯平台与检验检测信息系统、信用管理系统、综合执法系统、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等对接。建设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综合门户网站,宣传政策法规和追溯知识,统一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

加强追溯大数据开发利用。结合企业发展与行业监管需求,开发智能化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责任主体定位、流向范围及影响评估、应急处置等功能,为企业管理、政务决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持,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追溯信息投入与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追溯数据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

5.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企业将追溯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改造升级相结合,鼓励企业以建设追溯体系为契机,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追溯”创新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自身平台建设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销售与追溯双重功能,创建可追溯电商品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支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企业将追溯体系建设与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增强信息交互、在线交易、精准营销等功能;推动追溯体系与批发零售企业电子结算系统、冷链物流配送等体系融合发展。

6.强化追溯信用监管。建立可信数据支撑体系,确保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和消费者等多方参与,将供应链中的生产经营企业、检测认证机构、监管机构、消费者等主体纳入可信数据支撑体系,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整合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追溯信息,形成不可篡改的可信追溯信息链条。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消费者和用户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形成有效监督的社会氛围。建立追溯信息系统成熟度评价体系,从追溯数据链、检验检测、消费者监督等方面,对企业及产品开展综合评价。

(二)分类任务

1.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尽快搭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制度,将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逐步纳入国家平台管理,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追溯责任,推动上下游主体实施扫码交易,如实采集生产流通追溯信息,确保农产品全链条可追溯。出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制定追溯管理技术标准,明确追溯要求,统一追溯标识,规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规则。选择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开展追溯管理试点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追溯推进模式。发挥国家平台功能作用,强化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管,快速追查责任主体、产品流向、监管检测等追溯信息,挖掘大数据资源价值,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

完善肉类蔬菜追溯体系。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开展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加快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扩大追溯体系覆盖范围,增加品种和节点数量;升级改造追溯管理平台,向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追溯链条,开发智能监管功能,提高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加强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完善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以扫码入市或索取追溯凭证为市场准入条件,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2.食品追溯体系。重点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加工食品,推动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追溯体系和管理制度。逐步U大食品种类范围,提高覆盖率和社会影响力。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食品追溯、食品安全监管、食品生产流通行业管理相关信息的互通共享,提高政府部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和协同水平。加快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应用。

3.药品追溯体系。巩固提升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升级改造中药材流通追溯管理中央平台,促进不同药品追溯系统信息互通共享。逐步增加中药材追溯品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涵盖全国主要中药材批发市场所在地区;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经营、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经营主体、医疗机构及药店等节点的覆盖率。

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使用信息化技术采集留存原料来源、生产过程、购销记录等信息,保证药品的可追溯。扩大药品追溯监管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全部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程快速追溯。建立药品追溯管理机制。

4.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在饲料上,推动饲料企业建立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实现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可控可追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进饲料产品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在种子上,实行种子标签二维码标识制度,推动种子生产经营者建立包括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等内容的电子生产经营档案;引导种子批发和零售商建立种子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的电子台账;建立全国统一的可追溯管理平台,整合行政审批、经营备案、市场监管等各方信息,实现全程、全面可追溯。在兽药上,进一步加强国家兽药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兽药生产企业、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等兽药基础信息数据库;深入开展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兽药产品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逐步实现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追溯。在农药、肥料上,建立追溯监管体系,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原料控制、生产管理,流通企业扩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范围,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实行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

拓展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信息追溯监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试点企业与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信息追溯监管服务平台对接,加快农资质量追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

5.特种设备追溯体系。以电梯、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为重点,建立全国特种设备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化追溯系统,与全国特种设备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对接。逐步实现电梯的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以及车用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充装、报废等关键信息的记录、统计、分析、公示等功能,为社会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

完善特种设备生产标识方法,健全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数据报告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生产流通全过程信息记录制度,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提供制度保障。

6.危险品追溯体系。建设全国危险品追溯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易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放射性物品等为重点,形成国家、省、市、县、园区危险品信息追溯管控体系,探索实施高危化学品电子追踪标识制度,实现危险品全生命周期过程跟踪,信息监控与追溯。逐步增加危险品种类,扩大覆盖范围。

7.稀土产品追溯体系。以稀土矿产品、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为重点,以生产经营台账、产品包装标识等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稀土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可追溯。开展稀土企业追溯试点,建立稀土专用发票、稀土产品出口报关、企业经营档案等各项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稀土企业建设信息化追溯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库存、销售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完整归集和可追溯。

8.产品进出口追溯体系。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重点,探索推进食品等重要产品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等领域的进出口追溯体系建设。整合产品进出口国家(地区)、产地、生产商、品牌、批次、进出口商或商、收货人、进出口记录及销售记录等信息,与海关报关信息、检验检疫信息和产品标签标识相衔接,实现重点产品从生产到进出口销售全过程信息可追溯。落实进口食品的境外生产商、出口商、境内收货人注册备案和进口销售记录制度,建立进口食品信息追溯平台和全国统一的重要进出口产品平台,实现进出口产品流向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可追溯,提升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质量追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实现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宏观指导,落实部门分工,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协调配合,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各地完善领导机制,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纳入工作考核指标。推动建立追溯行业组织。

(二)完善法规制度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制度,细化明确生产经营者责任和义务。按照《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等要求,将追溯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化企业主体责任、问题产品召回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追溯体系的倒逼作用和服务功能。加快推动地方立法,实行依法建设,依法管理。

(三)营造发展环境

鼓励大型连锁企业、医院、学校等团体消费单位优先选购可追溯产品。培育创新创业新领域,营造追溯体系建设的众创空间。加强追溯技术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动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业务咨询、工程监理、大数据分析等追溯服务产业发展,为追溯体系建设运行、扩大应用提供专业服务。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推动形成“互联网+产品追溯+精准扶贫”的政策组合与市场化运作模式。

(四)创新支持方式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公益性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建设,以及完善标准、培育人才等追溯体系建设基础性工作。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采用市场化方式吸引企业加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追溯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产品责任保险。围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新追溯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五)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加强追溯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交流。鼓励科研机构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工程实验室,鼓励大学设立追溯专业院系及课程。建立完善追溯专业人才培育机制,鼓励成立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咨询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对追溯体系建设运行开展前期咨询论证和后期跟踪评估,促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创新发展;建立发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培训机构,培养多层次的追溯人才。

(六)强化宣传教育

公关总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务总监;制度;问题反思;改进

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母公司为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强化对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财务控制与监督,由母公司向子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并纳入母公司财务部门的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的财务控制方式。

一、现行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通常的制度设计

从我国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的实践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管理监控型”,财务总监在人事上由母公司任命、管理和调度,但属于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常由子公司发放工资奖金,从而接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双重管理与考核奖惩。笔者研究了许多企业制订的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规范性文件以及子公司财务总监的岗位职责,这些文件大都将财务总监的职权规定为主管财务、参与经营决策,对重大事项实行财务总监与董事长或总经理联签制度,同时监督企业财务运行、董事经理遵守法规情况等,总之财务总监既有管理控制权又有监督权;一种是“纯监督型”,被派出的财务总监与子公司管理层分离,主要行使外部监督职能,与子公司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基本不使财务总监参与经营决策及控制财务支出。“纯监督型”容易使财务总监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时流于形式而逐渐被孤立,在实践中应用较少。本文主要提到的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是指“管理监控型”。

二、现有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一些问题

(一)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没有坚实的法律依据

我国《公司法》第4 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财务总监如果作为企业高管,应该是由全体股东选择并维护全体股东权益,但通常企业章程会约定对高管的任免仅需董事会成员多数同意即可形成决议,这造成事实上被派出的财务总监往往仅注重维护控股股东权益而不是全体股东权益,甚至某些企业绕过董事会直接指派子公司财务总监,小股东往往也难以制衡。

我国《公司法》第46 条规定:“董事会对股东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九)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按此法规的设计意图看,财务负责人是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一员,受总经理领导,没有对总经理的监督职能。通常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制度设计中,财务总监即作为财务负责人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者,代表股东监督经营层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严格按《公司法》的规定,财务总监作为财务负责人需要由“经理提名”,这必然使其难以实现监督职能,实际操作中财务总监通常是由控股股东提名通过董事会聘任,合法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职责在逻辑上存在混乱。

(二)派出的财务总监难以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1.财务总监难以处理好与小股东的关系。组织行为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利益驱动的,因此作为一个职务人会优先对有付酬决定权一方负责,控股股东往往撑握财务总监的付酬决定权,财务总监会不自觉地倾向控股股东的利益,而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经营者,薪酬一般在子公司列支,也就是说小股东需要承担财务总监部分薪酬成本,而客观上财务总监却很难对小股东负责,特别在控股股东与小股东利益有冲突时,财务总监事实上无法客观的去平衡股东之间的权益。

2.财务总监难以处理好与经营团队的关系。财务总监经营者与监督者双重职责的角色定位使其难以把握两个职责的平衡,处理好与经营团队其他成员的关系。经营业绩往往有硬性指标,监督管理却难以量化,当财务总监对自身定位侧重为经营者时,容易出现配合经营团队弄虚作假,欺瞒股东的情形;如果财务总监侧重于监督者的定位,由于观念及认识的不同,容易出现财务总监干预经营团队正常决策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特别是联签制度赋予了财务总监否决权,企业可能会陷于决策能力低下,甚至贻误战机的窘境。

3. 财务总监难以处理好派出地有关政府机构的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往往是在母公司企业内部选派和母公司所在地招聘为主,对子公司所在地的财政、税务等有关政府机构需要财务总监到任后逐渐熟悉,子公司负责财税的高管与政府相关部门长期处于不生不熟的境地,在当前我国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状况无疑对企业非常不利。

(三)财务总监委派制对财务总监个人职业发展及家庭存在不利影响

在子公司较多的公司中,财务总监委派制通常是异地派出制、轮换制,职业生涯长期在平行企业之间变换,难以获得升迁,对个人职业规划容易产生迷茫感,出现职业倦怠;长时间异地工作对财务总监的家庭生活影响巨大,特别是已婚人士,配偶子女日常生活很难照顾到,时间长后容易出现家庭问题。财务总监个人的职业发展及家庭困难得不到很好解决将会拖累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实施效果。

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的实施子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

1.除非全资子公司,在与小股东协商设立子公司,确定子公司章程时就进行充分沟通,对财务总监委派制进行详细解释,对财务总监的定位也应该是为全体股东服务,制度上要明确财务总监在日常工作中重大事项要多向小股东汇报,听取小股东的意见,甚至可以考虑邀请小股东参与对财务总监的考核。聘任财务总监前要与小股东以及总经理充分沟通,尽可能取得他们的认可,任免时要严格执行公司法与章程规定的程序。

2.企业内部对财务总监角色的定位清晰,明确财务总监与总经理的工作权限,财务总监行使否决权要有书面理由留档;财务总监的薪酬考核要与当地子公司业绩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母公司要及时加强与子公司管理团队的沟通,掌握财务总监的履职情况,定期对该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及内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财务总监履职行为的监督。

3.掌握好控制财务总监舞弊风险与加强财务总监熟悉派出地业务两者之间的平衡,可以考虑优先派在子公司有一定人脉资源的财务总监到子公司所在地任职。加强子公司当地财务部门与财税等政府部门的联系,尽可能保证企业与政府部门人脉关系的稳定性。

4.母公司要设计好派出财务总监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薪酬安排上要考虑外派工作绩效、外派时间长短等因素;多关心财务总监家庭情况,尽可能帮助解决派出财务总监的家庭困难。

参考文献:

[1]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反思.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

公关总监范文第4篇

摘 要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意义、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方法,以期为企业集团更好的实施该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总监 委派制

近年来,企业集团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规模的扩大,其财务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集团公司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对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监控管理的一种所有权监督制度。为使财务总监更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去,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控制,达到减少所有者资产流失,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确保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成功,现就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意义

(一)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所有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但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等运行机制实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控制。财务总监从产权角度行使权力,代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体现来自产权约束的监督关系。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一方面代表所有者把好财务监督关,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对经营者的财务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方面体现集团公司的利益追求。

(二)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集团公司的一种内部控制手段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扩大,集团中子公司数量增多,并且均有各自的发展和规划,为加强集团内部的协调和规划,实现整个集团的战略目标,集团公司应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委派财务总监就成为一种有效途径。财务总监通过履行职责,可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监督,防范风险,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

(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而所有者和债权人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会损害其利益。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可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检查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和可能造成所有者重大损失的行为。财务总监全程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

在集团公司的运行中,从掌握的信息情况来看,信息优势方是子公司经营者,信息劣势方为集团公司;从追求的目标利益来看,集团公司追求的是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子公司追求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子公司经营者也可能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集团公司利益。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对子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对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可保证财务活动按预定目标运行,增强子公司与集团公司目标的一致,维护集团公司的利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总监自身定位模糊,影响作用的发挥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委派财务总监对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的一种机制。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在于监督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主要定位是约束、防范和消除有损集团公司利益的不良行为,同时财务总监作为集团公司委派到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要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好服务。由于子公司和集团公司利益的非完全一致,即子公司期望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行为偏好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对集团公司的监督行为和财务总监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与防范,给双方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带来障碍。在工作中部分财务总监协调不好各方面的关系,无法准确为自己定位,丧失了应有的立场和原则,不仅无法发挥财务总监的作用,还对公司治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财务总监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财务总监业务技能有待提高。财务总监虽然经集团公司严格选拔、培训,但由于其来自财务、审计等不同岗位,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各子公司经营情况又具有差异性,因而能够完全适应工作要求的较少;其次,财务总监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尽管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管理办法对财务总监的任职条件和要求已经明确,并且规定了行为规范,然而部分财务总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违规问题不能严肃纠正,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财务总监业绩难以衡量

对企业经营者可以用生产指标、财务指标等衡量其经营业绩,而财务总监的作用是为了让子公司规范运营,并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提高运行效率,若仍采用子公司利润等指标则不能反映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甚至会造成财务总监造假。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集团公司的意志,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但资本的增值程度难以计算,导致财务总监工作业绩难以衡量,也就无法确定其薪酬方案。

三、财务总监制度完善方法

(一)为财务总监准确定位,明确其权利和职责,使其充分发挥职能

财务总监应代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监控管理,以落实集团公司的财务政策和规定,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子公司的财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财务总监应明确权利范围和工作责任,做到既对经营者有效监督又不干预子公司自主经营。财务总监行使职权应包含的内容有:一是参加或列席公司董事会及经理办公会等会议,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的研究和制定,提出财务管理建议;二是监督公司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三是审核和监督公司的重要事项,对重大事项和总经理实行联签;四是监督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协助公司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及内控制度等。

(二)财务总监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财务总监应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有扎实的财会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能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协调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关系。因此财务总监应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提升工作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监控效果

1.完善约束机制

为使财务总监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履行职责,保证财务总监制度有效运行,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集团公司既要建立健全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如《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财务总监工作细则》、《财务总监责任追究规定》,又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总监考核评价办法,使财务总监责权利一致。

2. 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监督

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监督,不仅能使财务总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得到切实履行,而且可以使财务总监管理机制的作用得到发挥。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管理部门应进行制度建设创新,加强监督检查,并通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等方式,检查财务总监履行职责发挥职能情况。

3.定期轮换

为避免财务总监与子公司管理层之间的合谋,对财务总监岗位应实行定期轮换。如可规定财务总监每届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以连任,但在同一个单位任职连续不得超过两届等。

4.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现代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派财务总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最大可能地保持信息对称,因此,建立以财务总监为核心的快速信息反馈制度非常重要,同时也可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财务总监需向集团公司报告以下内容:一是定期报告,包括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财务总监针对所在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向集团公司报告,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二是重大事项报告,主要是对任职公司发生的需报集团公司审核或核准的投融资、担保、改革改制等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审核或调研后,形成相关意见和建议的报告。此外,子公司发生的对集团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意外事项,财务总监也要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三是专项报告,主要是对任职公司某一方面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分析或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通过财务总监报告,可以保证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使财务总监真正成为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信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四、结束语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公司加强所有权监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对于强化财务监督,规范经济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集团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管理,使财务总监的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以实现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公关总监范文第5篇

摘要: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企业集团加强对下属子公司财务控制,保证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财务性控制措施。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财务总监委派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就加强发挥财务总监委派制发挥其作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http://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概述

在存在多级公司,事实上形成分权管理的体制下,企业集团如何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规模化效应,确保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的贯彻落实,便成为集团公司一个重要性的问题。在集团内建立起一个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管控体系,对于企业集团长远的良性发展影响重大。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就是为了维护集团公司层面的利益,加强母公司对下级公司的管控能力,通过母公司向下属公司派驻财务总监,并由母公司对财务总监进行管理和业绩考核的一种控制方法。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能够明显提升集团公司对于整个集团的运营能力,增强整个集团之间的协作及执行力。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关键问题

(一)委派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这种委派制度下的财务总监,既有代表母公司管理下级子公司的角色,又要行使其在派驻公司财务总监的角色和职能。他不仅要很好地履行起母公司对于下属公司实施财务控制、财务监督的要求,同时还要担负起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责任。因为有母公司授权派驻这一背景,财务总监通常能够有充足的权利来执行母公司的管理目标和意图,能够更好地促进集团公司整体目标、整体战略的实现;并且在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改进提升子公司财务管理及日常运营的能力。

(二)业绩考核应由母公司负责

通常,在业绩考核的具体安排上,有单项考核和双向考核两种形式。单项考核指的是子公司无权考核财务总监的业绩和决定具体奖惩措施,双向考核则是由母公司和下级公司共同执行业绩评价与考核,但通常子公司的考核意见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最终的业绩好坏及奖惩还是要由母公司进行定夺。由母公司考核集团财务总监的职责履行情况和薪酬水平,可以使集团母公司的管理要求和意图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可以较好发挥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作用。

(三)同总经理执行联签制度

在财务总监委派制下,要执行总经理与财务总监的联签制度。母公司应当确定不同子公司的具体联签业务事项,事项的确定要符合母公司的管理意图,并且要遵循重要性原则,以避免低效率。联签制度包含的事项通常有:公司账户的开立、分设;对外实施的担保、资产的质押、抵押等。联签制度的实行,可以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在权力分配方面实现有效的平衡。

(四)建立向母公司的报告制度

财务总监和集团母公司之间应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以保证母公司及时获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信息。向母公司的报告内容通常包括:子公司的日常运营及现金流量状况;投融资方面的事项;子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集团总体的定期报告制度由集团母公司统一组织召开,旨在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详细经营情况,传达母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意图,提升各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发展意识。

(五)建立年度述职制度

加强对下级单位管控,更好地评价财务总监业绩的一个重要制度就是开展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的年度述职制度。在每个会计期末,集团公司应召开统一的公司年度述职会议,由集团主要领导层、人力部门等作为主评人员,根据财务总监的述职情况对其业绩好坏作出评价。财务总监述职的主要要点包括对本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情况、本单位财务活动中的缺陷和解决思路以及对本单位财务工作的状况描述和今后的建议等。在评价财务总监的年度业绩时,述职报告是一个很有参考意义的项目,公司在综合评定财务总监的业绩优劣之后,应明确对不同业绩的奖惩措施,以激励财务总监在今后期间更具责任心,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仅仅是解决集团财务问题的手段之一

使整个企业集团保持共同的行动意图和目标的难度比对单一企业的控制要复杂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由于企业数量的增多,在众多企业之间统一思想自然变得十分困难;第二则是空间的因素,由于成员企业散布于不同地域,在管控上存在实际的难题;第三则是由于集团公司通常具有多个管理层次,如何提高多管理层次中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协调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问题。一个完善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系统应该涵盖以下方面: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具体的财务制度、财务信息传递及人员控制;具体管理内容则有日常财务运营管理、资产的运营及管理、资本性投资的管理等,财务总监委派制只是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二)对委派人员的选择要严格

由于财务总监处于集团总部及子公司的利益夹缝之中,财务总监要能够妥善解决来自各方的利益冲突,平衡处理各方的利益。在这种交错、复杂、多层次的人际关系下,财务总监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及人格魅力,才能妥善的处理复杂情况,具体来讲财务总监应具备处理以下问题的能力:应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应具备扎实的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及熟练的业务能力;能够很好地处理同集团总部及下属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冲突等。

(三)集团企业要加强对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思想重视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能否完成预想的财务管控目标,很大方面取决于集团企业对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视性。凸显财务总监在派驻公司的地位、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评体系及奖惩机制,可以帮助财务总监履行好其工作职责。例如,在很多公司,派驻子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薪酬要高于派驻班子成员的其他经理层,以凸显其代表企业总部履行财务控制监督的职能。

(四)建立对财务总监的激励制度

要使财务总监委派制起到好的效果,合适的激励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从委托理论来说,建立合适的建监督制度也是保持这种委托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措施。财务总监与集团总部形成了委托和的关系,其中难免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措施作为保障,就很难保证财务总监能够忠于职守,完全履行自己的监督责任,甚至还会出现子公司同财务总监“合谋”损害集团层面利益的情况,从而使财务总监委派制失去应有的效果。

http://

参考文献:

[1]苏德敏.财务总监委派制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