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场励志名言

职场励志名言

职场励志名言

职场励志名言范文第1篇

1、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3、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靠关系,靠背景,都不是真本领,靠人人会跑,靠树树会倒,只有能力是你自己。

4、想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当别人说你疯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5、只要是存在的,就是有价值的,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如果你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6、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8、适度太高自己的身价,学会造势,树立自己的品牌。放开尊严,成功推销自己。

9、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你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文化,你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不学习。

10、创新,让自己成为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每天都给人一种成长的感觉。

11、好事不怕多磨,伤害你的人也一定是教你成长的人,所以在挫折面前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

12、学会变通,不要盲目执着,适应环境,调整思路,要敢为天下人先。

13、学会伪装,大智若愚,藏锋显拙,功高切勿盖主,苦劳是自己的,功劳是领导的。

14、无学历、无资历、无能力、千万别把自己不当凡人看。

15、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1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18、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9、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20、做人做事都要真诚,把朋友分化等级,区别对待,

2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2、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但结果对你都是有益的。

23、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职场励志名言范文第2篇

首先,励志图书持续热销。2000年至今,励志图书的销售持续走高,出版规模越来越大,出版品种越来越多。其次,超级畅销书层出不穷。《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一系列畅销书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基本形成了励志图书出版与阅读的文化场。再次,图书出版者积极参与。目前我国的励志图书出版者中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品牌等级差异,励志图书出版的门槛较低,行业壁垒没有形成,众多出版社蜂拥而上,得利则再接再厉,失利则悄然退场。因此,励志图书的出版者整体积极性颇高。

励志图书正是通过其出版、宣传、销售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影响着我国的出版业和文化界,已经成为目前出版业、文化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关注和研究的感性大于理性。笔者查阅了大量的书评和相关的文化评论,绝大多数皆因励志图书的“庸俗”和商业性质而加以忽略和鄙夷。严肃的读书评论几乎毫无例外地对励志图书持一种否定态度,说它“没有思想”,是“精神垃圾”,甚至斥之为“无聊加扯淡”的拼凑。

一边是知识精英的不屑,一边是现实中持续的出版和热销。励志图书正是在这种冷与热的反差中行走在文化歧视和市场热销的双重环境中,在知识精英和普通大众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分野,这也是出版界关于出版价值和市场效益矛盾的典型表现。

一、我国励志图书出版历程

按照内容,励志图书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类:职场励志类,心理自助类,创富理财类。这三类励志图书又互相结合,就出现了复合式的励志图书。按照图书的组织形式,励志图书可以细分为励志小说、励志散文、小故事、案例集、名人名言录、书信集等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互相糅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励志图书。

(一)我国励志图书出版历程

我国的励志图书从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国外经典传播期。最早在中国开启励志图书出版先河的,要追溯到《卡耐基系列丛书》。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卡耐基系列丛书》曾经风靡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卡耐基一生写作的《语言的突破》《林肯传》《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7部书仍然在全世界畅销不衰。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励志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1883-1969)的经典成功学著作也被引入中国,如《成功学》《成功的资本》《思考与致富》《成功法则》《人人都能成功》等,其中《思考与致富》畅销世界60年,销量超过3000万册。此外还有《心灵鸡汤》系列,发行56个国家,跨越4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5400万册。直到今天,《卡耐基全集》《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思考与致富》《心灵鸡汤》等仍然很畅销,这些励志图书已经由畅销书转变为常销书。这一时期的励志图书都是来自国外的成功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图书品种集中,商业色彩不浓,较受读者欢迎,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励志”图书的概念。

2.本土励志图书的萌芽期。从台湾作家刘墉开始,出版者才正式提出“励志”的概念。《超越自己》(1989年)、《创造自己》(1990年)、《肯定自己》(1991年)、《我不是教你诈》(1995年)等,这些书用小品文讲述人生的大哲理,对青少年读者颇能起到点拨的作用,因而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比较畅销。在这一时期,励志图书种类有所增加,既有来自国外的、台湾地区的名家作品,也有大陆作者原创的励志图书。比如1996年出版的《方与圆》影响很大,最初在深圳打工仔打工妹里面流传,后来又被打工族带到各地,最终畅销全国,《方与圆》全三册至2004年在全国正版发行量已接近600万册,还成功进入了我国港台地区,韩国、北美市场。本土励志图书开始萌芽。

3.现代商业化励志图书的成熟期。从世纪之交至今,励志图书的出版与营销行为逐渐成熟起来,这主要是由几本重要的励志图书的出版与成功的商业行为相结合造成的。1999年由海天出版社推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辟了励志图书出版的新阶段,2001年《谁动了我的奶酪》把该类图书的发展推到一个顶点,2002年的“加西亚”系列为励志图书的出版锦上添花。2003年,《执行》一书的超级畅销,为职场励志图书的炒作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在这一年也出现了国内的畅销书《水煮三国》,励志图书可谓大红大紫。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伪书《没有任何借口》在疯狂畅销之后,真相被揭,励志图书遭遇寒冬。

(二)励志图书的读者群分析

图书的读者群分析永远不可能精确到个人,但是一个阶层、一个群体、一个集团的阅读共性常常象征性地作为图书读者群分析的基础。励志图书在近几年来大量出版和持续热销的根本点是因为读者需求,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购买励志图书呢?

曾成功引进过《格调》的著名图书策划人石涛分析说:“励志书的读者主要分三类:职场上的失业者,即将走进职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以及缺少主见爱跟着起哄凑热闹的追风族。”而曾经策划过数种励志类图书的北京弘文馆图书公司编辑吴金岭分析说:“励志图书的读者从市场来看是以小城镇青年、大学教育水平以下的读者为主力。这些人是读者群的金字塔的基层。”以上出版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局限性。笔者以为,励志图书的读者主要集中在非精英阶层和有短期实际效用者。职场上的失业者,渴望成功的青年人,以及用作培训教材的培训机构等都属于这一类。

二、励志图书的销售方式与销售特点

(一)销售方式

励志图书的销售方式主要有两种:团购和零售。

1.团购。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再培训,再培训不仅包括专业技术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对工作态度的培训。励志图书市场定位明确,直接服务于企业和职场,因此团购现象比较普遍,这有助于企业与出版商加强互动。较之零售,团购有其明显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在销售方式上,团购现象的出现使得该类图书在口碑传播的途径上呈现集束式效应。一般图书是由点及点式,该类图书则呈现由面及面式的大面积扩张。在回款方式上,团购比例的增加造成了回款方式的变化,一般是先款后书,这种发行方式令出版商们笑逐颜开。例如,《邮差弗雷德》出版以后,中国邮政、中国人寿、联想集团团购量都非常大,团购总量占该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2.零售。近几年励志图书的零售状况一直在攀升,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励志图书的零售市场近几年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00年,职场励志图书在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的码洋占有率仅为0.22%,2001年上升到0.89%,2002年受超级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拉动,其在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到20.3%。2003年虽然也有“加西亚”系列的出现,但毕竟不敌“奶酪”当年畅销的势头,其码洋占有率略有下跌为14.3%。随着职场励志图书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同时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的同比快速增长,职场励志图书市场的同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略有下降。

(2)动销品种持续增加。图书动销品种是指在零售市场中,单品种图书累计观测销售量大于等于1的图书品种数量。图书的动销品种从数量角度表明了市场的供给程度变化和出版社对该市场的投入力度的变化。市场需求的扩大与市场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收益,大大提高了众多出版社对励志图书市场的关注程度,参与竞争的出版社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仅有17家出版社参加励志书市场的竞争,2001年增加到31家,2002年增加到55家,2003年迅速增加到98家。各出版社纷纷加大在这类选题开发上的投入力度,职场励志图书的市场动销品种数同样获得了有效的增长,2000年该类图书的动销品种仅为30种,2001年增加到48种,2002年达到101种,2003年大幅增加到200种。

(3)出版社品种规模较小。2000和2001年动销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学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仅为5种,2002年动销排名第一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也仅为5种,2003年动销排名第一的企业管理出版社动销品种数仅为7种,其中,54家出版社(占参与竞争出版社数量的55%)的动销品种数量各为1种。2000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海天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仅为3种,中信出版社2000年和2001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不过其动销品种数也只有1种和2种,2003年企业管理出版社的动销品种数仅为7种。当然,这些都说明领先出版社并不是靠品种数来取胜,畅销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page_break](二)销售特点

以畅销书为核心,带动边缘销售,即畅销书对励志图书市场有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绝大多数图书监控销量很小。从2000年到2003年,尽管励志图书的品种数增长很快,但是绝大部分图书的市场监控销量都低于1000册。在各年动销的职场励志类图书中,2000年只有一本书的监控销量高于1000册,2001年增加到5本,2003年增加到38本,但还有81%的图书动销品种低于1000册,其中32%的图书监控销量低于100册。低销量区间分布着绝大部分的图书品种说明,经过几年的发展,绝大部分投放市场的职场励志图书并没有真正解决市场的有效供给问题。

2.畅销书拉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在职场励志类图书市场中,畅销书对于该类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二八定律”表现得十分突出,前5名畅销书所占的码洋比重均在50%以上。尤其是在2002年,榜首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监控销量占该细分类市场监控销量的65.5%,码洋比重更是高达66.68%,而其品种比重则不足1%。

3.畅销书对出版社地位提升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从开卷监测的历史数据分析,该细分市场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极不稳定,几乎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仅凭一两种图书的畅销就可以轻松打进市场占有率的前十位。2000年,海天出版社凭借《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畅销占据了该细分市场60.43%的份额,领先优势极为明显。2001年和2002年中信出版社凭借《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超级畅销轻松夺得了该细分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其市场占有率达到66.68%,而排名第二的海天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7%,二者差距十分悬殊。2003年企业管理出版社凭借《把信送给加西亚》上升到第一的位置。

三、是什么原因使励志图书脱颖而出

励志图书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励志图书脱颖而出呢?

1.社会转型期的阅读需求。畅销书的畅销常常反映了社会深处的变化,励志图书的畅销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阅读心理有很大关系。

社会转型期引发的生存需求迅速转变为阅读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成就了一个类别的图书市场,而且给许多出版机构和以此类图书为方向的策划人、著书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都有很多策划机构、咨询机构或培训机构从事励志或管理类图书的研发、引进。《谁动了我的奶酪》《水煮三国》等图书的主题十分鲜明,正是教育人们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自我激励等,可以说励志图书的研发与出版针对性极强、实用性极强,而这种实用基础上的针对性正是社会转型期的阅读需求引发的。

2.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教育的整体缺位和乏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在为人处世的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职场经验的指导等方面整体缺位和乏力。这种状况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这种教育模式会使得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缺少过渡性的教育和指导,进入社会以后常常在心理、生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的一些相关教育常常缺少专业性和现实性,过分强调理想主义而忽视了潜规则的理解与内化,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需要承受挫折和接受二次教育。这个重要的二次教育过程,正是出版界和出版人在市场环境下通过励志图书的出版来自发完成的。

3.整合营销的推动力。励志图书门槛低,成本低,利润高,常常成为书商的最爱,对该类图书的策划、出版与营销不遗余力。正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励志图书的商业性突出,一系列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这是励志图书畅销的最直接原因。

4.得天独厚的发行渠道优势。由于励志图书的发行常常与现代企业教育和再培训相配合,这种出版与企业培训互动的良性循环使得励志图书在发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的终端发行顺畅会大大提高图书货款回收的速度和效率,反过来又会提高图书出版和印刷的效率。这种良性循环是其他一些图书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也是励志图书市场活力极强、持续畅销的重要原因。

5.叙述方式的大众化和通俗性。励志图书大多文字通俗易懂,比较亲切,加上本身的实用性,使得图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较近,读者很愿意也很容易接受。这种通俗性辅之以高效的营销手段很快就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四、励志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以实用性为基本导向的励志图书崛起神速,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里占据了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地位,并且以出人意料的效率制造一本又一本超级畅销书。这一个个出版神话都笼罩着灿烂的光环,但是光环背后难免出现阴影,励志图书的出版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1.引进版多而原创少。回想一下近几年来热销的励志类图书,励志图书一直是国外引进版独领。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励志类图书的写作需要具有专业性。在我国,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并不热衷或不善于书籍的写作,而实际出书的作者又往往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这使得原创图书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相较之下国外的作家则具有很大优势。如卡耐基为写作《人性的优点》一书,曾经走访美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数百人,翻阅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数百种,阅读了哲学家论烦恼的几乎全部论述,还开办了一个征服烦恼的实验室进行实践。同样,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有深厚的专业背景支撑。为写作《成功定律》一书,他走访了500位全国杰出人物,整理出成功的15条定律,花费了20年时间完成此书。他将这一成功定律进行了检验,训练了3000名毫无经验的推销员。在6个月之内,这些推销员各自赚进了100万美元。

第二,我国真正的励志类图书起步较晚,引进版图书从开始就以“简单实用”作为自己的原则,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加上引进版很早就开始占领中国市场,在人们的心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形成了品牌效应,这也给国内原创励志图书的出版发行造成了短期难以摆脱的后发劣势。

2.跟风现象严重,观点重复。当年,《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出版,后边就跟了一长串奶酪,达到30多种跟风的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热卖之后跟来了一批送信的。只要是比较热销的图书,都会引来很多跟风之作,这是因为励志图书出版的门槛低,成本低,跟风比较容易。

3.出书速度加快,书籍质量下滑。随着励志图书的畅销,不少出版社加紧推出新作抢占市场,却忽视了书籍的质量,造成了如今的励志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现在很多书商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社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出版很多质量不高的励志图书。这是一种短视行为,长期来看会对出版社的品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4.伪书猖獗,自食其果。2005年“3·15”贡献奖的三位候选人之一姜汝祥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伪书。姜汝祥发现,《执行力》的很多内容竟然是从他的书里面抄袭来的,后来调查的结果更令人吃惊:所谓《执行力》的作者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保罗·托马斯”竟然根本就不存在。伪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直雄踞很多排行榜首位的《没有任何借口》,署名“(美)费拉尔·凯普著,金雨编译”。该书首先于200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到当年10月已重印24次,销量超过200万册。一大批国内赫赫有名的企业批量购买,发给员工人手一册,甚至还要求员工学习以后谈“体会”,写“读后感”。随后,图书市场上很快就搭车跟出了多种版本的《没有任何借口》。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没有任何借口Ⅱ》,朝华出版社推出《没有任何借口Ⅱ》(完结版)。9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则推出了《没有任何借口全集》。伪书使市场遭受沉重打击。

五、励志图书何去何从

面对几年来励志图书发展的辉煌和阴影,针对伪书出版的教训和启示,很多人不禁发出疑问:励志图书将何去何从?

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图书市场:励志图书依然是图书市场的热点,是各大书店的宠儿,新的励志图书品种依然层出不穷。只是在商业炒作手段上有所顾忌,显得有点战战兢兢。笔者以为,励志图书存在着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决定了励志图书在未来的图书出版中仍将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图书品种存在。这种基础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构筑而成的:社会转型期的阅读心理需求是励志图书生存的土壤;出版体制改革与市场转轨中带来的活力是励志图书发展的推动力;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教育的整体缺位为励志图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强有力的整合营销是励志图书发展的直接原因;得天独厚的发行渠道是励志图书热销的有力保证;大众化的叙述方式使励志图书拥有巨大的读者群。

职场励志名言范文第3篇

生活类图书

目前市场中的生活类图书,其品种主要有运动健康类、饮食医疗类、饮食养生类、生活情趣类、生活美食类、大众生活医学类、生活保健类等。

此类图书项目的市场开发点有:一是大力开发饮食的营养性、美食性图书,适应人们对营养的追求。二是注重饮食与养生类图书的开发,注重对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予以新开发。三是注重生活情趣类图书开发,如有关园艺、盆景、养生、钓鱼、宠物等。四是注重食疗与家庭医学类图书开发,尤其是注重中医药方推介与相应的偏方推介等,以增强饮食的医疗价值知识推广。五是结合目前国人身体机能上常出现的问题及生理心理等因素,开发一些有关养生、足疗类选题。

旅游类图书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新式消费观以及所谓“休闲时代、休闲社会”的来临,并结合休闲经济、旅游经济等产业政策的引导,旅游类图书在市场中十分活跃。其出版品种主要有旅游资讯类、专题游类、自助游类、旅游养生类、出境旅游类、特殊境域区旅游类、文化旅游类、旅游文学类、旅游摄影类、旅游文化专题类等。此类图书产品的市场知名品牌主要有反映文化、西南文化的《藏地牛皮书》《云南天堂》,紫图文化的中国古镇系列,日知经远与创世卓越的中国国家旅游地理等。

总体而言,此类产品的市场开发点有:旅游游记类、旅游文化读物类、专题游类、中国文化的旅游开发、私家旅游地理类。以及有关中国名镇名村、历史名城与境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介绍等。

女性专题类图书

目前,女性类别的图书主要有女性智商培育、女性情商(如女性情绪协调、心理健康训练、快乐法则等)、女性健康养生美容、女性常见病防治、女性职业生涯、女性理财与消费指导、女性情感实录、女性生活小品(如有关星座、血型、性格、衣物配饰、女性社交礼仪)等。

总体而言,此类产品的市场开发点有:一是女性情商与心理调节类。二是女性智商与职场技能类。三是女性养生、保健类。四是女性财商与收支预算智慧,及消费指导类。五是女性生活小品类,给予女性生活以小品趣味般的点拔与启示。

文化类图书

文化类图书的兴起是近几年出版界的新动向,此类图书打破了以往文化学术类图书僵化、专业化的脸孔,给人一种新鲜的文化阅读享受。遵循了文化的品位性与文化的普及性,以及可读性、通俗性的原则,采用鲜活的选题思路与图文结合的编辑方式,将文化类图书打造成了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书界奇花。同时,随着国际化潮流中的对外文化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战略需求,中国文化类图书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

当前,文化类图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中国文化概述类、中国文化严肃专题类(如有关中国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哲学思想文化的解读)、中国文化通俗专题类(如有关中国山水文化、景观文化、文物古迹文化、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展示)、对外文化出版类、中国文化古籍出版类、外来文化引进出版、港澳台地区特殊的文化类图书。

出版文化类图书需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正确且精确地选择中国文化类别,并给予编辑落实。二是所选文化类别应具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能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特色予以新视角解读,调动起读者的阅读趣味。三是对所选文化项目的文字风格与图片的新鲜度、美学度给予精准化要求,以提高此类图书的文化与美学品位。四是写作上不能太过学术化、专业化,应通俗易懂。

经管类图书

经管类图书即为经济类图书、经济管理类图书的结合。目前市场中的出版品种主要有:针对企业管理类而出版的经济图书,注重企业的人事管理、企业财务、企业经营项目规划与风险评估等;针对市场营销类的图书产品,包含市场营销技巧、市场促销口才、营销团队管理与激励、经济广告类;家庭经济类图书,如家庭消费、家庭理财指导类、个人理财消费指导类;时尚经济名词类图书,如假日经济、休闲经济等各类时尚经济图书;产业经济类与经济年鉴类图书,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外贸、技术贸易;经济改革类及涌现出的新的经济现象类图书,如股票类、证券类图书;引进的外版经济图书,如涉及西方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风险投资类经济学等。

目前经济与经济管理类图书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济理论过于深奥,缺乏通俗化解读。二是经济理论过于数量化解读,其中存在的图表与数学模型显得抽象艰深,需要对其加以文字注释,才能使普通读者对其掌握。三是经济理论过于形势化,当前的经济图书过于跟随形势而动,因而显得研究功底浅薄。四是经济理论过于西方化,缺乏中国的本土化转变,因而构建起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图书的本土化很有必要。

励志类图书

励志类图书是随着商业社会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财富欲望、个人自由主义思潮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市场上,此类图书主要有:针对个人情商与智商的调整与优化设计类图书;依托于西方世界的古羊皮卷而形成的图书(此种励志图书带有西方古典布道说教色彩);依托一些宣扬所谓商脉、人脉、财脉思想而形成的图书(如有关经商技巧、人脉构建等方面的图书);依托中国传统军事学与政治学经典著作而衍生出的励志人心、磨炼为人处世慧眼类图书;依托中国传统修身学而形成的具有浓厚儒家修身修心特点的励志类图书;依托中国知名政治人物及军界或商界名人之成功或失败经历而形成的励志类图书;对人生成功或失败相关因素予以“条例式”归纳的成功公式、数理式的图书;外版式西方企业管理与励志图书。

总体而言,励志类图书的发展方向可分为:一、开发中国当代成功模式的励志图书,以适应中国国情。二、开发中国传统的人生学、道德学与哲学,或是宗教学经典,将古籍中的经典衍生到成功学中。三、将成功学的编写视角,从个人成功转向群体成功、阶层成功、职业群成功、区域成功、企业成功来进行大开发。四、将一些名人的成功案例写实写透,使名人的个人生活史得以全新展示并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智慧。五、对一些外国式成功学理念与条例,加以中国式的解读,使其适应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之求。

艺术类图书

艺术类图书与生活类图书相异又相通,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应属于生活类图书。一般而言,生活类图书瞄准的是低端大众化的群体,而艺术类图书则多为高端精英化社会群体。但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普及化,这两者已在出版形式上出现相融合的状态,如市场中的生活化艺术图书或艺术化生活图书即是此种合流的证明。从市场而言,艺术类图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艺术文化类(从文化的角度来演绎艺术,同时又从艺术的角度来演绎文化)、艺术专题类(如有关美学、戏曲、戏剧、舞美、音乐、书法等各种分类专题性图书,从艺术专题史或鉴赏的角度予以编辑)、艺术思潮与艺术学术哲学类、艺术鉴赏与收藏类、艺术图赏与风光名胜图赏类(使人们在图片中,通过视觉触悟而培育艺术素养,发挥着艺术图书的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是人类审美的永恒追求,作为反映人世间的自然美、人工美与人文美的艺术类图书有着其永恒的历史价值与美学功能。此类图书的发展方向在于:一、搞好艺术史类与艺术文化专题类图书的开发,提高艺术图书的文化品位。二、多开发些有关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及相应作品的专题类图书,以促进国民对于各种艺术种类与派别风格的认知。三、加强风光图赏与实用文物、艺术品图鉴类图书的开发,以促进人们对人文、自然风光的感知与美学感受。

教学读物类图书

从图书市场角度来看,教学读物类图书主要有如下品种:名著读物类(主要定位在优秀中外文学名著的学生版开发上)、专题读物类(主要定位在社会类读物开发上,如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等)、名人文选与美文文集类图书(主要以散文集、美文集,以及著名作家的作品集锦等形式出版)、作文类图书(分为日常作文训练类、应试类、竞赛类)。

教学读物类图书的发展方向有:一、加大传统与经典的中外名著的学生版开发,以名著来塑造学生,适应学生对精品图书的需求。二、加大作文图书的开发,目前社会中对写作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由此促进了人们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因而作文图书是个市值庞大的开发点。三、加大精美文集与著名作家文集的开发,对于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散文精品、诗词精品等均给予重新结集出版,并在选文与装帧设计方面进行创新。

古籍读物类图书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丰富的古籍典藏为中国古籍出版事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料源泉。权威且完整的古籍珍本与善本,更为古籍出版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出版资源。

结合中国古籍的类别,以及市场中的古籍版别状况,笔者总结了此类图书的市场品种主要有:启蒙类古籍读物(如中国传统的三字经、治家格言等)、道德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弟子规、女儿经等)、权谋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太公兵法、孙子兵法等)、文学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汉赋文学、唐诗宋词文学等)、易学与预测学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易经)、科技类古籍读物(涉及到古天文、古历法、古工艺、古医学、古地理、古机械等各类古籍)。

职场励志名言范文第4篇

黄大年同志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鼓励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培养人才和建强团队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惜时不惜命,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在病房中还和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忘我拼搏、鞠躬尽瘁。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说到了,更做到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黄大年在国外有着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域外国家更是为吸引和留住他提供了各种诱惑性条件,然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黄大年同志断然拒绝各种诱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热土,继而作出了上述丰功伟绩。像黄大年这种事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举不胜举,然而,在当今社会追求物质和优越生活条件的人比比皆是,能够像黄大年这样情系祖国并为之毕生奋斗的已为数不多,值得敬佩!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我们,拥有较好的办公条件,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何理由不勤勉履职,还有何理由不尽职尽责。

黄大年同志目光高远,为学生和团队成员创造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进设备的条件,提供与院士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的机会,支持和资助26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想奉献全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是需要有多么博大的胸怀,这是需要有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怀,这是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支撑。作为一名公务员,作为应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作为一名基层岗位领导干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我更应该认真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以先进引导自己的言行,以先进引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先进为榜样,提升自己为广大湖口民众服务的定力,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

职场励志名言范文第5篇

受到《超级女声》产业化成功运营后收益巨大的启示和诱惑,各种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野外生存类、表演类、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真人秀火爆荧屏,其中,职场真人秀则异军突起,遍地开花。

职场秀获奖创业资金高达一千万

职场秀的特点是参与者被指定完成规定的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任务,由评判者根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做出淘汰和选拔决定。2005年7月推出的《创智赢家全国青年创业精英大赛》是中国第一挡现场直播的才智创业真人秀节目,赢者可得到100万元风险创业资金。与《超级女声》相似,《创智赢家》也以“海选”和“PK”为噱头,吸引观众眼球。

另一个名牌职场秀《赢在中国》,号称“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以‘励志、创业’为主题词,从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出发,它联手中国最具创造力的企业、集合国际最具活力的创投资金,调动全方位的推广手段,为中国的创业者打造一个展示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活动坚守‘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因此《赢在中国》让人人机会均等――年龄、学历、性别、籍贯,都不是你被选中的必要条件,只要你拥有创业激情和商业才干,你就有机会成功。”《赢在中国》的最终获胜者分别拥有由软银赛富、IDG、今日资本等三家国际著名投资机构提供1000万、700万以及5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资金,其“多金”的吸引力大大超出《创智赢家》。

此外,还有体验生存淘汰的《实习生》,营销高手PK角逐东风日产汽车公司百万年薪的市场总监职位的《绝对挑战》,美国大热节目《学徒》中国版,获胜者将获得25万年薪的《你也能成功》等职场秀。

大学生职场秀席卷1700余所高校

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在2006年8月主办了电视选秀招空姐,首开国内航空公司电视招选空姐先河。

南航的职场秀选手,要求年龄18至25岁之间,身高165厘米至175厘米,城镇未婚女性,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其他具体要求按招乘标准执行。容貌非唯一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在素质、健康的体魄是考察的要素,亲和力、应变能力及外语能力也是参考因素。因为是职场选秀,空姐电视招聘又与普通的选美赛事有所不同,观众可通过短信、网络等方式投票。

职场也PK,新闻炒不停,何止招选空姐可以动用职场秀,连大学生找工作也有许多秀场等着他们亮相,比如以职场就业为主题、专门面向900万女大学生的《校园神话》,席卷全国1700余所高校,分别在北京、南京、哈尔滨、武汉、西安、杭州六大赛区进行,成为象牙塔的热门话题。《校园神话》依然是海选,形同PK,参赛的女孩载歌载舞,有的还请来朋友助阵;依然是才艺展示,女孩逐一上场,舞蹈、健美操、诗歌朗诵……每个赛区入围的10位选手代表各自地区,演绎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职场PK大赛,最终入围半决赛的20名选手有机会获得世界500强公司高薪职位或实习机会,以及欧美名校免试全奖留学机会和签约深圳卫视主持人等奖励。

每年5月过后即是大学生求职的高峰,如今选秀之风在职场愈演愈烈,形形的创业明星、就业明星“海选”此起彼伏。平心而论,这样的选秀确实能为求职者提供一些职业锻炼、就业、实习的机会。然而,这种机会毕竟有限,将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职场秀上,对大多数求职者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职场秀催生了“职业粉丝”

选手蒙上眼睛,被送往异国的小渔村。他们在没钱没手机且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凭借少量中国小商品和一张地图,自己回到200多公里之外的市中心,规定必须在一天内完成。这些自诩为“商业天才”的选手还被告知:主办者不排除像“跳伞”这类考验勇气的项目,同时准备通过各种渠道向观众征集点子。

以上是某个著名职场秀的创举!由于主办者收益可观,职场秀已经变成一块肥肉,广告公司、经销商、电视台、赞助商,都想咬上一口,于是发神经“创意”出台多多,节目也越发无聊,没有了商业智慧,没有了团队合作,没有了职业道德,观众看到的只是窝里斗,只想着如何让自己“出位”的“原始”镜头。反正就是瞎搞,已经发展成闹剧般的金钱秀了。闹剧就当闹剧看吧!但如果大学生选手的智慧只能达到这种程度,那么他们的前途一定不妙。

一位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告诉笔者,选秀节目的风行催生了一种“职业粉丝”。观众在每个赛场都可以看到高举海报、挥舞荧光棒的“粉丝团”,不禁纳闷这些新鲜出炉的选手哪里来这么多狂热的追星族?事实上,他们是以“粉丝”为名的职业运作团队。大三学生韦文是职场秀“职业粉丝”经纪,宿舍的电话就是“粉丝热线”,旗下会员600人,多为大学生,也有中学生。遇到秀场需要捧场人手,他即会与节目组的宣传公关人员联系,按照式样到服装加工厂定制服装,然后到广告公司参与策划方案的撰写与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周末则组织会员“学习”,办拉票会。直播之前的彩排是重头戏,“粉丝团”必须听从导演指挥。当然,“职业粉丝”经纪的“待遇”非常不错,每次组织一个300人的粉丝团“利润”至少千元以上。

企业需要人才而不是“秀才”

随着越来越多的选手依靠“粉丝”的短信投票而成就了“平民偶像”之梦,选手已经成为职场秀主办者、广告公司、赞助单位、“职粉”经纪的共同“财产”。尽管每场PK过后,铺天盖地的“黑幕”新闻甚至比最终结果还引人注目,但年轻人还是乐此不疲,因此有人形容选秀是中国青年的新“职业”。

某女硕士生,倾囊万元买一套求职服装,一周内就有20余同学排队借穿,以求好运;某女生,把求职失败归咎于容貌,用刀架在脖子上逼母亲给钱做美容手术;某美女学生,在网上公布性感视频简历,以博得招聘人员好感;一个职场秀就有近2000所高校的大学生报名参加海选……让人感慨大学生找工作,究竟是求职还是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