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赤壁唐杜牧

赤壁唐杜牧

赤壁唐杜牧范文第1篇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山名。共有五处,皆在湖北省境内。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今蒲圻县赤壁乡,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军队于此;另一处是在黄冈县城西北,亦名赤鼻矶,因唐杜牧与宋苏轼先后在此写下《赤壁》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而闻名。

这两首诗词虽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但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其在选材立意上的共同之处――寄托了他们怀古的幽情,抒发了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到见解。两人都是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却仕途坎坷的文人,他们都为自己空有抱负得不到重用而烦恼。杜牧生性倜傥慷慨,喜议论,好谈兵,而不为时所用,在任黄州刺史时曾登广武山,观黄州赤壁,以《赤壁》诗讥讽周瑜侥幸而成大功,并暗含阮籍当年登此山时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见《晋书・阮籍传》)之慨叹。而苏轼则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累被贬黜,仕途失意,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游览黄州赤壁,虽心知其非三国古战场,但想到三国周郎年纪轻轻就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华发早生,却功业无成,不免有感而发,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共同的遭遇,使他们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并在这一历史人物及其事件上悟出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挖掘出历史给后人的启迪作用。杜诗言“周郎亦侥幸成功,设当日东风不竞,则二乔丽质,将归铜雀台中,在宫女分香之列,安得女儿江山,流传名迹乎?”(见俞陛云《诗境浅说》),一吐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抑郁不平之气。而苏轼诗,则神游故国,仰慕英雄,感叹人生如梦,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愤懑之情。

如上所述,杜牧、苏轼因共同的人生遭遇又先后在赤壁为官,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但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自然不同。杜牧认为周瑜侥幸取胜,出言讥讽;苏轼对周瑜满怀仰慕,行文奔放。

赤壁唐杜牧范文第2篇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赤壁唐杜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怀古咏史;客观性;自我关照性;社会关照性

咏史怀古之作,在中国诗史上源远流长。它肇始于《诗经》,束漠班固首以“咏史”标目,虽有“质木无文”之讥,但毕竟开一代新体。随后,左思、陶渊明、颜延之等人都有名篇传世。梁代萧统编《文选》时特立“咏史”一目。入唐以后,日臻成熟,兴盛发达,则在晚唐。

晚唐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共3卷150首。其特点是在每首诗的下面, 标出一个地名, 以通俗之语,状眼前之景,咏过往之事,发怀古之思,刺披靡之事,将该地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写入诗中。这些咏史诗以历史陈迹为线索,歌咏该地发生的历史故事,虽然语言表达浅白直观,但具备统治者极力提倡的美刺功能,“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将历史上的忠奸善恶以及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如《褒城》:“恃宠骄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鲁城》:“鲁公城阙已丘墟,荒草无由认玉除。因笑臧孙才智少,东门钟鼓祀鶢鶋。”;《荆山》:“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从纵向来看,胡曾《咏史诗》的内容广泛,时空跨度很大,将上古至隋发生过著名历史事件的山川湖泽、关隘城池、营垒津渡、亭园宫阙如乌江、函谷关、赤壁、洞庭、阿房宫等尽收其中。同时以地名为题,歌咏在该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鸿门宴等,将历史情节与地理环境融合为一。此外,《咏史诗》中汇聚了众多历史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侠客隐士、贞烈妇女,如唐尧虞舜、秦皇汉武、张良韩信、诸葛孔明、褒姒、王昭君等。据统计,胡曾《咏史诗》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多达五百余位,容量之大,包蕴之丰,令人惊叹。

从横向来看,胡曾《咏史诗》在纵向梳理历史人物的同时,多维度加以咏叹,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丰满度。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审视。如楚汉之争这一历史题材,在《阿房宫》、《鸿门》、《鸿沟》、《荥阳》、《垓下》、《乌江》、《沛中》等多首诗中予以歌咏和表现。《阿房宫》描写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国灭亡;《鸿门》写项羽不用范增之计,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致使垓下大败;《鸿沟》写刘邦用缓兵之计,与项羽划鸿沟为界,示意平分天下,随后即穷追不舍致使项羽兵败身亡;《荥阳》写楚汉两军相持之势;《乌江》表现项羽垓下战败之情景,多角度再现当年楚汉之争的过程。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看,胡曾的《咏史诗》语言通俗明快、浅易,不用冷僻生涩的语句和典故,多用白描的笔法再现历史。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例,在胡曾《咏史诗》中的《赤壁》写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而杜牧的千古绝唱《赤壁》则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同是歌咏赤壁之战,胡曾所写的侧重于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以及战争的最后结果,语言通俗易懂。而杜牧所写的赤壁则具有更高的艺术抽象性,将历史要素与文学要素相结合,将咏史与抒怀相融合,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再如《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直言隋亡这一史实。而李商隐的名篇《隋宫》则写道“乘兴南游不,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构思精巧,韵味隽永,寓意深刻。从这个角度来看,胡曾的咏史诗对于历史事件的处理在语言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音韵和谐,旨在普及史实。

而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多以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为触发点,其歌咏的历史并不仅仅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其中还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更多的关注这个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和带给诗人自己的心灵上的震撼及感触。与胡曾语言直白浅显易懂的咏史诗相比,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诗人的情感体验、艺术想象和哲理感悟,在语言的处理上也使用大量的艺术手法。

从自我观照性和社会观照性的角度来看,胡曾的《咏史诗》多以传统儒家理论道德作为衡量选择史料素材的出发点,突出的是其社会观照性与现实指向性,很难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然而,咏史诗首先是诗,虽然咏史诗因事而感的特点使其不能离开必要的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但是,意境的典型化与意蕴的深刻化对于咏史诗来说是艺术上成败的关键,是由“史”跨入“诗”的要旨。晚唐名家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多借物起兴,有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之妙,深合古典诗歌“象外之旨”、“言外之意”的内在审美规范,做到了史为我用,以“我”为主,超越具体史实本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形成对历史的纵览,立论精警深刻,达到对现实的思索、生活的感悟。

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更多看到的则是史料素材的堆积,尽管承袭了以咏诗批判现实的传统,借历史进行道德评判,但是历史与现实之间往往呈简单而直接的类比关系,如《乌江》中写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只是对《史记》中记载的史实以诗的形式进行概括性再现,和司马迁所记史事表现出的观点完全一致,除了对史料的熔裁取舍,并无自我观照感的体现,与一般的怀古咏史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胡曾的咏史诗表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在胡曾的咏史诗中,对刘邦的评价有《沛宫》这样歌颂他求贤若渴的诗句:“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也有批判他成就大业后猜忌忠臣的篇章:“汉祖听谗不可防,伪游韩信果罹殃。十处辛苦平天下,何事生擒入帝乡?”与之相应,一般的咏史怀古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着较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在歌咏项羽的咏诗怀古诗中,有对项羽霸业未成而感到叹惋的,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有对项羽刚愎独断、不能受挫的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对项羽暴烈恣睢的批判:“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在作用上,胡曾的咏史诗与一般的咏史诗都具备“鉴世资治”的现实观照性,它们都以过往为参照物,选取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作为歌咏对象,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探寻兴亡的规律以鉴当世。在胡曾的咏史诗中提到“积粟成尘竟不开,谁知拒谏剖贤才。武王兵起无人敌,遂作商郊一聚。”来提醒统治者要虚怀纳谏,选贤任能,方能安邦定国。与之相应,在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贾生》以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刺了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一味求仙问道的可笑,提醒当世统治者要重视人才。

胡曾的咏史诗以通俗质朴的文字客观公允地歌咏着历史,在唐末重声律、竞绮靡的诗风中虽略显格格不入,但其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和社会关照性描绘出了漫漫历史长河的真实样貌,对后世历史小说和童蒙读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望秦,潘晓玲.咏史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赤壁唐杜牧范文第4篇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C )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4、 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D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B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C )

11、《行路难》中,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的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反诘与比拟 B.设问与比拟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比喻

1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B )

A. 欧阳修 B. 苏拭 C 陆游 D、辛弃疾

14、“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 A )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15、“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16、在盛唐诗坛上,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B )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 .杜甫

17、下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D )

A、陶渊明《饮酒》(其五)B、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杜甫《登高》

18、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19、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 A )

A.《泊秦淮》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短歌行》(对酒当歌)

20、《蜀相》一诗是一首 ( B )

A、乐府旧题 B、律诗 C、古风 D绝句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C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D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C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C )

赤壁唐杜牧范文第5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下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经典古诗文金句欣赏范本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参阅。

经典古诗文金句欣赏一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5.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7.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8.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9.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3.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4.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6.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8.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1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0.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2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24.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2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26.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27.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

28.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29.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0.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2.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3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35.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6.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3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8.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9.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40.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41.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4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4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44.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5.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4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4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8.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5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经典古诗文金句欣赏二

51.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52.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53.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5.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56.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5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5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59.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60.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6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白居易·琵琶行)

6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63.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64.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6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66.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67.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8.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69.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7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7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7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7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4.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7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76.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7.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78.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79.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8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8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8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8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5.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86.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宋·黄昇·鹧鸪天)

87.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88.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宋·徐元杰·湖上)

8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9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9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9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9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9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8.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9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