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范文第1篇

主料:3个步骤、两种形式、两个误区――什么是记忆力

3个步骤

人们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所接触过的人物,会留存在大脑里,这就是记忆。记忆力就是识记、保存、回溯知识经验的能力。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回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形成良好记忆力的重要条件。

1 识记

识记,即通过各种器官把外界信息输入大脑的过程。当我们接触外界信息时,只有我们“注意”到了这些信息,记忆之门才会打开,这个过程,就是“识记”。反之,如果这些信息没有被我们注意到,那么,它就根本不可能进入我们的记忆系统。

2 保存

保存是贮存信息,即把通过识记获得的知识在脑中巩固下来。对个体来说,储存信息量大、保持时间长,是良好记忆力的基础。

3 回溯

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回溯”。回溯即回忆,这是指已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取出来。在这里检索能力极为重要,在学习或解决问题时所需的知识能否迅速、准确地找出来,是记忆力好坏的主要标志。很多时候,宝宝明明已经记住了一个童话故事,可是,临到上台表演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卡壳了。这意味着他无法在记忆的仓库里把需要的储存“找到”、“取出”。

两种表现形式

记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回忆,例如孩子背诵出了一首学过的儿歌。如果孩子背不出这首儿歌,那么,是不是这首儿歌在他的大脑中就完全没有“记忆”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你把这首儿歌再给孩子念一遍,他肯定会大叫:“我学过的!”这就是记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再认。

两个误区

误区1:总是将孩子的记忆力与“学习”联系在一起。如果孩子记不住老师教的东西,家长就会觉得孩子的记忆力不好。实际上,如果家长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有一天,孩子突然毫不费力地背出了一首在孩子中很流行的童谣。可见,记忆力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差。

误区2:认为“年龄越小,脑子越管用,小孩子的记忆力应该比大人好”。然而,心理学实践证明:由于孩子常常不能有意识地“识记”、在同一时间注意到的信息量也比成人少、主动运用复述、联想、分类、组块等记忆策略的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孩子的记忆力不如成人。

配料:速度、具体事件、形象记忆、动作――幼儿记忆的特点

婴幼儿记忆的特点为:记得快,忘得也快;记忆的内容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事物外部的特点,如对鲜明的、形象生动新奇的、他们喜欢的事物,就能无意中记住,且记得很牢。

1 速度――幼儿记忆力发展迅速

来自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结果标明:“正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21―28个月大的婴儿对于4个月前所经历的事情显示出了良好的记忆力,而13个月大的婴儿4个月后却做不到这些。”也就是说,婴儿的记忆力只是在刚出生的一年内增长比较缓慢,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记忆力就开始迅速增强。

2 具体事件――幼儿善于记忆具体的事件

孩子对生活中的特殊事件,特别是那些对他有重要意义或者他感兴趣的事,很可能一次就牢牢记住了,这方面,孩子的记忆能力甚至超过了成人。大人也常常有这样的感受:童年的往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而成年以后的记忆,反而不那么清晰了。

3 形象记忆――幼儿的形象记忆比抽象记忆强

幼儿很容易记住具体生动的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往往怎么也记不住。很多父母教孩子背诵古诗,但孩子转眼就忘记了,就是因为他并不理解古诗的含义;相反,对于卡通故事,他却总能牢牢记住,这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对此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卡通故事总是以各种生动的形象出现,有利于孩子记忆。

4动作――幼儿的记忆与动作发展密切相关

动作能激发孩子的想像,促进记忆。如果你要让孩子记住“出门要说再见”,与其对他一遍遍谆谆教导,不如让他跟着你操练一次“出门说再见”的动作。

佐料:兴趣、注意力、记忆作业、观察力

也许有些父母会问,在日常养育中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呢?以下可以给孩子的记忆力增加“营养”。

1 兴趣

孩子只喜欢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只有在这时,他才会主动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去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应想方设法地提高儿童对所记事物的兴趣,用兴趣吸引他,动手动脑相结合,孩子更容易记忆。如让孩子识记“猫”字时,可以引导他看猫的形态,听猫的叫声,摸猫的身体等,加深他的记忆理解。良好的记忆力应具有如下特征:敏捷、正确、持久,同时还应有良好的回忆能力。

2 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的发展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3岁以前孩子很难有意识地“注意”,这时,家长不必操之过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门类的有益信息就可以了,孩子会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3 记忆作业

经常给孩子布置“记忆作业”,让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地记忆。家长要注意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作业”,“作业”的形式也要生动活泼。

4 观察力

观察好比是孩子摄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形象事物。例如,带孩子外出时,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车、汽车等,返回时请他带路。

制过过程:10种游戏

虽然记忆与智力密切相关,比如说,智障的孩子记忆力一般都远低于正常的孩子,聪明的孩子记忆力大多比较好。但“勤能补拙”,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同时,我们也常常发现:明明已经记住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忘记。这提醒家长:“复习”对巩固孩子的记忆非常重要。这里介绍一些游戏供父母参考。

1 “过家家”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家长关心的话题。就说饭前洗手这一条,可能你已经说了无数次,可孩子总是记不住。不如一起玩“过家家”游戏吧。一家三口轮流扮演妈妈、爸爸和孩子的角色。“妈妈”在家做好了饭菜,“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妈妈”说,“宝宝,把小手洗干净,来吃饭了”。爸爸说:“我也要和宝宝一起洗手”。这个简单的游戏,孩子却会玩不厌,不知不觉地,他就记住了“饭前一定要

2 拼拼图、讲故事

孩子都喜欢听大人说故事,常常让爸爸妈妈把一个故事翻

来覆去“炒冷饭”,可让他自己说却又卡壳了。这是因为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有限,他只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爸爸妈妈们可以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画在卡片上,边讲述边给孩子看图片。故事讲完后,把图片打乱,让孩子根据图片的提示把故事复述出来。

3 新法看图识字

传统的看图识字,字一般印在图的下方或背面,家长可将图和字剪开,先让孩子学一个字或词,再找出相应的图片给孩子看。学完以后,把图片混成一堆,字也混成一堆,让孩子自己动手找出对应的图和字。

4 家庭模拟课堂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学校上课的情境,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也向“老师”提出疑问。如果“记忆作业”是一首关干小鸟、小鸭的儿歌,“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小鸟为什么能飞?”,“小鸭子为什么会游泳?”……通过积极的思考,孩子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5 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6 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7 看图说话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下,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8 “飞机降落”

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9 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10 “卖水果”

拿几个不同颜色的小球,把它们看作是水果和蔬菜。比如红球看作是苹果或番茄,黄球是香蕉或柠檬,绿球是橘子或黄瓜,取上各种名字。让孩子拿着叫道:“苹果!苹果!好吃的苹果!”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定了价钱,然后妈妈说:“我要1个苹果。”爸爸说:“我要两个橘子。”父母买完东西的立刻将东到身后。都卖完了以后,让他再按照卖的价格买回来,直到把所有的东西又全数买回来。先从3个蔬果开始,然后慢慢地增加到5―6个。

0-3岁宝宝的记忆餐盒:需要掌握的9种能力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很少,训练记忆力,可以从掌握周围的生活知识中培养。涉及的具体内容是:

1 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家庭住址和10个以上的亲戚或父母的朋友的名字。

2 对吃过的饭菜大部分都能认出,认出20种动物,并能模仿几种动物的形象。

3 懂得上下前后,能正确说出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4 对事物的外表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例如能发现兔子少了一只耳朵,猫的眼睛不见了。

5 会猜测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6 能问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如“星星和月亮是谁放上去的,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7 掌握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概念。如,今天、明天等。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范文第2篇

还记得刚才是什么玩具么

把几样玩具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几样东西的名称。

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看图说话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任何游戏都可以在生活中随意的进行,引起孩子的好奇和兴趣,一开始可能孩子不能够很好的做到,记得的东西也不多,但是正因为这个才会激起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随着一点点记忆力的增强可以适当的提高游戏的难度,比如需要记住的东西的数量增加,除了记住内容外,还要记得每样东西的出场顺序等等,都是可行的。

对记忆力而言,后天培养是最主要的。相信通过你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范文第3篇

我和张老师负责带路,同时见缝插针给孩子们讲解大自然的知识。这是我们第一次带孩子们到野外旅游采风,大家都兴奋极了。我们鼓励孩子们认识路边的各种植物,仔细观察各种小动物,要求他们回去之后复述给老师听今天都看见些什么东西,并且每人要画一张画。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求知愿望比平时强了很多,一个个抢着问问题:“老师,那些野花为什么是黄色的?”“蜜蜂为什么整天嗡嗡叫呀?”

回来不久,孩子们都按要求把各自画的画交了上来。让我们惊讶不已的是,虽然大部分的画都还很稚嫩,但所表现的内容却十分栩栩如生,大至一座山,小至一棵树、一座桥,这一路上种种风景都在孩子的画中表现了出来,我对孩子们的记忆力惊叹不已。平日里带他们到学校的小花圃中写生画画,对着一个静物,孩子们经常都画得东歪西倒,不是画少一边就是画漏另一边,现在一次快乐的郊游回来,孩子们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似乎提高了不少。

我和张老师从这次活动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记忆力和他们的情绪体验有很大的关系。处在一个快乐、无压力、自由自在的氛围中,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会比平时大为提高;反之,时时处在紧张与压力下,记忆力就会下降。

在接下来的写生课中,我们一反平时那种让孩子观察完一件事物就让他们来画画的固定做法,而是先从这件事物的背景知识入手,给孩子讲解背景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那次,我们教孩子画小猫,我和张老师先找了许多关于猫的有趣的故事和图片,一一讲解给孩子们听,他们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看得出孩子们都给猫这种小动物吸引住了。我们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回去后仔细观察家里的或外面的猫的各种神态,然后画一张关于猫的神态图。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范文第4篇

在阅读了一些心理书籍后,我发现要想让学生获取知识,就必须使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将教学设计从“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做法来提高孩子们识记汉字的正确性。

一、利用组块教学,提高识字效益。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的组块概念认为,对信息进行组织,使其成为组块,会扩大该系统的容量。组块思想认为,越是把学习的材料组成组块,储存量就越大,提取的效果就越好。依据汉字的理据性,我组织孩子对不同类型的汉字进行了不同的组块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汉字形声字中的部首、部件形成了汉字内部结构的系统性。以“青”为声符的字“清、情、晴、蜻、请”为例,韵母都是“ing”,属于由共同的声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将之作为组块,对它们进行组织加工,他们就掌握了音、形、义。

“品、森、淼、磊、鑫”等品字结构的字,字形具有系统性,把它们作为一个大组块,在基础字的字义上加深程度便可轻易理解字义。

一些汉字往往因为某部分与别的字混淆而时常写错。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的表义特征将之分解组块。例如“染”,孩子们经常把“九”写成“丸”,我在教学时把它分解为“氵(水)、木、九”三个组块,染东西要用“水”,染料的来源是草木,“九”表示要染很多回,这样就不易写错了。同样“熟”字教学时可将“丸”当作是锅中正煮着的肉丸来记。

这样依据汉字的系统性,以义符、声符、本义为中心把汉字组成一个字组,大大提高了识记效率。

二、提供记忆线索,加强感性认识。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大脑对于抽象记忆对象的记忆时间往往十分短暂,这也是孩子们识字回生率高的主要原因。让汉字教学的课堂活跃起来,根据生字设计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从多种方面提供记忆线索深化感性认识。

1、让身体动起来

心理实验表明:身体各个器官的充分调动有助于记忆的增强。利用这一规律,我在教学一些会意字时,常常请孩子们根据字形做出相关动作,在实际过程中让他们对生字进行积极的思维,帮助他们意义识记。如讲授“闻”时,请孩子站在门中,做出侧耳倾听的动作,表示“闻”的本义是听;讲授“看”时,让孩子把手放在眉毛上眼四望,表明上半部分是一只手,“目”是眼睛;教学“休”时,请一位同学靠在模拟的树干上,明白“停止、歇息”之意;讲授“解”时,通过演示“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解”就是用两把刀把牛拆成一块块,所以由“?”、“刀”、“用”、“牛”构成……在动动说说中,他们不仅很快记清了字形,同时也了解了这些字的本义,学会了拆字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让生字活起来

检索信息,要依据一定的记忆线索,它可以打开、激活有关记忆的痕迹,打通搜索通道。谜语短小精悍,趣味盎然,将它们与汉字教学相结合,可以让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对中、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更易于被记忆库保留。字谜从古有之,在孩子对字形结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我便将这一活动引入识字教学中,让形象生动的谜面,成为回忆生字形音义三要素最可靠的线索。针对三年级孩子总将“碧”的“石”写成“王”的情况,我引用了自己孩提时接触过的谜语“王先生,白先生,坐在一块石头上”,使学生回忆起字形(下面是“石”不是“王”)的线索;书中“告”的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字形(上面是“?”不是“牛”)的线索不但使学生在生动的认识中记住了这个字,也给了我这个教育者很大的启发:“向前一直去”,他们知道了“句”的写法;在“八九不离十”中,他们明白了“杂”字的组成……随着兴趣的调动,那一个个汉字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生动的谜语,智慧的火花即时闪现,遇到“明”,他们能编出“日月同辉”;看到“朝”,他们能想到“十月十日”……

3、让冗余信息多起来

信息论原理告诉我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其中新信息才是信息量,已掌握的知识就是冗余信息。在识记生字时,冗余信息越多,要学习的新内容就越少,就越容易学。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下列办法提高信息的冗余性,降低孩子们的识记难度。

1)创设情境:例如“疑”字,有“迟疑、犹豫”的意思,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战士在战场杀敌,他想:我该用“匕”首去刺杀敌人,还是用“箭”矢去射杀敌人,是用长“矛”穿透他们的胸膛呢,还是看形势不对干脆逃“走”呢? 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孩子在识记和书写“疑”字时就轻而易举了。

2)编顺口溜:例如“嚷”――张开嘴巴乱嚷嚷,一点一横长,两口在中央,“衣”字没有点,一口水井当中放;“德”――“阿十和阿四,是对好朋友。两人很团结,做事一条心。”朗朗上口的歌谣小学,一下子就突破了这些生字的教学难点,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会口诀后,孩子们在书写“嚷”时没人将撇遗失,书写“德”时再未有人“四”下的短横漏掉。

孩子们很快掌握这种识字方法,甚至模仿编出了“司机讲话”――“词”,“山上的石头”――“岩”之类的口诀。我便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做老师。一次,语文基础较差的张某在教大家识记“赢”时这样说:“我死亡都不怕,张开大嘴巴,吃掉了月亮,吃掉了贝壳,吃掉了凡人”。这一了不起的创新立刻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有时孩子编的儿歌、口诀十分牵强,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再创造,正是在这种再创造中,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对这个字的感性认识也更为深刻,能让他们更为持久的记住生字,理解含义,这不就是我们汉字教学的目的吗?

三、利用加工线索,辨析形近汉字。

如何提高孩子记忆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间 想象 创造 立体造型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91

引导孩子学会认识空间、学会想象、敢于创造,不断进行立体造型实践,是家长和教师时刻明确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孩子头脑中有了清晰的空间意识,就会对形象记忆有着莫大的帮助。如何增强孩子的空间意识,并具有立体创造的精神,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适时地予以点拨,鼓起孩子敢于创造的勇气,让空间记忆占有重要的记忆地位,乃至为后天的想象与创造打好一定的知识和精神基础,下面就小学五年级手工课《太空新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启迪空间意识,树立空间概念

手工课是启迪学生具有空间意识,树立空间概念的较好方式。因为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空间里穿梭来往,又在不同的空间里活动做事,这些空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第一印象。当一个孩子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开始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声便是啼哭,后来又慢慢露出平静和微笑,原因为何?也许是空间现象对其产生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有有了新的空间记忆和形象记忆,对生活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浓厚的情趣,学会认识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在幼儿园里学会搭积木、剪纸、泥塑,在游戏的设施里来回滚爬,空间意识在不断升级,我们作为老师,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并将这种空间概念与审美活动联系在一起去创造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情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意识往往是模糊的,比如有的学生用文字写作文写不出来,用图画描绘形象画不出来,用动作行为表现不出来,刚经历过的事情,要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发生发展经过却说不出来,究竟是何原因? 也许是空间意识太差的缘故造成的。这就说明没有空间意识也就失去了形象记忆。这种既说不出来,又写不出来,也画不出来和学不来的现象,归结起来,可以说这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审美活动导向产生了问题。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那就是要首先引导孩子掌握好观察的空间顺序,树立好空间概念,然后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空间到小空间,再由小空间回到大空间,逐步认识空间与形象的关系。这样才能较好地认识空间现象,并逐一记忆生活中的形象。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太空新居》设计制作活动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与太空相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理解,认知我们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思考我们居住的各种房子的立体结构特点,房子与周围的环境关系,房子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的空间关系,房子与其他景物的比例关系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记忆内容,从而较好地为学生树立空间概念,打好坚实的空间记忆与形象记忆的基础。

二、激情观察生活,丰富审美想象

人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是在一定的审美激情中前进的,没有激情就没有生活。理想或梦想是生活的目标,现实和能量是生活的基础,追求和拼搏是生活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审美爱好,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活动空间,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审美追求,常常感兴趣的是环境的影响。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形成都是在长期影响中逐步养成的。

我们如何培养孩子正确地看待空间关系,并利用空间现象作为基础,去引导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如一张课桌的空间关系,是一个木工创造的美,一幢大楼的空间关系,是一个或几个建筑工程师想象设计的美,一座城市的空间关系,是由无数个建筑工程师想象设计的美,如此等等,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空间现象,这些空间现象构成了生活的美丽多姿。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就需要不停地想象、设计、创造,一个书包,一个铅笔盒都在不停地变化,更不用说本文提到的《太空新居》设计制作,那就是要注意积极培养孩子的审美激情,让孩子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孩子能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逐步认识生活中的空间美和立体构型美,以及人的审美活动的逐渐变化,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增强自己的立体造型和审美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发明创造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鼓动设计实践,培养创造精神

引领孩子学习设计实践,是教师和家长的共有天职,有句成语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中的‘心’只是理想,要登上理想的舞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实践、创造。舞台的大小,取决于自己对空间理想的认识,而小孩子对自己的发展空间常常是模糊的,变幻不定的,有的会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建筑工程师,如此等等,这些话会等于未来理想的现实吗?不一定,要达到追求的理想和现实,需要靠学习、实践和创造来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搭积木,在老师的表扬中他感到很高兴,当一个学生学会了用塑料瓶制作成了一个小吊灯,他感到很有成就感,这其中的作用就是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功效得以实现。在学习中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相互促进的,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个性显现,知识和能力常常又不是相等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有时出于草根,这就是因为知识和能力在发展中出现了差异。

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空间关系的变化,千方百计地从农村涌入城市,倾尽所有将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培养,好的学校究竟有什么?那就是孩子在师资强大的学校里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不仅仅依赖于多背诵几篇课文和古诗,或是为了满足考试心理在不停地做数学题,其实一个智商较高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理解学习、实践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孩子多动脑,也要让孩子多动手,既要让孩子认识眼前的小空间,也要引导孩子追求生活的大空间。往往指导孩子设计制作一架纸飞机,或用纸盒等其他材料制作成一座小别墅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人类的生活总是离不开空间想象和立体创造,无论是实物玩具的制作,或是动作行为的模仿,都离不开空间想象。而本课的太空新居手工设计制作恰好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既感兴趣又乐于动手,因此,诱导孩子学会认识、理解空间现象和养成立体造型以及动作行为模仿的良好惯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在孩子成长阶段,积极促进学生从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鼓动孩子去设计实践,培养孩子敢于创造的精神。

四、引领立体造型,增长创造才干

引导孩子进行立体造型是增强孩子对空间现象深入理解有效方式,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景物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熟悉,认识的事物越来越感到世界充满神奇,同样是居住的房子但有不同的造型,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高大轩昂,其内部的物品摆放及外部的公共设施都格局独特、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这是人对空间美感的认识个性表现。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审美活动往往不是主动的,同时对美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有的比较狭小,有的比较宽泛,兴趣的形成往往靠大人的引领或环境的影响。长期的环境影响和大人的引领,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对不同空间美感的偏爱,甚至会形成一种家庭或祖辈的传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的原因。

这种引领学生进行立体造型,逐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认识,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创造才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学会根据空间关系进行立体构型组合,具有创造空间美的能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创造基础大多局限在手工制作上,使用的材料一般是利用废旧小纸盒、塑料瓶、泡沫板、彩卡纸等材料,通过剪切、折叠、组合、拼装等多种手法精心设计,构成自己心中的空间世界,创造出自己的立体造型。他们却很感兴趣,他们热衷于从不同媒体中了解太空的相关知识,用智慧的眼光领略大自然中的空间美,他们对太空神奇的世界充满遐想,我们作为教师激发他们进行太空新居手工设计制作,就是引领他们进行一次空间美的再创造活动,也是引领他们一次实现人生梦想的追求。虽然这是一项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但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却很有意义。只要我们开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思维机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搜集创作材料,精心设计自己的立体世界。并且对自己的想象世界充满成就感,好像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设计大师,变成了自由王国的主宰。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喜爱的机器人、飞行器,梦想在自己设计的太空新居里有了自己的家园。

通过这样立体造型活动的开展,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增进了生生之间有关空间知识的相互交流,二是增强了自己对立体造型及空间美的认识,三是培养了自己乐于创造的情趣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这样的活动就是在玩中长智,就是为将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如果我们从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它不亚于其他学科的存在意义。

五、结语

如何培养学生不断认识空间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良好习惯,要靠家长和教师多方面的诱导,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拓展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并付诸实践,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能够赏识空间美感,创造立体构型的美,能够较好地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创造创新的技巧,这样才能开辟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