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作品编为一组,相互对照,辨析异同,用以识别作品特征,提高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赏优汰劣和触类旁通两个方面。将比较阅读运用到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其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的比较阅读具体说来,有不同诗歌题材的比较,不同诗歌同一意象的比较,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的比较,不同诗歌选材立意的比较等。比较鉴赏要从异中求出同来,也要从同中求出异来。现举隅如下。

一、人物形象特点的比较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品质,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等。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摇莲?摇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摇莲?摇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s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两首诗都以“采莲曲”为题,都以荷叶、荷花为背景来描写人物,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王诗中少女美丽,充满青春活力;主人公身穿罗裙,脸似芙蓉,嬉戏荷田。该诗营造了自然环境与采莲女浑然统一的整体背景。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的采莲姑娘;深藏荷田,遇郎欲语未语,低头微笑。该诗刻画了一个遇见恋人娇羞腼腆、纯真质朴的采莲女形象。两首诗都传达出诗人的欢悦、惊喜之情。

二、情感基调比较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2.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 柴 侍 卿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摇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扣住《送》诗“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黄》诗“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三、意象特点的比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统一,是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例3.以下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咏 白 海 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 白 海 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的内心世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四、表达技巧的比较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具体的考点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

例4.以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暮犹怕热”,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五、作者观点的比较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诗人总是要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文物遗迹“赋诗言志”,抒发某种主观情感、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例5.以下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汴?摇河?摇曲

(唐)李?摇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 河 怀 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02分)

1.

(5分)读一读,数一数

有________个翘舌音音节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一zhī小老shǔ,zhēng

叫zī

zī。人们都讨厌,一起来打shǔ。

2.

(3分) 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________;“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________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

________

3.

(18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6分)选词填空

亿

①我们国家有十三________人口。

②同学们________口同声地说:“好”!

③奶奶________起往事。

④我________小红去书店看书。

⑤门________他轻轻地关上了。

⑥我要加________努力学习。

5.

(2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声音美

④形象美

⑤人工美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

(6分)按拼音写汉字

jué

liú

________句

停________

河________

liǔ

lǐng

________树

西________

白________

7.

(6分)读拼音,写词语

①毕竟xī

hú________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②接天lián

yè________wú

qióng________碧,映日

huā________别样红。

③窗含xī

lǐng________千秋雪,门泊

dōng

wú________万里船。

8.

(2分)填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莲叶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荷花的诗句是________。

9.

(3分)读《绝句》,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词语。

鸣:________

窗含:________泊:________

10.

(2分)选择理解正确的一项。(

A

.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

B

.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11.

(8分)组词

湖________

莲________

穷________

荷________

绝________

含________

岭________

吴________

12.

(3分)给下划线的字选着正确读音。

一行(xíng

háng)________ 门泊(bó

bé)________ 翠(cuì

huí)柳________

13.

(4分)下列诗句写的分别是哪个季节?请你填一填。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

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____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_____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____

14.

(6分)形近字组词

绝________

决________

含________  令________

舟________

船________

15.

(2分)多音字组词。

行:háng________

xíng________

16.

(8分)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两个黄鹂________翠柳,一行白鹭________。________

②窗________西岭________,门________东吴________。________

17.

(5分)填空。

《绝句》这首古诗作者分别是__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__。在内容上侧重于________。并借景________。《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18.

(8分)读课文填空

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向人们展示了________(时间)西湖的独特景色。

②《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描写的是明媚秀丽的________(季节)景色。

19.

(5分)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 ,________ 白鹭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3分)

20.

(1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

A

.

春日赏花

B

.

夏日淋雨

C

.

春日远足

D

.

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

A

.

草长莺飞

B

.

生机勃勃

C

.

色彩缤纷

D

.

花红柳绿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0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3分)

20-1、

20-2、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明湖居听书》 水仙祠 联语

《明湖居听书》为清末小说家刘鹗所著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长期以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沿用至今。作者沾溉传统,富于底蕴,在极尽描摹中为读者展现了一幕让人心驰神往的艺术现场。然而,这篇文章所蕴含的精华远不单单止于此。如鲁迅称赞《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里作者所呈现的大明湖胜景正是“可观”一词的极佳注解。那么,今且随刘鹗生花之笔,于大明湖畔举眼舒襟,移步换行,借其中水仙祠联语之精妙,来领略作者写作功力之深厚。

本文所指水仙祠楹语便是为后人所广为称道的“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这一联,其在教学识记中亦是重点。该联语出自《明湖居听书》一文中的如下段落:

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对这十四字的楹联作初步的解读便可知,“一盏寒泉”暗喻泉城济南,说明了地点;“三更画船”托出泛舟游迹,说明了行为;“秋菊”和“藕花”则照应四时之景,说明了时间。泉城、泛舟、秋菊、藕花,作者可谓是写尽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是在这花香萦绕的泉城之中,落寞孤单的古水仙祠因此联语而焕发风采,融入了美不胜收的明湖景致之中。

到此,一切似乎便可随渐远的游船而去。但纵使船过水无痕,这样一幅神秘的楹联总还是会掀起心头的一阵涟漪。它在所言景致之外,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它究竟是何人所写,又有何特别的典故?这些问题都十分值得探讨。

通过进一步的检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幅联语使用的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谓之集句,即从古人诗词文章中的剪辑匹配出上下两句。好的集句作品,既能合时应景,又自有渊瀚,同时出句对句,承接稳妥巧妙,仿佛一手写出。而这样的绝妙联语,不仅能反映出集者的文心巧慧,同时也能体现其淹通书史、博览群籍的功夫。故在诗词大行其道的年代,集句成联这种文学形式在文人中间一直风行不辍。

回头再看水仙祠的这一联,其集者恐怕从作者行文之中已无从稽考。但上下两句却是出之有据,值得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工作。

“一盏寒泉荐秋菊”这一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书林逋诗后》,全诗这样写道: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原注:杭州西湖有水仙王祠。)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诗人,他志向高洁,不肯与流俗同污,隐居在西湖,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堪称咏梅的绝唱,不仅将梅花的卓姿奇气描写得脱俗隽丽,同时也寄托了他自己如梅花般隐逸的情怀。苏轼曾经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在北宋熙宁四年(1071),调任杭州通判(一州的副长官);第二次是在元v四年(1089),担任知州。在任职期间,苏轼施行了许多惠民的政策,特别是对西湖的治理,更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苏堤便是利用湖中淤泥所筑。到任杭州,是苏轼一生中重要一段经历。西湖美景让他流连忘返,“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做西施,洋溢着曼妙的姿容。而这里的乡贤林逋,更是为他所仰慕,在读过林逋所遗的诗篇后,他不禁挥笔写道“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林逋去世后,杭州士民自发纪念这位高风亮节的诗人,所以便有了苏轼诗中的:“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清代刊刻的《试古堂书画汇考》中记录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鉴赏《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帖》的跋语,其中提到:

始,钱唐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迨于今香火不绝。

《浙江通志》里记载道:

三贤堂祀白苏林三公,三桥曰望山,斜对西岸。四桥水曰花港,旧有雪江草堂,四桥曰压堤,对西岸第三桥,旧有崇真道院,石台笼灯以照夜船,有水仙王庙,一名龙王祠,以乐天、和靖、子瞻附祀,两庑井曰荐菊取苏诗“一盏寒泉荐秋菊”。

《西湖志纂》里记载道:

龙王庙在白沙堤孤山路口,旧在宝石山下,名嘉泽龙王祠。梁大同间建号钱塘湖龙君。吴越钱氏表请封广润龙王。乾道五年安抚周淙以祷雨应徙建于压堤桥,名水仙王庙,后以乐天和靖子瞻三贤y祀庙中。淳佑八年安抚赵与篑建亭,其前之井,曰寒泉名,曰荐菊,取苏轼诗“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之义,后废别祀三贤于孤山。

最初,祭祀林逋只是把他的故居开辟出来,但是场地狭小,所以苏轼才在诗中写道:“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林逋应该与湖上的水仙王一样,享受香火。水仙庙因这首诗而名声大作,所以人们便把这三位诗人置于水仙祠祭祀,还把庙中的井命名为“寒泉”“荐菊”。想象在月白风清的夜晚,酌甘冽的“荐菊”“寒泉”井水,拈一朵清洁馨香的,来祭祀三位诗人,或许能更深地感悟到他们的诗意与人生。后来龙王庙废弃,人们便把祭祀林逋和苏轼移到孤山白居易的祠庙,也就是南宋时期的西湖三贤堂。这里游人如织,风景如画,在饱览秀色的同时,诗人的遗迹和精神,也浸润在每个人的心头。正如清代学者阮元的诗句:“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三更画船穿藕花”这一句则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同何元立赏荷花追怀镜湖旧游》,全诗这样写道:

少狂欺酒气吐虹,一笑未了千觞空。凉堂下帘人似玉,月色泠泠透湘竹。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不须更踏花底藕,但嗅花香已无酒。花深不见画船行,天风空吹白声。双桨归来弄湖水,往往湖边人已起。即今憔悴不堪论,赖有何郎共此尊,红绿疏疏君勿叹,汉嘉去岁无荷看。

宋孝宗乾道九年(1174),陆游调任嘉州知州。此时距离他离开处在抗金第一线的南郑幕府,还不过半年,可是陆游的心境已大不复前时的振奋。“细雨骑驴”穿过剑门,远离了军营的鼓角金戈,离开了“戎装射虎,帷幕策画”使他兴奋和激动的抗金前沿,转而却是“冷官无事”的消磨和颓唐。乾道九年(1174),陆游在蜀州、嘉州、成都之间频繁调动,在繁琐的公务中,唯一可以消遣的便是蜀中的佳景了。这年夏天,嘉州的荷花开得格外明艳,陆游流连其中,思绪却回到了他家乡越州的镜湖。镜湖便是驰名的绍兴鉴湖,因为长期住在鉴湖边,陆游描写鉴湖风光的诗歌,比任何一个诗人都丰富。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还于镜湖三山筑起居所,老年卸任也一直居住这里。

在这首诗里,陆游望见荷花,想起远方的家乡,同时也想起自己年轻时快乐的生活。那时陆游和妻子唐婉缱绻情浓,鉴湖的湖光山色,到处都留下了他们伉俪赏玩的足迹。于是,“凉堂下帘人似玉,月色泠泠透湘竹。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便是那时游玩的生动写照。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凄婉而真挚,远在蜀中的陆游,看到绽放的荷花,自然而然想起与唐婉夜泛镜湖,徜徉在藕花深处,无忧无虑快乐的时光。他深切地眷恋着唐婉,直到老年,还不曾消减。宋人周密在笔记《齐东野语》中记录陆游的这些心路道:

乙亥岁也,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怅然。”又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盖庆元己未岁也,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题词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又至开禧乙丑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句,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这一联初看之下只觉描景之清隽可爱,细究之下竟然还包含着两段蕴藉如诗的故事。故事里不仅有北宋和南宋文人的身影,还有高洁的志向,抑或凄美的爱情。这一切随着这神秘的联语一同浸润在大明湖的粼粼波光中,为这里的景色又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也随着《老残游记》的风行广布,而为人所传诵。以至于后来民国文人陈重庆对景生情,寻意探胜,在题扬州瘦西湖的观荷景致“梅岭春深”时,学人集句道:“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通过小小的联语将西湖、鉴湖、大明湖,林逋、苏轼、陆游,刘鹗这些胜景文渊注入到眼前的妙境当中,让人们在流连荷浦中回味无穷。同样的道理,或许我们在教授《明湖居听书》这段美丽的文字时,厘清这幅联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相信能获得更好的体会。

参考文献:

[1][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苏轼诗集合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宋]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清]嵇曾筠等修,[清]沈翼机等纂.浙江通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宋]周密著.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如杨万里的“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等。至于用荷花形容美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用荷花比喻男子。《唐书·杨再思传》载:昌宗以容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这是亵渎莲花的例子,千古以来,此事被人们传为笑谈。鲁迅曾借用这典故嘲讽某位无耻文人曰:“难得莲花似六郎”。大概除了这一特殊的例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便都是歌咏荷花的了。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

莲还可以宽胸利气、利水消肿、扩张血管、降脂提神。抗血栓与Ve缺乏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气味芬芳,服用安全,是比较理想的减肥保健饮料。(《中成药研究》三花减肥茶)

描写秋天荷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1.(2016·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先分析颔联的具体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2)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答案 (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2)不同点:《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2016·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 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从:①描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②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③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要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相关内容,相同点都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本诗中“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展现了荷花的高尚品格,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致。不同点,还应该看到本诗的尾联“想得答案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地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3.(2016·山东省淄博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 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结构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是否照应标题;②是否承上启下;③是否存在转折;④是否存在蓄势、伏笔,是否前呼后应;⑤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⑥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作铺垫;⑦是否以2)本首诗的情感是思念亲友的情感。解答此题先简单地翻译一下: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然后再总结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答案 (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4.(2016·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注】 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 ②张元,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题干问的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的妙处”,本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答案 (1)①以“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②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2)①对时局黑暗的感慨。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②“故5.(2016·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孟浩然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注】 “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思和意象分析,有樵夫、草虫,环境是寒冷的夜里,樵夫和草虫都消失在夜色里。从中透露出诗人情感上的失落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前两联描写了诗人不到中午时去干活,到晚上才回来;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简洁清淡的图画。答案 (1)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2)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6.(2015·河南六市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黄钟】人月圆倪 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注】。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2)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的惆怅心情。开头两句记登临吊古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鹧鸪”三句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作者登上越王台,听见鹧鸪的悲啼声;放眼望去,只见残阳下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全笼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