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我校根据各班的提名,年级组统一分配,把全校每个后进生的帮教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对帮教对象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形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帮教措施。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方法,现拟定如下,以便下期工作参考。

 一、强化矫正fa

     有些学生从小组织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已成习惯。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影响了听课的效果,造成了知识的脱节。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既要诚心又要耐心。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的具体的要求。教师再根据要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使他们在思想上绷紧遵守纪律这根弦,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如因经常逃课、打架而多次转学后来到我校就读的一部分学生,老师就用强化矫+法规范了他的行为,并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二、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用切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激发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激励后进学生不断进取。

    比如,一部分学生不但学习不努力,还纪律松散,又没有奋斗目标。班主任老师就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他确立奋斗目标,并分阶段给他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化力气,在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师满腔热情地关爱下,这些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目标激励下,这部分学习更刻苦用功了,更遵守纪律了。           

三、归因训练法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学会归因训练方法。采用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归因方法训练,使学生也掌握归因训练方法,提高自我归因能力。

    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决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差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具体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相关因素,并向学生指出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危害性,使学生既认识自己的问题,又感到成绩差是可以改变的,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奋发向上的积极变化。比如,我们五(2)班14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语、数)进行归因训练。由于过去的多次失败,他们情绪低落,归因于自己智力差,由此帮教教师认真分析他们情况,帮助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与能力无关的因素,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争取成功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到学年结束,12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们把它归因于主要是交友不慎,没有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同时肯定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只要遵纪守法,认真学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比如,五(2)班刘光银同学,原行为上有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他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断绝了往来,能遵纪守法,进步较快。实践证明,归因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四、心理辅导法

    我们根据心理辅导行为治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使用想像一种厌恶性的或惩罚的刺激,帮助学生摆脱某些行为障碍,预防某些问题的发生。每当节假日、双休日之前,我们在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违法犯罪的后果、小偷被抓的情景,使他们对这些行为后果产生恐惧,从而预防后进学生在假日里违法犯罪,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我校学生不仅在学校中能遵纪守法,而且在寒暑假中、双休日中也能遵纪守法,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五、榜样展示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后进生的群体中树立榜样更为重要,不仅使后进生看到了希望,而且增强了后进生转化的决心。如在后进生的帮教工作中,我们请原来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多次处分,但在老师们的帮教下转化过来的学生来讲述自己的成长史,使后进学生懂得人人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不仅要靠老师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同时,我们不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每当后进生听到原来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受到表扬,他们的心灵总会受到震动,渴望着自己也能得到表扬。

    六、情感教育法

共2页,当前第1页1

    在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较多的后进生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再婚、违法服刑、家庭突变等原因失去家长的关爱而成为后进生的,我校共有80多位这样家庭的学生。为了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特困家庭的学生与同龄人一起健康成长,每年我们召开特殊家庭学生和特困家庭学生茶话会。

    在茶话会上,没有长篇的讲话,更没有训话,而是用身边生动的事例来感化学生。例如,请本校特困生演讲《逆境中奋斗靠自己》,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家庭变化的现实,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奋起。同时,通过师生共做游戏融洽师生关系,并对特困家庭的学生在经济上给予援助,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好几位同学激动地说:人间确有真情在,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不辜负学校老师的期望,争做“四有”新人。

    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制度化、规范化,把此项工作作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加以落实,并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关心热爱后进生。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由于后进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后进生,只有使后进生动情。我们只有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只有消除了后进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才能开展转化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在学习上热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地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三、对后进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后进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往往这一点就不利于调动后进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有时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上期,我班部分学生,不仅成绩差,纪律、习惯也差,时常扰乱课堂,科任老师意见也大,进行多次教育,常和家长联系,但效果不大。从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后进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四、对后进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结构;演变;动因;趋势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研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其演变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同时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速该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尽快完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历史任务。

一、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步骤

1.建国初赶超型战略促成二元经济结构的建立

在建国初期由于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加上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通过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超高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的,一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储蓄率低,资本积累能力不足,资金严重匾乏。二是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支持工业化的能力有限。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不能像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初那样通过对外掠夺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可能通过引进外资的办法来补充国内资本的不足。而且由于重工业资本高度密集性的特点,使得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与我国的劳动力丰裕、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点相矛盾。为了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依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由政府统一调配资源,以降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并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城市化压力。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统购统销、、户籍制度等在内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体制。

赶超型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通过从农业中提取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以及重工业的自身循环所创造的社会需求,克服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的资本积累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这两大难题,在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但由于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是以牺牲农业的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这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长期低速增长,而且也使农业内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积累,农村隐蔽性失业严重,从而使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更加突出。二元结构强度一般用农业与非农业间的相对国民收入差距来衡量。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的统计分析表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这一差距最大为4.09倍,而1979年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却高达6.08倍。

2.改革开放后体制改革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到70年代末,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已相当突出,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长期停滞,使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无法继续进行。

从1979年开始的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结构变动由政府行政力量推动,转为市场导向。这种由发展战略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推动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市场机制的诱导下,农业生产不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加快了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步伐。以1987-1992年为例,在这短短的5年时间里,农业生产资料来源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农业投入中来自农业内部的比重已从46.7%,下降为39.l%,而由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从41.7%,上升为44%。

第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以前,1952年至1978年的26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从12.6%上升到17.92%,年均上升0.2%,而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上升了13.6%,年均上升约0.81%。

第三,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78年至1998年,共有13585万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平均每年转移为715万人。与此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1999年的50.l%。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17.3%上升到1999年的23.0%。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12.2%上升到1999年的26.9%。

3.当前形势下的二元经济结构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元经济,而且是三七开的二元经济,我国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每一年以10%的成长率增长的原因,主要就是二元经济的过热部门推动的,因此当前我们经济发展的组成超过一半都是固定资产,消费不到35%。因此,逼迫大量的出口,因此逼迫大量的积累外汇,因此人民币升值厉害。这个汇率的上升,打击到了二元经济过冷的部门,尤其是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

以大家熟悉的GDP为例,这是非常畸形的GDP,和欧美相比非常奇怪的。以日本为例,他们的GDP组成是以消费为主的,消费所占的比重是70%,而我们不是,我们的消费只有别人的一半,只有35%。那么我们的GDP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二元经济当中过热的基础建设工程拉动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GDP几乎超过一半都是高楼大厦、桥梁高架等等,叫做固定资产投资,而消费只有35%,所以我们当前是一个消费力严重不足但生产却又严重过剩的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担单任重道远。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特征

1.就业结构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

虽然我国三大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的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在第一产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999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7.7%,而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为50.1%,二者相差-3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3%,劳动力的比重为23.0%,二者相差2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0%,劳动力的比重为26.9%,二者相差6.1个百分点。显然这种差异,第一产业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

由于各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完全一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绝对对称是不可能的,就业结构的转换要慢于产值结构的转换。但中国的就业结构滞后性更为突出。世界银行在《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揭示出这样一个规律,发展中国家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人均接近700美元时(1979年价格)达到相等,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两部门的劳动力份额也达到相等。我国的工业与农业产值相等,是在196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134美元时达到的,当时,工业为38%,农业为39%。到198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1.3倍,达到310美元,而工业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7.2%,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仍高达68.4%。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转换的严重失衡,造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结构性扭曲。从工农业产值构成看,到80年代末,我国的工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然而从就业结构来分析,到90年代末期,我国的第一产业仍占劳动力份额的1/2,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

2.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除日本以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都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依次渐进的结构演变模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则表现为第三产业的超前发展,由于工业就业的增加,远远低于农业就业的减少,因此,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之间。与此相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特点。

我国1999劳动力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仅高于1988年的泰国和1991年的巴基斯坦,却低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其他各国。

3.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从历史上看,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在一国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在空间结构上则不断向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地点聚集,这种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转换过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表现出与上述城市化发展规律完全不同的特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1999年我国制造业比重为42.7%,不仅大大超过了处于工业化中期国家的水平,并超过了工业化后期国家的平均水平达10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指标仅相当于工业化中期的水平,为30.98%。

三、中国未来经济结构演变的趋势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到今年底,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一般说来,特别是对于一个经济体量很大的国家来说,人均GDP3000美元,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需要升级,产业结构需要进行重大调整。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步性。1978-2007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步系数是3.4,即世界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3.4百分点,中国经济影响世界,世界经济影响中国。2007年中国工业占GDP比重为49.2%,低于预测值0.8个百分点。2008年中国工业占GDP比重可能超过50%,工业化的趋势和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仍将加强。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也会更加显著。

1.资源短缺导致未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

资源短缺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是贯穿今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发展过程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中尤以能源问题最为突出。2007年中国能源消耗实际增长9.3%,电力供应增长14.9%。考虑中国能源政策紧缩及电力生产能力扩张等因素,2008年中国能源消耗增长10%左右,电力供应增长15%左右。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的两次高增长时期都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为标志发生转折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难免再次陷入传统的循环。另外,这一轮短缺发生的背景不同,表现方式也有新的变化,而且经济基数远大于以往,对国际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矛盾也比以往更为突出。

2.城市化步伐加快对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工业化。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已基本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城市化发展速度将比目前加快l倍,达到年均增长2~2.84个百分点,城市化将成为推动我国下阶段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城市化步伐加快将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解决制约我国结构升级的“瓶颈”,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自然演进”的步伐。其次,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加大对住宅、交通、水、煤气、邮电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其中,住宅和交通需求对多数工业行业特别是汽车、建筑、建材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并间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对收入结构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有直接作用,从而带动整体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相关消费品工业的发展。

3.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产业将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过去几年,汽车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及受其带动下形成的一批高增长产业群,都充分地证实了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巨大的推动作用。到2020年,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速度估算,居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500美元的水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是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最快,从而带动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升的重要时期。考虑到中国l3亿人口的现实,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爆发出来的增长带动力量将是史无前例的。另外,我国经济至今仍未摆脱二元经济特征,农村居民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左右,消费结构不在同一档次。这就决定了中国多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变将同时发生,从而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多层次的推动力量。

四、结束语

总体来看,未来20年将是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从衣食和部分用的需求,向提高住、行水平和生活质量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住宅、轿车、轨道交通等社会基础设施、通讯及其他新型电子产品、文化娱乐、旅游、社区服务等将成为重要增长点,并相应带动建筑、建材、机械、石化、电子等工业部门的较快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而带来的收入提高,将会增加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并拉动这些产业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期。

但是中国经济面临资源、环境和市场三重约束。事实表明,2007年中国资源价格明显上涨,资源更加紧张。同时,生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无锡等许多城市已经到了没有干净水喝的地步,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突出。2008年世界经济总体环境趋于紧缩,意味着世界市场需求减弱,中国出口增长可能放慢。以上这些都将影响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更大。因此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演进、增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以结构优化求速度、以结构协调求效益日益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曾寅初.我国工业化与二元结构转型效果的历史评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6(4)

[2]曾寅初.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教学与研究》2006(8)

[3]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周爱民编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李新安 中国区域市场化差异的经济效应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4,(3)

[6]刘伟,李绍荣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7]沈坤荣,付文林 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5,(1)

[8]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2003年8期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应该说,我国目前正处在历史选择的关键节点,今年两会就“转方式”达成共识非常必要。从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话语中,我们听出了乐观和振奋,也听出了清醒和冷静――毕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中国经济虽然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破解。也由此,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等强调“加快方式转变”的内容将是政府着力强调的重点。可以预见,新兴产业将接力谱新曲,使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政府工作报告:“好”字连结大局和民生,“调结构”贯穿其中

在总理35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近2/3的篇幅阐述今年中国政府主要任务,而其中不胜枚举的“民生关注”也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中传递出了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讯息: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是2010年的发展重点。“好字当头”、“好事办好”则成为连结二者的最佳注脚,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就是要朝着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数字温暖人心,更诠释着政府的庄严承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我们还看到政府对“结构调整”的理解发生的巨大转变――社会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引发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改革,成为贯通消费升级、内需拉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之源。

今年两会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增加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内容。显然,着力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体战略部署中举足轻重的一步棋。也可以这么理解,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民生改善了反过来会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的经济工作目标:GDP增长8%、CPI控制在3%……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我们的解读为:“8%”不只是个数字,更是一个导向。它释放出一个信号,就是给经济结构调整留出空间,引导各级政府把精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和加快社会建设上来。

优化结构――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人们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诸多民生规划吸引时,业内人士关注更多的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究竟如何定调?如何促进“转方式”和“调结构”?事实证明,中国显然不能在市场增长潜力消耗后,才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率来维持盈利,必须在高速增长势头减缓前实现转型,调结构的实质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吴敬琏建议,应通过4条途径实现经济转型:一是实现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到城市的非农产业,把农民变成市民;二是提高制造业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附加值;三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延展业;四是用信息化改造整个国民经济。

当务之急,调结构应着力扩大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以此拉动中间品或装备需求。这就需要在收入分配结构上进行改革。也就是说,中国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经济和产业结构外,还包括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现在的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而消费从而内需的提升根本上有赖于收入,收入又与就业和财产的分配有较大关系。这在政府报告及代表提案中已有切实反映了。

不容忽视,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兴产业发展,也将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再由“两会”谈到全年经济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今年总体经济发展环境会好于去年,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据此判断,从201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当前经济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比以往更加紧迫和必要。

“调结构”有保有压还要有促有控,培育新兴产业成主线

不难发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附加了7个名词注释,其中的3个条目,都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分别是:森林碳汇,三网融合,物联网。从新名词是否也能看到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些发展方向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政府“点金”,新兴产业战略升级。总理在报告中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认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也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从短期看,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淘汰一些过剩的、落后的、高污染产能,从长期看,是促进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从一个侧面显现了调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