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范文第1篇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高考考查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做到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夫战,勇气也。

3.“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学(学习)不可以已。”(《劝学》)“吾尝终日而思(思考)矣。”(《劝学》)(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楚人一炬,可怜(阿房宫变为)焦土!”(《阿房宫赋》)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 “吾、余、予”换成“我”,把“尔、汝”换成“你”。“吾(我)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了),不如须臾(一会儿)之所学也。”(《劝学》)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是“有何厌之”的倒装。

三、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能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有个口诀:首览全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动笔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难译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省略句子),补出原意。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琢磨断句。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五、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劝学原文及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目的论 表情型文本 感染型文本

1.文本类型分析

“功能主义”理论的德国学派代表人物卡特琳娜·赖斯根据卡尔·布勒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景点翻译作为旅游翻译的一种,大体上属于信息型文本。赖斯承认在一种主要类型的文本中,还存在其他一种或两种类型成分。如景点翻译虽然主要是传播信息和事实的翻译文本,但是由于景点是作为旅游产业的特殊产品而存在的,景点介绍就会有些许类似广告文本一样的宣传和劝诱功能,因此其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文辞优美、具有审美意味的表情型文本成分和感染并说服游客前来游览的感染型成分。笔者将这两个成分合并成为“非信息成分”。如信阳师院校园里有一个名叫“名贵园”的景点,该园的景点标志牌如下图照片所示。

该景点标志牌主要介绍了园区建成时间、得名原因、坐落位置及园区美化等,大体上属于信息型文本。其中的“游人可赏山色,观树形,闻花香,听鸟语,为学习休憩之佳境”文辞优美、形式对称,并且具有感染或说服游客前来游园的意味,可以说兼具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的特征。类似语句出现在景点标志牌中的绝不在少数。

2.现行翻译误区

因为景点标志牌大体上属于信息型文本,所以译者在翻译该类文本时多根据弗米尔的目的论,按照景点标志牌传达信息的目的选择翻译策略,没有或不够关注例句和其他信息的差别,用和信息型文字一样的翻译方法将例句直接翻译成“The tourists can enjoy the hill, watch the trees, smell the fragrant flowers and hear the birds singing...”姑且不论这样的表达是否地道,仅从译者自己选择的目的论角度衡量,其也是与之相违背的。因为目的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根据源语文本类型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实现对不同文本类型功能目的的满足。文本类型不一样,怎么可以用同样的翻译方法呢?

3.目的论下翻译策略研究

赖斯认为表情型文本的翻译应该注重审美形式的传达,感染型文本的翻译应该用能唤起受众反应的方法再现原文的移情和劝诱功能。

原文用四个三字格连动词组渲染了园区各种供人欣赏的景色,有“赏山色”、“观树形”、“闻花香”和“听鸟语”,是对上文景色描写的总结。这样的语言不仅符合汉语的习惯,而且有一种韵律美,从而使劝诱人游览的功能在程度上达到了最强。然而由于英语自身的特点和英语读者不同于汉语读者的语言审美标准,如果在英语译中完全照搬这种形式,那么不仅不能传达出原文美的韵味,更不会实现原文感染劝诱游人的功能,就像上文中所出现的译文一样,会让英语读者感到奇怪,“我在园区里面只能做上面规定的事情吗?”由此,按照目的论的标准,这样的译文不算成功。那么考虑到英语句子的“形合”特征,我们可以将“山色”当做主语,另外的“树形”、“花香”和“鸟语”等当做定语成分,用过去分词表示修饰“山色”,再把原文中的动词“赏”、“观”、“闻”和“听”省略,将汉语的连动词组处理成一个英语中带分词短语的句子,不仅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和审美标准,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感染劝诱功能。如下:

“The scenic hill, embellished with varieties of trees, fragment flowers plus the singing of birds, serves as an ideal place for tourists to relax and study.”

不过看到这样的译文,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看到这样的英文,能让人想到这个句子以前的汉语形式吗?”或者“把这段英文回译成汉语,和原文很不一样啊!”弗米尔和赖斯提出的目的论的第三条规则是:“目的语文本不会以一个明显可逆的方式发起提供信息。”(Jeremy Munday,2010:79)这暗示着目的语的功能并不一定要和源语相同。既然目的语文本连功能都不用和源语相同,那么功能的表现形式——语言学层面就更不用与源语必须相同。目的论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它允许同一个源语文本根据目的语和委托的不同产生多个不同的目的语文本。

有人会说:“这样的译文和原文相差甚远,谈不上翻译的最基本标准——忠实。”这种看法貌似很有道理,但是既然谈到“翻译标准”,我们不妨看看适用此类文本的目的论对于译文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蒙代曾总结:“在霍尔兹·曼塔丽的模式中……判断译文成功的标准不再局限于意义的对等,而在于在目的语情境中译文是否实现了功能上的足够满足。”(Jeremy Munday,2010:87)既然是“意义的对等”,也就是“忠实”,不再是此类文本于目的论下的标准,所以译文只要实现了功能上和原文一致性,就无需拘泥于此。

诚然,做出这样的译文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的确和传统上的翻译理论与习惯上的翻译方法大相径庭。译者时时会面临如上的更多方面的质疑和批评。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Nord在21世纪初就先见之明得指出:“我们将这一翻译方法形成理论体系,使运用这种翻译方法的译者在遭受质疑和批评时能有捍卫自己翻译方法和译文的理论武器”(Nord,2001,2-3)。

4.结语

景点标志牌虽大体上属于信息型文本,但是里面会有一些表情型和感染型文本成分。在处理这样的非信息型文本时,可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同时考虑英语的行文习惯,在有效传达信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形式美和风格美,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文感染和劝诱的功能。

参考文献:

[1]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8.

[2]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M].1972.

[3]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4]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5.

劝学原文及翻译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商务广告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商业的化身,商务广告的措辞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其产品的用途和价值,更多情况下是为了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欲望并劝说他们购买,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

由于商务广告的特殊性和英汉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商务广告诱导性的实现方法有所不同。翻译中如何传递原广告语的劝导性,成为广大译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拟从英汉商务广告语劝导性的实现方式出发,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再次实现目的语广告的劝导性。

二、劝导性在英汉商务广告中的不同表现

作为一种呼唤性文本,商务广告对读者内心的经历、知识、感情等一系列个人意念进行呼唤、诱导、启发,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做出反映。其目的性鲜明,最终是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为了达到这一特殊目的,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便成为广告撰稿人在创作广告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反映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便形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1],可见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同样,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商务广告的诱导性在英汉广告语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不通过具体事物,仅靠概念就进行一系列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因此又称作是逻辑思维”[2]。英美人注重抽象思维,具有较强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擅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他们经常用抽象的概念分析事物,从而达到对其理性的认识。结合英语的语言特点,我们会发现英语中表示说明性和功能性的词语很多,而具备形象性的词语却少之又少。同时,英语的表达多使用名词和介词,“还会经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词汇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3]。这都表明了英美人善于运用抽象思维,同样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广告多采用抽象的语言形式实现劝导功能。如:

Over 5 million passengers extend their vote of confidence.(海湾航空公司)

“Confidence”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词,让人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具体的事物可以表达出来。这则广告通过使用“extend their vote of confidence”比较抽象的表达手法,表达出海湾航空的乘客流量大,满意度高,从而让更多的乘客选择海湾航空公司。

与抽象思维不同,形象思维是指事物还没有被呈现出来时,就已经在人脑中形成一种具体的样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偏向具体的形象思维,习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概念。与纯粹意义上的抽象思维相比,直观经验更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所以,汉语表达方式更具体,常常以实表虚,用具体形象解释抽象事物。结合汉语语言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中的字词一般都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比较形象和直观。此外,汉语还善于用动词描述事物,这样不仅使语言显得更具体生动,更凸显出以动代虚的效果。因此,汉语广告的劝导功能,多通过具体的语言形式实现。如:

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海鸥牌照相机)

将照相机比作眼睛,一来是说明该相机的清晰度很高,就像人眼一样清晰;二来则是表明相机像人眼一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比喻,让人能很容易地想到这台相机的功效,同时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分析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

“英语受古希腊思想的影响,推崇严密的理性思维,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特征”[3]。简单说来,分析性思维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将其属性、特征、本质等方面分开来认识这个事物。他们虽然也会强调整体性,但更多的是整体中的个体,提倡个人主义。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事物的本质不能脱离个体,而是存在于“一般的个体中”,也就是说,个体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方式。这深刻地影响着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于是,在英美广告中,多出现“you”,“your”,“me”,“my”等表示个人的词汇或是表达自由和独立的词汇,引起起消费者的共鸣。如: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Mars巧克力广告)

Your world should know no boundaries.(美林证券公司)

汉语因受到儒、道、佛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把天地、自然和人类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天人合一”之说,强调思维上的整体性,善于从全局观点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性思维是指在思想上把要研究的对象看做是一个整体,将其属性、特征、本质等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这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人们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许多广告也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谊。如:

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洗发露)

念念中秋到,家家好利来。(好利来蛋糕)

3.崇尚科学与崇尚传统

英国位于大不列颠群岛之上,四周被海洋包围。这种特殊的海洋性地理位置,使得英国人更倾向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冒险精神。简单说来,英美传统文化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在英美人看来,“探究事物的本质,了解宇宙和世界的起源才是思维的中心”[4]。他们会借鉴前人的经验,但不会被传统羁绊。这样的文化传统造就了英美人重科学、重认知的思维方式。因此广告撰稿人在创作广告时,更多考虑到的是产品的实用性,这样便能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

A Blend of Taste and Style. A graceful combination precision optics and sleek design,in a compact all-weather body,make it the obvious choice of over 2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Olympus,a compliment of your style.(奥林巴斯相机)

不同于英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儒家思想,更注重伦理道德。儒家思想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礼治”,重视“人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的思想传统。在解决问题时,中国人往往过分依赖于世人的经验,缺乏探索创新的精神。在广告语中,也能体现出这种传统,广告撰稿人经常会把“专家”、“皇家”或是“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放在较为醒目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还获取了他们对产品的信赖。如: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优质更超值[5]。

(洗衣粉广告)

三、翻译过程劝导性的实现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广告在传递劝导性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奈达曾提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6]因此翻译商务广告翻译,译者应当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一则广告可能在源语言的环境中十分成功,但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注意原文预期的目的,也不结合目的语的文化,就很难在目的语国家达到同样的效果。商务广告翻译要以目的语读者为主,采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以归化为翻译的基本策略,再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

1.零归化

“零归化”[7]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译法,但在直译过程中,不单指逐字翻译,还包括目的语读者在没有语言文化障碍的情况下,与原文保持语意及形式上的对等。如果通过直译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如:

Bigger than bigger.(苹果手机)

译:岂止于大。

这是苹果公司在推出苹果6系列手机时打出的广告语,由于首次推出大屏手机,于是选择“bigger”来表达该系列的主题,而比较级则更加突出了这一主题。译文“岂止于大”与原文所突出的主题一致,不仅说明此次手机的屏幕越大,其他的功能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更能够满足消费的需求,这样一来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了。

又如:只为点滴幸福。(蒙牛牛奶)

译:For Every Drop of Happiness.

这是蒙牛企业在2013年首次切换形象时打出的全新广告语,以幸福为主题,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感觉,而说到“点滴”,又让人们容易想到牛奶,十分符合蒙牛的企业特性。当时译文为“Little Happiness Matter”,这则广告的译文乍一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深究起来,却与原意截然相反。“little”在英语中含有否定之意,我们把译文回译成汉语后就会发现是“幸福并不重要”,与原文的含义差之千里。因此,我们在直译过程中不能任意搭配词语,而是需要结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进行仔细研究后谨慎用词。

2.部分归化

当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有些许差异时,即可采用“部分归化”[7]。译者可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增补型翻译

这类翻译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把原文内的关键字词进行引申和或是加以解释,深化其意义,从而凸显宣传目的。第二种就是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再加上一个词或是一句话,从而形成对偶或是押韵的句式,使译文更加完美。如:

A diamond lasts forever.(戴比尔斯钻石)

译: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则广告可以称得上是最经典的汉译广告。为了符合目的语消费者的表达习惯,在原意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句话,一来加深消费者对钻石的印象,二来与前一句形成押韵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两句话都在强调钻石有收藏价值,不禁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去购买。

(2)删减型翻译

删减型翻译多用于那些原文写得不够精练、信息过剩的文本,删除那些冗杂的成分,使语言更简练、精确。这种方法在英汉商务广告翻译中比较少见,但有时还是有其作用的。如:

Wherever you are,Whatever you do,Allianz Group is always on your side.(安联集团)

译:安联集团,伴你左右。

安联集团的这则广告如果直译为“不论你在哪里,不论你在做什么,安联集团永远在你身边”,未免觉得有些繁琐。后半句的“伴你左右”其实已经可以把原文两句话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简单精练的广告语不仅能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更能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3.完全归化

广告本身就是创造性文本,应富有创造力,具有语言魅力和活力。但当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过大,无法传达广告所要宣传的效果时,便可完全改写原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广告翻译所指的“完全归化”就是“再创造翻译”[7]。如:

It happens at the Hilton.(希尔顿酒店)

译: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

在这则广告中已经很难找到原文的痕迹,若译为“发生在希尔顿”,就会让中国的消费者感觉莫名其妙,无法真正领略到原文的内涵。而译为“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就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希尔顿酒店服务周到,能满足您所有的要求的感觉。这样一来,自然会有许多顾客前来光顾。如:

Connecting People.(诺基亚)

译:科技以人为本

在这则中文广告词中,已经和原文没有任何关系,基本脱离了翻译的范畴。但译文的可读性和句子的精辟程度与原文不相上下,意境甚至比原文更深刻。诺基亚作为手机生产商巨头,提出“以人为本”表明其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心理,反而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四、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则好的商务广告翻译不仅能更好地宣传企业及其产品,更能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劝说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商务广告在实现劝导性的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而要根据语言文化差异对原文的非信息成分进行改动。因此,在翻译商务广告时,不仅要保持源语的个性内涵,更要迎合目的语消费群体的文化传统心理和消费观念,使译文接受者与源语接受者可以产生相同或对等的反映,从而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82.

[2]董晓波.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0:146.

[3]李成明,杨洪娟.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287.

[4]刘晓梅.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2):57-58.

[5]彭家玉,杨贤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17.

劝学原文及翻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点;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广告宣传的国际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广告国际化、全球化的问题——即商品广告的翻译问题。国际性商品广告翻译应当充分考虑产品销售对象的语言习惯、文化积淀与心理定式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广告主服务、更好地推销产品。

一、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1.句法特点

广告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引人注目,因此广告英语除了斟词,还要酌句,即在句法上要有其独有的特色。

(1)较多使用简单句或陈述句。一般以主语-谓语-宾语为主的句子结构在商业广告用语中比较常见。如: Nothing is Impossible.-Nike; 又如:We bring high technology home.-NEC

(2)祈使句。祈使句一般具有非常强的劝说性,它一般是通过具有鼓动性的语句直接劝说消费者去消费、去购买商品。如: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Come to Marlboro Country.-Marlboro; Go well. Go Shell- Shell Oil等。

(3)疑问句。疑问句的作用一般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消费者好奇心。如:Do you…Yahoo?-Yahoo; Where’s the beef?-Wendy's; Hungry? Grab a Snickers" - Snickers; Same time tomorrow?"- Diet Pepsi等。

2.词汇特点

广告因其本身的商业特点,在词汇的选择上除商品本身特点需选用特殊词汇外,大多通俗易懂,比较口语化。有时还追求耳目一新,吸引消费者眼球,使其增强广告记忆,加深产品印象。基本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多使用简单动词。简单动词,特别是单音节动词经常用在广告中,这是因为他们简练、通俗、朗朗上口,语义既灵活又准确。如:Have it your way.- Burger King; Eye it. Try it. Buy it.- Chevrolet; Keep that schoolgirl complexion.- Palmolive soap等。

(2) 造词,变异词较多。广告中常用一些杜撰的新词、怪词,以突出产品的新、奇特,满足消费者追求新潮、标榜个性的心理,还可取得某种修辞效果。如:Give a Timex to all, and to all good time.拥有一块天美时表,拥有一段美好时光。这是“天美时”表的广告标题。Timex由Time和excellent构成,由此充分强调了此表的计时准确等特点。

3.修辞特点

商务广告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经常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对广告语言加以渲染。

(1)比喻:Don't let your cat out of your bag. (proverb)

(2)双关: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3)拟人:"Let your fingers do the walking "- Yellow Pages

二、商务广告的翻译原则

翻译人员需了解不同类型的语篇有不同的功能,翻译时采用的策略也需有所区别。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是“等效”,即译文必须保证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功能和交际目的。广告语篇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共鸣功能,即倡导读者接受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服务。大体来讲,广告文案生动活泼,其感染力来自于他的文字技巧;当广告文字具有特殊的出人意料的创意效果时,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读者的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促成其购买行为。因此,广告翻译的关键是要使广告译文对读者具有同样强烈的感染力,以实现其预期功能。具体地说,要把握以下几点:

1.商务英语翻译要注重语篇的等效

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广告翻译必须考虑广告的受众:根据不同广告的不同受众,采用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把握广告的整体效果。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使广告译文对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读者也具有感染力。

2.广告译文要充分体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和劝说功能

广告翻译既要注重广告的表意,又要注重广告的传情。因此,广告译文的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精炼恰当,而且要明白易懂、醒目易记,以充分体现广告语言必须具有的引人注目、唤起兴趣、激发欲望、令人信服和敦促行动五个特点。

3.商务翻译要遵循忠实、得体、统一的标准

广告译文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原文的文体特点,用相应的题材和文辞体现原文文采,再现原文语言的感染力。

三、广告英语翻译策略

广告是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目的就是争取消费者,因而必然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投其所好,促其购买。因此对广告进行翻译,就必须了解其语言的特点,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广告翻译表达得恰如其分。

1.直译

对可译的辞格,尽可能直译,即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主要用来处理一些原文意义较明确、句法结构较简单、完整,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便能同时表达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的广告口号或标题。以直译策略完成的译文,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

2.意译

对难译的辞格,尽可能加工。通常指取原文内容而舍弃其形式,是一种经过消化后的 “语内翻译”,由于英汉语法、语音、语言形式或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了使译文传达的信息自然、贴切、可读性强,有时不得不舍弃原文辞格的形式,采取意译法,传达其确切意义。意译的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了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产出的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较强。美国 “摩尔”牌香烟广告 “I! m More satisfied”,其中More一语双关,既宣传了商品品牌,又起到劝购作用。常见的翻译为“我更加满意”,此译虽简洁,却只译出广告的一半含义,漏失双关之意。由于英汉差异,直译往往无法译出双关之意,只能意译。在翻译双关时,译者应做灵活处理,尽量保留双关的妙趣,实在无法保留时,再做割舍,如此例可译为“‘摩尔’令我更满意。”

【参考文献】

[1]马国志.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

劝学原文及翻译范文第5篇

该书的第一页即标题为“1 live and learn――开场白”的部分指出全新版的《英汉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将live and learn 翻译成“活到老学到老”是错误的。陈教授给出如下论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出版公司,第四版)在live词条下的第20条即 you live and learn的解释为used to say that you have just learned something that you did not know before.陈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这是在学会或得知某个新东西或知识后的一句感叹。如果从结构上来分析,等于As long as one lives one can always learn new things. (只要活着,不管年龄多大,总能学到新东西。)这多是上岁数的人,尤其是在自己本以为对某个方面知道得很多,却意外地学到新东西时说的。因此,陈教授认为《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的三种译文:“真是活一天学一天;真是活到老学不了;真想不到”是比较确切的。对于汉语的“活到老学到老”教授也给出了译文:Keep studying as long as you live/all your life.并解释,汉语的“活到老学到老”是劝勉人们要坚持终生学习,不要自满。重在“学”的动作或过程,而learn一词是一个“结果动词”,强调的是“学会”、“学到”。

笔者对陈教授上述观点有如下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learn一词在使用中也可以表示学习的动作和过程。

《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对learn的解释如下:Learn: gain or acquire knowledge of or skill in (something) by study, experience, or being taught. 例句:They’d started learning French. She is learning to play the piano.

上面对learn的英语解释的确是强调的“结果”即“学会”、或“学到”。我们来看词典中的例句并翻译:They’d started learning French.他们已经开始学习法语了。She is learning to play the piano.她正在学习弹奏钢琴。两句中的learn一词在英语中的运用是得当的,没有必要改做study。而在汉语中,我们将learn翻译为“学习”,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这里的learn指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日常表达中,我们也常说I’m a language leaner. I’m learning English.这里我们表达的意思仍然是学习的动作或过程,而不是强调的结果。

第二,对于“活到老学到老”有很多译法与live and learn异曲同工。如: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No man is so old but that he may learn.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上述翻译在结构上也等同于 As long as one lives one can always learn new things.

第三,汉语的“活到老学到老”可以多解。从“活到老学到老”一语的出处我们可以看出它所表达的意思不只是劝勉人们学习。对于“活到老学到老”一语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它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约公元前630--560)之口,直译为“我愈老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作家普鲁塔克在《梭伦生平》中引用了这句名言。18世纪法国启蒙家卢梭在晚年的著作《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又加以引用和发挥,从此,梭伦的这一名言得以流传至今。对于梭伦的原意我们没有详细的考证暂且不细追究。在汉语的实际运用中 “活到老学到老”却也可表示类似“真是活一天学一天;真是活到老学不了”的感叹,而这正是陈教授所列举的对live and learn的正确翻译。如: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不了”;“活到老,学到老。知无涯,生有涯。” 再举一个较有调侃意味的例子。有一位网友在谈及食品安全问题时这样感叹:“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我现在才理解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意义。”这里的“活到老学到老”翻译成live and learn更是恰到好处。

相关期刊更多

泉州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中华全科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