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范文第1篇

三年级语文期中自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然后任选一个写话。

风云变( ) 气( )万千 有求( )应 有志( )成

风华正( ) 出类( )萃 ( )笔生花 ( )然天成

请看学生的造句答案:

1.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气晴朗,明天天气气象万千。

2.我气象万千地把人打跑了。

3.天上的云风云变幻。

4.这风真是风云变幻。

5.秋天的风云变幻可真大呀!

6.少年王勃这篇课文有风华正茂。

7.森林里的树木长得很风华正茂。

8.老师写作文的时候真是梦笔生花。

9.我们班的个别同学是梦笔生花。

10.有志向才能有成功,可以用有志竟成这个词语来表示。

……

这是我在学校组织的阅卷工作中发现的句子(学校采取的阅卷方式为年级互换,密封起来,以流水作业形式批改),学生的答案简直令我啼笑皆非,同时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多么荒谬怪诞!答卷中这种答案不是个案,正确率只有30%左右,表达精彩的更是寥寥无几。在批阅的过程中,我就悄悄地把这些句子与该年级的任课教师“分享”,每遇到类似上述答案的句子,我就读给他们听。与他们的对话中,尴尬之余,他们也很直白:教材中明明要求是“读读背背”,以往考试的时候最多是“填空成词”,学生只要能正确默写出这些成语就行了,没想到这次考试竟让孩子们造句?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周折加重学生的负担?试卷中的题目超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反思

究其原因,非常显然,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孩子,是我们没有解读清楚成语教学的目标任务。真是难为孩子们了……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十分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几乎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安排了“熟记成语”或者叫“读读背背”这个训练项目。然而这些成语的编排并非是简单随意地组合,而是有着一定的关联,有的成语结构相同,有的成语押韵上口,有的成语关系文本,读起来意境无限……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语言“精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对成语教学任务不够明确,造成成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引导使用。还有的教师成语教学只是停留在课前查查字典,课间交流意思,课后读读背诵的层面上,就草草了事。将活生生的成语变成了冷冰冰的记忆训练、应付考试的工具,将内蕴丰美的文化瑰宝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文字符号,致使成语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褒贬不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乱用现象。

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成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记忆,如果不去应用,就会引起回生现象,而且失去了积累的意义。熟记成语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运用。虽说教材未作运用的具体要求,但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渗透运用的意识,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成语融会贯通,在平时的写作说话中能熟练地运用它们。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记住成语,有意识地进行应用,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呢?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中接触成语、了解成语、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从而达成“熟记成语、积累成语”的目标,是目前成语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对策

(一)查学习工具,准确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学生学习成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如果让学生凭空理解成语的意思无疑是强人所难,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理解成语不能光看字面,要深入到成语的内部,从整体上去把握,或查词典,或联系有关句子进行理解,就容易了。如“气象万千”一词,表面字义很简单,如果教师不去引导学生看词典中的解释,学生就很容易凭主观意向造出上述案例中那种可笑的句子。教学时,教师若能告诉学生“‘气象’的意思解释是‘情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再把它放置到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感悟,如“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造句,他们肯定会举一反三了。

(二)创设情境,多元理解成语,恰当运用成语

成语教学中,在学生大体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特定的语境,激活学生刚刚存入的成语,让学生产生顿悟,脱口说出刚记的成语。有的可联系课文内容创设语境,像“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笔走如飞”等成语,就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把文章内容概括成以下片段,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成语,来感受王勃是个“奇才”,加深他们对人物的了解。如“王勃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他(才思敏捷),(文思如泉),很快就写出了《滕王阁序》,大家不由地都竖起大拇指:他真是(出类拔萃),(后生可畏)呀!”这一训练就是内化成语的过程。有的还可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的故事来加深印象,理解“初出茅庐、料事如神”等,可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理解“有志竟成”可描述《铁杵磨成针》等。

(三)撷取生活资源,感悟成语生命,灵活运用成语

成语教学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但其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构成。成语因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被人们比做语言中的盐。甚至有人认为成语是中国文学之精髓。高中考皆涉及成语之读音及字形。学生误读滥用成语已是司空见惯。在这篇文章里想谈谈自己在成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其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成语之来源,成语的基本特征,成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成语词典的运用。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由古代之神话寓言故事凝缩而成。如: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南辕北辙《战国策·魏策》、叶公好龙《新序·杂事》、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问篇》、愚公移山《列子·汤问》杯弓蛇影《风俗通义》、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火中取栗(法国·拉封丹《猴子与猫》)

下面举一个寓言故事的例子来说明成语的来源。

“与虎谋皮”[][1]出自《太平御览》卷208引《符子》。原作“与虎谋皮”其原文是“欲为千金之裘而与其谋其皮......言才卒,狐卒逃于重丘之下”从这个故事才演变为“与虎谋皮”,意思是跟老虎商量取下它的皮来,比喻同对方商量有害于对方切身利益之事,是绝对办不到的,甚至具有危险的。

其次,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事件和历史故事。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遂自荐《平原君虞琴列传》、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晋书·苻坚载记》、名落孙山《过庭录》、洛阳纸贵《晋书·左思传》、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

下面还是用一个例子来谈谈。“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原文是:“若以君之灵,得汉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2]其大意是:晋国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国国君问他:“你若能回到晋国,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假如晋楚交战,我一定先退避,让你三舍(古代行军三十里叫一舍)。”后重耳归国。后来楚晋双方在城濮作战,重耳遵守以前的诺言,果然先退避九十里。后来就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和回避,不与之相争。

第三,现在一部分成语来自古代作品中的诗文语句。兢兢业业《诗经大雅.云汉》、择善而从《论语·述而》、虎视眈眈《周易·颐》、舍生取义《孟子》、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一视同仁(韩愈《原人》)、困兽犹斗《左传·宣公十三年》、物换星移(王勃《滕王阁序》)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原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

第四,一部分成语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众志成城、一干二净、五湖四海、指手画脚、拐弯抹角、人山人海、昏头昏脑。

大部分成语都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是其意义的整体性。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一样,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5]如“趋之若鹜”的字面意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实际含义是“比喻很多人蜂拥着竞相赶上去”“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表面意义是“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其实际含义却是“比喻出了差错赶紧补救”或“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出了差错才想办法,已经太迟了。”“凤毛麟角”其表面意义是“凤凰的毛,麒麟的角。”但其实际含义是“比喻稀少而可贵之人才。”由此可知,成语的含义有其整体性,它是隐含于表面意义,而表面意义则只是实际意义借以表现的手段。

成语的第二个特征其结构的凝固性。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他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如“九牛一毛”不能说成“十牛一毛”,“草菅人命”不能写成“草管人命”,“任重道远”不能变成“道远任重”、“任重路远”或“任重又道远”。但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

上文主要讲述了成语的来源及成语的基本特征,在这一小节里主要讲一讲成语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成语的比喻义,怎样辨析近义成语,理解成语丰富的“文言知识”,对成语的误读误写问题。

上文论及成语意义的整体性,我以趋之若鹜、亡羊补牢、凤毛麟角三个成语为例,说明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比喻义”“形容义”。我再看看下面几个成语的释义。

涸辙之鲋:干涸的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救助的人或物。

炉火纯青:古时道家炼丹,至炉火变为纯蓝色火焰就算成功。比喻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

瓦釜雷鸣:瓦釜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比喻平庸的人窃居高位。

叶落归根:树叶凋落在树根周围,①比喻人或事物都有一定的归宿。②比喻客居他乡的人最后都要回归故里。

黯然神伤:形容内心沮丧,神情忧伤。

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到的,形容事物、想法、技艺等高奇。

身无分文:身上没有一分文钱,形容一贫如洗。

从以上成语之释义可以看出成语的含义往往体现在其“比喻义”和“形容义”。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悉心领会,弄不清楚的一定要养成勤查成语词典的好习惯,不要“望文生义”,作想当然的解释。

成语教学要注意的第三点是: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这些成语。如“无所事事”和“无所作为”这两个成语都表示不做事情,无成绩的意思。其不同之处是:“无所事事”表达没做任何事,与紧张工作相对,有时会有游手好闲,饱食终日之意;可指长时间的表现,也可指较短时间内的表现;能受时间词语的修饰(如终日、整天),一般只形容人,不能形容团体和组织。“无所作为”侧重表示不做大的事情或有意义之事,也表示没有做出成绩来,跟“有所作为”相对,有安于现状,不努力,少才能之意;一般指较长时间的表现,能受终生、一辈子等词语的修饰,除用个人外,还可用于集体组织。

近义词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析。1、语义的轻重不同,“自命不凡”与“自以为是”都有自认为正确之意,但自认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义轻。而“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还有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等。2、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如“视而不见”与“熟视无睹”都有“看见了,却好像没有看见一样”的意思。但“熟视无睹”偏重于不重视,不关心;“视而不见”侧重点在其不注意不留心。3、范围大小不同,如“无边无际”与“无穷无际”都有“没有尽止,没有边境”的意思,但“无边无际”指空间,着重在面积大,没有边际。而“无穷无尽”还可指时间,着重于数量多。

成语由于来自古代神话寓言和古代诗文语句,那么成语也就蕴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以往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了成语教学对文言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归纳整理,看看下面一些古今异义词:

贪得无厌(满足)永垂不朽(流传)寡廉鲜耻(少)

赴汤蹈火(开水)假公济私(借助)陈陈相因(沿袭)

细大不捐(丢弃)屡试不爽(差错)克勤克俭(能够)

形影相吊(安慰)

以上加点的词在我们的课文中都出现过,如:

陈陈相因——蒙故业,因遗策(沿袭)——《过秦论》

屡试不爽——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错)——《促织》

假公济私——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用,借助)——《劝学》

永垂不朽——思垂文以自见(流传)——《报任安书》

另外,成语中也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如:

负荆请罪(背负)秣马厉兵(兵器)

忘恩负义(违背)兵来将挡(士兵)

忍辱负重(承担)兵贵神速(战争)

负隅顽抗(倚仗)短兵相接(兵器)

不负众望(辜负)兵临城下(军队)

其实成语中词的活用现象也极普遍,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如一鼓作气中的“鼓”是动词“击鼓”之意,非乐器之“鼓”“兵不血刃”中的“血”是沾上血之意。另有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次、处所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但某些成语中的名词却不是这样的,如:冰消瓦解中的名词“冰”与“瓦”直接放于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事物的特征与状态,这就是成语中的名词直接作状语现象,像这样的成语是很多的如:乌合之众、蚕食鲸吞、蝇营狗苟、风驰电掣、星罗棋布、土崩瓦解。

以上带点的词均属名词直接作状语。教学中我们要密切注意,切勿掉以轻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取长补短(长处,短处)温故知新(旧知识、新知识)披坚执锐(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摧枯拉朽(枯草,烂叶)

以上带点的词都是形容词,且处于宾语位置,这便是成语中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意动和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和使动用法,是古汉语有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在成语中保留了下来。如:“不耻下问”,其含义是“不以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是“不把万里之遥看得远”;“生死肉骨”是“使死者生,使血骨长肉”之意;“祸国殃民”是“使国家受害,使百姓遭殃”之意

成语教学应注意的第四个问题是:习惯性误读。因为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人的著作或流传下来的语句,在读音上往往有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否极泰来”中的“否”应该读为“pí”,它是易经中的一个卦名,是不吉利之卦,我们就不要误读为“fǒu”。“病入膏肓”中的“肓”是指人体内心脏与隔膜之间,其药力无法达到处。“肓”应该读为“huāng”,因其字形与“盲”及“育”相近,容易误读为“máng” 或“yù”。请看下面一些成语中字的读音。

正 误正 误

刚愎自用 (bì)(fù) 殚精竭虑(dān) (dàng)

为虎作伥(chāng)(zhàng)作茧自缚(fù)(bō)

瞠目结舌 (chēng) (táng)言简意赅 (gāi)(huì)

一蹴而就(cù) (jiù) 怙恶不悛 (hù) (gǔ)

成语教学应注意的第五个问题是:学生容易写错别字,成语中的某个字往往被学生误写成另外一个字,这就是写了错别字,由于写错别字,随之而产生误读及错误地理解这个成语。如炙手可热中的“炙”是“烤”之意,这条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烤手,感到很热”,比喻权势大,气焰很盛。学生常把“炙”写为“灸”,“灸”是中医治病的方法。[][6]请看下面的例子。

误 误

略见一斑(班) 阴谋诡计(鬼)

川流不息(穿) 融会贯通(汇)

流言蜚语(诽) 绝无仅有(决)

迫不及待(急) 浮想联翩(连)

事必躬亲(恭) 流连忘返(恋)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成语中字的错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错字与原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所致。

最后,我想谈谈成语词典的选用问题。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其用法,就需要随时查阅成语词典。现在出版的成语词典有十五种以上,叫人无所适从,教师结合学生推荐一两本好的成语词典是应当的。下面看《汉语成语词典》、《新编成语词典》、《八用中文成语词典》,对成语“水落石出”的解释,便可知其优劣。

[水落石出] shuǐluòshíchū,到了枯水期,水位下降,河床中的石头就露出来了。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亥理于舟行岸移之时,尽黜馋诬之巧。”马识遂《罗文斌死之谜》:“这么多的疑点,在时应该引起是他杀的可能性加以考虑,弄他个“水落石出”,然而,没有,这却更叫人奇怪。”

——《汉语成语词典》

[水落石出]

[解文]经过水的冲洗,在泥土里的石头便露出来了。

[源出]苏轼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用法]常用在受了冤枉,但事情终有大白的一天的事上。

[例句]目前你是嫌疑最大的人,但调查下去,不难有水落石出的一日

——《八用中文词典》

[水落石出] shuǐluòshíchū

[结构]复习式:承接关系

[释义]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本写冬天的自然景色,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面之四时也。”

[功能例句]①作宾语。明魏学洢《核舟记》:“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作谓语《红楼梦》第六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日太太屋里舌的,也有了主了。”

[同文]真相大白昭然若揭暴露无遗

[反文]真假莫辨扑朔迷离云里雾中

——《新编成语词典》[7]

从上文可知,这几本成语词典,对“水落石出”的解释各有千秋。

《汉语成语词典》释义最为精准、简洁,又有普通话注音,其例句大多出自现代名家之手。学生最好选用它作为工具书。

《八用中文词典》是1978年香港江通书店出版的。多年没有印刷新版了。“八用”是指“同文,注音,解词,用法,反义,解义,源出,例句”,全书是繁体字印刷,内附彩图,没有普通话注音,但释义简洁。

《新编成语词典》其优点是指出了成语的结构形式,句法功能,并附有多个同义词,但释义不够精确,同义词范围过宽且有牵强之处,学生不好把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成语大词典》王剑引、厉拯仪编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

[2] [左传] 左丘明李维奇、陈建功注 岳麓书社2001年

[3] [论语] 杨伯峻、杨逢彬注译 岳麓书社2002年

[4] [孟子] 王常则译注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

[5]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成语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 英语口语 兴趣

笔者在学校进行成人英语教学的几年中,发现由于学生基础差,又是在职学习,学习时间不多,口语底子相当薄弱。当今社会对英语口语的要求很高,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我在口语教学方面格外下功夫,总结出口语教学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口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被动的让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底子薄的同学很容易产生放弃情绪,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常变换教学内容和形式。

为了让学生较多使用英语,产生能用流利的英语讲话的欲望,我们向学生先传授一些非常有趣的短语、习惯用语等,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为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我们可以举出一些短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In deep water”(在水深火热中),“The monk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trun with him.”(跑了和尚跑不了庙),“To put on airs”(摆架子),“A thorn in the flesh”(眼中钉),“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等,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翻译过来,因为这些短语、习惯用语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所以课堂气氛马上高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但当我让学生用这里的词造句,尽量表达流利时,教室里顿时沉默下来。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最大阻力就是他们自己的心理障碍,怕说错了人家笑话。等了好几分钟,也没有人敢自愿上台,为了打破僵局,我用“Thick checks bring success”(厚着两脸皮,处处占便宜)来鼓励学生,终于有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虽然讲的不很合语法,但紧张的气氛被打破了,课堂又恢复了轻松愉快。学生们这时一个接一个地说,真正做到了开口说话的突破,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类似的锻炼逐渐多了起来。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些学生由于羞于开口,他们开口锻炼的机会就少得可怜。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也开口说英语,我就经常给他们讲英语故事,用英语介绍时事政治,以培养他们的语感;或者在每堂课前安排几个学生各自用几分钟进行新闻汇报或讲笑话故事,并给他们打分。通过采取这样强硬的措施逼所有学生开口,无形之中他们说的机会就增多了,即使是以前很少抛头露面的学生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以后也就不再怯场了。

在课堂上的讨论话题应设计得巧妙,以让学生有话可讲,有事去讲。电影The Titanic播映后,组织了讨论会,许多学生都发表了感慨。Who is your favorite novelist?(谁是你最喜欢的小说家),What is your favorite novel(你最喜欢的小说是什么),The fun of living(潇洒人生),A minute on fun(开心一刻),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学生们对这些话题的讨论都很热烈。总之,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三、组织互助组,创造用英语说话的环境

我教的班级学生年龄的差距很大,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40多岁的中年人,年龄的差异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方面快慢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让年轻的学生和年龄较大的学生、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互相帮助,结成互助组,让他们相互带动,共同提高。

根深蒂固的“母语”对于学习外语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我规定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沟通只能用英语。一开始,学生很不适应,常常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但时间一长,学生的口语水平就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养成了用英语说话的习惯。

除了课堂上指导学生,课后最好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随时找、问些口语学习方面的问题。翻译要相当精密,符合语法。让学生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讲究翻译技巧,循序渐进,我们应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经验。课后自由交谈,可纠正读音,也可让学生准备些话题,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多说多讲,尽量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成语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英语;语音;教学

成人英语的教学比起普通大学的英语教学相对难一些,因为一般的大学生基础相差较少,学习集中,而成人英语教学要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成人英语的进步。在成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更加实际的语音教学,帮助成人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重视正确的英语教学方法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对于成人的英语学习来说,由于他们已经错过最佳的学习时期,在真正学习英语的时候难免会很吃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成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来促进成人的英语语音学习。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生活化的教学出发,学习常用的、基本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和询问成人的专业以及想要学习到的语言学习目标,这样根据成人的要求进行教学,成人在学习中就会更加有兴趣和动力去掌握一些语音知识。其次,作为成人而言,他们的语言学习涉及很多的生活用语,教师要让成人逐渐学会与人沟通,走进英语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促进成人英语的良好学习。为了成人进一步走进英语学习的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更多的英语学习设备,除了让成人之间进行交流或者与教师进行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成人展示一些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以及其他成人学习方式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教学视频,让成人通过基础的、多样的英语学习方式来促进自身的英语语音学习,刚开始成人可能不太习惯课堂上的英语交流,但是通过教师这样多重方法进行的辅导,成人就能逐渐放开自己去交流、发音,与人进行沟通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与效果。

二、结合专业和能力进行教学

成人英语的教学主要是在语音学习方面,由于他们在英语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很好的完成任务,因而需要他们去进行语音学习。作为成人的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方面要注重Y合成人的专业进行教学,此外,在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的语法等,重视生活化的语音交流,让成人学有所用,真正适应社会的交流。首先,教师在真正进行教学之前,应该按照成人的水平要求进行划分,比如英语语言较好的、有一定基础的成人可以把他们分配到一个班级,而对英语接触较少的、基本不了解英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要求也很低的教师应该把它们分配到另一个班级中去,这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握教学的方向以及教学的内容,帮助成人更加到位的学习,也能使成人学习到自身想要学习的知识点。此外,在能力之外的划分之下可能还有一些成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不想学习其他专业的英语,也不想涉及很多的杂乱的知识点,那么教师可以对这一部分成人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按照他们的专业要求进行分配,比如理工类学习机械的分到一起,而学习文学类的分到一起,学习生活中普通日常用语以及服装类买卖的分到一起,这样经过了分组之后,成人的语音交流就变得更加明确,每一位成人学生就能够在自己的小天地进行适合自身的语音学习,也能帮助成人更快的融入语言交流的学习当中。

三、做好课后及时锻炼和复习

成人英语语音的学习相对较慢,在开始和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吃力,很多的成人在英语一开始的语言交流、听力练习中都比较差,学习能力也低,作为成人英语教师来说,要体谅成人学习英语的困难,从而做好相对的应对措施。其中对于成人的学习最有效的一项就是课上认真学习、提问和交流,课下及时锻炼、运用和复习,因为成人的学习过程较长,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消化和记忆,而且成人在学习过后也容易忘记,英语语言的交流学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能学好。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成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学习完之后不要怕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清,更不要怕自身语言学习的困难等等,要想办法让自身所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比如,在成人中他们会学习到一些问候语、基本的语言交流对话,可能包括位置、方向、建筑物的表达等等,成人在自己的环境内只要有会英语的同伴就积极与他们交流,即使没有对话者,成人也应该自己和自己进行交流对话,多说、多练,这样才能保证成人掌握语音的学习,同时减少成人对语音学习的遗忘,让成人在相对舒适的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交流,那么在进行下一堂课学习之前,通过成人课下的练习也能让成人快速走进英语语音课堂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提升英语语音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帮助成人更好的进行英语语音锻炼。

成人英语语音的学习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成人教师,要从成人的理念和方向出发去进行教学,教师除了要重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结合专业和能力进行教学,保证成人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实践练习,这样才能保证成人的语音学习更加熟练,让成人逐渐适应英语的交流和学习,帮助成人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欣.成人英语语音教与学现状及对策[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83-85.

[2]朱亚兰.成人英语语音学习探析[J].海外英语,2012,(04):125-126.

成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成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成语的办法

第一,首先要重视古汉语的学习,尤其是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的学习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对古汉语的学习,古汉语里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章,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有许多实词是有生命力的,这些有生命力的实词解释和成语的解释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释呢?其实我们曾在初中语文课文《活板》中学过:“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解释为“平素,平时”,与“安然若素”的“素”同义。又如:“置若罔闻”的“罔”作何解释呢?古文学得扎实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记》中有一句话“罔不因势象形”的“罔”解释为“无,没有”,两者意思一样。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中的“否”和“否极泰来”的“否”同义,都解释为“坏﹑恶”。

第二,要重视形声字的结构,分清形旁和声旁

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分为两部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掌握了形声字的知识概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解释字的意思,从而避免很多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成语。

如:“病入膏肓”的“肓”,学生往往会写成“盲”,为何?就因为不懂形声字的结构,“肓”的结构是“上声下形”,大凡和人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与人体有关,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分,即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与眼睛有关。

第三,重视音形相近,意义不同的字的对比

对成语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往往不理解成语的解释而写错别字,所以对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进行对比区别,显得十分重要。

如:学生常常把“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搞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理解这两个字的解释,“骛”的本义是“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而“鹜”解释为“野鸭子”,经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心无旁骛”也不会写错了。

二、在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2.用成语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流畅力。联想是一种活跃的发散思想,用成语联想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流畅力。

3.对成语进行归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变通力。从成语的内容上归类,可以采取将相近的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区别他们不同的意义重心,培养其变通力。

4.设计成语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语作文技巧练习,就能构成变化万千的新颖作文,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成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第二,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成语,融会贯通

教材中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就应该把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四季的成语整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材中有些不同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