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楼美女

红楼美女

红楼美女范文第1篇

当我刚刚接触《红楼梦》一书时,便被文中那些蕙质兰心、情韵雅洁的清纯少女迷住了,于是,我开始做一个梦,一个绚丽的、凄美的梦。梦越深,情越浓,越难以自拔;梦越深,梦中的红楼就越发美丽。可当梦醒了,迎来的却是心碎,眼睁睁地看着一朵朵绚烂的开在四月的花枯萎和凋零。当最后一片花瓣落下来的时候,没有泪,没有色彩,只留下一片空白,空虚的白。

梦初

贾府是一个在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封建大家庭。在这里有美丽的女儿国,而贾宝玉是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红楼女儿国里唯一的男性。在这个小小的红楼女儿国短暂的几年中,充满了“花招秀带,柳拂春风”之美,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诗和酒。宝玉在这里享受到了很有限、又很难得的极其例外的自由。

噩梦

噩梦,是宝玉和他妹妹林黛玉、姐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性格中含有几许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尤其符合当时社会贤德媳妇的标准。爱与不爱,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做妻子,宝玉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最后也只能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含恨而亡的凄凉结局。可她与宝玉的爱情超越了躯体,获得灵魂的永恒,不仅仅是阳春白雪,不仅仅是风花雪月,他们的爱情在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中流传着。

环绕三人的还有一群少女。被父母送入牢狱般宫廷的贾元春;青春守寡的李纨、史湘云;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贾迎春;远嫁番国的贾探春;悲观绝望年少出家的贾惜春;跳井而亡的金钏;被斥逐羞愤而死的晴雯;被强盗抢去的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她们是同样的美丽,她们是同样的清纯,却又有同样悲惨的命运。可叹:痴情不改,红楼已远;花开几度,蕊冷香残。

梦醒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曹雪芹用女儿国女子们一生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红楼梦》中,有封建婚姻制度的噩梦,有封建道德礼教的噩梦,有封建暴力女性的噩梦……在《红楼梦》中,女性的地位是那样低下,命运是那样悲惨,她们却又那样的不屈不挠。我对她们又敬又爱,为她们又悲又愤,我更对那些“须眉男子”深恶痛绝。人类的“渣滓浊沫”并不是对女性十分尊重的宝玉,而是那些像贾琏、贾环、薛蟠之流,那些恣意玩弄女性,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自命清高,丧失人性与尊严的可恶的男人。

梦醒了,只觉得它美,美在人间挚情,美在人格尊严,美在精神永存。红楼之美,繁花绚烂,春风抚人,一如残花散尽的枝头空留余香阵阵。

我在纸上推敲着这些文字,只是想用我的心去思考《红楼梦》。或许现在的我才能领悟到噩梦红楼中最神圣的情感――爱。

点评

红楼美女范文第2篇

早恋、早婚、早离、再婚、出国……20年来,这代红楼儿女婚姻都有着这样的烙印。他们很多人的命运与其说被《红楼梦》改变,毋宁说被那个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影响。

悲:姑娘多离婚

和现在晚婚的美女演员不同,20年前的女演员再美多数也是早婚的。可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脚步常常踩乱她们的婚姻。

命运最多舛的黛玉陈晓旭结过两次婚,离过两次婚。18岁时和鞍山话剧团的毕彦君相恋,21岁结婚,当年演林黛玉还是毕彦君鼓励她报的名。成名之后,陈晓旭和当时许多女演员一样经历了离婚和出国。在德国转悠3个月后,她又回国做起了“北漂”,和王小帅恋爱过。王小帅被分配离京后,陈晓旭受邀拍戏,又和北影摄影系的帅小伙郝彤展开姐弟恋。1991年,陈晓旭和第二任丈夫郝彤创办世邦广告公司,走上商界。他们曾有过孩子,后来不幸流产。两人最后的关系是道友,离婚后各自出家但依然牵挂直至死亡。

邓婕是《红楼梦》这群青年演员中年龄偏大的,进剧组时已经结婚。她的第一任丈夫也姓张,父母是干部,退伍后分到峨影厂当照明师。两人经邓婕的老师介绍认识,1980年结婚,当时邓婕仅22岁。4年后,还没等《红楼梦》拍完,男方就提出了离婚。如今两个人都各自再婚。邓婕和张国立恋爱是在四川拍电视剧《死水微澜》的时候,当时邓婕已经大红。值得一提的是,《死水微澜》的副导演是欧阳奋强,当张国立和邓婕“每天都有鸡蛋吃”时,宝哥哥却还在“几乎崩溃”地打杂。1989年两人低调结婚,张国立有前妻所生的张默,邓婕近期领养了个女儿。

东方闻樱的个性和探春一样倔强。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东方闻樱也干了一番事业,了解到自己当制片人比当演员更好。

陈晓旭在《梦里三年》文中曾提到过东方闻樱的婚姻:“曾经发誓不拍完《红楼梦》不结婚的李耀宗,也即将结束单身汉的生活,与探春小姐结为百年之好了。”李耀宗是《红楼梦》的摄影。当时剧组只有两个留京户口名额,东方闻樱作为家属占了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一个,从武汉儿艺调到北京。

不过这段广为传颂的婚姻很快结束。东方闻樱和李耀宗离婚后,和青年导演庞好结婚。

庞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是王志文的同学,也是名演员庞学勤的大公子。在1992年的电影《死不回头》中,东方闻樱演女警察兼当制片人,庞好是导演。

叹:心气甚高的红楼女儿

当时《红楼梦》演小姐的每集片酬50元,演丫头的只有30元,可是人生是没有小姐丫头之命定的。

虽然张静林“心比天高”,言语中总看不起《红楼梦》,但她在演晴雯后不久就把名字改成了“安雯”。她认为只有像她这样10岁就入中戏的才是科班,常常蔑视如今的中戏本科生。当年张静林到《红楼梦》剧组竞争林黛玉,活泼好胜的她后来演了晴雯。拍完《红楼梦》,她报名参加北京歌手大赛,认识了写《血染的风采》和《黄土高坡》的音乐人苏越。据说苏越对她一见钟情,当晚就和她通了40分钟电话。之后苏越去日本学音乐,张静林也自费去照料男友生活。1991年,两人在日本结婚。回国后苏越替她打造了《月满西楼》等专辑,安雯在接受采访时也一口一个“苏越老师”。她的心气口气都很大,年届不惑还频演少女偶像,毫不避讳地说王京花是她点拨的、黄格选是她调教的。不久前,还因为某网站报道说她认为陈晓旭出家是功利心作祟,近50岁浓妆艳女打扮的安雯声泪俱下。

和命运斗,最苦的是史湘云郭霄珍,如今已难觅当年风采。1988年考北京电影学院,文化课差12分;第二年考中央戏曲学院,文化课差16分。虽然在《末代皇帝》中演过谭玉龄,但仍不得不回老家安庆。1992年,郭霄珍结婚生下女儿,丈夫是给母亲治病的医生,两人住在只有18平方米的房子里。2年后,夫妻俩带着小孩跑到海南歌厅驻唱,家中不幸被盗,钱财尽失,前途渺茫。如今,郭霄珍又去了安徽黄梅剧三团,偶尔还出来拍戏。

相比之下宝钗张莉是传闻最多的一个。演完《红楼梦》后,她从战旗文工团出来,和欧阳奋强、沈璐等在深圳大学读了两年脱产影视班。她的初恋男友据传是文工团里的钢琴伴奏师,后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去了美国。第二个男友据说是深圳大学电子系男老师。1990年,这对恋人随出国大军离开了中国。张莉带着2000美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不久就和中国男友分手。在加拿大,她曾拍过电影《浮云》,之后就完全和影视脱离关系,经商搞起了房产。

还有许多红楼美女在国外成家,演秦可卿的张蕾嫁到日本;演元春的成梅在美国结婚生子;演尤三姐的周月已婚在澳大利亚。只有宝钗还待字闺中,对于“香港当保姆”、“有私生子”等传闻,张莉否认,她说自己是很传统的中国女性,至今单身。

喜:红楼美男的长情早婚

剧组里的美男子都早早成家,当时还没有偶像明星制,但他们以后的日子倒也比美女们来得踏实。

和娇宠的贵公子不同,欧阳奋强勤奋读书,拘谨谦卑,也不像宝玉见一个爱一个,觉得女儿嫁了人便腌。他18岁还在峨嵋电影制片厂时就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康莉,算得上早恋早婚。康莉当过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一直陪着人生境遇大起大落的宝哥哥。当年欧阳奋强转型做导演,由于忙于工作,他的儿子出生才3个月就夭折了。直到康莉32岁时才又生下女儿。

陈剑月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跑出来最大收获不是演了苦命的香菱,而是和剧组最帅的男演员柳湘莲侯长荣结婚生子。当时剧组明令禁止谈恋爱,可他们还是在拍戏时就领了结婚证,等到拍香菱初进府、被摸着手夸赞美貌时,陈剑月就已经怀孕3个月,要穿小棉袄掩饰了。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到英国读书了。

红楼美女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张爱玲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她自称其小说得益于《红楼梦》的为最多,《红楼梦》成就了张爱玲,而张爱玲回报《红楼梦》的,则是她的“红楼梦魔”。“千古之绝唱,旷世之才女”,才女绝唱十余年间完成《红楼梦》的考据与研究,这段书中的话这足以看出她与《红楼梦》之间的不解之缘。从儿时便接触红楼梦的张爱玲,十四五岁便开笔创写了《摩登红楼梦》。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多少学者各持己见,暂且不谈,但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便有了自己对于《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的独到见解,如今想来己经很是诧异了。更何况她自己曾说过,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以下,只觉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对于《红楼梦》有着如此敏感的触角的人,除了张爱玲我实在想不到第二个了。而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最吸引我的应属她笔下的小说,所以我今天想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思想角度浅谈一下《红楼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1创作核心

    《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而女性世界同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核心。《红楼梦》中的女子形象数不胜数,从位高权重的贾母到身份卑微的丫鬓婆子,还有多如牛毛的太太小姐们。她们的形象各异,优劣不同,但正是这样不同的形象性格造就了一部引人人胜、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的鸿篇巨著。而对于这些女子细致人微的形象描写,让她们的性格特点与故事的情节紧密联系,使故事的 发展 环环相扣,这也正是整个小说的成功之处。与曹雪芹相比,张爱玲本身身为女性,她对女性世界了解的更是相当透彻的。她用细腻的文笔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她披露了女性世界的黑暗面,如写心理畸形的七巧、小寒,丧失人格的梁太太、流苏,无奈的红玫瑰、白玫瑰、碧落等等。这些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的。张爱玲既写出了这些女子的喜慎哀怨,又深人的写出了女子们的内心活动以及她们的思考过程。从对女子形象的把握上来讲,张爱玲受到了《红楼梦》影响的同时也丝毫不逊色于《红楼梦》。她对于女性形象的内心把握甚至要比曹雪芹更胜一筹。可谓出之于蓝而青于蓝。

2创作重心

    无论是曹雪芹也好还是张爱玲也好,他们的思想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他们的创作重心都是重在情感的表达。曹雪芹的《红楼梦》,在阅读时能让人随之而喜随之而悲,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他注重了在故事情节中情感的表达。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了男女之间的感情上。小说中感情的表达我觉得正是曹雪芹本人情感的一种寄托。而正是因为这些投入的情感在小说中真实的呈现,使得小说有了深切的感染力。而张爱玲的创作重心同样是情。我想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情的表达一方面来源于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以及她的家庭背景等原因,这使得她需要在小说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另一方面,这样的女子从小便阅读《红楼梦》而曹雪芹在小说中对于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同样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不可忽视的。

3创作风格

    曹雪芹的《红楼梦》无疑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过于大胆的,不被当时的 政治 社会所接受,被列为禁书。但也正是因为他这样大胆的创作,使得《红楼梦》取得了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成功。而对于张爱玲的创作风格曾见过这样的评价“强烈的残酷”和“无奈的苍凉”。乍一看,似乎与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什么联系。但细想起来,这样大胆的创作又与当时的《红楼梦》有着殊途同归之感。四十年代的张爱玲清晰的看到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并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毫不留情的将其揭露出来。对于这样的创作在当时我想也应该说是十分大胆的,她把她对社会的认识都倾注在其笔下。张爱玲在1943年和次年的创作一下子风靡了上海文坛,之后又悄悄的隐匿,好象是熄灭了一般,可她带来的文学上特殊的风格却至今不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说《红楼梦》成就了张爱玲的原因。

4创作视角

红楼美女范文第4篇

拿起《红楼梦》,就走进一个美的世界。《红楼梦》是现实与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她的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红楼梦》里充满了情趣、谐趣,雅趣。她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曲、赋;调动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正因如此,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红学这门专门的学问。清朝就有诗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就中学生而言,《红楼梦》很难读懂,读它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更需要一字字去体会,有些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体会得了的,需要用一生去品读。

曹雪芹工诗善画,具刀斧之笔,特别是对人物的刻画后人是望尘莫及的,寥寥数语,人物便跃然纸上,每个读红楼的人都能感觉得到。虽然反映的是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和人物,但是,在今天读起来,不少角色仍然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确实有袭人、凤姐、宝钗等类型的人物。不仅仅是语言上,曹雪芹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天分,就是对同一个人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就会呈现不同的光彩。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了解《红楼梦》人物的丰富,感受人物性格的千姿百态和曹雪芹的语言功底。在书中,曹雪芹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女子的形象,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是水做的女人的深刻含义。即使势利狠毒的王熙凤,她的善于交际、处变不惊、八面玲珑还是有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的地方。通过阅读,我们去欣赏作品中的人物之美,进而感受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让心灵趋向于无限的完美与纯净。在感受艺术性的基础上,体会《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以及给我们思想上带来的震撼,我们理解了曹雪芹写这部作品的目的。

《红楼梦》对当时的现实是尖锐的反叛,它反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制度,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活在官宦之家,但是,他拒绝走仕途经济求取功名之路,这与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例如贾宝玉,他常把那些热衷利禄的所谓“读书上进的人”骂作“蠢才”,认为八股文是最可笑的,人们不过拿他来“诓功名混饭吃罢了”,在批判的同时,对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也爱不释手。另一方面,曹雪芹颠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把《红楼梦》写成一部女性的赞歌。例如开篇“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曹雪芹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无疑惊世骇俗,他的思想的高峰无人能望其项背。

曹雪芹的《红楼梦》博大精深,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诠释。赏读其中的诗、词、曲、赋,可以让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海洋中遨游;身临其中的建筑、园林之中,可以让我们在中国古典建筑的长廊中漫步;鉴赏其中的绘画,品味其中的美食,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对它的阅读,沉浸其中,五味杂陈;放下书卷,回味无穷。正像唐代诗人钱起所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红楼美女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红楼梦》;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四大名著中,说起男生爱读的一定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没有性别标签的《西游记》也可在其次,《红楼梦》往往为男生所鄙夷。但事实上,《红楼梦》亦非常适合男性青少年阅读。

正如大人给孩子买玩具要符合孩子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一样,在书籍的阅读上有些家长也会片面的把一些著作贴上性别标签,如:男生该读武侠小说,女生该读言情小说,以培养男性的男子汉气概和女性的阴柔之美。《红楼梦》想当然的被家长们认为是女性闺帷中事,男生不该多看。家长再加以评判的时候,大多是按照故事情节和内容,很少看到它所包含的思想和内涵,这就导致了《红楼梦》往往被错误地分到女生读物中,男生读就会为人所嘲笑和鄙夷。正如女孩穿得像男孩是“假小子”,男孩穿得像女孩是“二尾子”,社会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价值体系把这两件本来是平等的事情人为地通过“称呼”来表现了人们对行为的褒贬。

原著中凤姐最初是17岁左右。宝、黛、钗的年纪就更小了,在十二三岁左右。《红楼梦》就是一群青春期男孩女孩的故事。它是古典名著,却不是“古典文学”,而是“青春文学”。从这一点看,《红楼梦》也适合青少年阅读。

在性别平等的今天为何会有这种价值体系存在?

首先,自古以来人们骨子里偏激地认为男性气概是高于女性气概的。男性气概张扬强悍,有争夺进取的精神,可以抵御外敌,顶梁家国,担更多责任;女性气概温婉柔弱,只能做一些力量不强的手工劳作,如纺织工艺等(从“强”“弱”字样就可以看出褒贬)。

其次,人们一般片面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领导人自古男多于女也是这个缘故。还有就是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远古社会的生殖崇拜,这种崇拜以对生殖力的赞美来表现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不约而同的是,所有的原始部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男性生殖力,因为男性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其强健的特征,更足以来象征“生殖力量”。基于以上三点,人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男性气概是美好阳光的,女性气概是晦暗软弱的。因此,有女性趋向男性化的时候,人们会不经意地加以赞许,潜意识里是赞许其气概的提升;而有男性趋向女性化的时候,人们会明确地加以指责,潜意识里是对这个男性的气概衰退的斥责。同样由于“强弱”的关系,男性往往在赞许或指责的动作上占多数,成为评判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主流力量,又因为在斥责同性气概衰退之时会让男性产生优越感,加上敢做敢为的男能力,一部分男性会乐于从这种举动上通过打败或征服同性来彰显自己的气概之高,从而获得特殊的,而这种会使这种指责走向讥讽和嘲笑。这就是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种种涉及性别问题时产生的不平等的根源。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不平等会逐渐趋于平缓,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原因,这种不平等永远不会消失。

再次,时代潮流。在这个商业化、网络化的时代,真正的文学不再吸引人眼球,年轻人们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抛弃传统,自以为是标新立异。

这就是人们会对男生读《红楼梦》产生鄙夷的缘由,即其错误地认为《红楼梦》是一本女性小说。因此,读《红楼梦》的男性数量会由于自己的这种想法和别人的这种想法对自己可能会造成的负面评价的恐吓而大大减少。而女性在读《红楼梦》上没有这个问题。因为用一般的观点来看,《红楼梦》就是女性读物,女性来看是正当的事情。而男性来看,就要怀有异乎寻常的勇气和承担异乎寻常的风险来与上文所述的性别不平等抗衡。

文化传承是强扭不过来的,世代的传承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一、大众传媒

从《红楼梦中人》选秀到2010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电脑游戏《红楼梦》到网络影视《红楼梦》,《红楼梦》一步步地被人篡改扭曲,失去本来的面目,终于面目可憎。某些“文人”四处走穴演说,赚取外快,以自己的强词夺理来绑架民意,通过《百家讲坛》等电视、广播、网络节目和“研究”《红楼梦》的书,实现自己的思想扩张,给观众听众读者进行洗脑。《红楼梦》从来不是复杂神秘的天书,是识字的人就能读进去的作品。可是受到某些人的影响,大家一想起《红楼梦》就想到探佚、考证,忽略了书的本身,自然会觉得读书有难度。年轻人不明就里,看都没看过就乱批一气。影视方面,名著不同于其他剧本,有关部门应该大力监管,控制名著翻拍,审核相关人员资质,让有水平的人担此重任,对名著选秀、宣讲节目和活动进行过滤,将其中明确带有素质格调不高的节目和主观色彩强烈的《红楼梦》“宣讲”予以取缔,对违反的电视台、广播站、影视传媒公司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

二、教育部门

《红楼梦》的作品始终选入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起《红楼梦》首先以姓名谐音、诗词猜谜、著作探佚等看似有趣吸引人的内容来感染学生。结果适得其反。本来学生就因以上几条原因对《红楼梦》产生偏见,老师课上一讲,又把《红楼梦》弄得扑朔迷离,不满情绪只会加剧。同时,真正理解《红楼梦》的人对此皮毛部分也没有兴趣,也会心生烦厌。《红楼梦》被选在语文课文中,有时所截片段太长,且不是真正的精彩部分,学生会认为《红楼梦》乏味,也会把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加给《红楼梦》。这一点在其他著作上少有,但在《红楼梦》特别明显:首先它是中国作品,学生好开刀;其次它可以作为学生中“男女对抗”的由头、“男性气概高低”的衡量标准,充满讽刺、诋毁意味,而很多学生(有以男生为主)会因此而产生,导致恶性循环。教育部门应严格审核教材,语文课文要结合学生年龄段合理教学。此外,要重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生理的教育,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不能为应试废止心理课、生理卫生等课程,在这些健康类方面的教学中可以引用《红楼梦》进行辅助。

三、父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