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国际惯例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准确体现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出现的改变

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财政资金的拨入方式由先前的财政的主管部门拨入用款部门,变成财政部门以采购专户或单一账户的形式,按照规定的我程序直接拨到职工账户或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供应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货币资金,转变为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性资金的增加或费用的增加的双重性质,此时需要对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采取合理的修改。但是,在财政的总预算会计中,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资产的流向。而且,近年来完善的社保体系建立了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这些涉及到的基金一直都是政府直接运作和管理,和承担着受托责任,但是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2.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编制部门的预算给予准确充足的会计信息

编制部门的预算要求是从基层单位采取逐级编制、层层汇总的形式,因此避免了盲目性,实现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但是现阶段某些单位和部门在编制部门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款、帐、报表没有得到有效综合,还是各干各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年度预算不能与决算报表进行合理的对比和分析。虽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对资产负债采取编制汇总报表,但是对收入支出表却未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决策

1.修改和制定有关制度法规要及时。根据会计改革的需要和顺应政府的预算,必须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及时制定更能适应需要的法律法规。

2.负债项目与大部分的资产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规定进行相应的核算。在对资产核算中,除了金融资产要按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进行核算和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以外,应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可计量和可确认的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与此同时,要对此采用资本化的处理,另外也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所有可计量并且已经确认的负债项目展开核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必须在其附注中对不能充分计量但可确认或者尚未被确认或有负债的进行详细的披露。

3.预算权责发生制的实现。何谓预算的权责发生制?

它是指把整体的受托责任制广泛应用于政府和政府部门,凭借有关目标的确认,实现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的租赁和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关联的构建,以此推动政府部门就服务和产品方面的提供上的竞争力更强,效率更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各部门对使用率不高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醒政府加大对资产的成本投资。

此外,建立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预算会计体系也是当下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会计被认为是一种国际上都通用的商业语言,它要求凭借会计的国际协调作用实现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的提高。就在此问题上,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协调能力差亟待解决。

三、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的落脚点

全局性和前瞻性是在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中必须突出的两个点,实现与国际接轨。

1.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三部分一同构成了国际会计体系,因此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应该摒弃原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方面而转向坚持朝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方面发展的方向。

2.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应该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的需求,参照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西方政府以及国际公立部门会计的惯例,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标准体系(指南研究、具体准则以及基本准则)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的改革。

3.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应该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而国际惯例则侧重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众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要实现预算会计制度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 晶 白 鹏: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及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

[2]毛小明.深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0):211.

[3]梁 瑜:浅探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中国外资,2008,(6):75,77.

预算会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役部队单位;预算会计;改革

现役部队预算会计的主要核心是预算管理,并不直接参与部队内部各项生产活动。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促使部队会计制度实施环境发生变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加强部队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说明目前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发展提出可靠解决路径,希望作为我国部队加强财务预算可靠的理论指导。

一、预算会计制度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对加强财现役部队单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发展中建立完善的总账明细关系和部队会计制度是必然趋势,同时引进权责发生制度和国际水平会计核算制度是满足现役会计需求的重要途径[1]。目前,根据黑龙江省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人员现状分析,其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和开支界限模糊的问题,对此部分部队先后引进权责发生制。例如,在国有资产收益和财政预算方面,关于未拨付支出和应拨出支付等进行全面结算收支统计,其中针对当年年末列收列支、收支相抵以及经济自主的现役部队单位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并充分发挥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此范围外的其它事项则实行收付现金制。基于预算会计制度影响下,现役部队单位逐渐扩大了财务核算范围,从而全面体现部队资金活动情况,并对活动经费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层审核,按照会计预算管理要求制定部队费用配比方法。

(二)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

按照部队财务要求,现役部队单位预算应切实反映出部队内部所有收入与支出,其中涵盖了预算资金的全部内容,本质上说全面体现预算执行信息的预算会计,其主要核算对象是部队资金核算。例如,在现役部队单位中基建资金属于独立型的会计核算,在实现预算改革后,应选择与其它资金相同的处理方式,加入部队预算范围内,也就是基建项目预算收支所有的综合预算是现役部队单位会计预算中的一部分。但因部队基建会计自身具有较多特殊因素,现役部队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应对此进行科目加项,实现预算细化,根据项目收支情况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进行针对性预算[2]。现阶段“零基预算”方式普遍被部队会计部门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相关会计信息提出更高要求,其不仅需要所有的收支信息,同时还需要了解部队资产时点信息,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核算增加一定难度。

(三)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形成后,促使现役部队单位预算资金程序发生变化。其中包括部队财务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流程;总预算会计向现役部队单位播发经费流程;现役部队单位收到总预算拨发经费流程;现役部队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上交预算外收入流程;现役部队单位向下级所属单位拨发经费流程等,由于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影响,上述业务流程均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促使现阶段现役部队单位实行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面临极大挑战。如现役部队单位的工资发放流程,以往程序为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军人保障卡,通过该种方式直接完成工资支付。目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则根据拨款数量信息制定支出预算,其中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导致程序复杂化,不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基本原则。

(四)部队采购制度的展开影响

目前,在现役部队单位中采购项目多样化,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同时还有其它资金,对于此类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部队财政部门,有财政部门对其实行统一管理制度。这种方式促使资金从预算部门逐渐流向财务部门,导致预算单位收入过程存在缺陷,资金流动与事物流动脱节问题频发发生。基于现役部队单位现行采购制度,所有部队集中采购计划中的商品与劳务都由部队采购部门在外部进行采购工作,对此财政部门则通过国库拨发支付款项。然而这种形式随着我国采购规模的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付方式发生相应改变,财政直接向供货商和劳务提供者的拨款数逐渐成为财政总预算支出的主要依据,同时在财政总预算支出类别中加设了相应拨发款项科目。

二、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的预算会计现存问题

(一)预算会计核算不科学

现阶段现役部队单位预算会计通常会选择“收付实现制”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促使年度预算审核中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流向信息。这种现象极易造成对管理长期资本的忽视,在较长经济周期内,现役部队单位会计针对资本长效管理难以进行,从而对部队进行各项预算决策形成阻碍因素。同时现役部队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促使虚报部队固定资产价值问题严峻,致使现役部队单位预算会计报表不具备真实性,无法有效反映出部队固定资产价值。关于现役部队缺乏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仅增加获取财务因素的阻碍因素,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相关决策缺乏真实信息支撑,结果必然产生预算偏差,最终会计预算报告和核算结果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

(二)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

现役部队会计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其中资产负债表主要体现部队在特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信息,属于静态报表;而收入收支表则不同,其主要说明现役部队单位在一定日期内资金流动情况、分配情况以及收入和支出,属于动态报表;前者基础编制内容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部队的动态信息,这与收入收支报表内容出现重复,并缺乏特定日期内财务状况的理论依据,从而导致该项报表内容缺乏合理性[3]。同时基于现役部队现行预算制度,资产负债报表涵盖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同时,又加入了收入支出类等项目,财务数据重复出现,促使部队资产总额和负债出现虚增现象,对加强部队财务管理形成不利因素。目前,我国现役部队单位尚不具备完善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部队预算人员对部队财务情况未能做出全面了解,外加获取财务信息的限制因素较多,最终部队管理者无法全面了解部队资金流向,导致部队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

(三)预算会计科目不合理

以往现役部队单位针对部队工资发放与关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款项,都是财政部门进行款项分配与拨放。而目前则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向单一账户或采购专用账户进行拨款。这种制度变化影响了资金流向,外加预算会计科目缺乏合理设计、相关处理方式未做出相应调整,对掌握部队真实财务信息造成一定难度。近年来,现役部队资金来源发生一定变化,直接组织收入成为部队资金来源的途径之一,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并未充分重视这些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行会计制度针对现役部队无形资产一次性核销,存在价值估量偏差的问题,最终促使由于部队无形资产核算导致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大。

(四)会计核算存在会计失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现役部队直接组织单位在对外开放时具有一定经营性,在接收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通过自主经营会产生自营收入,并采取相应经济核算。其中部队将医疗、基建方面等专项资金直接列入部队收入支出明细中,但如果认为控制资金支出规模和资金节余,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目前,现役部队单位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这种会计核算分离制对现役部队基本建设款项会有直接影响,部分部队单位选择“基建借款”的方式运行具体项目,但报表中并未体现借款表象,促使现役部队的资产负债表显示零债务,最终无法真实反映部队财务情况,会计信息不具备真实性。

三、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途径

(一)做好会计预算活动监督

在现役部队单位会计中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加强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管,提升部队财务信息的透明都。一方面,在会计制度中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过程中,在特定期间内产生的收益资金和发生费用,无论收付与否全部进行会计核算。其中对于涉及金额较大应加强流程监管和跟踪,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符合会计预算。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系统,对现役部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管[4]。另一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会计核算相关流程,选择适当契机推行权责发生制,从根本上提升会计预算质量,真实反映部队财务状况,促进现役部队会计制度向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转变。

(二)完善预算会计信息体系

现役部队单位应结合自身会计核算内容与特点,建立完善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充分考虑黑龙江省现役部队单位现状,制定的预算会计信息体系应保证内容结构具备科学性、概念具备统一性,并保持与国际预算会计准则相互应,与部队制度环境相匹配。现役部队可通过借鉴地方先进会计改革经验,促进现役部队会计体系实现简化,根据不同预算对象的差异性,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基于会计原则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现役部队会计核算,制定有效性会计核算制度,提升部队会计核算的可比性,促进会计报表与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

(三)强化预算会计目标关系

强化预算会计关系的关键在于针对现役部队加强会计目标管理,保证预算编制符合科学性原则。对此,可针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化处理,降低重复率,促使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保证公共资金公共化流动,在真实、科学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在此阶段,现役部队单位应对财政款项与预算资金进行合理分类,将财政收入资金纳入会计预算科目。在现今流量控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现收支平衡,促进财务决策科学化。

(四)避免预算会计信息失真

为加强部队会计预算活动监督,提出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而其实施的基础是保证预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此现役部队单位应对预算科目进行优化改进,根据部门差异性制定一级科目,保证预算科目分类满足会计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加设二级科目与三级科目,扩大原有核算范围,从而保证现役部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创新核算方式,对于部队财务收支账户进行重新设定,实现项目细化,在提升核算效率的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为部队进行相关预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是会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现役部队加强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现役部队实行全面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已经无法满足部队资金预算的实际需求,对此结合部队预算会计现状,从会计信息、会计体系、会计目标以及会计活动监督四方面加强现役部队预算会计管理对提升部队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相超.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6(24):211.

[2]盛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3):161.

[3]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56-57.

预算会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预算;预算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行政单位在保障社会、经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方面发挥了中重要作用,同时行政单位也是国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单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行政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渐转变为服务性单位。当前已经有许多政府行政单位在积极开展改革和转型,不断提高行政单位的服务水平。会计预算制度在规范行政单位职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相关制度改革的研究对促进行政单位工作效率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分析

会计预算制度在规范行政单位的行政行为方面有重要价值。会计预算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国内的行政管理体系发展逐渐规范。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和实施的。当前的行政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其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等。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陆续出台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的三大预算改革措施。预算制度的改革对规范和提高行政单位管理有重要意义。

1.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完善了政府会计体系,提高了公共财政的管理水平。中国在加入WTO后市场逐渐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下,国内企业单位的会计改革顺利有效的开展。受企业会计改革的启发,结合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单位的会计预算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预算制度构成了政府行政单位的财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标准着行政管理将逐渐进入一个规范、科学、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2.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预算管理的核心是要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行政单位实施的会计预算改革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前国内实施的会计预算体系只能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行政单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行政单位工作的绩效和社会责任完成情况则没有一个较好的反映。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体系,将行政总预算与行政单位预算合并为政府会计,是国内引入国际化的公共会计的表现。该方面的改革将实现了行政单位的“可预算性”,还实现了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督。

3.改革后的预算制度在施行过程中还需要行政单位的科学执行。现行会计预算制度的收付实现方面的制度还需完善。在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的预算改革后,会计预算体系的灵活性就大大降低。改革后的预算体系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在一些行政单位还不具备较好的预算管理能力适应改革的需要,这就导致了预算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问题的出现反映现行会计预算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对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对行政单位的影响

会计预算制度实现了对行政单位行政能力的有效监控,同时也保障了公共财政资金的科学有效使用。总体来说,当前的会计预算制度改革是积极的进步的。同时,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对行政单位有着重要影响。

1.对行政单位会计管理有重要影响。根据当前会计预算制度改革的趋势来看,在行政单位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与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相比,在预算会计制度管理条件下,各项工作的开展均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行政单位工作的效率。另外,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行政单位还需要尽快建立其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政府单位的会计将调整为政府会计,主要执行政府总预算会计,而一些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则要调整为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可见,在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后,行政单位的会计职责有了明确的分工。

2.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也纳入到预算范围,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有重要影响。首先,通过将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到预算体系,并和其他资金一样都要实施统一管理。这就将行政单位的管理成本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在行政单位会计体系中将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预算编制等等。其次,在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中提出了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预算一切从零开始,这样的改革就使曾经的基数加增长项目被取消了。最后,会计预算制度改革还对资产时点的信息提出了要求,该方面的改革大大提高了会计可算的精确性。

3.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改革在2006年推行的。该方面的改革对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有很大影响。该方面的改革直接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单位支付形式,改革前行政单位的财务报销直接与财务部门以现金结算,但改革各种预算报销必须景观财政部门的审批才能实现资金的支付行为。在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管理制度下,财政部对行政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有全面的监控,保障了资金安全。同时,在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管理制度下,行政单位的财政情况透明化,削弱了行政单位对资金的调度权。

4.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对行政单位有一定影响。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下,行政单位提出采购预算计划,财政部统一汇总统一采购。该方面的改革改变了传统行政单位自行采购的混乱现状。通过政府统一集中采购即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还实现了物质采购的科学调配。另一方面,政府集中采购行为对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改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对行政单位的会计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后,对行政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会计预算制度下,必须尽快完善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体系,需要重视专业素质过硬的会计人才引入,以此保障会计预算制度有效推行和实施。

三、结束语

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重视行政单位的会计预算改革对提高行政单位的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在会计预算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单位需要尽快建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预算体系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振.预算会计初探[J].经济学,2010(9).

[2]贾日昕.新形势下中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J].北方经贸,2010(9).

预算会计制度范文第4篇

一、预算会计改革的意义及其作用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种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评判此项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不该受现有条条框框限制,应看其实际作用和效果。

1.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适应“源头防腐”的需要。在原有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下,会计人员隶属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服从部门或单位利益,很难代表国家和政府财政独立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加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软化、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违规违纪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提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在会计委派制试点过程中,一些地方通过实践得出,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最好的会计委派形式,可以有效的防范和治理经济领域的腐败。

2.预算会计改革具有强化监管作用。预算会计制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会计人员集中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二条线,彻底割裂了会计人员与单位的隶属关系,使财政监督直接到位,便于控制,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约束软化、监督弱化等诸多突出问题。虽然推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阻力大,矛盾多,但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效果快捷,因而作为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它一开始就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纪委部门的普遍重视。

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具有硬化预算的作用。预算约束软化,资金随意占用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通病。实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对超预算的支出一律不支付资金、不予报销,不予入账。从而有效地控制部门和单位随意超支挂账的现象,硬化了预算约束。

4.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并不影响单位的合法权益。预算会计改革是在坚持预算体制、理财机制、核算主体、会计责任四不变的前提下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国家财政资金,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其监督核算的主体———财政部门受政府委派进行的监管活动实质是财政职能的前移。正常情况下,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等仅仅是一个手续问题,并不影响单位行使合法的权益。

二、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内容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等。

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大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其编制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当地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取消行政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所有的过渡账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配套措施

由于预算管理体系发生了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1.部门预算必须以部门和项目为基础。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人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或项目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库集中收付必须以单位“零账户”和配合为前提。单一账户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所以,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

3.推行政府采购必须以降低单位的购置成本为目标和相应操作程序为前提。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政府采购的资金运动就成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核算内容。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由于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因此,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即财政支出的决算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还要改革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即采购品使用者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据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账,在报送会计报表时既要提供资金的收支情况,还要提供采购品的到位情况,从资金和实物两个方面报告,并与采购部门的结果核对。

预算会计制度范文第5篇

一、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分析

会计预算制度的颁布和实施逐步完善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自我国提出行政单位的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以来,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来促进发展,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部门进行了三大改革,其意义非常重大。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会计预算制度改革情况:

1.会计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了政府的会计体系

自我国加入WTO组织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便开始了。再加上受到企业会计的启发,政府的公共管理理论的加深,政府改善会计预算制度又有了新的要求。我国政府行政单位的财务体系主要是由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这三者共同组成,这一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市规范了一种管理模式,使之形成一种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2.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优化了社会资源

会计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要优化企业的资源,同样的,行政单位在实施会计预算制度改革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将社会资源最优化。在没进行改革之前,我国的会计预算体系只能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数据和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等,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行政单位的工作绩效和社会责任完成度。改革之后的会计预算体系,将行政总预算和行政单位预算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统称为政府会计,逐步将我国的会计制度引入了国际化,实现了公共会计理念。这样的改革很好的实现了行政单位之前所不具备的“可预算性”,同时还能有效的监督社会的公共财物。

3.行政单位要确保改革后的预算体制能有效实施

改革之后的会计预算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灵活性不够。因此,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当部分行政单位并不具备预算管理能力时,就对其进行改革,不断处理在执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而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预算体制的有效实施。

二、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对行政单位的影响

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能有效的加强对行政单位行政能力的有效监控,与此同时还能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科学的使用。总而言之,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是积极有效的。

1.对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带来的影响

就现在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模式来看,进行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明确工作方向,从而制定有效的计划和方案,能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行政单位的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之后,其工作效率能大大提升,节约大量资源。值得注意的是,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之后,其单位的会计制度体系也要相应改革。

2.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也应该加入到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中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第一步是要将部门内的收入及其支出纳入到预算体系中,并且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做之后就表明预算管理体系中也有了行政单位的管理成本,进而为了适应这一改变,就要在整个会计预算制度增设新的会计科目及其预算编制方法等。第二步是在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中应该要增设预算灵机预算编制法,也就是要强调预算应该是由零开始的,这样的改革直接省去了之前改革中的基数家增长项目。最后一点就是,改革之后的会计预算制度对资产时点的信息要求增加了,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会计系统运作中的精准性。

3.国库集中支付应形成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最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改革是在2006年,这一改革的实施对于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转变,直接推翻了之前的支付模式。还未进行改革之前,行政单位的财务报销一般是以现金的形式直接与财务部门结算,但是经过改革之后,无论哪种类型的预算报销都必须归类于管理制度之下,报销必须经过相关财政部门的审批才能通过。我国形成的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制度中,财政部门由权监控整个行政代为的资金使用,并确保资金的安全。与此同时,改革之后所形成的的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模式,行政单位应该确保资金透明化,使其财政状况更为清晰明了,以便削弱整个行政单位对于自己的调度权。

4.统一采购制度会影响到行政单位

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行政单位以实施才有预算计划及基础,要求财政部门统一汇报及汇总采购情况,这样做能有效的控制采购的成本,还能科学的调配物资采购,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促进政府改革。

5.改革之后会计人才素质有了更大提升

会计预算制度改革之后,除了要提升行政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之外,对会计人才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进一步的完善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才能引进更为优秀的会计人才,从而确保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