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0704

1 引入

文化旅游资源怎么开发,学者们有非常深入而广泛的探索,也有学者借鉴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借鉴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参考旅游地生命周其理论逻辑,以动态研究方法,从时间尺度上提出了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以期能够从动态的时间变换角度,丰完善文化资本化的理论,并为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2 理论基础

布迪厄虽然对文化资本的形式与转化方式做了详尽论述,有助于我们对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的文化的独特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布迪厄有关文化形式的划分值得借鉴,见表1。

具体化的文化形式主体投入时间、精力、劳力,如教育、修养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文化能力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 赛马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黑走马

客观化的文化形式主体投入时间、精力、劳力,获得的文化内容有了可替代的、可转移的物质载体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哈萨克族毡房

哈萨克族奶茶制作工艺、流程与器皿

体制化的文化形式将个人层面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文化制度哈萨克族马上竞技、哈萨克族皮革制品艺术、哈萨克族民歌等9个项目入选本批“非遗”名录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演进是从人类的劳动实践开始的。在人类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生产文化产品,同时创造文化价值,虽然社会进步与发展,一部分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而文化价值则伴随历史进程而逐渐积累与丰富,共同积累转化成了文化资源。只有在现代社会分工的机制下,文化资源的主体占有、凭借和使用文化资源的使用权,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要,并凭此获得相关利益,才能真正促使文化资本的显现。

世界是出于万千变化之中的,社会也处在不仅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实质是社会结构的调整,而文化资本作为影响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也身处不断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之中。旅游文化资本化的历程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更深刻的把握这种变化,并指出在主要阶段旅游文化资本化的关注重点与要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时间尺度综合分析旅游文化资本化。

3 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文化资本化也有其路径依赖,如同其他类型文化资本化,也必须经历从活动积累到旅游文化资源的形成再不如文化资本化的阶段,为了能够动态的展现旅游文化资本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时空尺度上展现出文化资本开发程度与阶段性特征,笔者将借鉴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论述,不过笔者只借鉴其曲线表达方式与思维逻辑,详见图1。

如图所示,笔者认为文化资本化的发展历程能够用途中的曲线加以描述。坐标轴的横轴描述时间尺度,纵轴表示文化资本化的综合表现(如程度、规模、丰富程度、积累程度等)。坐标轴上的曲线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资本化综合表现的变化情况。根据文化资本化综合表现的变化的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在坐标轴上以虚线进行划分,并以Ⅰ、Ⅱ、Ⅲ、Ⅳ、Ⅴ、Ⅵ加以标示,而五角星标志则为文化资本化的原点与起始的原点。坐标左部虚线框内的内容则旨在以简洁抽象显示文化资源演变为文化资本的关键环节。时间轴下部的三项指示内容揭示的是在Ⅰ、Ⅱ、Ⅲ阶段文化资本化进程中的显性表现。接下来笔者将进行详细阐释,以揭示理论内涵。

首先,从时间的尺度来衡量,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资本都是社会建构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文化资本也会随着社会建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变,这一过程可能非常的漫长,也可能非常的短暂。比如明清古建筑群由于时代较近、保存相应完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与维护,并从国家层面予以肯定与保护,成为了中华文明有代表性的客观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本,并在可预计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长期延续与保护,类似这一形式的文化资本就能够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样都是客观形式的文化资本,却无法长期存续,可能短暂的兴起,就迅速没落,比如在主题公园建设之初,就有批量的同质化项目投入运营,但是在热潮退却后,很大一批主题公园都纷纷倒闭,比如说日本长崎的豪斯登堡。因此笔者需要在此阐释的是相当于生命周期“短周期”、“双周期”的类似含义,文化资本化从一定的时间尺度来看都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发展历程,但是时间的尺度有短有长,也有的未必会走完全部历程,有可能因为种种因素,而只历经其中的部分,或者呈现跳跃发展。笔者肯定有独特的案例存在,但是坚信,绝大多数的文化资本化都可能经历途中所示的发展历程。

其次,要解释曲线的变化,必须从根本上把握文化资本化的本质,因此笔者在坐标轴的左部使用虚线框,旨在讨论文化资本化的变化过程之前,探根溯源,即文化资本化的起始之处。在上文中笔者已经借鉴布迪厄的理论做出表述,即人们劳动的实践成果随着时间推移,储存了有形的文化产品,积累了文化价值,当所有权区分与明确后转变成为了主体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没有交换,资源就只能是资源,永远无法成为资本,因此,要激活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必须要实现文化资本市场化运作,这一关键步骤,或者说是起始点,在图中以五角星作为标示。这一原点对于生命周期研究至关重要,文化资本化的发展历程的探索,都必须基于这一起始点。但需要解释的是,这一抽象意义的原点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图示中坐标轴的交叉处有星形标示,在第Ⅵ阶段的起始处也有标示,笔者认为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应当认识到在文化资本化与社会发展一样也会经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

再次,不同阶段划分的文化资本化综合表现都具有其典型性的特征,也都有在该阶段存续文化资本化成果,提升文化资本化质量的关键任务。

第Ⅰ阶段,可以被称为初始阶段,类似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被动性强、程度低、规模小、质量差,这是因为社会建构的变化是缓慢的,再旅游发展过程中来看这一阶段旅游者的活动以自发性为主,规模小,与旅游区居民接触也较弱,影响程度不高,这个时期可能出现少量专门为旅游者服务的设施,或者有部分资源所有者意识到自身占有的资源的稀缺性,并与旅游者实现交易等等。在这一时期,文化资本化外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资源的产品化。

第Ⅱ阶段,可以称为发展阶段,该阶段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主动性驱动力增强,变化幅度巨大,这种变化可能是规模的迅速拓展,也可能是内容越来越丰富,也可能是质量的迅速提升等等。出现该表现的原因是文化资本化的巨大经济效益产生了示范效应,主体的增多代表可选择性的增强,文化产品可替代性的增强,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文化资本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资本的市场化。

第Ⅲ阶段,可以称为成熟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进程相对稳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产权归属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在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在于如何把控所占绝的文化资本市场地位,因此这一时期文化市场的重心从开发转移到了运营上,这一时期也是文化产业形成与塑造的关键时期。成熟阶段文化资本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化市场的运营。

第Ⅳ阶段可以称之为衰落阶段,该阶段的特征可能体现为文化资本化的迅速贬值、规模锐减,造成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可以从内外部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内部因素比如资本化的不合理、社会价值的转向、可替代性强而个性化程度低等等,外部因素比如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物质性景观遭逢天灾等等,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也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衰落,但是无论时间长短,衰落的文化资本化都将是毁灭性的的打击,代表着文化生命力的衰竭。

第Ⅴ阶段可以称之为持续性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成熟阶段的延续,可能是优势的延续,也有可能是衰落的开始。之所将其识别为独立的阶段是出于对严格保护型的文化资源开发的有益思考,针对此类型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这一阶段的持续起始就是一种对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但其同样也可能是某区域文化产业地位巩固的表现,也可能是某文化资本化衰落的初期表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第Ⅵ阶段可以称之为复兴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在“量”与“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彰显出的是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历经了一个生命周期的积累,文化资本化将基于更高的起点即星形标示处,进入高质量的另一端生命周期。这一阶段可能表现为某区域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新型文化资本化的融合、产权的科学配置、文化制度的合理设计等等。文化资本化将重新注入新的活力、散发无限生机。

4 基于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的战略思考

4.1 积极的文化资本化态度

全球一体化大趋势难以阻逆势,信息化更是紧密的将世界联结在了一起,文化的冲击对文化的独特性与可持续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应对冲击与挑战,必须要将文化主体置于优势地位,才不至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冲蚀,要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把握话语上的主动权,占据优势场域,而要做到这些,合理的文化资本化是重要的决策参考。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语境之中,积极主动、友好包容的文化资本化态度,将使文化主体占据更具优势的地位,也同样影响着文化资本化的进程与效率。

4.2 思维模式的转换

学界对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滞后性的这一缺点上,当基于有效证据得出阶段判定后,再做补救措施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笔者认为这一滞后性的判断基于顺向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模式,即先找到定位阶段在做策略选择,笔者建议在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模型的适用上,应当采取逆向的思维模式,而且选择一种动态的思维模式,即先规划定位阶段再做策略设计。在理论模型分析中,笔者已经提到,阶段的时序推进只是一种普遍性的描述,仍然可能出现阶段性的跳跃,规划的思维在于提前设定未来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这一思维模式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文化资本化的效率与质量,旅游产业设计、旅游产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等其实都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具体运用。不过使用时还必须时时对照目标进行质量检测,以实现动态化的推进。

4.3 文化能力的提升与目标性匹配

在上文,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能力影响着文化通过旅游形式资本化的质量与经济效率,主客双方越匹配则越容易实现文化资本的“品质转化”。因此笔者提出两个观点:一是文化能力是能够培养与塑造的,花费劳动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文化能力的效率,二是有必要通过综合手段进行文化能力的提升、测量与匹配研究。这一工作应当在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做好准备,这也体现了上一策略的核心思想。而从动态分析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一工作应该实现常态化与制度化,因为文化能力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文化能力的匹配更是在复杂主体间寻求平衡,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动态分析,不仅仅是在关键的初期做好,还应当在文化资本化的全程中推进,其必然在文化资本化的效果提升上发挥重大作用。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股利政策 企业生命周期 股利生命周期理论

一、股利政策主要理论回顾

(一)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不完美市场上,公司内部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现有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发放现金股利是公司内部管理者向外界传递公司现金流量状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然而,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仍然存在缺陷,对很多现实中的股利分配现象解释不了,还有很多研究结果与信号传递理论相悖。

(二)理论

理论一直以来研究比较多,然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关于股利政策理论的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的方面,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问题与股利政策并不一定呈线性关系,而是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不同的法律背景、不同的市场条件等,呈现出不规则的曲线关系,因而理论对股利政策的解释力还是不够。

(三)客户效应理论与税差理论

客户效应理论认为,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偏好不同,对投资的回报形式期望也不同,因而投资者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进行投资,整个证券市场会自动达到平衡。税差理论认为,由于不同投资者之间以及现金股利和资本利得在税收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会导致投资者选择税负最低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除了英美一些公司外,大部分公司,尤其是我国,股权普遍比较集中,因而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一般都是从大股东利益出发,根据大股东对现金的需求或者对其他控制权利益的获得情况,选择股利政策,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使得客户效应理论和税差理论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二、生命周期理论与股利政策

正是由于信号传递理论、理论以及客户效应和税差理论在解释公司股利政策时存在很多不足,没有一致的结论,如Denis和Osobov(2008)对股利政策决定因素的跨国研究就否定了信号理论、追随者效应以及迎合理论对股利政策的解释力。而生命周期理论是从企业的整个发展阶段来研究公司的股利政策,将投资政策和股利政策相结合,与传统的股利无关论、信号传递理论和理论都不相同,既考虑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前期融资成本的减少,又考虑了成熟期成本的降低,为解释“股利之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笔者认为生命周期理论应该引起学者的关注。

(一)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发展

企业生命周期类似于产业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都是假定发展过程类似于活的生命体。但一些企业可能有多个产品,每种产品又可能存在于不同的行业,因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于行业生命周期,也不同于产品生命周期。但至今,如何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尚未有公认的定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早期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广泛关注企业是否存在生命周期现象。Haire在1959年提出组织发展可能会遵循一致的模式。第二阶段的研究着重是针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模型的研究,例如Chandler在1962最早引入了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模型,他认为企业战略和结构随着生命阶段不同而不同。近年来,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理论的逐渐成熟,出现了应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财务决策行为的文献(如Anthony和Ramesh,1992;Black,1998:Aharony等,2003),学者们逐渐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财务领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研究了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特征,如张俊瑞、张健光、王丽娜(2009)研究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现金持有水平的高低顺序分别为成熟期、成长期、衰退期企业;超额现金持有企业中,超额持有水平的高低顺序是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现金持有不足企业中,持有不足程度的高低顺序是衰退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

(二)股利政策与生命周期理论内在联系

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笔者认为必须结合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综合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筹资特征以及投资能力、投资特征来分析。因而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现金流、投资、筹资等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视角,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Fama and French(2001)、Grullon et aI.(2002)以及DeAngelo et a1.(2006)提出了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他们认为,企业保留利润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如节省债券发行费用及其它融资成本等好处,然而,保留利润会使企业产生各种弊端,如自由现金流的成本等。因此,股利政策显性或隐性地依赖企业对保留利润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并且,随着企业利润的积累与投资机会的减少,企业对保留利润还是分配利润的权衡也随着时间动态变化。在企业早期成长阶段,企业投资机会所需资本超过企业内部产生的资金(内源资金),企业保留利润并转为企业的投入资本进行投资所带来的好处大于成本,企业不进行股利分配;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投资机会的减少和累积利润的增加,使得企业以股利的形式分配剩余资金,从减少自由现金流被管理者随意处置所带来的浪费中得到的好处将占优。因此,分配股利对企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而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实际上结合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资源与投资机会、筹资能力方面的特征,通过对特定阶段保留利润的相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来推导出企业最优的股利政策。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投资机会相当多,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资金饥渴症”。根据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在这样一种商业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相对少的支付股利特别是现金股利,似乎也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徐腊平,2009)。

(三)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概述

Fama和French(2001)研究认为,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相比,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一般是盈利能力较强,成长机会较少以及规模较大的公司。LLSV(2000)发现,在投资者保护较强的国家,高成长性的公司比低成长性的公司支付更少的现金股利。LLSV的经验结果显示:当股东利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时,股东愿意为了公司的未来成长性而放弃现时的现金股利;较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能够优化公司资源的配置,

在高成长性公司增加投资,而在低成长性公司增加股利;较弱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所带来的成本就是股利政策的扭曲以及公司资源的错误配置。2006年,DeAngelo,H,DeAngelo.L和Stulz提出了股利生命周期理论,试图全面解释公司是否支付股利及支付多少的问题,实证检验后认为,成熟的、盈利能力好的公司倾向于支付股利。该理论将企业本身特性、外部经营环境及股东的预期相结合研究公司的股利支付行为,更为合理地解释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Denis和Os-obov(2008)从世界范围(美、加、英、德、法、日6个国家)研究发现,近年来,除了美国和加拿大,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市值甚至占整个资本市场市值的90%以上,并且更集中于前20%发放股利的公司,他们认为这种集中现象与生命周期理论一致,即自由现金流量是决定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谢军(2009)认为大部分研究均没能具体回答,过度现金股利是否会恶化公司资源配置,并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产生负面效应,也未能恰当识别现金股利的派发究竟是出于减少冗余现金的需要,还是出于控股股东套取现金的企图。他试图通过检查现金股利支付率与公司成长性的关联性,考察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资源配置的影响,并着重分析第一大股东持股变化对现金股利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的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当公司成长性较高时,第一大股东会保留更多的现金用于成长性机会的投资;当公司成长性较低时,第一大股东会以股利的形式将多余的现金支付给股东。对于高持股公司组,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显著的逆向影响,且影响值较大;对于低持股公司组,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也具有逆向影响,但影响值的经济显著性和统计显著性都较弱;对于中持股公司组,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的影响介于两者之间。徐腊平(2009)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支付的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呈现生命周期特征。

三、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

实证研究的数据多采用面板数据,其中又可以分为单一国家数据和跨国数据,如Denis和Osohov(2008)提供了留存收益――投入资本组合在股利政策中扮演重要作用的跨国证据,目前来说关于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是对单一国家单一市场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我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比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晚,并且上市公司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上市公司的数据不够全面,因此,未来对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可以从数据方面进行拓展,当然这需要考虑到不同市场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不同,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实证研究方法

关于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关键在于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准确划分,抛开股利政策,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在企业管理领域已有很多研究。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主要是用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增长率、股利支出、企业年龄等指标综合确定,相关研究主要有Black(1998),Aharony(2003),Dickinson(2006)等。宋剑峰(2000)运用Edwards-Bell-Ohlson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的经验研究显示,市净率是一个能较好预示上市公司未来成长性的关键指标。张俊瑞、张健光、王丽娜(2009)计算标准化销售增长率和标准化资本支出增长两个指标来确定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徐腊平(2009)将企业财务生命周期阶段的变量采用留存收益与投入资本组合,即RE/TE或RE/TA(使用RE/TA进行稳健性检验)来衡量,其中RE为留存收益,TE为总股本(所有者权益),TA为总资产。

股利政策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OLS)、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方差分析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DeAn-gelo以1973~200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不同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张俊瑞,张健光,王丽娜(2009)通过采用2004~2006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分别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谢军(2008)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构建~个现金股利模型,用于反映现金股利支付率、公司成长性、第一大股东持股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资源配置的影响,选择2003~200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数据进行多元分析。

四、本文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内外相关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了总体概括,针对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关注了目前研究尚不够全面、不太成熟的股利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应该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发展、股利政策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内在联系、目前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相关研究以及主要实证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股利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综述。

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有了相关研究,但是研究还不够多,研究方法和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各国之间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而研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的股利分配企业生命周期特征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我国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基本功能 文件生命周期 档案一体化

一、档案的基本功能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对档案的表述是:“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的产生是以处理复杂事务为目的、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载体条件的。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组织形式,自然有了档案法规定中所具备的一切档案属性。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第二,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管理者对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及对文件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出,现行文件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的成败,要求档案人员必须积极进行文件的前端控制,从而确保档案自身管理质量,避免重复劳动,最终进档案室确保档案管理的延续性和科学性,达到学校档案的一体化管理的目的。

学校重点文件档案来源于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中自然形成文件资料,加强重点职能部门的文件资料前端控制管理,提高学校档案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学校的文件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史,也记录着教师、学生等成长的记忆。以学校学生毕业登记表为例,做好前期表格的填写及教师规范整理对今后的学生升学、招工、参军等起着凭证性作用。如实记录学生在校的学习经历也是为单位录用的依据。一份如实填写好的学生在校档案材料对于社会提供了真实凭证作用。

二、做好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档案规章制度

档案存史、记忆等基本功能在学校工作中显得特别的重要,如学生学籍表、各类考试汇总表、毕业生登记表等,都是学生在校期间留下的历史“痕迹”,如同记忆一样。如何将这些记忆和痕迹保持其真实性,作为将来的凭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记忆与痕迹的保存对于学校档案工作人员来说责任重大,也是档案法所要求的法定职责。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档。这在现代职业类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显得极其重要。

在保存学生历史痕迹过程中,首先要厘清学校各部门工作中产生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按上级有关档案资料归档要求进行整理分目。

2.设立档案管理工作机构

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由校办公室负责人牵头设立综合档案办公室,配备专任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协助校办负责人整理和管理档案。学校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经常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认真管理日常工作并参与检查与指导。

要按《档案法》规定制定好本校归档文件目录表,分发到相关处室及班主任手中,做好平时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时正确填写好学生学期考试的成绩、思想品德等各类表格,认真指导毕业生等表格的填写工作,真实记录在校学生的学籍等相关内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学习内容及活动尤其重要。

3.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按时整理档案资料

制定学校资料归档范围,由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学习档案管理方法,做好平时积累,即时整理,即时归类,即时填写归档文件目录表,按规定制度即时移交并办理移交手续,完成上一年度档案移交归档程序。

4.积极参与文件形成前的规范指导工作

学校的学生毕业生登记表、思想考核表、各学期考试成绩汇总表等,作为学校工作的历史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归档资料,也是学校档案资料保管整理归档的重点。这些资料承载着历史记忆,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历史资料,对学生今后都起着原始凭证作用。

第一,利用学校建立的“班主任QQ群”积极参与班主任日常工作产生的各种资料积累。档案工作人员要及时提醒重要资料的归档,随时参与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各类表册的填写解答指导,根据档案资料归档格式提前上传归档要求的各类表格样张,做到不重复填写或错写。

第二,加强管理,认真负责,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填写规范。以《毕业生登记表》为例,时常会产生填写内容的随意性、字迹不清、内容不实、空项漏项、盖印的地方未能及时盖印、遗漏现象等问题。档案工作人员要协助班主任共同指导学生在填写《毕业生登记表》中各类项目上的规范填写,真实记录填写各类表格相关内容。

第三,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班主任认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学籍表,注重细节填写、规范填写,做到不漏填、不乱填,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评语客观公正,真实填写各学期成绩,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以《毕业登记表》为例,认真、真实填写好《毕业生登记表》、学籍表等各类相关资料必须进行前端控制,主动与班主任协调,提前将应该归档文件各类表格填写清楚,保证文件的真实、完整,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更加是对历史真实负责。

三、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应处理的关系

做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应该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1.模块化与整体性的结合

学校档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又有各自的模块,譬如学生档案模块、教师档案模块等。各模块各有特点,但又是互相作用、互相支撑,从而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已成性与生成性的结合

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中之重,数量巨大,条目繁多。一届学生在校时间构成了档案“显性的生命周期”,学生毕业了,归档后成为“已成性”的档案,延续其“隐性的生命周期”。已成性和生成性始终伴随着学校档案的一体化工作。

3.整理性与合作性的结合

学校档案不仅仅停留在整理、归类、入册等环节,很多档案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互相支持,体现了合作性原则。譬如,学生档案的生成,涉及科任老师、班主任、教务、政教、校办等多个方面或部门,从而体现了高度的合作性,进而优化并延长档案的生命周期的存活质量和存活时间。

因此,充分认识档案的基本功能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做好学校档案资料的前期管理是学校的档案质量整体提高的重要基础,学校档案的真实性、历史记忆、凭证作用才能得到保证。认真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前期管理对做好学校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档案局.档案事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浙江省档案局.档案工作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韩李敏.从档案的基本特点出发推进档案文化建设[C].2011年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究论文集,2011.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全生命周期 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造价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建设工程中已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而,无论是我军建设工程管理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工作,都很少涉及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容。加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既可以为现代营房造价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以为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中国建筑行业将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期、实施期和使用期,其中,决策期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实施期包括设计工作、建设准备、建设及竣工验收等。

根据中国建筑行业对建设工程生命周期的划分,可以把现代营房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决策期、实施期、使用期。其中,决策期包括规划立项、报批建设地点和规模、编报设计任务书等三个阶段;实施期包括编报设计文件、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使用期 包括运转(营)维护及报废拆除等两个阶段。

(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经过英、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界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关于其定义和核心思想的表述,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形式。笔者根据有关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核心思想的阐述,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定义为: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和各阶段造价比较,最终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决策期、实施期和使用期)造价最小化的指导思想和实用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上世纪70年代末,英、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界提出:造价管理不仅包括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阶段,还包括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最终形成了以实现建设工程生命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于国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完善期等三个时期。1974年到1977年: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念和思想的萌芽期。1974年6月A.Gcordon 发表的《3L概念的经济学》和197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分析—建筑师指南》是早期使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概念的重要代表作,其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77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一个能够使用的范例》、《建筑师全生命周期造价核算与初略设计手册》、《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指南》等行业专著和指南,这些文献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完善期。这一阶段,模型化和数字化开始应用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来,并且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管理支持系统和仿真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He Zhi的《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的仿真分析》,其深入探讨了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确定项目运营维护费用的方法。

二是现阶段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重点。随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外对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造价管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首先是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一般来说,建设工程的生命期较长,受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对造价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Monammed Kishk与A.AL-Hajj共同提出的LCC(Life cycle Costing)框架,该框架利用统计学、模糊集合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提高LCC作为一个决策制定工具的质量。其次是实际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如美国交通部对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了科学、全面、详细地分析,为其他建设工程应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及方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再次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软件的研究。随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软件系统,如NIST的BLCC5.0和世界银行的HDM4等。 最后是全生命周期造价与环境影响集成的研究。由于建设工程具有能源消耗较大、运转维护费用较高的特点,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集成正成为国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者的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

(二)国内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际中,主要采用的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因而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比较少。

主要著作有:知名学者戚安邦的《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该书在对当今世界主要造价管理理论流派进行介绍的同时引入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著名学者刘伊生的《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在介绍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发展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咨询队伍的建议。军事经济学院周述发 教授在其著作《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和定义。该书中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核心思想的阐述,是目前国内有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主要论文有:白冰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粗糙集估算方法研究》从粗糙集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投资估算方法,该文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利用数学模型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模型化分析的文章,对提高投资估算精确度和完善我国工程造价估算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任德瑜等的学术论文《浅议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从我国现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内涵、意义,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几个关键阶段的造价管理等方面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进行了简要探讨。韩倩倩的学术论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从市场视角、生产者视角和用户视角构建了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框架体系,并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任国强、尹贻林的学术论文《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从现行造价管理模式的弊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优越性、意识形态、利益格局、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证明我国已经具备了采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的条件。

(三)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还停留在以全过程造价管理为主的研究中。可以查阅到的有李松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大型军事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研究》,其用一个完整的章节重点阐述了大型军事工程项目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控制,详细地介绍了大型军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和模型方法。

相比而言,国外关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和完善,而国内关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则显得逊色许多,尤其是关于军队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更少。随着军队对“生态营区”、“节能营区”建设的日益重视和“现代营房”重大战略的提出,如何在军队营房工程建设中实现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总成本费用低的目标,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现代营房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华志武.电力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造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8:5.

[2] 马勇.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5.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 数据管护生命周期视角下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方略 WBLL视角下大学英语学习研究现状:基于对期刊论文的分析 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及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财务战略选择分析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数据质量评价 生命周期理论文献综述 期刊论文评价研究 教育游戏期刊论文内容的分析研究 中国作者北极国际核心期刊论文调研分析 西安工程大学期刊论文计量分析 项目生命周期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财务战略”模型的改进及其系统视角 基于财务数据视角的企业生命周期判定 嵌入科研工作流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素养能力研究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研究的新视角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生命周期视角下税收优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我国社会学期刊论文数据引用行为研究 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的ACSI模型修正及实证分析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项目管理集成模型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6-22.

[8]SEGLEN P.Why the impact factor of journal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evaluating research[J].British Medical Journal,Education,2007,314(7079):497.

[9]PECK S.Science suffers when getting a grant becomes the goal[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8,55(7):42.

[10]HEIDORN P B.Shedding light on the dark data in the long tail of science[J].Library Trends,2008,57(2):280-299.

[11]REFINETTI R,CORNRLISSEN G,HALBERG F.Procedures for numerical analysis of circadian rhythms[J].Biological Rhythm Research,2007,38(4):275-325.

[12]丹.数据论文:数据集独立出版与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5):95-98.

[13]YOUNG N S,IOANNIDIS J P,AIUBAYDLI O,et al.Why current publication practices may distort science[J].PLoS Medicine,2008,5(10):1418-1422.

[14]杨滟,孙建军.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学长尾数据管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4):45-50.

[15]DCC Curation Lifecycle Model[EB/OL].http:∥dcc.ac.uk/resoutces/curation-lifecycle-model,2015-04-05.

[16]DCC.What is digital curation?[EB/OL].http:∥doc.ac.uk/digital-curation/what-digital-curation,2013-08-11.

[17]Laughton P.OAIS functional model conformance test:a proposed measurement[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2,46(3):308-320.

[18]Caplan P.DAITSS,an OAIS-based preservation repository[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Roadmap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Workshop,ACM,2010,17.

[19]LaPlant L,Zwaard K.A holistic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content authenticity and maintaining content integrity in a large OAIS repository[C]∥Archiving Conference on Society for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109-113.

[20]Wallis J C.Moving archival practices upstream: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fe cycle of ecological sensing data in collaborative field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08,3(1):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