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对策;运行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优势

    (一)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界定及我国的模式分析。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对于国内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却不十分明确,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指价格低廉,设施简洁、安全、干净和性价比高的一种酒店业态模式。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是经济型酒店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使酒店企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现代化的有效方式,即是经营同类酒店的若干个企业,在同一总部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方式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求得规模优势和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等突出的优点,“莫泰(motel)”、“如家快捷”、“锦江之星”作为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扩张速度惊人。同时,美国的“速8”、法国雅思集团的“宜必思”也相继进入国内。从沿海到内地,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如今拥有强大网络平台支持的连锁酒店也日趋成熟,如七天连锁、城市便捷连锁、汉庭连锁等。但在其蓬勃发展的光环背后,还存在着许多不乐观因素。国有宾馆的改制,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软件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升级……,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但不容置疑的是,经济型酒店必将由幼稚走向成熟,将在中国酒店市场上占据特殊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经营模式看共分为直营店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兼并收购模式,发展初期则以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目前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但从长远来看,将逐渐向兼顾战略联盟和兼并收购的模式发展。

    1.直营店模式。直营连锁是资产所有者独自投资、直接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在进入一个区域时,往往采用标准连锁的直营店模式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宜必思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开始人市时均以直营店模式拓展市场。直营店模式最开始的投入较大,但却有利于统一的管理,可以积累稳定的资产,有利于酒店企业的形象塑造。

    2.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规模扩张需要走低成本战略,特许经营模式对于酒店总部而言,只需将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经营技术及经营理念通过受让或转让给加盟者,就可以实现规模扩张。对于加盟者而言,只需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就可直接套用酒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运作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化。

    3.战略联盟模式。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要改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需要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酒店资源和优势,形成战略联盟经营模式。建立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联盟更有助于了解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经验、技术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

    4.兼并收购模式。兼并收购模式是另一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可以促进酒店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有效降低进入壁垒,并获得原有酒店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产、企业经验和市场份额。兼并收购模式主要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目前国内并不常见,如家快捷这样的品牌连锁酒店曾采用过这种经营模式。

    (二)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1.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以控制成本实现竞争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很明显,采取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批量采购,降低酒店的固定成本投入,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实现竞争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目前,我国有实力的经济型酒店都选择了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

    2.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因设立网点众多而贴近目标市场。在旅游和商务集散地,经济型酒店的存在,使连锁经营模式在布局上具备绝对的优势,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网点众多,统一标识、统一品牌和形象,可以更贴近目标市场,有利于了解宾客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经营战略,最大限度地聚集顾客群。

    3.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借助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运营风险。我国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通过连锁酒店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中央预定系统和免费的预定电话,各分营店之间可以共享客房数据库和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有效稳定客源,进一步降低连锁酒店的运营风险。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分析

    (一)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正确选择特许经营的方式是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最常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特许转让,特许方提供品牌、生产及经营中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准则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确保业务有效运行。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许经营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品牌推广,要求连锁酒店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自己的经营特色、经营理念及特殊经营技能,通过DM单、网站、媒体等渠道扩大酒店的宣传,吸引加盟者;第二阶段是加盟者资质的审核,酒店总部在接到加盟者申请后,还应委派饭店管理专家对加盟者资质进行检察和考核,重点考察从业经验、资本金及经营理念与酒店是否一致,并严格按照有关章程经总部审批后方可考虑吸纳;第三阶段是履行加盟义务,应进行店面选址、统一装修、管理技术传授、人员培训等工作,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并对加盟者深入传授统一的服务理念,形成以品牌和网络为主要纽带的联盟;第四阶段是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中包括物流配送体系,良好的预定、采购集团培训体系,真正实现连续的规模经营,同时还应建立客户管理系统,真正形成品牌共享、客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的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联盟方式,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股权联盟和非股权联盟,股权联盟最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新实体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和相互持股的方式共同经营。非股权联盟是一种合作联盟,联盟方只保持合作关系,不需要建立法律实体;根据在价值链环节上的不同位置建立战略联盟,可以进行竞争对手联盟和顾客伙伴联盟。经济型酒店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开展竞争对手联盟运作模式可以加强酒店之间联合,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顾客伙伴联盟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一条龙服务要素来组织服务流程,将“服务营销”的内涵延伸到每个环节,向顾客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服务。

    (三)兼并和收购模式的运行。兼并和收购模式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经济型连锁酒店开始时都是单一品牌、单一细分市场的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后,对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兼并和收购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多采取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与联合两种运作方式。横向并购是在经济型酒集团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行业提供了一个机制。纵向并购与联合是经济型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这种模式直接关系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获得共享和互补效应。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制约因素

    (一)奈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限制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对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运行非常不利,经济型酒店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轻实质,即只注重店名、装修、标识上的统一,而在管理体制上仍沿袭单店操作模式,各店顾各店,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需要信息方面的共享。正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使许多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有名无实,无法得到充足的市场份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规范、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效运行。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规范化运作,增强自身实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经济型连锁酒店仍属于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产权不分、权责不明,管理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组织结构混乱,管理层分工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有效性。

    (三)自身实力不强的企业现状阻碍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高速运行。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分店扩张缓慢的局面,但无法解决实际困难,一些连锁酒店自身实力不强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

    (四)专业化管理人才缺乏的现实制约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长期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势而生,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非常精简,组织结构层次少,要求员工技能多样,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要求让许多服务人员摸不到头绪。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其经营的直接因素,既懂连锁经营又懂酒店运作的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稀缺,一些连锁经营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且不注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特点和顾客群定位,无法达到连锁经营的真正目的。

    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运行的理论依据分析

连锁经营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式快餐 连锁经营 标准化 特许加盟

1 中式快餐业的发展现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餐饮业就取得了快速地发展。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我国快餐业年营业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连锁网点突破100万个,并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随着中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中式快餐已经在发力。商务部的调查显示,东部省市快餐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广东快餐的市场份额高达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省市也已达到50%以上。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由于便捷实惠、口味大众化成为人们的首选,市场对快餐需求的增加以及受西式快餐的影响,各种类型的中式快餐店相继出现。由于目前中式快餐种类多、投资小、资金回收快、运作相对简单,开中式快餐店已成为许多中小投资者的首选。

2 中式快餐业连锁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缺乏成熟的品牌,连锁发展缓慢

在我国的餐饮市场中,快餐以西式快餐为主,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知名国际连锁企业,规模庞大是市场中的主力,中式快餐目前无法与“洋快餐”相抗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国内中式快餐占整个快餐市场份额高达85%,但其平均营业额却不足麦当劳的一百六十分之一。西式快餐大多是全国甚至全球性连锁式经营,而中式快餐一般都局限于本地区、本省区,较少有全国性连锁经营的,中式快餐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单打独斗式经营模式上,始终上不了规模,难以形成知名的品牌,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发展非常困难和缓慢。

2.2 简单模仿西式快餐,不懂连锁经营之道,形似神不似

在看到西式快速扩张的同时,中式快餐曾出现过很多扬言挑战肯德基、麦当劳的企业,“红高梁”和“荣华鸡”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但他们都迅速崛起又快速消亡。这些红极一时的中式快餐店都只是简单的模仿。缺乏历史积累和品牌号召力,西式快餐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产品、服务、企业文化、形象设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规范,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而中式快餐则不可同日而语;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经营,西式快餐在外部装修、经营模式、风味、管理等各方面都已经实现标准化,对质量的要求也极其严格,而中式快餐大多数简单随意;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西式快餐业注重对所有连锁店面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员工服务,让所有消费者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中国餐饮业管理落后,对于提高其服务水平之类的“软性指标”往往有所疏忽;缺乏长远发展规划,西式快餐企业加盟期限一般都10年到15年,立足长远,非常重视员工培训,而我国餐饮业加盟期限都是1到2年,人才流失严重。成熟的品牌、标准化的经营、统一规范化的管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些连锁经营的核心诀窍目前我国餐饮业都还没学到。

3 中式快餐业连锁发展模式对策

中式快餐要有较大的发展,实行连锁扩张,必须引进现代化的连锁经营观念和管理方法。

3.1 走中餐特色,明确中式快餐市场定位

在博大精深的东方饮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式快餐,要走中国特色,确定与西式快餐不同的市场定位。西式快餐品种单一,而中式快餐有很多传统的特色品种,从皇宫贡品到民间小吃,数不胜数。营养方面,西式快餐主食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为特点,人体所必需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则很少,多吃对人的健康不利。而中式快餐则采用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大多有着较为合理的营养和膳食搭配。针对这些差异,中式快餐可以进行差异化定位:①针对青少年儿童的营养配餐,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营养十分重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研制开发营养配餐,解除双职工家长的后顾之忧。②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快餐,这部分消费者的特点是工作忙、节奏快,他们的要求是营养、卫生、快捷、方便,选址在企业附近,或写字楼里面,能很好打入这个很有潜力的市场。③针对流动人口的临时就餐。流动人口用餐地比较随意,更多的人希望以一种快捷、卫生、便宜的方式解决就餐问题,中式快餐应该走出厅堂发展多种就餐形式,如快餐车、快餐配送等。④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和消费习惯的特色快餐食品,研究中国消费者的特点及需求,开发如蛋炒饭、酥油火烧、小米粥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批为大众所喜爱并适合工业化快速生产的特色食品。

3.2 实行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连锁扩张的基础

形成规模化经营是中式快餐发展的关键,也是难点。而连锁正是规模化扩张的利器,连锁经营把传统餐馆的单兵作战,改造成了具有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采用连锁经营的快餐企业总部实行统一采购、集中储存制度,既保证了原料质量,又降低进货成本,总部还可以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经营战略研究和特色食品的开发,并将成果应用于各分店,而分店只需做好专业化的销售和服务。中式快餐发展的难点在于简单化和标准化,只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才能保证所有加盟分店能快速简单的生产出同样口味的产品,所以中式快餐在注重口味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快餐食品营养合理配比的研究,并制定量化指标,以便于标准化生产,向工业化发展,实行机器化生产,增强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3 统一管理,提升食品质量与服务,注重品牌内涵建设

作为饮食业,食品质量和卫生是一大要素。由总部统一采购,既保证原料的正宗统一,又可以进行质量把关,在各个分店销售中,总部集中管理,定期对各个分店进行食品质量检查。注重质量管理同时加强对环境的改善和服务的提升,现代快餐已经发展到饭菜、服务、卫生、环境、娱乐和价格等全方位的竞争,消费者到快餐厅希望能消费快捷实惠的美味食品之外,还希望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享受高档的服务,追求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打造舒适生活,这才是快餐业品牌的真正内涵。

3.4 大力发展特许加盟,扩大品牌影响力

特许加盟是一个“双赢”的经营策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单体运营的小企业已没有多少生存余地,而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提升加盟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当一个小企业加盟一个连锁体系时,其购买的是一套经过实践验证的、长期形成的、有效的经营模式,加盟者不必从头开始,而是直接继承特许方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成功的连锁经验,降低了失败的风险和创业的成本。另一方面,餐饮业总部可以通过特许经营发展加盟店,积累资金,扩大品牌影响力。

3.5 多元化经营方式——餐饮业走进E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订餐服务成为快餐业新的发展。餐饮网络营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开始冲击餐饮业传统管理模式。在快餐业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工厂化的时候,比拼的将是订餐的网络化,配送过程的专业化、即时化和智能化服务。传统的餐饮行业已经开始进入E时代,这对中式快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抓好这次的发展机遇,实行餐饮业多元化经营。但怎么样去把这种模式做大做强,这也是中式快餐经营者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迪,王东.中式快餐的标准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连锁经营模式范文第3篇

摘要:连锁经营是国内外零售业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中国加入WTO后连锁经营将在成品油分销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我国加油站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油站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条件,最后提出了加油站建立连锁经营模式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连锁经营/加油站/策略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将在三五年内逐步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这就意味着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全球性跨国公司的重组及全球战略,加之这些公司在成品油分销业务上都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要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力于推动成品油流动的现代化。连锁经营作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零售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大企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到流通领域,对经济活动实施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流通费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与传统经营方式比较,它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对提高石油、石化销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加油站经营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加油站多数还处于低水平分散经营的状态,各行各业均有涉足,各显其能各自为政。

一、经营规模小。在全国近9万座加油站中,国有加油站(主要是石化、石油两大集团)有3万多座,约占全国加油站的30%左右,其余的均为社会各业和其他经济成分经营的加油站。我国年成品油零售量5000万吨左右,按高限估算,单站年平均销量只有500吨左右,而美国年成品油零售量4亿吨以上,只有18万个加油站,加油站的单站年平均加油量达到2500吨左右。

二、管理水平低。成品油销量已落后于国内其他零售业。据国内一位资深商业经济评论家评价,由于成品油零售市场长期处于自我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国有成品油零售的经营管理只相当于国内零售业80年代的水平,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如果同国内外国石油公司管理的加油站相比,差距也比较大。如壳牌石油公司在天津收购了十几家社会加油站,按其公司形象设计改造管理后,加油量平均提高了2.3倍。目前我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销售企业的加油站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内部管理不严密,流通费用高的情况。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机制,职工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也差。从集团公司内部看,即使是集团内部所属的加油站,也由于各自的利益相互竞争。例如同一条公路上两个相邻的加油站,虽然资产属于同一集团公司,但一个属炼油企业,一个属销售企业,尽管加油站的视觉形象统一,但油品的零售价格,企业服务规范却不统一,各行其是。用现代营销观点看,这是一条既丧失自身优势又相互消耗的经营方式。

三、零售的业态落后。加油站是一种最适宜连锁经营的零售行业,它也是国外最早实行连锁经营的行业之一。首先,从商品的市场定位来分,商品单一,消费差异小,目标市场明确;其次,有现成的油库,可以改造成配送中心;第三,已有的零售网点,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如果说国外石油公司加油站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靠的经济实力的话,那么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就应该靠这些已经形成的网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网络改造成为能与国外石油公司抗衡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连锁加油站,这不论是对原有的成品油流通体制,还是对原有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都是一种变革和创新。但是,要将这些分散的低水平经营的加油站,改造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连锁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是对原有经营方式的深层次改革,使对原有利益布局的一次重新组合,必然会影响到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但是这种改革对石油、石化集团及其加油站以后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油站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条件

从国外发达国家加油站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看,一般都是在搞好直营连锁的基础上再发展特许连锁经营。而目前石油、石化集团加油站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直营连锁,因此,首先应将直营连锁模式建立起来,然后再发展特许连锁,这样有利于加油站连锁经营的稳步发展。如果在直营连锁模式还未建立的情况下,就急于展开特许连锁经营,就会因缺乏后续技术支持和经营服务的监督而出现失控。同时由于国家在特许经营的法律体系方面还不够健全,特别是作为特需方的石油、石化集团声誉和利益受到损失时,很难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一、直营连锁经营模式。建立直营连锁经营模式一般应具备六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统一的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二是要有可作为扩张复制标准的样本店;三是商品的市场定位要明确,目标市场必须具有发展潜力;四是要有一整套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加油站营运手册》;五是要有高效的通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六是要有一套完整的企业形象设计。从石油、石化集团现有的条件看,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三个条件,还需完成第二、第四和第五个条件,这也是决定直营连锁是否成功的关键部分。只有在直营连锁经营模式形成之后,才有条件建立特许连锁经营模式。

二、特许连锁经营模式。与直营连锁经营模式的条件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之处。特许连锁店与总部之间的资产关系、经营权、商品来源、人事的任免权等主要是通过特许经营合同来制约的。因此,特许经营模式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行为规范和量化指标上,它包括单店管理体系、员工培训体系、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特许经营权组合等。特许经营权模式的建立比直营连锁经营模式相对要复杂一些,因为特许者与被特许者之间没有资产关系和人事关系,维系二者关系的主要是靠特许方提供的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商誉的商标和具有盈利能力经营模式,靠特许合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对特许方来说,建立特许经营模式,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具有转让价值的商标和经营方式;对受许方来说,必须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其次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特许经营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权益,同时还要监控受许人,以防止出现失控,当影响特许方信誉、形象和利益应及时处理或中止特许。

加油站建立连锁经营模式的对策

一、组织机构的合理化。加油站连锁经营必须有一个组织机构合理的总部。连锁经营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企业形象、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统一价格、统一核算都是连锁总部组织完成的,因此,建立一个高效运转,指挥灵活的总部至关重要。

城市(区域)连锁总部可设在区域某中心城市,下设配送部(内含采购、储存、送货三部分)零售营运部(内含直营特许两部分)等部门,主要承担配送和零售功能,负责对区域连锁公司配送中心,直营、特许加油站销售业务及发展新店的管理。省级(直辖市)连锁公司总部主要承担执行功能,包括对城市(区域)连锁公司的“三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品购进和调运管理等。集团连锁公司总部主要承担决策功能;包括集团内连锁经营的总体策划,“三化”标准的制定和建立,油品统一采购、调运、配置、促销等,对省级(直辖市)连锁公司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由于省、直辖市的市场范围和管理层次不同,省、直辖市连锁总部机构可分为省级连锁总部和直辖市连锁总部两种。因此,组织机构上也应有不同。

(一)省级连锁总部机构的设置。由于省级公司下面还设有地市级石油公司及其所属的加油站,而且目前成品油的资源配置,都是以省为单位进行的。各地市石油公司的市场范围和供应,加油站送货多是由地市公司承担。省级总部职能主要是按照集团连锁总部的决策执行功能,是本省成品油连锁经营的管理,指挥和利润中心。省连锁总部的职能包括本省所需资源的采购、运输、储运、配送;配送中心和加油站的选址,开发维护;人力资源的培训与选用和绩效考核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内部信息系统的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的处理和对各个部门的协调;成品油经营的统一核算;加油站的日常管理等。

(二)直辖市连锁总部组织机构设置。直辖市石油公司的市场供应范围没有省级公司大,但它的供应量大,直辖市石油公司一般只管理几个市区和几个郊县。因此,直辖市连锁总部可以不再设立区域连锁,可以由连锁总部直接控制到连锁加油站,直辖市连锁总部组织机构完全可以按省级连锁总部机构进行设置。一些供应范围较小的省级或计划单列市石油公司在设置连锁总部时,也可以采取这种组织机构进行设置。

二、配送系统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的成功取决于物流配送系统的合理化,配送中心是以商品的物流管理为对象,是连锁经营的配套工程,是实施统一配送的基础。一个经济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保障连锁经营降低经营费用的重要途径。实施配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原有不合理配置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对油库重新分布,对运输流向的重新调整,以及对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经营结构的资产重组,从而达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的目的,因此需要作一些前期工作。

(一)形成以经济区域划分的配送网络体系。打破以行政区划建立的省、市、县三级储运设施物流体制,按照各经济区域的消费量、消费结构、资源构成和成品油合理流向,重新规划和布置原有的储运设施,关闭利用率低的油库,提高剩余油库的利用率和周转次数。

(二)按照新的配送网络,调整运输流向,逐步改变运输方式。根据我国炼油业加工能力的富裕情况,按各省市市场消费量安排炼油加工量布局,充分利用生产企业的储运设施实施就近配送;调整原有不合理的油库隶属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按照成品油的合理流向重新规划运输路线,实现成品油调运方案的最佳化;三是在消费量集中的地区修建成品油长输管道,逐步使运输结构合理化。

(三)发展公路运输,对区域配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直接和零售店逐步采用分仓式,大吨位油罐汽车的公路配送方式。将分散于各级石油公司和加油站的油罐汽车集中起来,组成专业化的运输公司,实施专业化运输管理。提高油罐汽车的利用率,降低配送运输费用。

连锁经营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连锁店统一

连锁经营指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提高民众日常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标准化技术,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多店铺扩张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发育期,在发育期内,我国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特点有:一是连锁店在零售市场中的份额增加;二是多业态发展、规模扩张速度加快;三是地区集中化趋势明显;四是内资企业占有较大优势;五是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有率增加;六是加盟店的扩张速度加快,但总体效益低于直营店;七是超大型企业的支撑和主导作用显著。

一、我国连锁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规模太小,效益不佳

连锁商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规模经营,连锁经营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根本性优势是规模大、费用低、成本少、价格廉,这是连锁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连锁经营规模太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效益不佳是当前连锁商业主要问题之所在。现在多数连锁企业只有几家分店,形成了“家家都有连锁店,个个都不大”的畸形现象。规模过小,致使统一进货带来的价格折扣和成本降低有限,无法产生明显的规模优势。

2、连锁店配送渠道选择不当,致使统一采购、配送率不高

目前,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四种:供应商直接配送、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从国外配送发展看,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企业主要采用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我国主要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大都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零售业建立配送中心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内部的配送需要,除非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否则巨大的投资必定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华联、联华、华润万家等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巨人的成功范例使得其他企业前赴后继不断投巨资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而言,花巨资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其投入产出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配送渠道选择的不当会影响到采购和配送效率。而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规模均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统一配送率偏低,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造成整车装载率低且返程车辆空驶率高,配送成本偏高。

3、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绝大部分连锁店仍未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达到管理上的集中化和一致化。有些连锁店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没有统一的配送中心。在管理方面,未能遵循同类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是照搬单体店管理的办法。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调缺乏科学性,以致连锁经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4、连锁经营理念落后,人才缺乏

目前,不少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还停留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依靠个人才学和经验进行决策,凭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个人的服务技巧销售商品。而在市场分析、商品陈列、经营品种组合、服务水准、低成本运营以及店址选择、投资目标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些大型连锁商场专门开辟有超市楼层,但仅仅是模仿了超市开架售货顾客自选的形式及皮毛,其他各方面与原来的商场经营模式并无大的不同。结果生意依旧清淡。大量的独立经营的跟风模仿型超市营业面积小、商品品种单一、混乱,没有正规的进货源道及购销秩序,成本高、售价高,千店一面,没有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及经营理念总体上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上不去的关键在于人才缺乏,加上个体户、中小民营企业家创建的连锁零售企业由于受投资者个人才学、知识层次、思想观念的制约,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致使连锁零售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观念陈旧、人心涣散,竞争力不高。

二、连锁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世界各国的连锁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连锁,普遍具有相当规模,大部分是集生产、加工、采购、仓储、零售于一身。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必须拓宽发展思路,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把众多的中小型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同时,还必须解决连锁企业扩大规模的动力问题。要有积累、扩大和发展的源泉,这就需要将连锁经营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集团化,以增强企业实力,实现规模经济,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2、促进规范化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针对目前连锁商业规范化程度较低的状况,结合我国实际并注意向国际标准靠拢,力争做到:设立连锁总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店名标识、统一装修装饰、统一广告宣传、统一服务规范。通过上述“统一”实行标准化经营。同时要完善总部功能,重点是发展总部在采购配送、经营指导、市场开发、促销策划、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业系统化、管理手册化。此外,在建立高效率、强有力的总部机构的同时,处理好各分店及分店与总部的关系,使整个企业成为协调的有机整体,以保证连锁经营的正常运行。

(2)针对管理水平滞后的状况。因为连锁商业管理是利用现代科学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管理,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要求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此促进连锁商业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益。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和员工培训。企业要把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整个流通业的技术开展应用连同分层次人才培训列入发展计划。还要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培训自己的管理人才。同时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将总店的经营思想、经营观念、经营作风、服务标准牢牢植根于各分店员工心中,使顾客在各个连锁店都能得到同一服务,这样有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提高经营效率,以保证连锁企业的规范管理能步入良性循环。

3、建立有效的总店与分店的沟通机制

许多大型的连锁店管理层次过多,机构冗余。比如消费者在某店铺购物后如果对商品不满意想退货或者换货就一时找不到负责的人员,有时即使找到了负责人也会遇到让消费者跑到这个部门盖章,那个部门签字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沟通的难度,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情绪。这时扁平化的组织是最有效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即简化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由集中控制型向分权管理型转变,破除组织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尽可能以工作小组的形式来执行工作流程,实行小组的自我管理。扁平化意味着沟通环节的减少,信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员工间传递,同时反馈也变得更加容易。不仅从连锁总部到各分店需要精简管理层次,每个店铺内部也要如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职位,使老板、员工都能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住消费者的忠诚度,留住他们成为店铺的稳定消费者。

同时,也要重视非正式沟通与反馈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垂直的指挥链所进行的沟通,如店长向店员下达命令,总部向各个分店传递指示等。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形式是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存在难以控制、容易将负面消息扩大化等的缺点。但只要善加利用,管理层能够将小道消息的范围和影响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使其消极结果降低到最低限度。比如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公开讨论事情可能出现的最坏结局等。有效沟通应该既有信息发送者发出的信息流,又有信息接受者的反馈信息流的双向交互式沟通。在连锁零售企业中,由于各个门店分布区域较广,所以大多数有规模的零售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网络平台,以便于总公司和各门店间的业务传递信息。

4、转变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国际外来零售企业投巨资来我国发展,主要的优势不在于资金、技术、市场,而在于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高素质的经营人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差距也就是理念和人才上的差距。本土企业应在经营理念上一改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和短期行为以及不重视消费者的现象,转变经营理念。建立规范的业务运行制度,组织制度、职工培训制度,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提高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的水平。同时,应制定人才选拔的客观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零售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外以消费者需要为本,力求消费者满意,做到企业利润,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对内以职工为本,以人才为本,充分挖掘内部职工的潜能,树立敬业精神,增强凝聚力,用一流的员工建一流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严酷的市场竞争洗礼,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商品和服务销售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连锁经营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其发展将任重道远,并不会一帆风顺。面对连锁经营业的重新洗牌格局,各类企业只有发挥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促进本行业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白玉:对我国零售商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的思考[J].企业家,2001(8).

[2]萧肃、苗钟颖:连锁经营管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连锁经营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 利益相关者 治理模式 产权安排

连锁企业治理结构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连锁组织内部和外部关心连锁体的一个利益集团,债权人、供应基地、员工和所有者都是利益相关者,但对于具体连锁系统内,利益相关者太多,为了便于操作,连锁董事会还是要根据劳动密集程度、技术密集程度、资本密集程度对各个利益主体依具体情况加以界定分类。理查德・达夫特(Richard L.Daft,1998)认为这些利益群体的满意程度可以作为评价组织业绩指标;总部由此可以从组织的适应性和企业名誉状况把握连锁发展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性标准,见表1。

根据我国的国情,未来连锁集团治理结构应选择连锁董事会(由执行董事5人组成)领导下三权(监督权、决策权、经营权)相对分立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由于网络兴起,网络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和网络基础设施使得连锁利益集团的治理模式逐步趋于完善,见图1。

根据朱杏珍(2002)运用集对数学的理论得出连锁总部执行董事以五人为宜。Cubbin和Leech(1983)以及Leech(1987a,b)的股权比率模型,其同时考虑股权结构的差异与最大利益主体(如家族)对连锁企业的控制程度即临界控制持股比率的衡量公式:

(1)

P* :临界控制持股比率(the critical control shareholding);α:最大利益主体(家族)控制程度,在股东大会赢得过半数股权同意几率;π:股东执行投票权的几率;H:Herfindahl指数,衡量股权结构的集中度;Zα:控制程度的标准常态分布值。

由(1)式可以了解当连锁总部股权结构越集中(H较高),总部控制决策所需要的持股比率愈高。若股东执行投资权的几率(π)与总部最大利益主体的控制程度(α)愈高,则总部最大利益主体决策所需的持股比率愈高。其临界控制持股比率:

(2)

Ni :第i个持股阶层的股东的人数;Si :第i持股阶层的所有股东的持股比率和 ;K :连锁企业持股阶层数。

利益相关者模式不是从法律上规定一个雇员与股东的具体比例,而是强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发言权是相对的,不同的企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权益分配也就不同。利益相关者模式最大优点是避开了政府的直接干预及过多的间接干预,从而可能在企业内部就可以缩小利益矛盾,进而减少企业的外部性。正是基于此,本文认为这一理论是未来连锁集团的治理趋势。

连锁总部产权安排

根据willianmson(1975,1985,1996)的产权交易学说,结合我国的社会特点,连锁总部产权安排赋有鲜明的制度特色。

(一)连锁产权的再认识

从新制度经济理论(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willianmson,1975,1985,1996)探求我国连锁制度的借鉴与创新之处,见表2。

同时,参考刘元春(1999)对交易费用理论缺陷分析,对交易费用的理论对连锁经营的理论分析的贡献和缺陷大致归纳于表3。

(二)产权多元化连锁格局

股权多元化大大增强连锁企业的外部市场的包容能力,但企业内部的道德风险加大。这就是说在强调产权明晰的同时,还是要有正确价值观和好的心态去面对产权分配,而不是把产权问题绝对化,以为产权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其实在我国不同所有制,其经营者心态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图2。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不加强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会被强国企业打败,难以振兴;但不结合本国人文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单纯运用西方经济理论构建本国民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也难以自立。

多元化治理形成

(一)多元化产权构成

一个连锁业态选择什么样的连锁模式,在中国不只是一个做生意的方式问题,而是一个制度的设计安排。权变理论指出:即使不考虑环境的变化,连锁模式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功能不仅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寻求有效率的专业化和分工;更为重要的是寻求有效率的交易分层结构和有效的信用制度。因此,连锁总部所设计的多种连锁模式是基于有效率的市场结构和制度安排,与各连锁业态的分散性所包含信息量关系密切。

(二) 连锁模式配置成本

面对快速变化且充满不确定竞争的环境下,总部对资源配置就要借助于各连锁模式的配置即市场招募还是总部内部配置。由此,对资源配置管理实质上是对各连锁模式的管理。由于资源的稀缺,加上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的不完备,引起的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所以连锁总部在连锁模式配置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偏好,这种偏好与交易效率、总部的目标和竞争压力有关,但其选择主要来源于由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比较。

(三)连锁模式的配置路径

威廉姆森(1985年)提供了半结合一般交易成本分析,给连锁模式的配置提供依据。对于总部来说,不同地区其交易成本是不同的,组织成本也不同,总部对连锁业态选配连锁模式提出要求。由于连锁模式的多样化导致了经营的多样性,从各个不同路径来实现规模经济。

首先初始的决策总是建立在连锁资源可利用的基础上,其次是资源可反复的利用,图3描绘了这种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根据[美]迈克尔・迪屈奇(1994)成本和效益曲线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1.若总部自主配置资源获取利润大,品牌扩散风险大,总部利用外部资源交易成本很高,就出现了Bf>Bm,但连锁控制力较强,组织费用也低,就出现了Cm>Cf,此时在总部最有效的管理下选择直营连锁是理性选择,这时以直营连锁模式可以获取最多的利润(Bf-Cf),其选择优于其它几种连锁模式。

2.若总部从技术、品牌和管理技能形成长期的优势,即Bf >Bm;但由于连锁业态内监管难度大,员工偷闲,就出现了Cf >Cm,此时在总部最有效的配置下进行直营监管,采取员工内部承包的方式,降低员工监督成本,使得连锁总部获取更多的利润(Bf-Cm);但此时满足下一个表达式:(Bf -Bm)-(Cf -Cm)>0,即总部纯效益占优势。

3.由于总部市场垄断实力得到强化,更高的价格和利润更符合总部的扩张意图,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加上加盟商剩余索取权要求就意味着Bm >Bf,但连锁控制力较强,组织费用也低,就出现了Cm >Cf,这里Cm >Cf是半结合,导致交易成本向总部这头而不是向市场那头靠近。此时在总部最有效的管理下采取特许连锁模式将是切实可行的内在化的替代办法,这种合同化模式安排更容易和内部组织达成,但对连锁企业界限的经济的定义(不是法律定义)提出;使得连锁公司得以取得更多的利润(Bm -Cf)。若总部选择考虑资金介入,必须满足(Bm -Bf)-(Cf -Cm)>0,即总部纯效益有优势。

4.若总部核心技术还要加大投入,市场规模很大,品牌需要做大做强,而总部又需要外部资源,就出现了Bm >Bf,但由于远距离连锁控制较差,增强管理等级成本,组织费用也高,就出现了Cf >Cm,此时在总部有效的监管下通过自由或合作连锁模式形成一种“中间的交易关系”,使得连锁公司得以取得更多的利润(Bm -Cm),其选择优于其它几种连锁模式。其比较见图4。

结论

从治理结构的设置上,根据我国人文和社会特点,未来连锁集团治理结构应选择连锁董事会(由执行董事5人组成)领导下三权(监督权、决策权、经营权)相对分立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一定数量直营店对于维护连锁经营系统质量有极大好处,可以降低监督成本;当市场规模很大而经济成本很大时,非连锁供应基地必定加盟总部,甚至与总部合资、合股等交叉产权配置方式进行扩张。

连锁总部在连锁模式配置过程中存在较强偏好,这种偏好与交易效率,总部的目标和竞争压力有关,但其选择主要来源于由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比较;由于不同地区其交易成本是不同的,组织成本也不同,对连锁业态选配连锁模式提出多样化的要求,从各个不同路径来实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田家华.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及其构建.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

2.[美]哈特著.费方域译.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