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1篇

2016年高三年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评卷,各区(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考试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科目考试的命题原则和要求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沪教委基〔2011〕25号)执行。

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三年级考试科目设定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和思想政治以书面笔试形式进行;外语含书面笔试(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口语测试单独组织。

语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他科目书面笔试时间均为90分钟,外语口语测试时间为20分钟。各科目考试满分为120分。其中外语书面笔试(含听力)满分为100分,口语测试满分为20分。

高三各科目书面笔试考试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类;“合格”成绩再分为A、B、C、D四个等第,A等约占20%,B等约占30%,C等约占25%。合格分数线以卷面成绩的标准分值划定。

外语口语测试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类;“合格”成绩再分A、B、C、D四个等第。按测评标准评定成绩。

语文、数学2门科目增加附加题,用于2016年本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每门附加题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30分。考试安排在相应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后进行。附加题考试范围限定在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前5个学期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内容范围之内。附加题考试成绩不计入相关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之中,也不记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

考试日程安排如下:

(一)报名与报考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负责。具有上海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下同)高三学籍的学生需参加2016年语文、数学、外语和思想政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其中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的外籍学生可自愿参加,无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不得参加。报名参加2016年高考的社会考生可报名参加外语口语测试。

2.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通过其学籍所在学校集体报名,学生基本信息从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系统直接提取。学生完成报名后,取得报名号,报名号是考生在考试中的身份识别号码,遵循“一人一号,多次使用,动态管理”的原则。

3.学生完成报名后,通过其学籍所在学校进行相应科目的报考,完成报考后,方能参加该科目的考试。因休学等原因在籍但不在校就读的学生不参加相应科目的报考。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及报考的学生信息均需本人核对签字确认。

5.留级、复学、转学等学生的报名

(1)本市高三在籍学生中留级、复学(需为办理正式休学手续后复学,下同)的学生,未参加过所在年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均须参加相应年级相应科目考试。

(2)符合本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由外省(或直辖市、自治区,下同)转入本市普通高中的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在外省市已参加过相应科目省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的,可根据《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绩转入转出管理办法(试行稿)》(沪教考院中招〔2011〕9号),办理成绩转入认定手续。成绩一经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认定后,学生不再参加本市相应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生如要申请参加本市相应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向学籍所在学校申请报名和报考,其在外省参加的相应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的成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将不再予以认定。

(二)考试安排

书面笔试考试按照全市规定的时间和考务要求,统一在标准化考点内进行。各区(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本区(县)内学校的考场编排,考场编排须按科目随机编排。参加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考试的考生集中在指定考场中考试。外语口语测试由市统一组织,并按考务要求编排。监考教师由区(县)招生考试机构按照“本校教师回避监考本校学生”的原则进行安排。

(三)试卷保管

根据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关于教育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教密〔2001〕第2号)第三条第5款,“国家教育省级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均属于机密级事项。试卷根据保密规定印刷,试卷的领取和保存由市、区(县)有关部门及学校按规定做好保密管理工作。

(四)评卷安排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市统一网上评卷。评卷(分)工作要严格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切实做到安全保密、规范管理、统一标准、严守纪律。

成绩处理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2篇

一、2014年试题分析

(一)对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要求更高

在整个文综卷的地理试题中,已经没有单纯的记忆题,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所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提取与解题相关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而试题材料的呈现,包括文字和图像两种形式。

如选择题第1、2、3题,解题的关键思维点是对文字和图像两种材料信息的正确提取和运用。第1小题正确选项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对答题干扰比较大的选项是“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考生如果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去分析,很有可能会选择D,但如果注意到文字材料中所说的“产品全部销往美国”这个信息,便可以确定D选项中“扩大国际市场”这个说法与事实不符。第2、3题则需要认真阅读“图1”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图像信息,再通过整合信息,才能得出“生产环节在销售价格中所占比例很小”的正确结论。

今年的地理考题,图像信息较去年略有增加,除“图1”是结构示意图外,其余都是地图。每幅图考查的角度不尽相同:“图2”重点考查考生根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考生通过空间定位可以快速解决第4题,并为解答第6题提供思考的方向;“图3”重点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地图中的地理位置判断某地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并根据图中的位置、交通、国界等区域信息解决城市区位的有关问题;“图5”重点考查考生能否从地形图中提取河流和运河的走向、分布等特征信息,用以解答第36(1)题,同时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图例和等高线知识提取“该区域沼泽分布广、地势低的特点”信息,用以解答第36(2)题;“图6”的气候图是分析第39(2)题的主要依据,考查的是读取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等有关信息的能力。

尽管地理试题中的图像信息较去年有所增加,对考生读图能力的考查面较广,但试题中没有新图、难图,图像与题目之间结合得非常自然,因此,图像不是解题的障碍,而是解题的助手。关键在于,考生如何从图像所给出的众多信息中提取到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信息。

此外,试题还考查了考生从问题中找寻答题方向的能力。如第36题,4个小问题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对考生判断并确定答题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提示”作用。

由此可见,命题者在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教师在复习指导时应对学生加强信息提取能力的系统培养、有效训练:重要的不是读出信息的量,而是读出对解题有价值的关键信息。

(二)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

每年的地理高考非选择题,都有对考生审题要求比较高的题目,如今年的第36(4)题,题目要求“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很多考生将其误答为H港港口的形成条件,其实这两个问题之间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分析的重点是筑港条件;而前者即本题的要求,重点是分析影响货物运输量的港口腹地的经济驱动因素。

今年的试题还特别强调了从问题的逻辑性中寻找答题思路,这是一种新的审题思路。比较典型的是第36题,该题4个小问题依次为:(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显然,这4个小问题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其逻辑顺序如下:沿海运河开凿前,图示地区水运条件尤其是沿海运输条件不理想(因为运河平行于海岸线,且离海岸线很近,如果沿海航运非常顺畅,沿海运河的开挖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有必要开凿沿海运河;由于沿海运河开凿的工程量小、利于施工,这一设想容易成为现实;沿海运河开凿后,原来的不利因素得到改善,对H港成为沿海最大的港口有一定的作用。从这4个小问题的逻辑关联性可以看出,“(1)”和“(3)”是互相对应的,如果仅仅从其中一个小题去分析答题方向,很难找准思路:“(1)”仅从题目看,并不容易看出其答题的重点在“不利条件”,而按照平常的答题模式去确定答题思路会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很多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就是犯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平均用力”的错误,对“不利条件”答得不够全面,因此难以得到高分;“(3)”如果不能紧扣“(1)”中的不利因素去简述沿海运河开凿后形成的优势,也很难准确作答、获得高分。可见,该题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已经突破了以往从题目的字面上进行审题的框架,而要求考生从整个题组和题目素材的整体上去把握题意,弄清楚整个题目的逻辑思路,唯有如此,考生才有可能在大方向上准确把握答题思路。这是从较高的角度考查文综四大能力中的“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也是对考生思维格局的一种考查。虽然这个题目并不一定就代表了将来高考地理命题的方向,但是,它提示我们:指导学生提高审题的意识、建立审题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或许我们有必要将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备考的一项重要指标去抓实抓好。

(三)注重知识与材料的结合,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地理高考题,题目与材料的契合度很高,如果抛开所给材料,单纯运用课本知识去解题,很难得高分。

如选择题第10、11题,考的是影响甲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从理论上讲,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很多,而要找出主导因素,必须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该题的准确思路。

非选择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如果仅仅依赖答题模式进行分析和解答,考生很难拿到较高的分数。如第36(3)题“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该题所考查的运河航运优势非常特殊,与考生平时学习和考试中所接触到的运河知识不尽相同:考生平时了解到的运河都是以沟通难以联通的两个海域或不同地区多条内陆河流为目的,而该题中所考查的沿海运河非常靠近海岸线并与海岸线接行,与沿海航运对河流的沟通作用“几乎是重复”的,如果根据一般运河的作用来答题,思路就会偏离题意。事实上,绝大部分考生也正是忽略了材料中沿海运河的这一特殊性,照着一般的答题模式答题,因此在该题中得分很低。

在近年的高考评卷中我们发现,多数考生在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中呈现出过度依赖答题模式的现象,对于题目中出现的问题,一旦找不出固有的答题模式,得分率就会很低;最要紧的是,考生往往会在答题过程中生搬照套答题模式中的语言和文字,不能根据题目中的具体问题和材料中所给出的素材进行具体的分析,这说明考生对地理知识和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对薄弱,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加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作出不同的分析和判断,而不应满足于仅仅记住什么答题模式和课本知识。

(四)通过强调答题思路的逻辑性,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近年的地理考题越来越强调考生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通过观察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的逻辑性,来考查考生思维过程的严密性。这在今年的地理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第39(2)题“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一题,题目的指向明确,只是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问题,而且给出的材料充分,既有棉花生长所需的适宜气候条件,也有英国伯明翰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图。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考生在答题时依旧照着答题模式“走过场”,从“光、热、水”三方面去作答,罗列现象“气温低,光照不足,降水多”;而真正的答案,应是“纬度位置高,气温偏低;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强调的是“气温低”和“光照不足”这两个气候条件及其成因,即强调了分析问题的逻辑严密性及答题因果链的完整。

从考生的答题中我们还发现,考生已习惯于老师在平时评卷中的“按点给分”而乐于沿袭固有的答题模式,在答题中注意罗列关键词,而不能体现其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甚至连语言的完整性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分析、描述、阐述”,“基本看不出”考生的思维过程。这反映出我们一线教师在备考时确实存在如下问题:过多地关注学生答题的结果,而对学生思维的过程关注不足,对学生答题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要求不高。

二、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进行系统、有效的训练

在引导学生练习往年试卷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常见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试题中划出关键词,这显然不够。地理试题中的图文信息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的是有用的信息,有的是无用的信息。学生答题时,重要的不是读出多少信息量,而是能否找出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信息提取方法,提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信息提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审题模式

一方面是加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在平时讲题和引导学生做题时强化审题环节,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强化先审再讲、先审再做,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不致于在考试答题时丢三落四,没看清楚题目意思就匆忙动手。另一方面是强化审题步骤,如审题型、审设问、审材料、审分值等。

除了培养审题意识,教师还要注意教授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平时训练时对各类题型的审题方法做出归纳、分析、建模,给予学生分门别类的指导。

(三)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答题时,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学生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不同的区域特征作出不同的分析和判断。教师不应满足于让学生记住答题模式和课本知识,而应让学生将知识结合到具体的问题当中加以灵活运用。

(四)对学生的答题语言进行规范化与逻辑完整性训练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3篇

    高考(上海)历史卷今年有两份。一份是供统编教材考生使用的上海卷;另一份是供试点教材考生使用的 上海试点教材卷。今年试卷命题在有利于高校选拨新生,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导向的思想指导下,注意与课程 教材改革接轨,实现两份试卷的平稳过渡,在能力考查方面力求到位。

    (一)

    上海卷向上海试点教材卷靠拢,这是高考历史卷命题的基本思路。因为今年的高考与课程教材改革已进入 了实质性接轨阶段。

    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要加强理解、分 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今年试卷在总题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试题较高的知识覆盖率,并以设计知识重点的高目标试题来加 强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海两份试卷知识覆盖的平均率达到《考试说明》规定内容的71.5%,其中上海试点 教材卷的覆盖率达到了79%。今年最后一道大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及其爆发初期,英、法推行绥靖 政策的问题为题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重点,而绥靖政策问题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章第一节 的重点内容。以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作为考查高目标试题的知识点,有其明确的导向,即抓基础知识教学时, 千万不要忽略突出重点。

    机械性记忆史实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沉重负担。然而,必要的记忆又是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现实的问题 是如何在试题中减少机械性记忆的内容。为此,命题时首先注意控制考查识记目标试题的比重,今年两份试卷 考查识记目标的分值与去年大体持平。其次在考查识记目标的试题中加入思维考查的成份,变机械性记忆为理 解性记忆。例如,上海卷的第39题,要考生填写“宪法大纳”、“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试题不仅仅要考生能记忆我国历史上曾制定过的宪法文件,而且还要以宪法的性质来理解这些宪法文件,掌 握我国历史上人民性质宪法制定的发展过程。又例如,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5题,要考生填写“孟德斯鸠”、 “美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试题不只是要考生记住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理解 这一学说的反封建专制制度性质,还要考生进而把握它对美国、对中国制定资产阶级宪法的影响。类似按上述 思路命题的,有上海卷的第29、30、31、38、40、43、45、47、53、62、65题等;有 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6、8、9、11、12、43、44、46、55、62、64、65题等。

    为了切实加强能力考查,在开发新题型的同时,注意提高已用题型的考查功能,使上海卷、上海试点教材 卷考查理解和应用目标的分值分别达到78分和85分,均超过试卷总分值的二分之一。能力考查是命题的一 个主题,今年在能力考查上,主要强化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原考查识记目标的试题进行功能性改造,以达到考查能力目标的水平。例如,上海卷第63题“ 按下列四个方面,归纳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同点。”相比“分别列举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倡导者、组织基础和作用”原型列举题,后者考查的是识记目标。因为该题列举的内 容教材有现成答案,只是要求考生再现而已。现经改造的第63题同样也是列举题型,但考查功能发生了质的 变化。它要求考生归纳两次统一战线在四个方面的相同点,教材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考生记忆有关知识,并在 理解的层次上作出符合题意的归纳,方能形成正确答案。类似上述的试题还有上海卷的第8、9、23、24 、48、49题等;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6、20、21、25、29、30、34、48题等。

    第二、坚持“以历史教育目标为本,加强能力性向考查”的方向。上海两份试卷中,属于新材料、新情景 的试题分别占了31分和33分。例如,第59、60、67题是由历史材料(情景)同问答题相结合构成, 这类试题补充了材料解析题的不足,比较灵活、有效地考查了应用所给材料或已有知识来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 研究能力,体现了历史专业性向的考查要求。

    第三、以中外联系和中外比较的思维方式审视历史。试点教材采用中外史合编的形式,将近现代中国历史 放到世界历史的范围中来考察,因此,上海试点教材卷注重中外联系和中外比较。例如,第57题要考生指出 发生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国外重大事件,这是一道中外联系题;第66题“比较说明中国洋务运动失 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要考生从经济、政治及其目的上比较中日两国间的历史差异,进而说明导致 洋务运动失败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缘由。上海卷今年吸收了上海试点教材卷第66题,使中外联系、比较题的分 值由去年1分,增至10分。

    (二)

    为了使上海卷与上海试点教材卷得以平稳过渡,既要求上海卷向上海试点教材卷靠扰,又必须以上海卷为 基础。

    上海试点教材卷采用上海卷的试题题型;在总题量与上海卷保持一致的同时,考查相同知识点以及同一层 次能力要求的试题分值共有79分。换言之,上海两份试卷相同的考查内容约占到整份试卷的53%,这为两 份试卷等值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基于两份试卷面对的考生是不同的群体,所以,考查结果即使出现明显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海试点教材卷在与上海卷衔接的同时,又强烈地显示其自身的个性。

    第一、上海试点教材卷的中外史比例不同于上海卷。

    上海试点教材卷命题依据上海高级中学的试点教材,该教材以叙述近现代世界史为主,把中国史作为世界 史的一个部分来介绍的。虽然选历史科的考生在高三年级还得学习中国古代史,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史在该教 材里所占的比重低于统编教材。所以,上海卷中外史比例一般为60%∶40%;而上海试点教材卷则相对降 低了中国史的份量,中外史的比例为54.7%∶45.3%。

    第二,上海试点教材卷的内容分布不同于上海卷。

    上海卷近年来在改变政治内容过多,经济、文化内容不足方面是有成效的,但无奈统编教材突出政治史。 上海试点教材卷则充分利用试点教材增加社会经济活动材料之便,设计了我国古代经济重点南移等一批试题, 将考查经济内容的分值提高到40分,达到了上海卷的历年之冠。

    第三,上海试点教材卷的试题编排不同于上海卷

    上海卷的中外史试题历来分别按从古到今编排的。这样,每一题型的试题基本上要出现两次从古到今的顺 序,造成试题难易度的两次波动。上海试点教材卷基于试点教材是中外史合编,改变了上海卷试题编排陈式, 实行中外史试题在同一题型中从古到今混合编排,使得每一种题型的试题只出现一次难易度的波动。

    (三)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浙江高考;海洋经济;解题思维

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广阔,面积达4.24万平方千米,岛屿星罗棋布,是中国海岛最多的省份,海岸线总长6486千米,居全国第一。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深水港口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潮间带滩涂资源、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能资源在全国占有较大优势。沿海城市人口超过全省的70%,GDP超过80%。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六大后浙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沿江经济。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推进海洋素养教育。海洋素养,包括海洋文化素养和涉海实践能力。前者是以海洋文化内容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性文化禀赋,包括海洋文化知识、海洋文化意识和海洋文化心理特征[1]。提升海洋文化素养,不仅需要大力推进海洋文化建设,更需要引导更多人热爱海洋,关注海洋和海权,积极投身到建设海洋强国的事业中。浙江人沿海、爱海、“吃”海,对海有一份特殊的“蓝色情结”。这一“情结”也被高考命题组频频关注。从2011~2015年的浙江地理高考综合题(见表1)可以看出,命题人多从港口经济、海域开发、沿海(沿江)企业布局等角度来探讨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掌握高考试题的命题风格和答题技巧,并做好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是当前高三师生应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高考综合题为例与广大教师做一些探讨。

一、港口经济

例1.【2011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6题第(3)问】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图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是该题的题图)

参考答案: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例2.【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第(2)问】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图2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是该题的题图)

参考答案: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舟山群岛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

【感悟】

设问主体由三部分组成:货物+输出、中转、输入+港口、基地,对应的答案也呈现三段式结构:该货物进口或出口量大及原因+该货物多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当地配套了该交通方式且条件好。通过解读设问和答案,学生要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过程也应由三部分构成(图3)。

【教学策略】

(1)注重对不同类型货物典型特点的总结,如大宗农矿产品的大型笨重、鲜活农产品的易腐求鲜、紧急救援货物的越快越好及高科技产品的轻小昂贵等;(2)加强五大交通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归纳人的不同需求对客运交通的选择影响及货物的不同特点对货运交通的选择差异;(3)加强港口区位的归纳训练,包括海港、河港、空港及水陆枢纽(水旱码头)、商品集散地等。

【磨题训练】

例3.【由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6题第(1)问改编】每年通过西澳大利亚州沿海各港口的铁矿石大量出口到东亚。评价其成为澳铁矿石主要输出港的优越条件。(图4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是该题的题图)

参考答案:西澳大利亚州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国内市场较小,东亚市场广阔,出口量大;铁矿石大型笨重,采用廉价的水运可降低运输成本;西部沿海港口较多,接近矿山且距离东亚市场较近,便于铁矿石输出。

例4.简析旧金山机场成为微电子产品重要输出港的原因。

参考答案:微电子产品生产是技术密集型工业,旧金山科技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微电子产品输出地,出口量大;微电子产品轻、小、贵、利润高,多采用快速的航空\输;旧金山机场是重要的空运枢纽,与高速公路相连,便于微电子产品输出。

二、海域开发

例5.【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第(1)问】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图5为该题的题图)

参考答案: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风浪影响较小。

例6.【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6题第(1)问】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图6、图7为该题的题图)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感悟】

海域开发包括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产业发展等。此类题多为条件类设问,可以是项目开发需要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和涉海项目的大工程量及技术不成熟性,一般海域开发项目往往较陆上项目风险大、困难多、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也可以是沿海区域的配套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通过解读设问和答案,学生要解决此类问题应有清晰的思维结构(见图8)。

【教学策略】

(1)关注海域开发施工中的限制因素,如风雨、水深、浪潮、强腐蚀性、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及资金、技术、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2)加强类似考点训练,如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建设、海上能源(油气、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开发、海水淡化、海盐生产等。

【磨题训练】

例7.【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6题第(3)问】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使得填海造陆得来的土地被海水淹没。简析图7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地势低平,多浅滩;位于莱茵河口,泥沙较多;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从区域配套条件减小工程量角度入手)

三、沿海(沿江)企业布局

例8.【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第(2)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图9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例9.【2015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7题第(2)问】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图10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是该题的题图)

参考答案:资金密集型工业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感悟】

世界上济发达地区多沿海、沿江分布,工业更甚,多呈带状、串珠状分布。原因很明显,沿海、沿江地区区位优势明显,适合多数企业布局,特别是某些不适合分布在内陆地区的企业。因此沿海、沿江地区往往会看到此类企业集聚的现象,并成为海洋经济、沿江经济工业发展的主体。但生活中多数人会忽视这些企业集聚背后蕴含的地理原因。特别是污染企业,对水体环境的负面效应不必多说,为何其仍集聚于水体附近,并且各地政府还纷纷对其招商引资、上马项目?没有体会出命题者背后的深意往往会忽略“用水”“环境承载力”等这些答案,因此学生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构建较完整的思维结构(图11)。

【教学策略】

(1)关注特殊区域对工业的配套区位优势,如海边、江边的水运、土地与环境承载力;江边、湖边的淡水资源;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及降温效果等。(2)关注特殊地理事物(如相关产业)的特殊区位需求,如微电子、医药谷的环境质量;重化工业的环境承载力等。

【磨题训练】

例10.【由2015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6题第(3)问改编】图12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分析丙地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参考答案:该地广泛种植辐射松,原料丰富;纸浆生产需水量大且污染性较强,出口运输量大;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地处沿海,环境承载力大;沿海利用海运优势,出口便利。

例11.【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37题第(1)问】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洋类专业理科;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03-02

海洋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其中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综合运用的必备过程,是深化和提高学习、动手、实践和写作等各项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1-2],能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工科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比较注重“产学研”结合[3-5],但理科专业在“产学研”方面做得相对差一些。本文针对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论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期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研究能力。

一、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脱离社会现实需要

海洋类专业理科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期末进行,所在教研室通常会拟定选题范围及题目名称供学生参考,这样的选题经常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针对性较差,通常会存在“从理论到理论”现象,致使学生所接触的内容限于课本知识和简单应用,与社会实际脱节,不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就业带来障碍。

(二)缺乏实践能力训练

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一般是先查阅文献。查阅文献资料是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6-7]。然后需要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整个环节过程中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理科类本科生在后来的工作中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比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还要差一些。没有实践操作,不能对所得的结果进行验证,经常会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的科学性。

(三)内容缺乏技术研究

论文内容方面问题较多,主要为:(1)内容空泛,缺乏技术研究。理科本科论文偏重于理论的描述和简单应用,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内容不深入,由于缺乏动手实践,对于具体技术论述不够深入,对于论文的研究目的、论文的主要方法、结果和结论没有叙述清楚。(2)论文结构层次较差,堆砌了大量文献资料,看不出论文的研究思路、解决方案和结论。

二、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

海洋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中国进入海洋世纪的智力支撑[8]。天津科技大学的海洋类理科本科专业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环境科学。下面以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论述“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海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技术专业是2002年秋季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隶属于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遥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接受遥感与信息处理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海洋研究和图像、遥感信息处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方案中一直坚持采用厚基础、宽专业和多模块选择的人才培养,是海洋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干学科的综合。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实习/调研报告的撰写,外文资料翻译,期中教学检查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等环节都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对毕业论文实施方案的不断改革和探索,逐渐采用了“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把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机地融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9]。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本科生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教师科研课题进行选题,“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来自于实际企业工作和科研课题,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或课题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1.毕业论文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依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指导教师联系遥感图像及数据处理、海洋观测仪器开发和使用、数据管理和系统开发的企业,结合企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指导,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结合毕业论文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对口企业的认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机会。

2.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近年来海洋技术专业的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部级、省部级和市局级项目,学生依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所学专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和其他相关条件与指导教师一起商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题目依据实际科研问题命题,教师可根据科研实际为学生把握好方向,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还有多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主要包括实际应用类、科技活动开放类和实验项目研究类三种,这是依托学校实验室,为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实验资源共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而开展的。

3.部分考研学生进入研究院所,将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考研情况较好,每年有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重点院校的研究生,部分被研究院所录取的学生,毕业论文与研究院所的科学研究密切联系,研究所科研人员对实验的进度、操作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均有较严格要求;学生也把完成好论文看作是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产学研”模式的过程管理

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针对“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色,采取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严格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论文及相关材料的管理。教研室按照学校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制定本专业具体的毕业论文手册,对毕业论文每一个环节给出具体的要求,对每一个要求上交的文档给出模板。毕业论文上交装订的资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毕业论文册,包括任务书、学士学位论文、外文翻译资料;另一部分管理档案册,包括选题申请表、实习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计划进度表、毕业答辩记录和成绩表。各种文件的扉页格式、正文格式及内容的字体、字号、行间距都给出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查询和修改。

2.研究进程的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确定之后,指导教师需向学生布置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来制定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与指导教师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征得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同意后才能正式开题,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在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在校内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需要随时参加课题组的小组讨论;在企业和研究所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指导教师和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讨论。指导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案,随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

3.通过论文培育推出优秀论文。在毕业论文的开始阶段,结合学生的选题,依据论文在企业、课题和研究项目中的实际意义,进行优秀论文的培育。一般会有多名学生申报,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推荐,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培育。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基本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课题性质做出合理搭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和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培育可以推出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展板形式展出,为下一届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望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开展“产学研”结合对理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研进展情况,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实践平台,达到“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

[2]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

[3]刘峥,李建平.产学研互动,提高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4).

[4]彭忠利,金真,梁浩等.化学化工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教

学模式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3).

[5]石海信,王晓丽,周文红等.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新建本科

院校化工类毕业论文改革[J].广东化工,2011,(4).

[6]张自广,孔亚平.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合作

经济与科技,2012,(5).

[7]隋秀芝,李跃珍,李炜.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文献检索课教

学的思考[J].情报探索,2012,(1).

[8]申天恩,邓长辉,韩延波等.海洋类高等院校学科建设思

路探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