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一)成立*市发展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工作中的问题。

(二)成立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政务投诉中心,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合署办公。实行“四个一”服务制度,即对民营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报批项目,“一个窗口”受理投诉服务,“一个口子”收费,凡需缴交的行政事业性规费,原则上由服务中心统一收取后上缴财政,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向企业直接收费。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的行为举报查证属实的,除退赔款项外,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降低准入门槛

(三)放宽经营范围。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或实行行业垄断。

(四)放宽注册登记的限制。投资者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时资金有困难的,允许注册资本一年内分期注入,注册资本在50万元(含50万)以下的,首期注入资本最低可降至10万元;科技开发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法律规定注册资本为10万元,首期注入资本不低于实际注册资金的50%,剩余部分允许半年内补足。

降低民营企业经营进出口资格注册资本金标准。企业申请外贸流通经营资格,注册资本(金)由原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降至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生产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资格,注册资本(金)由原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降至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鼓励自备条件的大型企业申请从事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的货物和指定经营的货物的进出口贸易。

加大高新技术成果在注册资本中的比重,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的,经专门机构评估和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技术成果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受限制。投资者以不同要素形成的资本投资兴办民营企业,一时达不到企业设立登记条件又亟需营业执照开展筹建等相关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年筹建期的临时营业执照,待筹建完毕后,核发正式营业执照。

(五)放宽民营企业的冠名限制。对民营经济中的有限责任公司均允许其冠“*”市名,支持帮助规模较大的企业冠“广东省”名和注册登记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

三、扩大融资支持

(六)以民间注资为主成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成立担保机构和开展担保业务,鼓励企业依法开展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切实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七)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优质客户在评级授信、业务审批。法人授权、信贷投入、支付结算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增加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票据承兑、贴现和货物抵押贷款等方面的贷款业务。同时,积极试行非全额担保贷款,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授信服务。

四、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八)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用水、用电、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等方面与其他同类型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九)在*市范围内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凭营业执照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十)民营企业在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科研项目申报、技改贴息等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在国内外经贸展洽活动摊位安排等方面,享受与其他类型企业同等的待遇。

五、实施政策优惠

(十一)民营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投资经营,享受园区的一切优惠政策。(十二)对现有、新办的服务型、商贸型民营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一定比例,并与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按中发[*]12号和财税[*]208号、国税发[*]160号文的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十三)从事生产的民营企业,凡安置残疾人就业占该企业人员总数达到一定比例的,向民政部门领取(民政福利证书)后,经税务部门审核认可,可享受民政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十四)凡经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十五)民营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发生的各项费用,可计入管理费用。凡经国家或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部级新产品和省内首次生产的发明专利产品3年内、省级新产品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2年内,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个体工商户或民营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经报省地方税务局审核批准,免征营业税。

(十六)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其增值税采取“免、抵、退”管理办法。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依法合理利用荒山、荒地和滩涂从事种植、养殖、进行“三高”农业开发项目的,按国家规定减免土地使用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车辆运输鲜活农产品时,免检查、免收过路桥费,享受“绿色通道”有关政策。

六、支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十七)支持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以承包、租赁、参股、兼并、购买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提前介入到改制的企业中去了解情况,帮助处理和解决在债权债务、职工安置、企业名称、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使用。土地使用权、进出口经营权,以及合同签订、登记注册等方面的问题。

(十八)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收购、兼并、租赁、承包国有集体企业,允许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字号和各种经营许可证,期满后变更企业名称和许可证名称。

(十九)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允许资不抵债的国有集体企业经政府有关部门和主管单位批准,并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将企业以低价或“零”价位出让给个体工商户或民营企业,由受让企业承担债务。

七、扶持技术创新

(二十)大力鼓励民营企业研制和引进先进技术。对研制或引进经国家或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能填补国内空白的先进技术项目的民营企业,项目达产后,市财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的项目补助,对项目学术第一带头人,5年内由财政给予每人每年4万元生活补助。

(二十一)推动民营企业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展品牌经营。民营企业申请发明专利,给予适当资助;巳产业化的专利技术,经市主管部门确认,可直接参加市级科技成果评审;对列入广东省专利技术实施计划的专利项目,市财政给予大力扶持;获得国外专利及一般贸易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3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由”市科技兴贸专项资金”给予资助。凡注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除省奖励外(下同),市政府再一次性奖励30万元(含税,下同)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36万元。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3至5万元。对生产性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或出资受让他人知识产权,其实施的专利技术被授予中国专利金奖的,奖励50万元;被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奖励30万元;被授予广东省专利金奖的,奖励10万元;被授予广东省专利优秀奖和专利工作先进企业的,奖励5万元。

八、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社会地位

(二十二)各级地方和党组织要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家、个体经营者加入中国共产党,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党、工会和团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和政协委员安排名额中,要适当增加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业者的比例;评选表彰的劳动模范中,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业者应占一定比例。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民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往往认为民营经济实际就是指私有经济,只不过是让它披了一件更能为众人所接受的温和外衣而已。正是由于对民营经济的片面理解和一系列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对它的深入研究,也影响到政府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和战略选择。而民营经济发展到今日这个地步,迫切要求我们能够对它有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便为制定更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从企业理论角度理解的民营经济

我首先认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被正式提出并被大家所认可,一定存在着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独特的经济物质形态,因此,它一定能够被理论所解释。民营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民营经济就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西方经济学的一切前提都是以民营的经济为基础。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从产权和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经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民营经济一定是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即它完全是依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这同国有企业有时需要承担一定的非赢利性任务相区别;第二,民营经济治理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不管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是多元的还是单一的,其产权关系一定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这同国有企业建立在产权关系不明晰基础上的政府化、家族化倾向的治理结构形成鲜明对比,也同一些纯私营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以及家族化治理结构不竟相同;第三,民营经济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由于民营经济必须时刻面对市场的检验,只有持续不断地实现赢利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民营经济会在人员的使用和配置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拒绝冗员,并通过激励、监督等有效的控制手段挖掘其最大潜力。而国有企业的内部用人和激励机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仍然无法按照经济原则实现有效配置。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私营经济,也并不完全不包括公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不同,它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不断的技术创新。

依据以上的理论和现实情况,我认为,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外商独资企业;3.合资企业中外资控股的企业;4.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5.非国有控股企业;5.非国有控制的企业,如被租赁、托管出去的国有企业等等。这些经济形态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民营经济的某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营经济体系。不难看出,我所划分的民营经济其范围是比较广的,并不仅仅限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资,而是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民营化了的原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把这部分经济包括近来,不仅有助于揭示我国民营经济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动向。同时,如果将其统计在民营经济的范围内,就会使民营经济的实有规模大大增加,我想,至少应在现有数目的基础上扩大10个百分点左右。

二、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2001年末,我国的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000万家,年产值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仅就私营企业而言,已达202.85万户,比2000年增长15.14%。注册资本18212.24亿元,比上年增加4904.55亿元,增长36.86%。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比上年增加307.37万人,增长12.77%。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达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极具竞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20多万家,据科技部2000年对计入统计的86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企业长期员工已达560万人,技工贸总收入14639亿元,实现利润1005亿元,上交税金780亿元。这些指标近几年来的年增长幅度都超过30%。现在总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214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187家,超过20亿元的76家,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截止2001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万多个,合同外资金额74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54.69亿元。2001年全国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139家,比上年增长16.01%,合同外资金额691.9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达到468.46亿美元。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又是何等曲折。即使发展到现在,民营经济仍然困难重重。概括地讲,目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营经济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非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1.市场准入方面的非国民待遇。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的介绍,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即便是一些已经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产业领域,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广东东莞当地的80个行业中,允许外商进入的有62各,占75%(外商也属民营经济),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2个,不到50%。据悉,某些主管国有企业的部门曾在内部指示,要求所属企业不许同私营企业打交道。2.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保育钧指出,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目前,民营资本70%是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下半年对贷款满足率的调查,企业反映为68.5%,金融机构反映为81.6%。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私营企业反映最低,虽然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反映仅为60.4%,但仍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民营经济实现的产值已超过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创造价值的总和,但银行却对它们在贷款上施以种种歧视性限制。3.税赋和法律发面的非国民待遇。在税赋点方面的不平等主要反映在严重的所得税重复计征,法律方面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各类产权和产权关系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往往在事件的裁判上更多地被歧视。4.观念上的非国民待遇。主要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最根本的在于民营经济很难与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相容,民营经济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基础,只能是一种“边缘性经济”。

第二,某些产业领域内的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过度和不当竞争严重。有资料显示,民营经济产业分布变化的特点如下表所示(以私营企业为例),主要集中在第三和第二产业。

由于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加之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性产业领域的退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大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多数比较低,因此,造成大量小型民营经济的进入,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适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肯定是必要的,但无限度的恶性竞争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民营资本遭受致命打击。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和行业表现的最为明显。前几年煤炭行业中出现的私营小煤窑遍地开花,造成煤炭行业因恶性竞争的全行业亏损,以及引发后来的一系列小煤窑伤亡等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所以,如何组织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形成合理规模和有序生产,已成为解决这些产业领域或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第三,民营经济的信誉度差。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的法规不成熟、不完善,民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民营企业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商业贿赂、商业欺诈、低价倾销,转移、隐匿、销毁违法财物等等,一方面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大大地毁坏了自身的信誉。从深层次上看,民营经济遇到的上述各种歧视和非国民待遇,多少同其较差的声誉有一定关系。那么,民营经济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其声誉问题就不可回避。

第四,一些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民营经济的治理结构理论上讲能够做到合理,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一些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而一些民营企业则采取了两权分理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事实证明,家族式治理不见得没有效率,两权分理式也不见得没有问题。问题是一些企业应当采取分离制衡的模式,而它却仍然是家族式的。不过民营企业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基本取向。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到137.99万户,比2000年底增长26.95%,净增加4个百分点;占私营企业总数的68.03%,比上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

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无疑,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理论研究和决策者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缩短这个期限,并找出其有效的发展路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第一,确立以发展民营经济为基点,联带其他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民营经济的战略性定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也在不断地调整。体制改革的早期,民营经济被定位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后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将非公有制经济由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肯定了民营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体制框架内的合法地位。但是,现在看来,对民营经济的这种定位已经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既然民营经济注定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且,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么,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考虑民营经济的定位问题。时至今日,我们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仍然是集中力量改革旧有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以图实现原有体制的逐渐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早期改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我国微观经济已经转换到基本依据市场原则运转的今天,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仍然在“破”而不在“立”,至今基本没有实质性调整,就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我的观点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战略和政策基点,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把重点转移到加速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来,旧体制的改革要在新体制的塑造过程中逐一解决,但新体制的塑造一定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一模式能够被确认,那么,民营经济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战略环境。首先,可以确立人们对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成份定位的新意识,逐步消除民营经济只是边缘经济的错误看法;其次,从法律和政策制定上会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些歧视性政策也会得以纠正。再次,民营企业家也会安心、大胆地发展事业。果真如此,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就会逐步化解,民营经济的更快增长就会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尽早完善起来。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的路径选择。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民营经济生产与发展的历史。且不论民营经济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再生。后来外商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民营经济的阵容。随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一些处境困难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实现了民营化,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也迅速完成了民营化的改造,据调查,乡镇企业中有83%至86%已成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如江苏省到2000年底,已有93.2%的乡镇企业实现了改制,其中大中型乡镇企业的改制面也达92.5%。改制后全省乡镇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非集体资本所占比例已经由1998年的51.6%上升到74.5%。这两股力量的加盟,使我国民营经济的实力大大增强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给民营经济输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活力。我想,以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以前发展路径的依赖。以前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民营化了的乡镇企业、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拓展的基础和发展原动力,它们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逐步强大起来。另外,在全球一体化和国有企业进一步从竞争性乃至一些垄断性行业退出的大背景下,更多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特别是鼓励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改造,以及促使更多的国有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从而在增量上扩大民营经济的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的档次,将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

第三,促使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多数是由出资人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具有凝聚力强等优点,但它的局限性,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说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排斥家庭企业,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那种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方式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根据世界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法律的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也会走向现代化(ManselG.Blackford,1998)。也就是说,企业新制度的采用与企业的规模大致成正比。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出现了依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的倾向。当然,私营经济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和管理方式,要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不过,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样化的民营企业,要帮助它们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改善、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第四,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信誉的塑造。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注重声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交易的多次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曾有过不守信用的短期行为,败坏了民营企业的声誉。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民营企业家们在重新塑造自身信誉上作更多的努力。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着手,逐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消费者。

第五,为民营经济筹资和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系统,过去,民营经济封闭的产权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也不便于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在投融资方面的好处。随着民营经济产权模式的转换,政府应当在民营经济同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组建企业集团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为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便利条件,逐步消除民营企业在上市方面的非国民待遇。特别是在配合消化庞大的非流通性国有股、实现国有股减持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参与,使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国有股而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各县民营经济发展立足于县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带动一方发展,富足一方百姓的主导力量,2013年全市八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本县生产总值比重均已超过半壁江山,比重最高的宽城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该县生产总值的85.1%,最低的围场县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已经达到了59.2%,对县域经济增长形成了较好的拉动作用。2011年在全省县域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宽城县、滦平县、平泉县年进入前十名;2012年承德县位居第九位;2013年滦平县位居第八位。

二、发展中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承德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与省内其他市比,承德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处于下游水平,需下大力气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不足。

(一)与全省和各市比较,差距较大

承德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虽逐年提高,但是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6%,承德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4.2%,实缴税金占全管理二一五•一社会调查省6.3%,从业人员占全省4.3%。从与其他各市的比较看,2013年承德民营经济综合排位在全省各市处于第六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好于张家口市,位居第十位;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在全省各市位居第六位;只有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位居第二位。

(二)规模小,在省内、国内知名的民企少

承德市民营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生产规模,2013年末全市民营经济户均固定资产83万元,全省是169万元,承德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万元;个体经营户户均固定资产10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9万元;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22个,低于全省37个的平均水平。全市88%的民营企业属于小规模企业,小企业户均固定资产300万元,与大企业户均固定资产的1.2亿元有明显的差距。从企业知名度看,还缺乏一批对全市经济起重大影响作用的排头兵,企业创名牌意识还不强,这种规模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

(三)传统型的企业居多数,创新型、高科技的民企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承德传统企业居多,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少,在522家规上工业中,属于高科技企业的只有49家,不足规上工业的10%。在民营工业中,资源型企业居多数,2013年民营规上工业企业485家,仅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就占了民营规上工业单位数的51%,实现增加值占规上民营工业的75%。在2013年河北省百强企业名单中,承德有20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但是这20家企业中属于采选和黑压延的企业就有17家,另外3家企业属于饮料及白酒制造业,资源特色明显。

(四)民营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

从民营服务业发展看,服务业既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摆脱小、散、弱的局面,从全部服务业比重看,2013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32.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3.4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承德市服务业比重仅高于衡水市和邢台市。而民营服务业占民营经济的比重更是偏低,2013年民营服务业仅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8.1%,比2009年的比重回落了7.5个百分点。

(五)企业获利能力较弱,众多小微企业效益下滑,处于微利的边缘

承德市民营经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获利能力不高。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收入利润率最高为2010年的10.7%,此后逐年回落,2013年为7.3%,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2013年在全市P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主导产业铁选、黑压延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低,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盈利空间缩窄,全市民营规上工业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的收入利润率为7.5%,比2010年回落了7.5个百分点。众多规下企业由于经营成本不断攀升挤压了盈利空间,2013年规下工业主营成本已经占营业收入的75%,收入利润率仅为7.1%。

三、建议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市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承德应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赢得先机,助推民营经济的新飞跃。

(一)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服务业领域各项改革,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项目用地、融资服务、财税支持等方面强化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激活市场主体,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都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扶植、支持、帮助民企健康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她做梦都没想到,重庆“四大班子”领导会在这一天齐聚洪崖洞。

喜欢看“重庆新闻联播”的她,在思考。

当年5月,市政府大规模表彰了非公经济先进人物,提出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当年6月,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又说,要把非公经济作为库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何永智对小天鹅集团高管说:“要是市领导来我们洪崖洞看看就好了。”

四年前,小天鹅斥资数亿元,开始打造洪崖洞项目。2006年初,项目完工,可就是开不了业。

“今天指出三个问题,我们改了,明天又指出八个……消防这关通不过,每天亏损上百万元。”何永智流了好几次泪。

她盼着市领导来,没想到市领导真就来了。

“我们今天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市领导说。

钟馗就是“洪崖洞”,“鬼”就是“落后的服务观念”。

“当前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行政管理环节,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一天,市领导讲话,A4纸整理出来,足足有18页。

“市领导讲话后,手续两天就办好了。”何永智说。

此后,何永智更加关注“重庆新闻联播”了。

“9月,市政府召开了‘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动员部署大会,要求职能部门转变观念,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何永智说。

随后,何永智发现一个变化——职能部门都开始主动出击,与民企面对面沟通。

惊喜,还没结束。

“我做梦都没想到,市委、市政府会把直辖以来规格最高的论坛——2006年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战略论坛——放到我们洪崖洞来开。”何永智说。

这次论坛提出,要为民营经济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会后不久,陈克明与涪陵区签下协议,决定投建“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

1989年,陈克明注册了重庆远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序号“0001”——这是重庆首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我能进入重油领域,标志着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陈克明说。

这仅是重庆直辖15年市委、市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

“要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这样强调。

直辖15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正因如此,重庆民营经济才得以突飞猛进。

直辖时,全市无一家百亿民企;2011年,百亿民企有了七家。

直辖时,非公经济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2011年提升到62%。

直辖时,非公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占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50%,2011年提升到70%多。

直辖时,非公经济所交税金仅占全市税收的12%,2010年突破了60%。

直辖时,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6%,2011年提升到72%。

…………

民营经济,成了重庆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器、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增加收入的活源泉。

直辖15年,尽管成就辉煌,但与东部地区相比,重庆民营经济还存在总量少、个头小等诸多问题。

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十字路口,重庆要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又一个飞跃,必须从体制上、政策上给予民企更大的空间。

民营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反映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对2006-2014年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出口、民间投资等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结合调查研究,反映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合理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凸显。为此,今年我们随机抽取786户民营企业、422户个体经营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目的在于客观剖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存在的差距,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和举措。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06—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民营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2145.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41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4%,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9.3%,比200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比重稳步提升。这九年间,全省民营经济增速经历了先加速后放缓的过程,但始终高于全省GDP增速。

2.民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一是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191.3万户,比2006年增长8.0%,其中民营企业21.6万户,增长38.5%;个体工商户169.7万户,增长5.0%。二是注册资本快速增加,2014年,全省私营企业实有注册资金总额5937.3亿元,比2006年增长4.8倍;个体户注册资金总额636.4亿元,增长2.2倍。

3.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2006—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增速以年均26.4%快速增长,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12.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5748.3亿元,比2006年增长3.8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4%,比2006年提高21.2个百分点。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32.1亿元,比2006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7.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1.5%;利润总额301.0亿元,比2006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32.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0.6%。

4.民营经济社会贡献继续加大。一是缴税总额持续增长,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达到862.5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倍,占全省税收比重为39.1%,比2006年提升13.6个百分点。二是拉动就业能力逐年提高,九年间,民营经济安置就业人员继续增加,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23.3万人,比2006年增长34.2%,其中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83.6万人,增长33.3%;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39.7万人,增长34.7%。

5.民营经济成为全省对外贸易主力军。从进出口总额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进出口210.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10.3亿美元,增长1.5倍;个体进出口总额1086.0万美元,增长7.0倍。从比重上看,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比重为54.1%,比2006年下降12.0个百分点。

6.民间投资表现活跃。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民间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攀升。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为6068.8亿元,比2006年增长7.9倍,年均增长36.6%,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1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3.3%,比2006年提高32.7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民营经济总量偏少,增速慢,发展差距明显。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我省民营经济总量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差距明显。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总量完成7416.4亿元,而河北、山东、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民营经济总量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9894.4亿元、26935.8亿元、35070.6亿元、43869.0亿元和11946.0亿元。二是增速相对较低,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同比增速6.1%,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低于河北省民营经济增速为7.5%、山东省9.3%、广东省8.3%、江苏省9.2%、安徽省9.2%。

2.企业规模偏小,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民营企业规模优势不突出,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30户大型企业、284户中型企业、2972户小微型企业,分别占全省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分别为0.9%、8.6%和90.5%,大型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11.3亿元、中型企业户均3.9亿元、小微型企业户均1.5亿元。目前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9户。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全省民营企业缺少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聚程度偏低,进而影响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从全国工商联的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看,我省只有4家跻身国内民营企业500强,排名分别为第123、170、356、397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浙江和江苏两省为民营企业500强主要集中地,浙江省入围企业为138户、江苏省91户;与辽宁、吉林两省份相比,位次居中,辽宁省入围企业为6户、吉林省1户。从宏观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49.3%,与其他省份相比比重偏低,同一时期,吉林省、河北省、广东省、安徽省这一比重分别为51.1%、67.6%、51.7%和57.3%。

3.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取消和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从调查中发现,有6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60%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降低优惠政策门槛,加大扶持力度。从宣传角度看,知晓率低,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86家民营企业中,对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了解的仅占26%;部分了解的占58.7%;不了解的占15.3%。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相关政策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互动不足。从政策实施角度看,企业仍有较大期望。被调查民营企业中,60%希望进一步增加扶持政策;33.6%希望进一步减少收费;37.5%希望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受益范围。

4.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全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虽有一定缓解,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民营企业的重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仅有33户认为融资容易,仅占被调查企业的4.2%;724户被调查企业是自筹资金,比重为92.1%;244户企业从银行贷款,比重为31.0%,仅有14户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比重为1.8%。被调查企业中认为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的企业分别为327户、202户,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41.6%、25.7%。

5.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全省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整体水平偏低、技术含量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等问题,资源型产品、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786户被调查民营企业中,有124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深加工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15.8%,其中大型企业10户、中型企业19户、小微型企业95户。仅有40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5.1%,其中大型企业仅1户、中型企业仅8户。

6.人才资源匮乏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管理竞争、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本质上是面临着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用好人才更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调查显示,一是学历偏低,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从业人员7.3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0.3%,大学本科占7.3%,大学专科占15.5%,中专及以下占76.9%。二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需求高层次人才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41.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经营管理人员,位居调查问卷榜首;另一类是专业技术人才,3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高级技工,位居调查问卷第二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不够,据问卷调查显示,6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工资待遇低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33.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理想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多数民营企业用人观念注重现实,愿意接受“招来即用”的有工作经验的实用人才,不愿招收新人培养。

7.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数起步于小作坊,从门槛较低的领域进入,技术含量低,靠自有资金发展,这是民营经济最初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民营企业存在着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小微型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78户,仅占被调查企业的9.9%。其中大型民营6户,中型14户、小微型58户,分别占被调查大型、中型、小微型民营企业的33.3%、17.1%、8.5%。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5.3亿元,占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的1.2%。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其中大型企业3.7亿元,占被调查大型企业销售收入的1.9%、中型企业1.3亿元,占被调查中型企业销售收入的0.8%、小微型企业0.3亿元,占被调查小微型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1%。

8.资源型民营企业面临困难。资源型企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链,当主导产业发展受阻,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煤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全省煤炭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增加,煤炭价格低迷、能源结构调整、进出煤冲击、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原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履步维艰。

三、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用地、财税、创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优化法制环境,对我省的地方性行政法规进行清理,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经营权、财务权和名誉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优化社会环境,建设诚信社会,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契约精神,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和依法规范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重点民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产品配套和专业化协作,带动企业的集群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我省资源、科技和产业基础优势,引导相关民营企业进行产业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发展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绿色产品、矿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和高附加值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打破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投资热点、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等领域的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实现银企双赢。

4.提升品牌培育意识,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根据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运用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加快形成一批竞争能力较强,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重点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为适应电子商务特点和网络消费方式,对产品设计、品牌推广、营销方式、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转变,加快重点行业生产数字化和生产智能化的进程。鼓励民营企业依托产业优势,打造质量过硬的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5.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完善产业创新链和技术供应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通过贷款贴息、投入补助等方式,对研发企业给予资助,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化,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推进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