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篇小故事

短篇小故事

短篇小故事

短篇小故事范文第1篇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同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

作者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从一九四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丸故事》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厚;一个介绍》。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是恩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德国,它就像《西游记》在中国那样家喻户晓。这部著作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恨不能一口气读完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巴斯蒂安在上学的路上意外地发现一本奇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幻想王国正在毁灭,天真女皇生命垂危,需要一个人间的小孩为她起一个新的名字,她和幻想王国方能得救。于是巴斯蒂安被拉进故事之中,成了天真女皇和幻想王国的拯救者。这本书大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章,又互相关联;内容既是幻想世界的故事,又是现实世界的故事。其想象之丰富,情节之曲折,篇幅之长,都堪称恩德的巅峰之作。

米切尔・恩德1 929年生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当过报社通讯员、演员,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一生以写作为主业。除了为青少年写作之外,他也为成人写作,为画配诗,出版了戏剧集和诗集。在德国,米切尔・恩德和安徒生一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两部代表作品《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都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他一生获得十余项国内外大奖。到1 995年以前,他的著作就已经被译成近四十种语言,总印数已经超过六百万册。1 995年,米切尔・恩德因病逝世。

《火星编年史》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火星编年史》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 该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章却又内在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移民火星之后,火红色行星上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其中包含了布拉德伯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在各类科幻杂志上发表的十三则短篇作品,作者在一个个小故事之间穿插了承前启后的简短插曲,从而使看似松散的单个故事巧妙地编结在一起,由此串成了一部宏篇巨制。 在《火星编年史》中,布拉德伯里不仅将卓绝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优美而富于诗意的笔调勾勒出如梦似幻的火星世界,并以舒缓沉静的节奏直抒胸中沉郁激愤的情怀。经年积蕴的文学功底让布拉德伯里宛如一个匠人,把红色行星上神秘、浪漫的故事雕琢成一粒粒莹润的串珠,而贯穿全文的插曲铺垫则像一条纤巧的银链,与辉映着柔光的明珠构成了这件绝世珍宝,令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雷・布拉德伯里:美国著名科幻作家。1 92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迄今已出版五百多篇(部)作品,涵盖短篇故事、长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本。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写作才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他对幻想世界的细致刻画发人深省,折射出人类的劣根性和种种社会问题。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仅在科幻界大受欢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赢得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他为“科幻界的爱伦・坡”。

《穿越时空的少女》

放学后,理科实验室里响起一声玻璃碎掉的声音。

破碎试管里流出的液体,正微微冒着白气,散发出薰衣草的甜香。

正在打扫实验室的国中三年级女生,芳山和子,忽然间意识恍惚了一下。一股浓浓的甜香猛然袭来,让她禁不住打了个趔趄,随后慢慢瘫倒在地上。

等到她再次睁开双眼,周围的事物、时间和记忆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短篇小故事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炎黄世界》是由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由李骏、张宝锵等几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苦心经营,无私打拼的一份文化综合类刊物。尽管我们在过去数十年的新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鉴于时代变迁迅速,读者要求也日新月异,故我们丝毫不敢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坚持与时共进,虚心向国内众多的先进刊物学习,向各方面有识之士请教,取别人之所长,克自己之所短,做到不断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与口味,这就是近年来本刊公开提出:“每一期均要有所进步,有所创新”的原因。

尽管近年来我们每期都如实地做到了这一点,然而今年的第六期,我们自认为比过去各期都有了新的变化,新的进步,而且是较大的变化,较大的进步。

这一期,首先是我们吸取读者意见,大大地增加了短小精悍的文章。本来,作为文化综合类刊物,内容十分广泛,文章视其内容,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本无一定规定。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读者大多忙于各种事务,即使离退休后不那么忙了,又因精力和耐心方面的原因,也不愿多看过长的文章。故目前以刊登较为简短文章为主的刊物,多数在书报市场上较为畅销。销路第一的《读者》杂志,除了内容方面精彩外,文章始终保持简短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这一次本刊征求读者意见中,批评本刊长文章多,几乎是一致的意见。故本刊决定今后在文章篇幅上采取“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本刊今后刊登的长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内容特别精彩,材料珍贵,富于传奇色彩者,我们宁愿分期连载,而把大部分篇幅给予短小精悍的稿件。像这一期,我们新开辟了“文史剪影”一栏,容纳了5篇稿件,每篇不过几百字,但都言之有物,没有空话。在言论方面,“议事亭”一栏中,包括了三个言论集;“明心集”、“乐斋杂文”集、“三言两语”集。每篇文章都是几百字,甚至几十个字。其它一两千字的短文章,遍布本期的各个栏目中,但都是新闻性强、故事感人、可读性强的好文章。文章短了,就有篇幅容纳更多方面的文章。过去本刊一般每期刊登文章20多篇,这一期长短稿加起来共60篇,增加了近两倍。文章多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及时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问题,使本刊能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内容更显得丰富多彩。加上文章短,可以多放几张图片,形成图文并茂,更能发挥本刊全彩印刷的优势。

短篇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结尾艺术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就是指小说在结尾部分发生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转折,在结尾使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意料不到的,不仅故事的情结发生了改变,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甚至这个结果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但是在细细品味之余,又会发现,这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却又是合情合理,所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就产生了。而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普遍存在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使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一、欧亨利其人及其小说创作

欧亨利出生于十九世纪的美国,他的作品往往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脍炙人口,他也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美国现当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和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师之一。欧亨利一生写下了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在他的小说中,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道德的伪善、人与人之间贫富的悬殊与猜忌压榨,所以欧亨利的许多作品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充分的揭露与讽刺,不仅批判了社会的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也通过发掘小人物的心理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欧亨利也给予这些小人物许多的同情,他会通过他的思想与文章揭示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以此表达他的希望与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照。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描写了美国一个城市的贫民窟,在这个贫民窟里住着许多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在这些艺术家中,有一位女画家,这位女画家琼西有严重的肺炎。正在她生命垂危之时,她发现在她的窗外,长着一棵青藤,而这课青藤也像她一样,在风吹雨打下,叶子慢慢的飘落,她在观察叶子时,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像叶子一样,在慢慢消逝,但是在一夜风雨之后,琼西觉得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她发现窗外的青藤依旧活在那里,她又有个生存的渴望。实际上,这片青藤是一位老画家的画作,他为了琼西画了一夜,但是遗憾的是,老画家却失去了自己生命。这篇小说以一棵青藤写出了两代人的友谊和命运,赞美了琼西热爱生活,老画家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结尾老画家的去世使得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

二、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

(一)从《女巫的面包》看卑微的爱情。

也许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爱的人正在做什么事,玛莎小姐就是如此,她爱上了一个常常来买陈面包的顾客。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是糊涂的。每次这个男人去玛莎店里,玛莎总会紧张,当然,这种紧张就是因为爱情吧!此时,她心里想的是不是这个男人也和她一样。所以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更何况有可能是单相思呐。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往下,这个交往仅仅是买面包,玛莎想象这个男人的职业,想象他怎么品尝这个面包,想象他是怎样一个艺术家。她激动的打扮自己,把画摆在店里,可能她仅仅是想用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吧。男人果然来了,依然是两个面包,然而让玛莎惊讶的是,他真的提到了这幅画!玛莎猜对了,那么是不是他也像她喜欢他一样爱她呐。没错,肯定是这样,玛莎心想,要不然也不会总来这买面包,而且每次都是一样的。

这再一次证明了玛莎爱他的心,她的情感更强烈了,终于,表白的机会来了,在慌乱中她在面包上做了手脚,放了可口的黄油。醇香的黄油也像她一样,散发着女人的魅力。这时,玛莎应该是小心又激动的,当然,激动占首位。但是,就像平静的湖面上的一丝涟漪,起风了。玛莎做了错事,她把男人的成果毁于一旦,男人走了,玛莎也落寞的换上以前的旧衣服,也不再打扮自己。

在这时,玛莎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她爱上一个人,这种感情是美妙的,她会为了他换新衣服,打扮自己,找与他相关的东西,她会每天想象他的一切,然而,这又是不幸的。玛莎不知道他是否一样爱她,他是否多看了自己几眼,他是否为了她准备好一切・・・・

可以说,这篇短篇小说充分表现出了欧亨利式结尾,将玛莎的失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人在开始的开心之余感受到结局的悲凉。

(二)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突转。

欧亨利的作品结尾,通常采用特别的方式,即“突转”的方式,使故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与意料不到,所以许多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这种结尾能够使读者被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并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去猜想结局,但是当马上发现结局时,作者却一个转折,使结局与之前的内容发生截然不同的逆转,这个突转使得结尾让人意料不到,故使得人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

例如欧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读者一开始会被苏贝犯罪的喜剧情节与故事所吸引。当冬天就要到来的时候,流浪汉苏贝没有地方可去,所以他只好想着各种方法去犯罪,他的目的就是通过犯罪去监狱里度过寒冷的冬天。于是他先去饭店里蹭吃蹭喝,希望可以这样去警察那里,但是饭店的人立刻就把他赶到了大街上,他的愿望没有达到,于是他又拿着石头砸商店的玻璃,而且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警察真的来了,但是却没有抓他,而是去抓那些不相干的人,最后,他又去勾引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但是这个却是,反过来又勾引他,就在他各种计划失败之后,他跑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这时候,教堂里传出赞美诗的歌声,他的灵魂一下子清醒了,他决定做一个好人。正当我们读者觉得这就是结尾的时候,欧亨利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警察来了,他一扭头,被警察逮捕了,并判处关禁三个月。这种结尾使得读者能发起更大的思考,如果最后警察没有来,这算不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呐,答案当然不是,只有被警察抓住,他所做的一切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在《麦琪的礼物》中,虽然夫妻俩相互赠送礼物,但是这赠送礼物的代价就是卖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可以说,欧亨利的许多作品结尾都是使主人公的命运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小说的内容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三、结语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魅力之处就是他的独特的结尾艺术,这种结尾使人物的命运与生活发生转变,使读者在兴奋之余也能体会到悲凉。可以说,没有谁的生命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美好结局,这种转折能更好的诠释主人公的命运,也能够使全文的基调更打动人心。没有大起大落、气势磅礴的情节、没有长篇大论的侃侃而谈,只有在结尾的轻轻一个转折,则将故事诠释的更加生动与完美。可以说,欧亨利式结尾是其为小说创作带来的巨大贡献,也是其在小说史上屹立不倒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欧亨利.四百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赵,黄春妮.欧亨利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短篇小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传式小说 文体学 叙述结构

《猎人笔记》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屠格涅夫用浓浓的抒情笔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俄罗斯中部广袤的草原和幽秘的树林风光。他的创作在中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沈从文曾经谈到他散文创作的主导思想,他要尝试运用“屠格涅夫写猎人日记的方式,糅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使人事凸浮于西南特有明朗天时地理背景中”。②郁达夫在《小说论》里提出,“风景描写对人物的作用有‘调和和反衬’两种,俄国的杜葛纳夫(屠格涅夫),最善用这两种方法……”③现代作家艾芜16岁便踏上了文学之路,尽管如此,如艾芜自己所言,“这时,我对文学还是注重内容,不留意文体和描写的”。④1931年,艾芜在上海偶遇沙汀,之后在两人同住的期间,两人“不断地讨论、阅读契诃夫的小说(赵景深译本)、莫泊桑的小说(李青崖译本)、屠格涅夫《猎人日记》(即《猎人笔记》,耿济之译本)等等”。④

截至1935年底8单篇的《南行记》刊印之时,艾芜的文学创作翻开了新的一页。建国后周良沛为艾芜《南行记》的《书前》所作的序文中,对单篇《山峡中》 则认为“是篇‘技艺圆熟的作品’,对于还没有多少创作经验、属于试笔阶段的艾芜,短篇人物、故事的完整、结构的匀称,是熟读了不少名著,是可以大段大段背诵《猎人笔记》的回报”。⑤它一共8个单篇,均为游记式的短篇传奇小说,以作者个人亲身流浪生活为蓝本,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滇缅边地生活图景。

卡顿认为:“文体是散文或诗歌殊的表达方式。文体分析包括考察作家的词语选择,他的话语形式,它的手法(修辞手法和其他方面的)以及他的段落形式――实际上即他的语言和使用语言方式的所有可能的方面”。⑥文体就是文学作品的话语体式,是文体的结构方式。文体是一个揭示作品形式特征的概念。小说的结构形式、叙述方式和语言传达都被认为属于小说文体研究的范畴。以下从叙事结构进行分析。

在普罗普的代表作《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提出叙事功能是叙事结构的基本要素,正是叙事功能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结构类型。⑦他全面梳理了俄国民间故事,归纳出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今天套用此法,可以发现《猎人笔记》和《南行记》中,由于两个文本叙事功能的相似性,也导致了叙事结构的类似。

《猎人笔记》有着明显的叙述分层,在文本当中,叙事结构的层面可以从文本中分离出来。它以猎人的游猎为主线,以接触到的人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里面通常都会有一个故事,但作家又没有刻意追求故事的曲折和完整,故事仿佛是作家漫不经心地讲出来;它里面都有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但似乎是作者顺手牵进来的,而且作者并没有对他们的形象进行精雕细刻,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猎人笔记》根据各篇章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两个类别。这一类(《泉》、《塔佳娜・鲍利索夫娜和她的侄儿》、《两地主》、《列别强》、《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孤狼》、《里郭甫》、《霍尔和卡里内奇》、《歌手》、《活尸首》、《车轮子响》、《叶尔莫来和磨坊主妇》、《事务所》、《白净草原》、《幽会》)该类故事开始的“最初情景” 是一段抒情性的风景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如《叶尔莫来和磨坊主妇》最初情景讲的就是太阳落山前树林间的色彩和气息,这是作者在“守击”时观察到的美妙情景。

紧随“最初情景”就是下述功能:

(1)介绍游猎过程中主人公的姓名、身世或某一家庭的各个成员等等。在《叶》篇中,介绍叶尔默莱的外貌、打扮、它的猎狗华列特卡和自身的古怪特性。

(2)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或者是通过他而引出的他人的故事。通常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主人公自己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或者是叙述者“我”在偷听的状况下听到了有关主人公的故事。在《叶》篇中,“我”和叶尔默莱夜宿于磨坊主的干草棚时,“我”小寐期间,听到了叶尔默莱和磨坊主妇的对话。由于对话,叙述者才又道出磨坊主妇与其前主人夫妇的故事。

第二类的篇目有:《县城的医生》、《我的邻居拉其洛夫》、《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总管》、《事务所》、《死》、《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且尔托泼哈诺夫和聂道比斯金》、《且尔托泼哈诺夫的末路》。

这些篇目则以讲述故事为主,最初情景都是开篇就交代人物的全貌、职业、婚姻、爱好等等。作者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除了作者自身能参与其中之外,通常还会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牵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如《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我”最初到富裕地主亚历山大的村庄里做客,作者介绍了宴会上的形形的人物形象和举止。晚宴结束到就寝时间了,同住的房客“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家世、求学、婚姻……《县城的医生》的体例和这篇也非常的相似。

《南行记》篇目众多,依据表现出来的文体特征,划分为两类:《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乌鸦之歌》、《松岭上》、《边寨人家的历史》、《野樱桃》、《群山中》为第一类;第二类有:《在茅草地》、《洋官与鸡》、《我诅咒你那么一笑》、《我们的友人》、《我的爱人》、《森林中》、《左手行礼的兵士》、《快活的人》、《流浪人》、《荒山上》、《月夜》、《瞎子客店》、《山中送客记》、《偷马贼》、《私烟贩子》、《寸大哥》、《玛米》、《卡拉巴士第》、《海岛上》、《红艳艳的罂粟花》。

第一类作品表现出强烈主观意绪色彩,有“写意”小说的特色。艾芜散记式的小说是一种主要通过对事件过程的讲述,利用自身的内容特征传递叙述者某种情调或意绪的小说。它将叙述者的情调或意绪潜藏于事件的讲述中,利用讲述的“行进”逐渐“发散出来”。往往是借助于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描述以及对某一人物或道具的刻画,制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在具体的描写对象中寄托其情调或意绪。这类小说写法上的特点是:一,具有一定的事件过程;二,在对事件的描述过程中抓住某一特定的描写对象;三,描写对象具有隐喻性的特征;四,结构上具有大致的叙事框架。景色描写是其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 与《猎人笔记》的15篇随笔相对应,通常也以风景描写为开始情景,以《乌鸦之歌》为代表,小说的开头写的就是有关自然场景的描绘“林里突然起着可怕的呼啸……原是静寂的山,淡淡抹着向晚烟霭的,也在谷里反送出强烈的回声……”接着的叙事功能有如下的部分组成(以《乌鸦之歌》为例):

(1)“老汤哥”偶遇中间人(年轻猎人询问寄宿的地方)。

(2)故事某个触发点(入睡时,听到了令人惊恐的乌鸦般的叫声)。

(3)中间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同住的猎人讲述了乌鸦般叫声的发出者的故事)。

此种叙述结构均为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模式,叙事功能(2)较有深意,通常都在该环节牵出另外的故事。山峡中的老货郎的故事、松岭上一干人的故事……都是通过“老汤哥”的参与其中,以及与主人公或与主人公有关系的旁人讲述出来。

《边寨人家的历史》、《野樱桃》、《群山中》三篇,除了具有以上的叙述模式外,在叙事时间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故事时间有着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在小说的开篇叙述的是作者第二次南行的见闻,在他人重述三十年前的故事时,整个故事时间又回到解放前的边地。《边寨人家的历史》开篇叙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浪生活,一句“很多年过去了,今天重又来到这个山寨,非常想看看以前的朋友们”,故事时间指向的是1961年,当寻访到了一位老者重述当年钟家的遭遇时,时间又回到从前(30年代);民兵报告敌情打断了叙述,故事时间回到眼前。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成为“时间倒错”。⑦一般来说,越复杂的故事对自然次序的变动也就越大,为了交代纷繁的故事线索,作者就必须时而回溯往事,时而预示未来。在现代很多长篇小说和绝大部分短篇小说中都可以发现时间倒错。尽管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叙事策略,但就应用的广泛和形态的复杂而言,它仍然可以看做现代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⑧

第二类作品,在文体学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截取生活片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的描写来重现塑造,叙述事件可以根据情节加以安排,倒叙、插叙的叙述方式也加以运用。传统小说是以叙事为第一要务的,现代小说则又增加了塑造人物性格、传达主人公心绪的抒情。《左手行礼的兵士》就以左手行礼的士兵的三次敬礼和一次乞讨时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之外又插叙了两个军阀争夺地盘的大战,点明了兵士受伤的原因。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主人公“吴大经”的四个画面,结构紧凑,直接以展示型的语言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游记式的传奇短篇、作家自传性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语言的丰富和幽默,都是艾芜个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游记体小说体现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体式演变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性框架,引入了以“旅行者”的见闻为叙事结构的情节组合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采用了叙事人的限制叙事;由于上述两点变化,在叙事功能上,开始由传统小说明朗化的“讲述”向含蓄化的“显示” 转变,带来了小说叙述话语的变化。⑧我们通过叙事功能的梳理,叙事文本表达的层面上,发现《猎人笔记》和《南行记》在文体上的相似性,证明了《南行记》确实是受到《猎人笔记》影响的。

注释

① 传统文化播及的不平衡造成了地理和文化意义上的“边地”的歧义.

② 沈从文.新废邮存底・一首小诗的讨论[N].益世报・文学周报,1947-9-20.

③ 郁达夫.郁达夫文论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28.

④ .艾芜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115,159.

⑤ 艾芜.南行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8.

⑥ 卡顿.文学术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1976.

短篇小故事范文第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书像一条河,有的已经随着波浪漂流走了;有的已经失去了昨日的光彩;但有一本书却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刻在我心里,那就是《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不知怎么了,本书使我胆大了起来。以前,我一看到有人在放擦炮,我就捂着耳朵,跑的远远地。看着鞭炮有没有放了。但自从看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不再害怕了。都不捂着耳朵在看了。有时还自己放了玩玩。

我爱《三国演义》,它给了我信心,给了我优美的语言,给了我,这本书任我百看不厌,我十分喜欢它。

相关期刊更多

短篇小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市委宣传部

南方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

大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