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象推广

形象推广

形象推广

形象推广范文第1篇

一、学校形象的策划

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基于一定的价值和标准对学校经过主观努力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的认识或评价。学校形象的塑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历史形成,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如一些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面貌,为社会公众所认可;三是公关宣传,如一些建校历史不长、公众尚不了解的学校通过社会宣传,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学校进行市场推广时首先要进行学校形象策划,学校形象策划就是“在调查分析学校形象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提出学校的形象建设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与具体的策划方案的创造性活动”。学校形象策划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在调查分析学校形象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学校发展的“时”与“度”,然后制定可行的策划方案,进而塑造学校的形象。学校形象策划的方式即学校形象识别系统SIS(SchoolIdentitySystem),由学校理念识别MIS(MindIdentitySys-tem)、学校行为识别BIS(BehaviorIden-titySystem)和学校环境识别EIS(Envi-ronmentalIdentitySystem)三大系统构成,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既强调学校形象各部分要自成体系,又强调系统间的相互融合,从整体上构成学校形象体系。学校理念识别体系MIS是学校形象识别体系的灵魂部分,囊括了学校发展的各种指导思想,包括学校定位、学校使命、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等,具有导向性、渗透性和强化性的功能(如图1所示)。学校理念一旦确立,就应该成为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共同追求。学校行为识别体系BIS是学校理念识别的动态显现,社会公众把学校办学实践看成现实的学校理念,他们从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分析或判断学校理念。学校行为识别体系覆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如从学校行为的主体来看,学校行为包括校长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教师行为(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科研行为)、学生行为(学习行为、社会实践行为);从行为涉及对象的范围看,学校行为又包括对内行为(教学行为、科研行为)和对外行为(服务行为、公关行为)。学校环境识别体系EIS是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静态部分,是学校的表层文化,是反映学校理念与行为的学校全部外在形象的总和,包括视觉识别体系、听觉识别体系和嗅觉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布局、校园建筑造型及色彩、校园绿化面积、楼内和室内装饰装修、校内指示标志、教学设备等,听觉识别体系包括校歌、校园广播、课间音乐、上下课铃声等,嗅觉识别体系涉及的场所有楼道、操场、厕所、食堂、教室、宿舍等。学校形象是学校理念识别体系、学校行为识别体系、学校环境识别体系三大系统的总和(如图2所示),其中,学ZHIXIAOFANGLUE治校方略校理念识别体系是核心,对学校的形象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学校行为识别体系是学校理念的动态表现,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行为反映;学校环境识别体系是学校形象的静态表现,是学校理念的外部反映。如上海市实验性示范高中七宝中学提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个理念,学校在人文课堂建设、感恩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管理、艺术体育等方面积极挖掘人文教育资源,通过狂欢节、体育节、感恩节、爱生节、读书节、班主任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主题文化节日以及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学校环境识别系统方面,校园内道路宽敞整洁,教学楼和行政楼的走廊上悬挂着世界名画和先哲、伟人、科学家的语录,教学楼前的路命名为“院士路”,教学楼后面的路命名为“学子路”,教学楼东面的路命名为“奥运路”,教学楼西面的路命名为“科教路”,体育馆命名为“国团馆”,校园荷花池命名为“自清池”。校园文化中的这些显性因素为学校形象的市场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学校形象的推广目标

推广目标即学校期望通过市场推广得到的结果,常见的推广目标有需求导向目标、教育导向目标和形象导向目标,其整体目标是影响学生家长和学生的行为、知识或态度,表1和表2列出了这些目标的类型、目的、期望值、信息以及各自的实例。如果学校希望影响学生家长或学生的行为,就应确立需求导向目标,并基于此目标策划用以劝说学生家长或学生购买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的推广方案;如果学校希望宣传学校某些感性方面的事情,就需确立教育导向目标,并基于此目标让学生家长或学生了解有关学校、学校服务或者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果学校希望影响学生家长或学生的态度,就需要确立形象导向目标,帮助学生家长或学生认可学校及其所提供的服务。

三、选择学校形象的推广方式

形象推广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丽江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3302

1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基本理论

1.1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

国外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Lawson & Baud-Bovy把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为个体或群体对特定客体或目的地区域的所有知识、印象、偏见及情感思想的表达。国内关于旅游地形象的定义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在《旅游词典》中旅游形象是指印象和期望;从旅游地角度来讲,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或评价。国内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张建忠(1997)认为理解旅游区形象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黎洁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认为构成要素应该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状况、基础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设施等。

1.2旅游地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从目的地的形象构建到传播,其理论都非常完善和系统化,但是在实践方面没缺少经验。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关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是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的,缺乏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较多是描述性和个案研究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在研究的角度上分析来看,大多是从旅游企业利益、旅游地展开的,很少同时兼顾旅游者;在旅游地形象构建过程中,往往被其他典型案例的思想所束缚,缺乏创新,形象定位过于单一,没有突出特色。

1.3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与传播研究意义

研究城市旅游构建与传播的情况,能够全面了解丽江市旅游形象构建与传播的效果,分析丽江市旅游形象在构建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欠缺,从而找出更具有鲜明特色、更能聚拢人气的旅游形象定位。构建良好的丽江市旅游推广系统,减少该地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时的盲目性,更好的将丽江市鲜明的旅游形象推广出去。降低该市推广时的营销成本,提高丽江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丽江市的影响力,并增强它的内聚力。

2丽江市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基础研究

2.1丽江市旅游形象的定位

丽江市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发展速度很快。从1986年到2008年间,丽江古城分别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最新锐城市”、“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青年人最喜爱的十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02年,曾有学者从丽江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发,将丽江市定位为“丽江―永远的世界遗产”。这一定位突出了丽江是世界遗产这一形象,点明了丽江的世界性特征。但是按照李蕾蕾的观点一个好的旅游形象的定位应该同时兼容三种旅游形象的特征。现在丽江旅游形象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世界遗产这一特征,该地的旅游形象应该囊括民俗文化、建筑艺术、宗教文化等多种特征,所以“丽江―永远的世界遗产”这一定位不能完美的诠释丽江整体形象的精髓。2006年,丽江市委、市政府联合南开大学城市品牌研究课题组结合丽江城市文脉,确定了“天雨流芳,梦幻丽江”的城市品牌形象。“天雨流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将古人的教诲与现代人对知识的追求相结合,很好的体现了丽江古今融通、天人对话、诗书气质浓郁的城市气息。而“梦幻丽江”是对丽江作为一座浪漫、悠闲爱情之都的完美阐释。

2.2丽江市旅游形象的传播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商业传播和大众传播。商业传播的受众人群是明确的,有明确的旅游传播信息;而大众传播没有明确的受众,也没有明确的旅游推广信息。丽江市作为享誉海内外盛名的旅游城市,其目前的旅游形象传播途径主要有:

(1)电视广告:丽江曾在2003、2004年与某一媒体合作拍摄了丽江系列纪录片,但是并没有正式的宣传片来对丽江市整体旅游形象进行传播与宣传。

(2)旅游门户网站:为丽江旅游网。并且首页上端循环播放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玉龙雪山、泸沽湖等几大旅游主打产品图片及近几年所获称号,并提供最新旅游形象片视频播放。

(3)旅游节事:节事活动是规划者试图创造一种节目或庆典的氛围以吸引更广泛的关注、甚至形成一种传统。如白族火把节、纳西族棒棒节、摩梭人转山节等。

(4)第一印象区: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都是旅游城市第一印象的重点区域。在丽江古城入口处,新增了一块大石和一座旅游指示牌,大石上写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此称号为2006年所得。

3丽江市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3.1定位与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天雨流芳,梦幻丽江”这一形象定位固然美妙,但仍有局限性:

(1)“天雨流芳”这一定位虽然突出了纳西文化,具备了理念识别特征,但是其视觉识别形象尚有欠缺。丽江吸引的不仅是国内游客,也有大量的国外游客。而国外游客不是特别通晓中国汉语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便不能理解“天雨流芳”这四个字的精髓。

(2)“梦幻丽江”这一主题,针对的主要是青年客源市场,主要是青年人才会有对浪漫爱情的向往,而中老年人偏重的是养生、休闲,因此中老年人这一客源市场不能很好地把握“梦幻丽江”这一含义。

(3)在进行形象定位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很多游客私底下会称丽江为“之都”、“艳遇圣地”等低俗称谓,严重影响了正面的旅游形象。

在形象传播过程中,虽然手段形式多样,但也只是多而不精,没有独特性和创新,雷同现象严重且过于刻板化。传播过程中受众人群数量较少,并且受众面过窄,仅仅局限于国内相邻省份的游客(如四川、贵州)和相邻国家(泰国、越南等)的客源市场,传播结束后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导致游客的感知度和重游率低。

3.2构建鲜明的旅游形象,采用新颖的形象传播途径

3.2.1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包容性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在对丽江市进行旅游形象定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受众导向原则。一是旅游地要把定位信息有效、快捷的出递给受众人群,二是定位信息符合旅游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旅游形象的最优组合方案,推出特色鲜明、包容性强,且被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的形象定位。

(2)差别性原则。中国旅游景区在定位过程中往往会事先参考成功景区景点的形象定位,这样虽有利于为定位时提供参考与指导,但也会造成被别人的思路或想法所束缚、所局限,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3)动态性原则。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环境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时调整形象定位,满足客源市场的新需求以做到驾驭未来,不断增加城市的新活力与吸引力。

3.2.2采用精细、新颖的传播途径,对旅游地进行推广

丽江市在进行形象推广时,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每年固定的民族节庆、旅游门票系统改革、导游培训、城市广告片的拍摄、网路旅游博客、魅力城市评比等。虽然手段和方法形式多样,但是却不够精细。比如丽江在2003、2004年虽然与媒体合作拍摄了丽江系列的纪录片,但正式的旅游形象宣传片却没有。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该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传播:

(1)形象广告策略。丽江市可以精心筛选一些最具特色的景点图片、具有鲜明特色的广告语在电视上进行宣传。可以有选择的在几个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宣传,如国际旅游宣传可以选择泰国、老挝、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电视台;国内可以选择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电视台。

(2)利用电影、综艺节目效应。利用电影和综艺节目推广旅游形象,开拓旅游市场的例子不在少数。一部《无极》让鲜为人知的香格里拉成为当今仍炙手可热的旅游热点,《庐山恋》让许多人对江西庐山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渴望,幸运的是电影《心花路放》在丽江取景拍摄,并在国内赢得了可观的票房,这无疑对丽江市旅游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很好地机遇,丽江市应该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将该市旅游形象推广至更大范围,以获取更大的成功。

(3)制作精美,醒目的纪念册和纪念品。制作画面精美,内容丰富,言辞具有吸引力的纪念册和一些能够凸显丽江特征的纪念品如挂件、玩具等。在游人结束旅行之后免费赠送或低价卖给游人,一方面使游人以后看到此物能够加深对丽江的美好印象,刺激游客再次出游;另一方面,游客可以作为纪念品转送给他人,刺激潜在游客的出游动机,间接扩大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山,王铮.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J].人文地理,2006,88(2):511.

[2]张建忠.旅游区形象建设的初步探究[J].泰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1997,(2):134137.

[3]黎洁.论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市场营销意义[J].旅游论坛,1998,(1):1719.

[4]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形象推广范文第3篇

关键词:VI;校园文化;品牌形象

1高校VI形象体系的基本含义

高校形象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形象优化与传播,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从总体上讲,在新世纪里我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充满竞争、需求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环境。高校能否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对自身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VI的导入既是全过程性的,也是全员性的。VI的导入首先从高校领导、中层干部开始,他们是高校导入和实施VI的关键力量。其次是职工和学生,学生是高校形象最真实的一个传播媒介,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将高校的形象直接传播给公众,传播给社会。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通过企业或品牌的统一化、标准化、美观化的对内对外展示,传递企业或品牌个性(或独特的品牌文化)。它包括了基础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两大部分。高校VI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基本要素系统部分。1)标志。高校标志是学院形象的符号象征,形象设计系统的核心基础。高校的标志即校徽,是以最简化的图形造型传达高校的精神内涵。2)标准字体。高校的标准字体,即在任何情况下,高校名称出现所应用的专用字体。字体的选择最好有别于电脑内通用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等),可自行设计专用美术字体,亦可请书法名家或教育界知名人士题字。总之,尽量确保字体的独特性,以此强调学院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形象;3)标准色。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并应用在所有的媒体上的指定色彩,是高校理念的象征。色彩有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和联想作用,良好的运用将增进标志形体的表达。

高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基本视觉要素的排列和组合也应适当规范。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VI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部分。基础部分在经设计审核通过后,应严格遵守,并始终贯通。这是执行VI识别系统的关键。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所有视觉识别设计都必须遵循高校理念的基本原则。

(2)应用要素系统部分。1)高校办公用品设计。 高校办公事物用品,除其实用功能外,还起着高校形象宣传的作用。如名片、信纸、信封、便笺、备忘录、资料袋、文件夹、内部档案用品、请柬、赠品、印刷出版物等办公用品。在对外交流的同时如能结合VI视觉识别系统,将能更好地将高校的精神内涵通过形象符号传达给广大社会受众。2)师生制服设计。标识识别设计是从根本上塑造、渲染、传播学高校别形象,并充分体现高校形象的统一化、标准化和正规化,保持高度的识别统一性。3)校史陈列室设计,高校校园网站建设应用。网络无疑将是未来世界最大、最快捷的大众传播媒体,是高校能够抛开地域局限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传达信息及树立形象的绝好途径。故高校校园主页的建设也要同时体现高校VI视觉识别体系。

2高校VI形象体系的功能特点

(1)识别功能。VI的开发和导入,能够促使高校树立起特有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从而提高竞争力(在生源、就业市场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使学校在公众中建立一个富有个性的识别形象。

(2)管理功能。开发和导入VI的过程,也是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并共同遵守、执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象识别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保证高校进行有效的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综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传播功能。VI的导入和开发,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并使传播更经济有效。各部门可遵循统一的设计形式,应用在各设计项目上,一方面可以收到统一的视觉识别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无谓的浪费产生倍增的传播效果,而且可以使传播的各种信息在公众中逐年累积,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目标。

3高校VI形象体系的现实意义

(1)树立高校形象意识与群体意识。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地区社会和家长的教育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要确立高校形象设计的目标与思路,就要认真分析本地区教育需求的变化,并结合高校实际发展的需要来确立。树立形象意识,将形象设计理念融入到高校日常办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院的发展过程成为高校形象不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从制定计划,到实施落实,都需要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高校形象是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它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长期积累而成。

(2)树立高校创新意识。在竞争战略中,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别具一格或差别化,如果采用差别化竞争战略,就应依靠其他多种要素乃至整体形象的差别化,这就要求有更为鲜明和具有个性化的形象设计。从社会发展需求考察,改革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形势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带动下,基础教育持续升温,高等教育空前扩展,加之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引导,人们对各级各类学校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望,纷纷将家庭积累投资于教育。由此可见,强化形象意识,优化高校形象,不论是从战略竞争,还是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各级各类学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3)打造高校品牌形象。什么是品牌形象?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在一定的知觉情境下,采用一定的知觉方式对客体的感知。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是人们反映客体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肯尼思・博尔丁在他的著作《形象》里提出,一个象征性形象“是各种规则和结构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粗略概括或标志”。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深深的吸引着消费者。引起品牌形象树立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对品牌的联想,或者说一提到品牌名消费者便会想到一些东西。这种联想使品牌形象与众多事物联系起来,驱动形象的建立、发展。高校VI体系的传播有利于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品牌感性认识,如高校品牌反映度、高校品牌注意度、高校品牌认知度、高校品牌美丽度、高校品牌传播度、高校品牌忠诚度及高校品牌追随度。

4总结

高校VI形象体系有助于推广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根据视觉识别的统一性、格调的特色性,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体现和传播了高校的人文精神、育人理念和文化底蕴等内在特征,从而营造科学、人文、生态、美观、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融洽、温馨、宽容的师生关系,达到以环境愉悦学生心情、以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的功效。从而使高校环境达到“花园、学园、乐园”的美好境界。并且它将通过个性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高校的理念和精神,塑造独具特色的高校视觉新形象,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荣.菲利普科特勒经营谋略[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佐夫.品牌营销[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形象推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牌动态化、多媒体化、MB、动态标志、动态色彩

一、品牌动态化发展的背景

早在上世纪初,品牌动态化在影视媒体中就有应用,它以电影片头和电视台标的动态展现为最初的主要形式。如1912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PictureCo.)、1923年的迪斯尼(Disney)等,这些别具新意、形色各异的动态化品牌形象用于影片播映中,为20世纪30-40年代美国黄金时代的到来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好莱坞成为国际电影中心以及世界顶级娱乐产业中心起到巨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电视、网络、手机三大网络实现横向融合,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更加倾向于数字化、动态化、实时交互的方式,从影视媒体到网页媒体,再到移动端媒体,从楼宇多媒体广告到地铁交互式广告,再到APP动画,多媒体技术与多屏幕技术为品牌内容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传播媒体与技术的革新,简单的平面印刷和静态宣传已经无法满足品牌向跨媒体平台发展的需要,如何以更适应信息时代的方式去建构,成为品牌设计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多媒体环境下呈现的新品牌,从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多种媒体融合应用的可能性和设计方向。在全球品牌的动态化发展中,创立于1998年的MB(Movingbrands)公司帮助诸多品牌在传统品牌设计基础上实现了动态化发展,成为行业先锋(MB是一家依托数字媒体平台为品牌发展提供全面服务的设计公司,现在已经在伦敦、东京、苏黎世和旧金山设有分公司)。与传统的广告设计公司或者媒体公司不同,MB秉承“Creativityforamovingworld”的理念,致力在动态世界中为品牌创建形象,把品牌的蓬勃发展建立在网络、移动媒体等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同传播之上。MB的主要服务客户有瑞士电信(swisscom)、HP、传立媒体(MindShare)、NETFLIX等。设计过程中,MB利用新技术手段,将客户、潜在用户、设计师等联接在一起,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形象的设计(主要是品牌动态形象的建构)在品牌和用户之间建立起高效、新颖、有力的沟通桥梁。由于MB独特的品牌理念,因此在公司架构上与一般的设计或广告公司也有所不同,员工来自不同的背景,拥有各种各样的技能,包括商业顾问和影视制作、文案和平面设计、声效设计等人员。

二、品牌视觉形象动态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

品牌的动态化创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影视、网络、移动端等屏幕媒体传播的新品牌。如MB为瑞士电信(swisscom)、美食地图APP“ness”以及BBCweatherwatchers等创建的以动态标志和动态色彩为主的品牌识别系统。(图1-3)另一种来自客户对传统品牌在新型媒体应用的认识变化(如nokiasiemens网站品牌,即nokia和siemens两个原有品牌基础上所做的一个网站品牌,图4)。也就是在现有V(I视觉系统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动态化、多媒体化的品牌拓展与更新。包括在原有静态标志、标准色与辅助色、标志变体与辅助图案、吉祥物等等视觉基础系统之上,通过将造型、色彩、材质等视觉要素进行时间维度的延展,听觉、触觉等媒介方式的融入,实现品牌动态化、多媒体化的演绎与传播。由此来看,动态化的过程在一个品牌的形象塑造与理念传达中成为品牌形象新的起点与衍生发展的动力。笔者以品牌动态化中最为重要且基础的标志、字体、图案、色彩等视觉要素为例,结合MB的设计进程,进行品牌的动态化设计分析。1.标志的动态化标志的动态化即动态标志(Dynamiclogos或Dynamicsymbols)。动态标志一般由图形、色彩、文字、运动、声音等几个主要方面构成。可以是标志静帧图形或者画面的连续播放,也可以是几个画面的交替变化,甚至可以依据标志的品格特性进行标志演绎。通过空间、时间、声音等多个维度,将平面标志在二维空间不能完全阐述的理念进一步表现出来。以瑞士电信swisscom品牌设计为例,该品牌为瑞士移动业务服务商,在对品牌的整体需求上,要体现瑞士地域特色与移动服务的行业特点。在标志形象的创意之初,设计者即以动态化的分析、设计模式开始创意,如何使标志形象具备“动态化”特征成为设计的出发点。标志设计以“S”和瑞士“十”字两个主体元素为创意端点,经过与瑞士电信的客户沟通,经过平面设计人员、影视设计人员从不同的时空维度、视听感受去共同创意,最终运用沿纵向轴旋转的方式作为动态化标志的脚本,并进一步完善形成完整的动态标志,以旋转产生的中间定格形象作为品牌swisscom视觉要素。这样的标志极具动态特征,在品牌网站与移动端等屏幕媒体中,标志以不断旋转的动态形式展现(图5),而在平面印刷及二维应用中,标志则以定格形象出现。瑞士电信标志形象从动态标志的定格演化出静态的品牌视觉体系,这一点区别于传统的标志设计方法。2.标志变体与辅助图案的动态化标志变体作为品牌视觉形象的另一重要元素,可以在传统的品牌视觉形象推广中,根据呈现环境与介质的不同,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对原有的标准标志进行灵活的处理和变化,从而对主体标志起到功能补充的作用。标志变体的动态化多用于品牌标志的网络端、移动端媒体推广中。比如,MB为PIR(PublicInterestRegistry)设计了网络推广形象——Enset,该形象即以一组标志动态化变体衍生而出。作为PIR(PublicInterestRegistry)这个非政府组织向网络推广的形象,在创意之初,Enset以“public”(公众)作为第一要素,以“面向公众”(Opentopublic)作为设计出发的原点(因为该组织建立了独立的博客,以这种方式推进其全球化的合作,使得所有参与者能轻松地分享见解和反馈)。在方案设计中,设计人员借鉴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参与者的建议与信息,最终的标志变体以英文、汉字等多种语言间的动态转换实现,标志形象结合了跨文化的属性,多种信息符号通过动态形式结合在一起,阐释出更加综合、全面的品牌精神。同时,以不断变化的不同民族语言符号随机组合的新形象也为Enset获得了高度识别的特征。(图6)在网络端和移动端的品牌推广中,为了进一步延伸品牌的视觉传播效能,辅助图形、辅助图案的动态化成为众多品牌视觉形象发展的一部分。以MB为瑞士电信(Swisscom)向跨媒体推出APP品牌iO为例来分析。作为一款新型工具(SwisscomiO具备免费通话、聊天、传递照片等多种沟通的功能),iO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中,保证和代表了瑞士电信(Swisscom)的发展方向和领先地位。MB在设计之初便帮助iO确定了其核心的视觉形式与理念阐释,即iO是什么。i代表“我”,O代表“我的世界”,iO则代表着个体与世界的连接。同时,设计团队将iO的视觉形式从Swisscom的主视觉中分离开,形成一个带有动感的新型标志。其中,i是静止的,代表品牌主体理念的稳定;O是运动变化的,代表品牌不断变化的生命活力。而iO中的“i”与“O”又取自于Swisscom中的字母,从而建立了与主品牌视觉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色彩设计上,MB为iO建立起具备更多可能性的色彩视觉体系:字母i是单一的白色,与造型的稳定形成统一;而字母O则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充满动态化的造型。在APP的UI设计中,iO的色彩体系得到多样化的应用,通过色彩间的渐变与标志本身的动态化形式进行了融合,衍生出诸多动态化辅助图案。这些强调色彩与动感的画面成为该品牌在终端应用中的界面、背景、动态特效等视觉图案,进一步扩展与提升了品牌推广力。(图7-8)3.品牌色彩的动态化传统的品牌色彩设计主要为基于标准色与辅助色系的色彩设定,在以屏幕媒体应用为主的多媒体环境中,随着光构成、影像设计不断介入,数字色彩、动态化色彩成为品牌推广的一种新方式。在动态环境之下,屏幕更加适合表现色光构成的影像。以色光为特征所产生的图形与色彩具有区别于印刷色彩的更加生动、奇妙的效果,色光的造型能力与色彩表现能力使得基于屏幕的数字艺术表现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动态图形中的色彩在时间拉长的图形序列中,通过色彩、图形之间的错位、透叠及变形,无论从叙事上还是视觉表现上都形成新的动态语义,表现力更加丰富。以MB为处于挪威的诺尔辰角(Nordkyn)网站VisitNordkyn所做的设计来分析:该网站以颜色来表示温度的变化,幅度由-25摄氏度至25摄氏度,以造型的变化来表示风力的变化,最终形成多种色彩与样式的多边形,使用户能够通过可视化的动态标志色彩与造型的变化快捷获知天气信息,使品牌具有更强的识别性。(图9)

三、品牌视觉形象的动态化发展展望

未来,在多屏幕、多语言通道、多点触控以及网络技术与全息技术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品牌视觉系统的动态化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构架模式。在多媒体、多屏幕的传播媒体环境之下,设计者与设计团队的任务与工作方式必将在未来发生转变。如何在借鉴传统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与多学科的整合力量,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创造出品牌构建的新方式,如何为客户在动态世界建立新型、科学的动态品牌视觉形象表达模式与体系,并通过设计使品牌与用户建立更强的情感联系,无疑将成为动态品牌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鲁晓波:“信息社会设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信息设计”,《装饰》,2001.6。

[2]张亚丽编著:《动态标志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13。

[3]梁伟:“数字时代背景下标志设计的动态化发展”,《包装工程》2011.12。

形象推广范文第5篇

一、旅游地形象概述

所谓旅游地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印象、认识与评价,是旅游地对客源市场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旅游地的象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形象的竞争。针对旅游地形象上的竞争,可以从旅游形象的识别系统来分析。它包含了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 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 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三个方面。具体来看,理念识别(MI)包括:旅游地的地格、文脉及主题形象;行为识别(BI)包括:当地居民、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的行为形象;视觉识别(VI)包括:旅游地名称、标志、徽标、标准字体、标准色以及旅游宣传口号。

在广告学研究领域,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创意观念。他认为品牌形象不是产品固有的,人们购买某种商品并不是商品本身的原因,而是他们往往习惯将产品与某种独特产品形象,如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历史等联系在一起。广告的关键任务是要为产品建立起一种独具个性的产品形象,每一则广告都应是对构成整个品牌的长期投资。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优秀且成功的广告作品。而旅游服务类产品只有在完成旅游之后才能评价其品质,属于经验性商品,这时,品牌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所以,对于旅游地品牌形象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二、阿坝州旅游品牌形象建立及推广的创新传播策略

依据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指出,传播的过程由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个环节组成。也就是说传播是一个目的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而旅游品牌形象的推广传播,也是为了打动旅游者,吸引他们到旅游地观光旅游,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如今,社会发展快速,信息已成为与物质和能量同等甚至更重要的资源之一。而要使受众准确快速地获得信息,传播渠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阿坝州旅游品牌形象推广的过程中,除把握所传递的内容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个媒介的优势进行整合营销宣传。本文通过5W模式,围绕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三个方面,结合品牌形象论的观点以及对媒体整合运用的方法,针对阿坝州旅游品牌形象的推广提出以下创新传播策略。

(一)树立对旅游品牌形象宣传的意识

在现代营销中,品牌是整个营销活动的核心。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品牌是促使购买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阿坝州的旅游进行推广宣传时,应该充分意识到旅游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从本文提到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出发,围绕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方面展开,可以有以下举措:在理念识别方面,抓住阿坝州的高原、冰川等自然地理优势,以及独特的藏羌文化,在不同季节形成相对应的主题游;在形象识别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抓好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做到规范合理化,加强景点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对当地居民加大旅游地形象建设重要性的宣传,深化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在视觉识别方面,统一设计出Logo、旅游宣传标语等,且形成系列,在视觉上给旅游者清晰统一、易于辨认的形象,以利于二次传播。

(二)推广宣传的内容应抓住当地特色

在阿坝州除了九寨、黄龙等自然遗产瑰宝以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宣传内容上,要结合阿坝州独有的特色进行宣传。阿坝州以藏、羌、回、汉四个民族为主聚居,有着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和风俗礼仪。

首先,阿坝州具有特有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传统艺术。在宗教文化方面,有祭山会、藏族的宗教舞蹈羌姆,羌族的“释比”文化等。民间传统艺术方面,除了现在被世人所熟知的藏羌锅庄以外,藏戏、格萨尔王说唱、安多藏族弹唱、南坪小调、回族花灯也是阿坝州民间艺术的瑰宝。其次,阿坝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也是民族特色之一。在阿坝州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域的服饰也有所不同。在北部安多草原牧区的藏族服饰、中部嘉绒农区的藏族服饰、东南部羌族服饰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且伴随着服饰所使用的装饰品都有所不同,这些都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民俗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羌族服饰中运用的羌绣,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在阿坝州还具有该地区独特的建筑和文化融合形式。如藏族的卓克基官寨,反映当地土司文化;羌族的碉楼,反映羌族的居住、宗教和防御文化。除此之外,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也是曾经红军长征之路的一部分,也为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要想在众多旅游地中脱颖而出,阿坝州独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都应该作为阿坝州旅游品牌形象建立时推广宣传的重点。

(三)对推广宣传媒介的整合运用

在整个推广宣传过程中,媒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全媒体传播时代。全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运用,让信息传播更迅速准确。但是全媒体并不仅为了扩大宣传渠道,而是一种细分,满足人们对信息全方位的要求。

在进行阿坝州旅游形象宣传时,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异,整合新旧媒体,达到良好的效果。居住区域、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的受众,其接触媒体的习惯也不同,除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和户外等媒体的合理运用以外,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必不可少。阿坝旅游官方网站、APP、微博、微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内容上,除了景点介绍以外,对当地文化、风俗、气候等信息都应该涵盖。利用这些数字化的平台快速便捷的优越性,及时更新相关的旅游信息,不仅使其成为旅游者对阿坝州初步了解的一扇大门,还应该使其成为阿坝旅游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对旅游者的细分定位

由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不同,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基于阿坝州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可以对旅游路线的类型进行细分,把观赏风景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以迎合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在旅游者观赏风景的同时,可以加入对当地文化的体验。如羌绣体验、民族饰品制作体验、红色文化体验、观赏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主题表演、观览当地民族特色建筑等。价格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运用不同的价格定位策略,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

(五)注重宣传效果的反馈

在传播活动中,反馈是传播最重要的目的。根据反馈,传播者能够检验传播效果,据此调整和规划目前和未来的传播行为。在阿坝州旅游品牌形象推广宣传时,应注重推广宣传的效果,让旅游者能够多渠道反馈自己的意见,以便让阿坝州旅游的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从而调整传播策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