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5C0073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1]提出“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资源,能够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化学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化学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与改进的研究日益增多。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在初高中课本中均有出现,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中有实验10-7试验物质的导电性[2],实验借助低压电源、灯泡、电极等仪器,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进行验证。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实验中有较复杂的低压电源及电极等仪器装置,且需要外接动力电源,此外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强酸强碱溶液均处于敞开体系中。这些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均有可能成为不安全的潜在因素。

对此,很多研究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研究。邵玲P[3]将6V交流电源、低压灯泡(6V 500mA)、2mol/L电解质溶液和电流表串接,通过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导电性的强弱。虽可测得各组溶液的电流,但通过弱电解质溶液时灯泡没有发亮。董金水[4]利用笔式电导率计下端伸入试液中,通过记录显示器上的数值来判断溶液的导电性。但电导率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较为陌生,还需讲解导电率计的工作原理。谭建红[5]将电源电焊奈4V,对相同浓度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进行测试,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发亮的个数来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但整个实验中所需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较多、导线过多,电路连接繁琐。陈挺芳[6]利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塑料水槽、废旧电池、旧电线等改进实验,能同时测定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该法虽然缩短了实验时间,但所需废旧电池数量较多,拆卸繁琐,处理麻烦。本文从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安全性及简易化等方面进行改进,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充分体现微型化、安全化的思想,起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 实验改进内容

2.1 实验改进方案与原理

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1)电源部分,采用普通干电池(1.5V)替代低压电源。(2)实验装置,教材中将强酸强碱溶液盛装到烧杯中,把两根电极伸入溶液中,以灯泡发亮来证明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本实验是将拉直的回形针蜡封在输液管两侧充当电极,将不同待测溶液注入到输液管中,以音乐芯片替代灯泡。整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合上开关后整个装置形成闭合回路,当有电流通过时,音乐芯片会发出声音。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也不尽相同,因此可借助音乐芯片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3)利用手机下载的测声软件对声音大小的分贝值进行测定,为实验讨论提供了定量化的参考。

2.2 实验用品

仪器:音乐芯片(取自荷花生日音乐蜡烛)、输液管、回形针、蜡烛、注射器、干电池(1.5V)、智能手机(用其测声软件)

药品:NaOH溶液、Ca(OH)2溶液、NH3・H2O溶液、HNO3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蔗糖溶液(浓度均为1mol/L)及自来水、蒸馏水和无水乙醇

2.3 实验操作步骤

(1)智能手机联网后,打开“应用宝软件”,在搜索框内输入“分贝仪”,搜索结果中有很多免费的小软件可供下载使用。本文选择“分贝计(Sound Meter)”软件下载并安装使用。

(2)截取输液管,将回形针用蜡封在输液管两端。用注射器吸取10mL不同待测液从输液管支管处注入。

(3)将手机放置在距离音乐芯片1cm处,打开手机中“分贝计”软件,连接闭合回路,测量三次,记录数据。

(4)依次对其他几种溶液、液体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定。记录数据,比较各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2.4 实验分析与结果讨论

不同溶液、液体的导电性实验结果列于表1中。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NaOH溶液、Ca(OH)2溶液、HNO3溶液、H2SO4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的导电性较强或强,声音分贝值分别在27~38或42~50分贝,故强碱、强酸及大多数盐通常为强电解质。

(2)NH3・H2O溶液、CH3COOH溶液、自来水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导电性,声音分贝值处于15~27分贝之间,小于强电解质溶液的分贝值,所以弱碱、弱酸及自来水导电性较弱。

(3)蒸馏水、乙醇溶液、蔗糖溶液的分贝值均为0,故蒸馏水、绝大多数有机物导电性极弱。

2.5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进行实验,将化学和手工制作结合在一起,无形中体现了实验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与实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用普通干电池替代低压电源,体现了安全化思想,简化了实验,方便组装,便于携带。

(3)将电解质溶液封闭到输液管中,能避免学生直接接触强酸强碱溶液,降低了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4)借助音乐芯片声音的大小及分贝值来判断电解质导电性的强弱,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体现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思想,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5)实验装置改进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药品用量,且能够重复使用,达到了实验绿色化和微型化的目的。

2.6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改进为“电解质”知识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

(1)组织学生实验时,在组装前要求学生穿好实验服,戴好手套、护目镜再进行实验。

(2)密封输液管端口时用到热的蜡烛液,要叮谘生小心操作,避免烫伤,待蜡烛融化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

(3)在移液操作环节,由于输液管支管较细,用胶头滴管移液不易控制溶液用量,也可用注射器来移液。

3 知识的迁移运用

浓度是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之一,从表1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浓度相同的不同溶液可表现出不同的导电性。NaOH、HNO3、NaCl与Ca(OH)2、H2SO4、Na2CO3均属强电解质,但NaOH、HNO3、NaCl溶液的分贝值小于Ca(OH)2、H2SO4、Na2CO3溶液的分贝值。原因是浓度均为1mol/L的上述各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不同,前3种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均为2mol/L;后3种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均为3mol/L。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越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越强,音乐芯片的声音分贝值越大。因此,利用本实验也可以探究浓度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影响。

4 结论

以普通干电池代替低压电源、回形针代替电极、音乐芯片代替灯泡、输液管代替烧杯的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可应用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既能作为演示实验也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明显,通过测定音乐芯片发出声音的大小可快速判断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达到实验安全化和趣味化的目的,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基本原理。联系生活的化学实验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适宜学生发展的需要,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乐趣,为学生快乐学习化学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多设计一些趣味化、环保化、安全化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爱上化学课堂和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7.

[3]邵玲P.新课程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比较实验的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279~324.

[4]董金水,闫蒙钢.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测定的简易仪器――笔式电导率计[J].化学教学,2008,(5):14~16.

电解质溶液范文第2篇

一、电解质溶液中常用的守恒规律

1.电荷守恒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的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3.质子守恒规律

质子守恒的本质是溶液中得到质子的总数等于失去质子的总数。质子就是氢离子。

二、请体会NaPO、NaHPO、NaHPO溶液中的各种关系

1.在NaPO溶液中

(1)电离及水解方程式

NaPO=3Na+PO

PO+HO?葑HPO+OH

HO?葑H+OH

HPO+HO?葑HPO+OH

HPO+HO?葑HPO+OH

(2)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C(H)+C(Na)=C(OH)+3C(PO)+2C(HPO)+C(HPO)

物料守恒:C(Na)=3[C(PO)+C(HPO)+C(HPO)+C(HPO)]

质子守恒:C(H)+C(HPO)+2C(HPO)+3C(HPO)=C(OH)

2.在NaHPO溶液中

(1)电离及水解方程式

NaHPO=2Na+HPO

HO?葑H+OH

HPO+HO?葑HPO+OH

HPO+HO?葑HPO+OH

HPO?葑H+PO

(2)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C(H)+C(Na)=C(OH)+3C(PO)+2C(HPO)+C(HPO)

物料守恒:C(Na)=2[C(PO)+C(HPO)+C(HPO)+C(HPO)]

质子守恒:C(H)+C(HPO)+2C(HPO)=C(OH)+C(PO)

3.在NaHPO溶液中

(1)电离及水解方程式

NaHPO=Na+HPO

HO?葑H+OH

HPO?葑H+HPO

HPO?葑H+PO

HPO+HO?葑HPO+OH

(2)守恒关系如下

电荷守恒:C(H)+C(Na)=C(OH)+3C(PO)+2C(HPO)+C(HPO)

物料守恒:C(Na)=C(PO)+C(HPO)+C(HPO)+C(HPO)

质子守恒:C(H)+C(HPO)=C(OH)+2C(PO)+C(HPO)

三、说明

1.三种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形式上看完全相同,因为三种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完全相同。但也有差别:在NaPO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中C(Na)大于C(PO)的三倍,其他离子浓度与此两种离子浓度小得多;在NaHPO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中C(Na)大于C(HPO)的二倍,其他离子浓度与此两种离子浓度小得多;在NaHPO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中C(Na)大于C(HPO),其他离子浓度与此两种离子浓度小得多。

2.三种溶液的物料守恒关系式只是倍数不同,倍数由化学式的关系确定。溶于水后,虽有变化,但是Na与溶液中P的总数的关系不变仍决定于化学式中Na与P的关系。

3.三种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式中:粒子种类共有六种,每个质子守恒关系式有五中。没有的是该物质直接电离出来的,这种离子既不需要得质子也不需要失质子,当然不会出现在质子守恒关系式中,例如:NaHPO的质子守恒关系式中就没有HPO。左边的是得到质子的粒子,右边的是失去质子的粒子,出现在左边或右边要与该物质直接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比较而定。例如:HPO在NaHPO溶液中由HPO失去一个质子生成的,所以出现在质子守恒关系式的左边;而在NaPO溶液中由PO得到一个质子生成的,所以出现在质子守恒关系式的右边。

四、典型习题

1.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K)+c(H)=c(HCO)+c(OH)+c(CO)

B.c(HCO)+c(CO)=0.1mol•L

C.c(CO)>c(HCO)

D.c(K)=c(HCO)+c(HCO)+c(CO)

2.25℃时,将0.01molCHCOONa和0.002molHCl溶于水,形成1L混合溶液:

(1)溶液中共有?摇?摇?摇?摇中不同的粒子(指分子和离子)。

(2)在这些粒子中,浓度是0.01mol•L的是?摇?摇?摇?摇,浓度是0.002mol•L的是?摇?摇?摇?摇。

(3)?摇?摇?摇?摇和?摇?摇?摇?摇两种粒子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01mol。

(4)?摇?摇?摇?摇和?摇?摇?摇?摇两种粒子物质的量之和比氢离子物质的量多0.008mol。

3.已知NaHPO溶液显酸性,在0.1mol•L的NaHPO溶液中,下列微粒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C(H)+C(Na)=C(OH)+3C(PO)+2C(HPO)+C(HPO)

B.C(H)+C(HPO)=C(OH)+2C(PO)+C(HPO)

C.C(Na)=3C(PO)+2C(HPO)+C(HPO)+C(HPO)

D.C(Na)>C(HPO)>C(H)>C(HPO)>C(HPO)

【答案】1.(CD)

2.(1)7 (2) Na Cl (3)CHCOO CHCOOH (4)CHCOO OH

电解质溶液范文第3篇

题目:将amol・L-1的Na2CO3溶液与bmol・L-1的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粒子浓度间的关系及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c(Na+)+c(H+)>c(CO32-)+c(HCO3-)+c(OH-)

B. c(Na+)>c(CO32-)+c(HCO3-)+c(H2CO3)

C. 若c(Na+)>c(HCO3-)>c(CO32-)>c(OH-)>c(H+),则

一定a

D. 若c(CO32-)+2c(OH-) = 2c(H+)+c(HCO3-)+3c

(H2CO3), 则可确定a=b.

分析:对于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与等量关系的分析,通常用三大守恒的思想去处理,即“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对此,笔者曾在《中学化学》[1]上作过归类分析。对于本题,由“电荷守恒”知c(Na+)+c(H+)=2c(CO32-)+c(HCO3-)+c(OH-),A正确;由物料守恒知:Na+的总量应介于含碳粒子之和的一倍至两倍之间,即2[c(CO32-)+c(HCO3-)+c(H2CO3)]>c(Na+)>c(CO32-)+c(HCO3-)+c(H2CO3),B正确;由假设法: 若a=b,即Na2CO3与NaHCO3 1:1组成的混合液,因CO32-的水解程度远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混合液中符合c(Na+)>c(HCO3-) >c(CO32-)>c(OH-)>c(H+)这一关系,故C错误。

本题对D项的认识,则一眼难辨,不同于一般等式关系的判断与理解,它不是“电荷守恒”,也不是“物料守恒”,那是不是就考虑“质子守恒”呢?单独考虑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有:

c(OH-) =c(OH+) + c(HCO3-) + 2c(H2CO3) …… ①

单独考虑 NaH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有:

c(CO32-)+c(OH-) = c(H+)+c(H2CO3)……②,

①+②即得出c(CO32-)+2c(OH-)=2c(H+)+c(HCO3-)+3c(H2CO3)

若能这样相加的话, D项中假定的等式就为恒等式了, 与a、 b大小无关,但现在是混合溶液,这种相加显然毫无道理,无法直接应用质子守恒。那应作何考虑分析呢?下面笔者介绍两种方法:

1 直接分析法

在amol・L-1的Na2CO3与bmol・L-1的NaHCO3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存在以下的水解和电离关系

CO32-+H2OHCO3-+OH-

xx x

HCO3-+H2OH2CO3+OH-

y yy

HCO3-H++CO32-

w ww

H2O H++OH-

z zz

为了方便,省去单位,将混合时CO32-的总浓度视为a,HCO3-的总浓度视为b,混合后设水解的CO32-总浓度为x,水解的HCO3-总浓度设为y,电离的HCO3-总浓度设为w,由H2O电离且仍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H+ 和 OH-总浓度均设为z,则不难得出溶液中 c(CO32-) =a-x+w;c(OH-)=x+y+z;c(H+)=z+w; c(HCO3-)=b+x-y+w, c(H2CO3)=y,代入D项的等式,即(a-x+w)+2(x+y+z)=2(z+w)+(b+x-y-w)+3y, 整理即得a=b, 故D正确。

2 间接推理法

套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去寻求答案:若c(CO32-)+2c(OH-)=2c(H+)+c(HCO3-)+3c(H2CO3)……①, 结合“电荷守恒” c(Na+)+c(H+) = 2c(CO32-)+ c(HCO3-)+c(OH-)……②, ①+2×②可推出2c(Na+)= 3[c(H2CO3)+c(HCO3-)+c(CO32-)]……③, 又由“物料守恒”知:c(Na+)=2a+b,含碳粒子总浓度 c(H2CO3) + c(HCO3-)+ c(CO32-)=a+b, 两项代入③即3(a+b)=2(2a+b),得a=b,D正确。

参考文献:

[1]罗华荣,彭晓玲.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与等量关系[J].中学化学,2006,(7):35~36.

电解质溶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离子浓度; 电离; 小解; 程度; 主次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42-01

一、发现问题

2007年江苏

下列溶液各微粒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溶液中

c(Na+)> c(HX-) > c(X-) > c(H+) > c(OH-)

2009年 山东济宁

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2c(Na+)=C(CH3COOH)+C(CH3COO-)

2009年 江苏镇江

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KX混合溶液中

2c(K+)=c(X-)+c(HX)

D、PH=3的一元酸HX和PH=11的一元碱M OH等体积混合

c(M+)=c(X-) > c(H+)=c(OH-)

二、分析问题

复杂问题总是由若干个简单复合而成的。离子浓度的比较不出以下三种简单的知识原型。

1.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影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

2. 可水解盐溶液中水解影响离子浓度相对大小

3. 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双重影响

如: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CH3COONa分别由电离、水解影响。

(1) CH3COOH溶液中

据CH3COOH H++CH3COO-

有c(H+) >C(CH3COO-) >c(OH-)

(2)CH3COONa溶液中

据CH3COO-+H2O CH3COOH+OH-

有c(Na+) > C(CH3COO-) >c(OH-) >c(H+)

(3)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H3COOHCH3COO-+H-①

CH3COO-+H2OCH3COOH+OH-②

①式发现造成C(CH3COO-)增大,②式进行造成

c(C3H3COO-)减少,我们知道此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

C(CH3COO-) >c(Na+) > c(H+) > c(OH-)

可见,当溶液中只存在弱电解质电离因素时,总是c(H+)(或c(OH-)) >C (酸根)(或C(弱碱阳离子)

当溶液中只存在水电解盐因素时,总是C(未水解离子) > C(水解离子)>c(H+)(或c(OH-)

当溶液中水双重或多重因素影响时,以影响的主次为判断的依据。

由此,我们来分析向10mL、0.1mol/l盐酸中逐渐加入0.1mol/l氨水的过程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情况如下表。

相同条件下,此过程适用于所有弱酸(碱)与强碱(酸)的中和的应,如上表滴加次序:

(1)为抑制水解(2)为水解(3)电离与水解相互抑制(抑制程度相同)(4)为电离、水解相互抑制(一般以弱电解质电离为主)(5)为抑制电离。

综上所述,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比较,其复杂性在于双重或多重因素影响,根据辩证法,只要我们抓住矛盾的主次,影响的主次,问题的解决会趋于明析性、层次性、规律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选修4》.

[2]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师用书.

[3] 分析化学.高教出版社.

电解质溶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 酸溶液 碱溶液 盐溶液 计算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26-01

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简称c水(H+)]和水电离出的OH-浓度[简称c水(OH-)]的计算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对“酸、碱、盐溶液对水的电离的影响”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此知识往往混淆不清,下面就其规律进行总结并例析。

一 酸溶液

规律:由于酸溶液中的OH-只由水电离出来,而H+既有水电离出的,又有酸电离出的,且主要以酸电离出的H+为主,所以计算规律为:

例如:25℃时,0.01mol・L-1的H2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A.0.01 mol・L-1 B.0.02 mol・L-1

C.1×10-12 mol・L-1 D.5×10-13 mol・L-1

解析:c水(OH-)・c酸(H+)=Kw,即c水(OH-)・0.01×2=10-14,c水(OH-)=10-14/0.02=5×10-13 mol・L-1,c水(H+)=c水(OH-)=5×10-13 mol・L-1,故选D项。

二 碱溶液

规律:由于碱溶液中的H+只由水电离出来,而OH-既有水电离出的,又有碱电离出的,且主要以碱电离出的OH-为主,所以计算规律为:

例1:常温下,0.0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为( )。

A.10-9 mol・L-1 B.10-5 mol・L-1

C.10-12 mol・L-1 D.0.1 mol・L-1

解析:c水(H+)・c碱(OH-)=Kw,即c水(H+)・0.01=10-14,c水(H+)=10-12 mol・L-1,c水(OH-)=c水(H+)=10-12 mol・L-1,故选C项。

例2:25℃时,pH=9的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_____mol・L-1。

解析:碱溶液中的H+是由水电离出的,c水(H+)=10-9 mol・L-1。

三 盐溶液

一般而言由于盐溶液中,H+、OH-均由水电离产生,所以其c水(H+)与c水(OH-)的计算由盐溶液的酸、碱性决定,规律总结如下。

1.显中性的盐溶液

规律:c水(H+)=c水(OH-)=

例如:100℃时(Kw=10-12),CH3COOH4溶液中c水(H+)= mol・L-1,c水(OH-)= mol・L-1。

解析:CH3COOH4溶液显中性,c水(H+)=c水(OH-)

= = =10-6 mol・L-1。

2.显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

规律:理论上说c水(H+)=c水(OH-),但由于离子水解,结合了部分水中的H+或水中的OH-,使得剩余的c水(H+)≠c水(OH-)。因此按以下方法计算:

pH=a

说明:由于NaHSO4、NaHCO3(HCO3-的电离大于水解)等盐溶液虽然显酸性,但H+是有盐本身电离出的,应按酸溶液的规律计算。

例1:求25℃时,pH=4的NH4Cl溶液中c水(H+)与c水(OH-)。

解析:pH=4,c水(H+)=10-4 mol・L-1,c水(OH-)=Kw/c水(H+)=10-14/10-4=10-10 mol・L-1。

例2:100℃(Kw=10-12)时,求pH=7的CH3COONa溶液中c水(H+)与c水(OH-)。

解析:pH=7,c水(H+)=10-7 mol・L-1,c水(OH-)=Kw/c水(H+)=10-12/10-7=10-5 mol・L-1。

例3:25℃时,在1L的pH=10的Na2S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是=__mol・L-1。

解析:显碱性的盐溶液,pH=10,c水(H+)=10-10 mol・L-1,c水(OH-)=Kw/c水(H+)=10-14/10-10=10-4 mol・L-1,n水(OH-)=1×10-4=10-4 mol,n电离(H2O)=n水(OH-)=10-4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