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如歌

人生如歌

人生如歌范文第1篇

一、爱心――让小苗在爱的阳光中茁壮成长

学生(受教育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人性光照的成长者。缺乏了富有人情味的抚爱,血肉之躯便会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甚至会有“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只有富有人性,人情和爱心的教育(教育者),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著名作家丁远峙在其著作《方与圆》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出于一时的气愤对他的母亲喊到他恨她。然后,也许是害怕惩罚,他就跑出房屋,走到山边,并对山谷喊到“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接着从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小孩有点吃惊,他跑回屋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母亲把他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位小孩照他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

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想要别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别人的朋友。心要靠心来换,感情只有用感情来搏取。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早早到校,站在教室门口,用慈祥的目光、和蔼的语气,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让学生没进课堂就己感受到教师的默默爱心。我们不仅在生活中、学习上给学生关爱,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用和蔼慈祥的语气和目光呵护“春天的希望”,让学生沐浴在人性的阳光里,感觉爱的温暖与可贵。

二、耐心――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

强烈的自尊自信,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不断进取。这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既是一种强大的内部驱动力,又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它能使人燃起智慧的火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去完成各项任务,去创造发明。自尊自信,催人自强不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只有自尊自信的人才能不怕挫折,鼓起生活的风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战胜挫折和失败,享受成功的喜悦。自尊自信的人,知道尊重他人,有做人的美德,知荣辱,讲自爱,有着强烈的荣辱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鞭策自己,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而求学阶段,随着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学生知识和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对人对事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渐渐地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性格。这正是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性格形成时期。孩子如璞玉,需要耐心雕琢,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那可真的毁了孩子的前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与教师:第一、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有发展的眼光,切不可以偏概全,轻易否定。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从不放弃一个学生。更重要的是找到其“闪光点”切入口,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其优秀品质。第二,按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办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进程中的启蒙者,促进者。而启蒙教育的前提,必须合“其意”,这就是要尽可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尊重他们的兴趣,尽可能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写周记,小论文,和学生交朋友,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兴趣,“对症下药”,引导他们逐步培养其优秀品质,学好文化知识。利用学校、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用雷锋、邓亚萍等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良好性格;利用学习生活中发生在学生中的事例,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明事理,从而加强自我教育,塑造良好的品格。第三,加强班集体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使学生置身于集体的监督之中,在集体中获得精神力量,接受监督和帮助,树立自尊和自信。

处于生长中青少年,他们的个性特征决定了他们时常出现不足和失误,这就需要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学生一道分析原因,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从而使受教育者改正错误,树立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规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尽管小苗的茁壮成长,需要爱的阳光呵护,但是俗语说:“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现在,学生也知道,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对学生:不能打,不能骂,不能罚,更不能开除。因此,个别比较调皮的学生,就更加放肆,有的甚至公开与老师过不去,分明做了坏事,也知道错了,他就是不承认。个别学生还在老师面前放言,“你敢把我怎么样?”让老师十分尴尬。有所私立学校,星期六,老师护送学生回家。汽车上,老师给每个学生安排好了座位,可偏偏有个学生不服从安排,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骂老师:“你神经病吧?我坐哪里还要你规定!”老师气急,说:“你再说一遍!”。不料,他仍以同样的态度,用同样的语气,重复了那句话。在众多学生面前,老师无奈尴尬。

“离开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做得很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不诚实,没礼貌,不敢承担责任的学生,肯定是没有健全人格的人,将来也难以对他人、对社会做出奉献。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通过用做好事弥补过失、为学生的隐私保密等,时时处处维护学生自尊心;通过在考试中无人监考,培养学生的诚信素质;通过开展有趣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友爱精神。另一方面,根据《教育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规、条例,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对于纪律观念差、思想品德差,屡教不改的学生,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人生如歌范文第2篇

胡歌:“我只不过长得有些讨巧,似乎有那么点帅。但又是勉强冠之。原因有三:其一,喜欢笑。多情者今称之为‘花’。花者不醋,不酷者颠,颠者无智,无智者残,残岂帅焉?其二,喜欢说。多语者今称之为‘贫’。贫者不实,不实者浮,浮者无勇,无勇者虚,虚岂帅焉?其三,喜欢想。多思者今称之为‘柔’。柔者不坚,不坚者愁,愁者无志,无志者庸,庸岂帅焉?”对照着胡歌高中时期写的这段戏言,再看看现在的他,幽默与机智仍在,而邻家男孩的青涩感逐渐褪去,倒是多了几分成熟和内敛。

不可梦的梦

胡歌读幼儿园时,考入小荧星艺术团;14岁成为教育电视台《阳光少年》栏目的主持人;担任过校广播台台长、校合唱团团长、学生话剧团负责人;大学时,因扮演李逍遥而一剑成名;之后又演绎了宁采臣、董永、杨六郎、郭靖等一系列经典的影视形象……

而在一切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时,上帝却用一场飞来横祸撞碎了他的事业之梦:一起严重的车祸夺走了他好友兼助理的生命,也让他去鬼门关走了一遭。胡歌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恢复容貌,用更久的时间去重拾镜头前的自信。胡歌把这一年的生活记录了下来,并在经纪人的建议下出版了一本自传――《幸福的拾荒者》。书中有不少他在医院里病床上和镜子前的思考,有些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还有些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但是所有这些他都用轻松的口吻和幽默的文字表述,读着更让人心疼和欣赏他的坚强。

胡歌说,伤疤是一个男人的骄傲。这伤疤也让他从一个阳光大男孩长成了一个大男人。当看到当年的李逍遥和后来的宇文拓同台播出的时候,胡歌感慨道:“一睁一闭眼,相隔已八年;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逍遥文艺梦

听说过一种对胡歌的评价:胡歌演过最好的角色就是自己。这并不是出于对他工作的否定,而是对他本人的褒奖。戏里的胡歌,只是他的一部分,戏外的他才更真实、更丰富:热爱生活、友爱待人、幽默乐观、偶尔抽风、偶尔文艺……那样的胡歌似乎更值得喜欢。

工作时,胡歌总是与摄像机镜头打交道,还要对着相机镜头摆pose;生活中,他则喜欢待在相机镜头的另一侧,看取景器框住的小世界。他说:“我不会给自己规定一年要拍多少部戏,也不会为了买房子就去接戏,因为我很懒,更需要自己的生活。”所以胡歌会不时给自己放个假,陪陪父母,也会开着爱车、背着相机去自驾游。

看胡歌的文字,算得上文采飞扬,细腻善感之余还带着几分古灵精怪,被大家称作“文艺青年”,他倒是很坦诚地说:“我的文艺有一部分是拗造型拗出来的。光看文字,很多人写得比我好;光看照片,很多人拍得比我好。不过把两者结合起来,还是挺有我的风格的。”

“我希望接下来的十年能去周游世界。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如果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这辈子过得也太肤浅了。如果有机会去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的生活,等到老时,会变成一个特别有内容的、精彩的人。”胡歌的这个梦,并没有什么特别,甚至几乎人人都有,但是他接下来说的梦,却让人大跌眼镜:“等游历回来以后,我想去做一个中学老师,把个人体验跟我的学生们分享。因为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作为老师,除了传授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以吃的梦

为圆中学时的一个梦,胡歌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日式料理餐厅。鹅肝茶碗蒸是店里的一道人气菜,也是胡老板的爱。除了各式新鲜又缤纷的刺身、寿司,甜品也是一绝,其中九宫格甜品最经典,九款精致的小甜品被装在一个九宫格里,还会不时更新品种,提拉米苏、泡芙、抹茶热蛋糕、冰淇淋、布丁、杏仁豆腐等,不是甜品控都招架不住。

平日里,胡歌更喜欢发掘深藏在弄堂里的美食,有一家馄饨店,店面简陋,其貌不扬,他却心心念念,甚至大力推荐,每次去都要先点一碗凉拌的,再吃一碗热汤的,最后还要来一碗辣肉面才够过瘾。

那餐厅老板自己的厨艺如何呢?“我爸妈对我厨艺的评价就是:饿不死自己。”胡歌还笑着说自己能做一个全蛋宴,内容嘛,大家都懂的;味道嘛,只有自己知道。其实在做慈善的时候,胡歌还扑腾着捉了一只鸡,并亲自下厨给一群小朋友做了一顿还算丰盛的午餐,看着卖相还不错呢。

私底下,胡歌还喜欢吃甜品,如法式可丽饼和冰淇淋。他曾有个幻想:“把客厅当车库,把卧室当暗房,在马桶里种仙人球,在浴缸里养金鱼,冰箱里只有冰淇淋,书架上全是照相机……然后在阳台上支张床,和我的猫或狗同床异梦。”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听说我想吃娘惹菜,便推荐了离娘惹博物馆不远的小姑娘惹餐厅。从艳阳下走进餐厅,一杯酸柑薏米水顿时让人感到通体舒畅。娘惹菜中的炸五香和大量使用红葱头是典型的闽南味,各种香料植物和椰浆的使用则是马来传统。黑果鸡是一道有代表性的娘惹菜,吃的时候把煮熟的黑果取出果仁捣碎,浇上菜汤,居然是豆豉的味道,十分有趣。晶露(Cendol,也译成煎蕊或珍多)是马来西亚最畅销的冰品之一,饭后来上一碗,椰浆的香郁、绿色的清爽、红豆的甜蜜伴着冰沙的清凉,为这顿娘惹菜完美封顶。

逛逛巴刹

菜市场在马来西亚叫巴刹,在这里印象最深的是椰子作为食材的广泛应用。

在椰子的故乡,人们自然不用罐头椰浆入馔,到巴刹买现榨的才是王道。三保井永盛巴刹里不止一个卖椰浆的摊位,榨椰浆用偏老的椰子,椰肉多椰水少,和喝椰子汁用嫩椰子刚好相反。有些摊位还有椰糖出售,小圆柱状,色棕红,有椰香,喜欢自己做甜品的,带些正宗的马六甲椰糖回家是不错的选择。用蕉叶和油纸包起来的椰浆饭则是最典型的马来风味。

以椰奶、鸡蛋、糖和斑兰叶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央酱(kava,也译作咖椰酱)也是一种很有诱惑力的椰子美食。加央吐司,就是将加央酱涂抹在烤面包片上,吃起来香甜不腻,再配上一杯咖啡,早餐和下午茶两相宜,可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国民餐点。金黄色的碱水粽在闽粤台一带也很常见,本身没什么味道,吃时蘸白糖或蜂蜜,这里的人喜欢蘸加央酱,相比之下,后者的搭配确实更令人回味。

人生如歌范文第3篇

学院院长金旭如是向记者介绍:“学院是商务部直属的惟一教育培训机构,是全国商务人才和国际商务官员的重要培训基地。截至2009年底,学院共承办了120期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研修班,接待了来自亚、非、拉、欧、大洋洲1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官员。面对他们,学院的面貌不仅代表商务部,还代表中国。”

以中国形象授人以渔

当201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金旭没有和家人团圆,而是在学院和不能回家过年的员工一起度过。那天的场景让所有员工为之感动:在忙完手里的工作后,金旭带上自己的钱包,楼上楼下地,见到一位员工,就送100元钱,当作过年的红包。到最后现金没有那么多了,他就干脆找人换成零钱,“无论多少,都是我的一份心意。”之后,他又发短信给学院每一个员工送去祝福,“有的员工接到短信后不知道是我发去的,当知道后,都纷纷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表示感谢和祝福,我很受感动。”

一直以来,金旭习惯了加班,换了新单位,他依旧如此。由于学院离市区较远,有时忙到深夜,他干脆就住在学院。“有时候,夫人打电话问我,‘你还是不是家里人了’?”

近日,在为期一周的非洲法语国家部级官员贸易投资促进研讨班上,毛里塔尼亚投资促进署署长哈比比与几内亚比绍经济、计划与地区一体化部长海伦娜都表示:“中国商务部举办这样的研讨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非常注重实效。通过几天的交流与研讨,我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而且从中领悟到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并开始寻求双方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在亲眼见到中国经济的强大力量之后,已经无需更多解释,这些部长们几乎都自发地开始思考和行动。”金旭说,“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简称(AIBO)爱博学院,‘爱及天下,博学古今’是我们的院训,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代的政治任务。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援助历来是毫无附加条件的。很多来参加培训的外国官员的态度,从‘反华’变为‘知华’、‘友华’、‘亲华’,这不仅因为眼见为实,也因为被这种真诚所打动。现在,援外培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以先进的管理和教学方式,以优雅的环境,摸索出更加以人为本的培训模式,促进中外的理解与合作,共谋和谐发展。”

把干活当成艺术的“大娃”

走过工、农、兵、学、商的多种人生经历,金旭体会到“一个人的生长阅历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金旭是河南郑州人,因为从小个子高,长得壮,而被称为“大娃”。“那时,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很少顾家,我是家里男孩中年长的,所以家里的重活、累活都由,就连给姥姥穿针引线也是我。我把干活当成艺术品,要干就干好。”

1975年高中毕业后,金旭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抱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信念,下乡到位于河南关帝庙的沟赵五七农场。在农场里,他种菜、写板报,甚至为了多弄一些有机肥,半夜赶着马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城里掏厕所。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用在金旭身上再恰当不过。从小自学书法和绘画的金旭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写诗,有两首诗还入选了《河南省上山下乡知青诗集》。此外,喜欢唱歌的他还会吹笛子,《东方红》就是他的最爱。“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我都会哼唱‘东方红,太阳升……’以此来减压。”

很快,多才多艺的金旭就在农场里暂露头角,不到两个月就被调到农场场部工作。为了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农场决定从全场2300人中选两人,派往测绘单位学习绘制蓝图,并学习农业机械。金旭毫无悬念地被选中了。

“后来,我们进车间跟着师傅一起学习开机床,削铁如泥的场景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这期间,很多人都偷懒,金旭则一干就是两天两夜,中间不睡觉,一个人干10个人的活。“我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感觉自己的理想就在这里。”

回顾以往,金旭充满了温情,“儿时的伙伴,艰苦岁月中的快乐时光,父母温暖的怀抱,祖孙隔辈人的亲情……那样的日子永远不会再有重播的可能,但逝去的岁月可以帮我学会总结,学会观察,学会设计今后,避免弯路,延续人生的快乐。”

学习很疯狂的兵

1976年底,此时的金旭已经回到场部继续工作,负责看管发电机。不久,广州空军48师来招兵,当金旭得知这一消息时,报名工作却结束了。他匆忙间写了两幅毛笔字,揣在兜里,走了二十几公里路,从下午一直走到晚上七八点钟,终于找到了招兵团所在地。

看了金旭的那两幅毛笔字,听了他的简单介绍,“他们当即就决定招我入伍!还留我住下。”

第二天,金旭才得知招他入伍的是广州空军35师,而不是48师。此时48师方面得知这一消息,立刻来向35师要人,两个师都不想错过这个有文化、有特长的年轻人。“结果,广州空军35师的人干脆带上我招兵,几乎寸步不离,生怕被人抢了去。”

“每个人的命运和机会都是平等的,要用自己的努力书写自己的历史,而不是把其他因素作为自己不顺利的借口。”直至今天,金旭仍然记得与父亲的两次谈话。“父亲和我聚少离多,我们的第一次谈话是‘棍棒谈话’,因为小时候的一次贪玩忘记做作业了;另一次谈话就是在我入伍前,父亲送我几句话‘做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先吃苦中苦,后做人上人’。”这简单、朴素的道理让金旭铭刻在心。

初到部队,金旭凭借那股认真、踏实劲儿,很快就当了文书。接下来,金旭开始学习了。“每天早晨5点,我照常跑步,6点扫院子,然后吃早饭、工作,中午打球或者做锻炼飞行员的各种器材,到了晚上,为了不影响战友休息,我就蒙着被,借手电筒的光看书,半夜打开收音机,贴在耳边听《英语900句》,跟着学英语。广州的夏天非常热,我每天蒙着被,全身是汗。”

这样过了一年多,金旭终于发现了一个既不会打扰战友休息,又有灯光的地方――厕所。直到有一天,一位参谋长半夜上厕所,发现了打扮怪异、埋头苦读的金旭。这令他非常感动、非常震撼。第二天就下令“以后每天晚上都把政治部办公室的门打开,让金旭在里面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79年,金旭以高分考取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这为他以后整整26年从事商务事业掀开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让“三趟快车”家喻户晓的亲历者

1984年,金旭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堪称最热门的外经贸部(现商务部)三局,主管对英国的贸易事务。自此,他开始了长达26年为我国商务事业的发展而兢兢业业工作的历程。

1993年2月,金旭任供应港澳三趟快车办公室主任。他身着工作服上牛场、下鱼塘、进猪圈,与押运员同吃同睡。“那时,三趟快车上的条件非常差,因为是运载动物,所以车箱窗户用的是百叶窗,押运员冬天要忍受刺骨寒风,夏天要忍受蚊虫叮咬,而且还伴着动物身上的恶臭,吃着馒头就咸菜,自带的铝饭盒外要裹上几层塑料袋,以隔臭味。运到目的地后,押运员跟车立即返回,不敢去街头巷尾,也不敢坐当地的公交车,因为身上早已被熏得恶臭,几天都洗不掉。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很多押运员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金旭在感动的同时,也在心底默默地承诺:“我一定要让港澳同胞,让全中国都知道三趟快车,知道这一群人的事迹,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开始行动了。他找到对外经贸部直属媒体――《国际商报》,请记者亲身体验三趟快车的工作环境,了解这一群可爱可敬的人,进行宣传报道;奔走于各相关主管部门,请求更大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三趟快车,知道了这样一群劳动者。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作为外经贸部供应港澳三趟快车办公室主任,金旭应邀参加了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并亲自将35年风雨无阻的三趟快车介绍给了全国人民。

专门随车采访三趟快车的日本NHK电视台记者说:“三趟快车的故事感动了全世界,轰动了全中国”。

自1962年3月20日,在总理的关怀下开通的从武汉、郑州和上海驶往港澳的三趟快车,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饱含了金旭和他的同事们的艰辛努力。“这段经历令我一生难忘,让我从一个侧面亲历了香港回归的历程,也让我对外贸业务的艰辛和光荣有了切身感受。”

把工作写成诗的外交官

金旭曾历任两届外交官。1987年,到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商务处任三秘,在美丽的安卡拉渡过四年光阴;2000年2月,被派往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任商务领事(参赞)。外交官生涯是金旭生命中闪亮的回忆,这其中有快乐,也有酸楚。

在国外期间,他曾先后遭遇过两次车祸,断了五根肋骨,脑颅骨骨折,严重脑震荡。但他休息不到一周就带伤开始工作了。“我想,很少有人会经历两次死亡的考验,我是其中一个。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人生短暂,所以我告诉自己,每一秒钟都要活得坦然。”

在旧金山总领事馆任商务领事(参赞)期间,他经常应邀参加演讲或研讨会。这也是他最感骄傲的时候,因为他能自豪地、理直气壮地为中国形象做宣传,为祖国利益而奋斗。由于工作出色,金旭受到国内部门、总领事馆、当地企业和华人华侨的一致好评,被评为驻外“优秀商务参赞”。

2002年中,金旭回国任商务部美大司副司长,负责对美贸易事务。“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做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工作就够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踏踏实实,才能干出成绩。”

熟悉金旭的人都认为,他做事不极端,看事不狭隘,看人不挑剔。他说:“在社会的大学里,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学会欣赏别人,吸取别人的养分,吸取别人的经验。而且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当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时,收到的信息也是失望的。只有宽容看世界,才能活得更潇洒。”

这种生活态度也渗透于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一次,金旭陪同近30位莫桑比克部长班官员在国内考察10余天,在欢送晚宴上,金旭用葡萄牙语做了简单的演讲,令在场所有人赞叹不已。“什么事都怕有心人,我不会葡萄牙语,但是听了几天之后,就用心学会了一点。”

时隔多年,金旭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那些喜好。每次开会,他都会用漂亮的隶书或篆书空心字记录会议内容。“写空心字,要在起笔时就要想到终笔的位置。它对工作的启发就是,要兼顾好过程和结果,而且要学会关注过程的每一步。”

人生如歌范文第4篇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人生如歌范文第5篇

随着一张张可怕的的大白纸的落下,我们的心也随之绷紧了——物理考试开始了。

刚才还疾呼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女生们这时也不得不屈服于Physics的“”之下——开始抱怨为什么不出两份难度不同的试卷,因为我们万能的主上帝创造了物理能力相差很大的两类人——男和女。一个个“焦耳”、“欧姆”弄的我们“抓耳”、“挠腮”。“阿门!”小声祈祷着,发现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足以让人的心跳加快到200/分的沙沙声仿佛无数条饥饿的蚕在吞食着试卷——尽管时不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然而,无情的下课铃还是如期而至,老师更是难得做起了守时的榜样,经过一阵不可避免的争强之后,抱着卷子,撇下一屋子的残兵败将扬长而去。

一些同学开始拥向电话亭,告诉Parents“我做好准备了,也请你们做好准备吧”——男女混合双打。

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辛苦了一年的眼镜族们可要放松一下了。

只是,校方不作美,安排给我们年级的活动是篮球比赛。这不是要丢我们班这批体育的脸吗?赛前,一位同学酸酸地问道:“老师,万一一个不留神,咱们班赢了怎么办?”。老师也半开玩笑地说:“那这个星期天就不给你们布置作业了!”“Yeach!”我们有些盲目地欢呼起来——尽管写八字的笔还没找着。紧接着,我们的队员高呼着“为了一个充满蓝天白云的周末冲啊!”的口号,投入了战斗。上半场,尽管我们已超水平发挥,但仍落后几分,对手毕竟是“巨人国”公民嘛。所以,下半场我们要背水一战了。我们挑选了着名的“女高音”作为拉拉队“主唱”,队员们也使出了最漂亮动作,以至于我们几度误以为自己置身于大洋彼岸的NBA篮球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时,我们领先了一分,但球还在一群强盗手中经历着磨难。我们的80只眼睛盯住裁判的秒表,“三、二、一”,球打在了篮筐上。

我们在一阵欢呼声中懂得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想,老师也一定体会到“言多必失”的真谛了。

放学了,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