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身俱乐部管理

健身俱乐部管理

健身俱乐部管理

健身俱乐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员工价值

1、前言

健身俱乐部职场主要由教练、会籍顾问、职业经理人等职位构成,然而,在人才掌握未来的今天作为辅助职位的人力资源等其意义日趋增大。因为健身俱乐部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经验十分缺乏,所以在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上主要是依靠模仿欧美等健身市场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这些管理和经营方式并不能结合中国的人文情况。随着许多国外健身俱乐部纷纷抢滩登陆,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健身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2、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有学者在山东省、安徽省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中指出,俱乐部对潜在员工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体系。在俱乐部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学历层次在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在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中有接近九成的人的管理方是成本观念,多元化的用人观念少之又少,潜在员工培养的不足导致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方式不合理,管理者水平较低。对在俱乐部实习的学生和临时工不够重视,给予的支持过少,给不少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有学者在《山东省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中研究调查得出,大部分教练员是兼职的。九成以上的教练员变换过俱乐部,其中,变换过1-3次俱乐部的教练员占俱乐部全部教练员的三分之一。这种十分频繁的流动,使俱乐部管理混乱,对健身俱乐部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培训制度不够健全,健身俱乐部中教练员接受过1-2次培训的仅占3成,说明接受培训的次数较少。调查中发现,目前健身教练的培训与资格考核费都相对较高,真正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寥寥无几。俱乐部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恶性竞争的现象,过度的追逐利益忽视了员工的培训,这种绩效之上的发展方式不利于俱乐部长久稳定的发展。对离职员工缺乏友善的离职程序,大多离职员工对离职俱乐部抱怨居多。缺乏合理有效的离职面谈程序,人力资源部很少对离职者进行离职面谈,对离职者离职的原因缺乏有效的研究。据调查,即将离职的员工有38%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只有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但在此18个月之后有24%的人指责基层主管,只有12%的人指责工资和福利。对离职员工缺乏关系的维持,大部分俱乐部缺乏对离职员工的资料信息联系方式的存储。

3、基于员工价值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将员工在全部职业生涯过程中为企业所作的贡献定义为员工价值。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

3.1、在职员工管理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通常将在正式进入企业之后到离开企业之前的员工成为在职员工,而其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则是在职员工的价值。针对出现的高流失率的问题,导致这种结局出现原因基本是因为企业犯了以下三个错误:第一是现阶段俱乐部过分看重业绩,认为可以招揽顾客,卖出更多的会员卡,业绩较高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忽略了以人文本,员工的待遇过低,基本工资得不到保障,员工没有安全感,造成员工不断流失、流动。其次,俱乐部队新进员工缺少相应的培训,工作开始就让教练推销产品,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压力,缺少相应的礼仪、专业技能、销售的培训,公司这种急于求成的表现是的部分员工十分反感,顾客的反应只会更强烈,造成恶性循环。第三个,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氛围也不是向积极方向发展,老员工在这种绩效制的体系下十分占优势,导致新员工无法稳步提升,内部勾结严重,如教练与前台,导致新客源无法介绍到新员工哪里去,自然新员工也不会产生相应的业绩,是很多新员工都是在清闲中度过。

3.2、离职员工管理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员工正式离开企业以后到彻底退休之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是我们所说的离职员工的价值。一方面,健身俱乐部不应担心离职员工对自己的不满,而应该主动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从原因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进行及时的改善,由此,离职员工的不满其实也可以转化为俱乐部进步的动力。这些离职的员工将来还有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该健身俱乐部。即成为俱乐部的合作伙伴或者是忠实的消费群体。对于仍会在行业内发展的离职员工,凭借其对原来俱乐部的肯定与信任,很有可能会成为俱乐部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而且还会为俱乐部的改善发挥作用。由此,离职员工对俱乐部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意义上的效益不容小觑。

4、提高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4.1、在职员工管理的对策

管理者对在职员工价值管理可以侧重于内部的营销,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励他们的价值创造,而不在于制定标准化的服务要求,强调人本的观念。许多俱乐部的管理理念都是层层对上负责形成“工作对领导负责”的正三角形管理理念。本人认为管理理念应从正三角形向倒三角形转变。倒三角形是“逐层对顾客负责”的理念,形成对员工服务的文化,从而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价值观,弥补传统管理存在的不足。改变上司满意的原则,将他变为顾客满意,强调内部员工和顾客都满意的双重原则,让每个员工的服务质量由他的“顾客”作评价,而不是领导的评价。同时,在俱乐部组织中充分向下授权,降低决策层级,将决策权置于服务流程中,从而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让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激励机制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健身俱乐部同样不能没有它。健身俱乐部在制定激励机制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配合“倒三角形组织管理理念”,将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薪酬标准。二,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激励措施。不同人群的需求会不同,管理者、健身教练、普通员工的需求都不一样,要尽量细分,做到层次化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由于健身教练的工作年限具有一定的时段性,因而合理地规划其职业生涯,对于教练本人和俱乐部发展都有好处。正确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教练本人看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并对自己在俱乐部中发展的地位充满信心,把这种信心转化成良好的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对俱乐部来说,教练员的价值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教练员的频繁流动,确保人才的不流失。留住人才,就是降低成本。英派斯健身俱乐部训练总监宋杰翰算了一笔账:一个优秀教练员的流失,其成本是吸收新会员的5倍。

4.2、离职员工管理的对策

从健身俱乐部管理者的角度上,员工的离职表示着约束机制对他的终止,但是离职者仍有其对俱乐部重要的价值,离职者日后很有可能成为俱乐部的顾客、合作伙伴、宣传者等等,这些潜在的价值都需要管理者很好洞悉利用。树立“终生交往”式的用人观念、采取友善的离职程序、建立有效的离职面谈制度、维持良好而持久的关系。

5、结论

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充分开发各阶段员工的价值,是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商业健身俱乐部人力资源管理,从人本原理出发,探究员工价值所在,提出相应管理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各阶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人力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健身俱乐部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伟.试论员工价值链管理[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健身俱乐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管理状况;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111-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繁忙而高强度的工作使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求日益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体育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巨大的市场,于是很多健身俱乐部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西方国家健身房经营比我们先行,各方面自然比我们成熟。有些大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自20世纪中叶就已开始起步,至今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我国的健身俱乐部则起步于20世纪80 年代,相对国外较晚,在发展规模和管理模式上都存在一定问题。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找国内外资料分析我国健身俱乐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

(2)逻辑归纳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最终得出结论。

3 讨论与分析

3.1 我国健身俱乐部的管理现状

(1)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组建的基本态势。社区体育俱乐部和公益型体育俱乐部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组建的基本形态。所谓社区型体育俱乐部是指在当地政府部门、当地体育部门、街道居委会三重管理下的公益型俱乐部。以居委会以基本单位,三家共同投资,为居民提供健身场地。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就近组合,就地活动,便于指导,方便群众。以优良设施为基础,建立从儿童到老人、残疾人等体育爱好者都能参加的健身场地。参与者可以交纳少量的会费,以维持正常的开支。

公益型体育俱乐部(也称单位型俱乐部)利用学校、厂矿、部队、企事业单位的有利条件,发挥现有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的作用,开展本单位的健身活动。该类俱乐部大多有完善的设施,有正规的技术指导,易于进行系统地训练。

(2)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创新管理。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创新型的管理,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创新贯穿于整个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管理组织及其组成人员是创新型的,把创新作为其活动的主旋律。体育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创新管理者,掌握的创新潜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并新出自己新鲜的经验,不断提高竞争能力,通过改变组织中人员的行为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在以人为中心的健身俱乐部行业创新管理当中,管理人员通过改变人员的态度、修正行为,来提高工作绩效。创新是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保证。

(3)我国健身俱乐部提供的消费方式。目前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提供的消费方式分为会员制消费、各种培训课程和普通的日费消费。会员制是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一种主要服务方式,它是通过引导健身消费者进行长期的健身消费,而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保证的一种普通的营销方式。

3.2 我国健身俱乐部现存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国的健身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严格的体育健身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而国民对体育的消费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历史很短,经验不足,相关政策滞后。

(1)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滞后。近几年,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供群众锻炼的俱乐部数量,管理组织俱乐部的网络还未形成,全国人民参加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意识还不够,因此造成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不相应,在有关部门组织的十大城市调查中,参加健身俱乐部锻炼的仅占18%。而在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均在30%以上,这一点足够说明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脚步迟缓。

(2)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我国业余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缺乏统筹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措施:注册标准不一;缺乏必要的法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规范;收费不尽合理;一些个体兴办的俱乐部条件简陋,只要交费就可以注册,体育主管部门没有得力的制约措施。高档俱乐部占地面积过大,收费昂贵,普通大众难以问津。

(3)健身俱乐部建设不完善。健身俱乐部形式单一,规模小;管理松散,场地设施大都因陋就简,场馆的地点选择、装修档次、环境品位以及器材质量都存在问题;活动项目选择上呈单一化,而且常年不变;俱乐部之间基本处于自发封闭状态,缺乏彼此的交流与互通;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欠缺等问题。

3.3 我国健身俱乐部未来管理模式的探讨

(1)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人民大众对健康的需求心理,必然带来健康消费的新观念,体育锻炼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花钱买健康”,进行健康投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健身俱乐部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立足于俱乐部,服务于俱乐部,以此来增强自己竞争能力,以尽可能多的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消费需求。并且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提高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在运行过程中转变群众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变福利性体育为消费性体育,稳步占领健身市场。

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的加速发展为办各种新型的健身俱乐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体育政策主要是向大众提供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为目的,以商业型健身设施为活动场所,领先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运转的会员制体育健身俱乐部,它将是未来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和体育市场发展的主要依托。因此加强对该类俱乐部的管理,明确主管部门;确定体育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各自的管理职责、审批条件和经营申报注册程序;改变管理的混乱和不合理的收费现象,是这种俱乐部的主要任务。

(2)社会指导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会体育教师、教练员不同,不能用单纯学院式教学的方法从事健身俱乐部从事的指导。指导员要与不同层次的会员直接接触,因此他们不但在技术上要全面,在人格要健全,更重要的是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应由现在的管理型向技术型转变,以适应群众健身的需求。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推出的《健美操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实施方法》就是向技术型转变的良好开端。因此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员必须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持合格的等级证书才能上岗。等级证书的指导员还应利用闲暇时间按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定期进行后续培训。实践证明,有一支素质全面、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是保证俱乐部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3)俱乐部连锁经营方式。在国内,新的健身房的名字层出不穷,这也展示着整个健身市场日趋成熟的现象和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这现象却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它代表了健身房经营商业化模式中的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有的俱乐部还在计划和构想阶段,有的则可能实现了地区或跨地区的“小连锁”,但这和真正意义的连锁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还未能真正总结出广告宣传、市场推广、专业技术培训以及俱乐部日常管理的模式化程序。连锁把目前的健身房品牌化,对消费者而言,品牌意味着服务品质的保证,无论是国产还是洋品牌的健身房,都会为自己品牌的健身房一下子就会拥有拿来就用的管理经验、流程及统一的广告策划和市场推广方案、统一的员工培训等,将有效地提高各项工作专业化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质量;不同地点的俱乐部网络化分布的形式,将给消费者“通兑通取”的方便感觉,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接受健身俱乐部的又一促进。

(4)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想要消费者支付更多费用,就要提高服务质量。一些高消费会员就需要提供一些非健身性的服务。可以不定期的安排会员聚会,以达到扩大会员社交圈子的效果,也可以安排会员观看正规运动员的比赛或表演以激发健身热情;利用双休或节假日安排会员到景点旅游。

(5)进行俱乐部的电子商务化管理。健身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是必须的,而且有很多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可以借鉴。但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健身俱乐部运营的电子商务化。如果说连锁解决的是如何赶上欧美国家先进的健身俱乐部的问题,那么健身俱乐部的电子商务化解决的是,超过他们的问题。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产生了电子商务。我们要把握时代的潮流,将健身俱乐部的运营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信息时代的各种便利工具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事IT行业的工作,而这种行业的工作压力是巨大的,他们没有时间去从事健身运动,但他们对网络比较熟悉,他们是健身俱乐部所需要吸收的很重要的潜在消费者。他们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强,对健身运动的需求也比较迫切,借助电子商务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其他的人群也会考虑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健身消费。按照目前的具体情况分拣,电子商务与健身俱乐部的结合应用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它具有网络广告、网络交流、网络快递、意见征询等四方面的功能。

网络广告是健身俱乐部可凭借电子商务的网页浏览功能,在网上发播各类信息。消费者可借助网上的检索工具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而俱乐部可利用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信息量却最为丰富。网络交流可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新闻组和实时的讨论组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网上的咨询和洽谈能超越人们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谈形式。这一点,特别为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提供了有力的通信技术支持。网络的快递则可以服务已付了款的消费者应将其购买的商品尽快地传递到他们的手中。电子邮件将能在网络中进行物流的调配。而最适合在网上直接传递的产品是信息产品。如文字或图像的健身指导教材,俱乐部活动信息等。这将为提供消费者更好的服务,提高自身的信誉。意见征询能十分方便地采用网页上的“选择”、“填空”等格式文件来收集消费者对服务的反馈意见。这样使健身俱乐部的市场运营能形成一个封闭回路。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仅能提高服务的水平,更使俱乐部获得改进服务、发现市场的商业机会。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健身俱乐部发展滞后,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因此应加强俱乐部的管理,明确主管部门,加大连锁经营;根据我国国情与现状对俱乐部进行建设与管理;重视各级健身俱乐部指导员的业务培训,与国际接轨发展民族传统项目;建议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俱乐部连锁经营经验,以求进一步的发展;以健身俱乐部应用信息为平台,实施电子商务,对改善我国的健身俱乐部服务水平和提高竞争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电子商务作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时速干线,能够帮助国内健身俱乐部行业赶上国外同行,并最终超过他们。

参考文献

[1]张雪飞,叶新纲,丁锡琪.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定价与经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健身俱乐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体育消费 体育市场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当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时,体育健康消费就将开始启动。体育健身俱乐部就是伴随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启动而兴起的。平顶山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城市竞争力在河南消费前三,这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社会经济支持。然而,平顶山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状况如何?其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企业所有制和市场定位、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管理体制和人员素质又如何?本研究通过对平顶山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调研,揭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的困难。并基于此,构建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平顶山市6家有代表性的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作为调研对象。(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法,采用实地访谈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平顶山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

3.1.1 所有制结构与规模

调查结果显示:个体民营性质6家,占100%,个体民营所有制的俱乐部占主导地位符合平顶山市的特色,表明民营资本已进入体育产业。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的2家,占30%,50~100万元的4家,占60%,总体规模不大,这和俱乐部目标市场定位有关。

3.1.2 经营项目及经营状况。

从经营项目看,单一项目经营者居多。

3.1.3 消费对象的基本特征

(1)女性多、男性少。参加俱乐部的女性占被调查人数的55%,男性占45%。

(2)青年多、老年少。健身会员中青年占75%,45岁以上中年人仅占25%。

(3)学历愈高、比例愈大。大学学历的会员占50%,高中学历的会员占35%,初中及小学学历的会员各占7.5%。

3.1.4 收费方式

(1)会员制:会员制的收费方式其实是优惠制,即采用年卡、季卡、月卡。

(2)散客方式:散客的收费价格,因俱乐部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人次38――88元。

3.2 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之构建

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为依据,形成经营性、公益性、福利性不同性质的俱乐部网络,通过多元化的管理,促进健身俱乐部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2.1 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

(1)经营性商业健身俱乐部。据调查,平顶山市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在管理、规划、行业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对健身娱乐业的经营,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

(2)非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据调查,平顶山市非经营性健身俱乐部还非常单薄,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和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应鼓励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行资源共享。

(3)社区型健身俱乐部。目前平顶山市社区的小型健身场地比较充足,关键是如何组建,并以活动点较为集中的地域片为基准,组成若干俱乐部联合体,统归街道社区体协直接管理,体育部门要配合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体协的俱乐部管理给予业务上的指导。

(4)单位型健身俱乐部。目前,平顶山市单位型健身俱乐部的资源也较丰富,但没有充分利用,缺乏指导和引导。

3.2.2 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多元化

(1)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管理行业化。由于经营性体育俱乐部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来运作,并建立商业体育俱乐部体协,按行业标准来管理经营性体育俱乐部。

(2)非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管理协会化。由于非经营性体育俱乐部主要追求社会效益,又是社会团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并按自主经营,行政援助形式组建。因此,非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应以市体育局的市场处行政管理,相关体育协会,自主经营来具体经营管理。

(3)社区型健身俱乐部管理社会化。由于社区型体育俱乐部数量多,规模小,并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运作。因此,社区型体育俱乐部应由街道社区体协直接管理,居民住宅区物业、居委会按服务社会、服务全民健身的宗旨进行社会化管理。

(4)单位型健身俱乐部管理福利化。单位型体育俱乐部由行业体协直接管理,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部门做好职工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切实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 结论

基于平顶山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管理的多元化、服务的多样化,对健身俱乐部市场起重要作用,对河南经济发达地区健身市场的培育具有借鉴作用。健身俱乐部是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通过政策环境优惠化、市场管理法制化、投资经营多元化,推动健身俱乐部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翠玉.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营销分析[J].市场研究,2009(12).

健身俱乐部管理范文第4篇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过多年有志经营者的顽强拼搏,探索适合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模式,已经取得很多值得骄傲和可喜的成绩,为郑州市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富的正面社会效益。[22]

经过调查问卷中主观题的整理和调查走访发现,影响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缺乏严格统一的健身行业监管制度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同全国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一样,长期接受政府多部门管理,导致政府相关政策管理方式和条例多样,个别政府部门仅仅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并不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相关管理进行规范化和市场化的引导和监督;例如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开办要求、从业教练员的资格认证标准、健身场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等都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特别对教练员从业资格认证方面,在调查问卷中也有体现,有些健身俱乐部为了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往往利用金钱交易使得其教练员获得"国家资格认定证书",这样的情况现在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竞争现状已不是秘密。[23]

俱乐部经常会出现学员因为运动方式不当而受伤的情况,严重者更要住院治疗,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耽误了上班和学习。近年来因健身不当而受伤的案例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些伤病甚至属于职业运动员才会出现的伤病,但是现在却出现在了健身者的身上,主要原因就是健身的方法不正确,而这背后的隐患不得不让人思考。2013 年 9 月,郑州市郊外有家塑身天堂俱乐部就发生了一起消费者游泳险些溺亡的事故,当时救生员暂时离开,并未有其他救生员带班,造成安全的真空期,恰好当时被其[,!]他游泳爱好者发现并及时救起,才没能酿成事故。

事后,监管部门对该俱乐部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事故背后长期处于管理疏忽的尴尬局面。郑州市属于内陆城市,严重缺乏水资源,消费者对游泳情有独钟,以后应以此事为戒,严加管理,防范于未然。另外,根据调查,健身教练员多为两种,一是体育学院的毕业生,二是热爱健身的铁杆学员。持有此类教练员资格证书的健身教练却是寥寥可数,这就造成教练员大多通过经验来教学,而没有科学训练理论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不求甚解的态度是对健身会员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体育的不负责任。商业健身俱乐部缺乏统一严格的的行业监管制度,会增加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机率,损害俱乐部的诚信,从而间接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利于商业健身俱乐部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3.2.2 政府决策宏观调控与俱乐部经营不能协调统一的发展

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导向和政策倾斜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健身娱乐业经营的政策倾斜,经营者和投资者能够表现出极大的鼓舞性和积极性。但是从当前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现状可知,俱乐部经营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没有能够协调统一,造成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混乱,健身俱乐部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对俱乐部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俱乐部内部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规范教练员的行业队伍以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也是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这一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

3.2.3 俱乐部针对社会群体的反馈调研不足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很少能够主动的进行市场调查,不能准确摸清楚当前的市场定位,根据消费人群的需求锁定他们,并根据其消费要求推出具有针对性人群的健身套餐,市场上大部分商业健身俱乐部都属于盲目的发展状态中,导致其发展状态和盈利情况不稳定;同时在俱乐部的健身项目设置上,观念过于老化项目过于陈旧,缺乏结合时代特点的创新意识,健身俱乐部缺乏自己的经营特点,各个商业俱乐部之间的健身项目雷同率大,传统和简单的健身项目导致商业健身俱乐部自身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确立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建立差异性的竞争模式,争取做到各有所长和各有千秋,面向高中低档的消费群体能够形成高中低档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为其提供特色化和增值服务,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实际情况,健身会员的健身时间分为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健身俱乐部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保证俱乐部健身器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会员的健身效率。

3.2.4 俱乐部综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的运动健身器材存在维修和维护不及时现象,对运动场地和运动设备的消毒和清洁频率不高,加之在健身高峰时期出现健身器材使用频率较高,往往容易造成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这些都有待提升健身俱乐部的综合服务质量。

健身俱乐部对于室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目前,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很多位置选在了透气效果不是很好的建筑内,建筑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是用于健身俱乐部,因此通风设计上不满足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要求,当前商业健身俱乐部都推出有氧运动,而当很多人在室内进行健身运动而空气质量差,往往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俱乐部中的教练员有的拥有出色的竞技比赛成绩,有的有着较强的训练指导水平,但责任心普遍不够强,他们有的斜靠在器械上十分投入与会员侃足球;有的在俱乐部一角或更衣室里饿虎一样的补充蛋白质;有的只会在漂亮的女会员面前服务格外认真;还有的忘记了工作,看着壁挂电视前憨笑等等,而且这并不是个例,这些行为严重的损害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形象。

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的彼此竞争过程中,经常会犯的低级错误就是降低健身价格,甚至是在不断的降低价格的同时忽视提高整体的健身服务。无疑,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规模有大有小,新开业或者成本金额小的健身俱乐部就会利用价格低廉而尽快回收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视俱乐部自身的经营质量,这种靠低价格而忽视健身服务质量的俱乐部在营业过程中会造成各种矛盾,例如会造成会员过多场地器材根本不够用的窘境。并且价格也很难回复到正常的市场价格,时间一长,口碑下降,顾客也会远之。

3.2.5 健身教练队伍专业性不够强

根据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中拥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 65%,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总人数的

8%,这表明健身教练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虽然这是一个很乐观的结果,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这些教练员中,有的有着出色的运动成绩;有的有着高学历;有的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运动教育。 但是,真正持有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教练并不多,而且证件批复组织不尽相同,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以经验教学,缺乏理论性、科学性支持的指导现象非常普遍。

3.3 郑州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3.3.1 制定严格统一的健身行业监管制度

法律的空白和监管的缺失成为这个行业混乱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时常发生俱乐部老板卷款而逃的丑闻,因此制定严格的健身俱乐部审批机制,规范俱乐部日常经营的行为,出台俱乐部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对于俱乐部的从业人员而言,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筛选制度,制定统一的从业资格考试办法。

3.3.2 促进政府决策宏观调控与俱乐部经营协调统一的发展

体育市场管理部门应与物价部门、工商部门一起对健身娱乐市场劳务价格体系进行调研,根据健身俱乐部的规格、档次、服务质量进行星级评定和合理的价格政策。另一方面,俱乐部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建立、维持和促进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一种营销策略。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定和规律当中,政府宏观调控对其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引和促进作用,商业健身俱乐部应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适应其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对国家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同时,及时关注政府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出的相关规定,适时对自身的健康发展负责。[25]

3.3.3 增加社会群体的调研活动反馈自身不足并改进

作为第三产业,俱乐部应当以顾客的需求为最终目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调研活动,可以让管理者更准确的得到反馈意见,结合自身找出不足,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当前需求的营销策略,用创新性的思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个性。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建立差异化的竞争模式,争取做到各有所长和各有千秋,面向高中低档的消费群体能够形成高中低档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为其提供特色化和增值服务,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3.4 提高俱乐部管理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俱乐部服务质量要创造优质服务,必须是整个企业的文化,而且必须由上层开始。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员工起着榜样作用,则上行下效,推行优质服务。从管理层下手,以身作则,提高俱乐部团队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以顾客为中心,以会员需求为重点,抓住每一个服务细节,打造精品俱乐部服务。筛选俱乐部团队成员应当将责任心放在首位,用真诚和责任留住每一个顾客。同时对每一个员工进行有关服务技巧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会员满意度,了解服务质量,以便健身俱乐部针对性地改善服务与管理。[26]

3.3.5 提高健身教练队伍的专业能力

健身俱乐部管理范文第5篇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一个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系统既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健身活动机构。推广体育健身俱乐部,可以满足健身爱好者不同的体育需要,使体育健身俱乐部成为高校师生、家属和社会成员参加,并世代相传的社会体育健康活动和广泛人际交流的中心。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缓解精神压力,加强人际交往,提高社会人口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成立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当代大学生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然而,我们的传统体育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方法,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难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体现出来。俱乐部则不同,它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束缚,是具有共同兴趣、爱好、需要的学生自愿组织在一起,通过相互沟通、交往,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友谊,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提供了可能。

目前,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已不仅面向学校内部为学生服务,而且承担面向社会进行青少年业余训练,中老年的健身,国际高水平选手的训练等等;不仅研究了许多新课题,而且获得了巨大收入。国内个别高校成功案例也不少,但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并未形成广泛的学生群众体育影响力。因此,急需构建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适合国情的、多渠道发展学生个性的高校体育新模式,即成立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

二、高校成立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基本构想

(一)俱乐部性质――非营利性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应采用“非营利性俱乐部制度”,非营利性俱乐部制度在欧洲得到了很好的开展,此制度很适合公益性性质的单位、学校、实体。它成立的目的不是为高校谋求利润。虽然它会产生利润。它可以收费,在某些时期内还可能会有盈余,但这种盈余必须为其服务于公众的基本宗旨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二)俱乐部的组织管理

一般情况下,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由高校体育部或专门设立体育场馆中心组织管理工作,由负责人安排俱乐部具体工作的计划和实施,配备专业的教练、学生和后勤团队,俱乐部是一个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系统既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健身活动机构。

教练团队管理。教练团队的组成应以高校优秀的年轻教师为主,以优秀大学生为辅,以达到优势互补。

学生团队管理。招募有健身爱好和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志愿者组成俱乐部的管理团队。其优点是既节省了经费开支,又给予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

后勤保障系统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俱乐部要和后勤系统不断的协调,后勤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部门领导汇报俱乐部的发展情况及后勤保障系统存在的问题,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提高使用效率。

(三)俱乐部的经营模式

1、宣传和策划

首先,在学校显著地位摆放介绍俱乐部活动性质、课程和教师的宣传展板。其次,策划高校大众健身活动和开展健身指导性工作。包括健身舞蹈论坛、各院系的扫盲舞会、播放有关舞蹈健身的电影、举办小型比赛和表演等。最后,可以制作运行俱乐部的网页或网站,内容包括俱乐部简介、主要课程、教练团队介绍、会员信息、特色服务、最新健身动态等。与社会间形成网络连接。如在BBS上消息进行健身论坛,播放网络健身教程等等,对俱乐部的健身理念推广和品牌的形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