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年健康

少年健康

少年健康

少年健康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儿童少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这两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②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③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这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点,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并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出现匆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少年健康范文第2篇

走访专家学者,了解化纤校服的危害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中小学校使用化纤面料制作校服,有些化纤面料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2005年夏季,一天,医院来了一位身穿蓝色校服的小学生患者,孙耀东在给他诊治牙病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仔细察看,是这身化纤面料校服发出来的。孙耀东想: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期,长期穿含有有害气味的校服,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向政府反映这个情况,促进问题早日解决。

为了全面了解化纤面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孙耀东到吉林市服装学校走访。具有20多年教龄的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了解他的来意后,被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恪尽职守的精神所感动,向他介绍了相关知识。化纤织物是从石油、煤和天然气等高分子化合物中提取出来的,有些品种可能成为过敏源,一旦与人体接触,容易引起瘙痒、疼痛,产生过敏性皮炎,严重的会引发红肿或水泡。有的面料上带的静电,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引起人支气管哮喘;有的面料带有强烈的甲醛气味,会导致人头晕、咽干、咳嗽;还有的面料在摩擦中产生静电,会使人血压升高等。王老师认真地讲着,孙耀东认真地听着、记着。

孙耀东走出服装学校,来到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进一步了解市场上消费者使用化纤面料的情况。工作人员说,前不久,有关部门对1000名穿过化纤衣料的消费者做过一次调查,其中有598人在一年内皮肤有过瘙痒、疼痛、红肿等不同程度的异常感觉。通过走访专家和权威机构,他掌握了翔实的数据。

2005年12月,在昌邑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孙耀东向区政府提出了“制止有毒有害校服流入学校,保护中小学身体健康”的建议,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教育局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校长参加的校服安全工作会议,强调了一把手的责任,落实了具体措施;同时决定,由校产办专门负责全区中小学检测和统一采购,各学校不得私自采购校服。在此基础上,校产办会同市质检、环保等部门,定期对中小学校服进行检查,使校服的环保、透气等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保护了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深受广大家长的好评。

深入医院调研,掌握学生视力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近视眼发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

2008年冬,一天晚上,孙耀东偶然来到一所重点高中,走进教室,顿时惊呆了,看到的是下面一排排眼镜,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他问班主任老师,全班有多少近视学生。班主任说,你应该问有几个不近视学生。后来,他得知,这是一个重点班,全班48名学生中,有42名近视。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这个情景一直萦绕在孙耀东眼前。他想,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不保护视力,造成的伤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自己要发挥代表作用,向政府提出建议,保护青少年视力,让他们健康成长。

于是,孙耀东来到了吉林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进一步了解情况。医生听说了解中小学生患近视眼情况,立刻流露出忧虑的神情,翻开了记录本,告诉孙耀东,从门诊接诊情况看出,近年来,全市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速度快速增长,比率逐年递增。目前,小学患近视比率约占20-30%;初中约占50-60%;高中约占80-90%,有的甚至达到95%。中小学生眼睛近视,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后果不堪想象。听了医生的话,孙耀东心情非常沉重,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他又去了市内几家大医院,得到的结果和中心医院大致相同。

2007年12月,孙耀东在昌邑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向区政府提出了“预防中小学生近视,保护青少年健康”的建议。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引起了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区教育局把预防学生近视,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减轻课业负担,加强督促检查。各中小学积极落实区教育局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向学生讲解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教室采光、照明、通风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更新了设备,使近视发病率得到了有效遏制,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闲聊中发现热点,撰写取消课后班的报告

孙耀东时刻牢记代表职责,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热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履行代表职责。

2008年夏,一天,孙耀东吃完晚饭,习惯地来到小区广场,和大树下乘凉的邻居们聊天。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是中小学课后班泛滥问题。小学四年级女孩苗苗告诉大家,她每周要上5个班,英语、语文、奥数、围棋和游泳。爷爷问她累不累,她抚了抚大眼镜,无奈地说:“有什么办法呀,都习惯了。”孩子的话让孙耀东和在场的大人们感触很深。

课后班泛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教育部门采取严格措施制止,但效果不甚理想,群众仍有意见。孙耀东想:对于这个久攻不克的“顽疾”,应发挥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作用,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决定写一份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报送区人大常委会。

此后,孙耀东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6所中小学校、120名学生、60名家长进行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98%的学生参加了课后班,80%的学生一周上7个班,85%的学生都上了奥数班,95%的学生和家长对课后班既反感又无奈。通过分析,他概括出课后班泛滥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6方面的危害;提出了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严格规范教育市场,严肃查处违规人员等5项建议。

2008年12月,孙耀东撰写的“关于中小学生课后班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报到区人大常委会,为常委会依法开展对政府教育工作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少年健康范文第3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先进文化的运用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背后凝聚着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目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 

    从总体来看,青少年主流是好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他们敏捷的思维、超强的记忆和蓬勃的朝气代表着新世纪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逐步成为社会犯罪主角。并且呈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等特点,在调查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人数的38.4%,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周岁,所占比率最大的是17周岁,25岁以下青少年平均犯罪年龄为19.1周岁。 他们多是在小学、初中文化程度。

从平定范围来看,各级领导和"关工委"长期努力,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很低的,但这不能说没有问题,据我观察,在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着偏执、自私、爱慕虚荣、骄纵蛮横等性格特点,盲目崇拜西方国家、鄙夷唾弃传统美德,如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惟我独尊、惟利是图等;校园里的早恋、以及网络时代特有的网恋与随之而来的见面、同居、性乱已不是空穴来风,学生中称王称霸,合伙抢劫事件时有发生,教师稍加批评,动辄离校出走,甚至行凶杀人,去年我县某校就有此类事件发生,部分教师明哲保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比如小学生中把许多优秀文化诗篇和歌曲改的面目全非。什么"口水流下三千尺"、"处处蚊虫咬"、什么"五年级单车带女人"、什么"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要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你拉稀。我就跑,炸的校长天天四处跑"等,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青少年身上潜在的道德暗流,也是构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该防微杜渐,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青少年犯罪思索 

     1、"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氛围给青少年犯罪以潜移默化的诱导。根据调查分析,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价值观念也发生巨变,金钱至上,唯金钱是瞻等思想泛滥,并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加之一些宣传暴力的电影和文化作品的影响,导致社会规范失控,青少年犯罪上升。受"金钱"价值观和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并导致犯罪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犯抢劫、偷盗罪的未成年人则多为影视里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所诱惑,不少杀人犯纯粹是对一些影视镜头的刻意模仿,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此外,还有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玩就玩个心跳"、"过把瘾就死"等反映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浮躁心态及其他一些灰色民谣、黑话、小道消息,无不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文化氛围若得不到及时打击和控制,不仅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而且还将影响整个社会。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经济上的贫困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信心;而独生子女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性质,这种表现其实也是民主自由时代另类专制的复活;望子成龙的心态,迫使孩子从小就承受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现代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

    3、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然而受升学率的影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只抓分数、只抓优生,对后进生置若罔闻,放任自流,使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政教部门形同虚设。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更有甚者,少数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不仅没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还有一些学校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开除,将未成年人推向社会,最终使他们走向犯罪。

   4、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发生激情犯罪,后悔莫及。 

     三、防范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不良的中学生、特别是由于各种原因辍学的中学生,因此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少年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机制,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和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同时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1、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构筑社会防线。"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1)全社会的人都要有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爱心,支持"希望工程",把那些失学、辍学、生活无着落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长期关心、爱护;要加强社会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关工委、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公安部门尤其是基层派出所应与学校建立固定联系制度,经常组织民警深入到有劣迹人员出没的地段进行布控,并加大处罚力度,使不法之徒不敢、不能、不去骚扰中小学生,加强青少年易发犯罪地点的巡查, 如网吧等场所,经常性的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拍摄、播放法制录像片,举办法制图片巡回展,上法制课等形式,以案说法,以法育人,把社会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思想上牢筑青少年预防犯罪警戒线,提倡引导青少年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筑学校防线。(1)端正教育态度,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克服和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做好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不能动辄采取"劝退"和"改变环境"的做法,将他们逐出校门,而应采用教师、班干部对帮教的办法,耐心进行疏导教育,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帮其消除自卑感,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促其转变。(2)加大法律常识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比重,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计划,使中小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分辨是非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督导,通过建立"预防学生犯罪"的学校领导任期责任制,将学生违法犯罪率和辍学率、失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标准,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高全民素质,构筑家庭防线。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1)要经常性地举办青少年父母的法制学习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其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社会化奠定好早期基础;自觉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对稳定,营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这"第一学校"的作用,防止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同时还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轨、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子女树立榜样,规范和引导青少年的言行举止。(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克服和纠正简单粗暴、娇惯溺爱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懒散习惯,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风性格,对不正当的欲望和需要,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避免因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的不满和对立的情绪。要引导子女培养起正确的"交友观"。

    总之,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任务,我相信通过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少年健康范文第4篇

多年以来,学校坚持将武术特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武术特色”为龙头,确立了“以武术道德陶冶情操,以武术精神鼓舞学习,以武术训练增强体质”的办学理念。“发展武术,振兴中华”的口号也许喊得大了些,但学生们的精神劲,没有半点虚假,他们的喊声振奋人心,铿锵有力,让我们看到的更多地是希望,振兴学校的豪气在每个教师的心头升起!学校多年如一日,在稳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继承与发扬并存,开拓与创新同在,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武术特色凸显,武术特色操已享誉大江南北。

学校以伍勤老师为主汇编了“少年儿童武术操”,在一无任何样板,二无现成资料,三无技术指导的情况下,普及近千名学生,难度可想而知。伍勤及其他体育教师硬是凭着一颗热爱体育的心,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顽强的工作作风,坚持一路走来,多年如一日,终磨锋利剑。武术特色的持续发展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光靠普及是不够的,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提高,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彰显特色,重点突出。基于此,吴芳老师的武术提高队应运而生,武术提高队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精气神体现出来了,难度动作也能做到位了,渐渐有了起色,孩子们的飒爽英姿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省交通系统运动会、江苏省五台山体育馆、矿务局礼堂等,区内区外的汇演总有大彭实小武术特色的一席之地,小舞台凸显大特色。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武术课、武术操、武术组合套路、武术器械、武术大课间活动等异彩纷呈、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以武“育人”、以武“促德”、以武“增智”、以武“健身”的目标日益凸显。江苏省体卫处处长杜伟博士看了我校的武术特色操由衷地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南体教授周兵感慨的说:“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学生这么优秀,真是太难得了!”孟文砚处长激动的赞叹:“真是鼓舞人心,令人震撼啊!”《体育教学》杂志主编王子朴主任在2009年第8期卷首篇《铜山是个好地方》一文中写道:“透过有限的场地设施,穿过麦熟稻香的清新气息,孩子们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想找到一个戴眼镜的都是那么的难”。《中国教育报》一行给我校留下了“中国学校体育的亮丽名片”的留言。在武术特色的带动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均在县级各类竞赛评比中名列前茅,学校和谐,师生健康。

少年健康范文第5篇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以来的三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多数都以已婚育龄群众为目标人群,而对广大的青少年关心较少。目前,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状况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计划生育性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仍面临覆盖面狭;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因此要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有:扩大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在性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优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性健康教育体制。

【关键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作为影响未来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1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进展状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向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起步较晚。1985年7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首届性教育讲习班;1986年11月由吴阶平主持举行了全国首届性教育研讨会;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 此后,部分省市也相继开展了性健康教育工作试点。据报道,上海9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程;北京的中学为性健康教育课列出固定课时;深圳在中小学校开设了性健康教育选修课;重庆渝中区在63所中小学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涉及学生6万余名;我省温州在初二以上年级和个别条件好的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00年,中国计生协与国际组织合作,在14个试点地区开始了为期5年、旨在改善青少年与未婚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青春期教育。海宁市在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计生协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项目拓展点,重点围绕校外青少年性/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要求开展对目标人群的培训,通过提供科学知识,改变观念,提高青少年处理性/生殖健康问题的能力,增强青少年自尊、自信、积极的性别平等和基本权利意识,以及安全、健康、负责任的性/生殖健康行为能力,使青少年做到对性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迄今,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 青少年性教育存在问题

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性健康教育对象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中,主要对象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学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时间提早了近一岁,很多学生小学未毕业就出现了遗精和月经,小学高年级学生成了被忽略的对象。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更是成为被忽视的群体。

2.2 性健康教育教材少。中学课堂现有的性健康教育课本基本上只有《生理卫生》教科书,课本内容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次上,对怀孕、性生活等知识遮遮掩掩,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海宁各镇(街道)特设了“花季之友”热线及信箱、开设了“花季之友”门诊、制作“花季之友”宣传册,为广大青少年服务。

2.3 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规范。青少年一方面缺乏性知识、避孕知识以及获得相关的指导,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不能从正规的渠道得到满足,就会受到不科学的、不健康的信息误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地认可婚前、初次低龄化,从而导致婚前、意外妊娠、性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尖山新区(黄湾镇)对近15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通俗杂志、影视作品、网络、学校性教育课程、同学间交流以及其他非正规方式。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建指出,目前我国10至2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数超过3亿,但针对这一人群的性健康教育仍处在“半地下”状态。这反映出社会对性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3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扩大性教育覆盖面。积极探索幼儿期、儿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基层对外来青少年应该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3.2 多出好教材。海宁市各镇(街道)根据不同情况,制作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与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在实践中,我们引入国际通用的PLA培训方法――参与互动式培训方法,在教育中突出新的婚育观和人生观教育,传授科学、文明、健康的性/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文明新风,提高青少年的行为素质。为总结推广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经验,2005、2009年分别组织两届了主持人大赛和教育活动方案评选活动。

3.3 充分发挥媒体、网络优势。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包括生殖健康知识、性安全与性健康、艾滋病预防知识、禁毒教育等内容,使青少年及时获得科学、健康的信息,适时、适度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媒体网络氛围。

3.4 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尖山新区(黄湾镇)计生办联合计生协会结合本镇青少年的特点,精心策划教育方案,积极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让青少年在学习娱乐中受到科学知识的引导和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据2009年黄湾镇计生办青春性健康知识调查及有关统计数据与2003年项目初期相比显示,在校中学生参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比例由50%提高到90%以上,校外青少年的参与比例由30%提高到60%,认知水平大幅度提高。

3.5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课堂、镇村计生服务室的作用,营造温馨、和谐和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进一步依托人口学校、会员之家、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为广大青少年家长提供性与生殖健康资料、讲座,为青少年提供科学准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特别是从今年起将实施的《海宁市2010年学校人口与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统一开展初三毕业生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起对性与生殖健康及相关问题的正确看法和态度,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和婚育观打下基础。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转变观念是当前继续深入开展性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想教育却羞于教育,一提到性,大多数人总是持回避态度。性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还“性”自然、美好和高尚的本来面貌,坦然接纳并搞好性健康教育,以便使青少年能处理好有关“性”的问题,获得性健康知识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