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 C 语言;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31-02

0 引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其优点是运行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小,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控制。缺点是编写、调试困难、移植性差。C语言简洁、灵活、库函数丰富、调试方便、移植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为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采用混合编程。大部分程序,如界面、人机接口(外壳程序)、数据处理等用C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而某些程序,如需要缩短程序的运行时间,或需要对硬件进行直接操作,或需要利用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模块,或频繁使用的程序、或需要占用内存空间少的程序(内核程序),则用汇编编写,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1 嵌入式汇编

嵌入式汇编也称行内汇编,源程序中直接插入汇编语句。汇编语句可直接访问C程序中定义的常量、变量、函数。不必考虑二者之间的接口,方便编程。

1.1 嵌入式汇编语句的格式

格式:asm操作码 操作数[;或换行]

其中:操作数可以是汇编语句中的立即数、寄存器、表达式等还可以是C中的常量、变量、标号等。分号;是汇编语句结束符,并非注解,要用注解,用C的注解。如下例

所示。

1.2 汇编语句访问C的数据

嵌入的汇编语句可以访问C语言程序中的任何标识符,包括变量、常量、标号、函数名、寄存器变量、函数参数等。如下例所示。

1.3 汇编语言与C语言接口规则

1.4 编译过程

命令行键入命令:TCC-B-Iinclude-Llib 文件名.c即可. TCC会自动调用TASM.EXE和TLINK.EXE,并且TLINK.EXE能正确的找到需要的.obj和.lib文件,要保证TC目录下存在TASM.EXE文件。如果单步编译,可能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主要是TLINK.EXE不会自己去找.obj和.lib文件。该命令的功能是:.C编译TCC.ASM汇编TASM.OBJ连接TLINK.EXE。

2 Turbo C模块连接方式

C、汇编程序各自编程,各自编译,然后连接在一起。

2.1 汇编语言与C语言接口规则

①命名约定:汇编的名字前加一个下划线,C的名字前不加下划线(编译后内部自动加),以确保两个模块内部名字一致。

3 结语

混合编程,主要涉及接口,汇编调C的函数、全局变量。C调汇编的函数、变量。本文对此做了浅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编程语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FranklinC51编译器汇编语言结构化设计模块中断

--------------------------------------------------------------------------------

在研制单片机应用系统时,汇编语言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工具。它能直接操作硬件,指令的执行速度快。但其指令系统的固有格式受硬件结构的限制很大,且难于编写与调试,可移植性也差。随着单片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其工作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在编写单片机应用系统程序时,更着重于程序本身的编写效率。而FranklinC51交叉编译器是专为80C51系列单片机设计的一种高效的C语言编译器,使用它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而且开发出的系统易于维护,可靠性高,可移植性好,即使在代码的使用效率上,也完全可以和汇编语言相比,因此目前它已成为开发80C51系列单片机的流行工具。

1C51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

C语言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提供了十分完备的规范化流程控制结构。因此采用C51语言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程序时,首先要尽可能地采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这样可使整个应用系统程序结构清晰,易于调试和维护。对于一个较大的程序,可将整个程序按功能分成若干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对于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指定相应的入口参数和出口参数,而经常使用的一些程序最好编成函数,这样既不会引起整个程序管理的混乱,还可增强可读性,移植性也好。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C51语言的预处理命令。对于一些常用的常数,如TRUE,FALSE,PI以及各种特殊功能寄存器,或程序中一些重要的依据外界条件可变的常量,可采用宏定义"#define"或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头文件中进行定义,再采用文件包含命令"#include"将其加入到程序中去。这样当需要修改某个参量时,只须修改相应的包含文件或宏定义,而不必对使用它们的每个程序文件都作修改,从而有利于文件的维护和更新。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对于不同的单片机晶振,程序取不同的延时时间,而且可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修改延时时间的长短。对于这样的程序,可利用宏定义和条件编译来实现。程序如下:

#defineflag1

#ifdefflag==1

#definefosc6M

delay=10;

#elifflag==0

#definefosc8M

delay=12;

#else

#definefosc12M

delay=20;

#endif

main()

{

for(I=0;I<delay;I++);

}

这样源程序不作任何修改就可适用于不同时钟频率的单片机系统,并可根据情况的不同取不同的delay值,完成不同的目的。

2C51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的混合编程

C51编译器能对C语言源程序进行高效率的编译,生成高效简洁的代码,在绝大多数场合采用C语言编程即可完成预期的目的。但有时为了编程直观或某些特殊地址的处理,还须采用一定的汇编语言编程。而在另一些场合,出于某种目的,汇编语言也可调用C语言。在这种混合编程中,关键是参数的传递和函数的返回值。它们必须有完整的约定,否则数据的交换就可能出错。下面就以力源公司的10位串行A/D转换器TLC1549为例说明C语言程序与汇编语言程序的调用。

图1TLC1549管脚图

1549的管脚图和时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假定DATAOUT接P1.0,接P1.1,CLOCK接P1.2。

1549的具体特性请查阅有关资料。

例2C语言程序与汇编语言程序的调用,其子程序如下:

PUBLICAD;入口地址

SEG_ADSEGMENTCODE;程序段

RSEGSEG_AD

USING0

AD:MOVR6,#00

MOVR7,#00

SETBP1.1

ACALLDELAY

CLRP1.1

ACALLDELAY

MOVR0,#10

RR0:SETBP1.2

NOP

CLRP1.2

DJNZR0,RR0

ACALLDELAY

MOV30H,R6;A/D转换的高

;两位保存在R6中

ACALLCIR

MOVR6,30H

SETBP1.2

NOP

CLRP1.2

MOV30H,R6

ACALLCIR

MOVR6,30H

MOVR0,#8;A/D转换的低

;8位保存在R7中

RR2:SETBP1.2

NOP

CLRP1.2

MOV30H,R7

ACALLCIR

MOVR7,30H

DJNZR0,RR2

RET

CIR:CLRC

MOVC,P1.0

MOVA,30H

RLCA

MOV30H,A

RET

END

在以上程序中,函数的返回值为一无符号整型数,根据调用规则,返回值的高位必须在R6中,低位在R7中,这样才可保证数据的传递不出错。另外,在调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寄存器的入栈。这样在以后用到A/D转换时,在C语言中调用汇编语言子程序AD()即可。

3C51中断处理过程

C51编译器支持在C源程序中直接开发中断过程,因此减轻了使用汇编语言的繁琐工作,提高了开发效率。中断服务函数的完整语法如下:

void函数名(void)[模式]

[再入]interruptn[usingr]

其中n(0~31)代表中断号。C51编译器允许32个中断,具体使用哪个中断由80C51系列的芯片决定。r(0~3)代表第r组寄存器。在调用中断函数时,要求中断过程调用的函数所使用的寄存器组必须与其相同。"再入"用于说明中断处理函数有无"再入"能力。C51编译器及其对C语言的扩充允许编程者对中断所有方面的控制和寄存器组的使用。这种支持能使编程者创建高效的中断服务程序,用户只须在C语言下关心中断和必要的寄存器组切换操作。

例3设单片机的fosc=12MHz,要求用T0的方式1编程,在P1.0脚输出周期为2ms的方波。

用C语言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如下:

#include<reg51.h>

sbitP1_0=P1^0;

voidtimer0(void)interrupt1using1{

/*T0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P1_0=!P1_0;

TH0=-(1000/256);/*计数初值重装*/

TL0=-(1000%256);

}

voidmain(void)

{

TMOD=0x01;/*T0工作在定时器方式1*/

P1_0=0;

TH0=-(1000/256);/*预置计数初值*/

TL0=-(1000%256);

EA=1;/*CPU开中断*/

ET0=1;/*T0开中断*/

TR0=1;/*启动T0*/

do{}while(1);

}

在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能进行参数传递,不能有返回值。

编程语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能力;主机;COBOL

1 引言

在IT业,没有哪一款产品能够像IBM的大型主机那样拥有40年的历史,同时又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仍旧获得用户的青睐。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重要数据仍然存储于IBM大型主机之上,全世界大部分关键程序(诸如银行、航空等领域)仍然在IBM大型主机上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IBM主机在金融等重要部门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随着软件外包产业的兴起,有很多软件公司开始对外承接业务,而其中包含大量的主机软件开发需求,因此对IBM主机开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基于上述原因,IBM公司推出了“IBM主机大学合作项目”。该项目自1997年正式启动,IBM公司通过向全国多所高校免费提供IBM z系列服务器和相应资源,帮助高校进行主机系统课程建设、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

在主机系统课程中,有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COBOL语言程序设计”。该课程讲授的是一门诞生将近50年的古老语言,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必须进行探讨的问题。

2 目前COBOL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不当

学校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以语法教学为主,一般都采用课堂中讲授语法、学生堂下作业验证语法、上机练习检验语法的教学方式。该方式能够较好地讲清楚程序语言的语法,但却并不能意味着学生可以使用这些语句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得到有效提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2.2 教学内容陈旧

IBM主机已经有40年的发展历史,有过辉煌,也有过沉沦。由于其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衰退,导致国内近20年都没有较好的相关教学资料。目前的教辅资料都比较陈旧,不能反映近年来计算机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学生感觉学习内容与现实脱节,离开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又不得不重新开始培训。

2.3 综合应用能力缺乏

在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可以,编制一些简单程序游刃有余,但在做一些大型的综合程序设计时就无处下手了。学生只是掌握了语法规则,而灵活应用还很困难。

2.4 教考手段单一

目前的教学手段还主要是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作业,辅以一定的上机实习,内容也多为验证书本内容,考核仍然以笔试为主。但是有开发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查阅文档和资料,在程序编制过程中反复调试和修改才能设计出最优的软件,单靠记忆和背诵根本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所以仅仅笔试成绩优异的人并不一定能成为合格的程序员。

3 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3.1 主机COBOL语言的特点

COBOL是Common Business Oriented Language的缩写,字面意思就是“通用面向事务处理语言”。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COBOL语言是用于事务处理的。当然,COBOL不仅仅是商业数据处理的理想语言,还广泛用于数据管理领域,如它在财会管理、统计报表、计划编制、情报检索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在过去的近50年里,COBOL成了事务处理领域具有统治地位的程序设计语言。大量的语言,诸如PL1、Algol68、Pascal、Modula、C、Ada、C++都曾经被视为COBOL的挑战者,但是没有一个成功替代它。

正因为COBOL是一门古老的语言,就决定了其和目前流行的其他计算机语言有较大区别。无论是在语法还是编程方法上,都有其特殊之处。

3.2 结合主机特点,完善讲授方法

虽然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讲授经常会受到诟病,但目前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还只能是讲授。COBOL语言中比较独特之处如固定格式、各种繁多的编辑型数据类型、复杂的PERFORM语句以及独特的表(数组)处理方法等,必须进行详细的讲解,而独特的三种不同文件的处理方式也不例外。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讲解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个程序的运行方式及结果,比单纯讲解程序本身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讲授效果。如果不进行演示,学生可能会被那些和其他程序设计语言迥然不同的语法规则和处理方式弄糊涂,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3 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应该在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而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上机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从旁协助,遇到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鼓励学生在课外远程登陆到主机系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3.4 完善课程体系,推出新型课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少师生的互动,学生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实际的项目开发,缺乏对软件开发直观的认识。而引入一门新的实践型课程——“COBOL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该课程在学生学完常规课程后开出,主要不是由老师讲授,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分成若干个开发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4个人,各小组既有擅长编程的人员,又有能够上机调试和撰写文档的人员,每个小组任命一个小组长。在课堂上首先由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要开发的小型项目,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开发。

该开发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学生经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全过程,每个过程都应完成规范的文档。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小组提交的方案进行点评,以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这过程中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比较新颖的案例要予以重点讲评。

该课程的开出可以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而分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利用本课程受到IBM公司支持,我们经常请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利用IBM公司每年举办的主机软件设计大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竞赛中锻炼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4 结束语

COBOL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语言,它必将伴随IBM主机的辉煌而继续辉煌。如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推动我国软件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能与世界接轨、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编程语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汇编语言;双语教学;机器指令;程序设计方法;实践教学

目前,在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有关专业教师的关注,这不仅是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1]。我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教师在多年承担该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从2005级学生开始,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使用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讲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组对于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论证、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教学等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计算机底层语言,是软件和硬件的连接纽带。汇编语言程序存储开销小,运行效率高,它能够精细地控制硬件资源,具有高级语言无法替代的功能。从计算机教学体系上来看,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为后期开设的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向更深的计算机专业领域拓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1)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微处理器、寄存器及其功能、存储器及存储模式、输入输出设备;

② 汇编语言的寻址方式、基本指令及语言要素;

③ 分支与循环结构、子程序结构等程序设计方法;

④ 高级汇编技术如宏指令、条件汇编等;

⑤ DOS及BIOS功能调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汇编语言指令结构、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能够阅读、分析汇编语言源程序并具有编写、调试程序的基本能力。

2) 双语教学的有利条件与难点。

鉴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是训练学生利用机器指令编码,而机器指令是由CPU的指令系统决定的,其编程语言是基于英文助记符的符号语言,所以,汇编语言的编程规范与课程的教学语言采用母语还是外语无关。换言之,即使是用中文授课,学生在完成编程作业时,编码同样要采用基于英文的汇编语言源语句,从这点上看,对于汇编语言采用双语教学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实际上几乎对于所有的计算机程序语言都如此),甚至对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汇编语言指令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其实是一个有利之处。

但对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也存在着不少难点。例如:

① 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它不像面向用户的高级语言那么接近自然语言,学习汇编语言要在了解硬件的基础上,准确地使用机器指令对寄存器、内存单元、接口地址进行操作并编码。这种“软硬兼施”的前提要求,往往使初学者有畏难思想;

② 利用汇编语言编程时,为了完成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须频繁地将输入数值字符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码串转换成机器内部的二进制数值,或者将机器内部的二进制数值转换成ASCII字符串,然后通过编程进行DOS(Disk Operating System)功能调用或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功能调用才能执行输入输出字符功能。初学者理解这种转换的意义和熟悉其功能的编程大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③ 若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将使得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难度系数增加。

3) 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能否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课程组教师分析了以上利弊,认为除了在原版教材的文本学习的语言载体上增加了难度之外,其他有关专业学习的技术难点在使用中文教材时同样存在。以课程组教师多年承担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技术难点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而针对原版教材语言载体的难点,一方面由于普通高校本科二年级学生,其英语水平具备了一定的原版教材的阅读基础,另一方面,课程组也将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研究教学法并指导学生培养对原文资料的阅读和学习能力。鉴此,课程组决定从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2005级学生开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讲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这是我们对于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首次尝试。

2教材选择

选择一本优秀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自1992级到2004级学生,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的《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其作者为沈美明和温冬婵教授。这本书内容详尽、案例丰富,习题全面[2],历年来的教学效果证明它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其理论课时为48 学时。为了高效率地讲授课程内容,尽可能少地增加学生负担,我们拟定了选择英文原版教材的原则:内容精炼、重视例证教学、课后习题丰富。并且,考虑到个别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有一个逐渐过渡的学习过程,教材最好有相应的中文译本。

在参阅多本原文教材后,课程组重点讨论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的原版教材《80x86 Assembly Language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其作者为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Richard C. Detmer教授。此书的中文翻译版教材也已由机械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80x86 Assembly Language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一书为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如下有利条件:

1) 内容精炼、习题丰富。该书包括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有关编程语言、编程方法的主要知识点,它与清华版教材相比,不含外设接口编程的内容。考虑到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中,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之后开设了“接口技术”课程,所以,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后期的“接口技术”中讲授,同时也使得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学时得以精简。该书各章节均安排了丰富的习题和编程练习实践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复习。

2) 实用的软件环境。该书重点采用了例证教学,每一章节都包含实际案例。用于汇编语言程序进行汇编、链接、调试的软件附带在一张CD中,其中,调试软件采用了先进的windbg平台[3]。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书提供的软件中有一个IO.H文件,这个文件中包括了有关的头文件和6个输入输出功能的宏文件。程序员在编程时,只须在自己的源程序中包含IO.H文件,就可以调用宏功能方便地完成数值字符串的输入或输出,不需要程序员频繁地作字符与ASCII代码的相互转换操作,大大降低了输入输出编程的复杂度。这样,在学生初学编程时,能够暂时回避繁琐的输入输出底层操作,重点聚焦在掌握指令系统、程序结构等主要知识点上。由于软件环境支持初学者方便地实现输入输出界面的编程功能,因此更容易给学生的编程带来信心,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这门较为困难的计算机语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后,再分析IO.H文件中的宏指令,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输入输出功能的底层实现。殊途同归,最终仍然可使学生达到掌握底层I/O编程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课程组确定以《80x86 Assembly Language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作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教材。

3课堂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针对双语特点对课堂教学采取了如下措施。

1) PPT课件。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得力手段。课程组教师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精心制作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全英文PPT课件。为了使学生强化记识相关专业术语,在介绍各章内容之前,PPT中列表并重点强调本章的专业术语,以利于学生阅读本章节的内容。PPT课件各章节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 双语比重权衡。为了既达到双语教学效果又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课程组教师努力提高英语能力,任课教师均具备出国留学经历,能够胜任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全英文板书,且英语口头表达占50%以上比重;另一方面,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母语解释,以便同时兼顾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保证学生获取专业知识[4]。此外,本门课程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期末考试均采用全英文方式。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来看,以上比重的权衡是合理的。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5],对于双语教学的课程更是如此。课程组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开展了如下工作。

1) 针对《80x86 Assembly Language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一书的编程环境编写了《上机实验指导手册》,其内容包括程序的汇编与链接过程、windbg调试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章的编程练习题和编程指导。

2)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汇编程序的编写、汇编、链接、调试等步骤,并且鼓励学生拷贝自己的BUG(问题)程序并显示到投影仪上,在老师辅导下现场调试,直至成功运行。这种极为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3) 精心安排、设计上机编程练习,使能力强的学生有难度较高的编程项目可作,编程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通过学习也能达到教学要求。

5教学效果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已在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05-08级学生中实施。90%以上的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予以了高度评价,他们在调查问卷中这样表示:

双语教学对程序设计课程非常有益,原版教材为我们营造了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氛围。(ID:05061245)

使用原版教材,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得不去查字典,自己写的程序代码也是英文的,就像整天泡在英语之中,无形之中,英语能力有了提高。老师上课时对于难点疑点,除了用英文表述外,也用母语详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ID:05061020)

通过“汇编语言”英文版的学习,自己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提高了很多,尤其对原版教材的阅读,知道了很多地道的表达方式,阅读英文的速度也大幅上升。(ID:06061115)

我喜欢采用英语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它可以使我们在走出学校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就业。(ID:06061012)

专业课采用英语教学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让我切实感受到计算机专业的国际化要求,开拓了视野,同时也成为我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个催化剂。(ID:06061116)

调查问卷中也反映出少部分英语水平较薄弱的学生,存在较多地借助中文翻译版教材的现象,这是在双语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并予以改善的问题。

6结语

我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教师五年以来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双语模式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可行的,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方面,不仅不会弱化教学效果,而且在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现在,本门课程已被遴选为湖北省精品课程。课程组将更深入地研究教学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高新技术人才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学钧,温秀梅,刘建臣.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系统模式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7):71-74.

[2] 沈美明,温冬婵. 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Richard C. Detmer. 80x86 Assembly Language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3-58.

[4] 秦奕青,佟俐鹃,赵刚. 计算机学科中的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1):105-107.

[5] 林福山.“汇编语言”教学过程探索[J]. 教育探索,2006(4): 89.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TONG Xiaonian, LEI Jianyun, TANG Wan, XIONG Zhiy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编程语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ASP;网络编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1ASP网络编程语言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会开设网络编程类的专业课,尤其以ASP为大多数,所以有很多关于ASP方面的教学研究,着重探讨了ASP教学的方法、学习模式以及考核模式等,这些内容给我校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参考,但是它们往往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网络编程语言?为什么要选择ASP作为网络编程语言? 只有弄清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1.1教学目的

由于Interne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软件都与网络有了联系,学习网络编程语言也就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ASP这种网络编程语言相对简单,主要用于开发小型网站,同时很多学校开设了VB这门语言课程,学生学习ASP就比较容易上手,所以选择ASP作为教学语言是非常合适和科学的。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关键是学习程序设计的理念,而不是语言本身,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学校期间的知识积累,具备相应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将来学生从事的工作方向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他们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容易地掌握新的语言和工具。

所以,ASP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精通ASP这门网络编程语言,较少的课时和实验学时、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别和努力程度,也无法让学生都达到精通。学习ASP是为了让他们了解网络编程相关知识、发展方向和网络编程语言的思路。

1.2当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兴趣是一门功课能否出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想让学生把这门功课学好,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或实习机房都能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领会学习重点,掌握关键技术。

1.2.2教科书编写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的教科书层出不穷,教科书编写水平差异很大,其中有些教科书语言组织混乱,重点不突出,知识点跳跃大,甚至一本书多处出现编写和印刷错误,而教学用书是学生学习一门技术的起点,所以教科书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1.2.3教师的素质问题

教学不但关乎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对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指引作用,很多老师的教学幻灯片内容都是照搬书本上整段的文字,上课时教师就照着幻灯片照本宣科,布置的作业和实验报告在学生提交后也不认真审阅。

2改进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路

针对目前ASP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能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制定相应对策,提高教学质量。

2.1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由三个方面决定的:

1) 学生自身的好学程度。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决定因素,教师要做的只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他就只能依靠学生自身了。

2) 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想要汲取知识,可是课堂的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何让枯燥的学习趣味化、简单化和具体化是老师们必须做好的工作。

3) 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何来动力,中兴、华为为什么是IT行业的龙头?因为他们的员工有压力,也许压力过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应该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在中兴、华为工作过的人水平确实得到很大提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接触了更多的高新技术,而是那样的工作环境迫使员工不断地汲取知识。同样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让学生感到压力――没有一技之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没有技术只能待业,不认真学习只能补考或重修。

所以,在学生兴趣培养上,不但要做好自身的引导责任,而且要通过现实社会让学生从自身提高学习的源动力,只有内外结合,才能真正地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

2.2教科书的选择

选择一本真正适合教学的教科书,是做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教科书的选择应该尊崇以下几个关键点:

1)书本的知识不能过于跳跃,要连贯;

2) 书本的知识应能充分突出ASP网络编程语言的学习重点,应能引导学生掌握ASP的编程思路;

3) 重要知识点的详细性。既然叙述了一个知识点,就应该把该知识点叙述得透彻,不能仅仅提供一般的表述形式,甚至连例子都省略了,这样的课本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3教师的素质和责任心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不能熟练地应用ASP这门语言,那么他就不可能把握这门语言的精髓,也不可能教好这门功课;其次,现在的教学都是声像教学,一般都是教师通过事前做的课件,边操作边给学生讲解,那么课件的质量也十分重要,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应该突出重点,增加实例,课件的知识容量应远大于课本的内容,并且应以例题为主,不能仅仅是书本的减缩版。最后,要介绍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书上没有介绍、但在实际编程中又非常重要的技巧和经验,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这样的授课方式才是学生喜于接受的。

3ASP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如下的教改方案,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1引导与实战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和实战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地引导,才能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实战的不断演练,才能更好地让引导发挥作用。

引导应分为两个部分:

1) 在学习之初引导他们认识学习ASP的重要性。在ASP课程开始,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ASP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浏览器的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利用它可以实现Internet/Intranet上的数据库编程,是Windows环境下B/S结构应用的主要编程工具[1];而应侧重于当前ASP的应用情况,因为学生毕业离校后,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将会从事与网络相关的开发工作,极有可能使用、PHP或是JSP,并且ASP比这些语言更容易入门,对于今后学习其他语言有极大的帮助,从而让他们能够认识了学习这门知识的重要性。

2) 在学习中多讲解一些学生平时上网时经常接触的动态网页制作,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动态网页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开发聊天室、计数器、BBS论坛等是最能体现ASP这类网络编程语言的特点。

实战是学好一切软件开发技术的最佳途径。有了大量的实际训练才能尽快地掌握开发技巧,融会贯通各主要技术要点,同时,每次需求目标的实现,都是体现了编程人员的自身价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有利。

在实际操作中,由简到繁的实战训练思路,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自我认可;熟练掌握知识点,积累一定的开发思路,使他们觉得原来平时经常接触的动态网页是那么得简单,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实现引导目的,为今后工作开辟一条道路。

3.2教学内容的总体规划

时下ASP教科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HTML语言、VBScript脚本语言、ASP中的5个重点内置对象、ADO组件使用和数据库操作等几个部分[2]。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各个主要知识点、知识点间的关系和需要掌握的程度等内容。所以在教学上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下面根据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整理了一个简单的教学思路。

1) 学习HTML语法的重点: TABLE和Form标签的使用。

2) 学习VBScript脚本语言的重点:正常使用。

3) 掌握ASP的5个重点内置对象和常用组件的学习重点:使用方法及应用范围。

4) 掌握SQL Server应用的学习重点:掌握数据库的连接和操作。

从上面的学习重点可以看出,把学习的重点大多定义为使用和认识的层面,而不是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因为这些教学任务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做一个动态网页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和ASP是怎样的关系。至于熟练掌握应用则是实验目的之一,不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过多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因为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3.3立足教科书,拓展知识点

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开启一扇门。仅有教学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还应在ASP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工具、掌握最新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和教学准备还应该具有以下的一些内容:

1) 在HTML语法教学中,除了讲解TABLE和Form标签的使用等书本内容,还应讲解DIV CSS,在网站布局方面,它必然是今后网站制作中最前沿的新技术,也必然是一种新的趋势,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它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3]。

2) 在HTML语法教学中,还应涉及到Dream- weaver这类网页编辑和网站管理的编辑器,对初涉网页设计的人而言,这类软件确实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3) 在VBScript教学中,还应简单提及JavaScript。当学习ASP时,也应该已经学习或是开始学习Java了,VBScript作为入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从学习目的而言,JavaScript和Java语言一样,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然会得到更广泛地应用,所以在学习完VBScript后,应该让学生了解JavaScript一些基本知识和特点。

4) 在SQL Server的应用内容里面,应着重强调数据库的重要性和数据操作功能。无论学生今后从事哪一类编程工作都应该会接触到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据库应该是他们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内容。除了介绍该部分内容的书本知识以外,还应该着重强调数据库的规划,这点在非专业的数据库书籍中一般不会提及或很少提及,之所以要强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ASP有一个主要的特性就是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建立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没有一个高效的数据库,就没有了ASP所依赖的基础。

5) 教学的准备。作为一个称职的ASP教师,不仅应具备对ASP的熟练应用和把握,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该有三本以上不同作者的ASP 教材,并且在幻灯片的制作上要借鉴不同老师的教学优点,多一些范例,少一些文字,多一些素材,少一些代码的罗列,只有这样的课件,才是合格的。另外,还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目和比较好的教学视频,比如,袁理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ASP完全自学手册》,由高振国或刘建明主讲的《动态网页设计》和黑鹰的《ASP教程》视频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更好地学习这门功课。

3.4改革考评模式

作为专业课,一般都是由教研组自行命题考试,这样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考核,对于这种重视操作和应用的学科,应该提高操作比重,降低笔试成绩所占比重,笔者将操作比重提高到60%(其中平时实验占10%),笔试部分占40%。操作内容中不但有既定知识点的实验[4],而且在学期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指定课题――设计特定内容的网站。 学期结束,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考评,按完成情况、功能实现、系统效率、友好界面等部分给定考评成绩,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给出最终学生个人成绩[5]。这样既兼顾了书本知识,又结合了ASP这门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际应用技能,同时学生通过系统设计对于书本中孤立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

4结语

针对学科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

成果的保证。以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堂的精彩讲解为基础,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以实际应用和考试为手段,从而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融会贯通,认识网络编程语言的思路,以及在学习中提升团队协作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顼宇峰,马军. ASP网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0-30.

[2] 张景峰,韩红旗,刘博涛. ASP程序设计及应用[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39-42.

[3] 尚俊杰. 网络程序设计:ASP[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

[4] 郑益群. “ASP网页制作”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2):727-728.

[5] 刘凤玲,王云平. ASP 课程分组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2009(12):11-12.

Thoughts of the Teaching of ASP Network Programming Language

MIN Zhao-e, XIAO Xin-xin

(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Nanjing 21004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