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文狼

课文狼

课文狼

课文狼范文第1篇

1.教材解读:《狼和小羊》是寓言故事,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理屈词穷,最终蛮不讲理地扑上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恶的,对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教法设想: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边演边体会,感受狼的凶恶、奸诈、蛮不讲理和小羊的天真、善良。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狼和小羊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狼 这是――(引生齐说)狼。板书课题:狼。

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凶恶的、不讲道理的……)

课件出示:羊 这是――(引生齐说)羊。板书课题:小羊。

在你的印象中,羊是怎样的?(温和的、可怜的……)

师(手指课题):有一天,狼和小羊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狼和小羊》这篇课文。

(二)复习生字、生词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

看见 故意 弄脏 温和 争辩 气冲冲

倒流 反正 扑出 经常 背地里 吃了一惊

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自读课文,读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互相交流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能将读落到实处,使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以实现培养语感的目标。)

(四)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1)狼看见小羊时,心里会想什么?

(2)你想象一下,狼看到小羊时,会是什么样子?(馋得直流口水、睁大眼睛)从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狼这时很想――(引生齐答)吃小羊。板书:想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三段。

听录音读这两段话,听完思考: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找碴儿。

(1)课件出示:找碴儿 理解“找碴儿”。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找借口)。

(2)课件出示:故意 理解“故意”。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有意)。

(3)找出狼找碴儿的句子,指名读,读出狼故意找碴儿的语气。

板书: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4)课件出示:小羊反驳的句子。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是个反问的句式,请你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5)理解:上游、下游。在黑板上画出小溪图,指名学生在图中标出狼和小羊的位置。板书: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师指图:大家看,狼在上游,羊在下游,狼是不可能把水弄脏的,可狼偏说是羊弄脏了水,这就叫“找碴儿”。

(6)分角色读二、三段。

(设计意图: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在图上标示,理解上游和下游的位置,初步感受狼在故意找碴儿,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第四、五段。

第一次找碴儿失败,狼承认了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五段,一齐读四、五段,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气冲冲。课件出示词语:气冲冲。

请你再说出几个和“气冲冲”相同形式的词语。(黄澄澄、红通通)

(2)小羊去年还没出生,狼却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骂它,狼无中生有,这是它的又一次找碴儿。板书:去年在背地里骂我。

(3)小羊“喊”。板书:喊。小羊为什么喊?这时小羊的心里怎么样?(害怕、被冤枉、着急、委屈……)板书: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4)指导朗读。读出狼气冲冲的样子和小羊着急委屈的语气。

分角色读四、五段。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感悟,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

4.自学第6段。

这个不讲道理的家伙会罢休吗?自学第6段。四人小组互相介绍:我知道了什么?或者我明白了什么?

(1)请你在文中用线划出“狼第三次找碴儿”的句子,互相交流。

板书: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2)“不想再争辩了。”这句话说明它没有办法、没有理由说服小羊。

(3)这一次找碴儿它允许申辩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时它已经愤怒到极点。板书:……

(4)小组内讨论,表演,注意表现狼和小羊的动作、神态。选一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来设计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在表演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五)教师总结,揭示寓意。

同学们,对于狼这样的坏家伙,光讲道理,行吗?不行!像狼这样的坏家伙,总是要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1.课件出示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伊索

2.那我们该怎么做呢?(用智慧去战胜它)

(六)发挥想象、填补空白。当狼扑向小羊的那一瞬间,故事还没写完,你们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大家续编故事,看谁编得好、编得合理。自由交流,简单编故事结尾。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指导写字。描红生字。

(九)课后作业:

课文狼范文第2篇

一、解析辩论含义,围绕辩论理解课文

辩论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之一。在给学生讲解了辩论的含义之后,我组织学生针对课文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而学生们的表现也十分让人欣慰,他们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如“狼和小羊因为什么辩论?它们一共辩论了几次?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以上述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作为基础,组织他们分角色上讲台表演,借此还原狼和小羊辩论的场面,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文本内容。紧接着我抓住时机提问:“同学们,你们说狼和小羊第一次辩论谁胜利了?辩论的核心是什么呢?”随后,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探讨,最终得出了结论:狼和小羊第一次争论的核心是狼要喝的水到底有没有被小羊弄脏。结果小羊在辩论中胜利,小羊在下游而大灰狼在上游,就算是弄脏水也是狼弄脏了小羊要喝的水,因为水往低处流都是上游流淌到下游的。接着我又问学生:“狼和小羊第二次辩论围绕什么展开的呢?”学生们纷纷回答,第二次辩论的核心是小羊最终有没有说狼的坏话。结果是小羊不可能说狼的坏话,因为狼说的时间小羊还没出生呢。

通过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这样围绕辩论解读文本,不仅让学生理清了文本内容,也理解了辩论的意义。

二、课文结尾的辩论是激发学生想象的重要手段

在理顺全文的基础上,学生都明白了全文的核心就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茬,找了很多虚假的借口,都被小羊一次次的驳倒。初读课文,从一开始的狼看见小羊就特别想吃,故意找茬;第二次对话,狼被识破谎言后的气急败坏和蛮不讲理的语气;第三次,狼“不想再辩论”,凶相毕露,连歪理也不讲了。这次,可怜的小羊连说话的余地都没有了。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狼的凶恶目的,再读狼和小羊的对话,明确狼找的借口是什么,小羊反驳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和狼这样的坏家伙是没法讲道理的,从而抓住课文的思路。这个时候学生会进入学习的佳境,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突破,更是引导学生辩论的最佳时机。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小羊,大灰狼说你父亲说了它的坏话以后,你会怎么回答大灰狼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尊敬的狼先生,请问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见我父亲说你坏话了,坏话的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说:“狼大人,你一定是记错了,我父亲是个老实人不会说你坏话的。”还有的同学说:“动物界也是有言论自由,平等自由的,谁说你的坏话你找谁去,干吗找我呢?”这样的辩论既活跃了思维,也拓展了想象。

三、让课堂辩论直指课文中心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就是应该根据文本形式特点,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直指文本中心揭示文本内涵。在讲《狼和小羊》的时候,我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辩论之中,借此来揭示文本内涵的。首先我让学生讨论他们对羊的认识。有的说小羊非常糊涂,有的说小羊非常聪明。但是在性格方面他们都能达成一致,那就是小羊温顺、谦逊有礼貌。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将学生分成两组,鼓励他们用更好的理由来驳倒对手。激烈的辩论就此展开了。A队说:“小羊真的很傻,大灰狼的目的多直接啊,故意找茬就是为了吃到它,但它还没看清大灰狼的丑恶嘴脸,还自信十足的和大灰狼讲道理,难道这不傻不糊涂吗?”B队说:“小羊很聪明,大灰狼虽然找了很多的借口要吃掉它,但都被他一一化解了。”在辩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我开始引导学生再次做思考:小羊和狼讲道理,驳倒了大灰狼就很糊涂很傻吗?最终学生综合狼找的各种借口以及最终目的,达成了一个共识:小羊没必要和狼讲道理的,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与狼展开斗争。面对这样的结局我十分的欣慰,便趁热打铁:“假如小羊在争论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狼的最终目的,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办法逃脱呢?”有的学生说拿起木棍和大灰狼搏斗,但这样的说法刚提出来就遭到了反驳,“小羊才一岁,就算是能拿得动木棍,又怎么是成年狼的对手呢?”随后有学生又说:“小羊可以骗大灰狼说猎人来了,在大灰狼分身的时候跑掉。”这样的说法再一次被否定,理由是羊跑得很慢,就算是跑了,狼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样会抓到小羊的。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出现了焦急的神色。最后,一个女同学的观点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小羊可以像《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美羊羊那样假装肚子疼啊,告诉大灰狼自己吃了一块有毒的蘑菇,让大灰狼快点吃了自己,解除中毒的痛苦。”这个观点得到了有力的支持,狼不会为了一块有毒的肉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此外,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加深对辩论的认识,让辩论更生动活泼的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也能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明白辩论最终展现出来的经验教训和事物道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来找到适合不同课堂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课文狼范文第3篇

一、 请在原文中找出含有下列含义的字:

只:止,了:矣,一同:并,到:至,要:欲 ……

二、 请从原文中找词句来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表示屠户抱有幻想,糊涂一时,一再退让的句子是:“投以骨”,“复投之”。表示狼贪婪的句子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眈眈相向的原因是屠户“弛担持刀”。前狼假寐的姿势是“犬坐”;神态是“目似瞑,意暇甚”,目的是“诱敌”。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狼亦……耳。”

以上这类题型的布置,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返原性地掌握原文知识,加深对所学文章的了解。

文言文都是一些老古董文章,隔我们的时代较远了,很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没有多大兴趣,上课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学完什么都完了,没有多少收获。针对此种情形,我在课文教学完成后做了三件事:

其一,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如下两幅对联:一幅是《狼》的作者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幅是郭沫若参观《狼》作者故居写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用以上两幅的内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学习上争攀高峰。过后,我要求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并尽量用上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开始学生还有些棘手,我又讲了对联的一些特点和种类等,这一下学生们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还写出了较好的对联。

其二,为了进行写作训练,我向学生们复述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贪婪,凶狠,狡诈的本质,并引导大家收集展现这一本质的成语。如:狼子野心、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然后话题一转:“其实狼也有可爱的一面,请大家找一找。”我说完,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谈论了:“忠贞”“坚韧”“团结”……

课文狼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老师们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灵活运用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语文教材,大胆实践,增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高中语文的新教材选用了很多优美的文章,其中有不少还包含辩证思维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关于辩证关系的内容,深入挖掘出其理论的本质,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矛盾统一对立思想的看法和体会。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处理和运用可以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并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课堂导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要依赖兴趣。”可见,兴趣是诱发学生思维拓展、进行情感体验的关键因素,一堂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环节。在利用多媒体实施课堂导入时,应精心设计,利用音画效果带领学生进入预设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预期的情感需求。

三、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生成型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创设动态的课堂,用预设生成的观点设计教学过程。语文课本只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之一,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所要做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有远大的课程视野,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扩充、延伸,最大限度地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要精心预设可能的“生成”层面,敏锐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放大、提升,通过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其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创设生成课堂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为例,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探讨问题情境的设计及生成型课堂的创设。

问题一:文章一开篇就是一声狼嗥,这个特写的狼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思路:先让学生齐读文章第一段,从文中找出能反映作者情感的词语,然后再从这些词语中挖掘一声狼嗥所包含的情感。如“不被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等。

问题二:如何理解“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这句话?引导思路: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狼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看法转变的过程。关键语句有:“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根据对这些关键句的分析得出结论:狼一方面是凶恶的捕食者,捕杀了无数对人们有用的鹿,猎人杀它是应该的。但狼作为大自然的儿女,它的生命也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问题三:说说你对“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句话的看法。引导思路:引导学生想象荒野中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他们之间的关系平等而和谐,由此联想到对人类的启示。

问题四:如果你就是这只狼,你会呼喊什么?请说出你呼喊的内容。这道题属于延伸题,答案比较宽泛,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涉及“不再捕杀狼,不再破坏生态环境,狼的生命也应受到尊重,人与万物应平等和谐相处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问题五:为什么说“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引导思路:这个问题和文章开头部分相互呼应。人、鹿、松林与狼在面对狼的嗥叫时所思考的都一样,都是肤浅、狭隘、主观的,唯独山的思考是深刻、长久、客观的。这样就扣住了文章的标题“像山那样思考”:人类也应该像山那样客观、深刻地思考狼嗥的含义,从长远出发,从大局出发,去思考我们的世界,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举手、大胆发言,帮助学生树立勇于发表见解的信心和勇气。例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学习中,充分给学生们自力,让大家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时,有的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举小标题,有的是图文结合。接着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春景图进行欣赏揣摩,学生兴趣十分高涨。有的声情并茂地朗诵,有的推敲用词,有的比较品味,有的甚至用水粉当场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自主选择不仅体现在学习目标、内容、学法方面,还体现在作业和评价方面。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决定自己爱学的、想学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可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方式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朱绍禹.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点异议[J].中学语文,2006(01).

[4]桑志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5(08).

课文狼范文第5篇

【案例描述】

去年上半年,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姜树华的一节语文课——《伊索寓言》。姜老师所讲的《寓言故事》共有三则:《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狐狸和蝉》,这三篇故事的共同点就是主人公的“欺骗”。

姜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走进文本,寻找破绽。

1.各组选定一则寓言,先自己读读,想想从哪些词中能读出人物的欺骗。

2.在组内读读相关语句,补充彼此的发现,并相互指点朗读。

3.全班交流。

学生组内活动结束后,一组准备展示时,姜老师说:“你们组有优先展示的机会,其他组有及时补充的权利”。这句话无形地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分配了任务,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

开始展示了,这组同学选择的是《牧童和狼》这则寓言,他们从“读句子、扣词语、说感悟”几个方面说出了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欺骗”。当学生交流到“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时,姜老师立即聚焦于这句话,他说:“虽说是谎言,但着实让村民们捏了一把汗,谁来读出让人出汗的感觉!”接着,两个学生站起来读了这句话,这时候姜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最终让学生知道读这句话不光是声音高的问题,还要有“引村民来救他”的感觉。接着,他让只注重声音的男生再读,发现进步很大,他评价:“瞧,这就是进步,我们自己学习就能悟出许多”。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就更精彩了,他出示了牧童喊的两句话:①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②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他引导学生:“后来他仍然这样大喊,仍然这样大叫,感觉是不是一样?”学生自由读。读后,他的“有本领的人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的一句话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小手如林。三位同学获得了朗读的权利,其他的学生获得了做评委的权利。姜老师接下来的引导更让我们大开眼界,用一位同学回答的话说,“有一种让人浑身发热的感觉”。他读叙述的部分,其他三个同学分别读两句话,学生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怕!教室里回荡着“狼来了!狼来了!”的呼喊声,学生真正用朗读表现了自己的内心。台下的听课老师掌声如雷,学生也情不自禁地笑着鼓掌,“我们需要的不是笑,我们需要的是观点,各位评委请亮观点!”姜老师再次把课堂还给学生,再次让学生展示“精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最后姜老师又让学生推荐刚才三个中的一个同学读,姜老师的适当引导让这个孩子的朗读发挥到淋漓尽致!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就这样让姜老师上得如此有语文味儿,让我每每回想总是意犹未尽!

【分析与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认为“课堂展示”要想出彩,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导学”焕发魅力!

一、适时“导”,全员参与

教师作为课堂的“导师”,要用自己的魅力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的展示。如上述案例中,姜老师在一组展示、个体展示的过程中,都不忘提醒:“其他都是评委”“各位评委请亮观点”让学生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这个课堂是自己的!这就避免了“课堂展示”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二、适当“导”,热情高涨

“有本领的人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读书出色的人能读出两次语言的变化。”“瞧,这就是进步,我们自己学习就能悟出许多。”姜老师诗人一般的表扬,哲学家一般的激励,调动了学生的每一根神经,学生用眼、用耳、用心参与课堂的学习,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样,高涨的学习热情定能生成精彩的“课堂展示”!

三、环环“导”,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