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范文第1篇

在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对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作用和成绩的同时,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消极、负面影响及其改进措施的探讨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3][4]。但在各高校中仍普遍存在重视课程多媒体使用、忽视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对多媒体教学过程及效果缺乏监控与有效管理的问题已非常突出。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通过构建包含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前多媒体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建立全方位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二、多媒体教学质量多目标分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考虑到多媒体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与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多次座谈讨论,最终构建了包括三级指标共31个具体项目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数的层次分析

由于各指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就需要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为此,根据上述指标体系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调查表,为尽可能详细地区分指标间的重要性程度差异,各层次调查表采取e^(8P5)的标度方法,区分9级标准,并在各级间设置中间级。为保证各指标权重既有代表性又有全面性,选取了15名教师及5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以兼顾各层面人员的意见。本文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要求设计的权重调查表,对收集到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数据分别构建指标间的两两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YAAHP软件对每位专家的填表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保留各层次一致性比例都远远小于0.1的专家数据,并据此计算各层面指标权重。为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数,本文使用加法组合方法进行汇总,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组合权数(结果见表1)。从组合权数可知,在第一个指标层面上,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及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权数分别为0.3042、0.3168、0.3790,三部分权数相差不大,意味着三个层面对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大致相等。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一级指标下的三个二级指标的权重相差较大,其中课件满足教学要求项权数最大,为0.5077,课件制作的艺术要求和技术要求权数项较小,分别为0.2306和012616,说明课件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影响课件自身质量的最重要的原因。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一级指标下教学过程掌控二级指标的权数为0.6093,大于设备使用二级指标的权数,说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掌控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设备使用的权数虽低于教学掌控的权数,但仍达到了0.3907,充分反映了设备状况对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力。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一级指标下的两个二级指标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权数相差不大,分别为0.4836和015165,意味着教学效果的考评不应再单纯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应同时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来源及诊断

根据上述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数据量化目的,将其转化为评分量表的形式。量表采取5级评分制的方式,正负评分数目相同,避免了采取非对称量表导致的态度偏差。此外,为了避免被访者回答量表时的晕轮效应,在具体调查项目设置时采取正负态度语句相互交叉的设计原则。正态度语句和负态度语句采用相反的赋值方式。为保证问卷的调查效果,采取以学校、年级、学院为分组变量的分层抽样方式,发放问卷600份,调查时采用访问员当场收回的方式以保证问卷回收率,共收回有效问卷583份,有效回收率达97.17%。利用克朗巴赫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总克朗巴赫系数为0.917,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4,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796,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85。无论从各层面还是总量表看,克朗巴赫系数基本都在0.8以上,最低也达到0.796,说明量表设计信度较高,调查结果可靠。对量表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公因子及其贡献率反映结构效度。数据显示,KMO值为0.792,Bartlett.s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小于0.05,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估计共性方差,影响因素指定公共因子7个,其累计贡献率64.137%,解释比例适中,表明问卷大多数问题的相关性较好。从方差最大化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本文不再列示,需要的读者可与作者联系)可知,第一个公因子代表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指标,第二、五、六公因子主要代表了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的相关指标,第三、四、七公因子主要代表了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的指标,与之前的分项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五、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调研分析

以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为基础,就收集到的量表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综合评价是基于5级评分量表,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因此,可认为:分值在4.5-5分时,代表/很好0的状态;分值在3.5-4.5分时,代表/较好0的状态;分值在2.5-3.5分时,代表/一般0水平,此区间包括数据中值3分,3分以上时表示略高于一般水平,低于3分表示略低于一般水平;分值在1.5-2.5分时,代表/较差0的状态,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分值在1-1.5分时,代表/很差0的状态。

(一)当前多媒体教学综合质量一般,并未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存在改进的必要。对目前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分为3.44,稍高于平均分,但低于3.5分,属于态度一般的区间。在其内部的三个维度中,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的效果最好,说明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相对较好;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的评价最低,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这主要是由于设备使用状况不理想造成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质量的评分居中,属于一般类别中相对较好的。整体来看,三个维度的分值都大于平均分3分,说明学生对多媒体课程教学质量基本上持认可的态度。但同时也应看到,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都还存在提升的空间,需要继续改进。从标准差数据可知,综合来看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综合质量的评分标准差为0.53,在其内部三个维度上,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质量评分的标准差最大,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评分的标准差最小,反映出学生对不同方面评分态度上的差异,正如前面所说,学生对课件及设备这些硬件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态度差异也较小,评分也基本一致。而对于代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同对象感受不同,评分也不同,导致评分标准差较大。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自身制作质量相对最优。多媒体课件自身质量的综合评分为3.69,略高于315分,可以看出目前多媒体课件自身质量较好。其中,对多媒体课件满足教学要求项打分相对最高,为3173,对艺术要求项的打分相对最低,为3.63,对技术要求的评价居中,为3.66。三项的差异性尽管较小,但也反映出对课件自身满足教学要求的评价较好,对课件艺术性的评价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时除了应关注教学要求外,也应关注课件艺术性。标准差代表调查对象的态度差异,数值越大表示此项上的态度差异越大,从教学要求、艺术要求和技术要求三项上的评分看,教学要求标准差最小,说明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求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艺术要求和技术要求评分的标准差都较高,说明学生对课件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态度差异较大,就这两项的评价本身而言,受个人喜好程度影响较大,因此使得标准差较高。但从将教学要求、艺术要求和技术要求汇总的多媒体课件自身制作质量评分来看,其标准差仅为0.55,差异较小,说明对此的总体评价态度基本一致。

(三)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评价结果相对最差。对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的综合评分为3.16,与平均分3分相差不大,即目前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一般。其中,对教师教学过程掌控一项打分相对最高,为3.24,对设备使用一项打分相对最低,为3.03,反映出多媒体教学设备状况仍是影响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学生对设备问题的反映也相对较大。因此,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注重教师对教学控制这一软件建设外,更应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一硬件基础上提供保障,否则再好的教师也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不可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标准差数据可知,对设备使用满意度的态度差异要高于对教学过程掌控满意度的态度差异,学生对设备使用满意度的态度差异较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高校的多媒体设备状况不同,按各班级人数不同安排的教室多媒体设备区别较大,因此造成学生对该项的态度差异较大。

(四)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学生能力培养作用较弱。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质量的综合评分为3.48,稍高于平均分,即目前学生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认为较好。其中,对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两项质量的评分相差不大,分别为3.50和3.46。按照划分标准,知识培养方面的质量打分在较好的区间,但是为该区间的最小值;能力培养方面的质量打分在一般的区间,但是为该区间的较大值。虽然两方面的评分处于不同的区间,但总体来看,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态度评价基本相同,反映出多媒体教学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且学生对此的评级较好。从标准差数据可知,能力培养满意度的态度差异高于知识掌握满意度的态度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教学对象对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完全相同造成的。因此,教学中如何考虑不同对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能力成为多媒体教学质量提高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极限;导数;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质量

一、引 言

1.数学课程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学知识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生活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重要。李大潜院士在2005年的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1]上提出“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是一门科学,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也是一门技术。”徐利治教授[2]提出“国家富强更加取决于数学学科的发展水平。”这些足以说明数学教育对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性。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等很多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内容是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对很多专业的学生来讲,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后续一些课程的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他们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中所具有的通用性和基础性,使高等数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数学教育和知识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比的。数学课程不仅是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数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运算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今后的科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数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我国多年来的“精英教育”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基础差距很大,学习态度各异,学生层次不齐,有一些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比较累,少数的很难适应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多数学生无论是基础还是学习态度,都不具备“精英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他们表现出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较典型的一些特征。当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发生很大变化,不能保障正常的教学条件,对保证教学质量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时候,2001年教育部就出台了4号文件,对解决本科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要求。如何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此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强调抓好本科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浙江省教育厅也发文(浙教高教[2005]99号)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文件精神,提出加强浙江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指导意见。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强调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文件提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教育部多次文件,强调本科教学质量,这就又充分证明了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保证本科基础教学质量和怎样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就以我校近期高等数学A(1)的期末考试卷中的两个试题为例,结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和教学过程,对极限与导数的教学方法,乃至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分析,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的途径,研究“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促进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问题的提出

1.极限与导数

极限与导数的概念和知识是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好、学好极限与导数的内容直接影响着高等数学其它内容的教与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别重视极限概念的介绍,力求对计算极限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典型实例来为学生演示与讲解。介绍导数时,重点强调概念的同时,以函数的左右导数的含义说明和解释函数在一个点的导数存在的条件,也举例为学生演示分段函数的求导方法。由于极限与导数内容的重要性,多年来的期末考试中都以不同形式,有一定数量的题来考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次也是如此,与极限、导数的概念和知识有关(包括导数的一些应用)的题有11个大小题,分数占考试卷总分数的50%。对多数的极限与导数的题很多学生做得还较好,而对以下两个题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该发生的错误,反映出对极限与导数的有关内容的理解还是有些模糊、不深刻等弱点。

2.两个考试题

第三,在课时大量减少,学生层次发生较大变化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完全适应这些变化,从而对如何保证重要而基本内容的教学效果缺乏必要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由于课时减少,讲极限与导数时可能对概念与运算法则只做常规的介绍,而对这些重要概念的介绍或基本方法的讲解中忽略了通过一定量的实例来讲解与演示的必要性,或只突出讲解有一定难度题目的计算或对具有一定典型形式的题型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或精力。当课时减少对做适量的例题与上习题课带来了一定困难时,放松或减弱了对学生的必要的一些训练和举一反三的讲解。 第四,部分教师缺乏监控大班教学的必要经验,在教学中更多的顾及了进度,没能及时分析和总结课堂教学过程,或与学生沟通不全面,没能及时发现和了解“夹生饭”,没能采取补救措施。

3.对极限、导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设想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 高职微积分 课程改革

一、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微积分课程改革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2008~2009学年之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数学只开设了微积分课程,总课时因专业不同有所差别,分54、63、72课时三种,所用教材是李志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该教材比较注重微积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主要是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定义、定理、性质、基本公式、运算法则及计算方法,虽有导数和定积分的应用,但是所占课时少,和经济与管理专业结合的实例不多。课程的功能以传授微积分知识为主,经济与管理上的应用为副。高度抽象的微积分知识使学生望而却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学生认为微积分内容枯燥、乏味、难学,对微积分学习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软件已成为学生学习微积分知识的工具,但该教材缺乏这方面的内容,不能适应时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只学习微积分知识,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而伴随着高职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数学的课时再一次减少。综上所述,高职微积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 高职微积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 教育理念。高职教育既要“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以学生的需要为目标培养人才,又要“以用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社会可用、能用、适用的人才。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职教育一切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其显著特点是“职业性”,即服务“就业”、立足“上岗”,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出发,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各学科的基础理论,不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重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四)数学的地位与作用。在高职经济与管理专业中,数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它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服务,提供“必需、够用”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文化基础课,它要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服务,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文化,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三、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微积分课程改革实践及成果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微积分课程改革中,相关课题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高职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数学问题,将微积分、线性规划、图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验设计等学科中有关的一些内容融合于一门课程——数学与管理,编成教科书《数学与管理》,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新课程数学与管理作为学院高职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总课时是48课时。微积分知识在新课程数学与管理中改编为“微积分在管理中的应用”模块,该模块计划上13个课时,理论课时为10课时,实践课时为3课时,教学内容和改革前的微积分课程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该模块打破微积分原有的理论体系,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取舍基础知识,本着“服务专业”的原则,加强微积分和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融合,重点介绍导数和定积分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应用,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成本与利润的最佳化、基尼系数、消费者剩余问题、投资策略问题等,以应用实例为载体,把理论融于应用中,突出微积分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增强了微积分知识的“亲和力”。同时,引入数学软件Mathematica,介绍其在极限、导数、微分、定积分等运算中的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整合了微积分的教学内容。 转贴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微积分课程改革后,形成了“微积分在管理中的应用”模块的教学模式。该模块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大教学容量,扩展教学空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解决课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该模块的教学本着重微积分基本思想方法、重经济与管理应用的精神,教学模式从之前微积分课程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法则—算法、应用”转变为“基础知识—经济与管理问题—数学实验”。

(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极限、导数、微分、定积分等基本概念,微分、积分基本运算和有关的数学文化。首先,基本概念的教学以实际问题作为引例展开,实例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加强直观描述和几何解释,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导数与定积分概念的过程中,感悟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即“微小局部求近似,利用极限求精确”;了解极限法是微积分的基本方法,学习用极限法从不变认识变,从直线认识曲线,从近似认识精确,用联系、发展的思想看待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其次,微分与积分的基本运算,只要求学生能利用定义、基本公式和法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较为复杂的运算学习用Mathematica软件解决,学生不再学习具体而复杂的极限、微分和积分的各种算法。最后,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例如,讲述微积分的创建史,让学生了解微积分的创立与社会的迫切需要、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与历史的积累等方面的关系,懂得微积分的创建是变量数学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它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而且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显著地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介绍牛顿、莱布尼茨等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弘扬数学家们精勤不倦、为数学发展奋斗不息的精神;简单介绍微积分一些符号、名称的由来,便于学生识记,等等。

(二)经济与管理问题。经济与管理问题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因而以“经济与管理问题为‘的’,微积分基本思想方法为‘矢’,有的放矢”,强化微积分的工具作用。在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学习用导数从微观(局部)描述和研究相关变量的变化率,用定积分从宏观(整体) 描述和研究相关变量的改变量,从中体会和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消化吸收经济与管理中有关概念与分析方法的能力。

从“学微积分”转为“用微积分”,加强微积分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应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认识微积分的实用价值,提高应用微积分的能力。

(三)数学实验。重视实践环节,开设数学实验课,是高职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数学实验占3课时,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学习mathematica数学软件的操作与应用。数学实验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将微积分知识与计算机和Mathmatica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和Mathmatica数学软件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能力,更有效地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中微积分的复杂计算,提高学生操作与应用计算机和Mathematica软件的能力。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范文第4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课件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2.运用课件体现数学的严密性。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地体现,我们可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课件可以表现问题本质。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课件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三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每一位学生在“三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课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课件演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8.运用课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初中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可以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中。如通过课件的画面、声音,学生还可以受到美术、音乐方面的熏陶。因此,以多媒体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制作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要素,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步骤有:

1.课件目标分析。课件目标分析要完成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即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课件的任务不外乎是完成一种数学的教学和训练,所以在确定所设计课件的目标时,应对教学目的、教学用途和教学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目的分析。

2.教学设计。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是课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定课件设计的基本策略与课件的结构,选择课件的教学模式和课件使用的媒体。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是:①教学单元的划分;②确定课件的设计策略(常用的设计策略有:面向问题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程序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理论的课件设计策略、面向学习者特性的课件设计策略);③课件结构设计(常用的课件结构有帧型结构、生成型结构、数据库型结构和智能型结构);④教学模式的选择,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模式往往也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课件中。

3.课件系统分析。如何将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上灵活多样的加以表达,通过课件系统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表现形式有机的统一,从而发挥计算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优势。此外还包括总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屏幕界面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超文本结构设计等。

4.教学单元的设计。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在将总体内容划分成大的“教学块”之后,再对每一块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知识单元的划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等,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脚本的编写。它包括知识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模式的选择、知识点表示的媒体选择及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确定和表现顺序的安排。

5.脚本设计。脚本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直接依据,规范的脚本对于保证课件质量水平,提高课件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脚本应该体现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使得计算机课件在技巧的实现和功能的具备上符合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脚本有文字说明和图片两种类型。脚本设计通常包括编号(或文件名)、屏幕内容设计、跳转关系设计、解说配音设计和呈现说明。

6.课件制作的实现。课件制作的实现分为素材准备制作和整体课件的制作两个阶段。根据脚本的要求,必须对课件所需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制作,可以在现有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根据脚本的要求,使用相应的课件开放工具,完成整体课件的制作。开发课件使用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编程语言、课件著作工具和积件系统。编程语言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智能、运行速度快的课件,具有开发灵活、功能强大等优质,但由于编程语言没有广泛集成多媒体的特征,而且对开发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件著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具有制作方便、设计简便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但在结构上受统一限制的影响,导致课件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受到局限。积件系统是创作人员利用现有的积件库,不需要编程,只要按照脚本的要求从积件库中选取所需的积件,或制作新的积件,其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但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充实的积件库,目前已有积件系统面市了。

7.调试评价。在课件的制作工作完成后,使用课件前一定要对课件进行调试,以保证课件的正确运行。评价是对课件的课程计划和课件的教学设计、教学单元设计、目标以及教育价值进行审核,判断是否都已达到要求,这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否成功的标尺。因此,评价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在制作初中数学课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脸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范文第5篇

    一、计量经济学实际教学效果和问卷调查说明

    1.长江大学经济学院计量经济学最近四届教学效果。长江大学是湖北省二类本科,除了台湾省,生源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学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基本能反映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根据近四届学生课堂教学效果抽样来看,2005级(包括经济30501班、经济30502班)、2006级(包括经济30601班、经济30602班和农经30601班)、2007级(包括经济30701班、经济30702班和农经30701班)和2008级(包括经济30801班、经济30802班和国贸30802班、国贸30803班)各年级实际计量经济学考试平均成绩及其分布见图1、2。由图1、2可以看出,从2005级至2008级,学生计量经济学考试平均成绩略有上升,但总体水平维持在70分左右。优良率在逐年递减,而中等水平和及格率从2006级开始在逐年增加。成绩的最高分为97分,而最低分仅为6分,离散程度非常大。2006级学生的不及格人数和不及格率都最大。从学生毕业论文中所使用计量模型来看,运用计量模型的比例仍然偏低:2005级比例为26.8%,2006级为29%,2007级为29.4%,2008级为31.6%;而从模型的正确使用来看,比例也不高,正确率分别为:53.2%,51.3%,40%和50%。由上述统计数据可以得出,目前普通本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较低,对计量模型的运用能力仍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时的减少造成的:2005级为64学时;2006、2007级为56学时;2008级为48学时。另一方面,我们可能有必要深入分析教学方面的原因。

    2.统计抽样说明及结果。本文使用的统计数据是建立在2007~2011年对长江大学经济学院2005~2008级学生的随机抽样得到的。四年共发放问卷190份,其中,2005级40份,2006级50份,2007级40份,2008级60份。从问卷调查表中,我们剔除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71份,其中:2005级34份,2006级44份,2007级37份和2008级56份。占抽样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005级41.46%,2006级为41.12%,2007级为34.26%,2008级为36.36%。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建立和变量说明。由于问卷调查全部是定性问题,因此,我们建立如下虚拟变量模型:cji=a0+αsexi+βsubi+14j=1Σγjwji+μi,i=1L171其中,cji为第i个学生计量经济学的实际考试成绩;sexi=1L男生0L女Σ生;subi=1L理科0L文Σ科;wji=1L回答为优+良0L回答为中+Σ差

    2.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利用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学生计量经济学实际考试成绩,运用本文所建立的虚拟变量模型,在EViews6.0软件环境下,得到回归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性别和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在10%显着性水平下,对计量经济学的考试成绩有显着影响;课堂板书与课件之间协调在5%,显着性水平下,对考试成绩有显着影响;而文理科别、对先修课程的掌握程度、课件质量和课堂板书在1%,显着性水平下,对学生计量经济学考试成绩有显着影响。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到较多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其先修课程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理统计等,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先修课程掌握不牢,势必会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或理科生逻辑抽象思维较强,成绩相对而言会高。同样,课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听课的思路,进而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果课堂上仅仅依靠课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很多问题又无法深入理解。因此,老师的课堂板书对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基本结论与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