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

园区建设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使之成为全省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从2010年起,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左右、每个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200个以上突出某一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500个以上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使区内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主要目标是: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农田(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90%以上。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技术模式先进。园区内农作制度合理,种养模式先进,土壤基本无障碍因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高,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贡献率70%以上。

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00%,每个园区至少形成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

经营机制创新。园区内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40%以上(山区达2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

管理服务到位。园区建设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园区内水利设施产权明晰,管理到位。园区所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良好,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基本实行专业化服务。生产经营主体普及应用“浙江农民信箱”。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任务明确、职责到位。

(三)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原则,园区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实际,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三是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原则,园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整合相关资金、资源进行建设。四是要坚持软硬件并重、水平领先原则,设施装备等硬件要和责任制度、先进科技、经营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相结合,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

县级政府要根据《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其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林业发展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园区用地(海)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同时要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优化种养业结构。各园区建设规划方案应按省定统一版本建立电子地图、数据库。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经市级政府审核后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方案由市级政府审批,报省有关部门备案。要坚持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化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现代农业综合区原则上3年内建成,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原则上2年内建成。

三、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积极引导农业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园区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园区创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园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视实际情况科学配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四、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

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高层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实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部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能量循环养殖等新型种养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五、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标准鱼塘、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网、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六、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园区为依托,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借助园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储藏、保鲜、运输)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七、强化政策支持引导

园区建设应明确项目业主和建设主体。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园区建设。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扶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农(林、渔)业产业发展资金、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林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园区内项目建设。:

省级扶持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年度建设、分项目扶持的方式实行申报制。省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各地申报的园区进行综合评估后立项,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机械购置、种子种苗、科技推广、贷款贴息等环节。凡已列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扶持项目的,不再列入园区扶持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制定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具体建设标准、项目评估和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动态评估,凡是年度考核未完成计划的,次年起不再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八、加强对园区的管理和保护

园区建设项目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授予“浙江省现代农业(林业、渔业)园区”称号,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各地要对园区实行项目化管理,每个园区要明确县级有关部门或乡镇负责人为管理责任人。特别是路、渠、电、机埠等基础配套设施要落实专人管护。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要及时修复。要严格保护园区土地,对因重大建设项目须征占用的,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并按“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同等质量”的要求,落实相应的补偿措施。

园区建设范文第2篇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园区建设范文第3篇

一、科学选址,高起点规划

作为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按照“培育大物流、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对我区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及论证,并借鉴外地物流园区规划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园区可研及规划。园区选址在__区近郊原桥北镇境内赤锡公路两侧,区位优势明显。一是园区距赤峰西货站3公里,距赤峰火车站5公里,临近赤大、赤通高速公路,同时通过赤锡公路可与在建的赤峰环城高速和国道(111、306)及省道(205、206)相接,是通往北五旗县及锡盟的必经之路。二是园区规划用地为国有林地,无村庄、道路和农田,土地变更利用成本较低。三是规划区内土地可利用面积较大,能够满足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为今后园区发展提供足够空间。四是园区符合城市环保要求,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很小。合理的用地选择不但为园区奠定了区位上的优势地位,也为园区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二、政府主导,高标准建设

__区委、区政府按照规划要求,科学决策部署,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等各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是投资近10亿元,完成了7500亩“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共建设园区道路34条,总长度25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信息服务综合楼,将公安、城管、工商、税务、保险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建成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为园区商户免费建设了商业网站,向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申请了96345短号码作为园区的服务热线和物流信息热线。园区每天收集涉及全国200多个城市的物流信息近万条,真正成为了蒙东地区的物流总机;四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集商务、会展、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毗邻广场建设了信息政务商务综合服务楼,进一步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园区内建设了车管所和机动车检测站,实现了汽贸交易一条龙服务;五是进一步整合了全市物流资源,在园区成立了配送中心,将城区内118家配货站和800多辆大型货车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六是全力打通园区外部通行出口。投资近4亿元将城区主干道与园区道路进行衔接,使配送车辆进入市区畅通无阻;在环城高速路园区段建设出口,使外地大型物流车辆无需进入市区即可完成物流作业;建设园区铁路专用线,真正实现公铁联运。

三、灵活招商,高门槛准入

园区建设初期,为了迅速扩大园区知名度,集聚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按照“培育大物流、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的工作思路,采取了“物流+市场”的模式招商。为保证入园企业质量,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四个严格”,一是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二是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三是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四是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按照节约用地的要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圈占土地现象的发生,对入驻园区的企业用地通过规划和建设进行严格控制,实行了“四禁止”政策,即对占而不建的企业用地进行收回,对建而不快的实施罚款,对建成不营业的不予办证,对建成私自转让的提讼。同时,也采取灵活措施,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文秘站:,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在积极引进各类物流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增强物流业发展活力,推动产业合理调整,发挥商业集聚效应。20__年建成的钢材专业化市场,20__年,规划建设了汽修汽配、粮油、生资、小商品批发、二手车等几个蒙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目前,汽修汽配、二手车市场已经投入运营,粮油、生资、小商品批发市场招商工作已经完成,将陆续投入运营。专业市场的运营活跃了园区的商业氛围,有效的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新兴服务业及信息产业是未来商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在对传统物流商贸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招商建设同时,积极吸引电子商务、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业企业到园区发展。在对赤峰市的优势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后,制定物流园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府投资8700多万元启动 建设了服务外包业物流信息创业大厦,并配套建设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在为园区商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同时,为新兴产业入驻“筑巢引凤”。推动园区业态发展提档升级。园区成功引进了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及呼叫中心企业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运营的草原绿色产品调度中心项目,通过电子商务将全内蒙古自治区的绿色产品企业与全国的用户有效对接,让优质的草原产业走向全国。内蒙古第一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赤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也已建设完成将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运营后可以为园区所有商户提供统一的网上交易平台。并为赤峰地区优势的大宗商品资源提供电子商务平台。平台投入运营后日交易量可达千万以上。园区与ibm公司合作建设的自治区首家云计算中心项目已经启动。云计算中心将是未来数字化城市的大脑及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核心。可以为赤峰市乃至全区中小企业及各类园区提供计算、存储、软件租赁等多种信息化服务。

四、落实政策,高效力攻坚

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给予税费、价格、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赤峰市对“培育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不断提升流通产业整体水平”“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发挥我区的区位优势,广泛吸引社会投资,整合仓储、运输网络等物流资源”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20__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和道路临时占用费,征用土地不计征土地管理费;从20__年开始,连续3年将园区内形成的税收,市区两级税收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列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连续3年将园区内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市级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列入专项支出,由园区按政策规定使用”。20__年5月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__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将物流园的规划、土地和建工管理职能下放到区级管理。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市区两级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破解了园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园区建设范文第4篇

1太原市产业园区人才环境建设现状

1.1不锈钢园区目前,不锈钢园区40余家投产企业分布于3个区,其中A区为太钢园区,以生产不锈钢、电气设备等企业为主,受产业结构拖累,大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偌大的不锈钢园区内竟几乎找不到职工娱乐中心、银行、医院;出行受限,仅有一趟826路公交线路,近处缺乏商场、学校等;B区、C区为尖草坪园区,以煤机、化工等企业为主,目前除天大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效益较好以外,其余企业效益一般,大多呈维持状态。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园区平均教育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目前,园区企业的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占78.8%,与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要求差距较大。尤其是一些高技能岗位需求的人才引进难,流动大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方面,很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都选择继续求学、报考公务员或去其他城市发展。园区多数企业为私企,对吸纳的人才只发工资,不给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2经济区和高新区从这两区来看,园区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一方面,经济效益高度依赖诸如富士康等大企业,基本以产品加工为主,科研和技术支撑力量都不在本地;另一方面,中小科技型产业的现状是小而散、没有形成支柱型集群化发展,普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另外,人才交流不畅、晋升空间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太原市各园区曾下大力气招商引资,但早期急于求成,在与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谈判时,过度注重资金引进,忽视了高科技的同步引进和创新发展。即使如富士康这样承担iphone6手机业务的企业,也以手机壳加工为主,人才和技术难有用武之地。近年来,太原高新区开始重视高科技产业和尖端人才的引进,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设了博士工作站、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数码港等,引进了炎黄智杰云计算、国信凯尔生化技术、傲维光视激光投影等高科技企业和优秀海归人才入驻,呈现出新的活力。另外,经济区也投资近20亿元建成了中心广场和孵化器、创业大厦等五大建设工程,都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为下一步引进技术人才奠定了硬件基础。

2太原市产业园区人才环境建设情况分析

太原市园区普遍存在生活配套设施和人文生态环境不完善的情况(尤其是距离市区较远的园区),先期规划时片面强调产业发展,较少考虑人居环境和社会资源配置,造成园区内中小学校少、医疗机构不完善、公园绿地面积小的状况,以及“白天产业园、夜晚无人区”的尴尬。各种生活的不便、保障的缺失、品质的不高是造成人才外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园区存在过度注重资金引进,以中低端产业链的加工型企业为主,忽视掌握核心技术的尖端技术人才,没有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政策和引入机制。人才流入的现状主要是自主流入为主,缺乏主动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推介,未能在新时代人才争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目前,太原市各层级人才计划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比如,当前本市人才政策仅偏向于这样的尖端人才,而针对新兴行业的中级技能型人才政策匮乏。而在园区经济的现实中,大多数高端人才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每一位高端人才需要和十几位中级技能型人才组成人才团队才能正常开展工作,不能集聚足够多的中级人才,高端人才也很难发挥其价值。再如,对本市现有人才政策,谈奖励的多,配套的少,尊重人才从细节做起,比如一些高技能人才被企业从外地引进,虽然帮助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为企业和园区创造了经济效益,但是按照现有的政策,只能给予个人或团队奖励和荣誉,但在人才流动所面临的配偶工作、子女就学问题都不是奖金能够解决的,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才才能安心工作、落地生根。

3打造“产城融合”式现代园区的发展建议

3.1园区经济新的发展趋向随着经济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的知名经济园区都加强了新一轮的综合功能升级规划,园区发展方向不再是单一的产业生产园区,而是以产业升级为主导,人和产业、生态紧密结合的新型现代化园区。在此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由打造硬件环境为主向区域文化、创新机制、配套服务等软环境开发转变;二是由简单加工工业型产业向科技新区转型;三是从重视引进大型企业向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趋势转变。

3.2人才环境建设视角下的园区经济发展建议

1)从太原市层面制定有力的园区发展支撑政策。从本市几个园区的发展能力来看,只依靠园区自身力量,目前还难以解决诸如园区教育、医疗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一些高规格的战略支撑计划,以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利用本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优质资源,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园区的建设实际上是城市的建设,园区的规划设计是现代化新城的设计,要与城市整体结合起来。目前太原市对园区规划还缺乏整体支撑,比如太原不锈钢工业园区位于太原市的北边,政府应促进北边的发展,工业园的建设应从城区建设这一大背景去考虑,否则城市周边将是大片厂房,缺乏城市魅力。2)让园区管委会在更充分的管理权限下尽快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园区管委会是园区经济的主要建设者,只有充分放权才能适应园区对招才引智的迫切需求。作为园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应加大建立引入人才力度,进一步加强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进一批人才和一些先进技术、管理方法。3)打造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孵化基地。利用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契机,在大学城附近规划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孵化基地,为园区经济建设提供直接的技术和科研平台支撑。以大学为基础,引入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升园区的产业科技水平。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创办国际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软件园、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本市创业发展。

园区建设范文第5篇

为推进**县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具体实际,县委提出“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工业园区。如何搞好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我带领相关部门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就对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大趋势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要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建好工业园区则是破解工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我县投资工业的外来企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县内没有合适的工业用地,城区周围又没有工业园区。一个企业要到县内来投资,首先看重的是投资条件,其次是优惠政策。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摆清主次,把提供建厂条件放在优惠政策之前。工业园区就是为企业提供最现实、最直接、最实惠的平台。

(二)建设工业园区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我县城区范围太小,城镇人口集聚在县城内,消费也浓缩在城内,这与今后城区发展的方向极不相称。今年我们搞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要明确县城主要功能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进一步扩大县城框架”,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设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区框架。贵州一天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