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结构体

结构体

结构体

结构体范文第1篇

但是,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关于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知识愈多,就愈感到人体自己才是大自然中最杰出的佳作,他是那样精巧、灵敏、高效,协调和可靠,真可谓巧夺天工!

为了认识自己身体的奥秘,人们研究解剖和生理已不下二千多年。例如,两千年以前,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上就提到人的躯体可解剖而视之,并记载了人体骨的长短、肠胃等内脏的大小和容量。但是,真正打开人体微细结构认识大门的是三百多年前光学显微镜的发现。有了这个科学技术的创造,1665年,荷兰的吕文胡克和当时在伦敦工作的霍克才分别发现了水中的单细胞和植物细胞,从而突破了肉眼的局限,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借助予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对于身体的认识水平,又由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细胞内部,跃进到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组成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内部,观察到了人体的所谓超微结构。

现在,人们认识到,身体是由好儿百万亿个细胞所构成,有人把这些细胞比为构成人体的砖块,把细胞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细胞间质比做灰泥,细胞间质把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组织。组织再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器官结合起来,即成为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就是人体的主要结构。

细胞 它是人体的微细结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它真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天地。它的奇妙在于体积是那样微小,而功能却如此巨大可以说,人体的一切活动无不来源于细胞。

在很小的一块人体组织内,你可以找到数以百万计的细胞。它们的太小是用微米计算的,1微米是1米的百万分之一。各种细胞中最大的个儿数卵细胞,它的直径也只有200微米,即肉眼看去,只有针尖那样一点儿,根本看不清它的内部结构;至于其他细胞则肉眼完全看不出来了。在这样微小的体积面前,相比起来,我国成语“明察秋毫”所说的秋天鸟类毫毛也可以称做是顶天立地的巨人了!

人体细胞虽小,但在显微镜下,你却可以看到,它也是千姿百,态的。其中有又扁又圆的红细胞,长棱形能伸能缩的肌细胞,最最有趣的是神经细胞,它上面伸出许多突起,最长的突起可达1.5米,许多长突起就象电话线,它可以把我们所有的感觉传到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脑,而脑的各种命令也通过它传到身体各部去。

别看细胞小得出奇,每个细胞可都是一座能力巨大的、可以与现代最庞大的实验室比美的化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组成精巧,分工细密,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1,细胞膜:它在最外层,是细胞的严厉守卫。它只让养料进入,废物排出。举凡激素和药物的作用,细菌等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等等,都要通过细胞膜上面的受体、酶等特殊的反应基团才能进行。因此,细胞膜的作用正在受到医学、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越来越高的重视。

2,细胞质。它是一种半透明的胶状物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包涵物所组成。每一个成分和结构都象一名有卓越技能的专家在这所实验室里工作。基质是细胞内台有各种成分的未分化物质,包涵物是细胞的代谢产物和营养物质。细胞器则主要有;(1)线粒体。它是“细胞动力站”,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即在这里氧化而放出能量,使各种生命活动因此而获得动力。(2)中心体。它和细胞的运动及分裂繁殖有关。(3)高尔基氏体,又称内网器。它是细胞的“加工厂”。细胞内新合成的物质运到这里,经过浓缩加工形成分泌粒,在身体需要时便分泌到细胞外去。(4)内质网。它是蛋白质的合成工厂,并参与吸收、分泌,药物代的功能活动。(5)溶酶体。它是细胞的消化器官,能分解细胞内贮存的养分,消化外来的异物颗粒(如细菌)以及销毁衰老的细胞。

3,细胞核:它可称为细胞的司令部,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活动起主导作用。它由核膜、核质、染色质和核仁等组成。其中核仁含有核糖核酸(RNA),R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染色质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现在认为,全部遗传基因都存在于DNA中,它是遗传的基础;同时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变成染色体,在染色体中有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可分为X和Y,它们和性别有关,女性一对全部是X,男性为XY。目前,妇产科医生就利用羊水中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检查染色体的情况,从而可以预测胎儿的性别。另外,从性染色体的异常,增多或缺失,还可以诊断某些先天性畸形或疾病: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增殖,每种细胞的寿命有长有短,血液中的细胞寿命仅两、三个星期,长寿的是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人体中经常有一些细胞衰老以至死亡,马上又有一些相同数量的新细胞来代替他们,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衰老死亡的细胞大大超过新生细胞的数量,就会表现出病变;或者相反,有些细胞不受控制地大量生长,那也会出现病变,这就是癌症。

组织 组织是构成人体器官的缮构材料。人体一共有下列4种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这种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中间很少细胞间质。它没有血管,靠其下方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应营养。但其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故感觉敏锐。其职责是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它又分成三种;(1)被覆上皮:包在身体表面和作为各种腔体内壁的衬里,人体外表面和口腔内被覆的是复层上皮t胃、肠、呼吸道等覆盖的是单层上皮。(2)腺上皮:有分泌功能。其有的分散在被覆上皮内,有的则组成腺器官,如肝脏。腺上皮中有一类有管子排出分泌物,称外分泌腺,如肝分泌胆汁,乳腺分泌乳汁。另一类分泌物靠血液运送,称内分泌腺,分泌物称激素。(8)感觉上皮。如味觉上皮、视觉上皮,嗅觉上皮。(4)生殖上皮:存在于生殖腺内。

2,结缔组织:他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功能复杂,但共同特点是细胞少而分散,细胞间质很多,因而有支持、联结、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功能。他是人体中分布很广的一个家族,包括:(1)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它广泛分布在皮下、肌间、消化管和血管壁中,皮下注射就是把药液注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因其疏松,药液容易扩散而被吸收。(2)致密结缔组织,如肌脚和韧带。(3)脂肪组织。(4)骨组织和软骨组织。(5)血液和淋巴等。

3,肌肉组织:它的主要特性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收缩。根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也可以分为三种:(1)骨骼肌。特点是可受人的意识支配而随意运动,所以又叫“随意肌”,又因为它的细胞上有横纹,也叫做:“横纹肌”、在骨骼、舌、喉、咽、食道上段,周围的肌肉都是骨骼肌,人举手、抬脚、转头、弯腰等运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而优美的舞蹈,矫健的体操更是横纹肌的贡献了。(2)平滑肌:其肌细胞上没有横纹,看上去很平滑,分布在血管、胃肠、膀胱、子宫,支气管管壁上,其收缩缓慢而持久,所在器官的缓慢运动即平滑肌引起的,它的运动通常不被人们所感觉。(3)心肌。是心脏特有的肌肉组织,它的收缩有自动的节律性。也有横纹,但它和平滑肌都属不随意肌。

结构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结构;结构主义

《野性的思维》一书是法国当代思想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 现代 法国思想谱系中具有关键的地位:在此之前,是“存在主义”独领;在此之后,是“结构主义”异军突起。在该书中,列维·斯特劳斯基于结构主义的视野,对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展开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评。“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论争在法国思想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探讨这个论争对于深入把握法国 哲学 的基本问题及其当代演进形态,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本文仅以列维·斯特劳斯对萨特历史观的批评作为切入点,探讨两者论争的焦点及其实质问题。

一、萨特历史辩证法的理路

我们知道,萨特前期《存在与虚无》中极端的存在主义把“主体”——“人的存在”描写为一种“绝对的自由”,好像“人”是横空出世般,放荡不羁,蔑视一切有限的境域,与全部的必然界限决裂。这一颇具自恋情结的主体性以及以绝对自由为中心的“人学”决裂了启蒙以来的理性主义价值体系,但在理性与人道的美梦变成噩梦之后,人却不得不处在孤单、漂泊流离、无所系留也无所依归的茫然处境中。然而,这种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存在主义,虽然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明显动机,但从存在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 理学 的深远意义。由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存在主义依然采取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无法与具体的伦理经验相兼容,因此,从存在主义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正由于此,当萨特将“纯粹的自我”锁定在“前反思意识”的空灵幻象之上,偏执于自我与他人的否定性、非对称性关系的时候,他的存在主义面对现实语境所产生的悖论以及与梅洛一庞蒂、加缪之间的信念的决裂与友情的损伤,就不奇怪了。而在后期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虽然他的理论形式与内容发生了某些改变,但是他的出发点还是“个别的人”,而这个“个别的人”被他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论域的“飞地”,也是偷懒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忽略的“盲点”。鉴于此,他的历史辩证法通过辩证理性的批判,以个人实践的整体化演进为线索,展示了个体反匮乏、反孤单、反系列无能、反集合惰性、反异化的整体化逻辑,给出了历史运动“活生生”的辩证脉络。于是,萨特的历史人类学由“个人实践”经由“惰性实践”而跃升为普遍的“人学”,由“构成的辩证法”经由“集合”与“群体”而抵达“历史”。如果说整体化运动是一种不息的循环,那么循环的内在驱动力仍然还是个体及其生命激情,而整体化运动就是萨特所理解的历史。有人因此将萨特理论话语的风格称为“工程师的设计”,而将后来的结构主义者称为“修补匠的作业”:前者建构语言、主体与历史,为语义语境立法,后者利用有限的元素进行无限的变换;前者向世界发问,拷问个体、群体乃至历史,后者却与人类活动的剩余物打交道,借以构成有结构的组合,声称“只有走出历史,历史才能通向一切”;前者借助结构来创造事件,后者凭借事件来突显结构。如果以“堕落”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精神生活的“主题歌”的话,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依次登堂就可以视为这首“歌”的双重变奏,正如斯图亚特·休斯所说:“绝望年代的法国社会思想是从历史学开始而以人类学结束的。”

二、列维·斯特劳斯对萨特的批评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萨特历史观的理论基础还是笛卡尔的“我思”。他说:“萨特成了‘我思’(cogito)的俘虏,笛卡儿的‘我思’能够达到普遍性,但始终以保持心理性与个人性为条件。萨特只不过是通过‘我思’社会化,用一座牢狱替换了另一座牢狱。此后,每一个主体的集团和时代取代了无时间的意识。……想为物理学奠基的笛卡儿把人与社会割裂开来;自言要为人类学奠定基础的萨特则把自己的社会与其他的社会割裂开来,希望做到纯净不染的‘我思’陷入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并消失在社会心理学的死胡同里。”

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正因为萨特历史观的前提是一种“意识哲学”,他就注定不能摆脱“我思”的“个人同一性圈套”,他就只能让“整个人类都退避于其历史的或者地理的诸生存方式中的一种方式里”,而这样获得的意义始终是“虚幻”的。具体原因有二:首先,人作为一种“惰性物质的作用”,在创造活动中并不占有特别的地位,人既不能与其他创造物分离,也不能享有某种特权;其次,作为系统的一个项,人和其他项一样,决无任何固定的意义,其意义只是位置性的:“社会是由风俗与惯习构成的,如果这些风俗与惯习放到理性的石磨下面去磨,就会将建立在悠久传统之上的生活方式磨成粉末,将每个人沦为可以互换的,而且是不知名的微粒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并不具有自足性而只有相对的意义。正是基于此,列维·斯特劳斯颠覆了人道主义所极力主张的“人”的中心地位,在现代哲学的谱系中,他因此被定性为一位“反人道主义者”。

基于哲学原则上的差异,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萨特对“辩证理性”与“分析理性”所作的区分也是没有必要的。在他看来,萨特无非是想通过辩证理性“使得人类秩序的绝对的独创性”得以彰显,从而反对 自然 辩证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僭越。但相对于“结构”的先在性、统一性与恒定性,萨特强调人类社会的独特性而使“辩证理胜”与“分析理性”分离开来,从而在人文 科学 与自然科学之间掘了一道沟壑,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也是觉得没有任何必要的。因为“辩证理性的作用在于使得人文科学具有一种只有它自己才能给予后者的那种真实性,但真正的科学工作却在于先进行分解,然后再在不同的层次上重新组合。”他将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所展开的“历史观”归结为一种“法国大革命的神话”,原因是“思想并没有力量从早已过去的事件中抽引出一种解释的图式”。他自己则区分了三种“历史”:人无意识地创造的“历史”、历史学家制作的“历史”与哲学家对“历史”所做的解释。在他看来,萨特所推崇的历史无疑是属于后两种,这种历史观其实是以某个意识形态目标为参照系写成的。

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将萨特的“历史观”归为一种抽象的“神话”与“意识形态”,且批评有加,但是从他对“神话”与“意识形态”的态度来看,他并没有完全贬低的意思。在他看来,人道主义的“历史观”并不因其当代“神话”和“意识形态”的性质而丧失其在现代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为“神话和仪式远非像人们常常说的那样是人类背离现实的‘虚构机能’的产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为了使现代法国人能够充分发挥历史行动者的作用,应当相信整个神话。同时,萨特的分析令人赞叹地推出了一套使这一结论靠得住的、必要的形式条件”。只是当萨特“偏执”地从人道主义出发而展开一种“历史观”的时候,列维·斯特劳斯才认为自己必须为科学层次(即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原则与方法提供辩护,以明确其立场。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对人道主义“僭越”的反对,而不是全然拒绝人道主义;或者说他是从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恒常性出发对萨特突出“法国大革命的神话”、强调历史的革命性意义与夸大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地位的一种反拨。这就似乎预示着,列维·斯特劳斯对萨特的批评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如何把握这种“相对性”则是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的问题。

三、列维·斯特劳斯对萨特批评的启示意义

通过以上对列维·斯特劳斯对萨特的批评的考察,比照萨特写作《辩证理性批判》的思想动机与所欲建构的理论蓝图,我们可以 总结 出萨特的“历史观”确实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缺失:

(一)尽管与早年坚持“存在先于本质”的极端存在主义相比,萨特后期以“个体实践”作为历史辩证法的起点,似乎涂上了不少社会历史的底色:“个体实践”被规定为“个人对物质实在的意向性超越活动”;“存在”与“理解”、“理论”与“实践”也在这种活动中实现了统一。但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揭示的,萨特所理解的“个体实践”依然是一种“意识的活动”,带有强烈的“现象学一存在主义”色彩:意识依然是“个体”的意识,“个体”还是一种“意识的主体”,萨特的存在主义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哲学的“身份”。

(二)而只要是一种意识一反思 哲学 ,其内部就注定不能摆脱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的对立与纠缠;也正由于依然是一种“意识哲学”,萨特展开自己理论话语的时候,也始终没有摆脱“二元论”的纠缠。这种“二元论”结构在早年表现为《存在与虚无》中“自在”与“自为”的区分,虽然后来萨特对此也有自觉,试图借助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冲淡这种二元的对立,如“人是由事物中介的,同样事物是由人中介的……这就是辩证经验的循环,它必须由辩证经验来确立”。而“全部 历史 辩证法寓于个体实践,因为它早已是辩证的”。但是,在萨特揭示个体实践(辩证经验)的整体化演进时,却预置了一个“匮乏”的本体论前设,这明显可见他早年二元论区分后“虚无”化的影子。但是,正如阿隆森批评的,这种“匮乏”的设定本身就是抽象的。这种设定不仅未能摆脱“二元论”的纠缠,还带来了另外一些不可预料的“麻烦”:由于萨特将“匮乏”作为一种既定的前提与历史观的基础来认可,“匮乏”构成了人类实践的永久性张力场域,而当萨特把自由能动的“个人实践”导入到这个场域中的时候,就出现了“以人为中介、人与物关系中的异化”和“以物为中介、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为了克服异化,人不得不联合起来,经过集合、群体等形式的变迁,形成了某种制度,产生了诸如阶级、国家、政党等组织形式。但是,这种组织形式越扩大,个体实践的自由就越丧失,人们只能这个制度试图寻求新的制度,而由“匮乏”引起的异化却始终不能克服。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指出的,在萨特那里,“历史”就是一个“西西弗的神话”。

(三)针对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历史叙事中用“抽象性”吞噬“具体性”的弊病,萨特引用了列斐伏尔的“渐进—逆溯”的思路并以之作为存在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渐进—逆溯的双重向度,“通过双向往返的这种方法,在深入了解时代的同时逐渐确定个人经历,在深入了解个人经历的同时逐渐确定时代”。如果可能,这确实是萨特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但是,“渐进”与“逆溯”的方法是两种正相反对的研究思路,甚至萨特将其比喻为“积分”与“微分”的差别。如果承认任何理论活动本身都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那么,这两种相反对的视角就不可能在“存在主义”这个单一的理论视野下相兼容。萨特以“渐进—逆溯”的方法表明了他对“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不满,但如何将两种正相反对的视角整合起来,他对这个问题却重视不够且言之不详,后来甚至弃而不论。这表明,萨特也仅仅只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及其难度,最后放弃第二卷的写作也可以视为他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妥协。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反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初衷正是要解开这个困局。

四、列维·斯特劳斯的理论困限

但在我们看来,如果说萨特“历史观”所把握的“历史”并没有摆脱意识哲学的框架,本身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历史图式”的话,那么,结构主义所谓的“结构”自身仍然是某种纯粹的“在场”,其本身也还是一种“抽象”的预设。原因在于,当结构主义从“结构”中驱逐了“时间性”,实际上“结构”就理所当然地取代了‘‘时间”而成为一种新的在场。在结构主义的思想谱系中,无论是索绪尔把“历时性”秩序排除出“共时性”的结构之外,还是列维·斯特劳斯从“共时性”内部去寻找“历时性”的历时本质,他们都无法说明超越于具体情境之上的“结构”实体是如何“呈现”的。而与此同时,结构主义者又认为“意识”不再具有以往的自明性与基础性,因此,人道主义用来当作基础的主体意识也只是“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结构”。但是,结构主义虽然制造了在场,不在场的对立,却难以找到两者沟通的中介,到最后还是要求助于“意识”的作用,只不过在这里换成了“集体无意识”。在布尔迪厄看来,这种结构主义所宣称的客观性,实际上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它将自己构建的各种结构看作是自主实体,赋予它像真实的行动者那样的‘行为’的能力,从而使抽象的结构概念物化了。……客观主义充其量只能产生一个代用的主体,将个人或群体看成被动消极的承受者,支撑着机械地展开它们的自在逻辑的那些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意识”只不过是“意识”自身同一化运作时所制造出来的一个影子式的存在。这种“运作”本身就说明,“结构”自身还是无法解决自身的困境,结构主义历史观也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历史图式。

结构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砌体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设计;服务功能;施工效益

1砌块形状的合理选择

不同形状的砌块实际产生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砌体建筑的实际要求,选择合理的砌块形状,优化砌体建筑实际应用中的服务功能。当前砌块形状可分为:①端部为平头的砌块。这种形状的砌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某些地区水平灰缝的要求,但其竖缝砌筑难度相对较大,影响着砌体建筑竖缝的砌筑质量,间接降低了砌体的抗拉与抗剪强度,加大了墙体出现裂缝的概率。端部为平头的砌块使用时间早,其优点在于提高了砌体的抗压强度,使得砌体建筑结构设计中设置其强度值时无需考虑与之相关的折减系数。但是由于这种形状的砌块在多层建筑应用中难以达到弯曲强度控制的要求,致使其难以得到推广使用。②块形端部边缘构造的竖向边肋宽保持在35~40mm、中部凹进了4mm左右的砌块。相比端部为平头的砌块,这种砌块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性能,其砌筑难度有所降低,应用范围较为广泛。③基于第二种砌块形状发展而来的砌块。这种砌块端部边缘构造的竖向边肋宽保持在55mm左右,其中竖向凹槽的深度与宽度分别保持在5mm与15mm。使用这种块形的砌块时,为了使砌体端部中央形成一定宽度的竖向减压空腔,需要在55mm的边肋上设置竖缝砂浆,优化砌块竖向灰缝防渗水性能,并在减压腔的作用下增强砌体在隔音、隔热方面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些不同形状的砌块对砌体建筑设计与施工产生着较大影响,为砌体建筑强度指标的合理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因此,需要在砌体建筑建设中注重不同形状砌块的合理选择。

2砌体建筑的砌筑砂浆分析

结合当前砌体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可知,砌筑砂浆的合理设置关系着工程整体的质量可靠性及结构良好性。因此,需要在砌体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地考虑砌筑砂浆的实际作用。相对而言,混合砂浆中由于石灰膏的含水率相对较高,致使实际操作中难以精确计量。同时,由于其为气硬性材料,水化反应中参与度低,影响砂浆的抗渗性能,加大了砂浆的收缩量,造成了砌体建筑长期使用中渗漏现象的出现。因此,在砌体建筑工程施工前应注重砌块含水率的有效控制,保持砂浆良好的和易性,设置科学的砂浆配合比,合理使用外加剂。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砂浆配置难以进行精确计量,与之相关的材料质量难以达到工程建设要求,致使砌筑砂浆质量无法得到必要的保证。因此,未来砌体建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商品砂浆的合理使用。商品砂浆在性能可靠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支持下,提高了砂浆的制作效率,降低其环境污染率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利用效率,实际操作中可以进行精确计算,从根本上保证了砂浆质量的可靠性。这项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砌筑砂浆科学配置对砌体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3砌体建筑的控制缝分析

作为砌体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垂直通缝,控制缝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减少温度变化影响,降低砌块干缩变形问题发生的概率。设置控制缝的要求与墙体的灰缝要求相同,缝内通过弹性密封材料的合理使用,有效地避免了墙体不规则裂缝的出现。相对而言,小型混凝土砌块整体结构对裂缝问题更加关注。主要在于:混凝土砌体的抗剪强度低,远小于砖砌体抗剪强度。砌体结构的竖缝大且饱满性能不显著,各应力较为集中,致使其沿灰缝处易产生裂缝;相比砖砌体,混凝土砌块的干缩性良好;砌块的温度敏感性强,砌体建筑工程建设中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砌体性能。因此,为了提高砌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应在墙体的适当位置处设置控制缝。设置时应充分考虑:①将竖向控制缝设置于墙体高度变化处;②将竖向控制缝按照合理的方式设置于墙的厚度变化处;③在小于离相交墙或者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的50%处采取合理的方式设置竖向控制缝;④砌体建筑门窗洞口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⑤在设置竖向控制缝时,若砌体建筑高度保持在3层以下,应对房屋墙体进行全高设置;当砌体建筑物保持在3层以上,可在其顶层墙体处设置控制缝;⑥在楼层盖处设置控制缝时可设置为假缝,实现对可预料裂缝的有效控制;⑦结合砌体建筑的整体结构特点,将其控制缝设置为隐式,并与墙体灰缝保持相一致,将控制缝宽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弹性密封材料的作用进行填缝,确保控制缝的设置合理性。结合砌体建筑的施工要求及结构特点,可知其中的裂缝难以避免,加大了实际的操作难度。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砌体建筑结构的裂缝宽度评定的相关参考标准,并对钢筋混凝土砌块结构的耐久性进行科学评估,确保砌体建筑裂缝宽度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根据经济性及居住习惯方面的要求,注重墙面抹灰法的合理使用,并注重新型墙体装修材料的研发及推广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砌体建筑施工中的实际要求。

4砌体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

砌体建筑工程建设中,砌块及黏土作为不同的建筑材料,二者的材料性质及砌体性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应明确这两种建筑材料的结构设计要点。针对砌体结构,应注重约束配筋砌块结构与均匀配筋砌块结构形式的合理运用。在高层建筑及强地震区,砌体建筑结构设计应选择均匀配筋砌块结构形式,未来这种结构形式推广使用应注重相关应用规范的不断完善,确保其实际应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若采用约束配筋砌块结构形式时,应在砌块墙体的转角、纵横接头等区域设置钢筋,确保砌块墙体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性。在多层砖混结构设计中,应结合砖混结构体系要求进行设计。而在砌体结构设计中应将原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按照合理的方式转换为芯柱,并在门窗洞口边缘处设置芯柱,并运用可靠的加固措施对芯柱进行加固保护,实现砖混结构向砌体结构的有效转化。砌体建筑结构设计还应考虑钢筋的合理设置,明确其配筋率的相关要求,通过钢筋的作用将芯柱建筑物的砌块墙体转化为约束砌体构件,确保其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优化其抗变形性能。在多层砌块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约束砌体的合理运用,结合行业技术规范要求,选择质量可靠的砌块材料,结合科学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增强多层砌块结构设计合理性。同时,需要注重均匀配筋墙体方法的适应,保持砌体建筑建设的良好经济性与安全性,提高其整体结构的抗变形能力。

5结束语

注重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探讨,有利于增强砌体建筑长期使用中的安全稳定性,消除这类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优化其组成结构。因此,未来建筑工程发展中应突出砌体建筑的重要地位,从不同的方面对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施工技术的合理选用,实现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更好地适应现代建筑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建筑墙体存在问题的处理效率。与此同时,砌体建筑施工应充分考虑各类因素造成的影响,选用可靠的专业技术措施应对砌体建筑施工中各种干扰因素,保持砌体建筑全程施工良好性。

作者:周林敬 单位:福州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雷波.探析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21):78-79.

[2]罗喜.关于建筑砌块砌体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5(5):134.

[3]李昂.浅析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4(5):134-136.

结构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一、高层结构概念设计的三维层次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 可以设想成为一个从地基升起的竖向悬壁构件, 承受水平侧向荷载和竖向重力荷载的作用。侧向荷载是由风吹向建筑物引起的水平压力和水平吸力, 或者是由地震时地面晃动引起的水平惯性力。重力荷载则是建筑物自身的总重力荷载。这些侧向荷载和重力荷载的组合,趋向于既可能将它推倒(受弯曲),又可能将它切断(受剪切),还可能使它的地基发生过大的变形, 使整个建筑物倾斜或滑移。对抗弯曲而言,结构体系要做到不使建筑物发生倾覆,其支撑体系的构件不致被压碎、压屈或拉断, 其弯曲侧移不超过弹性可恢复极限;对抗剪切来说, 结构体系要做到不使建筑物被剪断,其剪切侧移不超过弹性可恢复极限;对地基和基础来说, 结构体系的各支撑点之间不应发生过大的不均匀变形, 地基和地下结构应能承受侧向荷载引起的水平剪力, 并不引起水平滑移。由于风力和水平地震作用力对于高层建筑是动荷载, 使建筑结构抗弯曲和抗剪切时都处于运动状态, 就会导致建筑物中的人有震动的感觉,使人有不舒服感。如果建筑物晃动得太厉害,还会使非结构构件(如玻璃窗、隔墙、装饰物等)断裂,甚至危及屋外行人的安全。所以,高层建筑结构要避免过大的震动。例如:在建造某 12层的办公综合楼,它长48m、宽18m、高 36m。建筑物两边各有 9 根柱,横行柱距为 18m,纵向柱距为 6m,中央有一个6×12m的电梯和管道井筒。考虑水平荷载的传递有几种不同方式,进行结构方案优选,分析两种结构方案:一种为仅由核心筒承受水平力,外柱仅承受大部分竖向荷载,不抵抗水平力,梁和柱铰接;一种为纵横两个方向柱和梁刚接形成框架,来抵抗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力。在方案一中:筒井所受的风荷载1.4×6×8=67.2KN/m,竖向荷载近 似 为15120KN,井简墙自重为6×36×(6+12)×2=7776KN,可得抵抗倾覆弯矩的竖向荷载为22896KN。则可计算出合力偏心矩 e=M/G=67.2×36×18/22896=1.9m,超过核心范围(6/6=1m),不满足稳定要求。必须加强、加宽基础或采用下部锚固,才能避免基础向上抬起。在方案二中:由横行跨度的框架承担全部水平力。因此,在一个方向风荷载作用下,总框架一侧柱子受压,另一侧柱子受拉,并可近似求得总压力或拉力为:67.2×36×18/18=2418.2KN,大致由每侧9 根柱子平均分担 2419.2/9=268,8KN/ 柱

二、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梁联系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厅、教室等。需要时,可用隔断分割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因而使用灵活。外墙采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但是框架结构本身刚度不大,抗侧力能力差,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位移, 地震荷载作用下较易破坏。不高于 15 层宜采用框架结构,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经济平衡点。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剪力墙间距一般为 3- 8m,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承载力要求容易满足,适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而且其抗震性能良好,在历次的地震中,都表现了很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程度也很轻微。但是剪力墙结构间距不能太大, 平面布置不灵活,而且不宜开过大的洞口,自重往往也较大,不是很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 而且其成本也较大。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水平荷载承受的构件, 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体系。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剪力墙刚度大,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力(有时可以达到 80%~90%),是抗侧力的主体,整个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提高。框架则承受竖向荷载,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承担少部分水平力。由于有了剪力墙,其体系比框架结构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都大大提高了, 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变形减小, 因而也就减小了非结构构件(隔墙和外墙)的损坏。这样无论在非地震区还是地震区, 都可以用来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还可以把中间部分的剪力墙形成简体结构,布置在内部, 外部柱子的布置就可以十分灵活;内筒采用滑模施工,的框架柱断面小、开间大、跨度大,很适合现在的建筑设计要求。

4.筒中简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由一个或多个简体为主抵抗水平力。通常简体结构基本形式有三种:实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筒体结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不论哪一种简体,在水平力作用下都可看成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悬壁构件, 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扭刚度。简中筒结构是一种抵抗较大水平力的有效结构体系, 但是由于它需要密柱深梁,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能延性不好,而且造价昂贵。

结语

近些年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 规划设计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它以其高度强烈地影响着规划、设计、构造和使用功能。这就需要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应该以一个立体的概念设计和体系为基础并运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结构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砌体结构;房屋斜屋面;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多层建筑为体现优美造型、为了减少屋面漏水,许多多层建筑采用了斜屋面、造型女儿墙等。但对于斜屋面的构造及设计这一细节问题,目前的规范、手册较少涉及,常用结构计算软件,对这部分的处理,也无明确说法,需要每个设计人员自行处理。

2、斜屋面结构方案设计

斜屋面结构方案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顶部直接做成斜面板,该斜面板兼作屋面板;

第二种是斜屋面先做一层水平板,斜面部分按造型做。

对比两种方案,方案一结构造价相对较低,但屋面保温、隔热及防水施工较为困难。方案二结构造价相对较高,但屋面防水、保温、隔热易于施工;同时砖混结构在地震区结构层数达到规范规定的上限、总高度超过规范的规定时,应采用此方案,但超出屋面部分的面积不得超过顶层的30%,且高度不应过高。如采用框架结构,上述二种结构方案均可以在斜屋面的最低点处设置水平框架梁,再采用梁托小柱支承倾斜部分。在柱网尺寸不大的时.对方案一可不设置水平框架梁,但应充分考虑三角拱结构对框架柱顶产生的水平推力。

3、建筑斜屋面结构设计计算

3.1抗震验算

方案一,抗震验算时顶层层高可取顶层倾斜屋面顶点高度的2/3作为该层的结构高度。

方案二,抗震验算时作为屋面造型部分的仅以屋面荷载作用在顶层屋面板处,不单独作为一个质点考虑。

3.2静力计算

以下以四边简支的单向板为例讨论倾斜构件的荷载特点。对某一倾斜构件,其荷载g′+q′为沿斜向板长每延lm的屋面自重(包括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结构板自重、板底抹灰、吊顶等)和使用活荷载的设计值。为计算斜板的内力,应将g′+q′(图1)分解为垂直于板面(图2)和平行于板面的两个分量,以其中垂直于板面的荷载分量g″+q″=(g′+q′)·cosa为荷载,可求得斜板跨中最大弯矩为:

图1斜屋面荷载示意图

图2垂直斜屋面荷载示意图

Mmax=1/8(g″+q″)·L′2=1/8(g′+q′)cosα·(L/cosα)^2

=1/8(g′+q′)/cosα·L^2=1/8(g+q)L^2

式中:L′为斜板斜向的实际计算跨度;L为斜板斜向计算长度的水平投影长度,L=L′·cosa;g+q为作用于斜板上的计算荷载沿水平投影方向的单位荷载;

在结构软件中,对斜屋面可以通过定义节点高度、梁的左右节点标高、层简斜撑等来完成倾斜构件、楼层的定义,从而建出与工程实际一致的结构模型来,但根据软件所提供的资料来分析,该软件提供的荷载类型中仅有倾斜构件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分布集度简图;因此,要求用户输入的倾斜构件的荷载是倾斜构件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分布集度,并不是倾斜构件沿斜长方向的荷载分布(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内的荷载)。

事实上,结构设计人员往往仅输入了倾斜构件沿斜长方向的荷载分布(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内的荷载),这就导致了程序算出来的倾斜构件的配筋结果偏小,给结构带来隐患。笔者在多个多层住宅小区设计过程中,对斜屋面配筋进行了计算,发现原设计配筋结果偏小,并按实际要求进行了调整。

4、斜屋面倾斜构件的构造结构设计

4.1屋面板钢筋的构造

对于斜屋面板,一般均为双向双层配筋,双向双层配筋虽安全,但却浪费。实际做倾斜板也可按水平板一样构造,只不过负弯矩筋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按板的斜长计算。对于跨度较小的折板,其构造可按下图构造:

板厚δ≈(1/25~1/35)L/cosα;荷载可按g+q=(g′+q′)/cosα,计算跨度可按L=(L0+b1/2+b2/2·1.05L0)计算。

对于跨度较大的板,转折处应加设梁,板厚δ≈(1/25~1/35)L/cosα;荷载可按g+q=(g′+q′)/cosα,计算跨度可按L=(L0+b1/2+b2/2·1.05L0)计算。

4.2防止屋面板开裂的构造设计措施

如果屋面板跨度很大,屋面现浇板长度又大时,应适当考虑加设抵抗温度收缩的钢筋,或按如下方式加强构造:

⑴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⑵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⑶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分割缝,间距不宜大于20m。

⑷当现浇混凝土挑檐或坡屋顶长度大于12m时,宜沿纵向设置分隔缝或沿坡顶脊部设置分割缝,缝宽不小于20mm,应用防水弹性材料嵌缝。

⑸当房屋进深较大时,应沿女儿墙内侧的现浇板处设置局部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应用防水弹性材料嵌缝。

⑹在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间设置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较长纵墙,可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可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

4.3砌体结构中斜山墙的构造设计

如果在砖混结构中还应注意对砌体斜山墙的构造要求。通常情况下要求屋面板支承在墙体上处应设置抗扭圈梁(拉梁),且在该圈梁(拉梁)对应位置加设垂直于该梁的水平拉梁,山墙斜三角部分构造要求,可参考构造做法加强。

4.4关于保温、隔热的处理

在屋面保温隔热设计应当特别注意,采用方案一时,保温材料一定要采用块材,而不宜采用颗粒现场制作的,那样很容易造成保温厚度不均匀;对于极易发生冷桥的外露钢筋混凝土构件,应作保温处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多层砌体房屋斜坡屋面结构,首先应选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在结构设计时,应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型,尤其是在采用结构软件设计时,荷载输入一定要输入倾斜构件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荷载分布集度,而并不是倾斜构件沿斜长方向的荷载分布(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内的荷载)。斜屋面倾斜构件的构造设计时,除了注意配筋满足要求外,应作好屋面板开裂及保温、隔热的处理的处理,以满足砌体房屋斜坡屋面良好的整体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3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杨小兵,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2001,1.

[5]郭猛,涂远军,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优化设计施工[J];施工技术,2007,6。

[6]张守峰.多层住宅的条形基础设计[J].住宅科技,2003,(8):16~18

[7]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8]胡晓楠,刘正保.房屋基础设计的合理改进[J].中国科学学报,2004,1(4):30~31,3

[10]珠海格力电器第八期物流工程E座桩基础超前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6,珠海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2007.9.17.

[11]《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