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谷雨古诗

谷雨古诗

谷雨古诗

谷雨古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范成大;诗歌;农谚;农业生产

范成大被钱钟书赞许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故乡吴中农业生产习俗关注尤多,诗中所载的吴中农谚不仅对当时吴中的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天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此,笔者通过研读范成大诗歌并参考相关史料对其做一探析。

1 上巳蛙鸣无水灾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四云:“湔裙水满绿萍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诗下注解说:“吴下以上巳蛙鸣,则知无水灾”。而《清嘉录・田鸡报》中记载:“……并载唐人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以此推之,可见这一农谚至少在唐代已出现。另据《清嘉录・田鸡报》中载:“(三月)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云:“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 《中国岁时节令辞典》“田鸡报”条的解释是:“田鸡报,旧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流行于江南地区。指在清明时节,以田鸡(青蛙)的叫声来预兆旱涝丰歉,谓午前叫则涝,高处的田地丰收,午后叫则旱,低处的田地丰收。”但《清嘉录》中说上巳听蛙鸣是为了“卜丰稔”,而非“卜丰歉”,“稔”是庄稼成熟的意思,又引申为丰收,且上巳蛙鸣是不易出现的,《吴郡岁华纪丽》中载:“谚云:‘三月三日,虾蟆禁口难开。’言不易鸣也。”若能听到蛙鸣,当是丰年之兆。显然,“卜丰稔”应是预卜丰收的程度。因此,更合理的解释应是:蛙鸣在午时前,则高田肯定有个理想的大收成,若蛙鸣出现在午后,不仅高田会有大丰收,低田的丰收肯定也不成问题。这与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相较,逻辑是吻合的。

2 甲子无云万事宜

农家以甲子日晴为佳兆,谚云: “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其六云:“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在吴中,秋天甲子日有无雨不仅能预知谷物的生长状态,而且与其他农事也息息相关。首先是稻谷的收割需要晴朗的天气,范诗《秋日田园杂兴》其八云:“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可推断吴中收割后的晴朗天气是很难得的,所以吴农才不眠不休连夜打谷。而打谷之后,也需要一段晴朗天气将谷物晒干,以便入库贮藏。因而诗人才说“甲子无云万事宜”。

3 “秋孛鹿,损万斛”

范成大《秋雷叹》中写道:’”立秋之雷损万斛,吴侬记此占年。……讼风未整复占雷,助魃为妖天更酷。”序文中又言:“吴谚云‘秋孛鹿,损万斛。’”孛鹿,即雷鸣,《清嘉录》中又称“毂碌”。斛,粮食量具,万斛为虚指,极言谷物之多。即秋日雷鸣,则秋收时节谷物产量大减,损失惨重。吴中这一农谚至清代依然在沿用,《清嘉录・秋毂碌收秕谷》中载:“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秕谷。’”这里具体解释了谷物产量大减的具体原因是“稻秀不实”,即稻谷长成了秕谷。

4 麦秀寒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二云:“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麦秀寒,即麦子结穗后忽积雨变冷。杨万里的《初夏三绝句》(二)中对此也有描述:“麦黄秧碧百家衣,已热犹寒四月时。”这一农谚一直沿用到后代,《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载:“麦天气润,候断霜雪,忽阴雨做寒,重御棉服,江乡人谓之麦秀寒。”其还援引元代陆泳的《吴下田家志》诗:“四月麦秀寒,五月温和暖。”这便衍生了一个问题:范、杨的诗句都力证麦秀寒的时间是五月份,而陆泳诗却说在四月,这就矛盾了,留意到《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后面的记载:“……故里谚有云:‘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喧麻要雨,采桑村女望晴干’。……初夏时犹寒暖不均也。”则麦秀寒的时间其实应从四月份跨到五月份。

5 “朝霞不出门”与“星月照湿土”

吴农预卜短时天气也有丰富的经验。范成大诗《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验之信然,戏纪其事》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5]除了预知当日天气,范成大另一首诗还记述吴中农谚预测次日天气的情况。《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云:“晚色熹微暖似薰,儿童欢喜走相闻。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6]诗人自注道:“吴谚曰‘星月照湿土,明朝依旧雨。’”可见吴农对短时天气变化规律的掌握有多熟稔。

参考文献

[1]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2]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3] 乔继堂、朱瑞平主编:《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41 页。

[4] (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85页

谷雨古诗范文第2篇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李贺

这首古风,是中唐诗人李贺在就任朝廷奉礼郎后,怀念家山昌谷时所作。在群峰并峙的中唐诗坛上,李贺是位极富特色并对后人产生极大影响的青年诗人。他一生年促命短,只活了二十七岁(790-816);但却是一位神童,据说他七岁即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当时著名的大诗人韩愈就同皇甫一道慕名去看望过他,他当着两位大诗人的面,写了一首古风《高轩过》,记录咏歌此事的经过,而且把两人奇特瘦硬的诗风加以形象概括,使得两位大诗人诧不已,“二公大惊,亲为束发”(《新唐书・本传》),并结下终生忘年交。李贺不但年初命短,身体也瘦弱不堪,史称他“细瘦通眉,长指爪”,他自己也说是整日与药罐子为伴,而且早衰,不到十八岁就已出现白发,并且一根根往下掉。

在短短的一生当中,生活道路异常坎坷:他虽是个皇族,为陇西郑王李亮之后,但家道早已中落。其父李晋肃是个官卑职微的“边上从事”,晚年当过一段时间县令,在李贺刚踏上人生之旅时即已去世,留下他和母亲、姐姐和弟弟一家四口靠着几亩薄田度日。他曾在诗中描叙家中的困苦:可以说是一贫如洗,风雨之夜,伴随着舂声的,是差吏前来收租的敲门声;甚至连唯一的幼弟都养不活,要送到江南去谋生。自己在仕途上也是困踬一生、地位低下:他本可通过科举而获朝堂之位,但因惧社会流言,避父亲“晋肃”讳而不去应试,尽管韩愈专门为他写了《讳辩》,鼓励他反抗流俗,前去应试。但出于性格的敏感怯懦,他始终不敢去应试,到头来只能凭皇族的身份去充当个“臣妾气态间”的奉礼郎,郁郁不得志终生。这首《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就写于奉礼郎的任上。

李贺为人虽瘦弱多病,但为人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至酒行》),结束当时的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不息为国捐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但是,因为这个荒唐的“避讳”,阻断了李贺的仕途,也使李贺无法实现“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国之志。加上生活艰难,作为长子的李贺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宪宗元和六年(811),迫于生计,李贺离开家乡到京城长安去担任一个叫作奉礼郎的小官。奉礼郎属太常卿,原称治礼郎,唐高宗时,因避李治名讳,改称奉礼郎。主要掌管朝廷朝会、祭祀之礼仪,一般由皇族担任。李贺因为是李唐王朝远亲,所以被选取担任此职。因为这个职务属于门荫,地位又低,从九品,位卑职微,任上又无可事事,所以李贺非常压抑。他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壮志成空,愁恨不已。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山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鹤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忆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日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三乡所在地昌谷,是两山间的一块谷地,是个水陆交汇、山川形胜之处,昌谷北有凤翼山、汉山,南有女几山、梅鹿山,昌涧水从凤翼山和汉山间缓缓穿过昌谷向东南流注洛水。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中原经济由于安史之乱后遭到极大破坏,唐王朝的财赋主要取自东南,这里又是江南漕运的主要中转站,宪宗元和年间“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至河阴留十万,四十万送渭仓”(《旧唐书・食货志下》),其经济地位的重要,可以想象。

昌谷不仅水陆交汇,也是山川形胜之处,在唐代也是个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涧水两岸水草丰茂、杨柳婆娑,汉山也是“周围十里,古柏苍然”,“林壑茂美”(《宜阳县志・山川》)。附近的汉山上有汉光武庙,刘秀曾在此收编投降的赤眉军(《重修汉光武庙记》);对面的女几山上有兰香女神庙,有着“女几化石”的神话传说。所以在唐代,昌谷也是个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据《新唐书・地理志》:唐代诸帝东巡,三乡驿为必经之地,唐玄宗还在三乡驿题过诗,题为《望女几山》。

谷雨古诗范文第3篇

景德镇,伏兮千年的古镇,熠熠生辉的中国瓷都,千百年来,渗透着一种铮铮的钢铁般的品质,默默无言地撑起景德人的精神脊梁,让人们真切地感悟到她蛰伏千年沧海桑田的灵气和大气。

儿时,景德镇留给我的印象是没有蓝天的,到处是冲天而起林林立立的烟囱,张着大口向天空吐纳着造陶的灰烬,工业的发达衍生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母亲河的昌江水,隐忍着这个儿女长年累月不断排泄的污水和抛弃的废物,一度蒙尘。它砍断了我对景德镇记忆的链条,怎么也无法打开来自心灵中对它美好的回忆,也因此,关于吟诵景德镇的文字锁在一隙之念里出不来。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那时,我似乎只会背这阕词。

当我们已习惯了开足马力,一路向前狂奔的时候,还有谁愿意驻足凝思,在泛黄的纸页间,探寻一个城市远去的背影,解读 人类亘古绵延、生生不息的密码?

谷雨诗会,一个湿润稻香的名字,由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倡导设立,已成为江西文艺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每年的四月,来自各行各业的诗人、作家放下匆匆的脚步,因文而聚,来歌颂这春满人间的大好河山。

车在瓷博会广场停下,一行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热忱欢迎百名诗人、作家来到昌南湖参加谷雨诗会!”。

微风吹得游人醉,四月昌南亦殷勤。占地550余亩,水域面积274亩的昌南湖,四周群山怀抱,树木葱茏,重峦叠峰,极具江南水韵的端庄秀丽。昌南湖分南湖、中湖和北湖,绿色掩映在山与水之间,山嵌入水,水映照山,林木苍翠,诠释着昌南湖原生态之美。湖内有廊桥,茶坊,古戏台,青花瓷塔等,修竹通幽,花木丛丛,随处可见石桌、石椅和石凳。

青花是不变的主题。高59米,共11层的青花瓷塔矗立在山之顶,站在塔内,居高临下,清澈的湖水映着山形树影,虫鸣鸟叫相映成趣,日月和湖光对饮,令人称奇的是,湖中由26万块大小瓷片建成的青花瓷龙横空出世,还有由126个风铃组成高37米的青花瓷风铃,在展示自然生态美景之时,将陶瓷元素融入其中,为美丽的昌南湖起到了点晴之笔。该湖管理处的李书记告诉我们,青花塔、青花龙和青花瓷风铃,将同时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大自然提供的只是素材,唯有人才能把这素材创造成完美的作品。

比起太湖,西湖,昌南湖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她小巧玲珑,如一只精雕细琢的盆景,方寸之间有仙境。所有的功名利禄在纯净的湖水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微不足道,它洗净了五脏六腑,灵魂也得以净化。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熙熙攘攘的文人墨客,逶迤在湖中长廊,面对人间芳菲美景,情不自禁吟诗作赋,对景抒怀。

我遁声寻找这位吟诵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诗句的人,一位穿着暗红对襟唐装、头发整齐地向后扎成马尾、年近六旬的诗人,站在三亭桥内,摇头晃脑、兴致盎然地对湖抒怀。他的穿着,他的发型,他的姿态,在这一帮附庸风雅的文人骚客中,显得尤为另类。当文人们争相拍摄合影留念时,没带相机的我,静静的站在不远处倾听他朗诵着“朦胧”诗。

下午一点半,谷雨诗会颁发诗歌原创奖,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由原创诗全部由作者本人亲自朗诵,瓷都新月公司对此进行全程协助,对每首诗根据意境特点配备了恰如其分的音乐,带给听众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听觉和视觉享受。“雅兴忽来诗作酒,豪情一去醉当歌”,叮咚的轻音乐弥漫在修长的湖水廊桥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瓷都崭新的美被诗人宣泄得淋漓尽致。

谷雨季节,诗情画意。诗,使人风华当年,神情激昂,它包容了许多无知和狂妄,凝炼了岁月深处发自内心的欢笑和忧伤,是记忆中永不枯萎的清澈与明媚。它让我感到:尘世中的知己,不一定非得是人。

握别文友,作别云彩,谷雨早,我只忆南湖好。

听说有座城,阳光很重,话语很轻,人说过的话都会被阳光映到运河、湖水和小溪,当你在那个城生活,喝那里的水,就能听到这个城千年历史上所有的对话、呓语、歌颂和自言自语,以及为了繁殖这个城的历史,而进行的无数恋爱、盟誓、甜言蜜语。

是你么,景德镇?

你是谁今生造陶的骨瓷,任红笺勾勒散去的飘逝?

谷雨古诗范文第4篇

小草在冰雪下动动身子,整个春天就开了。

柳芽儿吐绿,麦苗儿返青。

每一朵花瓣湿漉漉,每一片草叶鲜嫩嫩,一个小小的活泼泼的春天。

蝴蝶翅膀翩翩,扑楞楞飞。飞到桃林深处,飞到田野深处,去赴一个甜蜜而深情的约会。

到处是水嫩嫩的初生模样。

所有潜藏的爱,都张开翅膀,刚一打开鸟笼,幸福和沧桑齐齐飞起。一翻身,融入蓝天白云的节奏。

天地之中,飞得最高最痛快的,是纸鸢。

一根细线,串古串今。不知放飞多少柳岸堆烟,春江水暖。

一只,两只,一百只,一千只,……漫天飞翔!每一只都将童话传承。是春天最迷人的姿影。

当你细细查看岁月的羽毛,一切,都变得轻盈。

■雨水:江南写意

不必撑伞。请随我来到江南。

杏花,正开出一蕊风韵。

春雨,刚好可以打湿薄薄衣衫。

杏花、春雨、江南,这三个词语的组合,就是线装书里最动人的旋律。

石桥边,开放执着而坚定的爱情;柳荫旁,系住远游的舟船;乌篷船荡荡悠悠,把中国式梦境沉酣;古戏台咿咿呀呀,才子佳人永远……

花是江南的翅膀,雨是江南的魂魄。

而诗词,是一杯杯清芬的美酒。醉了天,醉了地,醉了江南。

画船听雨眠,痴想那皓腕凝霜的女子;小楼听春雨,深巷明天定有一位卖花姑娘;吹笛雨潇潇,依稀记得伊人旧时模样;驿桥春雨时,多想驱得快马奔向故乡……

雨水,最宜开在江南。一朵一朵精致,一场一场微茫。

丝丝缕缕,喂养玫瑰的花房。

飘飘洒洒,抚慰流年中的暗伤。

■惊蛰:线装书里的诗词

远古时一声惊雷,震醒尚在沉睡的大地,地气疏通。震醒大大小小的虫儿,赶紧清理居所。震醒架上一排排线装书,一句句诗词,如同一尾尾小鱼儿,竞相跃出水面,吐着鲜亮的泡泡。

这个时节眼睛最忙。

先看绿柳,绿柳才黄半未匀;再赏桃花,桃红又是一年春;又看菜花,桃花净尽菜花开;还看梨花,砌下梨花一堆雪……

这个时节耳朵也忙。

淑气催黄鸟,鸟语声声唱暖春气;泥融飞燕子,燕子啾啾斜剪蓝天;几处早莺争暖树,早莺就是树上的花朵;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恰如春日的逗点……

惊蛰。这个词语蛰伏在血液中,把生命的热力,传递到每一寸指尖。

惊蛰。多么阳光!让人身心爽洁。要来的都来吧,要开的都开吧,要爱的尽管爱吧!

我们种葵花,种蓖麻,种大麦,种豌豆,种下一个古典风味的愿望,或者种一个颇具现代感的理想,让这个世界,变得喧闹而喜庆。

■春分: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恰是水灵灵春分模样,一切就绪。只等一声召唤,唤醒桃花仙子,好一个惊艳,从《诗经》水畔飘然而至,甘愿从俗,于是,得了世间俗人的千般眷恋。

桃之夭夭。灿烂而张扬。溪边湖畔,她笑成了诗。照见岁月的影子,脆薄如纸。立在唐朝某个上午,看门扉轻启,吱呀一声,打开历史。

桃之夭夭。从指缝间窥视时光的杰作,这轻柳,这雨燕,这满天的纸鸢……

笑声洒落崇山峻岭,顺着苍凉的河道,渐次低矮。风来了,笑声打落一些鲜艳的红,入水飘零。

桃之夭夭。开一个繁盛的春天。是谁在幸福地咳嗽?是桃花太炫目,还是碧柳太缥缈?这绚丽的季节,终究会遗落么?从雪山到草原,再到城市。张着企盼的眼:明年,还可不可以, 再见桃花?

■清明:酒魂

一段逆时针的悲伤。

细雨纷纷,淋湿千年之前的天空。

那个叫杜牧的诗人,把一个感伤的词汇,植入时代的记忆。从此,山南水北,处处溢满杏花的薄,与酒的香。

从古典深处走来,却最有鲜活的触感。温一碗酒,祭那些不再言说走动的亲人。

燃一炷香,插一支烛,脚下的每一寸泥土,都在诉说思念。

思念,是袅袅升起的烟。山地荒芜,坟茔孤寂。

也许只有酒,才能安置至深至浓的凡俗情怀。我们远古的亲人啊,一碗酒,能不能稀释世间的凉薄?一碗酒,能不能帮我们灌溉几近荒芜的田园?一碗酒,能不能疏通,被冷漠和浮躁堵塞的命运的河流?

一碗酒,斟天斟地,也敬献给这山川草木,郁郁青青。

我相信,杏花凋落瞬间,千里之外的酒旗,便化作不朽的经幡,为万载的江山,呐喊,为逝去的岁月和生命,招魂。

■谷雨:一个叫苇岸的人

马建国。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他的笔名叫苇岸,用文字搬运生命。

他在世上生活,不到四十个年头。

他喜欢徒步旅行,关注大地上的事情。

他坚持素食,沉醉于天明地静。

他热爱农业文明,笔调把人心触疼。

他对二十四节气极度痴迷,找了一块农地,观察、拍照、记录……把每一个瞬间,化为朴实跳跃的文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一迈步,便是清明浅浅。他写到谷雨。鲜花和荆棘,都戛然而止!

那是一九九八年的春天,黄经三十度,太阳过早收起光芒。肝癌夺走了他写字的权利,以及思考的眼神,沉静的嗓音。

大地上的事情,他已无法关注。而他的骨灰,与花瓣一起,融入了故乡的麦田、小河、林地。

大自然依然进行大循环。春天,把树叶搬回树上。秋天,让河水潜入河中。

谷雨古诗范文第5篇

1、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2、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3、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4、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5、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6、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7、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8、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9、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10、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11、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12、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13、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14、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15、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16、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17、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18、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19、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20、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21、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22、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23、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24、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过江来。

25、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26、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27、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澹远人。

28、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29、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30、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31、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32、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33、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34、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35、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36、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37、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38、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39、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相关期刊更多

内蒙古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出版集团

古汉语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师范大学

考古与文物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