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的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真意切;深婉含蓄;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寻常语;易安体

以词为乐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发展我国诗词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词。由于历史的原因,散佚的很多,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清代李调元说:“易安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是标准的婉约词人,她善于把自己真切的情感。借助词这一文学形式,表达得婉转柔美,蕴藉含蓄,这也就成了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

情真意切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层思考后的最本质的反映,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具体表现。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内心。令世人吟诵不衰,其原因就在:一方面。她真实地描写了在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下,自己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也毫不掩饰地倾诉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万千感慨。美好而纯真的少女情怀。幽怨深挚的闺情相思。显得真挚而恳切。靖康之变后,那颠沛流离、孤苦伶仃的苦难生活。字字句句,都是从作者心底涌出的歌,是作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一个女词人,处于封建礼教森严、政治环境险恶的年代,这种抒写的勇气和胆识是不同凡响的。首先,在李清照的爱情词中。她敢于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坦率地表达对爱情生活的真实感受。展现人性最本真、最美好的一面如《蝶恋花,离情》:

暖雨睛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中,李清照真挚大胆地写出了与心爱的丈夫离别后。无法排遣刻骨相思的痛苦之情。你看,寒冬已去。又逢暖雨晴风的大好时光,放眼望去,梅红柳绿,满眼皆春意。本来正可以尽情地饮酒作赋,然而亲人不在身边,这一切反而惹得词人不住地伤心哭泣,以至“泪融残粉”。也曾试着穿戴起华贵的衣饰,但还是振作不起低落的情绪。在漫漫长夜里,抱浓愁,剪孤灯,好梦难寻。

李清照的爱情词,随着其生活的变化,表现得或热烈、或缠绵、或凄婉、或抑郁,但无论如何,都是她自我心灵的直接倾吐。尤其是她的悼念亡夫词,在宋代词坛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是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如今读来。推想当年词人情怀,更是催人泪下。如《浪淘沙》: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两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词的上片作者借物抒情。嗟叹自己命运多舜,往日美满幸福的生活骤遭变故,如梦一般了无踪影。“五更风”,也暗指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词的下片进一步表达作者惆怅迷惘、悲痛欲绝的心情。其中“一江春浪醉醒中”这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飘萍浪迹,希望摆脱现实却无法摆脱的惨状。“留得”两句,又可见这惨状使作者的泪水从未干过。而在极其痛苦中,只得把泪水寄予远在天边的“征鸿”,寻求安慰。“征鸿”既是亡夫赵明诚啊!恩爱夫妻,一朝永别。从此阴阳两隔,永难相见。其痛苦是多么的痛苦!

难能可贵的是,易安词的“真”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的离愁别恨,感月吟风的范围里。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南渡以后,面对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故国,她积极干预时政,表现出了一颗深挚的忧国忧民之心。她后期的词作,则多以描写国破家亡时的离乱生活。寄托自己光复山河、重整乾坤的强烈愿望,较之一般的婉约词,更有社会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对个人的身世飘零之叹,而着重抒写亡国离黍之悲。国难家愁,交织在一起,其词苍凉沉郁,感人肺腑!

例如在《菩萨蛮》中。清照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国事糜烂,回乡无望,更添思乡之切,只得借酒浇愁,以至沉醉。而只有醉时才能忘掉故乡。解除心中的愁苦啊!可见对故乡思念之深。这里的“故乡”,不仅是指清照的出生地。也指她居住过的汴京、青州,以至整个沦亡的国土。

让我们翻阅到中华书局孔凡礼先生新发现的李清照的佚词《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娉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聊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作者主要是借祝寿,规劝隐居不仕的朱敦儒出山。以挽救国家危难。表达了自己一腔怆然的爱国情怀。实质仍为“悲宋”,词的上片用铺陈的笔法尽情描绘寿筵的盛况:下片对高寿者进行极力祝贺和赞美。然而最后笔峰顿转。大发感叹。“东山高蹈,不足为荣”。敦促隐者不要以归隐为荣,不要甘于一味求田问舍,苟且偷安,应该象东晋的谢安(字安石)那样,以天下为已任。主动请缨。济民于水火之中。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在垂暮之年,(当时约67岁),仍然考虑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痛苦,其爱国之心实在是可歌可泣!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在其真。《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声声呜咽,字字血泪,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处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的雕琢与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真实映现。

深婉含蓄

观李清照词作。往往“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既炼字炼句,富于含蓄的语言风格,又常以口语入词。化俗为雅,自至高远幽深的境界。这一点。应是“直欲压倒须眉”之所在了。

我国古代词人在创作上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 也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李清照在这方面更是毫不逊色。她的词。不但能炼字炼句,而且能炼意炼格,词恰能传情,情恰与词合,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

如《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即是如此。其中“住”字,隐含着此前风雪肆虐多时,好不容易才“收住”“止住”之意,由此亦可推想到作者这时内心也应随之稍稍放松起来。一“香”一“尽”,则来一个先扬后抑。尘土散发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推门一看。原来枝头上绽放的繁花已经落尽,难以挽留。短短几个字,作者一连铺排出三种事物的变化:风住、尘香、花尽。这些事物的变化,在读者看来,一切本在情理之中,但细加品味。一切又令人觉得多么无可奈何。世事多变,起伏岂能由人,美好的事物转眼变成云烟!万千感慨,皆寓其中,笔法之凝炼,由此可见一斑。

又如《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重阳佳节。秋菊盛开,一阵清风吹来,珠帘闪动,一位美丽多情少妇闪出窗来,由于日夜思盼阔别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尽管思念之词未着一个,但人物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以寻常语入词,是易安词的一大特点,一大长处。她善于把一些家常语熔炼于词中,不着痕迹,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如在《永遇东》中,她写道:“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其中“铺翠冠儿”、“捻金雪柳”,都是当时流行的饰物,这八个字也应是当时的寻常用语,作者信手拈来写入词中,语调轻松活泼,宛然少女声口,又具有一种流动着的音韵美。“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语句明白省净,却能深刻地表现词人心底无限的孤寂悲凉:经历了许多痛苦流离后。如今面容憔悴,头发散乱,早就懒得夜间出去。不如躲在帘儿底下,听听别人的欢声笑语吧!但我们想想,词人在隔帘笑语声中真可以聊温旧梦,得到一丝的慰藉吗?怕只会使悲苦更痛心切骨吧!不尽的深意皆包蕴在浅淡的语句中。

又如《行香子》的结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霎儿”也是口语。叠用三个“霎儿”,用急切担忧的声口,借对天气的关注,寄寓对人间悲欢离合的同情,具有令人咀嚼不尽的幽怨之味。

再看《南歌子》,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色: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从词中所写皆为愁苦之情来看,此词应是李清照作于丈夫病卒,流落江南时。“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两句还是寻常言语。但意蕴丰富。词人一方面向我们勾画了一个夜阑人静、寂寞无边的环境,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长夜无眠、满腹愁怀无人可诉的情忧。我们仿佛看到词人孤单地置身于悠悠天地之中,禁不住地正在凄然泪下。“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也是极寻常的口语。词人将“旧时”、“旧衣”和“情怀”进行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叫“勿是人非”后。内心无限的失意和帐惆。天气又顺应季节而来。箱底的金翠罗衣也依旧高贵鲜艳,只是人的“情怀”永远不似旧时了。词人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历经生活磨难后所共有的感悟,读后不得不令人掩卷唏嘘!

李词的这种语言特色,被世人称为“易安体”,它其实正是李清照把婉约词的风格推向成熟的重要体现!象这样的语句在她的词作中是颇多的。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下,却上心头”《一剪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朱彝尊《(红盐词)序》说:“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用他们的话来评价李词的这种笔力,是十分恰当的。

细品李清照的词,发现其“以词为乐”的特点是很突出的。在读者这方面看来。吟其词即如赏其曲。徜徉在一支支或明快或柔婉,或清朗或缠绵的乐曲中,可以得到无限的艺术享受!

此外,在李词中,设喻对比、借物抒情、成功的点化、活用典故等各种文学表现手法。也运用得娴熟自如,恰到好处,强化了作品的整体美感。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李清照的词范文第2篇

摘要: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却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她的词以鲜明的女性笔触抒写女性坦率纯真的心灵,卓然自成一家。本文认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②青春的觉醒,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③突破传统观念,极力张扬个性。

关键词:李清照 词 女性意识

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对于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有宋以来评论家已成共识。其实,李清照的价值不仅在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把李清照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审视发现,作为一个女性词人,她还具有极强的女性意识,应该说正是这种鲜明的女性意识使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中国,直欲压倒须眉”①,赢得世人的高度赞誉。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1 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认为女人似花,女人是被欣赏的对象,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李清照在词中直接或间接地把自己比喻成花,使自己既具备了花的特性,同时又有别于花的特性,在这种描写中显示出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对自我形象的欣赏。

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自传的性质,因而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绣面芙蓉一笑开”(《浣溪沙・闺情》),“素约小腰身”(《浪淘沙》)等,不过,更多的时候这种自我形象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地展示出来的。

如《庆清朝慢》:“容华淡,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态,妒风笑月,长东君。”②通过对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表现了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资艳质的欣赏。又如《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人们只欣赏它比喻用法的工巧别致,实不知李清照在写相思之苦时,也没有忘记对自我形象的美化。西风中,满蕴着愁苦。无力摇摆的,正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这里没有蓬头垢面,没有百无聊赖,而是像一样,虽不能摆脱万千愁苦,却仍怀着期冀在枝头凄楚地美丽着,这美让人怜,让人痛。

李清照笔下的自我形象还有其内在的一面,这就是对美好的人格精神的追求。纵观李清照的咏花词可以发现,她吟咏最多的是梅花、银杏、桂花和,这些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不是寻常的桃花李花可同日而语的,而是某种精神气质的象征,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故而李清照不仅突出它们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更注重挖掘它们的精神意蕴。她说桂花“揉破黄金万点明,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山花子》),又赞美它“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桂花正因为具有平和淡泊,隐迹留香的精神气质,赢得了李清照的青睐。

2 青春的觉醒,大胆热烈地追求爱情

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北宋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的封建道德,到了南宋朱熹则进一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的礼教思想,理学疯狂地对人民进行封建道德思想的禁锢,扼杀人类正常的感情需求。妇女在这种封建纲常和理学思想的禁锢下,比男子遭受更多的思想压抑和情感摧残。李清照处于这样的时代环境里,敢于大胆地描写女性内心情怀,歌唱青春和爱情的美好。在这些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那颗跳动着的对生活、爱情、生命执著的心灵。如《浣溪沙・闺情》:(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词传神地描绘了少女娇柔神态和渴望爱情的心理,她不但敢于大胆设想和情人幽会的情景“眼波才动被人猜”,而且还敢于主动幽会情人“月移花影约重来”。词中的少女对爱情非常地纯情,完全摆脱了封建礼教的约束。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上片主要是通过描绘秋光秋意,真切细腻,曲折委婉地抒写自己的孤独之感。下片则直抒对出门在外的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心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大胆地表现了自己对丈夫的那种真挚执著、细腻愁苦的爱情心理。

李清照在词中毫不隐讳地描写了自己高尚纯洁的感情,自然大方地流露了她的爱情意识和心理,她把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波澜以最形象最恰当的方式映现出来,显示了柔情似水的李清照敏锐的感受力,给读者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3 突破传统观念,尽情张扬个性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性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主体,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司马光在《家范》中主张“妇人专以柔顺为德”,“她们被关进家庭,捆绑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③很少拥有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而李清照则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女子,她凭借自己的文学创作才华,跻身于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领域,在词的创作中,极力张扬自己的个性。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点绛唇》就反映了她少女时期的天真、活泼和大胆。词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中李清照这位大家闺秀,不是语不高声,笑不露齿,压抑地生活着,而是尽情地玩耍,尽情地嬉戏,以至于力乏而慵态尽显,汗出而轻衣湿透。更令人称奇的是,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待字闺中的少女见陌生人来访,表面上急得连鞋也不穿,只着袜子就走。其实少女的心里并不想走,只见古灵精怪的她竟借嗅青梅作掩护,好奇地打量起了客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能如此大胆,不为礼节所束缚,真让人感到惊讶。从中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大胆、率真的性格,甚至还具备了一些男儿豪放洒脱的气质。如《如梦令》就表现了她身上的男儿气,词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年轻的词人尽情游玩了一天,竟然酩酊大醉,连归路都不辨了,可她和伙伴们既不着急也不惊慌,那误入藕花深处的归舟,和洒落在水面的笑声,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惊起了一群露宿的鸥鹭。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们,都生活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高墙大院之内,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袁采《袁氏世范》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司马温公(光)居家杂仪,令仆子非有紧急修葺,不得入门中。妇女婢妾无故不得出中门,只令小童通传内外。”④年轻的词人在没有任何思想压力的情况下,如男儿一样地豪饮,像男孩子一样地划船,表现出乐观开朗甚至还有点狂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沈曾植《茵阁琐谈》里曾这样评价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

在李清照词中,还描写了大量的“饮酒”作品,如“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三杯两盏淡酒”(《声声慢》);“酒意诗情谁与共”(《蝶恋花》)等等,这些饮酒的作品正是李清照潇洒不拘的富有文士之豪的个性反映。

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在男性文化中,却具有与男性决一高低的个性。作为大家闺媛,她能突破传统观念,在词中尽情抒写自己的个性,表现出了她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她以其富有个性的创作才华,以花喻己,赞美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勇敢大胆地追求爱情,张扬个性,在词中唱出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心灵之歌,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王士祯《花草蒙拾》评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李清照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 李调元.雨村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31页。

[2] [宋]李清照 著.徐培均 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按:本文所引李清照词皆出自此版本.

李清照的词范文第3篇

1、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2、炙手可热心可寒。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6、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1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2、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4、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7、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1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1、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2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3、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李清照 词 音美

一. 引言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曲的新诗体,与音乐有特别密切的关系。隋唐时代兴起的一种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成分的燕乐,对词的产生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到了中唐时期,一些诗人也依照一定曲调的曲拍制作文人词,到了唐五代,出现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唐五代词人的创作,为词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为宋词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宋词的繁荣

宋朝伴随着商业兴旺,都市繁荣而起的歌舞升平,饮宴享乐的文化生活时尚,有力地推动了词的发展。歌舞宴上,花前月下,离亭别筳,都少不了歌词遣兴佐酒。坊间瓦舍,市井酒楼等场所企望文人墨客为他们作歌词,借以使曲调得以更广泛地流行。词借音乐广泛传播,音乐也借歌词深入人心。

北宋初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他继承婉约传统,加以白描手法描绘出真挚动人的感人情境,并将赋法移植于词,铺陈衍叙,推进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北宋中叶,苏轼以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对词体作出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和后来的南宋中叶的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人物。

三. 李清照词及译词的音美赏析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前期多表现闺怨离愁;后期词风一变,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深切哀痛。她的词语言清新雅丽,精妙清亮,含韵无穷。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无不语意新妙,纯粹天然。李清照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富创造力,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

词人既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词产生音乐的效果。李清照词主要运用以下声乐手法遣词造句达到婉转悦耳的声乐音效,如押韵(包括双声,叠韵等),叠字和拟声叠词等。

1.押韵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ian)

玉炉沉水袅残烟。(ian)

梦回山枕隐花钿。(ian)

海燕未来人斗草,(ao)

江梅已过柳生绵。(ian)

黄昏疏雨湿秋千。(ian)

Spring sheds a mild and wild light on Cold Food Day; (ei)

Jade burner spreads the dying incense like a spray. (ei)

Walking, I find my hairpin under the pillow stray. (ei)

The swallows not yet come, a game of grass we play; (ei)

Willow down wafts while mume blossoms fade away. (wei)

In drizzling rain at dusk the garden swing won't sway. (wei)

(许渊冲)

这首《浣溪沙》是李清照写闲愁的词作。原词几乎每行都用了相同的尾韵ian, 译文也采取这种形式来保存其音乐特征,译文在尾韵上很好地传达了其音乐效果。原词中,尾韵/ian/体现在字"天", "烟", "钿", "绵"和"千"中,英文译文中,尾韵/ei/ 体现在单词 day, spray, stray, away and sway,可以说既音似,又有音美。上片第一句中的"淡荡"二字是双声词,译成mild和wild是叠韵词,可以说是音义俱合。

2. 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语堂)

李清照的《声声慢》融合词人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情调凄惨悲怆,感人至深。原文首句十四个叠字,声调艰涩,一声紧似一声,感情深刻,译文用了十四个单音词,每两个单词用一个so, 产生了反复的有节奏的音效,艺术内涵推入深远的境界。和so 搭配,其他的词都用了以字母d 开头的头韵,d 字开头的声音深沉压抑,反复回响,似乎是感触的回音,很好地传达了原句抑郁的氛围,生动地再现了词人在无望寻求后悲痛怆郁的心境。

3. 拟声叠词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在这句 "小风疏雨萧萧地" 中,许多译者用不同的方式传达"萧萧":

(1)Small wind, fine rain, Hsiao, Hsiao (Kenneth Rexroth& Ling Chung)

(2)Now a faint wind sighs/through the thin rain (James Cryer)

(3)Light breeze, sparse rain, whisper on the ground (Eugene Chen Eoyang)

(4)Light wind/sprinkle of rain/hissing (C.H.Kwock&Vincent McHugh)

(5)A grizzling wind and drizzling rain (许渊冲)

在这五种译文中,除了Kenneth Rexroth& Ling Chung采取音译直译,用了Hsiao, Hsiao,其他译者都采用了英文中原有的拟声词,如sighs, whisper, hissing, grizzling and drizzling. "萧萧"指的是淅沥小雨声,点点滴滴敲击着词人悲痛断肠的心灵,词人悲伤的心境不禁为此催下千行滚泪,相比较而言,最后一种译文更能体现出回环的声效,表达出词人郁结于心的凄痛。

四. 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音美"丰富,包括平仄,节奏,押韵,双声,叠韵,叠字等等,除了平仄以外,其他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译成英文,我们应不懈努力最大程度上传达出原作的音美。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2003,《文学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清照的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李清照 女中豪杰 自我形象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的父亲非常热爱文学,其母也是能作词吟诗的文人,而李清照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擅长文学。她深受父母亲的影响,深深地迷上了诗文,并且勤奋、好学。后来,李清照和太学士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感情甚笃。喜好收藏金石碑帖,共同搜求寻访,鉴赏研究。他们都喜欢诗文,双方过着甜甜蜜蜜的生活。他们夫妻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歌,或鉴赏书面诗歌,生活过得非常幸福美好。李清照这时很快乐,安逸。她心里充满对美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少女青春期的天真烂漫,阳光般地如花一样芬芳而又美丽动人。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个幸福、充满温馨的家庭。

为了躲避战乱,于靖康二年,李清照及其丈夫来到了南方,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更没有时间谈论诗文,为了生活到处奔波。后来,赵明诚得了重病,不久病死于靖康。而这时金人又挥兵南侵,李清照为了避兵乱而过上了到处流亡的生活。最后在孤寂、抑郁之中度过了晚年。这时,李清照生活凄苦,孤独,寂寞,忧愁。心理十分痛苦和不安。到处流浪,情绪比较消沉,无精打采。正是因为李清照具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才使她的诗、词拥有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风格。从词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李清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李清照既快乐又悲愁。这样的人生,多一分颜色,但更多一份忧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巨大成就的作家。但是李清照最擅长的还是词,李清照早年所写的《词论》。批评了从刘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李清照自己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她的特点,严格要求协音律,富有情致,这是对的。但是问题在于李清照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在词歌创作过程的个新创新精神。这就未免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李清照的创作成就。李清照词开婉约派之先河。在词艺术上,具有颇高的成就。下面就李清照词作一些简浅析,看看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

文学是艺术,是一定经济上层建筑。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生活、理想。李清照创作了许许多多文学作品,我是从李清照创作词中看出并作简浅的分析李清照本人的形象。

她的词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前后两期词风格完全不同。这跟李清照前后不同的人生经历有关。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前期词描写李清照在少女、时期的生活。因此,词风明朗,节奏喜悦。只见一个美丽的少女仰望蓝天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样子。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李清照经历了国家的破灭、文物的流失及丈夫的病死等等各种不幸的遭遇后,处境何等凄惨,内心又何等悲痛。所以她后期的词与前期的词在词风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是一个非常幸福,快乐的女人。所以其词多以欢快为主,如《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她后期的词多以忧愁为主要感彩。在她的词《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大不一样了她对一切也都丧失了兴趣。即使她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至之思。

后期的李清照,她的生活和人生完全改变了。正因为这样所以也导致了她本人也改变了。她变得消沉悲观还带有浓重的愁绪,再加上她无依无靠的孤独生活使她的词歌情调过分低沉。《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愁”字是发自她的内心真实的反映了李清照的思想感情。在《永遇乐》中李清照也是用别人的笑话来反衬出自己内心里的以与悲伤。李清照的词是对那个时代人民经历战争的苦难和个人不幸遭遇的生活用各种文学形式表情达意。

公元九六零年,赵匡胤在陈桥驿组织兵变。代周自立为王,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十分软弱的封建王朝。一直以来,受到辽、西夏和女真的军事威胁。北宋王朝只有求和、送礼,甚至撤防割地。在这种大环境中,李清照出现了。她的词真实而又生动的反映出历史的痕迹。这也反映了李清照本人的形象。

李清照创作的词、诗、文章别具一格,开创了婉约之词风,体现了词的内涵。金兵的南下,两河的沦陷,北宋王朝的覆灭,给李清照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也使活泼开朗、天真烂漫,充满理想的李清照开始变得忧郁、悲伤、消极、情绪消沉。一个比较全面的女人,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女人,一个具有不同风格的女人展现在中国大地上。我为我们民族拥有李清照这样伟大的词人而深感骄傲自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沥青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电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农机科技推广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