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 自我意识 现代观照

漫长而悠久的中国文学史,是男性一统文坛的局面,女性作家及作品凤毛麟角,相反,“男子而做闺音”则作为作家最擅长的婉约式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在这类作品中,由于性别的差异,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女性的描写和观照往往只重于声色的描写,有的只是从欣赏器物的角度对女性体态、外貌进行描绘,对内心的描写也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对女性的理解,无法深入女性的内心世界去表现女性的丰富情感。写作上,男性常常借女子之口表达一种“臣妾意识”,以女性为寄托,表达怀才不遇之感。女性作为一种象征,一种喻体,作者并无意去探讨女性自身的本质,而是借女性心态的描写寄托男性的情志。[1]

一、中国文学史上女性创作及女性题材的整体观照

受传统礼教文化思想的影响,在女性整体意识上倾向于对封建礼教的认可,但总有一些女性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有意识地表露出不甘压抑的欲望。因此在传统女性人格特征上,既深深地表现了传统礼教的特征,又不时表现出抗争的迹象,甚至呈现出矛盾的人格特征。[2]在男性一统文坛的历史中,少有的几位女才人如清水出芙蓉般地屹立于文坛,如蔡文姬、朱淑真、李清照等。她们囿于男性文学之中却能或多或少地抒写自我,表现自我意识。这犹如晴朗夜空里闪烁的明亮星光,为文坛增加了一抹亮色。在这屈指可数的才女中,李清照可谓首屈一指的人物。她的词作一扫以往文学中女性意识到的迷失,以“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呈现于读者眼前。她以自我和自我世界为主体,通过大胆而直率的抒写自我来完成对外部世界的观照和对其生命价值、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3]

李清照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社会在不断演进。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开始有了真正自我意识的缓慢觉醒。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定之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十九世纪欧美各国妇女运动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争取女性解放的世界性潮流,女性主义思潮开始在世界各地蔓延。中国女权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才兴起的。这一时期西方女性思潮的涌入触发了中国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女性文学才在中国大地真正兴起、发展。

二、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对比观照

李清照生于北宋,死于南宋,既享受过歌舞升平时代奢华优裕的贵族生活,又饱受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之苦,其经历和思想较为复杂。李清照之所以能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女性自我意识的作家,既归因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又得益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但是与现代女性意识相对比,李清照的作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在表现范围上,李清照的闺怨词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思和离愁别绪,表现闺阁女子的孤独、寂寞和对爱人的思念,就表现范围而言是狭小的。她虽有才情,但是封建时代的贵族女子不可能与外界有太多接触,而只是身处深闺,这就使得她的作品表现内容以庭院闺阁、女子对爱人远离的伤怀为主。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全篇表现了深闺春愁。而当代女性的写作虽然也回归女性内心,对女性内心进行剖析,表现男女之间的私人生活,但这是现代作家在鲜明的女性意识的支配下,对当下社会的独特观照和体认,所表现的也是现代女性生存、命运个体的观照。如王安忆在《我爱比尔》中塑造了一个具有与男性平等对话受到高等教育的现代大学生阿三;在《长恨歌》中描写了王琦瑶的一生四十年的情与爱;方方在《黑洞》里对居住空间的狭窄和对自然人性的挤压与变形的关注,这些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显现了对女性生存和命运的关照。

李清照的作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李清照;意识;爱情;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195-02

我国著名文学史家谭正璧先生曾说道:“中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文学作家。汉之蔡琰、唐之薛涛、鱼玄机已属凤毛麟角,但不能占第一流的地位,只有女词人李清照却在有宋一代词人中占了个首要地位,独自博得个大作家的荣名。”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古代中国,“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观念禁锢着女性的思想,使她们丧失独立的人格,精神上亦无从发展。而李清照的出现,就仿佛茫茫黑夜中的一盏异色明灯,光耀整个文坛。这个才情横溢的女子,以“词坛正宗”之姿跻身文学大家之列。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特有的女性审美,描写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而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完整而系统的女性意识,更是影响了无数读者。

一、女性意识在李清照词作中的体现

男子本位的封建传统极力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到了近乎残酷的程度。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甚至没有选择伴侣、追求爱情的权力。而李清照则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大胆表现出对于封建礼教种种束缚的对抗与反叛。她敢于言爱、敢于论政,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

封建社会的女子多是没有个性的。她们终其一生都被囚禁在“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命运之中,完全没有独立的自我。而李清照则不然,她不仅文采斐然,个性也率真洒脱、不受拘束。她勇于表露自我,大胆赞美自我,更敢于评价、批判权威。她的自珍、自重、自信、自立在很多作品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李清照的咏花经典《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以桂花自比,虽无绝代风姿,却有淡雅情致。她用桂花的“情疏迹远只香留”表达自己内在品格的高尚;更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极力赞美自己鄙弃庸俗、崇尚清高的审美品位与人生理想;她甚至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抱怨屈原未收桂花入《离骚》之憾事,大胆评价其情思不足。这首词从头至尾都表现了李清照这个奇女子自信、骄傲、甚至于近乎自恋的人生态度,充分彰显出其张扬肆意的自我意识。

(二)情爱意识

在古代,封建统治阶层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女性。千百年来,封建礼教传统的浸染,使女性在情感上被深深压抑,恋爱、婚姻等行为也被严格限制,只能以男人马首是瞻。

而李清照却毫无顾忌地用文字表达着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爱人的珍惜、对于感情生活的渴求和赞美。她以温柔婉约却激情四溢的笔触,用女性独有的审美视角记录生活及情爱的种种体验,塑造了一个自由率性、敢爱敢恨的自我形象,其作品更展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

1.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

李清照的词作,尤其是早期作品,有许多是描写少女向往、渴望甚至主动追求爱情的。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婚恋观念的时代,女性如此直白的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求,是完全颠覆世俗的做法。王灼曾在《碧鸡漫志》中批评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天顾藉也。”尽管被封建卫道人士如此诋毁批判,却依然无法抹杀“易安词”超凡脱俗的光彩。

例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这首小令: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仅用寥寥数笔便写出了一个艳妆美貌的少女对于自由与爱情的炽烈追求。“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怀春的女子被相思的愁苦的折磨,然而她并没有甘愿在等待中消磨生命,而是铺开素笺半张,将自己对于情人的思念尽述在信笺之上。更以“月移花影约重来”再定幽会之期。

李清照借用这个敢于叛离封建礼教的少女的形象,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女性主动追求爱情的支持,同时猛烈抨击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更凸显了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2.对于爱情生活的不吝展现

李清照词作中对于自己爱情生活的展现非常直接,既不矫情,也不掩饰。不管是与爱人的甜蜜相处,还是爱人不在身边时的闺怨忧思,她都不吝表达。

例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便描写了男女之间一个温馨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片段。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婚后不久。她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为了取悦爱人而到卖花担前买花。又因为“犹带彤霞晓露痕”的花朵太过美丽而怕遮掩了自己的光彩,于是将其“云鬓斜簪”,要让情人比比花与人哪个更美。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新婚伊始满怀幸福的小女人形象,充分表达了李清照本人对于自己和谐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满足。

当然,生活并非总是温馨甜蜜,李清照也曾因为自己的爱情产生忧伤情绪。例如那首经典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之时,新婚燕尔却将面临离别,她难抑心中愁思,于是用锦帕写下这首缠绵悱恻的名作赠与赵明诚。她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自己与丈夫的彼此牵挂,表现了夫妻二人平等独立又相携相依的亲密关系;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更深刻表现了作者对丈夫浓烈的相思之情。

(三)社会意识

封建时代的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很少有女子有机会公开表达对于家国社稷的关注,而李清照是个异类。她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的才华并非只局限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李清照生活在朝代更迭的时期,她身为女子,不能在外敌入侵之时上战场杀敌,也不能在国家危难之际入朝堂议政。但是她依然抱持着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以一个女性独特的角度表达出对于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注。

1.对于国家社稷的关注

李清照虽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女子,但是她骨血中却存有一股英雄豪气。尤其在是靖康之变后,她失家丧夫,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在极痛之下,却激发出她作品中少有的豪放气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通过描写梦中所见海天溟■、星河绚烂的景象,并借由作者向天帝倾诉“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痛苦。她用一个女性敏锐而独特想象,塑造了一个“三山”之上的理想仙境,正对比出其对现实的深切不满。李清照反对南宋统治者消极避祸的行为,亦憎恨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切痛苦,而同时更传达出她主张的与不公平命运坚定抗争的心愿。

2.对黎民百姓的同情

在李清照创作生涯的后期,有许多作品以自己所经历的苦难来折射黎民的遭遇。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用自己敏感的内心去体会身在水火的百姓的痛苦,并以自己真诚的文字去表达自己对于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形成原因

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的形成并非偶然,这与她所处的社会背景、其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都有关系。

(一)社会背景

宋代是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宋朝理学家奉行禁欲主义更是严重禁锢着人们、尤其是女性的道德思想;然而北宋又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也得以极大发展。开放的经济文化与被囚禁的思想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而李清照这样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满腹才华、见多识广,必然不甘心为礼教所捆绑,终生活在男权的阴影之下。从而促使其女性意识在内心迅速觉醒。

(二)家庭环境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则是状元王拱辰之孙女。他们不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教观念限制女儿,反而鼓励她学习文学、进行诗词创作。开明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正为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基础。

比很多女性幸运的是,成年后的李清照遇到了一个知她、懂她的男人――宋代著名金石收藏家赵明诚。赵明诚学识渊博、酷爱文学,与李清照志趣相投。因此两人婚后生活十分和谐美满,丈夫所给予的独立而宽松环境使李清照得以保存其自然率真的个性,思想也未曾被封建礼教浸染。这也为其女性意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个人因素

李清照不是一个甘心被封建礼教捆绑的普通女子。

首先,李清照自幼学习诗书,少年时便以显现出过人才华。她艺术修养高深、文史功底坚实、政治见识卓越,有着不输于任何男子的学识与才干。

其次,李清照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她追求女性保持独立的人格,诉求女性在情感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她的性格中既有女子的温柔婉约,又有一种连男性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独特的强韧。因而沈曾植先生曾这样评价她:“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第三,李清照的人生跨越了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动荡的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她的生活经历,而她自身曲折的命运更迫使其“走出闺阁”,创作了很多与充满现实意义的作品。她的词作描绘了自己在黑暗现实中所承受的痛苦,更表现出不甘被无情社会所压抑的生命特质。她对于家国社稷的深切忧患,是其特有的女性意识发展的催化剂,终于使她成为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文学家。

作为一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却以其内心鲜明的女性意识,跳脱出传统社会礼教纲常的严格禁锢。她卓然高立的挺秀风姿,成就了一个女人在中华文学史上的传奇。她的词作,唤起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最终成为一座丰碑为世代读者所敬仰。

参考文献:

[1]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王艳峰.从依附到自觉: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李清照的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李清照 感伤情怀 原因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4-01

诗言情,情的内涵丰富广博。当品读李清照的诗作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应到她那柔情似水的情怀。当深入李清照的诗作,我们发现在这个宋代才女的心灵之中,感伤情怀的意味浓得让人心醉。写诗以抒感伤情怀,是诗人常有的艺术创造。可是,为什么只有李清照的感伤情怀才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憾呢?主要原因是:李清照感伤情怀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蕴含的内涵之美使然。下面论者试作分析。

一、李清照的感伤情怀,源自出生背景和教育历程。她出生诗书之家,气质高贵,多情优雅,心思细腻。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①父亲李格非给了李清照以正义才华,母亲给了李清照以多情多思。加之她天资聪慧,多才多艺。有超强的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她遇到事情,会比一般女子感受更深;思考问题,会比一般女子更广远。别人想不到的,她想到了;别人不会痛苦的事,她偏偏欲罢不能。我们来读她的作品《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②

此诗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感受和热爱。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清晨时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二、李清照的感伤情怀,源于文化传统和现实的社会重压。封建文化传统,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守三从四德,没有独立人格。女子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受歧视凌侮。而李清照偏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女子,她要与男子平起平坐。她有远大的抱负,她要为女子争取做人的尊严。她有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表面写英雄项羽,其实是李清照的心灵独白。可见她的抱负之大,自强之烈。

可是,一个女子如何撼动文化传统?如何改革得了社会习惯呢?连诗人陆游对她都颇有微词。因此,她注定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独自品尝感伤的浓酒!

三、李清照的感伤情怀,源于她始终徘徊在婚姻幸与不幸之间。有人说,宋词是一朵情花,而李清照更是这朵情花最佳的意象代表。她天生丽质,多情婉约,心思细致。在少女时代,她相遇了心中的白马王子。请看《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但她想看看来客,又不敢表现自己看人的样子,因此她装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神态。此诗,其实是李清照的怀春诗,是一首爱的初恋诗。

天公此时对李清照似乎特别关爱,让她与赵明诚结为伉俪。赵明诚是李清照的知音,港湾,爱巢。俩人生活和谐,相敬如宾。如此一来,一旦分别,一旦失去,必然伤心痛心。请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的《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相思之伤。

爱神好像是为了考验李清照,给她设置了人生的苦难。因为社会动荡,国家破碎,外敌入侵等原因,赵明诚很快逝世了。留下她一个人。从此,李清照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后来李清照在昏迷之中,被亲人安排了一场不幸的婚姻。李清照没有获得新的爱情,反而得到摧残,严重的心灵伤痛。

四、李清照的感伤情怀,源于国破流离。李清照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金兵大举入侵,她也饱受国破家亡之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辗转江宁、建康、芜湖、越州、杭州、金华等地,至晚年仍客居他乡,这种苦痛无异对李清照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创伤。请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词中表达多种感伤情怀,内涵丰富,感人至深。爱的幻灭,忧国忧民,青春似水,救国无门,人生短促……种种情缘交集一起袭击诗人多愁善感的情怀。

综上所述,主要从四方面论述李清照感伤情怀产生的原因和内涵之美。当我们读李清照,品析她的感伤和痛苦时,我们并不感到消沉。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是由李清照的感伤意义决定的。李清照的感伤,不是逃避,不是消极,不是颓废,不是堕落;相反,是面对现实和苦难的挑战,是积极改变命运,是寻找前途的努力,是升华人生价值的意义的抗争。这种感伤,是一种深厚的情怀,是一种力与美的表达,它能够促使我们珍惜人生,创造人生,享受人生,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参考文献:

李清照的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角 形象 独特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婉约,历来为人所击赏。中国文学史从来都是男性作家群体的天下,历史上的佳篇名作大多出自男性作家之手,文学的殿堂似乎是专属男性的殿堂,文学的世界也是男性构筑的世界。虽偶有一些红粉佳人的作品传世,但这些作家群体大体作为风流才子的陪衬而存在,其笔下的世界反映的也是男性的世界,审美标准也采用的是男性的审美标准。薛涛,鱼玄机,秦淮八艳莫不如此,零星有一些有个性,有创新的女性作家,如蔡文姬之流,其具体作品又往往颇具争议,真伪莫辨。但在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却跳出了传统的男性世界的苑囿,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沉思细腻的笔触,多愁善感的才情构建一个专属于女性的文学世界。她以其独特的女性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以独特的女性才情描绘这个世界,她的作品傲立于男性中心世界之外,焕发出自己的独特风采,她的作品令众多的男性作家为之汗颜,她的才性令众多的男性读者为之痴迷。在文学史上李清照正是以自己“别是一家”的性情与词作,成为女性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漱玉词》的主体形象是李清照的女性自我形象

中国文学史上以女性情感、心理、行为、容貌等等作为中心内容的作家作品非常的多。诗三百、楚辞中就有女性作为主角的诗作。除去《国风》中有一些女性所写的爱情诗外,大部分作品都是男性所作。当然,文学史上男性所构筑的女性世界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屈子赋中的美人、襄王梦中浪漫的神女、曹植笔下美丽的洛神无一不是经典的成功的女性形象。文学史上有这样的一种传统,就是以男性的视角、男性的审美理念去揣摩女性,最终构筑男性眼中的女性文学形象,六朝时期的金粉文学、宫体文学无疑都是属于此类。

以男性的心理去揣摩、构筑女性世界未尝不可,但终究隔了那么一层[1]。李清照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是位女词人,女子有比男性更为细腻的把握事物性质与特征的敏感性。男性作家无论怎么细腻和敏感终究比不上女子所固有的特性,更何况是去构筑一个属于女性的情感、心理世界。是以在这一点上,《漱玉词》所完成的女性形象是任何一个男作家也难以比拟的。《漱玉词》中表现得形象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李清照自我心路历程的写照。如:《庆清朝慢》:“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烧艳态,妒风笑月,长殊东君。”通过对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表现了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资艳质的欣赏。又如《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人们只激赏它比喻用法的工巧别致,实不知李清照在写相思之苦时,也没有忘记对自我形象的美化。西风中,满蕴着愁苦、无力摇摆的,正是被思念煎熬得骨瘦肌削的女词人。这里没有蓬头垢面,没有百无聊赖,而是像一样,虽不能摆脱万千愁苦,却仍怀着期冀在枝头凄楚地美丽着,这美让人怜,让人痛。再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词的好处并非仅在“绿肥红瘦”的新巧,更在篇章转折处表现出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的悼惜。青春,还有爱情都像花一样美好,也像花一样难禁风雨的无情摧残。那无限凄婉的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可看出此时花的香消玉陨,是怎样深切地触动了女词人心底的生命之弦。《漱玉词》不再像以往的男性笔下的女性,想象的成份大于实际,而是切实的自我形象的描绘,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满腹才情而又满腹惆怅的内心世界极其柔弱的女子,看见的是一个由娇羞、含蓄热爱生活的少女却又到头来饱受生活的磨难,变得孤苦、冷清、落寞的女性形象。

二.《漱玉词》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女性情感世界

比起男性的粗线条地构筑女性情感世界,《漱玉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真实的女性情感的世界,来得更为细腻、深沉。《漱玉词》中的情感主题总体上以“愁情”为主,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热情明快,婉切动人,侧重于反映她24岁以前无优无虑、天真活泼、充满朝气,跃动着青春活力的少女情怀和美满幸福的生活,同时也间或地描写离别情怀引发的愁绪。如《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表现夫妻离别前后女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和茫然若失的情绪。词中不说离愁,却说生怕离愁;不说因离愁而消瘦,却说不关病酒与悲秋;不说云遮视线,却说烟锁秦楼;不说想寄情流水,却说流水应念我。层层深人地渲染了女主人公因为刻骨相思而由勤而慵、由慷而瘦、由瘦而痴的巨大变化和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体现了她对丈夫的一腔思念之情。再如李清照前期的《一剪梅》词也是明显表现爱情、抒写离怀闲愁的名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裘,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抒写相思之情的词,以细腻入微的笔触直抒胸臆,大胆热情地讴歌爱情,十分巧妙地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李清照后期的作品重在表现自己的身世境遇之愁,也间接表现了忧国之愁与思乡之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反映的是李清照在金人攻灭北宋以后的巨大痛苦,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 “愁”。又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缓慢顿挫的节奏,回肠荡气的韵律,抒写了词人为避难而辗转流离的优愁,词情极其悲苦。

《漱玉词》中直接或间接写“愁”的占十之八九,总体上看她写的乃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诉求,并不忌讳什么闺阁之言。如“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之语,在当时的封建士大夫看来可以说是非常的。李清照生活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年代,但她并没有被驯服,而是敢于大胆地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2]。在当时男性作家都羞于在作品中提及情爱的情况下,李清照大胆坦白自己的内心世界,毫不讳言自己对于情爱的的渴慕与追求,所以说,《漱玉词》中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

三.《漱玉词》中意象群是具有女性视角特点的意象

《漱玉词》在意象的选择、构成上,大多选取那些倾向于阴柔美特征的物象构成意象,即客观物象主要为身边环境里的小桥流水式的景物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从其传下的几十首词中明显可见,如:梅花、、桂花、梧桐、芭蕉、飞雁、啼鸿、淡月、斜风、疏雨、翠帘、香炉、笛箫、秋千、小舟、纱帐、绣枕、锦被、花锢、罗裳等,甚至衣上的花饰。其中不少物象与女性生活有关,具有较浓的闺阁情致,这是作为一个女诗人的自然体现。这些众多的物象再与作者种种幽婉细腻、缠绵徘侧的主观情意相融合,便汇成一个能体现李词特色的意象群:它是造成李词的深婉蕴藉、醇厚典雅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上看,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是比较狭隘的,且偏属于阴柔风格。造成这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李清照作为女性情感的细腻性决定了她的在词作意象的选择上偏爱能够体现自己这一情感特征的意象。李清照的性格敏感内向,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能使她变得多愁善感,生活的不幸遭遇又使得她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愁情为主。这种性格上敏感的特质使得李清照表达愁情内容时,更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阴柔、消极的意象群,如:花开花落、风雨、空床、大雁、孤舟、笛箫等等。而且李清照有意识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富丽繁华的闺中装饰物:秋千、绣枕、锦被、翠帘等来反衬自己孤独愁苦的心境,这些消极的意象群与富丽繁华的闺中意象群同李清照词中表达的愁苦心境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合理地表现了李清照细腻、敏感的性格;二是,李清照作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下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深刻压迫,行动不得以自专。她人生轨迹大致而且只能是如此:出嫁之前随母亲待字闺中;出嫁后随赵明诚生活于闺中,其间尽管有过变故,那也只是不幸的逃难,无暇也无心情顾及其他;丈夫死后随弟弟依旧是生活于闺中。从她的一生的生活范围来看,李清照接触的外部世界实在有限,她最熟悉的还是自己长时期的闺中生活。长期面对着一块四方天空之下的院落,此种景物情形,李清照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对外界世界事物、景象的严重缺乏了解和对闺中生活的了如指掌,使得李清照在创作时只能运用闺中常见的一些意象。这也是她形成自己意象风格的重要原因。

另外,《漱玉词》中重视声律、追求韵律美的特点也表现出李清照的女性特点。女性感情比男性来得更为细腻,比男性更为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对事物的的追求也比男性更加要求完美。相对于“词语尘下”重视音律的柳永与词语高华却“句读不葺”的苏轼,作为女性李清照毫无疑问是个完美主义者。她既要追求词语的典雅精美,重视词语的韵律美,也要追求词作的严格符合声律特点。《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如夏承秦曾以《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3]。宋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则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再如《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评论:“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清代徐釚《词苑丛谈》中评价《漱玉词》的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于寻常语嵌入音律,奇妙而又调谐音律,出神人化。明代万树《词律》由评价《漱玉词》:“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总体而言,李清照的《漱玉词》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开创了一个属于女性的艺术世界。这样的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芭,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俾睨众多的男性作家并使之汗颜,使得女性文学不再是男性文学的附庸,也使李清照尽管词作不多,却得以跻身于宋代一流作家之列。究其开创女性词的境界之功,漱玉词实与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不相上下。

参考文献:

[1] 张萌.《漱玉词》:中国古代闺秀的自我写照.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一期P67-68.

[2] 李宗坡.从《漱玉词》中看李清照的另类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年3月,P42-43.

李清照的作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女性意识 比较文学 李清照 简・奥斯汀

引言

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文学概念。女性作家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憧憬、人生思考或自我追求以女性的独特视角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文学上的女性意识。[1]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作的词不仅有很强的文学底蕴,更富有女性细腻婉转的情感和笔触,在中国词坛她享有“一代词宗”的美誉。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自觉自主的生命意识和独立自强的人格像她独有的印章一样标记着她独有的女性词人特色,凭借出色卓然的诗词才华,她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独有的符号。简・奥斯汀才华横溢,虽然一生创作的作品不多,但这些作品奠定了她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女作家的地位。奥斯汀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视为低人一等的“第二性”[2]。奥斯汀敏锐地洞察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的生存状况,她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融入到了她的小说和小说角色当中。这两位杰出的女性在创作中有着共同的女性诉求和女性视角,都有着突出的性别意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对女性的态度都有着独立和坚强的革新意识。笔者分析两位作家对女性独有的感受和人生经验的表达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以期展示这两位杰出女性对女性意识的深刻传递和诠释。

一、女性自我意识比较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的时代,男人把握着社会权利,制定了社会规则,而女性的角色就是依附和遵从男人。可以说这个时代对所有的女性都不公平,然而李清照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书香世家,爷爷是状元,父亲是散文家和文学家,而且家人鼓励她读诗书。她会书法,懂音律,绘画也很精通,这样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铸就了她清朗直率的灵魂。

简・奥斯汀的成长环境则和李清照形成鲜明对照。奥斯汀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牧师,博学多识,母亲出生于富有的中产阶级。奥斯汀自幼没有受过教育,但家庭给了她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幼年便开始写作,21岁便完成了《最初的印象》(后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奥斯汀的才华早年就初露锋芒。奥斯汀对她所生存的社会的人情风貌和婚姻俗事有着十分细腻的观察和体验,同时对爱情有着执着的坚守,不会因为世俗而将就自己。

奥斯汀和李清照的强烈自我意识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出生在思想比较开放的家庭,长辈对子女的束缚和管教都很放松。家庭的自由给予了精神成长的开阔土壤,所以她们都在很早的时候展现出了勇敢和独立的自我意识。李清照的女性自我意识是对封建传统礼教,对封建社会对女性个性压抑的一种解放。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超脱于传统“行莫回头,语莫掀唇”那种对女性形象的规束,通常活泼可爱,行为自由坦荡。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塑造了一位十分具有活力的少女形象: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3]

一位出玩在外的女性,已经酒醉尽兴到不知道回家的路了,以至于不小心将船荡到了荷花深处,急忙摆渡间惊飞一滩歇息的鸥鹭。这样俏皮的女性形象,在当时对女性的文学刻画当中独树一帜。一位少女在自然间的酣畅嬉戏,说明少女对闺中生活的冲破,对自己的个性表达和自我释放的一种张扬的态度。

奥斯汀的女性自我独立意识体现在她对当时社会女性位置独到的观察和领悟。奥斯汀看到了经济对于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女性只有通过婚姻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尊重,只有物质财产才能给女性带来解脱。但奥斯汀拒绝用婚姻和物质得到自己想要的平等和尊重,她本有一次被继承了大笔财产青年求婚的机会,但因为不爱对方而拒绝了,保持终生不嫁。这种自我独立的意识体现在《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身上。面对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并没有因为他的财产接受他,而是因为他傲慢的态度和对家人的无礼拒绝了他。

二、爱情及婚姻意识比较

对爱情,李清照和奥斯汀的独立意识是一致的,两位女性都坚持两性之间的平等与互相尊重。李清照的爱情独立意识表现在她的自我欣赏和对爱情毫不掩饰的表露,这在注重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里是一种勇敢大胆的尝试。李清照对爱情的表达直接浪漫。在《点绛唇》当中,李清照塑造的少女形象依然是活泼俏皮,对情爱娇羞中带有奔放: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玩秋千,纤手乏累,汗水透衣,忽见有客来,不顾及头钗滑落,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就娇羞地逃走,而后倚门回望。可见来客必定是少女心仪的少年。少女的情感已经不是隐藏在心里,受到压制,而是鲜活地表现出来,毫无忸怩故作的姿态。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李清照也用满怀热情和主动的姿态对爱情表达。“徒要教郎比并看”看似是一种对男性的撒娇,表现的是女性的爱情交流的主动,是一种自信和自尊。[4]

奥斯汀爱情意识也十分具有独立精神,她倡导的爱情观是理智和感性并存的。无论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与玛丽安,还是《爱玛》中的爱玛,这些人物形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异于他人的独立意识。在她们的身上,虽然出生的环境具有典型的英国乡村特点,但在其本人身上往往有着强烈的独立性,不愿成为男人的附庸,希望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5]

李清照和奥斯汀的婚姻经历截然不同,但都有着悲情的色彩。李清照与她的第一个丈夫赵明诚相亲相爱,情投意合,两人相互欣赏相互爱慕,过着志趣相投的幸福生活。但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的婚姻生活的不幸就开始了,家族在政治斗争中衰败,再嫁之后生活和爱情都没有好转,最后不得不投奔弟弟。而奥斯汀终生未嫁,坚守着自己对爱情和女性平等的守望孤独终老。她举家迁入巴黎生活期间,本有一位家财丰厚的男人向她求婚,但是奥斯汀并没有因为物质财富而接受这位年轻人,反而是因为坚守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因为不爱他而将他拒绝。此后,她一直没能等来自己期望和坚守的爱情,直到终老。

三、社会意识比较

李清照和奥斯汀对她们所处的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两人都对社会环境表达了深深的关切,都用作品呈现出来。但是,李清照和奥斯汀对社会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而且两人虽都有着女性的视角,在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怀。李清照因为早年的悲惨遭遇,后期的诗词流露着悲壮凄凉的情感,多充着对国运转换的哀愁和自己命运转变的哀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浓浓的愁意和哀思与早年对爱情的欢快和酣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感情同样炽烈,气氛渲染同样有力。这种愁绪包含着太多的悲伤和不幸,她表达的是整个国家的悲痛和哀愁,这种愁是对国家灭亡、家庭破亡的无奈控诉。李清照的情怀不只是被忧郁占满,她的豪情和心胸可以在《渔家傲》当中品味出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奥斯汀对社会的关注体现在她的作品当中,虽然没有直接控诉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但她用极细腻的现实主义笔法,将现实当中女性因为婚姻受到的不公待遇和因爱情婚姻产生的不幸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女性失去了劳动的机会,女性的生计依赖于婚姻,因此这一时期,最能体现女性价值的就是婚姻。奥斯汀深刻地理解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境遇,将女性的婚姻矛盾展示在她的小说中。

《劝导》中的安妮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芳妮对爱情有着相似的执着,两人不为当下的利益驱动而决定婚事,都坚守着自己对真爱的向往。还有《傲慢偏见》的伊丽莎白,不为财富所动接受婚姻。这些女性形象都似乎是奥斯汀的缩影,无论她们出身如何,都对幸福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渴望,体现着女性意识在社会上的独立、坚强、和真实。

结语

李清照和奥斯汀有着十分相似的女性意识,两人也有着不同的生命情怀,对社会和女性都表达了自己敏锐和深刻的见解,在各自的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李清照更多的是有着自我的女性意识觉醒;而奥斯汀描绘的是整个社会超前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李清照表达感情奔放,对女性情感毫无掩饰;而奥斯汀更多的是对现实以女性意识的视角进行反映和描绘,刻画出现实和理想的距离。

注释:

[1][4]刘尔宁:《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神州文学,2013年,第18期。

[2]谢尧臣:《浅谈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福建论坛,2009年,第6期。

[3]山郁兰:《浅析李清照诗词创作的女性意识》,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5]张瑶:《简・奥斯汀小说中女性意识之研究》,山花,2014年,第16期。

参考文献:

[1]陈华.李清照坚强独立的女性意识[J].文学评论,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

[2]李先琼.浅析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3]李海燕.探析李清照咏花词中女性意识的萌芽[J].汉语研究,2014,(11).

[4]童晓云.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和自我意识[J].语文建设,2014,(30).

[5]袁中华.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J].文学・历史研究,2013,(26).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沥青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电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农机科技推广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