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语交际论文

法语交际论文

法语交际论文

法语交际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锻炼口语能力 鼓励与欣赏 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0-02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根据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综合需要出发的,是口语交际在素质教育方面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师进行素质教学的重点,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交流重要的方式。

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人与人进行交流,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口语方面的交际,来完成信息方面的传达,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其中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一、指导学生进行话题的交际训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方面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话题训练,如果一开始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是学生不喜欢的或者是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就会感到比较得吃力,就没有刚开始的热情,出现厌烦、烦躁、呆滞无趣的状态,慢慢地就对口语交际训练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始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供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产生口语交际方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2.我们可以提供学生这样一些话题,比如,来进行自我的介绍或描述的话题,对其要求是自我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特征,要正确描述自己,在把介绍说完整的情况下,尽量简短一些,也可以限定时间,在其他同学的自我描述时,要注意倾听他们说些什么,最后进行一些评价。

通过这样的自我介绍的话题谈论,就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话题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对口语交际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此外,通过这一口语交际话题活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坦然的面对客观而真实的自我,调动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有话可说了,进一步会大胆的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的了解。

二、培养小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源泉

1.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都具有无所顾忌的特征,他们经常会想说什么就会直接说出来。但是,由于受家庭、社会等等言语方面环境的影响,会使一些小学生比较胆小、害羞,甚至内向一些,不敢于在大众的面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就给语言表达规范学习带来了一些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主动给予这些学生关心和呵护,根据他们的特征来实施具体教学方式,着重把培养和塑造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实施课题教学中,要积极利用一些绘图、相片、视频、课件、简笔画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情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民主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心灵沟通的平台,能够使学生进行自由自在的口语交际。

2.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动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的天性,敢想敢说的特性,不害怕表达失败,勇敢的、坦然的面对自己或别人在交际中的不足之处,培养强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创设出更多交际的机会学生,要善于利用学生口语交际点所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活动,比如,语言游戏、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敢于积极表达,多给予鼓励和欣赏,像说一些“你真棒!”、“你进步很快!”、“相信你下一次发挥的更好!”等词,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

在日常的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对一个话题只有寥寥几句话的表达,并且也非常的表面化,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于探讨的话题并不有什么体验或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匮乏和表面化,所以,进行口语交际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与大自然,在实践中多听、多看、多学、多想积累素材,这就会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自然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语文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语交际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正确的倾听、表达以及交流自己想法和观点,真正使小学生学会基本的人际交流与沟通,为以后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法语交际论文范文第2篇

一、目标导行

口语交际应该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因此口语交际目标的确立教师必须应有恰当的把握,要有深层次的思考,绝不能单纯的看作原来的听说训练,这一点我校的课改教师达成了共识,要在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相关能力的培养,着眼于整体。从这种意义上讲,口语交际的训练应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体现,对此我校课改教师从目标的确立上各抒已见进行深层次的研讨。例如三年级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师经过研讨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前虽然学习了有关秋天的课文,对秋天有些感性的认识,但平时观察积累不够,因此将教学目标确立为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然后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快乐。目标定好之后,便是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这是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还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访问能力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处理。这是学生最受益的过程。正是有了操作性、实际性的目标,有了过程的指导,才有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有条理、有内容的精彩描述。有位教师小结时这样写到:“这次口语交际课的目标是我们组教师共同研究的,考虑角度多,能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目标,由此使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获得很多材料,汇报时才如此精彩,我的心里真的高兴,我想定好交际目标,将单纯的口语交际向综合性学习发展,是一条好的途径,我与各位老师和学生共同受益。”正如这位教师所言,只有坚持向综合性学习方向努力,定好目标,指导操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如教学二年级《秋天里》,有位教师这样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学生说的不够具体,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秋天呢?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美丽的龙湾公园,去观察秋天,亲近秋天,看看秋天的花、草、小动物,还有人们的衣着等。学生在秋天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进行讨论交流,这时的学生热情极高,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秋天。学生在此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在一年级《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教师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了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运到家”将运南瓜的过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兔会用什么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可爱的画面深深地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又进行了交流,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促进口语交际课的更有实效性。

三、指导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说。这对于学生来说要以过不断的培养和训练,而方法的指导显得更为重要,我校课改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好的效果。

1、指导课前的准备。

一般说来,口语交际应做尽量做好课前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在课前做发一定的准备,比如,材料的搜集、信息等。比如三年级《讲名人的故事》口语交际训练前教师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交际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进行交流。

2、引导有序观察,按顺序交际。

新课改的实验教材有许多的口语交际课都配有插图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图意后,再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等)仔细观察,边观察边动脑,图上有什么?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再按观察的顺序讲出来,加以合理的想象。比如:一年级《该怎么办》教学时,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交流: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学生逐渐地养成了好观察、好思考的好习惯。

3、激发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容。

学生的想象力极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交际内容更为丰富。三年级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学生把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学生装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还想对秋天说些什么吗?学生对秋天的声声赞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想象丰富,情感真挚。

此外,在实际过程中多种活动的开展,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编故事、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与教师交流、全班交流等。

法语交际论文范文第3篇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在20世纪60、70年代广泛应用于英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它是现今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应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各有差异。交际法具有强调使用的适合性、注重准确和意义、交际互动、学习者为中心、任务为基础、满足学者需求等几方面的特点。交际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了内化语言和情境实验的方法。因此,此方法可以在课堂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创造与现实生活相似的场景来学习语言。其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目标语言的互动学会如何交际;学习情境为真实的语境;强调语言的过程更加强调学习过程;将课堂语言与课外语言活动相结合。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交际能力,强调意义和交际,而其目标是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近年来,英语教育和学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语言教育最终的成功应该是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换言之,语言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交际。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交际法教学因其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而广泛地应用于英语课堂。交际法强调交际技能,即交际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体系。语言学习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交际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应成为口语教学的首选教学方法。

二、交际法应用于口语教学的必要性

1、学习者的水平差异

在同样的班级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同学口语标准流畅,而有些同学一直以来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做题,不会“讲话”,口语学习对于后者来说难度更大。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运用不同的材料开展口语教学。教师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口语材料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知为不同的课堂任务。这样的教学手段是普通的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而交际教学法则有其突出的优势。

2、学习者的性格差异

人各有不同,学习者也如此。有些学生外向,上课时积极表现自己,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很沉默,没有信心亦或是怕出错。所以,在口语课堂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那些紧张或羞于启齿的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交际教学法能够满足以上课堂环境的需求。

3、学习内容的限制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拘泥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的任务就是完成传授任务,既死板又局限,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中充分地传授口语技能。使用交际教学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口语教学质量。

4、教学目的的导向

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交际技能,并能在现实语境中实现有效交流。交际教学法,正是将现实语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现实语境布置课堂任务,包括二人对话、小组活动、辩论、角色扮演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交际教学法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然而,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限制了交际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以便为交际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1、教学环境的改善

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普遍使用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交际法的应用少之又少。缺乏相关的体系知识是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国内教育体系的影响。一方面,我们的教学体系为应试教育,教师和学生都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放在词汇、语法以及其他考试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另一方面,国内的英语往往是大班授课,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布置和开展。另外,一直以来我们的母语教学就强调书面学习而不是口语技能,这直接影响外语的学习侧重,成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障碍。因此,我们的教育体系应有所改革。应试教育应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交际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不二选择,它能够加强和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英语教学应以小班授课,这样才能保证使用交际教学法的同时使所有学习者都能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英语教学必须始终强调口语技能的培养,因为只有掌握了口语技能才能在现实语境中实现有效地交际。

2、英语教师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交际教学法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室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更应具有有效掌控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水平。首先,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断的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可行的方法。教师要勤于做笔记,将课上课下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而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积累教学经验。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加专业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专业期刊利用电子资源等方式,最大程度的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记日记和课堂录音也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提高。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从教学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其次,教师应注重与同事的交流。思想的分享和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新思路、新理念。除此之外,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通过同事之间客观的评价和可行性的建议,教师的专业素质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教师培训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能够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英语教师还应该多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国际国内研讨会,这样才能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最终使自己不断进步。

四、结语

法语交际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述;国内研究;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口译测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2-03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口译活动日渐频繁,对合格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更多。如何选拔出合格的口译人员呢?目前国内对口译人才的选拔科学度仍需更上一层台阶,学术界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也明显不足。口译测试也是语言测试,因而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于口译测试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口译测试理论及口译人才选拔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体系

1.测试内容――交际语言能力(CLA,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Bachman[1]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以及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个部分。语言知识包括组织架构能力及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将语言知识与交流者知识结构及交际场合特征结合的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指交际时的神经及生理机制。

2.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测试方法。上述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为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测试方法设计提供了依据。交际法语言测试有交际、任务和意义三大原则[2]。第一,交际法语言测试任务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第二,交际法语言测试通过让受试者完成模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任务测试受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三,交际法语言测试关注意义,强调创造并解释意义。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包含一个为受试模拟语言交际语境的设计,它既考察学生如何使用自身的语法词汇知识、语用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并结合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机制来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3]

二、综述国内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研究

1.相关研究综述。口译测试本身也是语言测试,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理应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考试的测试设计。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将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与口译测试结合起来,指导口译测试设计、评估等方面。厦门大学的陈菁教授在《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上发表的《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在《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上发表的《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两篇文章是针对口译测试的专论。文章以Bachman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将译员的口译交际能力分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4],并制定量化评估表来评判口译考试中考生的表现[5]。西南大学郑玮在借鉴陈菁制定的口译量化评估表的基础上,运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估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强调了这一理论对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3]邓礼红则撰文针对口译测试真实性发表看法,并就如何在口译测试中具体应用真实性原则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详述: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的真实性、参与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评分标准及其应用方式的真实性。最后得出在不损害口译测试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真实性的结论。[6]此外,一些研究生论文也选择将二者相结合,以毕业论文的形式用较长篇幅更为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中。武汉大学研究生彭在硕士论文中试图采用交际法测试理论探讨和研究科学合理的口译测试模式。文章从交际法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三种口译测试,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和国家人事部推出的口译资格认证测试进行了整体评估,并就口译测试设计(形式和内容)以及评估体系提出建议,如对口译测试进行分级,口笔试相结合等。[7]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戚宇光对人事部二级交传考试,上海市商务口译考试和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并针对现有口译认证系统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此外,作者还指出译员应该在测试前有时间做准备工作,以真正使测试能反映应试者水平,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高源在硕士论文中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指导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的测试中。文中运用SPSS对22名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试图提供一个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最后得出一名合格商务谈判口译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结论。在测试过程中,参照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尽量创造现实的交际环境,并全面衡量受试译员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及心理能力三部分。[9]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步益青在硕士论文中从交际角度探讨口译活动,进而根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出测试内容应当与实际语言运用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即测试的真实性原则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口译活动。在文章第四部分中,作者探讨了口译测试设计时应注意的原则:真实性及可行性。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市场上两类主要口译测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的基础上,试探性提出了一些口译测试建议。在笔试中,应测试应试者的听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在口试中,不仅要测试应试者口译,还应测试公众演讲水平。[10]以上为近年来我国口译测试领域结合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和口译测试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上述研究的思考。对上述成果进行分析反观,可发现研究者们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检验我国国内主要口译测试,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等,并据此提出口译测试设计的建议。或从某一点切入,如真实性原则,探讨在口译测试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再进一步分析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测试原则、测试内容与测试形式三方面提出口译测试设计建议,总结如下。首先,测试原则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衡量一个语言测试的质量在于它的“有用性”(usefulness),包括六个方面:真实性(authenticity)、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区分度(discrimination)、可行性(practicability)和反拨/后效作用(backwash)。[11]上述研究成果大多将笔墨放在真实性原则上。徐强[12]指出,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特征。Bachman从两个方面定义真实性,分别是情境的真实性(real-life approach)和交际的真实性(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情境的真实性指测试任务与真实语境之间的一致性,而交际的真实性更强调受试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性。[11]将测试真实性原则应用于口译测试中,则要求保证测试任务与语言实际应用任务尽量保持一致。其次,测试内容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试应测试应试者的交际语言能力(CLA)。在设计口译测试内容时,应兼顾知识与技能,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测试考生的口译交际能力(知识、口译技能、非智力因素)。另外,一些学者也对测试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此外要有不同的口音,这样使得测试情境接近真实口译情境。再次,口译准备在口译测试过程中也要得到考虑。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后,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以倾向于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的单个研究上,进一步细化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指导作用。

我国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仍有大幅拓展空间。将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设计是研究口译测试设计的重要且必要的方法。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但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如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进行单个研究、利用量化手段分析控制影响因素等。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陈纪梁.试论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及主要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83-85.

[3]郑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7):140-142.

[4]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51-53.

[5]陈菁.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J].中国翻译,2003,(1):67-71.

[6]邓礼红.论口译测试中的真实性[J].科教文汇,2009,(8上):147-148.

[7]彭.论交际法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模式[D].武汉:武汉大学,2005.

[8]戚宇光.企业内口译认证考试的交际法原则和现实考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9]高源.从交际法测试理论的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测试[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10]步益青.从交际语言测试角度初探口译测试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1]Bachman,L F.& A 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6.

法语交际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交际法;英语教学

1引言

交际法语言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法体系,借助各种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的交际机会而非传统的重复训练,其初衷是弥补结构教学法忽视语言运用的不足,但是与其他教学理论一样,交际法也并不是完美的,其自身在英语教学中也存着不足。本文从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谈起,探讨了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及其存在的不足,以及从中给与我们的启示。

2交际法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向国际化和信息化时展,欧美的语言教学界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以交际功能为中心的教学法,并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法的语言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一个是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后者的理论是针对乔母斯基(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即光有语言知识不行,还必须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交际法的一项总原则就是综合运用言语交际活动的各种要素。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一般涉及以下要素:情景、功能、意念、社会、性别和心理、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以及其他语言的辅助手段。

3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交际法是目前外语教学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它从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实际角度出发,力求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交际情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3.1 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交际法的教学过程分为接触,示范和表达三个步骤,其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把篇章看作教学的基本单位,课堂教学变成交际过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掌握学生的动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组织全班开展小组活动,又要设法鼓励内向胆怯的学生投入其中,还要避免少数学生主宰整个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的互动交流空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使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一个综合评价,强调语言规范。英语学习不再是刻板枯燥的语言灌输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

3.2 交际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交际法英语教学虽已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年,但实际效果不很明显, 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是对“交际能力”的误解;许多教师和语言工作者在交际法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是强调口头交际能力,而对笔头交际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他们所做的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孤立地记住功能、情景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对应关系,例如特定的言语行为――请求、道歉、邀请、致谢等,这样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真正交际能力。在真实的对外交流中,许多学生还是会按照本国人的交际习惯进行交际,如谈及对方的年龄、收入等隐私话题,或者在具体的社交场合面对操英语者不知所措、难以应对等,许多学生即使口头交际不成问题,但是书面语言却相当弱。

另一方面是对“交际法”的理解误区;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口头交际和书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求职信、感谢信、个人简历或学术论文的书写等,换言之,真正的交际应该是学生能够熟练地用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思想、讨论问题等。但是,由于国内缺乏交际法英语教学方面的专著,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难以获得关于交际法教学的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交际教学法原则和模式,不同的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所谓的交际法英语教学,侧重传递信息而忽视了语言发音和语法的准确性,从而产生以下误解: ①交际法就是不教语法,只教口语; ②交际法就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每节课的活动不外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会渐渐失去新鲜感,没有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③交际法就是不纠正学生的错误等。

4交际法英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采用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将传统的语言规则教学法一概抛弃,相反,交际过程中进行词汇语法的教学,更能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许有人认为在实际交流中,只要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形式上的错误无伤大雅,但是,如果这种错误发生在句子的谓语动词上,对意义的影响就大了。因此,学习一定的语言规则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用已生成的许多合乎语法的句子,灵活准确表达思想。教材中大量听说阅读材料的输入实际上是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点破和归纳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指导语言口头和笔头的运用,即:在交际中积累语言材料,在交际中操练语言材料,在交际中点破语法。并用之进行交际,最后在交际中系统归纳规则。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整体思考,统筹安排,有意识注重知识复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只有通过这样有效结合,才能汉语思维模式,建立正确的英语语法思维体系,保证英语交际的准确。

5结论

语言的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也应结合教材内容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要采用多层次练习形式,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体会、掌握、巩固这些文化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Canale, M.& Swain.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2]Hymes, D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Brum fit&Johson (eds) 1982.

[3]黄和斌.2001.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法语学习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

法国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