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汶川地震纪念日

汶川地震纪念日

汶川地震纪念日

汶川地震纪念日范文第1篇

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演讲稿(一)

5.12是汶川大地震纪念日。是一个我们曾经举国悲痛的日子。我们夜不能寐,为远在四川的同胞们祈福,捐款捐物。祈祷他们早日平安。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5月9日,举行一个升旗仪式后就向公众开放!”从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暨北川老县城指挥部获悉,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命名为“裂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9日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其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据北川老县城指挥部工作人员景先生介绍,“裂缝”是众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从同济大学设计的36套方案中优选出来的。整个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观的手法,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并通过下沉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象征新生和希望。

走进“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发现,该馆采用自然流畅的顺时针参观路线,在一楼设置了序厅、灾难厅、抗震救灾展厅、缅怀厅和观众休息区;在二楼设置了灾后重建展厅、抗震救灾精神展厅和尾厅,以此来展示那一段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光辉历程。

动静转换 再现灾难发生瞬间

从序厅进入由抽象山石构成的灾难厅时,参观者可通过动态与静态空间的转换,感受到“5·12”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同时,大型折幕投影中的动态影像,再现了昔日山川秀美、祥和幸福的景象。然而,瞬间暴发的“5·12”特大地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山崩地裂、飞石滚落、大地颤抖的情景中……影像最终定格于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的历史时刻。

当一切归于沉寂,静态空间中“汉旺钟楼”的指针停止了跳动,倾斜倒塌的混凝土墙体与具有体量感的巨幅照片,将震后灾区断壁残垣、瓦砾遍地的景象,无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一组组记录着地震波及范围、受灾面积和经济损失的数字,以及损毁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品和汽车残骸等实物,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走进抗震救灾展厅,一座倾斜断裂的拱门,象征失去的家园和曾经的美好。大体量的不规则墙体,寓意着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它与缝隙中救援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形成强烈对比,既使观众联想到救援过程的异常艰难,又突出了抗震救灾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重建之后 再还人间锦绣巴蜀

当观众从“重建之门”进入纪念馆二层,看到的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大型重建规划沙盘模型,展现的新汶川、新北川等一批重点重建项目,传达出灾区人民无比幸福的喜悦之情。

走进抗震救灾精神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丰碑式浮雕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巨幅国画与鲜艳的五星红旗,及珍贵的视频资料,带领观众重温抗震救灾斗争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它与《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大幅油画,将整个展览推向高潮。尾厅,自然在展厅的结尾之处,一棵硕大的“生命之树”的抽象雕塑与序厅中的主题丰碑雕塑,遥相呼应,点明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整个展览的主题。而全景画《再还人间锦绣巴蜀》则把中华民族战胜大灾难,重建的美丽巴蜀再度呈现在人们眼前。

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免费向人们开放。把当时当地的那一段影像让我们看到。看到坚强不屈的精神,也看到重建的信心和希望。

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2016年5月12日,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浩荡宇宙,悠悠华夏。临改革三十岁,值西开整九载。然而汶川地底的一次震动,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无数的同胞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8年过去了,我们希望逝者已达天国,更希望生者业已新生。回首看看这8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眼泪可以重流,悲伤可以再述,震后这一年我们共同祭奠。

还记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一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份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

然而,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淬炼,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全国人民联合起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图画。

然而,还是有很多同胞离我们远去,他们走得毫无声息,他们的离去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逝者已逝,生者更应承逝者之遗志,奋然而前行!所以伟大的中国人民抖去了满身的尘土,揩干伤口的血迹,鼓足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踏上了恢复生产的艰辛征程。

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焚起一柱心香,深深地为遇难同胞祈祷。让我们铭记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铭记那些共和国的忠诚卫士、白衣天使,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的人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承逝者之遗志,用爱筑起摧不垮的家园。

最后用一首柳烟碧的《满江红•汶川大地震感怀》结束我的演讲:

生死边缘,朝复暮、谁人言歇

千里路,残垣颓壁,救援激烈。

四海同悲忧蜀地,九州共震哀秦月。

但魂牵,众志已成城,犹心切。

贤总理,丝已雪,韧百姓,心难灭。

看人间大爱,国魂无缺。

赤县渐收民族泪,苍生犹献英雄血。

待他朝,重整旧亭台,新楼阙。

512汶川地震纪念日演讲稿(三)

清风徐来,红日升起,雄壮激越的国歌旋律在校园的高空飘扬的时候,同学们,你有没有感受到这是多么幸福安宁的生活?你有没有为此对这份幸福充满感恩?这些日子,我是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些,但是我还想到了同一蓝天下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的我们的四川同胞们,他们遭遇到毁灭性的人生浩劫,正经受着的家破人亡的悲伤,正面临着大片大片废墟的茫然无措。。。

真相是如此残酷,了解真相更是令人痛苦。但是,哪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的中国人不突然放下手头的工作泪眼婆娑地盯着新闻里一个又一个关于同胞们受灾的镜头,哪一个流着中国血喝着黄河水的中国人不倾耳收听抗震救灾的行动?

下面,我想就我所了解的四川地震的有关情况为大家作个具体的介绍。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包括北京在内的近半个中国都有震感。此次四川地震震级高,又属浅源性地震,释放能量剧烈,给当地民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城镇村庄,医院银行工厂学校家园等顷刻间倒塌,甚至粉碎性地被摧垮,而正在工作的人们,正在午休的人们,正在编织着美好理想的人们瞬间被倾斜钢筋水泥板砖瓦等灰色灾难所覆盖。据新华社快讯:截至17日14时,汶川地震已造成28881人死亡,伤病198347人,倒塌房屋312.8万间,损坏房屋1560.9万间。

学校的受灾情况非常严重:雅安地带受灾学校492处,倒塌教室307间,目前学校停课。北川老县城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学生伤亡严重。其中北川中学共有两栋教学楼,老教学楼全部坍塌,新教学楼一二楼也已坍塌,3楼以上的学生得以在废墟上逃生,但一二楼的学生全被掩埋在废墟底下。。。

面对突然降临的天灾,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我们的领导,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没有旁观,没有沉默,而是以各自的方式与相同的爱开始了抗灾——

据新华网5月13日电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心系灾情,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6日到四川后,他就驱车赶赴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于12日晚上11点40分在地震灾区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总理抵达地震重灾区四川北川县察看灾情。总理在15日晚在列车上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时说,抗震救灾工作是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大事,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我们的好总理面对着四川人民的受灾几度哽咽甚至泪流满面,为了让将受灾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他向部队下达指示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当他温家宝听闻彭州10万群众被堵山中时说: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当他得知通往灾区的路段严重受损无法使车辆通过他要求部队步行也要赴重灾区时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他在视察路上不断鼓舞救援人员的信心说:

“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 “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看到被救出的孩子他绠咽着说:“你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学习。”

这是我们英明的领袖,他们一直和灾区的人民在一起面对灾情的伟大之举。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并组成救灾工作组即赴四川汶川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民政部紧急调拨数万顶救灾帐篷以及其它救灾物资支援灾区;解放军总参谋部立即发出指示,要求成都军区、空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总参谋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都军区紧急出动6100余名官兵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四川各方面紧急行动起来,展开救灾工作。其他相关省份和中央有关部门也立即展开了相应工作。

社会各界,各个集团也纷纷投入了具体的救援行动,有的组织志愿小组奔赴灾区参加力所能及的救援行动,有的自发前往灾区帮助寻找和救助废墟里的灾民,有的捐献大量的食物,有的捐献大量的药物,而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集团,无论是街头还是网络,我们几乎都使用了同一种方式表达了我们对灾区同胞的祝福和帮助:那就是捐款。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今年已经九十五岁的季羡林老先生流着老泪捐出了二十万元希望能帮助修缮受灾校舍;一位九岁的孩子拿出积攒下来的两千元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晨讯科技集团董事长王祖同杨文瑛夫妇捐出一千万,一代的实力派巨星成龙和杨受成共同捐款一千万,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徳华向红十字会悄悄捐款五千零一十万,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也捐出了两百万,我们的本山大叔也慷慨捐出100万,央视主持人李咏叔叔也捐出了自己的心意20万。。。

太多了,太多了,但是你一定想不到就连行乞的老人也捐出了自己用了八天的时间乞讨来的一百零五元钱来表示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爱心之举。一位来自陕西的网友留言说:105元,对富人而言,买不到一包烟,一支口红,一顿晚餐……对普通人而言,不过是少喝两瓶酒,少买一件衣服,少看两场电影,但是对他而言,是无助地伸了多少次又缩回的手,是多少次弯下佝偻的身体再站立起来,是面对了多少的冷眼,吃了多少次的剩饭残羹,是多少次在寒夜的天桥下冻醒……但是你面对同胞灾难,没有犹豫,几乎拿出了除身体之外的所有家当……此刻,我无言……我敬他!我的同胞,我的兄弟!

你也肯定还不太了解许多客居外籍的华人心系故里,他们一样踊跃地捐款;还有国际上许多友好的朋友以捐款的形式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终于,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救援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救援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了,救援的障碍越来越少了,从废墟中救助而获得新生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我们的领导还在日夜指挥着,我们的救援队伍还在不断壮大着,全力的救助还在继续着,温暖的爱心还在传递着。。。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我们的骨肉同胞,这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辽阔人间。

也许每一位顽皮淘气的同学听说了这个消息也为此开始沉默,也许每一个聪明懂事的同学得知早已在内心里默默地祝福着他们。

是的,灾难无情人有情。当天降灾难时,我们除了互助,还能做什么?只有每一个心连心的同胞们手拉手才能救助灾区里每一个幸存的兄弟姐妹们重获信心与勇气,才能帮助他们医治身心的创伤,度过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建立新生活的美好家园。也许我们不能前往灾区救助人受伤的灾民,但我们可以节省自己的零食钱向灾区的朋友尽绵薄之力;也许我们没有大把的款额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高大的校舍与舒适的住房,但是我们可以化点滴之源汇聚爱心的海洋,不让每一个受灾的同胞成为一座孤岛;也许我们不能的太多了,但我们可以燃正义之火,行正义之举,扬社会主义社会的鲜红旗帜,一直前进,前进,前进!

因为我们是华夏的子孙,我们是中华的儿女;因为我们正站立着,因为我们正热爱着。

在这个崭新而美丽的早晨,我们的国旗又在微风中冉冉升起了,它是那么鲜艳而动人,就像我们内心的热血,中国人的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宣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中国人,我们将以自己的方式和全国人民唱响同一首大爱的歌,我们要齐心协力和四川的同胞在一起,帮助他们,鼓舞他们,站立起来创造出新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着,坚韧地挑战着,那无情而多舛的磨难,

汶川地震纪念日范文第2篇

五月十二日到了,第一届“5.12”纪念日到了。

在这个非同一般的节日里,我看了报纸,有一页上登着“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了纪念在我国汶川五月十二日发生的八级特大地震设立了一年一度的5.12纪念日。”我收起报纸对妈妈说:“妈妈!第一届“5.12”纪念日到了,要不我们也出去纪念纪念?”“哎呀!还纪念什么呀,你还要上学呢!”妈妈生气地说。“这个节日里,学校放假一天。”我得意地说。“那去哪儿啊?”“就去5.12体验馆吧!”“好啊我们走吧!”妈妈立刻由阴转晴了。然后,我们出发了。

我们进入大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大段由大型液晶屏播放的汶川地震时温家宝总理舍身前往灾区救助灾区人民的录像。往右边的入口走去有一些汶川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再往里走,有一间大房子,我想:这间大房子是干什么的?能是展览用的吗?不像呀!那还能是什么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进入这间红房子。没想到房子四周墙壁上的景色是一个小村庄,感觉到自己身临其境,人们过得其乐融融,守望相助,然而后来,我感觉到地面忽然剧烈地震动起来,再后来,我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地震”终于停止了,我们继续走,忽然墙壁上显示出这几个大灰字:“汶川地震的再现!”原来刚才的小村庄是汶川,刚才的“地震”原来是汶川大地震的再现,在这个深红色的小屋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怀着好奇心来到另一个展厅,那里人声鼎沸,但是停留在那儿的大多数是家长和孩子,我拉着妈妈去看,原来一位老师正在教大家制作漂流蜡烛。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做成了一个漂亮的漂流蜡烛,然后放到老师身边的小池子里……

虽然这个节日是我心中的节日,但是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节日一定会诞生的。

汶川地震纪念日范文第3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三十年来未有之惊世浩劫,我们需要重建,重建心灵,重建家园。在考虑到一系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后,笔者提议规划建设一个小区,小区有绿化带、住宅区和纪念馆。希望以此来祭念这场灾难,更希望所有活着的人能肩负责任,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中文关键词

汶川地震房地产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祭念馆

英文摘要

Earthquakeofmagnitude8.0happenedinWenChuanonMay12,2008,hasshockedentireChina.Havenothadthattoshockworldgreatcalamity,ourrequiringthatr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intelligent,rebuildself''''shomelandduringthepast30.Behindthinkingtoaseriesofnaturalfactorandsocialfactor,theauthorsuggestsaplantobuildahousingestate,housingestatehasthegreenbelt,residentialdistrictandmemorialhall.Hopecomestoholdamemorialceremonyforonthisaccountreadingthisdisaster,hopesthatallalivepeoplecantakeonresponsibilitymore,continuetogostraightaheadonthewayinthis.

英文关键词

WenChuanearthquakeRealestateNaturalfactorSocialfactorMemorialhall

引言

汶川地震以其惊人的破坏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于天于地于人心。当总理写下多难兴邦时,整个中国为之动容。面对世界,我们依然屹立。我们不能让这场灾难就这样随时间流逝而过去,悲痛也好,坚韧也罢,在这个时刻我们更需要用一种方式永远祭奠。祭奠死去的人们,我们幸存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强在什么地方,而是因为我们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改变这个国家的责任。那么,改变就从我们开始,从汶川开始。

正文

2008年5月12日,对中国来说,恐怕永远无法从历史里抹去,对中国人来说,恐怕也永远无法在记忆里淡忘。汶川地震,8.0级,三十年来未有之惊世浩劫,房屋在顷刻间倒塌,数万鲜活的生命从此沉默。举国悲恸,世界动容。然而,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痛苦中,生活在继续,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坚强的站起来,从阴影里走出去,人的心灵要重建,房屋也要重建,这便是我关注房地产在汶川重建的原因。

一、考虑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扼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交通要道,素有阿坝州南大门之称。南低北高,沿岷江河谷,呈东北西南向,河谷山岭相对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界于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海拔1326米。

2.水文

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

3.气候

汶川县气候南湿(漩口镇、映秀镇)北旱(威州镇、棉虒镇)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年均气温13.5摄氏度(北部)、14.1摄氏度(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

由此可见,汶川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特征及复杂。地震摧毁了汶川的几乎全部建筑,但地基仍在,所以想要全部重新规划重建不太现实,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恢复建设。其气候条件良好,适宜农业发展,因此不必担心农业难以恢复生产从而无法保障人民生活。

(二)社会因素

1.国家政策

6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十六次会议,部署灾区恢复生产工作,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第一,抓好农业生产。第二,恢复工业生产。第三,加快基础设施恢复。第四,做好灾区商贸流通和服务业恢复工作。会议指出,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做到重建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地方为主,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灾后重建和发展目标。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在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

2.风俗习惯

藏、羌族有一些风俗禁忌,需要特别主意,如: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3.灾民心理

经历了这样的灾难,心理的阴影必然久久挥之不去。国家已调遣大量心理干预人员,这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有些人不愿意相信现实,处在自我逃避中,有些人则变成“木头人”,目光呆滞,不发一语,有些人不停讲述地震过程,不断做恶梦,有些人时哭时笑,情绪无法自控。在重建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灾民心理,既要正确对待此次灾难,又要不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能一味安慰,让他们无法走出阴影,也不能逼迫他们马上接受现实。

由此,我想到了建设规划一个小区。小区俯视图如下所示。

绿色为绿地等绿化设施,黑色为住宅等建筑,红色为纪念馆,左侧为忘川馆,右侧为记川馆。

二、纪念馆设计

与其叫纪念馆,不如叫祭念馆,因为这场灾难准确的说并不能纪念,而只能祭念,祭和念。中国以右为敬,所以右侧为记川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次灾难。左侧的忘川馆是希望大家从悲痛中站起来,勇往直前。

(一)记川馆

记川馆的平面图如下所示。白色为道路,黑色为整个展馆的其它部分,展馆中可以摆放此次地震的图片物品以及航拍震后映秀的模型等祭念物品。在5和1中间作为日期符号的白色部分可以立碑,上面不需要多写,只用刻上此次死亡、失踪的触目惊心的数字。

(二)忘川馆

忘川馆的平面图如下所示。白色为道路,黑色为整个展馆的其他部分。将道路设计成弯弯曲曲没有岔道的寓意为,前进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我们从不折返,我们会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为了死去的人,活着的人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三、结束语

记川,忘川,是我们心里的惦念,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汶川地震后的房地产重建前景首先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以汶川的实际自然条件,如地形水文气候等为基础,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按要求办事,再次必须考虑到藏、羌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最后不能忘记的是灾民的心理。这样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配合协调,笔者对祭念小区的规划是一个愿望,对两个祭念馆的规划是一个希望。请记住无法稀释在数字里的生命,曾经的意志、希望和冲动,曾经的欢乐、哀伤和茫然,曾经的热切、冷静和生动。我们为生命的奇迹动容,也为奇迹的稀缺叹惋。我们注目奇迹诞生的瞬间,更凝望瞬间之后的漫长。

传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个地方流淌着两支川流,左边的叫忘川,右边的叫记川,这两支川流总是潺潺流动,无论旱洪,隔岸相邻,一如往昔。喝了忘川水会忘记前世今生,喝了记川水则记起一切。让我们忘记,让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1.《人物周刊》总期第121期

2.e56民族网--民族概况

汶川地震纪念日范文第4篇

在这三年之后的重逢里,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

媒体的宠儿,北川中学的学生郑海洋,全国知名人物,在灾难后成为了汶川精神的代名词。坚强、执着、阳光……对这个因地震而失去双腿的男孩,媒体毫不吝惜溢美之辞。他成为震后重建过程中树立的无数典型中最突出的一个。但当人问起他对今后的计划时,他回答:“上某某体育学院”,再问为什么,他干脆地回答:“因为学校的某某书记对我最好了,老来看我,她答应让我上她们大学。”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来看,好像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现在,郑海洋也许正忙着出席各省市的好心人、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组织的慰问演出,忙着向镜头展现他最阳光的笑容。那时候电视机前的人们可以热泪盈眶:真好啊,你看,汶川的人还有重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前在博大的同情心的驱使下,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也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后在博大的同情心和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一次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仅以北川中学为例,作为一所震后不久就复课的中学,现在平均一周就要接待一到两批远方的来客。这不禁使人怀疑:北川中学是震后不久就复课的,还是直至今日都没有正式复课?从郑海洋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北川中学——不能说所有人,但至少是一批人——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消极避退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恰恰就来源于好心人们过于泛滥的无私的帮助,这些持续三年并且愈演愈烈的的帮助为他们的逃避现实提供了理由。这就表明,汶川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仍只是一个趋势。但在北川中学这个微缩的窗口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变化已经在某些人身上凸显。

汶川变散了。这就像一个久病的人,刚开始时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要吃很多药,勤加锻炼,争取快速恢复机体的功能。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病有了起色,医生却仍不减药量,人就慢慢松懈了,对药物的依赖增强,也不经常锻炼了。久而久之,急性病变成慢性病,虽不危及生命,却给生活带来不便。这时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直接断药,人无药可依赖,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往往反而好得快。

汶川变散了。在刚震后形势严峻时汶川人众志成城,巨大的悲痛和求生的意念汇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鞭策着人们去救援伤者、建设家园。当好心人们、慈善家们和爱心团体们反应过来,积极捐款捐物的时候,这股强大的外力的的确确推动了汶川建设的发展。但现在,三年后,我们看到汶川的一切都将步入正轨的时候,这股外力仍没有消失,而是由推力变成了阻力,它强烈地干扰了汶川人建设家园的内驱力。从郑海洋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外力使得汶川人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多少遭到了削弱。众志成城地朝一个方向使劲的汶川不见了,出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精神文明典型汶川,出现了一个研究灾后心理阴影的心理学家们的实验室汶川,出现了一个好心人们展现自己博爱精神的舞台汶川,出现了一个带着阳光般的微笑接待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的招待所汶川。这里成了一个倾倒爱心的垃圾场。一些人千里迢迢走到这来,做忧虑状、做沉痛状、做饱含热泪同情状,于是捐款捐物慰问演出,当然看到“汶川很好”,做感动状、做放心状、做长舒一口气状,点着头,微微笑着,背着手踱着步子,回家去了,感到又对祖国和人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不是被言论的潮流所裹挟,被所谓的“爱心”蒙蔽了双眼,就是以救灾为噱头,其实别有用心。

汶川地震纪念日范文第5篇

汶川,这个响亮的词语震撼过无数的中国人,因为在10年前的5月12日,曾经13亿颗心随着汶川震动,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汶川。“512”8。0级汶川大地震在汶川人心中早已成为历史,成为过去,眼前的是拥有信念的汶川人重建的美好家园,那一幢幢房子里凝聚着汶川人重建家园的信心和汗水。

接下来,我们走进汶川,走进羌族,羌族姑娘们依旧穿着那美丽的民族服饰热情的迎接客人,唱着动听的羌族民歌,跳着优美的羌族舞蹈。走进羌族,怎能不看那羌山美景和古文化遗址?的确,历史最能证明羌族这个古老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再来看看那精美绝伦的刺绣和手工艺术品,不计其数的中外游客排队购买旅游纪念品……走进羌族,怎能不看看那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呢?我们来到了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给他们拍了许多照片。总之,我们是游山玩水,尽情领略和了解了羌族的民俗文化。

最后,临近旁晚,我们到了一位羌族老大爷家里,准备晚上在他家里借宿。晚饭后我们与他聊天时才得知,他今年55岁,10年前,可怕的地震夺去了他所有家人的生命,由于他在街上办事,才逃过一劫,躲过了这场灾难。这10年,他亲眼见证了汶川人自强不息的奋斗,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