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徽作文

安徽作文

安徽作文

安徽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皖籍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评;研究意义;研究构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6-0159-008

皖籍古代文人曲家、文人剧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知名戏曲文献研究专家邓长风先生的统计,清代皖籍文人曲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1)笔者经过相关材料的统计,安徽古代戏曲史上至少有84位文人剧作家,创作了294种剧目,其间产生了孟汉卿、朱权、朱有酢⒅V珍、阮大铖、方成培等各领的作手,奉献了《磨合罗》、《诚斋乐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石巢传奇四种》、《雷峰塔》等各具风采的佳作,可谓名家众多,华章迭奏。目前对于皖籍曲家、剧作的研究还远不充分,尤其是涉及戏曲史实与文献方面的问题存在较大有待辨析与厘清的空间。本文以述论的形式,从梳理此前学界有关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着手,评价其得失,以求知往;进而明确文献与史实稽考,是廓清安徽古代戏曲史、文学史、文化史版图的扎实基础,以求察今;落脚在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与史实研究的拓展路向思考,以求开来。

一、他山之石:研究述评

就目力所及,20世纪以来,国内外比较集中而有意识地对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进行的文献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赵景深的开拓研究。较早对安徽曲家剧作文献进行研究和考辨的是赵景深先生,20世纪40年代初期,赵景深先生在安徽学院工作,1944年11月他草成《安徽曲家考略》一文,1957年12月改定,后发表在《安徽史学通讯》1958年第4期。该文在《安徽通志》、《皖志列传稿》、《皖志稿集部考》、《明词综》、《明史》等史料的基础上,详尽地勾稽考辨了孟汉卿等23位安徽古代文人曲家生平行实及其著述。[1]赵景深1957年出版的《明清曲谈》第一部分《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考略》收录朱权等12位皖籍文人曲家的传记资料,颇为珍贵。[2]1-36该书还收《龙燮的江花梦》和《花里钟传奇》,对龙燮和刘伯友的剧作进行了介绍和赏析。[2]217-226,230-234赵景深关于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的研究热情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在其指导下,张增元完成《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考略》与《安徽通志稿》,连同张增元的其他成果,汇为《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3]一书,后于1987年以赵景深、张增元合署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将大量零散的方志材料汇为一编,勾稽了孟汉卿等59位安徽曲家的生平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可以之作为继续查找有关材料并做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门径,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价值。二是《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的摸底与清理。1983年张庚主编的《中国戏曲志》丛书开始启动,该丛书分省成编,其中《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于1993年出版,该书由综述、图表、志略、传记四大部类组成,该书《传记》部分为29位皖籍古代文人曲家撰写了简略小传,在《皖籍戏曲家、音乐家、演员简历表》[4]601-687部分收录了38位皖籍古代文人曲家的名号、籍贯、生卒、作品名录等信息。该书比较全面地记录、反映了安徽戏曲文化的全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份科学的、系统的文献资料。三是《徽州戏曲》与《安徽戏剧通史》的史家笔法。21世纪初,随着唱响黄梅戏、打造文化强省的文化政策出台,部分安徽戏曲界的有识之士继续对本区域戏曲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朱万曙先生的《徽州戏曲》于2005年出版,该书介绍了戏曲在徽州的流传和发展、徽州的戏曲家及其创作、戏曲理论家及其贡献等。该书第二章第二节《明清两代徽州籍戏曲家及创作一览》[5]介绍了42位明清两代徽州籍戏曲家的生平及剧作情况,是一份较全面的徽州文人曲家的文献普查,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还对汪道昆、汪廷讷、方成培作了个案研究。王长安先生主编的《安徽戏剧通史》于2010年推出,该书以时间为序,分六编介绍了安徽戏曲由先秦直至当代的发展与演变史,著者秉持开放的学术视野,在安徽地域文化和古代戏曲文化的大背景中,从纵向的历史轨迹和横向的艺术组合两方面叙述了安徽戏剧史的史实,初步总结了安徽戏剧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特色,填补了安徽区域戏剧史的空白。该书第二编《拥抱醉人的戏剧景观》[6]51-100对明代朱权等8人的生平及剧作进行了详细叙述和阐释。第三编第三章《文章锦绣人风流》[6]197-237分别对清代前、中、后期的41位文人曲家剧作进行了或繁或简的介绍与批评,其中对方成培和皖籍女性戏剧家的研究用力颇多。

在一些综合性或专门性的文著中,亦有涉及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与史实的内容。

(一)曲家剧作的专门研究:姚品文关于朱权的研究专著《朱权研究》(1993)、《宁王朱权》(2001)、《太和正音谱笺评》(2010),其研究系统全面,对朱权的生平著述、创作心理、学术地位作了独到的解读。(2)赵晓红关于朱有醯摹吨煊跹芯俊[7](2012)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该书对朱有醯纳平著述、心态、剧作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详细阐释,书后附录《朱有踉泳绫臼驴肌贰《朱有跄昶住罚是研究朱有醯闹匾文献资料。胡金望关于阮大铖的《人生喜剧与喜剧人生》[8](2004)是目前关于阮大铖最全面和深入的学术成果,其后附录的《阮氏宗谱》评介、阮大铖家世人物传记资料、阮大铖诗论和曲论资料、有关阮大铖诗歌戏曲评论资料十分珍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线索。刘和文的《张潮研究》[9](2011)对张潮的生平思想、交友著述考证详明,还对张潮的曲学理论和生平资料、诗歌、词作进行了辑录,颇有价值。赵洛的《诗人赵文楷》[10](2004)对其先祖赵文楷的生平作了生动的讲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硕博士论文,对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与史实进行了关注,如张春国《朱有踔述考》(2006)、陈晨《梅鼎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研究》(2008)等。

(二)剧作文献整理方面。目前成规模的主要有何风奇、唐家祚合注的天长人程的《龙沙剑传奇》[11](1985),徐凌云、胡金望点校的《阮大铖戏曲四种》(1993)[12],蔡毅的《石巢传奇校注》[13](1999),黄竹三主编的《六十种曲评注》收录梅鼎祚《玉合记》、汪廷讷《种玉记》、《狮吼记》(2001)(3),华玮编校的《明清妇女戏曲集》收录何珠的《梨花梦》(2003)[14],《皖人戏曲选刊》收录朱万曙校点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徐凌云校点方成培《雷峰塔传奇》、陆林校点龙燮《芙蓉城记、琼花梦》 (4),周大钧点校的佘翘《量江记》(2008)[15],李占鹏点校的《汪廷讷戏曲集》[16](2009),朱恒夫主编的《后六十种曲》收录郑之珍等4位曲家的4部剧作(2013)。(5)

(三)曲家、剧目著录方面。傅惜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6)已出版的4部中著录了孟汉卿等24位安徽曲家的简介、剧目名录、体制及版本收藏等情况。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了59位安徽曲家的生平及其剧目的版本、内容提要等信息。齐森华等主编的《中国曲学大辞典》著录了59位安徽曲家的简介及剧目内容。江巨荣《徽州戏曲家补述》对17位安徽曲家及其剧目进行了介绍。周妙中的《江南访曲录要》及其续编著录7位安徽曲家剧目信息。

(四)曲家、剧目考辨方面。从民国时期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叶德均的《戏曲小说丛考》开始,戏曲研究大家一直重视曲家剧目的考证与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妙中撰写了《历代曲家时代考》、《历代曲家乡里字号室名综表》,其中对43位安徽曲家的生卒、里籍、剧目著述等情况进行了考辨。20世纪90年代陆萼庭与邓长风先生的明清曲家文献研究成果颇丰,陆著《清代戏曲家丛考》稽考了金兆燕、程廷祚、程3位安徽曲家及其剧作,并列《金兆燕年表》[17]。邓著《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18]共对31位安徽曲家生平著述及文学史实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影响巨大。近年来,汪超宏先生的《明清曲家考》是这方面的力作,该书对石庞的生卒年进行了考证。同时,学界尚有多篇考据论文,对安徽曲家及其剧目进行文献研究,如赵克生《补正》(《安徽史学》1997年第3期)、陈捷《朱有跎平及其作品考述》(《艺术百家》2001年第4期)、朱万曙《所见郑之珍生平资料》(《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刘汉忠《清代戏曲作家程镳事迹考订》(《文献》1995年第1期)、左鹏军《王钟麒戏曲创作考论》(《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5期)等。

(五)年谱年表是对作家研究的资料总结,徐朔方先生的《晚明曲家年谱》对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佘翘进行了系年考证,文献价值巨大。汪宏超的《吴绮年谱》(2011)亦是这方面的力作。评传是对曲家研究的理论总结,胡世厚主编的《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19]就收录了孟汉卿、方成培等8位皖籍曲家的评传,著录其生平行实,分析其剧作特色与成就。

(六)剧作提要。周贻白的《曲海燃藜》提要著录了王墅等5位安徽曲家的剧作。[20]吴晓铃《清代戏曲提要八种》及《1962年访书读曲记》对刘伯友、张蠡秋、赵对、袁祖光的剧作进行了内容提要与本事考辨。[21]严敦易遗著《元明清戏曲论集》对左潢等8位安徽曲家及其剧作进行了提要考辨。[22]孙楷第遗著《戏曲小说书录解题》提要著录了程士廉等9位安徽曲家的剧作。[23]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两部力作,分别对30位皖籍曲家的传奇和32位曲家的剧目进行了详细提要介绍。(7)冯金牛的《书林札记》对上海图书馆图藏方成培等4位安徽曲家的剧本作了详细提要介绍。[24]《傅惜华藏戏曲丛刊提要》立足于傅惜华所藏珍贵剧作,对17位皖籍曲家的剧作提要介绍。[25]

(七)资料汇编和戏曲史述方面。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分别收录了31位和11位皖籍曲家剧作的序跋,史料价值颇高。周妙中先生的《清代戏曲史》立足于丰实的文献,该书对汪柱等12位皖籍曲家进行了介绍和批评。

综上,我们认为前贤时彦关于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进行的文献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厘清了一些文人曲家、剧作的史实源流,解决了一些戏剧史上的疑案。同时,回顾关于该项课题的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尚有诸多不足:

(一)欠全面。据笔者统计,民国元年前,安徽古代戏曲史上至少有84位文人剧作家,创作了294种传奇、杂剧。而上述研究成果所涉及的曲家最多的也不足60位,涉及的剧作更是欠全面系统。

(二)欠平衡。上述研究的视点大多集中在一些知名的安徽曲家如孟汉卿、朱权、朱有酢⒅V珍、汪道昆、汪廷讷、梅鼎祚、阮大铖、方成培、金兆燕、李文翰、程、左潢、吴兰徵、郑由熙等人的知名剧作上,而吴大震、汪光被、盛于斯、佘翘、吴震生、汪柱、汪应培、袁祖光、汪石青等大部分剧作家却未被重视,使得安徽戏曲史缺失了大量精彩图景。

(三)低质因袭。出于诸多因素,一些前人的观点被后来者不加辨别地化袭因循,创新之力不足。如关于赵熊的剧作《太祖夜斩石守信》存佚问题,《中国戏曲志安徽卷》认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赵子祥作有杂剧三种:《崔和担土》(《说集》本著录作《崔和担生》)、《风月害夫人》、《太祖夜斩石守信》。前两种剧本均佚,后一种有明天一阁藏钞本,清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收辑,康熙四十五年(1706)印,扬州书局重刊,内有至顺元年(1330)朱士凯等人的后序、跋语和题词”[4]603。其后的《安徽文化史》、《安徽戏剧通史》均因袭而不加辨正。其实,检索清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其书目为“元盛熙明《法书考》、宋朱长文《琴史》、南店史虚白《钓矶立谈》、元钟嗣成《新编录鬼簿》、宋黄大舆《梅苑》、元王士点《禁扁》、宋高似孙《砚笺》、宋晁贯之《墨经》、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宋王灼《颐堂先生糖霜谱》、宋孙绍远《声画集》、宋刘克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未见《太祖夜斩石守信》杂剧。《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的表述有误,其意思是《楝亭藏书十二种》所收元钟嗣成《新编录鬼簿》著录了赵子祥三种剧作,而至顺元年(1330)朱士凯等人的后序是为《新编录鬼簿》所作的,非是为《太祖夜斩石守信》杂剧所作,这一点检视《新编录鬼簿》亦可以应证。另外,检视《楝亭书目》,卷四《集部》也未发现《太祖夜斩石守信》,只有附目的《录鬼簿》。故此,目前关于赵子祥三种剧作流传情况,我们保守的表述为暂未见,存佚待考。

(四)讹误丛生。经过实事求是的考证与分析,我们发现在已有的成果中,有不少错讹之处。如一些剧作家的名号汪士v、杨组荣、佘翘、龙燮、何珠常被写错成汪世f、杨祖荣、余翘、尤燮、何佩珠。一些曲家的里籍被误改,如王永宽的《中国戏曲通鉴》依据《影梅庵传奇》落题署“海阳孙如金在F”,推断孙如金字在F,江苏海阳人。将安徽休宁的孙如金误认为“江苏海阳人”。[26]一些著作的体裁被混淆,如姚康的《太白剑》本是一部政论时评性质的散文著作,但王国维的《曲录》卷五却著录作传奇,此错误一直延续至今;龚鼎慈的《白门柳》作于康熙初,非传奇,乃是叙述其与顾眉情感经历的词集。一些剧作的著录归属产生问题,如《影梅庵传奇》三分之一是安徽曲家孙如金的创作,而后代的著录书籍如《中国曲学大辞典》、《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均归彭剑南名下。再如《芙蓉楼》署名“双溪D山填词”,一些文著未能确指其作者,其实汪光被《叩钵斋集.诗余》、《叩钵斋集.徘编》的题署均为“双溪汪光被D山著”。[27]由此可知“双溪D山”就是汪光被。

二、价值追问:研究意义

从文献与史实稽考的角度,梳理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首先,学科意义。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考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学包括戏曲文献、戏曲史、戏曲理论三个部分,其关系为“论”从“史”出,“史”从“文献”出,戏曲文献的研究是我们一切理论建构赖以立论的基础。[28]作者与文本是文学活动最重要的主体,考订曲家、剧目是建立戏曲文献学科的重要途径,是廓清和开拓戏曲研究版图的重要抓手。本课题可以为安徽戏剧史、文学史、文学文献学、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基础和资料保障,促进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

其次,文化意义。从戏剧史、文学史、文化史的高度考量,对皖籍古代文人曲家剧作进行文献考据和史实清理,考辩曲家生平里籍、人生轨迹、创作心理、时代变迁,重新展现丰富多彩的戏曲史、文化史事实和景观,有助于完整认识安徽戏剧史、文学史、文化史的古今变迁进程、发展规律和特征,有助于总结安徽戏剧对中国戏曲的贡献,肯定安徽戏剧的历史地位和成就。

再次,现实意义。一是当下文化建设意义。勾稽和整理安徽古代戏曲史上数量众多的文人曲家和剧作,呈现丰富的人生样态和瑰丽的社会文化图景,可以为“文化强省”增强文化软实力根基,激发安徽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起其文化认同和自豪感。二是区域文化交流意义。通过梳理皖籍文人曲家寓居他乡的创作活动和外籍曲家在皖的创作活动,对加强省际间的文化交流具有促进作用。三是对当前戏曲创作的借鉴意义。通过梳理皖籍古代文人曲家剧作的留存与散佚情况,联系其题材、体制和风格趋向,从取材和审美取向方面给当下安徽戏曲创作以历史镜鉴。

三、运策决机:研究构想

本项研究从文献学和戏曲史视角出发,主要采取实证分析、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田野调查等多元互补的研究方法,在前贤时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1912年之前安徽古代戏曲史上出现的文人剧作家及其剧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剧目清理、文献考订、史实澄清、误差纠偏、史实呈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数量质量、基本面貌、总体成绩、历史经验。研究对象不包含地方戏、早期话剧、艺人剧作、御用承应剧作。具体内容包括:

(一)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著录汇编。制作《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一览表》,著录曲家生卒年、名号里籍、剧本归属、体制形式、本事考辩、剧作存佚等。撰写曲家小传、编制剧作提要、排列剧作编年,对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的基本文献和史实进行全面的摸底清理和系统考察,获得对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的数量与质量的最基础认识。

(二)安徽古代文人曲家生卒、行实、交游丛考。从《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中国方志丛书・安徽》、《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代朱卷集成》、《明实录》、《清实录》、《十岳山人诗集》、《休庵集》、《林蕙堂全集》、《休西双溪汪氏宗谱》、《叩钵斋集》、《粟亭诗集》、《天外谈初集》、《蜕翁草堂全集》、《华阳散稿》、《小重山房诗词全集》、《东洲草堂文钞》、《清稗类钞》、《清代禁毁戏曲史料编年》、《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等诗文别集、方志谱牒、档案资料、史料笔记、文史杂著、检索用书等文献资料入手,重点对吴大震、盛于斯、吴绮、汪光被、汪士v、倪蜕、吴震生、程、孙如金等人的生卒、行实、交游、文艺活动史实方面作开掘性的考索研究。

如据《叩钵斋集》,可知汪光被为越国公汪华四十四世孙;其曾祖治闽有平倭功,民为立祠;其先叔祖石莲公曾为漳浦令;有子昌、山补二子;貌似中年丧妻;汪光被的生年应在天启五年(1625)前,享年六十余岁。其七绝《愿好堂演有感》云:“银烛金樽炙玉笙,重闻弦管不胜情。梨园弟子萧条尽,翻得霓裳几叠声。 余家向有梨园,《牡丹亭》尤称擅场。”据诗后小注可知其蓄有家班。由其《白r・家介公招饮西湖雪大作即席赠范希哲》、《忆秦娥・读吴Q次太守偶题》、《春日同毛稚黄丁素涵沈开先赵毓蜚饮复堂海棠花下》等可知其与戏曲家范希哲、吴绮、毛先舒等均有交往。周禹吉《叩钵斋徘编序》云:“吾友汪子幼安,博极群书,贯穿百氏,稽古之余,著为俪体若干篇。”汪光被及其家族同时以叩钵斋为堂名刊刻了大量应用文、学术著作,如《叩钵斋应酬全书十六卷》、《叩钵斋四六春华十二卷》等。

又如原籍歙县后迁居松江的曲家倪蜕,于康熙中后期作《情中侠》、《秦楼梦》传奇,关于其生年,学界一般认为是康熙七年(1668),[29]而其卒年却没有考订,一般作未详。[30]然查清人刘大绅《寄庵文钞诗钞续附卷三》有《题倪蜕翁蜕园图》有诗句云:“蜕翁不可见,蜕园尚可即。往来宝珠山,剥啄日中仄。翁死三年我已生,垂老才知翁姓名。淞江高人要尚友,况有故宅遗昆明。”[31]刘大绅的生卒年为1747―1828[32],故可知倪蜕卒年为乾隆十年(1745)。

再如晚晴怀宁籍戏曲家姜继襄的生卒年,各家著述不一,《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云其生卒不详。[4]621《中国曲学大辞典》[33]、《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34]等均著录为1859―1924或?其实关于姜继襄的生平行事,于档案中仍可稽考。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8录宣统二年档案云:“姜继襄,现年四十八岁,系安徽怀宁县人。由S贡生应光绪十四年戊子科本省乡试,中式第一名副榜。十六年十月选授安徽凤阳府宿州训导,十七年六月到任。二十年甲午科本省乡试中式第一百十八名举人。二十二年遵例报捐直隶州州同,在任候选。二十五年选授湖北荆门直隶州州同。二十六年五月初三日引见,奉旨:湖北荆门直隶州州同著姜继襄补授,钦此!七月领凭到省,闰八月到任,复遵例报捐知州,仍指湖北试用。三十一年五月十七日引见,六月领凭到省。三十三年七月署武昌府同知,十一月调署钟祥县知县,因丁母忧,业经在部呈请,起复在案。遵新海防例,报捐直隶州知州,递捐知府,分指江苏试用。宣统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验看,九月十二日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著照例发往。”[35]据此档案资料,可推知其生年为同治二年(1863)。

(三)安徽古代文人曲家著述稽考与辑佚。通过各种能见的文献资料,对安徽古代文人曲家的戏剧创作、诗文词曲创作、学术著作等方面著述的名目、体制、版本流传进行考实,厘清一些长期存在的讹误。通过翻检诸家文献,力所能及地对文人曲家的散佚文献进行辑录。如盛于斯崇祯初年的剧作《鸣冤记》虽已佚,但其别集《休庵前集》有七言绝句组诗《挽八先生》[36],其中有高攀龙、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万元白。这组诗与其散佚的《鸣冤记》题材似是一致,叙写明末东林人士与阉党之斗争。《南陵县志》卷四十七“金石”有盛于斯母亲、女儿的墓志,卷四十八“杂志”载崇祯二年年底盛于斯女柔娘问鬼事于其父后忽然逝世事。[37]其《纪遗》一文中还提及《双丸记》、《悲红记》,疑似传奇作品。[38]这些材料对了解明末盲翁奇士盛于斯是有帮助的。又如徽州婺源曲家朱文玉道光咸丰之交作《蝴蝶梦传奇》,已佚。关于其生平资料,《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仅稽考了载于《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三十五人物八・文苑二》的传记,而《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六十三・人物十七才媛》另收“朱文玉妻石氏”条:氏吴县琢堂殿撰曾孙女,性敏慧,通经史,洪杨之乱苏城失陷,氏偕姊妹投城河,遇救,遂归文玉。事姑能得欢心,闺房中时以诗词相唱和,汇为《潜渊吟稿》。生三子,亲自课读。玉需次杭城殁,氏守志抚孤。先就罗田,设家塾课蒙学,继公举婺城女校教员。子安义、安荣皆名诸生,女适同里潘文涛进士子效连,亦能诗。[39]

(四)文人曲家剧作本事散考。通过各种能见的文献资料,对安徽古代文人曲家的剧作尤其是散佚剧作本事进行稽考。如通过《史记》、《述异记》考察吴恒宣《火牛阵》、《玉燕钗》传奇的本事。另如祖籍歙县的清代著名学者程廷祚曾作《莲花岛》传奇,已佚。金兆燕《棕亭古文钞》卷六《程绵庄先生莲花岛传奇序》云:“度《莲花岛》之作,盖自为立传,而与天下共白其欲表见于世者耳……是时先生曾为余言《莲花岛》之大略,而行笥无稿本。越七年,乃以全部寄示余,余卒读而深叹之。使先生得志而行其所学,则《莲花岛》中之奇功伟业,当炳于丹青,著之史策;乃不得已而仅托之子虚乌有,为氍毹顷刻之观,以悦妇人孺子之目,岂不惜哉?然先生著书等身,从未屈柔翰为他人借面,即传奇游戏之作,亦必自摅胸臆,独有古今,则先生于文字之际,犹未似其时命之乖蹇也。”[40]其剧作内容为何,目前学界尚未有探寻。然程廷祚《莲花岛记略》一文题注云“后演为传奇”,作者称“囊于广陵马秋玉家见宋人稗史载其事,而奇之。念所关于天下者大,因为采择记录如此” 。该文透露了剧作的相关内容。略云:宋仁宗朝,钱塘高正乾志略过人,通经史百家之言。为诸生,不得意而弃家访道,遇陈抟于华山石室,陈抟示其尘缘未断,劝其回家以待时而动。同时有彭城唐楚材,字用之,负贯世之勇,精晓天文、兵法,以地师自晦。二人甚友善。高正乾预言虽当今天下无事,然有隐忧,必发于数十百年之后,届时日月无光、二帝三王之道扫地,能当其难者唯高、唐二人。高正乾四十无子,与妻吴氏商议纳20岁的南姓女子为妾,南氏粤东人,有文武才干,幼随父商贩各国,备悉蕃夷性情与山川风土,兼通诸国语言。一年后南氏产下一子名天麟。后正乾以道侔伊、吕被荐,天子降玺书征之,自陈多病,遂不授官,命在宰相之上备问。其时西方有游蚕国地广兵强,国王女主自称天主耶酥,传为太阴山中巨蛇所化。残暴阴毒,贪得无厌,欲将天下尽归其版图。善作火炮兵器,乘巨舰行劫海上,所过之处深受其害,吕宋、三佛齐、佛郎机,被其残灭不可胜数,东洋南洋诸贡献之国,纷纷告急求救于宋朝。仁宗向高正乾问计,正乾推荐其妾南氏为特使,又推荐唐楚材为大将,联络诸蕃,利用诸国之兵结盟共讨。皇v三年四月七日,诏命南氏为宣义使,赉金帛敕书前往诸国,赐蟒衣象笏。南氏先至扶南国,该国王俯首愿为先锋,约集36国之师,齐集于莲花岛,请天朝大将指挥。莲花岛为扶南国之巨岛,周环数百里,相当于中国一大郡,天生石城,行如莲花,故名。宋朝派高正乾以同平章事,兼定洋大将军,开府广南,节制诸夷进退,唐楚材以兵部侍郎,兼平洋将军,统领扶南诸国大兵,数道并进。盟军先后击破香山澳,斩毒龙于黑水洋,进而灭荷兰、小西洋。正乾寄信给南氏,令其托为荷兰国人,求见游蚕王,游蚕王见而爱之,命为国相,后大军至游蚕国,南氏为内应,绑缚国主赴军门。收其图籍,夷其城郭宫室,焚其奇技淫巧及惑世诬民之书,只留下历算著述。立永清西海之碑,移马援铜柱于泰西之西。水陆闻风归顺者,百有余国。后唐楚材引诸国兵卒归至莲花岛,犒饮一月而散,矫诏扶南王为海外大总管。以游蚕王归至京师,献俘太庙,后将其焚于京城西市。仁宗封高正乾越国公,正乾谢恩辞爵,竟往终南山修道,其子天麟十余岁,令其袭父爵。封南氏为宣义夫人,定洋郡君,吴氏越国太夫人。封唐楚材晋兵部尚书,彭城侯。[41]此剧为作者自况写心之作,一方面表达了其用世之心;更可贵的是表达了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担忧,显示了作者的超前眼光。

(五)文人曲家年表、年谱。通过各种能见的文献资料,重点对一些知名剧作家的已有年谱进行补充,对一些此前涉及不多的剧作家如吴大震、吴震生、吴兆、盛于斯、汪光被、汪宗沂、袁祖光等人编制或详或简的年谱、年表。

(六)稀见文人曲家剧作点校整理。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点校、笺注方式,重点对龙渠翁《蓝田记》、汪光被《熙朝名剧三种》、张潮《笔歌》、黄之隽《[广][吾]堂乐府》、吴震生《玉勾词客十三种》、汪柱《砥石斋二种曲》、胡业宏《珊瑚鞭》、周皑《黄鹤楼》及《滕王阁》、程聪《月殿缘传奇》、江周《赤城缘》、张蠡秋《青溪笑》及《续青溪笑》、张梦祺《玉指环》、刘伯友《花里钟》、宣鼎《返魂香》、袁祖光《瞿园杂剧初编》及《瞿园杂剧续编》等剧作进行整理。

(七)安徽地域文化与文人曲家剧作研究。统计安徽古代文人曲家的里籍和剧作创作地点、文人曲家的流寓情况、文人剧作中的地域文化表征,分析安徽地域文化与皖籍文人曲家剧作的相互影响和共生情景,总结安徽文人曲家的剧作特色。

(八)安徽古代散曲作家丛考。散曲和传奇、杂剧是古代曲学的共同组成部分,作为本项研究的附篇,通过各种能见的文献资料,稽考和梳理王寅、程可中等10余位皖籍散曲家的生平行实与著述史实。如关于王寅,其《十岳山人诗集》[42]中有多达15首诗歌和4首词作涉及剧作家汪道昆,另诗集卷一有《得新交程巨源书》。程巨源为知名戏曲批评家,其《乐府》收《一枝花.赠戏子刘梧金斗人》、【北双调水仙子】《赠戏子刘梧金斗人》。可见作为曲家,王寅与同乡名公及艺人交往频繁,此有助于其曲学创作。

注释:

(1)参见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四编.清代戏曲家分期及地域分布诸表》等相关统计。《明清戏曲家考略四编》见《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姚品文《朱权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版;《宁王朱权》,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太和正音谱笺评》,中华书局2010年版。另,下文中有关著述的出版年份,在题名后的括号中予以注明。

(3)黄竹三主编《六十种曲评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其十二册551―843页收录陈桂声评注梅鼎祚《玉合记》,十九册485―750页收录赫崇政评注汪廷讷《种玉记》,二十册375―655页收录黄飚评注汪廷讷《狮吼记》。

(4)黄山书社2004年开始陆续出版了《皖人戏曲选刊》,目前已成朱万曙校点的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2005)、徐凌云校点的方成培《雷峰塔传奇》(2008)、陆林校点的龙燮《芙蓉城记、琼花梦》(2009)。

(5)朱恒夫主编《后六十种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其第一册收录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第三册收入阮大铖《燕子笺》、第五册收入方成培《雷峰塔》、第八册收入李文瀚《胭脂舄》。

(6)傅惜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计划分8编,已出版的4种为《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分别由作家出版社1957、1958、1959、1981年出版。

(7)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同于1997年出版,具体数字据文著由笔者统计。

参考文献:

[1]赵景深.安徽曲家考略[J].安徽史学通讯,1958,(4).

[2]赵景深.明清曲谈[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G].北京:中华书局,1987.

[4]《中国戏曲志・安徽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K].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3.

[5]朱万曙.徽州戏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32-38.

[6]王长安,主编.安徽戏剧通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7]赵晓红.朱有跹芯[M].济南:齐鲁书社,2012.

[8]胡金望.人生喜剧与喜剧人生――阮大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刘和文.张潮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10]赵洛.诗人赵文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1]何风奇,唐家祚,合注.龙沙剑传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12]徐凌云,胡金望,点校.阮大铖戏曲四种[M].合肥:黄山书社,1993.

[13]蔡毅.石巢传奇校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14]华玮,编辑点校.明清妇女戏曲集[M].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267-293.

[15]周大钧,点校.量江记[M].安徽省铜陵市图书馆刊印,2008.

[16]李占鹏,点校.汪廷讷戏曲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9.

[17]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8]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9]胡世厚,邓绍基,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家评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20]周贻白.曲海燃藜[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1]吴晓铃.吴晓铃集(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45-192.

[22]严敦易.元明清戏曲论集[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23]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C].戴鸿森,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4]冯金牛.书林札记[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5]王文章,主编.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提要[G].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26]王永宽,主编.中国戏曲通鉴[K].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757.

[27]汪光被.叩钵斋集九卷[M].清康熙刻本.

[28]黄胜江.档案史料所见清中叶文人曲家稽考三题[J].江淮论坛,2015,(6).

[29]邓长风.清代学者倪蜕生平及贡献述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3).

[30]周巩平.上海明清戏曲家考略[J]//戏曲研究(二十四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290.

[31]刘大绅.寄庵文钞诗钞续附卷三[M].民国云南丛书本.

[32]徐世昌,等,编著.清儒学案(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8127-8128.

[33]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89.

[34]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283.

[35]秦国经,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8)[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23-524.

[36]盛于斯.休庵前集一卷后集一卷[G]//丛书集成续编集部(第12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6620663.

[37]余谊密.南陵县志[M].1924年铅印本.

[38]盛于斯.休庵影语[M].陈楚材,标点.上海:开明书店,1931:53.

[39]葛韵芬,等,修.江峰青,纂.重修婺源县志[M].1925年刻本.

[40]金兆燕.棕亭古文钞[G]//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4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5-336.

安徽作文范文第2篇

中考作文历来就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安徽中考考试统一命题,中考作文题目各市都统一。

2017年安徽省中考依旧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各地组织考试。考试结束后,中考阅卷工作由各市教育部门组织,分数线的划定和录取也是各市自己进行。中招录取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除了分数之外,还会考虑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来呈现结果。

2017年安徽宿州中考作文题目:这就是我的承诺

安徽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徽文化;安徽旅游;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徽文化是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面貌和物质形态综合。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目前大众对徽文化的了解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徽商文化的传播,二是安徽旅游事业与徽文化的结合。其中安徽旅游中渗透的徽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这种文化表现方式也正在影响着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徽文化与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徽文化在安徽旅游职业院校学生培养中已经有步骤的渗入,在提升旅游人才人文素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才培养中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徽文化与学生素质培养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1.文化挖掘深度、广度不够。目前高职旅游专业融入徽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还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中仅是与旅游景点的结合。针对旅游景点的讲解融入了徽文化。这种引入方式虽然对于学生的旅游知识素养有一定帮助。但是随着游客消费需求和旅游事业的深入发展,这种简单的景点境界介绍徽文化已经略显不足,未来旅游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向文化竞争转移。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精神陶冶功用[1]。而景点讲解中的徽文化碎片化比较严重,不足以发挥徽文化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因此在今后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旅游职业人才的徽文化精神内涵体系做深入的培育和建构。

2.特色和品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徽文化的挖掘开发中与教育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途径。而且这些也都为职业人才培养和规划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塑造一种特色,形成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特色才能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当前人才培养中,从知识结构看,常规性理论培养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而对于那些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内容还存在一些欠缺。同时文化品位与学生的结合也存在一定的疏漏,注重俗文化或雅文化,或者雅俗盲目结合的现象。

3.文化氛围没有在教育中完全形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师生对徽文化与旅游课程的认识上。高职院校将徽文化课程作为一种选修课设置。这种设置首先没有将徽州文化与旅游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选修课程的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形成效果[2]。另外文化氛围的欠缺还表现在实践课程当中,校企合作中无论是企业方还是高职院校都是在一些基础岗位和基本技能上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养,设计到文化属性较强的旅游岗位则学生很少触及。

二、徽文化与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结合路径

徽文化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结合是未来旅游市场体系完善的内在要求,这不仅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支持安徽旅游发展潜力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二者的结合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重点突破。

1.改善徽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当前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徽文化内容总体呈现支离破碎的特点,或者说是以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为出发点,而不是从徽文化本文出发的。这对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为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更加系统的对学科体系进行有计划的文化渗透。具体而言应当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重新定位文化属性。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与徽文化有关的内容和节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对整个文化体系结构域旅游知识结构的融合。以往的旅游知识讲解中,以旅游为本位,旅游知识讲到哪里就附带着文化知识作为辅助[3]。这种状况应当适当调整,文化因素的定位应当进一步提升,旅游知识和文化知识应当同等重要,甚至可以以文化属性为出发点。以文化为主要出发点,文化发展到哪里,旅游就讲解到哪里。文化系统在学生知识结构将具备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2.铸造旅游专业的文化特色。徽文化与旅游专业的结合要形成特色,首先需要学生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徽文化的渊源。具体而言,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有必要设立一门独立的课程对徽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为此安徽旅游职业院校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应当是课程开发,开发一门属于自己的徽文化课程,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可以为学生接受。决定这一环节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教材。编写适合当代学生思维特点的教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学习、了解徽文化的积极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注重教材知识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结合。

3.结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徽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高职院校发挥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在学生意识中强化徽文化这一概念。课程教学资源总体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所涉及,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将其推向更深的层次。例如在校内的培养中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讲座等资源形式对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讲解和教授。校外资源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选取文化企业或者文化特色较为明显的旅游企业作为合作方,将学生输送到文化属性较强的岗位上。制造机会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的接触文化教育。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机制,在经历一段实践的磨合和摸索之后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必定能大有改观。

参考文献:

[1]李修松.依托古村镇建立徽文化生态保护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安徽作文范文第4篇

【导语】愿我的临别赠言是一把伞,能为你遮挡征途上的烈日与风雨。

6月14日,安徽2018年中考首场语文科目开考。据宣城考点的考生们介绍,今年中考语文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原来我也很____》。

“给一段导语,软弱可以变坚强,自大可以变谦虚……然后引出作文题——原来,我也很……”

“作文题不是很难,都有话说。”部分考生表示。

不过据部分考生透露,今年中考语文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题目。“古诗文默写,原来是选做题,8选6或10选6,今年是全写。”另外,“阅读题一般考议论文和记叙文比较多,没想到今年考了说明文,很意外。”一名*说。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中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安徽作文范文第5篇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